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元檢測三 遼宋夏金多民族政權的并立與元朝的統一_第1頁
單元檢測三 遼宋夏金多民族政權的并立與元朝的統一_第2頁
單元檢測三 遼宋夏金多民族政權的并立與元朝的統一_第3頁
單元檢測三 遼宋夏金多民族政權的并立與元朝的統一_第4頁
單元檢測三 遼宋夏金多民族政權的并立與元朝的統一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2單元檢測三遼宋夏金多民族政權的并立與元朝的統一一、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48分)1.[2022·山東泰安期末考試]北宋建立后,武將中只有狄青當過樞密副使,這已是武將能做的最高官職了。像唐朝那樣出將入相的事,在宋朝是不可想象的。這主要是因為北宋()A.推行崇文抑武政策B.統治秩序非常穩定C.科舉取士名額增多D.士人關心國家政事2.[2022·山東濰坊期末考試]北宋名臣范祖禹指出:“唯本朝之法,上下相維,輕重相制,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菁方守臣,統制列城,付以數千里之地,十萬之師,單車之使,尺紙之詔,朝召而夕至,則為匹夫!”這說明宋初政制()A.有利于維護政權穩定B.強化了各級機構權力C.增強了軍隊的戰斗力D.引發了嚴重財政危機3.[2022·山東德州期末考試]宋代中央政府的官員,多數是任其職不理其政,而采用“權知”“判”“提舉”“管勾”等名義派遣實際長官。如樞密院的正式長官是樞密使,但更常見的是以別的官員“知樞密院事”。此舉旨在()A.提高政務處理效率B.拓展官員晉升渠道C.保證皇帝控制朝政D.實現朝廷吏治清明4.宋初實行“官、職、差遣”相分離的職官制度,省、部、寺、監只備員無職掌,而在正官之外別設差遣以掌其事,正官用以決定官員的俸祿,差遣才是官員的實際職務。正官有文、武兩套資序,涇渭分明,而差遣則較為復雜,有的專門委任文官,也可文武兼任。這套制度()A.利于加強對宋朝官員的管控B.導致積貧積弱局面的形成C.提高了宋朝官員的行政效率D.解決了中央與地方的矛盾5.[2022·安徽省安慶市期末考試]何忠禮在《科舉制度與宋代文化》統計,唐代有宰相524人,科舉出身者為232人,《宋史》載宋代133名宰相中,由科舉出身的達到123名,大大高于唐代。這反映出宋代()A.世家大族影響巨大B.社會階層流動加強C.宰相權力日益下降 D.科舉制度功能弱化6.[2022·江蘇如皋調研考試]唐代政事堂下發政令的文書,稱為“堂帖”。宋代皇帝認為“前代中書以堂帖指揮,其勢重于敕命”,用“札子”代替“堂帖”,中書省、尚書省、樞密院下發給下級機關執行的命令都可用“札子”。這說明()A.君主專制的不斷加強B.中央官員權力逐漸趨同C.政事堂喪失議政功能D.宰相權力呈現集中趨勢7.[2022·黑龍江省龍西北地區八校聯考]遼宋夏金元時期,是一個政治家們充滿創造活力的時期,少數民族政權的統治者創制并實施了“南北面官”“猛安謀克”“四等人制”等一系列制度。這些制度()A.全盤照搬了唐朝的政治制度B.植根于民族發展水平的差異C.實現了疆域內各民族的平等D.有利于鞏固國家疆域的統一8.[2022·山西省期末考試]元朝的政治中心大都,遠離當時的全國經濟重心,需要源源不斷地調運南方物資入京。然而,如何把大量物資從遙遠的南方運往大都是統治者面臨的難題。為此,元朝政府()A.大力發展海外貿易B.收取貨幣地租C.重新開通了大運河D.遷移政治中心9.[2022·江蘇如皋調研考試]遼太宗時期遷移漢人和渤海人,使其居于“地沃宜耕植”的上京附近地區,同時還詔令“諸道兵,仍戒敢有傷禾稼者以軍法論”。材料表明遼朝()A.注重發展農耕經濟B.大力推行“四等人制”C.沿襲女真傳統制度D.全面學習漢族文化10.[2022·浙江溫州期中考試]論及元朝行省制度,有學者認為“元朝的行省實際上是封建中央集權分寄于地方……它負責處理境內政治、軍事、經濟等各類事務。此外行省還有一個重要職能是聚集境內財富,以供中央需要。”下列選項中能夠反映這一認識的是()A.行省制必然導致地方勢力膨脹B.行省制下地方權力相對較大C.行省制體現了分權與制衡原則D.行省是元朝最高的行政機構11.[2022·廣東省珠海市期末考試]宋代土地買賣盛行,出現“千年田換八百主”“田宅無定主”的現象。政府出臺了較為嚴密的法律,對土地買賣實行規范化管理,要求買賣雙方在政府機構辦理登記備案手續,作為土地產權轉移的證明。這一做法()A.促進了土地私有制發展B.反映了宋代商業立法的完備C.有效保護了自耕農經濟D.說明政府立法抑制土地兼并12.[2022·江門市期末調研考試]宋以前,富商大賈一般由豪門世族或官員組成。至宋代,這些富商大賈來源于社會的各個階層,有牙儈、中小商人、普通市民、手工業者和農民等。這一變化反映了宋代()A.社會不同階層逐漸趨同B.經商群體結構日趨多元C.商業經營方式發生改變D.豪門士族退出商業競爭13.[2022·安徽省蕪湖市期末考試]明沈德符在《萬歷野獲編》中說:“而宋之南渡,其利尤溥。自和好后,與金國博易。三處榷場,其歲入百余萬緡。”榷場的設置()A.增加了宋朝財政負擔B.推動了城市發展C.結束了宋金敵對狀態D.促進了民族交融14.[2022·梅州期末考試]漢唐時期的家具設計注重追求雄渾壯美,而宋明時期的家具設計轉而追求靜寂典雅、精致內斂的意境之美,講究秩序穩定公正規范,并逐步成為一種時代風尚。這一變化反映出()A.理學思想影響社會文化生活B.商品經濟的繁榮和發展C.門閥士族喜好決定世風轉移D.傳統文化價值觀被摒棄15.[2022·龍巖考試]在寧夏發現的印制于西夏后期(南宋時期)的一本佛經殘本呈現出墨色濃淡不均、有個別字排倒、有隔行線的痕跡等特點;另一本佛經上有西夏文刻款“選字出力者”等語。據此可印證的是()A.雕版印刷術開始于南宋B.西夏的雕版印刷術不夠成熟C.西夏已經出現活字印刷術D.西夏的印刷技術落后于宋朝16.[2022·安徽滁州期末考試]元代科舉考試被廢除,儒生失去仕進機會,地位下降,激發了他們創作情緒。仕途失落的知識分子或為生計,或為抒憤,大量涌向勾欄瓦肆,從事雜劇創作。材料表明,元曲興盛的直接原因在于()A.科舉制度的廢除B.文人地位的變化C.市民階層的擴大D.元代以詞曲取士二、非選擇題17.[2022·山東菏澤期末](12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宋代的“祖宗之法”,不是由固定條款構成的成文法典,而是一組動態累積匯聚而成的綜合體:其中既包括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也包括統治者應該循守的治事態度;既包括貫徹制衡精神的政策措施,也包括不同層次的具體章程。其原則,其實質,正如宋太宗即位詔書所說,可以概括為“事為之防,曲為之制”。或許可以說,宋代立國的基本精神,正是“防弊之政”。其設范立制的立足點,在于防止前車之鑒的復現。——摘自鄧小南《宋代“祖宗之法”治國得失考》結合材料與所學知識,圍繞“宋代的祖宗之法”,從材料中提取一個觀點,并加以說明。(觀點明確,史論結合,論證全面)18.[2022·浙北名校聯盟月考](12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每當人們在中國的文獻中查找一種具體的科技史料時,往往會發現它的焦點在宋代,不管在應用科學方面還是在純粹科學方面都是如此。……中國的科技發展到宋朝,已呈巔峰狀態。——[英]李約瑟《中國科學技術史》材料二不返本開新,不接續源頭活水,綜合創新便會食多不化,推陳出新就會迷失方向;不綜合創新,不引進眾家異說和外來文明,返本開新便會泥古不化,推陳出新就會乏力蒼白;不推陳出新,不致力于內部創造,返本開新就會徒說空話,綜合創新也會主體不明。因此,“三新”之說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則儒學的繼承與創新庶幾可以順利進行。——牟鐘鑒《儒學繼承與創新的三種途徑》(1)“中國的科技發展到宋朝,已呈巔峰狀態”,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其具體表現。(4分)(2)依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指出北宋前期儒學面臨的危機。宋代理學家為重振儒學是如何“推陳出新”的?(8分)單元檢測三遼宋夏金多民族政權的并立與元朝的統一一、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48分)1.[2022·山東泰安期末考試]北宋建立后,武將中只有狄青當過樞密副使,這已是武將能做的最高官職了。像唐朝那樣出將入相的事,在宋朝是不可想象的。這主要是因為北宋()A.推行崇文抑武政策B.統治秩序非常穩定C.科舉取士名額增多D.士人關心國家政事2.[2022·山東濰坊期末考試]北宋名臣范祖禹指出:“唯本朝之法,上下相維,輕重相制,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菁方守臣,統制列城,付以數千里之地,十萬之師,單車之使,尺紙之詔,朝召而夕至,則為匹夫!”這說明宋初政制()A.有利于維護政權穩定B.強化了各級機構權力C.增強了軍隊的戰斗力D.引發了嚴重財政危機3.[2022·山東德州期末考試]宋代中央政府的官員,多數是任其職不理其政,而采用“權知”“判”“提舉”“管勾”等名義派遣實際長官。如樞密院的正式長官是樞密使,但更常見的是以別的官員“知樞密院事”。此舉旨在()A.提高政務處理效率B.拓展官員晉升渠道C.保證皇帝控制朝政D.實現朝廷吏治清明4.宋初實行“官、職、差遣”相分離的職官制度,省、部、寺、監只備員無職掌,而在正官之外別設差遣以掌其事,正官用以決定官員的俸祿,差遣才是官員的實際職務。正官有文、武兩套資序,涇渭分明,而差遣則較為復雜,有的專門委任文官,也可文武兼任。這套制度()A.利于加強對宋朝官員的管控B.導致積貧積弱局面的形成C.提高了宋朝官員的行政效率D.解決了中央與地方的矛盾5.[2022·安徽省安慶市期末考試]何忠禮在《科舉制度與宋代文化》統計,唐代有宰相524人,科舉出身者為232人,《宋史》載宋代133名宰相中,由科舉出身的達到123名,大大高于唐代。這反映出宋代()A.世家大族影響巨大B.社會階層流動加強C.宰相權力日益下降 D.科舉制度功能弱化6.[2022·江蘇如皋調研考試]唐代政事堂下發政令的文書,稱為“堂帖”。宋代皇帝認為“前代中書以堂帖指揮,其勢重于敕命”,用“札子”代替“堂帖”,中書省、尚書省、樞密院下發給下級機關執行的命令都可用“札子”。這說明()A.君主專制的不斷加強B.中央官員權力逐漸趨同C.政事堂喪失議政功能D.宰相權力呈現集中趨勢7.[2022·黑龍江省龍西北地區八校聯考]遼宋夏金元時期,是一個政治家們充滿創造活力的時期,少數民族政權的統治者創制并實施了“南北面官”“猛安謀克”“四等人制”等一系列制度。這些制度()A.全盤照搬了唐朝的政治制度B.植根于民族發展水平的差異C.實現了疆域內各民族的平等D.有利于鞏固國家疆域的統一8.[2022·山西省期末考試]元朝的政治中心大都,遠離當時的全國經濟重心,需要源源不斷地調運南方物資入京。然而,如何把大量物資從遙遠的南方運往大都是統治者面臨的難題。為此,元朝政府()A.大力發展海外貿易B.收取貨幣地租C.重新開通了大運河D.遷移政治中心9.[2022·江蘇如皋調研考試]遼太宗時期遷移漢人和渤海人,使其居于“地沃宜耕植”的上京附近地區,同時還詔令“諸道兵,仍戒敢有傷禾稼者以軍法論”。材料表明遼朝()A.注重發展農耕經濟B.大力推行“四等人制”C.沿襲女真傳統制度D.全面學習漢族文化10.[2022·浙江溫州期中考試]論及元朝行省制度,有學者認為“元朝的行省實際上是封建中央集權分寄于地方……它負責處理境內政治、軍事、經濟等各類事務。此外行省還有一個重要職能是聚集境內財富,以供中央需要。”下列選項中能夠反映這一認識的是()A.行省制必然導致地方勢力膨脹B.行省制下地方權力相對較大C.行省制體現了分權與制衡原則D.行省是元朝最高的行政機構11.[2022·廣東省珠海市期末考試]宋代土地買賣盛行,出現“千年田換八百主”“田宅無定主”的現象。政府出臺了較為嚴密的法律,對土地買賣實行規范化管理,要求買賣雙方在政府機構辦理登記備案手續,作為土地產權轉移的證明。這一做法()A.促進了土地私有制發展B.反映了宋代商業立法的完備C.有效保護了自耕農經濟D.說明政府立法抑制土地兼并12.[2022·江門市期末調研考試]宋以前,富商大賈一般由豪門世族或官員組成。至宋代,這些富商大賈來源于社會的各個階層,有牙儈、中小商人、普通市民、手工業者和農民等。這一變化反映了宋代()A.社會不同階層逐漸趨同B.經商群體結構日趨多元C.商業經營方式發生改變D.豪門士族退出商業競爭13.[2022·安徽省蕪湖市期末考試]明沈德符在《萬歷野獲編》中說:“而宋之南渡,其利尤溥。自和好后,與金國博易。三處榷場,其歲入百余萬緡。”榷場的設置()A.增加了宋朝財政負擔B.推動了城市發展C.結束了宋金敵對狀態D.促進了民族交融14.[2022·梅州期末考試]漢唐時期的家具設計注重追求雄渾壯美,而宋明時期的家具設計轉而追求靜寂典雅、精致內斂的意境之美,講究秩序穩定公正規范,并逐步成為一種時代風尚。這一變化反映出()A.理學思想影響社會文化生活B.商品經濟的繁榮和發展C.門閥士族喜好決定世風轉移D.傳統文化價值觀被摒棄15.[2022·龍巖考試]在寧夏發現的印制于西夏后期(南宋時期)的一本佛經殘本呈現出墨色濃淡不均、有個別字排倒、有隔行線的痕跡等特點;另一本佛經上有西夏文刻款“選字出力者”等語。據此可印證的是()A.雕版印刷術開始于南宋B.西夏的雕版印刷術不夠成熟C.西夏已經出現活字印刷術D.西夏的印刷技術落后于宋朝16.[2022·安徽滁州期末考試]元代科舉考試被廢除,儒生失去仕進機會,地位下降,激發了他們創作情緒。仕途失落的知識分子或為生計,或為抒憤,大量涌向勾欄瓦肆,從事雜劇創作。材料表明,元曲興盛的直接原因在于()A.科舉制度的廢除B.文人地位的變化C.市民階層的擴大D.元代以詞曲取士二、非選擇題17.[2022·山東菏澤期末](12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宋代的“祖宗之法”,不是由固定條款構成的成文法典,而是一組動態累積匯聚而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