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章緒論南京特殊教育職業技術學院王輝E-mail:wangh102102@第一章緒論第一節診斷與評估的涵義、類型第二節診斷與評估的內容和方法第三節診斷與評估的實施程序第四節診斷與評估應注意的事項第五節特殊兒童教育診斷與評估的意義第一節診斷與評估的涵義、類型一、診斷與評估的涵義
1、診斷(diagnosis)根據漢語詞典的解釋,意為“了解病情后對病人的病癥及其發展情況作出判斷”,屬醫學用語。診斷在此是指對特殊兒童的問題及其發展情況進行判斷,前提是先要鑒別一個兒童是不是特殊兒童,若是,隨之就是對他存在的問題進行診斷。
鑒別診斷的任務:
判斷是否有殘疾存在;殘疾的種類及程度如何;了解原因并記錄現有水平;預測未來發展狀況;提出干預措施。
診斷的內容:
病史診斷:妊娠史、生產史、生長發育史、疾病史、家族史;病理診斷:軀體檢查、神經系統、精神狀態;實驗室診斷:生化檢查、染色體檢查、X線、
CT檢查;心理診斷:智力測查、社會適應能力測查;教育診斷:受教育史回顧、檢查。
2、評估(assessment)
又譯為“評量”或“評定”。廣義的“評估”是指使用測驗和其它測量手段測量學生成就和行為,以便做出教育性決定的過程。評估包括各式各樣評鑒、估計、評價及做出有關特殊需求學生的技術和程序,是對搜集到的材料、測驗結果進行合理解釋的過程。
測量(measurement)是決定學生能力表現或成就水平的歷程。特殊教育上要使用許多測量形式,包括測驗、觀察行為、實施面談、完成評定量表、填寫檢核表,以及實施臨床評鑒,它基本上只涉及數字的收集。測驗(test)是一種特定形式的診斷程序,是較大評估過程的一部分。它是用一組問題來產生一組分數或一些其它的數字結果。包括:標準化測驗和教師自編的非標準化測驗。
“評估”、“測量”和“測驗”這些術語有時可以相互交換,但是彼此間仍有差異。評估>測量>測驗教育診斷需在評估的基礎上進行判斷,同時評估又包含有診斷的含義,二者之間有重迭,難以嚴格區分。二、評估的類型、層次
(一)評估的類型根據評估的目的和在特殊教育過程中所起的作用來劃分,特殊教育的評估可粗略地分為三大類型:篩查性評估、診斷性評估、終結性評估
1、篩查性評估是以特殊兒童的篩查為目的,一般用于確定某個學校或地區有沒有與總體相比存在心理發展顯著偏高或遲滯的兒童。如果查出“高危兒童”家長和老師就要對他們進行密切的關注,把他們轉接到專家那里做進一步的評估——診斷性評估。
2、診斷性評估是進行教育鑒定與診斷的手段,它的目的與功能是通過收集有關信息來確定特殊教育的對象、培養目標和方案。
診斷性評估是區分正常兒童與特殊兒童、確定特殊兒童需要與類型的重要手段。沒有對兒童的診斷性評估就沒有特殊教育的開始。
3、終結性評估(后置性評估)主要用來評價某一階段或特殊教育全過程的教育效果及是否達到預定的教育目標。這是一種采用不同指標體系的評價,它可以分階段進行,每一階段的評估又稱為階段性評估。在實際的運用過程中,特殊教育的診斷性評估和終結性評估是相互配合的。在終結性評估中包含著對是否達到預期教育目的的診斷和鑒定,在診斷性評估中所收集到的一些有關信息也是構成終結性評估指標體系的重要因素。因此,有些學者也將診斷性評估稱為教育前評估,終結性評估稱為教育后評估。(二)評估的層次
特殊教育的診斷評估發生在幾個不同的層次或形式上。每個層次(階段)都有不同的目標,產生不同的評估資料,根據其先后順序,可分為以下五個層次(形式),見表1-1。表1-1診斷與評估的層次層次目
的評估問題1、轉介學生2、篩選學生3、鑒別和安置學生4、學生教育性方案5、測量學生的進展情況決定有關從其它學校人員尋找額外支持的需求確定一般成就表現水平決定適合接受特殊教育的學生獲取資料發展個別教育計劃評估學生的成就表現與監督方案的成效到底要轉介誰來接受評價?問題需要進一步注意嗎?學生有特定的障礙嗎?需要何種介入?什么教學目標適合學生?教學的優先次序是什么?學生有進步嗎?服務符合學生的需求嗎?三、診斷評估與篩查、鑒定的比較
各個國家在不同的時期對特殊兒童的鑒定、評估程序不盡相同,但一般都要經過發現→篩查、鑒定→診斷評估三個步驟(圖示如下),從中可見鑒定與診斷評估的關系。
發
現
篩查、鑒定
診斷、評估內容推薦被懷疑對象到有關部門進行專業鑒定篩查、確定特殊教育的對象是何種類型的特殊兒童分析其教育的基礎、學習能力與障礙,以及環境等有關因素目的及時發現問題兒童,推薦為診斷對象,以便早期干預、教育鑒別哪些兒童屬于特殊教育的對象,具體有哪些特殊教育需要確定兒童身心發展的潛能與障礙,作為安置與制定策略的基礎負責人家長、兒科醫生、教師特殊教育機構、指定醫院的醫生、經過培訓的教師各種專業人員、教師、家長組成的
診斷小組表1-2鑒定與診斷的程序第二節診斷、評估的內容與方法一、教育診斷評估的內容
(一)生理狀態——身體檢查與醫學診斷
1、一般性的健康檢查包括:身高、體重、呼吸與脈搏、血壓、感覺(視覺、聽覺)、神經系統(一般視診、頭顱檢查、顱神經檢查、反射檢查)
2、病史詢問包括:兒童母親的妊娠史、兒童的出生史、兒童父母的親緣關系及家族史、兒童的生長發育史
3、針對性的特殊檢查包括:血液檢查、尿樣檢查、腦脊液檢查、染色體分析、X線檢查、CT檢查等。
(二)心理表現——心理測量
心理測量是根據一定的法則客觀地測定個體的心理過程、個性特征、發展水平的手段。它是一個對人的心理屬性進行定量描述的過程,基本上只涉及數字的收集。心理測量的內容很豐富,種類也比較多,但常用于特殊評估與鑒定中的心理測量主要是智力測驗和社會適應行為測驗。
1、智力測驗
包括:斯坦福-比內智力測驗、韋氏兒童智力測驗、希-內學習能力測驗、托尼非語文智力測驗、古迪納夫-哈里斯繪人測驗、底特律學習傾向測驗、哥侖比亞智力成熟量表、考夫曼教育成就測驗、皮博迪個人成就測驗、布萊克基本概念量表、伊利諾心理語言能力測驗等。
2、社會適應能力的評定
包括:成人智殘評定量表、兒童社會適應行為量表、幼兒-初中生社會生活能力量表等。(三)教育資料——學績考察與教師問卷
1、學績考察著重考察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和學習能力,通常采用學習成就測試的方法進行。包括:標準化測試和非標準化測試兩種。
2、教師問卷是為向教師調查兒童在校學習情況而設計的,包括六個方面:執行學習常規情況;是非判斷能力;與老師同學相處情況;在集體活動中的表現;情緒與日常行為;學習能力。(四)社會適應——社會調查與家長問卷
社會調查的取證來源于小區群眾、隔壁鄰居和兒童家長。家長問卷包括十個方面:個體發育;日常生活能力;主要娛樂形式;課余學習;輔助成人勞動;與家庭成員相處;與其它兒童相處;與鄰居相處;語言交往能力;一般公共生活。
二、教育診斷評估方法
教育診斷評估的方法可以分為兩大類,即標準化工具和非標準化工具評估方法。
標準化工具的評估方法:通常指標準化測驗。非標準化工具的評估方法:形式眾多,包括生態評估、動態評估、檔案評估、功能性評估、課程本位評估及實作評估等。而這些評估中常使用的搜集資料的方法包括觀察、訪談、問卷調查、教師自編測驗、標準化測驗、事件記錄表、評定量表、檢核表、自陳量表、醫學檢查等。下面簡要說明觀察、訪談、評定量表、測驗四種重要方法。(一)觀察法
觀察法是指評估者通過感官和輔助儀器,有目的、有計劃地對處于自然情境下的特殊需要兒童的心理特征或行為表現進行系統感知和描述,從而獲得有關事實材料的方法。觀察法是搜集特殊需要兒童評估資料的一種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和途徑。1.系統觀察是針對特殊需要兒童的某幾項特別行為或障礙情況和程度進行觀察,觀察者必須設計時間表,并排列觀察順序,以探究行為背后所隱藏的問題。2.非系統觀察是指觀察者并非依照一定的觀察規則進行觀察,只要與觀察目標有關的所有特征及行為反應都要列入觀察記錄中。
(二)訪談法訪談法是指評估者通過有目的的交談來收集有關特殊需要兒童心理特征和行為表現資料的一種方法。它也是搜集特殊需要兒童評估資料的一種最基本的方法和途徑。訪談法可以劃分為結構式、半結構或非結構式三類。
1.結構式的訪談常常有訪談內容在手邊,根據預先設計的問題一項一項進行訪談。受訪者的答題通常具有一定的形式。2.半結構式訪談通常會事先擬定一份訪談大綱,以大綱為主題進行訪談。受訪者的答案通常沒有一定的形式。如家庭訪問,事先都會計劃要了解的內容,然后進行訪談。3.非結構式訪談通常沒有事先的書面資料或預期一定要訪談的方向,因此,其訪談結果常常不可預期,時間也較無法把握。如家長到學校接送孩子,老師乘此機會向家長們提問關于學生在家學習情況的相關問題,作為了解學生的資料。(三)評定量表評定量表通常編制的過程沒有經過標準化,因此,無信、效度和常模等。評定量表的形式有多種。
1.數字等級評定量表是用圈畫數字的形式來確定所列行為特征的等級。行為特性一般分3-5個等級,用數字1,2,3,4,5來表示,并對數字等級作簡單的文字說明。例如,為評價特殊需要學生在課堂討論中所表現出的積極程度,以及學生所談內容與課堂討論主題聯系的密切程度等項目時,可以用“5—4—3—2—1”分別表示行為特征的“很高—較高—一般—較低—很低”這五個等級程度。
2.圖示等級評定量表是在每個行為特性項目的下邊或右邊給出水平橫線圖尺的等級刻度。一般分為3-5個等級,同一個評定量表中各條目的等級量表是相同的。這些等級刻度可以根據被評估的行為特性,按照從低到高,從小到大,從少到多,從差到優的順序分成若干個等級。在具體操作時,評估人員可以在連續性圖尺刻度的任一適當位置畫個記號,例如用“×”表示,不一定取其等分點。3.圖示描述評定量表是在每一題目下設有圖尺量表刻度,并在若干個刻度下面,用語言描述其刻度值大小所提示的行為與心理特征,由評估者根據被評估者的表現給予客觀評定。4.檢選式評定量表是事先向評估者提供由許多形容詞或陳述句組成的項目一覽表,評估者將各項目所提示的人格與行為,逐一與被評估者進行對照,而后把其中最能描述與反映被評估者心理特征、行為特性的項目挑選出來,最后綜合起來進行分析。5.臉譜圖形評定量表是通過一系列簡單、形象而有趣的臉譜或圖形,直觀形象地反映人的情緒特征、行為特征及外貌特征等,由評估者對被評估者的行為、表情、態度、情緒、容貌等事項進行對照評定。這種評定方法生動有趣、形象直觀、容易操作,但所能提供的心理活動與行為方面的信息量較有限。(四)測驗法
測驗法是評估者應用各種心理和教育測驗來收集有關特殊需要兒童心理特征、行為表現和成就資料的一種方法。心理和教育測驗的種類很多,根據測量對象不同主要分為以下幾種:1.能力測驗能力測驗包括一般能力測驗即智力測驗和特殊能力測驗(能力傾向測驗),如藝術能力測驗、創造力測驗。2.成就測驗成就測驗也叫學績測驗,是測量經過某種教育或訓練之后,對知識和技能的掌握程度。成就測驗還可以分成單科成就測驗和綜合成就測驗兩類。3.人格測驗人格測驗是測量個性心理特征中除了能力以外的所有特征即氣質、興趣、態度、性格等。人格測驗方法中最常用的是問卷法和投射法。第三節診斷與評估的實施程序一、準備階段(一)確定評估目的和評估對象1、確定評估目的:通過評估想要獲得的結果或解決的問題。2、了解評估對象:對誰實施評估、評估對象的類別、年齡、閱讀水平等。(二)設計評估方案1、確定評估的指標體系:指表征評估對象心理及相關屬性發展狀況的各級各類因素的集群及量化方法。簡單地說,就是要確定評估的具體范圍、具體項目。2、選擇收集資料的方法、途徑和工具,并設計收集資料的程序。3、評估人員的選擇和訓練。
4、組織好評估鑒定小組(5-9人)。5、與兒童家長聯系,爭取兒童家長的配合與支持。6、初審兒童家長或任課教師或其它有關人員提交的《兒童評估鑒定申請書》。7、物質準備和活動場所的安排。二、測評階段
測評階段是檢查、測試、評估、詢問的階段,即通過和兒童本人以及家長的接觸,采用各類不同的方法來獲得有關兒童身心發展的有關數據和信息。1、由教育管理人員、普通教師接待前來參加評估的兒童和他們的家長,并和家長做初步交談。確定每個兒童的評估目標。2、由義務人員、心理學工作者和特殊教育人員根據收集資料的程序一步步進行分項測評。3、收集和匯總各項專業性檢查測定資料,編號裝袋,核查有無遺漏,送走參評的家長和兒童。三、綜合評定階段
這是評估的最后一環,也是最重要的一環。評估小組將每位參評者的測定、評估的材料提交會議討論,通過分析、綜合和討論,為參評的兒童寫出書面的評估意見和教育建議。(一)綜合評定1.求同存異:把可靠的資料與需要證實補充的資料分開;2.找矛盾,探原因:分析所收集的各種評估資料之間是否有矛盾,若有分析原因;3.剔除無效資料
:剔除對評估和制定教學計劃無用的資料;4.得出結論:運用專業知識以合理的方式比較和解釋各種資料,根據評估的目的對評估對象的心理發展狀況及存在的各種問題作出書面結論。5.提出建議:根據評估結論,向老師和家長提出書面的教育建議。(二)評估報告中應包含的項目1、基本資料:包括個案的姓名、性別、出生日期等。2、評估目的:描述個案進行該項評估的原因及目的,包括轉介資料。3、標準化測驗所得資料:指與評估內容直接相關的標準化測驗結果及測驗結果的解釋。4、非標準化測驗所得資料:包括經由觀察、訪談等過程所取得與評估目的有關的資料。非正式測驗往往在補充和驗證正式測驗的信息。5、結果解釋:將所有相關資料進行整合后,針對評估目的提出結果解釋。6、建議:根據結果,提出具體建議,包括教學、輔導及相關服務等。四、評估結果的應用和個別教育計劃的制定(一)評估結果應用范圍1、教育行政方面2、教學方面3、咨詢和指導方面4、科學研究(二)個別教育計劃
在綜合評估的基礎上,根據不同兒童的身心發展水平和教育需要所制定的教育計劃。包括四個方面:1、記載綜合評估的結果,表明兒童目前已達到的教育程度;2、明確開始和結束施行特殊教育的時間和各段時期內預期達到的教育目標;3、具體的有針對性的教育方案和措施;4、對是否達到預期目標的檢查和評估。第四節診斷與評估的注意事項一、評估目的要明確二、廣泛收集評估資料三、靈活運用評估資料的收集方法四、靜態、動態評估相結合靜態評估:一般指傳統的評估方式,即通過測定兒童已經掌握的知識和技能,從而了解兒童目前的發展水平和狀況。動態評估:通過測定兒童在評估者的提示、反饋、引導下其行為發生改變的情況,從而了解兒童的學習潛能。五、評估與教育、康復訓練相結合
六、遵守職業道德根據美國心理學會制定的倫理標準(AmericanPsychologicalAssociation,PAP,1979),評估者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一)對自己所作決定的行為后果負責(二)認識個人能力和學科的局限性(三)注意評估資料的隱秘性(四)堅守評估的專業標準(五)注意測驗安全性第五節特殊兒童診斷與評估的意義一、落實特殊教育有關法律法規的需要1990年,美國《障礙者教育法》1994年,中國《殘疾人教育條例》,2、3、20條1998年,中國《特殊教育學校暫行規程》,28條二、充分體現因材施教的原則使教育安置及課程設置更符合特殊兒童的發展需要
教育評估使教學更能體現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則
三、有助于提高特殊教育的管理水平和質量《障礙者教育法》的主要條款引自:J.C.Wittetal.(1995),Assessmentofchildren,Iowa:Wm.CBrownCommunication,Inc.免費和適當的公立教育無論殘疾的性質和嚴重程度,所有兒童都有資格獲得免費和適當的公立教育。無歧視的評估必須規定某些程序,以確保測驗、評估材料及用于殘疾兒童評估和安置的方法在選擇和實施時無文化或種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若即若離2024年小語種證書考試試題及答案
- 銀行從業資格證考試時間管理試題及答案
- 2024年小語種考試的前沿動態與反思試題及答案
- 助你通過的小語種試題及答案
- 不懈努力2025年國際金融理財師考試試題及答案
- 畜牧師成長中的黃金法則試題及答案
- 2025年國際金融理財師考試的學術研究與發展試題及答案
- 北師大版四年試卷及答案
- 銀行產品管理體系試題及答案
- 新型疫苗研發的試題及答案
- 離婚協議書電子版下載
- 織碼匠文字材料語言大綱目錄
- 2023年河南應用技術職業學院單招職業適應性測試題庫及答案解析
- GB/T 28758-2012起重機檢查人員的資格要求
- 第20課《一滴水經過麗江》課件(共40張PPT)-部編版語文八年級下冊
- 招商銀行入職培訓招商銀行新員工試題
- 威海職業學院學籍檔案簿
- 蘇教版二年級數學下冊《第2單元 練習二》教學課件PPT小學公開課
- 長期購銷合作協議書參考
- 入團志愿書(2016版本)(可編輯打印標準A4) (1)
- 警棍盾牌術基本動作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