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遼寧省錦州市中考歷史試題(解析)_第1頁
2021年遼寧省錦州市中考歷史試題(解析)_第2頁
2021年遼寧省錦州市中考歷史試題(解析)_第3頁
2021年遼寧省錦州市中考歷史試題(解析)_第4頁
2021年遼寧省錦州市中考歷史試題(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頁(共1頁)2021年遼寧省錦州市中考歷史試卷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1分,共15分。每小題所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符合題意。)1.【分析】本題考查商鞅變法,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解答】商鞅變法發生在戰國時期的秦國。戰國時期,秦孝公為了增強秦國的實力,在爭雄戰爭中處于有利地位,公元前356年,秦國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進行變法。經過商鞅變法,秦國的國力大為增強,提高了軍隊的戰斗力,一躍成為最強盛的諸侯國,為以后秦國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故選:D。【點評】本題考查商鞅變法,考查學生的識記和理解能力,解題關鍵是熟練掌握基礎知識。2.【分析】本題主要考查文景之治的相關史實。西漢時期,注重農業生產,提倡以農為本,關心農桑,進一步減輕賦稅和徭役,并重視“以德化民”的兩位皇帝分別是漢武帝和漢景帝。【解答】西漢初年統治者吸取秦亡教訓,減輕農民的賦稅徭役、兵役和賦稅負擔,注重農業生產發展。文帝和景帝獎勵努力耕作的農民勸誡百官關心農桑,提倡節儉,并以身作則,重視“以德化民”,廢除一些嚴刑峻法。文景時期,社會比較安定,百姓富裕,社會比較安定,國家的糧倉豐滿,歷史上稱這一時期的統治為“文景之治”。選項B符合題意。故選:B。【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文景之治的相關史實。3.【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了張騫出使西域以及絲綢之路的開辟相關史實,掌握相關基礎知識。【解答】根據所學可知,張騫出使西域后,漢朝的使者商人接踵西行,西域的使者商人也紛紛東來,他們把中國的絲和絲織品,從長安經過河西走廊,經西域,今新疆地區,運往西亞,再轉運到歐洲的大秦(古羅馬帝國),又把西域各國的奇珍異寶輸入中國內地,這條溝通中西交通的陸上要道,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絲綢之路。故往來于絲綢之路這條道路的東西方商人最應該感謝的人是張騫。C符合題意。故選:C。【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了張騫出使西域以及絲綢之路的開辟相關史實,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4.【分析】本題以世界上最早出現的紙幣為切入點,考查的是宋代的社會生活。【解答】北宋前期,四川地區出現交子,這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隨著宋代商業活動發展,金屬貨幣因沉重不便攜帶,因此人們發明了便于攜帶的紙幣﹣﹣“交子”。紙幣比金屬貨幣攜帶方便,可以在較大范圍內使用,有利于商品的流通。“交子”的出現,是商品經濟繁榮的表現,有利于商業的發展。故選:A。【點評】本題考查學生對歷史史實的準確識記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宋代社會生活的相關知識點。5.【分析】本題主要考查鄭和下西洋的相關史實。“永樂三年(1405年)奉使西洋,迨今七次”是解答本題的關鍵。【解答】為了加強同海外各國聯系,宣揚國威和到西洋“取寶”,1405年﹣﹣1433年,鄭和先后七次下西洋,最遠到達紅海沿岸和非洲東海岸。鄭和下西洋促進了中國和亞非各國的經濟交流,加強了我國和亞非各國的友好關系。據“自永樂三年(1405年)奉使西洋,迨今七次,所歷番國……大小凡三十余國,涉滄溟十萬余里。”及所學知識可知,文中描繪的是中國歷史上的鄭和下西洋,選項A符合題意。故選:A。【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鄭和下西洋的相關史實。6.【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伊犁將軍的設立。新疆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解答】乾隆帝在平定大小和卓叛亂后設置了伊犁將軍,管轄包括巴爾喀什湖在內的新疆地區,鞏固了我國的西北邊疆。選項B符合題意。故選:B。【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清朝時期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的相關史實。7.【分析】本題考查新文化運動。新文化運動是中國近代一次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解答】圖中人物分別是胡適、魯迅、陳獨秀、李大釗。他們都是新文化運動的領導人。因此圖片展的主題是新文化運動。C符合題意。故選:C。【點評】本題以新文化運動為背景,考查學生分析史料和識記歷史知識能力。8.【分析】本題考查了南京大屠殺。識記南京大屠殺的史實。【解答】依據課本所學,1937年12月13日日本占領了南京后,進行了大屠殺,屠殺中國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達三十萬以上。為紀念在抗日戰爭中被日本屠殺的中國人,12月13日被定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依據題干信息可知,該事件是指南京大屠殺。故選:A。【點評】本題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我國把12月13日定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9.【分析】本題考查經濟特區的建立,掌握相關基礎知識。【解答】1980年,在廣東的深圳、珠海、汕頭和福建的廈門設置四個經濟特區。深圳成為對外開放的“窗口”,被譽為“一夜崛起之城”,是我國對外開放首批經濟特區的代表。故選:D。【點評】本題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掌握經濟特區的建立相關知識。10.【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了文藝復興運動相關知識,重點掌握文藝復興運動的先驅。【解答】根據所學可知,但丁是意大利詩人,被譽為“舊時代的最后一位詩人,同時又是現時代的最初一位詩人”,他是文藝復興的先驅,C項正確;薄伽丘、達?芬奇和莎士比亞都晚于但丁,排除A、B、D項。故選:C。【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了文藝復興運動相關知識,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11.【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學生對三角貿易的認識。三角貿易這一滅絕人性的行為持續了三百多年,使非洲喪失了難以計數的人口,給美洲提供了大批勞動力,歐洲殖民者大發橫財,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解答】分析題干“資本來到人間,從頭到腳每一個毛孔都滴著血和骯臟的東西”可知,主要強調的是資本的原始積累的方式與手段。三角貿易中歐洲殖民者將黑奴作為商品販賣到美洲,給非洲帶來了災難,充滿了血腥與罪惡,但它給歐洲積累了大量的資本,促進了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故選:C。【點評】本題主要考查解讀題干信息和對歷史史實的分析和準確識記能力。理解并識記三角貿易的相關史實。12.【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人權宣言》的相關史實。“法國大革命期間,制憲議會通過了一部革命綱領性文獻”是解答本題的關鍵。【解答】法國大革命開始后,制憲議會通過了多項法令。廢除了種種貴族特權和封建地租。1789年8月,制憲議會通過了《人權宣言》,宣告了人權、法治、自由、分權、平等和保護私有財產等基本原則。選項D符合題意。故選:D。【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人權宣言》的相關史實。13.【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十月革命的領導人的相關史實。十月革命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勝利的社會主義革命,建立了第一個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解答】列寧領導的十月革命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勝利的社會主義革命,建立了第一個無產階級專政國家,推動了國際無產階級革命運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爭。十月革命的領導人是列寧,選項B符合題意。故選:B。【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十月革命的領導人的相關史實。14.【分析】本題考查的是三國協約和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相關知識點。【解答】帝國主義國家經濟政治發展不平衡,后起的帝國主義國家如德國要求重新分割世界,與英、法、俄等老牌資本主義國家展開了激烈的爭奪。在爭奪的過程中,它們各自尋找自己的盟友,最終形成了兩大敵對的軍事集團,三國同盟包括德國、奧匈帝國和意大利,以德國為首;三國協約包括英國、法國和俄國,以英國為首,所以德國招致三國協約不遺余力地與其戰斗,一戰的性質是帝國主義之間非正義的戰爭。《聯合國家宣言》的簽署,標志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聯合國家宣言》的發表,壯大了反法西斯國家的力量,鼓舞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斗志,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進程。B選項符合題意。故選:B。【點評】本題考查學生對歷史史實的準確識記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三國協約和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有關內容。15.【分析】本題考查政治格局多極化趨勢。注意掌握相關基礎知識。【解答】1991年,蘇聯解體,兩極格局瓦解,美國成為了唯一的超級大國,同時還存在幾個重要的力量中心歐盟、俄羅斯、中國、日本。舊的世界格局已經終結,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世界暫時形成了“一超多強”的局面,并正在朝著多極化方向發展。故選:A。【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世界格局多極化的相關知識。二、依據下列提示,請寫出相關內容。16.【分析】本題考查五四運動。五四運動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解答】五四運動,無產階級登上政治舞臺,開始領導中國革命,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故答案為:五四運動。【點評】本題以五四運動為背景,考查學生分析史料和識記歷史知識能力。17.【分析】本題考查了鄧小平的歷史功績。鄧小平被稱為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解答】在中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鄧小平解決了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等一系列基本問題,他是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在20世紀的最后20年,他領導中國人民對中華民族的復興之路,提出了“一國兩制”偉大構想,創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鄧小平被稱為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故答案為:鄧小平。【點評】解答本題關鍵是審清題意,明確答題角度是鄧小平的歷史功績,然后依據教材知識作答。18.【分析】本題考查新航路開辟。新航路的開辟把世界各個地區連在了一起,打破了以往世界各個地區相互隔絕和孤立發展的局面。【解答】1492年,哥倫布首次橫渡大西洋,到達美洲的古巴、海地等地,發現了美洲大陸。故答案為:哥倫布。【點評】本題以新航路開辟為背景,考查學生分析史料和識記歷史知識能力。19.【分析】本題考查《權利法案》。掌握《權利法案》內容、影響。【解答】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勝利后,1689年,英國議會頒布《權利法案》,《權利法案》為限制王權提供了法律保證,英國建立起了君主立憲制的資產階級政體。故答案為:君主立憲制。【點評】本題以《權利法案》為背景,考查學生分析史料和識記歷史知識能力。20.【分析】本題考查了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相關知識。第一次工業革命使人類社會進入電氣時代。【解答】第一次工業革命使人類社會進入蒸汽時代。1765年,織布工哈格里夫斯發明了“珍妮機”,第一次工業革命開始。1785年以后,瓦特改進的蒸汽機首先在紡織部門投入使用,隨后應用于許多生產部門,人們利用蒸汽機提供的動力帶動機器,進行生產,極大地促進了大工廠生產的發展。從此,人類進入了“蒸汽時代”。故答案為:蒸汽時代。【點評】注意對工業革命的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三、材料題。21.【分析】本題以主要考查了秦皇漢武鞏固統一的措施、隋朝大運河、李白的成就、元朝管理臺灣的措施、一國兩制與港澳回歸、海峽兩岸的交流等知識,掌握相關基礎知識。【解答】(1)依據材料一和所學知識,秦始皇為了鞏固統一,在政治上確立一套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加強中央對地方的垂直管理,漢武帝為了實現大一統,在思想上采納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把儒家思想確立為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2)依據材料二“至今千里賴通波”可知作者肯定隨隋朝大運河的開通有利于南北經濟交流與發展。(3)依據材料三和所學知識,唐朝時期涌現出眾多杰出的詩人,其中浪漫主義詩人李白被譽為“詩仙”。(4)依據材料四和所學知識,元朝為加強對東南臺灣地區的管理,設立澎湖巡檢司,管轄澎湖和琉球(今臺灣)。(5)依據材料五和所學知識,20世紀80年代,鄧小平提出“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成為實現祖國統一大業的重要方針。1997年香港回歸祖國是“一國兩制”構想的成功實踐。(6)依據材料六和所學知識,1992年海協會和海基會達成“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7)本問是開放性問題,但要緊扣“祖國統一”這一主題。綜合上述材料可知,自古以來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是中國歷史的主流之一。今天實現祖國統一也是大勢所趨,民心所向,我們要堅決捍衛國家統一和領土完整,反對分裂勢力等等。故答案為:(1)建立一套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罷黜百家,獨尊儒術”。(2)有利于南北經濟交流與發展。(3)李白。(4)澎湖巡檢司。(5)一國兩制。(6)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7)自古以來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是中國歷史的主流之一。今天實現祖國統一也是大勢所趨,民心所向,我們要堅決捍衛國家統一和領土完整,反對分裂勢力等等。【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理解并識記秦皇漢武鞏固統一的措施、隋朝大運河、李白的成就、元朝管理臺灣的措施、一國兩制與港澳回歸、海峽兩岸的交流等知識。22.【分析】本題考查《南京條約》、洋務運動、辛亥革命、中國共產黨成立、抗日戰爭、十一屆三中全會、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題目設計注重基礎性,在掌握課本知識的基礎上,依據材料進入深入分析即得出答案。【解答】(1)1840年到1842年的鴉片戰爭,中國戰敗,被迫簽訂《南京條約》,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2)由“中國文武制度,事事遠出西人之上,獨火器不能及.中國欲自強,則莫如學習外國利器,欲學習外國利器,則莫如覓制器之器,師其法而不必盡用其人”可以看出,李鴻章主張學習西方軍事技術。為此李鴻章創辦了江南制造總局。(3)1911年,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統治,建立了中華民國,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辛亥革命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勝利果實被袁世凱竊取。(4)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了。(5)1940年下半年,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軍隊在敵后戰場對日軍發動了百團大戰。百團大戰打擊了日軍的侵略氣焰,提高了共產黨和八路軍的威望,振奮了全國軍民爭取抗戰勝利的信心。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中發揮了中流砥柱作用。(6)1978年召開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中國進入了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歷史新時期。1979年,安徽鳳陽小崗村吹響了農村改革的號角,從此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開始在全國農村推行。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為我國參與經濟全球化開辟了新途徑,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開拓了新空間。故答案為:(1)《南京條約》。(2)軍事技術;江南制造總局。(3)辛亥革命;袁世凱。(4)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了。(5)百團大戰;中流砥柱。(6)十一屆三中全會;安徽;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世界貿易組織。【點評】本題以《南京條約》、洋務運動、辛亥革命、中國共產黨成立、抗日戰爭、十一屆三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