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新高考2024-2025學年高中政治第一單元文化與生活第一課文化與經濟政治學案2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頁
浙江新高考2024-2025學年高中政治第一單元文化與生活第一課文化與經濟政治學案2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頁
浙江新高考2024-2025學年高中政治第一單元文化與生活第一課文化與經濟政治學案2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頁
浙江新高考2024-2025學年高中政治第一單元文化與生活第一課文化與經濟政治學案2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頁
浙江新高考2024-2025學年高中政治第一單元文化與生活第一課文化與經濟政治學案2新人教版必修3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10文化與經濟、政治考試內容及要求①文化與經濟、政治相互影響(b)。②加強文化建設對提升我國綜合國力的意義(c)。一、文化與經濟、政治的關系學問梳理1.相互影響:在經濟的基礎上(1)經濟是基礎,政治是經濟的集中表現,文化是經濟和政治的反映,肯定的文化由肯定的經濟、政治所確定。(2)肯定的文化反作用于肯定的政治、經濟,賜予政治、經濟以重大影響。先進的、健康的文化會促進社會的發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則會阻礙社會的發展。試推斷:文化對社會的發展都起主動的促進作用。()提示F。文化有先進與落后、腐朽之分。只有先進的、健康的文化才起促進作用,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則起阻礙作用。(3)文化有其自身的傳承性、相對獨立性。試推斷:經濟發展是文化發展的基礎,文化發展始終與經濟發展亦步亦趨。()提示F。經濟發展是文化發展的基礎,但并不意味著文化的發展始終與經濟的發展亦步亦趨,文化具有自身的傳承性和相對獨立性。2.相互交融:在時代發展的進程中(1)文化與經濟相互交融的表現①從科技角度看:在經濟發展中,科學技術的作用越來越重要。②從勞動者角度看:發展教化事業、培育各種高素養人才、提高勞動者素養,對推動經濟建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③從生產力角度看:文化生產力在現代經濟總體格局中的作用越來越突出。試推斷:文化生產力是指具有肯定智力和學問的勞動者,運用文化資源創建社會財寶、生產文化產品、供應文化服務的實力,文化產業和文化事業構成文化生產力的兩個方面。()提示T。(2)文化與政治相互交融的表現①國內角度:隨著民主和法治建設的發展,人們為了參加政治生活,須要更高的文化素養。②國際角度:世界范圍內反對文化霸權主義的斗爭,成為當代國際政治斗爭的重要內容。請思索:文化與經濟、政治相互交融,是否意味著文化可以與經濟、政治相互替代?提示不是。文化與經濟、政治相互交融,表明隨著社會的發展,三者之間的聯系加深,呈現彼此滲透、相互融合的趨勢,但并不能抹殺三者之間的本質、功能與作用的區分。重點突破1.正確理解文化與經濟、政治的相互影響文化與經濟、政治相互影響,強調文化與經濟、政治之間的相互作用。留意以下三點:(1)區分確定作用與反作用:經濟、政治確定文化,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經濟。確定作用是第一位的,反作用是其次位的,不能混淆。(2)辯證看待“確定作用”:經濟、政治確定文化,不代表文化是經濟、政治的附屬品,文化有其自身的傳承性和相對獨立性,可能超前也可能滯后于經濟、政治的發展。(3)文化的反作用具有雙重性:不同性質的文化對經濟、政治的影響不同。先進的、健康的文化會促進社會的發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則會阻礙社會的發展。2.區分文化與經濟、政治相互影響和文化與經濟、政治相互交融內涵側重點相互影響主要是指經濟、政治對文化具有確定作用,同時文化對經濟、政治具有反作用強調的是彼此制約、相互作用相互交融是文化與經濟、政治在當今時代的顯著特點,主要是指文化與經濟、政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強調的是彼此滲透、相互融合典例運用典例1以肯德基、星巴克、麥當勞為代表的飲食文化,是大工業時代的經典產物。而中國自古以來就是農業社會,生活中沒有標準化、規范化、高效率的客觀需求,中國的飲食文化因而也呈現出多樣化的色調。這表明()A.肯定的文化由肯定的經濟所確定B.文化對經濟具有重要的反作用C.肯定的文化確定肯定的經濟D.文化與經濟相互影響、相互交融答案A解析材料表明肯定的文化由肯定的經濟所確定,A正確;B在材料中沒有體現,不選;經濟確定文化,文化反作用于經濟,C表述錯誤;D在材料中沒有體現,不選。典例2國家博物館設計開發了3000多種具有國家博物館特色的文化創意產品,市場價值累計29億元,國家博物館館屬企業累計收入2.5億元。這表明()A.文化對經濟的發展具有推動作用B.文化與政治相互交融C.文化與經濟相互交融D.文化的價值在于創建經濟價值答案C解析國家博物館開發文化創意產品,獲得了收入,體現了文化與經濟相互交融,C符合題意,B與題意無關;文化具有雙重作用,既可能是促進作用,也可能是阻礙作用,A錯誤;D是對文化價值的曲解,不選。二、文化在綜合國力的競爭中學問梳理1.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合力和創建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試推斷:文化是當今世界綜合國力競爭的基礎。()提示F。文化是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經濟和科技實力是綜合國力競爭的基礎。2.提高我國文化競爭力的必要性在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文化多樣化進程中,處于弱勢地位的發展中國家,在經濟發展上面臨嚴峻挑戰,在文化發展上也面臨嚴峻挑戰。3.我國的應對措施必需把文化建設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戰略任務,增加全民族文化創建活力,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為經濟建設供應正確的方向保證、不竭的精神動力和強大的智力支持。重點突破1.正確理解文化軟實力(1)內涵:指一個國家或地區文化的影響力、凝合力和感召力,是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2)作用:當今世界,各國之間綜合國力競爭日趨激烈,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合力和創建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優秀文化可以為經濟的發展供應正確的方向保證、不竭的精神動力和強大的智力支持。(3)正確看法:重視文化軟實力的作用,大力發展先進文化。2.維護我國的文化平安(1)緣由:①國際社會中,奉行霸權主義的國家,借助文化滲透的方式,竭力推銷自己的價值觀念,企圖減弱和取代別國的民族文化,以推行強權政治。②在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文化多樣化進程中,處于弱勢地位的發展中國家,在經濟發展上面臨嚴峻挑戰,在文化發展上也面臨嚴峻挑戰。③增加文化競爭力是發展中國家維護國家利益和平安的重要精神武器。(2)要求:必需把文化建設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戰略任務,增加全民族文化創建活力,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典例運用典例3重大科技創新成果是國之重器、國之利器,必需牢牢駕馭在自己手上,必需依靠自食其力、自主創新。這是因為()A.科學技術的進步確定著文化的發展方向B.文化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的基礎性力氣C.文化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D.科技為我國經濟建設供應強大的精神動力答案C解析科學技術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越來越重要,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所以國家重視科技創新,C符合題意;科學技術的進步是推動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而不是確定因素,A觀點錯誤;文化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力氣,B觀點錯誤;科技為我國經濟建設供應強大的智力支持,D觀點錯誤。典例4西方發達國家從來沒有放棄對發展中國家,特殊是社會主義國家“西化”“分化”的戰略圖謀,他們利用自身在文化領域的霸主地位,搶占別國思想文化陣地,消解其民族文化,瓦解其民族精神。這啟示我們,應()①提高我國的國家向心力,避開不同文化間相互融合②提升我國的文化軟實力,增加文化國際競爭力③反對文化霸權主義,維護我國的文化平安④大力弘揚中國精神,抵制西方文化的影響A.①③B.③④C.②③D.①②答案C解析西方發達國家“利用自身在文化領域的霸主地位,搶占別國思想文化陣地,消解其民族文化”,這啟示我們應提升我國的文化軟實力,增加文化國際競爭力,反對文化霸權主義,維護我國的文化平安,②③正確;“避開不同文化間相互融合”觀點錯誤,①不選;對西方文化要辯證對待,并不是都要“抵制”,④不選。

議題:文化對于新時代社會的進步有什么作用?材料一M市留意激發文化活力,助推經濟社會發展。M市把歷史文化中的精髓進行提煉升華,使之成為激勵市民向善、向上、向前的精神力氣。M市的企業發揚這種精神,誠信經營,不斷發展壯大。M市將弘揚創新協作精神作為新時期文化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著力創建優秀企業文化,強化創新發展理念導入,激發了全社會創新創業的活力。(1)M市留意激發文化活力,助推經濟社會發展,這體現了文化生活的什么道理?(2)有人認為:“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經濟上去了,文化就能發展,社會文明程度自然而然就能提高。”請你評析這兩種觀點。(3)走訪調查:了解當地文化產業和文化消費的狀況,收集資料,為助推經濟發展,當地在發展文化產業方面所實行的措施。材料二在科技革命和經濟全球化趨勢的推動下,世界各國文化產業快速發展,文化正在成為國與國之間競爭的焦點。美國文化產業年產值占到了GDP的25%,文化產品已在其對外貿易中占據首位,其電影出口產值僅次于航空業,占據了全球電影市場80%的份額;這些文化產品成為美國輸出價值觀念和思維方式的工具。日本的文化產業產值已超過汽車工業,文化產業年產值占到了GDP的17%。韓國已成為世界第五大文化產品與服務出口國。2024年我國文化產業實現增加值35462億元,僅占GDP的4.29%,為此,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要推動文化產業發展,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4)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我國為什么要提高文化軟實力?答案(1)①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氣,能夠在人們相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轉化為物質力氣,對社會發展產生深刻的影響。M市通過激發文化活力,助推經濟社會發展就體現了這一點。②文化與經濟、政治相互影響。肯定的文化由肯定的經濟、政治所確定,又反作用于肯定的政治、經濟,先進的、健康的文化會促進社會的發展。M市把歷史文化中的精髓進行提煉升華,激發文化活力,從而助推了經濟社會發展。(2)①“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強調了社會經濟的發展確定著文化的發展水平,從這個意義上講,該觀點有肯定的道理。②經濟發展是文化發展的基礎,但這并不意味著文化的發展始終與經濟的發展完全同步,文化有其自身的傳承性、相對獨立性。那種認為“經濟上去了,文化就能發展,社會文明程度自然而然就能提高”的觀點是不科學的。(3)設計意圖:通過讓學生了解當地文化產業和文化消費的狀況,增加學生文化競爭的意識,培育其參加社會實踐的實力。(4)①文化與經濟相互交融,文化產業在現代經濟總體格局中的作用越來越突出。②文化與政治相互交融,一些奉行霸權主義的國家,借助文化滲透的方式,推銷自己的價值觀念,反對文化霸權主義成為當代國際政治斗爭的重要內容。③當今世界,綜合國力競爭日益激烈,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合力和創建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提高文化軟實力,有利于增加我國的綜合國力,維護國家利益與平安。④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我們必需把文化建設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戰略任務,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才能為經濟建設供應正確的方向保證、不竭的精神動力和強大的智力支持。素養感悟1政治認同:通過感受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認同中華民族文化,樹立反對文化霸權主義和愛護中華民族文化的意識。2公共參加:通過調查了解當地文化產業和文化消費的狀況,增加文化競爭意識。3科學精神:辯證地理解文化與經濟、政治之間相互影響、相互交融的關系。一、推斷題1.經濟發展是文化發展的基礎,但這并不意味著文化的發展始終與經濟的發展完全同步。()答案T。2.文化作為一種社會精神力氣,推動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答案F。主動、健康的文化能夠推動社會經濟的發展;消極、腐朽的文化則會阻礙社會經濟的發展。3.要把民宿經濟打造成品讀地方文脈的窗口,因為文化對經濟的發展具有反作用。()答案T。4.當今世界,文化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基礎。()答案F。當今世界,文化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

二、選擇題5.教化部于2024年7月19日發布的《2024年全國教化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24年,我國高等教化毛入學率已達44.7%,比2012年增長15.7%。年份GDP(萬億)入學率(%)201251.9330.0201463.6537.5202482.7144.72024(預料)98.9150.0視察上表格,由此可以得出的結論是()A.文化與經濟相互交融B.文化具有相對獨立性C.經濟是文化發展的基礎D.教化是社會進步的基石答案C解析《2024年全國教化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隨著GDP的增長,高等教化毛入學率不斷上升,這說明經濟是文化發展的基礎,C符合題意;其他說法正確但不符合題意,解除。6.在全面推動依法治國大背景下,我們必需把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和法治文化作為完善村規民約、推動村民自治的核心。這是因為()A.文化反作用于政治B.文化素養越高政治素養越高C.文化是政治的反映D.肯定的政治確定肯定的文化答案A解析文化反作用于政治,先進的文化促進民主政治的發展,所以我們必需把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和法治文化作為完善村規民約、推動村民自治的核心,故A符合題意;B說法錯誤,文化素養越高政治素養未必越高,解除;C、D均不是用先進文化促進民主政治發展的緣由,解除。7.《詩經·小雅》有云:“乃生男子,載寢之床,載衣之裳,載弄之璋。”“乃生女子,載寢之地,載衣之裼,載弄之瓦。”“寢床弄璋,寢地弄瓦”這種“重男輕女”意識本是封建社會的思想,是生產資料私有制財產繼承關系的反映,但直到今日,這種思想依舊殘留在一些人的頭腦里。這說明()①文化的發展總是落后于社會經濟的發展②文化的發展與經濟的發展并不是完全同步的③文化可以完全脫離經濟而存在④文化有其自身的傳承性和相對獨立性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D解析直到今日,“重男輕女”的封建思想還存在,這說明文化的發展與經濟的發展并不是完全同步的,文化有其自身的傳承性和相對獨立性,②④正確;文化具有相對獨立性,并不總是落后于社會經濟的發展,①錯誤;肯定的經濟確定肯定的文化,文化并不能完全脫離經濟而存在,③錯誤。8.《小豬佩奇》是一部英國學前動畫片,深受兒童和年輕人的寵愛。各類與“佩奇”相關的產品應運而生,包括玩具、服裝、毛絨產品、圖書零食等,年零售額高達10億美元。這說明()A.文化發展以經濟發展為基礎B.文化與經濟相互交融C.文化與經濟同步發展D.文化對經濟發展具有促進作用答案B解析材料中“各類與‘佩奇’相關的產品應運而生”“年零售額高達10億美元”,體現了文化與經濟相互交融,故選B,解除A;文化有其自身的傳承性和相對獨立性,并非與經濟同步發展,C錯誤;文化具有雙重性,D“促進”說法錯誤。9.近年來,中國與東盟通過舉辦文化、教化、體育等一系列人文溝通活動,全面帶動了“一帶一路”重點領域的合作,促進了民心相通,增加了政治互信。可見()A.文化與政治相互交融B.文化因溝通而豐富多彩C.文化提升了綜合國力D.文化是經濟、政治的反映答案A解析材料表明文化與政治相互交融,A符合題意;其他選項都不符合題意。10.2024年11月6日,國內最長的地鐵海底隧道——青島地鐵1號線海底隧道順當貫穿。為限制風險,施工單位細心組織、創新科技、艱苦鏖戰,突破了海底隧道海疆段最難斷裂帶,獲得了多項科研成果。這些重大科技成果極大地推動了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高了我國在國際上的地位和競爭力。這表明()①我國已成為科技全面領先世界的國家②科技已成為民族振興和社會進步的基石③文化越來越成為經濟社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