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傷仲永》2004-2011年中考真題文言文閱讀題匯總1(黃石市·2011)(二)比較閱讀。(14分)
閱讀下面兩則文言材料,完成10-13題。
【甲】金溪民方仲永,世隸耕。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父異焉,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并自為其名,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為意,傳一鄉秀才觀之。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于邑人,不使學。
余聞之也久。明道中,從先人還家,于舅家見之,十二三矣。令作詩,不能稱前時之聞。又七年,還自揚州,復到舅家問焉。曰:“泯然眾人矣!”(王安石《傷仲永》)
【乙】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既加冠,益慕圣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宋濂《送東陽馬生序》)10.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相同的一組(
)(2分)A.父異焉,借旁近與之
陟罰臧否,不宜異同(《出師表》)B.即書詩四句,并自為其名
鄉為身死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魚我所欲也》)C.或以錢幣乞之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唐睢不辱使命》)D.色愈恭,禮愈至
日中不至,則是無信(《陳太丘與友期》)11.下列各句中沒有通假字的一項是(
)(2分)A.同舍生皆被綺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B.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愛蓮說》)C.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為天下倡(《陳涉世家》)D.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馬說》)12.用“/”為甲文中畫浪線句子斷句。(斷五處,不要求加標點。)(2分)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13.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4分)(1)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譯文:
(2)俟其欣悅,則又請焉。譯文:
14.乙則材料中,因“家貧“和”嗜學“之間的矛盾,作者在求學的過程中遇到了哪兩個方面的困難?(各用兩個字概括)(2分)答:
15.兩則材料都涉及到成才話題,從甲則材料來看,方仲永由天資過人變得“泯然眾人”,原因是什么?請用原文回答。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送》文作者“雖愚,卒獲有所聞”,終成為飽學之這士,這兩則材料對的成才觀有什么啟發?(2分)答:
答案:10.C11.B12.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
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13.(1)同縣的人對他感到驚奇,漸漸地請他的父親去作客。(2)等到他高興了,則又去請教。14.無書,幼時求學借書抄錄之難;無師,成年求師叩問之難。從師求教的跋涉之難;衣食粗劣,生活簡樸。15.是沒有繼續學習。由這兩篇文章看來,宋濂以他的親自實踐和體會告訴馬生:學習必須勤奮刻苦,學習的內容和目的在今天已有很大的差別,但他所講的道理對我們仍然具有啟發和教育意義。作者那種不怕艱苦,勤奮好學,安于貧賤,不慕富貴的精神和對后學的熱情關懷和諄諄教導的態度,誠實守信、尊師重教也都是值得肯定的。如果學習條件差,要勤勉治學,不怕吃苦;學習條件好,要珍惜優越的學習條件,努力學習。2(濟寧市·2011)[甲]余聞之也久。明道中,從先人還家,于舅家見之,十二三矣。令作詩,不能稱前時之聞。又七年,還自揚州,復到舅家問焉。曰:“泯然眾人矣”。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賢于材人遠矣。卒之為眾人,則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賢也,不受之人,且為眾人;今夫不受之天,固眾人,又不受之人,得為眾人而已耶?[乙]戴安道就范宣學,視范所為:范讀書亦讀書,范抄書亦抄書。惟獨好畫,范以為無用,不宜勞思于此。戴乃畫《南都賦圖》,范看畢咨嗟,甚以為有益,始重畫?!咀⑨尅竣俅靼驳谰头缎麑W:戴安道和范宣均為我國晉代人名。
②咨嗟:贊嘆。7.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4分)①賢于材人遠矣
賢:
②不宜老思于此
老思:
8.翻譯下列句子。(4分)
①得為眾人而已耶?②范看畢咨嗟,甚以為有益,始重畫。9.[甲]文借事說理,以方仲永天資非凡最終“泯然眾人”的實例,說明了
;[乙]文則直接寫出了戴安道和范宣師生之間
的過程。(4分)答案:(二)7.①勝過,超過②勞神,費心思(4分)8.①能夠成為普通人就為止了嗎?(意思是比普通人還要不如)②范宣看后,贊嘆不已,認為大有益處,才開始重視畫畫。(4分)9.后天教育對成才的重要性
虛心學習,相互切磋(4分)3、2010廣西省玉林市、防港市閱讀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8~10題傷仲永
王安石金溪民方仲永,世隸耕。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父異焉,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并自為其名,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為意,傳一鄉秀才觀之。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于邑人,不使學。
余聞之也久。明道中,從先人還家,于舅家見之,十二三矣。令作詩,不能稱前時之聞。又七年,還自揚州,復到舅家問焉。曰:“泯然眾人矣!”8、下面句子中加點的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3分)A、未嘗識書具/嘗射于家圃B、并自為其名/山不在高,有仙則名C、傳一鄉秀才觀之/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D、從先人還家/扁鵲望桓侯而還走9、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有誤的一項是(
)(3分)A、今溪民方仲永,世隸耕譯文:金溪縣百姓方仲永,祖祖輩輩以耕種為生。B、自是指物作詩立就譯文:從此,(大人)指著東西讓他作詩,他立刻就能完成。C、日扳仲永環謁于邑人譯文:天天讓仲永去拜訪同縣的人。D、泯然眾人矣譯文:跟普通人沒什么區別了。10、下列對選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文章題目《傷仲永》中的“傷”是“為……感到悲傷”的意思,流露出作者對方仲永才華泯滅的悲傷之情。B、“即書詩四句”、“邑人奇之”這些語句,充分表現了兒童時代的方仲永的神奇。C、“父利其然也”“不使學”,方仲永父親這種急近功利的行為,是他才能衰退直到泯滅的最主要原因。D、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即使是天賦很高的人,如果不重視后天的學習,也會變得平庸。11、下面《水滸傳》、《西游記》、《三國演義》中的人物與故事情節搭配不當的一項是(
)(3分)A、宋
江——怒殺閻婆惜
B、諸葛亮——巧設空城計C、孫悟空——智取紅孩兒子
D、張
飛——大意失荊州答案:8、A
9、C
10、A11、D4、呼和潔特市(09內蒙古)閱讀下文,完成9~12題。
金溪民方仲永,世隸耕。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父異焉,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并自為其名。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為意,傳一鄉秀才觀之。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于邑人,不使學。
余聞之也久。明道中,從先人還家,于舅家見之,十二三矣。令作詩,不能稱前時之聞。又七年,還自揚州,復到舅家問焉。曰:“泯然眾人矣?!?/p>
(節選自《傷仲永》)9.下列句子的節奏劃分正確的一項是(2分)
A.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為意
B.余聞之/也久
C.即書/詩四句,并自為/其名
D.父/異焉,借旁近/與之10.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2分)
(1)世隸耕
(
)
(2)即書詩四句
(
)
(3)父異焉
(
)
(4)稱前時之聞
(
)11.翻譯下列句子。(4分)
(1)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
譯文:
(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于邑人,不使學。
譯文:
12.后天的學習很重要。請你把方仲永的故事提煉成一個論據來論證這個論點。(2分)答:
答案:9.D本題是對學生文言句子朗讀節奏劃分的考查,膩乎較容易的題目。在四個備選答案中:A項正確朗讀節奏應為“其濤/以養父母收族為意”,8項正確朗讀節奏應為“余聞之也,久”,C項正確朗讀節奏應為“即/書濤四句,并/自為其名”,D項朗讀節奏劃分正確。故正確答案選D)項。
簧正確劃分朗讀節奏,先要準確理解文甸的意思;然后,結食句子所要表達的思想情感及具體的語境加以分析,就能夠進行正確劃分。10.(1)屬于(2)書寫
(3)感到詫異(認為奇怪)
(4)相當(2分)11.(1)同縣的人對他感到驚奇,漸漸地請他父親去做客,有的人還花錢求仲水題詩。(2分)
(2)他的父親認為這樣有利可圖,每天拉著仲永四處拜訪同縣的人,不讓他學習。(2分)12.簡述這個故事即可。如:自小天資聰明的仲永,因為沒有后天的學習,不也同樣落得“泯然眾人矣”的下場嗎?
(2分)5、襄樊市(09湖北省)閱讀文言文《傷仲永》,完成12-16題。(10分)傷仲永王安石金溪民方仲永,世隸耕。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父異焉,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并自為其名。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為意,傳一鄉秀才觀之。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于邑人,不使學。余聞之也久。明道中,從先人還家,于舅家見之,十二三矣。令作詩,不能稱前時之聞。又七年,還自揚州,復到舅家問焉。曰:“泯然眾人矣。”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賢于材人遠矣。卒之為眾人,則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賢也,不受之人,且為眾人;今夫不受之天,固眾人,又不受之人,得為眾人而已耶?12.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2分)(1)其文理皆有可觀者
(2)賢于材人遠矣13.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2分)A.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初極狹,才通人B.未嘗識書具
默而識之C.父異焉,借旁近與之
漁人甚異之D.忽啼求之
予嘗求古仁人之心14.將下面句子翻澤成現代漢語。(2分)
卒之為眾人,則其受于人者不至也。15.課文內容理解填空。(2分)本文借事說理,以方仲永天資非凡卻“
”,最終“泯然眾人”的實例,說明
。16.在課后“‘仲永泯然眾人’誰之過”的討論中,大家一致認為“‘仲永泯然眾人’父之過”,請你結合文意,談談“父之過”的理由。(2分)答案:12.(1)文采和道理;(2)勝過、超過。
(2分)13.C
(2分)14.(他)最終成為一個平凡的人,是因為他沒有受到后天的教育。(2分?!白洹薄氨娙恕薄笆苡谌恕薄安恢痢北仨氉g正確,譯錯一處扣0.5分)15.受于人者不至;后天教育對成才的重要性。
(2分。每空1分)16.因為仲永的父親“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于邑人”,貪圖錢財(貪圖小利),目光短淺,而“不使學”,從而使方仲永失去后天學習的有利時機。(結合原文1分,說出理由1分,共2分)6、2009·漳州市比較閱讀【甲】【乙】兩個文段,完成9—13題。(17分)【甲】金溪民方仲永,世隸耕。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父異焉,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并自為其名。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為意,傳一鄉秀才觀之。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丐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于邑人,不使學。余聞之也久。明道中,從先人還家,于舅家見之,十二三矣。令作詩,不能稱前時之聞。又七年,還自揚州,復到舅家,問焉,曰:“泯然眾人矣?!薄疽摇堪鍢蚓邮浚锗嵤?,名燮,揚州興化人。幼隨其父學,無他師也。幼時殊無異人之處,少長,雖長大,貌寢①陋,人咸易之。然讀書能自刻苦,自憤激,自豎立②,不茍同俗,深自屈曲委蛇③,由淺入深,由卑及高,由邇達遠,以赴④古人之奧區⑤,以自暢其性情才力之所不盡。人咸謂板橋讀書善記,不知非善記,乃善誦耳。板橋每讀一書,必千百遍。舟中、馬上、被底,或當食忘匕箸食具、羹匙和筷子,或對客不聽其語,并自忘其所語,皆記書默誦也,書有弗記者乎?【注釋】①寢:丑陋。
②豎立:同“樹立”,自豎立,指有自己獨到的見解。
③屈曲委蛇(yí):指書中曲折難盡的深意。④赴:探求。⑤奧區:奧妙的境界,指難攻的古代學術問題。9.解釋下面句中加點的字。(4分)
(1)未嘗識書具(
)
(2)從先人還家(
)
(3)少長,雖長大(
)
(4)或對客不聽其語(
)10.下面句中加點字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2分)
A.并自為其名
B.日扳仲永環謁于邑人
有仙則名
日數千言不肯休C.即書詩四句
D.還自揚州
板橋每讀一書
并自忘其所語11.翻譯下面句子。(4分)
(1)令作詩,不能稱前時之聞。
(2)人咸謂板橋讀書善記,不知非善記,乃善誦耳。12.方仲永和鄭板橋幼時在天資方面分別有什么特點?請從文中各找出一個依據。(4分)13.結合【甲】【乙】兩文內容,聯系實際,談談你從中得到的啟示?(至少使用一句名言)(3分)答案:9.(1)曾經(2)跟隨(3)但是(4)有時10.B11.(1)讓他作詩,不能符合以前的好名聲了。(2)人們都說板橋讀書善于記憶,不知道(他)不是善于記憶,是善于背誦罷了。12.仲永特點:天資聰穎,是個神童。
依據: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即書詩四句,并自為其名)
板橋特點:資質平常。
依據:幼時殊無異人之處。13.示例:“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鄭板橋雖資質平常,但正是靠著自己勤奮刻苦的精神,終于取得成功。作為中學生,我們要像鄭板橋那樣,努力學習,使自己學有所成。評分意見:第9題4分,每小題1分。第10題2分。
第11題4分,每小題2分。第12題4分。(特點2分,依據2分)
第13題3分。(名言1分,分析2分,言之有理即可)7、2008·東營市【甲】……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于邑人,不使學。余聞之也久。明道中,從先人還家,于舅家見之,十二三矣。令作詩,不能稱前時之聞。又七年,還自揚州,復到舅家問焉。曰:“泯然眾人矣?!?/p>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賢于材人遠矣。卒之為眾人,則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賢也,不受之人,且為眾人;今夫不受之天,固眾人,又不受之人,得為眾人而已耶?
——王安石《傷仲永》【乙】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諸葛亮《誡子書》10.解釋下列加點的詞。(2分)①邑人奇之
(
)
②非淡泊無以明志
(
)11.翻譯下列句子。(4分)①卒之為眾人,則其受于人者不至也。②靜以修身,儉以養德。12.兩文關于學習所持觀點的相通之處是什么?其根據(或理由)各是什么?(4分)共同觀點相通之處:根據(或理由):13.兩文在寫法上各有什么特點?(2分)答案:10.答案:①感到驚異
②沒有用來……(的方法或途徑)評分:每小題1分,共2分。意思對即可。11.答案:①他最終成為一個平凡的人,是因為它沒有受到后天的教育。②用寧靜修養身心,用儉樸培養品德。評分:每小題2分,共4分。意思對即可。12.答案:觀點:要靠后天持恒不懈,否則難以成才。根據或理由:甲文:父親醉心于眼前名利,致使仲永荒廢學業;乙文:示例:不學習就無法增長才干,沒有頑強意志就無法成就學業。
評分:觀點2分,根據理由2分。共4分。意思對即可。13.答案:甲文借事說理;乙文從反面(或否定的角度)論述觀點。評分:共2分。意思對即可。8、2005·濟南市課改區余聞之也久。明道中,從先人還家,于舅家見之,十二三矣。令作詩,不能稱前時之聞。又七年,還自揚州,復到舅家問焉。曰:“泯然眾人矣?!?/p>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賢于材人遠矣。卒之為眾人,則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賢也,不受之人,且為眾人;今夫不受之天,固眾人,又不受之人,得為眾人而已耶?
6、用“/”給下面句子劃分節奏。(只畫一處)(2分)
余聞之也久。
7、方仲永“卒之為眾人”的表現有哪些(用文中的句子回答)(2分)
8、作者說:“卒之為眾人,則其受于人者不至也?!蹦闶欠裢膺@一觀點?請結合具體事例,談談你的看法。(3分)答案:6、余/聞之也久7、不能稱前時之聞
泯然眾人矣8、略,能言之成理即可。9、2005·臨沂市課改區閱讀下面兩段文言文,做6—9題。
[甲]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賢于材人遠矣。卒之為眾人,則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賢也,不受之人,且為眾人;今夫不受之天,固眾人,又不受之人,得為眾人而已耶?
(節選自《傷仲永》)
[乙]人之為學,不日進則日退。獨學無友,則孤陋①而難成。久處一方,則習染而不自覺。不幸而在窮僻之域,無車馬之資②,猶當博學審③問,古人與稽④,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幾⑥⑤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戶,又不讀書,則是面墻之士,雖有子羔、原憲⑥之賢,終無濟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⑦,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⑧之好學也。”夫以孔子之圣,猶須好學,今人可不勉⑨乎?
(節選自顧炎武《與友人書》)
[注解]①[孤陋]片面、淺陋。②[資]盤纏。③[審]詳細。④[稽]探究、考察。⑤[庶幾]差不多。⑥[子羔、原憲]孔子的弟子。⑦[邑]地方,⑧[丘]孔子。⑨[勉]勤勉,努力。6.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字的意思。(2分)
①卒之為眾人
卒:
②則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至:③不幸而在窮僻之域
域:④終無濟于天下
濟:7.將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
①其受之天也,賢于材人遠矣。
②人之為學,不日進則日退。8.甲文談“成才”,乙文談“做學問”,二者強調的重點各有不同。請根據你的理解,談談
具體有什么不同。(3分)9.甲乙兩文都具有較強的議論性,試分別概括兩文所論述的主要內容。(4分)
甲文:
乙文:答案:6.①終于
②達到
③地方(答“疆界”“區域”也算對)④幫助(2分,每解釋對兩個得1分)7.①他的天資,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
②人們做學問,如果不每天進步就會每天退步(4分。每句2分,不要求文字一致,翻譯正確、無語病即可)8.甲文強調要想成才,除“受之天”外,更要“受之人”。乙文強調做學問要有研討的朋友,要認真鉆研書中的道理,要出門學習生活(或開闊眼界)[3分。答對甲文所強調的重點得1分,答對乙文所強調重點的兩個方面即可得2分]9.甲文:論述了后天教育對成才的重要性
乙文:論述了“為學”不進則退的道理(4分,各2分)10(2005·烏魯木齊市)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和詩歌,完成20~24題。(共15分,每題3分)傷仲永王安石金溪民方仲永,世隸耕。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父異焉,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并自為其名。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為意,傳一鄉有才觀之。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邑人奇之,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于邑人,不使學。余聞之也久。明道中,從先人還家,于舅家見之,十二三矣。令作詩,不能稱前時之聞。又七年,還自揚州,復到舅家問焉。曰:“泯然眾人矣?!蓖踝釉唬褐儆乐ㄎ颍苤煲?。其受之天也,賢于材人遠矣。卒之為眾人,則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賢也,不受之人,且為眾人;今夫不受之天,固眾人,又不受之人,得為眾人而已耶?20.下列句中加點的詞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項是
(
)
A.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為意
其真不知馬也
B.自是指物作詩立就
蒙乃始就學C.卒之為眾人,則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D.得為眾人而已耶
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21.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日扳仲永環謁于邑人,不使學。(2)令作詩,不能稱前時之聞。(3)其受之天也,賢于材人遠矣。22.填空。本文借事說理。敘事部分按照
順序,依次寫了方仲永才能發展變化的
個階段;說理部分點明了方仲永“泯然眾人”的原因是“
”,表明了作者的觀點。23.請結合方仲永這一事例,聯系實際,談談你對天資和后天學習的關系的認識。答案:21.(1)每天帶著仲永四處拜訪同縣的人,不讓他學習。
(2)讓他作詩,寫出來的詩已經不能與從前的名聲相稱。
(3)他的天資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
22.時間
三
受于人者不至
23.天資是人成材的基本條件;天資好,再加上后天努力,就一定能成材;天資好,但后天不努力,再好的天資也會泯滅(方仲永便如此)。天資不算好;后天又不努力,就根本不能成材;天資不算好,但后天勤奮學習,最終也能成材。(聯系實際1分,二者關系2分,關系闡述清楚嚴謹者可酌加l一2分)
11、2005·資陽市(甲)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議論,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乙)金溪民方仲永,世隸耕。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父異焉,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并自為其名。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為意,傳一鄉秀才觀之,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丐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于邑人,不使學。余聞之也久。明道中,從先人還家,于舅家見之,十二三矣。令作詩,不能稱前時之聞。又七年,還自揚州,復到舅家,問焉。曰:“泯然眾人矣。”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賢于材人遠矣。卒之為眾人,則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賢也,不受之人,且為眾人;今夫不受之天,固眾人,又不受之人,得為眾人而已耶?24.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字。(2分)(l)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2)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
)25.這兩篇文章寫法上的不同點主要體現在:(1分)26.將下邊兩句話譯為現代漢語。(5分)(1)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于邑人,不使學。
27簡略說說讀了這兩則短文后你受到的啟。(2分)
答案:24.(1)啊,表感嘆語氣
(2)以賓客之禮相待(該題2分,答對一處給1分。)25.前者以對話為主,言簡意賅;后者敘議結合,以事說理。(該小題1分,言之有理即可。)26.(1)士別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長兄知道這件事多么晚啊!
(2)他的父親認為這樣有利可圖,就每天牽著仲永四處拜訪同鄉人,不讓他學習。(該題5分,其中(1)題2分,給分點在后兩個分句。(2)題3分。三個分句可每分句1分。重點落實“刮目相待”、“見事”、“利其然”、“日”、“環”、“謁”等詞語。)27.略(該題2分,扣住要重視學習,哪怕天資再聰明也要不斷地學習,即使今后走上了工作崗位也還要加強學習即可。)12(2004·寧德市)閱讀下列兩則文言文,完成19—22題。(17分)傷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隸耕。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父異焉,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并自為其名。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為意,傳一鄉秀才觀之。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邑人奇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七年級體育 體育鍛煉必須遵循科學的鍛煉方法教學設計
- 初中英語教科版(五四學制)九年級上冊Unit 6 A United Effort獲獎教案設計
- 反假幣業務培訓大綱
- 2024中電信翼智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招聘6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半導體安全生產培訓
- 2024中建一局一公司浙江分公司商務法務部合約主管招聘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人教統編版3 鴻門宴第4課時教學設計及反思
- 華師大版七年級上冊1 有理數的乘法法則教案及反思
- 超市培訓課件
- 車間班組安全管理培訓
- 2025年春季學期形勢與政策第二講-中國經濟行穩致遠講稿
- 家長要求學校換老師的申請書
- 企業重組相關稅收政策培訓教學課件(38張)
- 肝癌的防治(大眾科普版本)-PPT課件
- 成都高新區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半期考試數學試卷
- 職業危害防治實施管理臺賬
- 2018年人教版九年級英語單詞表
- 畢業設計U型管換熱器設計說明書
- 蘋果中國授權經銷商協議
- KGW船用起重機維護使用手冊
- 怎樣確保騎車安全-1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