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初中古文閱讀題集[《論語》課文分析]
1、各章大意
2、主題思想
3、分別從哪些角度談學習問題的
4、本文是對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的闡述句子有哪些?
[《扁鵲》課文分析]
1、“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你如何理解。
2、扁鵲和蔡桓公的言行分析。
3、寫作特點
5、課文怎樣描寫扁鵲第一次進見桓公的情景和桓公的反應?
6、課文寫出了故事什么樣的結局?
7、扁鵲為什么逃往秦國?
7、層次結構
9、主題思想
10、思路結構
11、課文怎樣描寫扁鵲第二次、三次進見蔡桓公和蔡桓公的反應?
12、課文一共寫了幾次扁鵲見蔡桓公?
13、從文中你得到什么啟示?
《狼》
1、本文敘述了一個什么樣的故事?
2、故事順序
3、文中\"狼\"比喻的是什么呢?
4、文中描寫了狼怎樣的動作、神態,揭示了狼怎樣的本性?
5、屠夫起先怕狼,后來又怎樣戰勝狼的?
6、·屠戶戰勝狼的原因是什么?
7、這個故事給我們什么啟示?
8、中心思想
9、文中,有記敘,有描寫,有議論,請各舉一例,說明其作用。
10、篇末作者的評論由“狼”引申到“禽獸”,其真正含義是指禽獸嗎?
11、第三段先后用了3個“其”字,讀時請注意它們各指代什么。
12、寫作特點
13、點明“肉盡”“剩骨”和“綴行甚遠”有何作用?
《為學》
1、層次結構
2、作者對\"為學\"是怎樣看的?
3、為什么開頭卻從\"天下事\"寫起?
4、引用了\"兩個和尚的故事\"有何作用?
5、寫作特點
6、“吾昏、庸、聰、敏”的結果與為學有什么關系?
7、“蜀鄙二僧”故事的含義和作用?
8、主題思想
9、文章思路
10、第二段如何論證?
11、論證方法
12、分析排比句的藝術效果。
13、兩個和尚同時面對著困難,“僧富者不能至而貧者至焉”,是何道理?
14、《為學》抓住哪個字展開議論?
15、第三自然段,有錢的和尚兩次說“子何恃而往”,語氣有何不同?
16、作者設計了一貧一富兩個和尚有什么用意?
《桃花源記》
1、層次結構
2、課文開頭和結尾都寫得簡略,中間寫得詳細,為什么?
3、怎樣認識作者的社會理想?
4、作者是從哪些方面描寫桃花林之美的?
5、“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表現什么
6、漁人怎么發現桃花源的?
7、作者怎樣描寫桃花林的自然景色的?
8、怎樣描寫桃花源的生活環境的?
9、怎樣描寫桃花源人的熱情好客的?
10、“皆嘆惋”什么?
11、為什么說桃花源是當時的理想社會?
12、課文以什么為線索?請具體列出。
13、桃源人見漁人為什么“乃大驚”?
14、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的原因是什么?
15、為什么再往時,“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口技》
1、層次結構
2、“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
3、口技表演描摹了幾幅圖畫?
4、三個場景的聲音變化有何特點?
5、分析理解側面描寫的作用
6、課文中寫犬吠用“遙聞”,寫鼠聲用“微聞”,有什么好處?
7、文中用了許多表示時間的詞語,這些詞語有何作用?
8、連用五個“百千”,表達效果怎樣?
9、從哪些角度表現口技人的高超技藝。
10、第一段寫什么內容?
11、第2段作者描寫“善口技者”表演了一個什么樣的聲響場景?
12、第4段可分三個層次,層意是什么?
13、為什么作者在第5段再次交代表演者及所用道具?
14、課文中哪幾處描寫了聽眾的精神和動作?
15、本文寫作上是以正面描寫為主還是以側面描寫為主?
《傷仲永》
1、層次結構
2、寫了方仲永的才能發展經歷有哪幾個階段?
3、按三個階段組織材料有何好處?
4、第3段“受于天”、“受于人”各指什么?
5、第3段講了幾層意思
6、方仲永由神童變為平庸之輩的原因是什么?
7、“見”“聞”交織,詳略有序的作用是什么?
8、文章第一段介紹方仲永的家世和“生五年未嘗識書具”的目的是什么?
9、第二段寫方仲永才能衰竭,最終成為普通人的原因是什么?
10、作者的觀點是什么?
《愚公移移山》
1、段落大意
2、愚公決心移山要克服哪些困難?
3、·
以“愚公”和“智叟”對話,有什么深意?
4、愚公移山的成功說明了什么?
5、課文是怎樣表現愚公這個人物的?
6、“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毛,其如土石何?”兩句話意思相近,語氣上有什么不同?
兩句話意思相近,語氣上有什么不同?
7、愚公要移的是什么樣的山?
8、愚公移山的目的是什么?
9、用現代人的眼光來看,愚公是該搬家還是該移山?
《三峽》
1、作者是怎樣抓住景物特征描寫三峽的自然景物的?
2、文章第2段和第3段各描寫了什么景物有何特點?
3、本文的中心
4、寫作方法
5、層次結構
6、文章描寫了哪些景物?
7、三峽地貌總體特點是什么?
8、“素湍綠潭,回清倒影”
9、“清榮峻茂”
10、“晴初霜旦,林寒澗肅”
11、“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p>
12、最后一句,對文章的表達有什么作用?
《與朱元思書》
1、段落大意
2、每一段主要寫了什么內容?
3、找出文中兼從視覺和聽覺兩方面寫景的句子,并說說其好處?
4、分析第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5、抓住“清”和“急”的特點,文中用了哪些詞句。
6、作者是從哪些方面寫山之奇?
7、寫作特色
8、文章在結構上的突出特點是什么?
9、寫景順序和詳略上有何特點?
10、文章是如何抓住“異”和“奇”兩字來寫水和山的?
11、你從泉聲、鳥聲、蟬聲、猿聲中聽到了什么?
12、作者怎樣的情感和志趣?
13、對“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返?!钡睦斫?/p>
14、作者是從哪些方面寫山之奇?
《陋室銘》
1、“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边\用什么修辭手法?
2、“斯是陋堂,惟吾德馨。”這兩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3、“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是寫什么?
4、“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是寫什么?
5、“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這幾句寫什么?
6、“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边@兩句寫什么?
7、“孔子云:何陋之有?”是寫什么?
8、本文哪句話能提挈全篇大意?
9、作者怎樣引出本篇的主旨?
10、“諸葛樓”、“子云亭”與“陋室”有什么關系?
11、陋室環境如何?
12、陋室人員如何?
13、本文哪些地方運用類比,有何作用?
14、本文表現了了作者怎樣的情懷?
《愛蓮說》
1、不提“愛蓮”,而是又說“晉陶淵明獨愛菊”,為什么?
2、文中為什么要寫牡丹?
3、為什么作者只愛蓮花呢?
4、蓮花有哪些可愛之處?
5、作者從哪幾個方面描繪了蓮的形象。
6、從作者對蓮花的描寫和歌頌中,可以看出他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7、作者對\"愛菊\"、\"愛牡丹\"、\"愛蓮\"的態度分別是什么?
8、文章怎樣表現了蓮的品質。
9、文章用了兩個“獨”字,表現了作者什么樣的生活態度。
10、全文的主體形象和陪襯形象。
11、蓮與君子有哪些相似之處呢?
12、寫作手法
13、中心思想
14、文章結尾幾句,運用了哪些句子,發了哪些感慨?
《周處》
1、層次結構
2、周處前后性格有什么變化?
3、陸云用什么方法開導周處的?
4、在塑造周處形象時運用了哪些方法?
5、讀了《周處》這個故事你明白什么道理了?
6、為什么課文對周處為害鄉里寫得簡而虛,而對他殺虎斬蛟、自悔自改卻寫得繁而實?
7、概括本故事情節。
《五柳先生傳》
1、第一、二段的內容:
2、“五柳先生”之號是如何得來的?
3、陶淵明“好讀書”,為什么“不求甚解”呢?
4、本文最大的特點是多用否定句,請從文中找出這些否定句,想一想多用否定句有什么作用?
5、五柳先生的思想性格特點:
6、如何理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的含義?
7、“贊”語中哪句話和前文中“不慕榮利”一句相照應?談談你對五柳先生“不慕榮利”的看法?
8、五柳先生的三大愛好反映出他怎樣的精神品質?
9、怎樣理解“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惜去留”?
10、文中哪些語句表現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和志趣?刻畫了怎樣的形象?
11、“贊”語與前文有什么聯系?
《小石潭記》
1、作者是怎樣發現小石潭的?
2、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樣的?
3、游魚和潭水有什么特點?
4、作者是怎樣描寫潭上景物的?
5、本文寫作思路
6、第一段描寫了哪些景物?
7、第一段寫景用了什么寫法?
8、第二段寫了哪些景物,用的是什么寫法?
9、潭水有什么特點?
10、作者是怎樣寫魚的?
11、第三自然段描寫小潭源流,依次抓住溪身岸勢的什么特點來描寫?
12、如何理解小溪的“明滅可見”?
13、第四自然段寫作者在潭上所見到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描寫了小石潭中怎樣的氣氛?
14、文章前面寫“心樂之”,后面又寫“悄愴幽邃”,一樂一憂似難相容,該如何理解?
15、結構層次
16、如何準確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馬說》
1、“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在全文中的作用。
2、伯樂、千里馬、食馬者各比喻什么?
3、作者的寫作意圖是什么?
4、找出千里馬不幸遭遇的句子?并說明其作用?
5、“策之”“食之”“鳴之”是什么句式?
6、讀了本文受到什么教育?
7、本文的想法全是對的么?有沒有什么不足的地方?
《公輸》
1、本文對應的雙方是誰?主要表現的是誰?墨子前往楚國的目的是什么?
2、文中哪一句交代了事件的起因?
3、文中交待墨子匆匆行程的幾個動詞是什么?反映了墨子怎樣的心態和精神?
4、墨子見到公輸盤,就請他幫助自己去殺人,而且進一步說可以\"獻金\",其真正的意圖是什么?
5、墨子抓住公輸盤\"吾義固不殺人\"一語,怎樣駁斥了他的\"義\"?
6、\"知而不爭,不可謂忠。爭而不得,不可謂強\"是在指責公輸盤的不義嗎?
7、\"公輸盤服\",此時公輸盤真的服了嗎?他取消了攻來的計劃了嗎?
8、問題沒有真正解決,墨子善罷甘休了嗎?從文中哪一句可以看出來?
9、墨子見到楚王,先舉了一個什么例子?目的是什么?
10、墨子是怎樣借楚王的推斷說服楚王的?
11、楚王是否承認墨子的道理?是否因之取消了攻來的計劃?
12、楚王把攻宋的希望寄托在公輸盤及其所研制的新式武器上面,那么,雙方又進行了怎樣的較量,結果怎樣呢?
13、\"公輸盤詘\"說明了什么?
14、\"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一句反映了公輸盤怎樣的心理狀態?
15、在危險關頭,墨子有什么表現?
16、墨子揭露了公輸盤\"不言\"的內容,請問是什么?
17、墨子是否徹底懾服了楚國君臣?為什么?
18、體會全文,思考墨子止楚攻宋,是否僅靠鋒利巧妙的言辭?
19、從全文中你得到什么啟示?
《陳涉世家》
1、為什么在開頭列出吳廣呢?
2、作者怎樣寫出少年時陳勝的個性的?作者這樣寫的目的是什么?主要反映在哪里?
3、農民起義的原因是什么?在段中畫出句子。
4、陳勝、吳廣謀劃起義的主要策略是什么?
5、陳勝、吳廣為謀劃起義作了輿論準備,是怎樣的?有何作用?
6、本段中對人物的刻畫主要采用什么描寫方法?
7、劃分第三自然段層次,概括段意:
8、第三自然段開頭描述了哪三個場面?
9、起義的導火線是什么?
10、起義的根本原因則是什么?
11、陳勝認為起義將得到廣大人民支持的理由是什么?
12、哪些詞語表現了起義軍的勝利進軍情況?結尾一句有什么作用?
13、陳勝、吳廣是怎樣謀劃起義的?怎樣看待他們所采用的迷信手法?
14、從陳勝對當時形勢的分析和所提策略口號,以及為起義作的輿論準備可以看出他具有怎樣的品質?
15、陳勝是農民起義的領袖,作者對這一歷史人物持什么態度?試說明理由。
16、“且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這句話的思想含義是什么?
《送董邵南河北序》
1、第一自然段的大意?在全文中起何種作用?
2、文中第一句話\"燕趙古稱多感慨悲歌之士\"在全文起何作用?
3、第二自然段可分為幾層?
4、前后兩段末尾句\"董生勉乎哉\"含意是否相同,為什么?
5、最后-段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意圖?
6、如何理解\"為我吊望……有屠狗者乎,\"這句話?
7、文中作者不欲董生助藩鎮,為什么?
8、文中寄托作者心意的句子:
9、比較\"說\"和\"序\"兩種文體的不同:
10、《送董邵南河北序》與《馬說》比較寫法上的異同。
《始得西山宴游記》
1、段落大意:
2、幽泉怪石,無遠不到。到則披蘋而坐,傾壺而醉。醉則更相枕以臥,臥而夢。意有所極,夢亦同趣。覺而起,起而歸?!?/p>
中“到”、“醉”、“臥”、“起”等動詞的表達作用?
3、“以為凡是州之山有異態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钡淖饔??
4、抓住了西山的什么特點?
5、“引觴滿酌,頹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蒼然暮色,自遠而至,至無所見而猶不欲歸。”表達了作者什么心情?
6、作者借西山之游,抒發了自己怎樣的人生感受?
7、作者怎樣用比照映襯來寫西山之景?
8、你如何理解“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币痪洹?/p>
9、“始得”二字的含義及其貫串全文的作用?
10、你如何理解“知是山之特立,不與培塿為類。”一句。
11、作者怎樣借景抒情?
12、作者從哪些方面描繪西山的?
《醉翁亭記》
1、第1段主要寫醉翁亭的什么?
2、第1段采用什么方式寫出醉翁亭的位置環境?
3、第2段包含幾層意思?
4、第2段描寫山!寫朝暮、四時之景,采用什么方式?
5、第3段包含幾層意思?
6、第3段為什么寫滁人之游?這個內容與上段有何聯系?
7、結束段寫了兩個重要內容,是什么?
8、這篇文章抒寫了作者的什么思想情懷?
9、本文的主旨是什么?
10、貫穿全文的線索是什么?
11、本文寫景按照什么順序寫的?
12、本文寫景上有什么特色?
《滿井游記》
1、段落大意。
2、第2段可以分幾層,請歸納層意。
3、第2段描寫初春景物,抓住了“乍暖還寒”,萬物復蘇的特點,分析作者描寫了哪些景物,怎么描寫的?
4、第三段表達了作者什么愿望?
5、請歸納本文的中心思想。
6、作者在這里向讀者交代了出游的時間、地點、人物,與開篇相較,是怎樣的一種心情?
7、景色是這樣的美,人物是這樣的活,作者的感受怎樣呢?
8、野游只有景,沒有游人嗎?
9、作者原“局促一室之內,欲出不得”,今徑奔滿井,他的第一感覺是什么?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段落大意。
2、用什么來有利于作戰的條件?
3、本文闡述的主要觀點是什么?
4、本文的論證方式有什么特點?
5、文章第3段運用什么句式?有什么效果?
6、文章第4段運用什么句式?有什么效果?
7、如何將“人和”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統一起來。
8、本文的中心論點是“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還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1、段落大意
2、從六位人物中總結共同的規律?
3、“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的前提是什么?目的是什么?
4、怎樣理解第三段的第一句話。
5、論點、論據、論證各是什么?
《岳陽樓記》
1、為什么要從滕子京寫起?
2、第2段如何寫景?作者所述的登樓者是什么人?他們有什么感受?。\"銜\"、\"吞\"二字的作用是什么?
3、第3、4段寫了什么內容?
4、第2段寫\"岳陽樓之大觀\"中的“此”指代什么?
5、作者認為古仁人之心和遷客騷人的思想感情不同在哪里?
6、本節中有些句子有前后照應的關系,有些句子有承上啟下的作用,把它們找出來說明它們的關系或作用。
7、作者發了什么議論?為什么在文章末段發這樣的議論?
8、古仁人的悲喜感情跟外物沒有關系,跟個人遭遇也沒有關系。那么跟什么有關系呢?
9、作者為表現\"悲\"、\"喜\"兩種不同的感情,分別選取了哪些有特征的景物?
10、古仁人有沒有快樂的時候呢?如果有,是在什么時候?
《魚我所欲也》
1、文章開頭寫“魚”和“熊掌”有什么作用?
2、“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欲”可以指哪些事情?
3、“所惡有甚于死者”“所惡”可以指哪些事情?
4、“故患有所不辟”“患”指什么?
5、“非獨賢者有是心”的“是心”指什么?
6、作者列舉了兩種不同的人生觀,贊揚了什么樣的人,斥責了什么樣的人?
7、文中說得了“萬鐘”是為了什么?
8、本文的論點、論據、論證各是什么?
《出師表》
1、第1段分析天下大勢,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2、第1段提到“侍衛之臣”和“忠志之土”有什么作用?
3、諸葛亮在文中向劉禪提出了哪些建議?提出這三條建議的目的是什么?
4、從全文來看,諸葛亮向劉撣提出的三條建議,他反復強調的是哪一條?
5、作者出師后的國內政事如何安排?推賢了哪些賢臣?目的是什么?
6、出師之前作者做了哪些準備工作?
7、作者如何表達了出師的決心?
8、諸葛亮是在向劉禪提建議,但文中提到“陛下’’不過七次,而提到“先帝”卻有十三次之多,這是為什么?
9、第六段作者自述身世的目的何在?
10、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04【初中】【帶班育人方略】讓每個孩子成為自己的調音師
- 2025年北京市餐飲服務代理合同范本
- 2025至2030年中國蹲便感應沖水器數據監測研究報告
- 2025混凝土罐車運輸合同模板
- 2025至2030年中國生化儀數據監測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液壓分離式內軸承取出機數據監測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氨制冷壓縮機組數據監測研究報告
- 面對挑戰稅務師試題及答案
- 財務分析思路試題及答案
- 藥代面試題及答案
- 高中歷史雙向細目表
- 蘇教版四年級下冊數學期中復習
- 2023年深圳市醫療保障局光明分局公開招聘一般類崗位專干1人模擬檢測試卷【共1000題含答案解析】
- 常用消毒劑分類及消毒方法演示文稿
- GB/T 1174-1992鑄造軸承合金
- GB 4789.3-2016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微生物學檢驗大腸菌群計數
- 化學反應的限度和化學反應條件的控制 課件
- GA 526-2010監室門
- 精益六西格瑪綠帶
- 馬克思個人介紹
- 全國青少年機器人技術等級考試:二級培訓全套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