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摘要:在我國農業的發展歷程中,玉米擁有著毋庸置疑的關鍵地位,在保障我國糧食生產安全、提升栽培人員收入等方面起到了關鍵作用。其作為我國北方的主要作物,用途廣泛,既是我國重要食物來源,也是養殖飼料的主要原料。本文針對我國目前玉米高產栽培技術和田間管理措施進行整理和總結,以期有效降低病蟲害暴發概率,提升我國玉米產量和品質,保證我國農業生產的穩定性。關鍵詞:玉米;高產栽培技術;田間管理玉米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及膳食纖維,對人體健康有著極大的益處,是我國的重要作物。我國近年工業化水平大大提高,耕地面積占比逐年下滑,這對我國的農業生產造成不小的影響。為確保玉米保質保量生產,栽培人員應在玉米栽培流程中積極應用高新技術,科學做好田間管理工作,為玉米的產量和質量提供有力保障。1玉米高產栽培技術1.1品種選擇1.1.1科學選擇品種玉米的產量與前期品種選擇工作的好壞密不可分。由于我國幅員遼闊,玉米種植區域較多,各地自然環境差異較大,所以在種植工作開始之前,栽培人員應深入了解種植地的氣候、地理、溫度、光照、土質等自然條件,同時還需分析各品種玉米的抗倒伏能力與病蟲害抗性,在綜合考量后篩選出適宜當地種植的品種。所選玉米品種應具有環境適應能力優秀、病蟲害抗性較強、產量高、植株高大粗壯等特點,才能確保后期產量可觀[1]。1.1.2采用新型育種技術傳統育種技術一般采用二環系育種,這會導致玉米同質化概率較高,且產量固定,難以得到較大提升。近年來,我國在單倍體育種、生物育種、航天誘變育種等方面都取得了顯著突破,可有效保證植株存活,提高產量。栽培人員可在開展育種工作的過程中,通過對玉米的高密度種植,篩選性狀表現優異的植株,分析其性狀與環境的實際交互效果。在高密度種植條件下,玉米受外界環境的影響較明顯,其性狀優良的概率降低,栽培人員可根據植株在較差環境的生長狀態,選出具有良好抗逆性、基因優良的植株。通過對所選植株進行大范圍種植,可有效提升玉米產量。此外,應確保育種后玉米品質的穩定性。使用新型育種技術的主要目的是提升玉米產量,增加栽培人員的收入。但在保證產量的同時,還需重視玉米的質量,保證玉米高質與高產的平衡。1.2種子處理在確定栽培品種后,栽培人員需要對玉米種子進行嚴格篩選及處理,確保玉米擁有較高的發芽率。處理工作開始前,應先對玉米種子進行嚴格的人工篩選,去除其中殘缺、發霉、干癟、病變、發育不良的個體,選出健康、飽滿、圓潤的種子,為后續種植工作的順利開展打下良好基礎。然后,栽培人員可選擇日照充足的天氣,將種子攤開晾曬二至三天,每隔三小時對種子進行充分翻動。有效的晾曬工作可切實增強種子活性,蒸發多余水分,滅殺其表面細菌與蟲卵,顯著降低后期病蟲害暴發概率的同時,刺激種子萌發。需要注意的是,應設置塑料膜,并在其上晾曬種子,避免種子與地面直接接觸后溫度過高而對種子造成傷害[2]。晾曬工作結束后,栽培人員可著手進行浸泡催芽工作。可根據種子品種特性采用冷水浸泡法或溫水浸泡法。采用冷水浸泡法時,種子浸泡時間應大于12小時且小于24小時。采用溫水浸泡法時,水溫需控制在45~50℃之間,且種子浸泡時間應在6~10小時之間。栽培人員需對玉米種子進行拌種處理,以進一步殺死種子表層的病菌,加強種子的病蟲害抗性,保證其出芽率。可購置濃度為50%的多菌靈粉劑100倍液,對種子進行充分殺菌,二次浸泡時間需控制在48小時左右,栽培人員可根據種子品種特點酌情調整。殺菌工作結束后,需配制硫酸銅水溶液或粉銹寧溶液對種子進行拌種,以提升種子活性,加強種子的抗逆能力,減少后期病蟲害暴發概率。在完成拌種工作之后,將種子用清水洗凈,充分晾干,存放于通風良好、溫濕度適宜的環境中,確保其播種效果良好。此外,還可選擇包衣的方式提高種子的病蟲害抗性。可根據種子品種特點選擇合適的殺菌劑和微生物肥料,并適量包裹于種子表面,可為種子發芽提供良好的保護效果。1.3地塊整治為切實保證玉米產量,科學的整地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其主要關鍵點在于翻、耙、耢三個步驟。玉米整地工作普遍于秋季開展,栽培人員可使用農業機械對土地進行充分翻耕,并將翻耕深度控制在20cm左右。流程上,應在翻耕工作結束后,再進行耙耢,重復2~3次。各種植地有關部門應積極推廣秋翻秋耙的整地模式,切實增加土地肥力,減少雜草的產生,豐富土壤中微生物種類,為玉米生長提供適宜的生長環境[3]。若出現特殊情況,如氣候、自然環境發生變化,整地工作也可在次年春天前進行。在春天開展整地工作時,栽培人員多采用旋耕的方式。其操作簡單易學,開展方式較為靈活,能對玉米生長起到促進效果。整地工作開始前,需分析玉米品種特點及生長需求,結合種植地的氣候與自然環境,制定科學的整地計劃,保證地塊的坡度不高于15°,土壤肥力充足,防止重茬播種,為后續種植工作的開展做好前期準備。在玉米整地工作完成后,栽培人員需合理選擇效果良好、毒性較低的除草劑,如草銨膦,將其均勻噴灑于處理好的地塊上,從而達到除去雜草、保護玉米生長的目的。為降低除草劑對玉米幼苗生長發育所造成的傷害,需確保在播種前開展除草工作,且在生長至幼苗期之前禁止使用除草劑除草。種植玉米時,當地塊不存在較嚴重低洼、土壤板結等現象時,其土壤即滿足玉米栽培條件。若所栽培的玉米品種是甜糯玉米,栽培人員應采用隔離種植法,避免產生串粉現象,從而切實保證玉米品質的穩定性。1.4播種技術栽培人員應嚴格控制播種時間,避免過早或過晚播種,避免玉米減產。一般來說,玉米的適宜發芽溫度為6℃。為確保玉米正常發芽,需合理規劃播種時間,防止氣溫突變對其產生負面影響,降低種子出苗率。若播種時間提前,種子會因氣溫過低而壞死,造成嚴重減產;若播種時間過晚,會錯過最佳發芽時間,從而導致玉米減產,情況嚴重時玉米種子會腐爛。因此,最合適的玉米播種時間是每年的4月份,此時土壤含水量充足,能為種子發芽提供良好的外界環境。若所選地塊當年溫度較高且肥力充足,栽培人員可酌情將播種時間提前,可加快玉米生長,提高其抗逆能力,增加產量。實驗研究表明,玉米產量和品質受水分、溫度的影響顯著。因此為確保玉米產量穩定,需對地塊土質進行檢測,確定其溫度在10~12℃之間時再開始播種。同時,播種深度需控制在5cm左右,要避免播種深度波動過大,保證玉米幼苗出苗率穩定。2玉米田間管理技術2.1合理密植播種開始前,栽培人員應綜合考量所選品種習性、種植地氣候、土壤肥力、光照時長、管理能力等因素,合理確定種植密度。對于株型緊湊,抗倒能力強的品種,應采取密集種植的方式。而植株較高、葉片繁多且平展性好的類型往往由于群體透光性較差,須適當降低種植密度,如丹玉13等品種,其種植密度應在3300株/畝左右。對于植株高度較低、葉面稀疏株型緊湊的類型,其群體透光性往往較為出色,莖稈堅韌,可適當對其進行密集種植,如魯玉10號等,其種植密度應在4700株/畝左右。部分株型密集、抗倒伏能力較差的品種,如魯玉2號等,其每畝種植數量應為4700株左右。若所選品種為株型緊湊且粗壯的類型,因其產量潛力優異,所以可根據種植地生產能力適當調整種植密度,一般每畝地種植量控制在4500株左右[4]。此外,栽培人員還需分析玉米生長類型,若所選品種屬于株型收斂的類型,則每公頃需保苗5萬~7萬株;若所選品種屬于株型繁茂的類型,則每公頃需保苗4萬~5萬株。我國多數玉米種植區域普遍以單行雙株的模式進行種植,根據品種和地塊土質的不同,行間距一般為80cm、株距為467cm或者行間距為70cm、株距為53cm,也可按照種植密度合理調整株距。如果所選玉米品種屬于緊湊型,則每667m2土地可種植玉米3500株;如果所選玉米品種屬于半緊湊型,則每667m2土地可種植玉米3000株。2.2重要時期管理措施2.2.1苗期管理措施缺苗現象的產生一般是因為種子質量不合格或播種時存在失誤,若不及時處理,會對產量造成影響。當玉米處于苗期時,栽培人員應周期性對田地進行巡視,仔細查苗,及時發現是否有缺苗現象的產生,并及時進行補苗工作。可將多余的玉米植株移栽至缺苗處,保證種植密度,為產量提供保障。若缺苗現象出現的頻率較高,需盡快用同品種的玉米種子進行育苗,并且使用帶土移栽的方式,保證幼苗成活率的前提下,完成補苗工作。在玉米成功進入出苗期后,栽培人員需遵照去弱留強的原則,盡快開展間苗、定苗工作,通過保存健康強壯的幼苗,加速玉米生長,提高其病蟲害抗性。科學合理地開展間苗定苗工作能確保玉米在出苗期攝取足量的營養與水分,保證玉米根系發育良好。進行間苗工作時,應注意力度輕柔,防止傷及幼苗根部,對其發育造成阻礙,從而導致減產。由于此時期玉米對水量的要求較高,需嚴格控制拔節前的灌溉水量,保證玉米吸收充足水分的同時避免出現積水現象,從而導致玉米根系腐爛甚至死亡。應根據玉米的實際生長情況,實時開展蹲苗工作,控制玉米地上部分的生長情況,加速玉米根部發育,提升其抗倒伏能力。此外,還應對植株科學地進行中耕培土,加快玉米生長速度,但需嚴格把控中耕深度在6厘米左右。2.2.2穗期管理措施第一,玉米在進入穗期后,對養分和水分的需求量比苗期有了顯著提高。栽培人員需密切關注秧苗的生長狀態,根據玉米實際生長情況,合理進行追肥,同時科學控制追肥頻率及追肥時間。若玉米出現明顯缺肥癥狀,要盡快施加足量肥料,保證玉米健康生長。最適宜的追肥時間為大喇叭口期,栽培人員可酌情在玉米抽雄前10天左右施加速效氮肥。也可根據玉米的實際生長情況,選擇是否施加濃度為650kg/hm2的碳酸氫銨或濃度為250kg/hm2的尿素。施肥方式可根據栽培需求選擇人工施肥或機械施肥,待施肥結束后,應及時用土進行覆蓋,避免肥力流失而影響植株的吸收。第二,因為穗期玉米對水量的需求量較高,所以要嚴格把控此時期的灌溉水量,保證玉米健康生長。栽培人員可在施肥的同時進行灌溉工作,充分利用水和肥料,減少資源浪費。此時期氣溫一般較高,需實時監測田間溫度,避免高溫所導致的干旱對玉米植株造成損害,產生花粉敗育現象,使果穗花數、粒數減少,阻礙玉米抽雄。若出現缺水干旱情況,需盡快進行灌溉,可使用噴灌或溝灌的方法,為玉米供應充足水分。但要嚴格把控灌溉水量,避免田地水量過高而影響植株的正常呼吸。此時期根據玉米品種和種植密度的不同,田地中產生倒伏現象的概率會有所波動。栽培人員應提高對此時期田間管理工作的重視,適當使用中耕培土的方法,通過施加有機肥料,加速玉米根系發育,增強其抗氧化的能力。2.3病蟲害防治2.3.1粗縮病粗縮病是玉米生長全階段的高發病,并會對苗期玉米產生嚴重傷害。感染粗縮病的植株會呈現生長速度減慢、葉片轉化為深綠色的特征。病毒的擴散會導致玉米穗期植株略微矮小且無法抽雄,對玉米產量和品質造成巨大危害。一般情況下,粗縮病的初期癥狀隱蔽性較強,識別難度較高,很難分辨。其致病菌為粗縮病病毒,主要依靠灰飛虱的生物活動進行傳播。灰飛虱是我國玉米田地中常見的害蟲,會直接吸取玉米莖稈中的枝葉,同時傳播粗縮病病毒。我國玉米栽培相關研究表明,玉米苗期雜草數量的增加是灰飛虱數量增多的原因之一,其大量繁殖和遷徙會加速粗縮病的傳播。在玉米生長后期,玉米對疾病的抵抗力逐漸提高,但仍會被灰飛虱活動所影響。因此栽培人員要做好田地管理工作,做到及時除草,切實消除適宜灰飛虱生活的環境,從根源上減少灰飛虱的數量,消除疾病傳播的隱患。在玉米成熟并收獲之后,要及時清理田地中的雜草,并在田外進行集中焚燒,殺死其中殘存的蟲卵及病毒,降低灰飛虱越冬基數,減少其越冬概率。此外,還需在收獲結束后,對田地進行深耕,為來年玉米生長提供適宜環境。由于玉米在六葉前期更易被病毒感染,栽培人員可配制濃度為5%的氨基寡糖素水劑50kg,均勻噴灑于田間,可有效預防粗縮病的暴發。2.3.2玉米褐斑病玉米褐斑病的高發期是玉米6葉期至10葉期,會對玉米的枝葉及莖稈造成嚴重傷害。其初始癥狀一般出現在葉片下部,隨著病癥的擴散,在葉片表面產生褐色斑點并逐漸擴大。玉米褐斑病的病原菌會在田地中越冬,并在來年種植時再次暴發,對玉米植株的危害極大。栽培人員應做好田地管理工作,及時清理田間雜草和垃圾,對玉米秸稈進行田外統一焚燒。同時適當追肥,加強土壤營養濃度,提高玉米抗病能力,降低玉米褐斑病暴發的風險。追肥可選擇施加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代理商產品銷售合同
- 婚慶服務承攬合同
- 房地產自由經紀人分銷合同
- 外匯擔保合同合同協議
- 建筑施工合同與施工總承包合同
- Java程序設計基礎 課件 第12章 JavaFX圖形用戶界面程序設計
- 購房合同范本備案章子
- 鋼板租賃合同范本wps
- 掛扣協議合同范本
- 外墻工程供貨合同范本
- 軍隊文職人員考試國防和軍隊知識
- 酒店有限空間作業培訓
- 《思想道德與法治》課件第四章明確價值要求踐行價值準則第三節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 工業過程控制知到章節答案智慧樹2023年哈爾濱工程大學
- 北京市海淀外國語實驗學校2019-2020學年度第二學期初一英語期中試卷及參考答案
- 英語學術論文寫作智慧樹知到答案章節測試2023年西安外國語大學
- 16G362 鋼筋混凝土結構預埋件
- 多重耐藥菌感染的預防與控制優秀課件
- GB/T 38532-2020微束分析電子背散射衍射平均晶粒尺寸的測定
- GB 24544-2009墜落防護速差自控器
- GA 837-2009民用爆炸物品儲存庫治安防范要求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