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強度模具鋼加工技術規范》征求意見稿_第1頁
《高強度模具鋼加工技術規范》征求意見稿_第2頁
《高強度模具鋼加工技術規范》征求意見稿_第3頁
《高強度模具鋼加工技術規范》征求意見稿_第4頁
《高強度模具鋼加工技術規范》征求意見稿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T/EJCCCSEXXX-XXXX高強度模具鋼加工技術規范本文件規定了高強度模具鋼加工中有關基本規定、材料要求、加工工藝、質量檢驗、標志、包裝、運輸和貯存的要求。本文件適用于各類高強度模具鋼在模具制造及相關零部件加工領域的應用。2規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GB/T230.1-2018金屬材料洛氏硬度試驗第1部分:試驗方法GB/T231.1-2018金屬材料布氏硬度試驗第1部分:試驗方法GB/T1800.1-2020產品幾何技術規范(GPS)線性尺寸公差ISO代號體系第1部分:公差、偏差和配合的基礎GB/T4162-2022鍛軋鋼棒超聲檢測方法GB/T4336-2016碳素鋼和中低合金鋼多元素含量的測定火花放電原子發射光譜法(常規法)GB/T4340.1-2024金屬材料維氏硬度試驗第1部分:試驗方法GB/T8129-2015工業自動化系統機床數值控制詞匯GB/T9443-2019鑄鋼鑄鐵件滲透檢測GB/T15822.1-2024無損檢測磁粉檢測第1部分:總則3術語和定義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3.1高強度模具鋼Highstrengthdiesteel具備較高強度、硬度、耐磨性及良好韌性,適用于制造承受較大載荷、復雜形狀模具的合金鋼。4基本規定4.1安全生產4.1.1高強度模具鋼加工過程須嚴格遵循GB/T8129-2015等相關安全生產標準。4.1.2操作人員須接受專業培訓,熟練掌握設備操作規程與應急處理方法。4.1.3操作鍛造設備前,應仔細檢查設備安全防護裝置的完整性,嚴禁在設備運行時進行檢修和調整操作。4.1.4切削加工環節,應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切屑飛濺傷人,合理佩戴防護眼鏡等裝備。2T/EJCCCSEXXX-XXXX4.2環境要求4.2.1加工車間應保持清潔、通風良好,避免粉塵、油污等污染物積聚,以免影響加工精度和鋼材質量。4.2.2對于熱處理等產生廢氣、廢水的工序,須配備相應的環保處理設備,明確廢氣、廢水達標排放。4.2.3化學處理液等危險化學品應妥善儲存與使用,防止泄漏對環境造成污染。4.3設備維護4.3.1高強度模具鋼加工設備應定期進行維護保養,并詳細記錄設備運行狀況與維護情況。4.3.2鍛造設備的關鍵部件,如錘頭、砧座等,應定期檢查磨損情況,及時更換易損件。4.3.3切削加工設備的刀具系統、傳動系統等需定期保養,明確設備精度與穩定性,延長設備使用壽命。5材料要求5.1鋼材選擇應依據模具的使用條件、性能需求等因素,選用符合相應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的高強度模具鋼。5.2化學成分5.2.1鋼材的化學成分須符合相關標準規定。C:1.451.70%Si:≤0.40%Mn:≤0.40%Cr:11.0013.00%Mo:0.801.20%V:0.200.50%5.2.2鋼材化學成分的檢驗應按GB/T4336-2016中規定的方法執行。5.3硬度5.3.1鋼材的交貨硬度應滿足相應標準要求。5.3.2硬度檢驗應采用布氏硬度計,應按照GB/T231.1-2018中規定的方法進行。5.4外觀質量5.4.1鋼材表面不得存在裂紋、折疊、結疤、夾雜等缺陷。5.4.2若有輕微局部缺陷,應進行修磨清理,修磨處需圓滑過渡,且修磨深度不得超過鋼材尺寸公差的一半。6加工工藝6.1鍛造6.1.1鍛造比T/EJCCCSEXXX-XXXX鍛造比宜控制在3~5。6.1.2加熱規范6.1.2.1加熱速度不應過快,應控制在50℃/h~100℃/h。6.1.2.2始鍛溫度應處于1050℃~1100℃,終鍛溫度應不低于850℃。6.1.3鍛造操作6.1.3.1鍛造過程中應確保坯料均勻變形,避免產生過大的鍛造應力。6.1.3.2應選用合適的鍛造設備及工具,應包括但不限于空氣錘、摩擦壓力機,鍛造比能量宜為3J/cm3~5J/cm3。6.1.3.3鍛造后應及時進行緩冷,應采用坑冷或砂冷等方式。6.2退火6.2.1完全退火6.2.1.1改善鋼材的切削加工性能,應采用完全退火工藝。6.2.1.2加熱溫度應設定為850℃~870℃,保溫時間應依據鋼材尺寸確定,應為1h~3h,隨后隨爐冷卻至500℃以下出爐空冷。6.2.2球化退火6.2.2.1獲取良好的球化組織,提高模具的韌性和耐磨性,應實施球化退火工藝。6.2.2.2加熱溫度應為780℃~810℃,保溫時間應為2h~4h,應以20℃/h~30℃/h的速度冷卻至650℃,保溫2h~4h后出爐空冷。6.3切削加工6.3.1刀具選擇6.3.1.1應根據高強度模具鋼的硬度和加工要求,合理選用刀具。6.3.1.2粗加工時,應選用硬質合金刀具。6.3.1.3精加工時,應選用高速鋼刀具或涂層刀具。6.3.2切削參數6.3.2.1粗加工切削速度應為30m/min~60m/min,進給量為0.2mm/r~0.5mm/r,切削深度為2㎜~56.3.2.2精加工切削速度應為60m/min~120m/min,進給量為0.05mm/r~0.2mm/r,切削深度為0.1㎜~6.3.3加工余量6.3.3.1應依據模具的形狀和尺寸精度要求,合理確定加工余量。6.3.3.2粗加工余量應為單邊1㎜~3㎜。6.3.3.3半精加工余量應為單邊0.3㎜~1㎜。4T/EJCCCSEXXX-XXXX6.3.3.4精加工余量應為單邊0.05㎜~0.3㎜。6.4熱處理6.4.1淬火6.4.1.1淬火加熱溫度應為1020℃~1050℃,保溫時間應根據鋼材尺寸明確,應為0.5h~26.4.1.2淬火冷卻介質應采用油冷或分級淬火,油冷時油溫一般控制在40℃~80℃,分級淬火溫度應為580℃~620℃,分級時間為10min~30min。6.4.2回火6.4.2.1回火溫度應為550℃~650℃,回火次數為2次~3次,每次回火保溫時間為1h~6.4.2.2回火后硬度應控制在58HRC~62HRC。6.5表面處理應根據模具的使用要求,對模具表面進行氮化、鍍硬鉻等表面處理。6.5.1氮化氮化溫度應為500℃~570℃,氮化時間為10h~70h,氮化層深度應為0.1㎜~0.56.5.2鍍硬鉻6.5.2.1鍍液溫度一般為55℃~65℃。6.5.2.2電流密度為30A/dm2~50A/dm2。6.5.2.3鍍覆時間應根據鍍鉻層厚度要求明確,應為1h~4h。6.5.2.4鍍鉻層厚度應為0.02㎜~0.05㎜。7質量檢驗7.1外觀檢驗7.1.1模具表面應光潔,不應有裂紋、砂眼、氣孔、飛邊、毛刺等缺陷。7.1.2表面粗糙度應符合設計要求,模具成型表面粗糙度Ra值應不大于0.8m,非成型表面粗糙度Ra值應不大于6.3m。7.1.3表面粗糙度檢驗應采用粗糙度比較樣塊或輪廓儀進行。7.2尺寸精度檢驗7.2.1模具的尺寸精度應符合設計圖紙要求,應采用相應精度等級的量具進行測量,如卡尺、千分尺、坐標測量儀等。7.2.2尺寸公差應符合GB/T1800.1-2020中的規定。7.3硬度檢驗T/EJCCCSEXXX-XXXX7.3.1應采用洛氏硬度計或維氏硬度計,按GB/T230.1-2018或GB/T4340.1-2024中規定的方法進行硬度檢驗。7.3.2檢驗部位應符合設計要求,硬度值應符合熱處理后的規定范圍。7.4金相組織檢驗金相組織應采用金相顯微鏡進行檢驗。7.5探傷檢驗7.5.1對于重要模具或有探傷要求的模具,應采用磁粉探傷、滲透探傷或超聲波探傷等方法進行探傷檢驗。7.5.2應符合GB/T15822.1-2024、GB/T9443-2019、GB/T4162-2022中的規定。8標志、包裝、運輸和貯存8.1標志8.1.1應采用鋼印、激光打標或其他不易磨損的方式進行。8.1.2在模具鋼的非工作表面或指定位置,應清晰標注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各項內容:a)模具鋼型號與規格;b)模具鋼尺寸;c)材料牌號;d)產品批號;e)執行產品標準號;f)生產日期;g)生產廠家;h)商標。8.2包裝8.2.1模具應進行合理包裝,防止在運輸和貯存過程中受到損傷。8.2.2應采用木箱、紙箱或塑料薄膜等包裝材料,包裝內應放置干燥劑,防止模具生銹。8.2.3對于大型模具,應采用裸裝,但應采取防護措施,如在關鍵部位包扎防護材料。8.3運輸8.3.1運輸過程中應保證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