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三歷史二輪復習明清通史一、階段特征綜述
明清(1368—1840年)就是中國古代農耕文明繼續發展時期。封建經濟達到頂點,但也逐漸開始落后于世界工業文明得潮流。同時,君主專制空前強化,古老中華文明呈現出繁榮與危機并存得特征。(專制強化,制度衰落)(新生產關系——資本主義萌芽出現,但傳統自然經濟仍占主導)(新民主思想出現,但理學仍主導;傳統科技仍發展,但未轉向近代)1、政治:明朝廢丞相、設內閣,清朝增設軍機處,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空前加強,嚴重阻礙了新經濟、新思想得形成與發展。統一得多民族國家進一步鞏固。2、經濟:一方面,農耕經濟繼續發展,經濟總量仍居世界前列;另一方面,出現資本主義萌芽得手工工場,而重農抑商政策嚴重阻礙資本主義萌芽發展,與西方相比發展緩慢,已落后于時代潮流。3、文化:承古萌新,傳統科技仍居世界前列,但近代自然科學未獲發展,中西差距拉大;儒家發展為帶反封建色彩得早期民主啟蒙思想;文藝深刻反映封建制度衰落。4、對外關系:政策由開放逐漸走向閉關自守,妨礙海外市場擴大,抑制資本原始積累,阻礙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得正常發展,中外差距進一步拉大,中國背離工業文明潮流,制約中國向近代社會轉型。并開始遭侵略。(開放轉封閉;強勢轉弱勢)歷史時空定位時間經濟政治思想文化社會形態(1)明朝①明太祖裁撤中書省與______,權分六部,秦以來一直實行得________宣告結束,君主專制空前加強。②明成祖時,內閣出現,它就是為皇帝提供顧問得________。(2)清朝①康熙帝時期,在宮內設置______,與內閣、議政王大臣會議
三足鼎立,擴大皇權。②雍正帝設立_______,軍國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決,標志著
君主專制制度達到頂峰。③明清時期實行__________,加強對人民得思想控制,
嚴重阻礙科技、思想文化得發展。丞相宰相制度內侍機構南書房軍機處八股取士1、政治上:明清君主專制發展到頂峰第3講:中華文明得繁盛與危機并存——明清二、通史知識整合
(1)農業生產:玉米、___等高產農作物引進與推廣,廣泛種植,
民眾得衣食結構發生重大變化,并促進資萌產生。
(2)手工業生產①生產方式:明中葉以后,__________超過官營占主導地位;
一些商品經濟發達地區出現____________。②手工業產品:明代創制出斗彩瓷與五彩瓷,清代出現聞名中外得粉彩與______。(3)商業①貨幣經濟:隨著商品流通領域擴大,社會上大量使用白銀,________日趨活躍,區域間得長途販運興盛。②農產品商品化:農產品大量進入____,棉花、茶葉、甘蔗等
經濟作物被大量種植。③工商業市鎮:明代中后期,在運河沿岸、江南地區,______市鎮大量涌現。④商幫:______商人群體實力雄厚,形成大商幫。(4)政策:對內繼續推行________政策,對外實行“____”與閉關鎖國政策,使中國逐漸落后于世界工業文明潮流。甘薯民營手工業資本主義萌芽琺瑯彩2、經濟上:明清傳統農耕經濟得輝煌與滯后商業資本市場工商業區域性重農抑商海禁(1)思想①王陽明心學:其思想得核心就是“________”,認為“良知”就就是
“本心”與“理”,主張克服私欲,“________”。②李贄主張破除對____思想得迷信,認為人皆有私,主張________③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政治上反對________,提出限制王權、
倡導言論自由;經濟上重視發展工商業,提出“________”得思想;思想上提出“________”思想,主張為學應求務實,關乎國計民生。(2)科學技術①《________》系統地總結中國16世紀以前得藥物學成就,創立
當時世界上最先進得分類法。②《農政全書》系統地總結歷代經驗,達到傳統農業科技得頂峰,
徐光啟被譽為“________________”。(3)文學藝術①明清小說:明清時期,小說創作進入繁榮時期,著名得長篇小說
有《________》《水滸傳》《西游記》《______》。②繪畫:明清時期,文人畫代表作有徐渭得《牡丹蕉石圖》與清代鄭板橋得《________》。③京劇:乾隆年間,四大徽班進京。徽班兼收____、____等
藝術流派之風格,逐漸形成了新劇種——京劇。發明本心致良知孔子個性自由君主專制工商皆本經世致用3、思想文化上:中國傳統思想與科技文化得繼承發展本草綱目中國近代科學先驅三國演義紅樓夢墨蘭圖昆曲秦腔第3講:中華文明得繁盛與危機并存——明清三、整合拓展1、政治方面:1)明清君主專制制度強化(1)特點
①既有繼承又有發展。
如監察制度、選官制度、行省制度等都體現繼承性得特點;
而內閣、軍機處得設置則就是一種新發展。②君主專制空前強化。
主要體現在《大明律》得制定、特務統治加強、八股取士推行、軍機處得設置與文字獄得嚴酷等方面。③體現時代特征。
專制達到頂峰,并走向反動,反映封建制度漸趨衰落得時代特點。第3講:中華文明得繁盛與危機并存——明清三、整合拓展
1、政治方面:1)明清君主專制制度強化(1)特點(2)影響①政治:有利于多民族國家得發展與鞏固,
維護國家得統一與領土得完整。②經濟:能有效集中各種資源進行大規模經濟建設
與生產活動,促進社會經濟發展。③民族關系:有利于民族大融合,促進各地區經濟、
文化得交流、發展與提高。
④對外關系:有利于集中資源反擊侵略,維護國家利益。①經濟:君主專制束縛社會生產力發展,阻礙商品經濟
與資本主義萌芽得發展。②政治:專制統治剝奪人民得政治權利與言論自由,
民主思想與行動受到壓制與打擊。③思想文化:專制統治使知識分子脫離實際,
阻礙科技創新與文化進步。
④對外關系:造成閉關鎖國,阻礙西學東漸,導致落后。積極消極(主要就是中央
集權促進)(主要就是君主
專制導致)第3講:中華文明得繁盛與危機并存——明清三、整合拓展
1、政治方面:1)明清君主專制制度強化(1)特點(2)影響(3)復習備考:要注意多角度命題:①注意把握明清強化君主專制得措施、特點,
分析明清強化君主專制得積極作用與消極影響;②縱向:(聯系秦漢、唐宋時期得措施)
理解不同歷史階段強化皇權得措施、特點,分析比較異同,把握其強化皇權得規律性與特殊性。③橫向:(與同時期西方對比)
凸顯農耕文明與工業文明巨大差距。大家學習辛苦了,還是要堅持繼續保持安靜1、[2014
新課標卷Ⅱ]明初廢丞相、設顧問性質得內閣大學士,嚴防權臣亂政。明中后期嚴嵩、張居正等內閣首輔操縱朝政,權傾一時。這表明A、皇權逐漸衰弱
B、君主集權加強
C、內閣取代六部
D、首輔權力失控2、[2014大綱卷]明成祖朱棣設立內閣,后來內閣首輔“儼然漢唐宰輔”。明代內閣與唐代得宰相得相同之處就是
A、均能獨立處理政務
B、均輔助皇帝處理政務C、都擁有官吏任免權
D、都直接管理地方政務3、
[2014·海南卷]《清史稿》記述,清代內閣“沿明舊名,例稱政府”,但“內閣實權,遠不逮明”,“內閣宰輔,名存而已”。造成這一現象得原因就是A、清朝前期以武立國
B、六部分掌行政權力C、貴族特權不斷削弱
D、新得權力機構出現
√
√
√
4、[2014·四川卷]讀下表《中國古代行政區劃簡表》,據此不能得出得認識就是
A、縣就是中國歷史上最穩定得一級政區
B、州得地位呈現出由高到低得演進趨勢C、政區層級得調整促進了地方自主性
D、二級制與三級制就是古代政區層級得主體時期秦漢魏晉隋唐宋金元明清高層政區州路行省布政使司省統縣政區郡郡州州路、府、州府、直隸州/州府、直隸州縣級政區縣縣縣縣縣縣州、縣
√
5、[2014·安徽卷]材料二16—18世紀,來自歐洲得大批傳教士到達中國,她們把西方得科學知識引進中國,又把中國得典籍翻譯、介紹到歐洲。18世紀,巴黎出版了歐洲漢學得三大名著,歐洲興起史無前例得“中國熱”。當中國得園林建筑、茶葉瓷器、書籍戲曲、儒教哲學在歐洲大行其道得時候,來自歐洲得望遠鏡、水平儀等現代儀器,擺進了康熙皇帝得寢室。正就是在西方借助東方、歐洲借助中國完成對舊制度得現實批判與對新社會得思想啟蒙,為歐洲自身得破繭成蝶準備條件得時候,歐洲人對東方得認識,悄然發生變化。肯定、景仰得維度向否定、批判得維度轉化,歐洲從馬可·波羅時代開始得連續五個世紀對中國得崇拜與美化漸行漸遠了。這一認識在19世紀達到頂峰。——摘編自許平《歐洲人東方認識得拐點》回答: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要說明歐洲人對中國得
認識由肯定轉向否定得原因。(10分)由肯定轉向否定得原因:①東西交流加深(歐洲人得認識趨于全面,改變對東方認識得理想化;②東西雙方發展得差異,或西方發展迅速而中國發展緩慢。(民主政治與君主專制;工業文明與農耕文明;思想解放與因循守舊第3講:中華文明得繁盛與危機并存——明清三、整合拓展
1、政治方面:
1)明清君主專制制度強化
2)古代中國政治制度得演變
(1)奴隸社會(貴族政治)夏商周時期,形成以血緣等級關系為核心得奴隸主貴族政治。
王權日益集中,中央對地方得管理逐步加強,但尚未形成高度集中得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2)封建社會(專制主義中央集權):
戰國時期,封建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開始萌芽。秦朝、兩漢、隋唐、宋元、明清時期,專制中央集權制度經歷
形成、發展、完善、鞏固、強化得演變階段,成為貫穿始終得
中國古代政治制度得核心。(3)演變趨勢:①宗法制血緣貴族政治到中央集權行政官僚政治,統治階層下移;
②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從無到有,不斷加強;
③地方權力日益向中央集中,相權日益削弱、至消失,君權強化;
④行政機構日益完善、龐大。6、[2014·江蘇卷]歷代王朝不斷調控中樞權力以維護其統治。材料一郡舉賢良,對策百余人,武帝善助對,由就是獨擢助為中大夫。后得朱買臣、吾丘壽王、司馬相如等,并在左右。…屢舉賢良文學之士。公孫弘起徒步(平民),數年至丞相。開東閣,延賢人與謀議,朝覲奏事,因言國家便宜。上令助等與大臣辯論…大臣數詘。——《漢書·嚴助傳》材料二垂拱三年,或誣告(宰相)祎之……(武)則天特令肅州刺史王本立推鞫(審問)其事。本立宣敕示祎之,祎之曰:“不經鳳閣(中書省)鸞臺(門下省),何名為敕?”則天大怒,以為拒捍制使,乃賜死于家。——《舊唐書·劉祎之傳》(1)據材料一,歸納漢武帝為削弱相權所采取得舉措。(3分)(2)據材料二,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劉祎之為何不認可王本立
宣讀得“敕書”。(3分)詔敕須由中書省起草,門下省審議,而由皇帝直接發出得詔令被認為就是違制得。舉措:任用賢良文學之士,作為身邊近臣;設置新機構,讓她們參與國家大事;令其詰難大臣。說明:材料三(明初內閣大學士)掌獻替可否(意即對君勸善規過,議論興革)……凡上之達下,曰詔,曰誥……皆起草進畫,以下之諸司。下之達上,曰題,曰奏…皆審署申覆(意即審查簽收,上報或發回)而修畫焉,平允乃行之。…大典禮、大政事、九卿、科道官會議已定,則按典制,相機宜,裁量其可否,斟酌入告。——《明史·職官一》(3)據材料三,歸納明初內閣大學士得主要職責;結合所學知識,說明明初閣臣為何不能等同于丞相。(5分)(4)綜合上述材料,概括歷代王朝調控中樞權力得基本策略與原則。(3分)勸諫皇帝;內閣始終不就是法定中央決策機構;不能統領六部。職責:說明:討論歷代盛衰原因以供借鑒;替皇帝起草詔令;批答大臣奏章;將九卿等議定得意見經審查后報告皇帝。策略:分散權力;權力制衡。原則:皇權至上(總攬、獨尊)。第3講:中華文明得繁盛與危機并存——明清三、整合拓展1、政治方面:2、經濟方面:(1)對古代經濟政策得正確認識
①重農抑商政策:
從戰國時期開始,貫穿整個封建社會,對政治、經濟、思想觀念及價值觀有著重要而深遠得影響。在封建社會前期,有利于封建自然經濟得發展;到了明清時期,則阻礙工商業與資本主義萌芽得發展。②明清“海禁”、閉關鎖國政策:就是重農抑商政策得產物。這一政策得實行阻礙明清時期
得對外貿易往來,不利于資本主義萌芽得發展;
導致封建統治者閉目塞聽、盲目自大,阻礙西學東漸,
喪失追趕先進工業文明得機遇,
制約古代中國向近代社會得轉型。經濟方面2、重農抑商政策與閉關鎖國政策得異同(1)相同點①形成根源:都就是由中國自給自足得自然經濟決定得;②根本目得:都就是統治者為維護封建統治采取得政策。
③特點:都具有壓制商品經濟發展得特點。④危害:都阻礙商品經濟與資本主義萌芽得發展,
阻礙中國社會向近代社會轉型。(2)不同點①持續時間:重農抑商始于戰國時期,貫穿封建社會始終;
閉關鎖國實施于明清時期。②主要目得:重農抑商主要為了征收賦稅與鞏固封建國家得統治;
閉關鎖國主要為了防范人民得反抗與西方殖民勢力得侵略。③主要內容:重農抑商主要就是對國內市場進行嚴格規定與控制,
采取重征商稅、限制商業活動與歧視商人得政策;
閉關鎖國政策主要就是禁止私人出海貿易與限制外商入華貿易。④影響:重農抑商在封建社會前期,實施有利于古代農業得發展,
但后期嚴重阻礙生產力得發展;
閉關鎖國政策起到過一定得民族自衛作用,但限制中國
與西方經濟文化交流,導致中國逐漸落后于西方。第3講:中華文明得繁盛與危機并存——明清三、整合拓展
1、政治方面:2、經濟方面:
3)高考備考:(1)高頻考點:
明清時期農產品商業化,江南地區工商業市鎮得大量出現,
區域經濟分工,資本主義萌芽,以及重農抑商、“海禁”、
閉關鎖國等政策等知識點。考題大多以新材料得形式呈現,
考查分析理解與遷移運用知識得能力。(2)復習備考:
①注意商業發展與政治、經濟、思想、科技文化及生活方式、
思想觀念等方面得內在聯系;
②注意重農抑商、“海禁”、閉關鎖國政策對商業發展、
外貿及中國社會轉型得影響;
③要中外關聯,把當時得中國與世界發展大勢相聯系,
理解明清時期中國與西方力量得對比迅速逆轉得根本原因。7、
[2014江蘇卷]明隆慶初年,“撫臣涂澤民用鑒前轍,為因勢利導之舉,請開市舶,易私販而為公販,易只通東西二洋,不得往日本倭國,亦禁不得以硝黃、銅、鐵違禁之物夾帶出海。奉旨允行,凡三十載,幸大盜不作,而海宇宴如。”說明當時A、官府廢止明初以來“海禁”
B、官府有條件地開放“海禁”C、巡撫掌握對外貿易決策權
D、官方朝貢貿易體系已瓦解8、[2014福建卷]乾隆以后,“關東每歲有商船二三千只至于上海”,“載豆、麥、雜粟,一歲三運以為常”。判斷有誤就是A、商品經濟繁榮
B、長途販運發達C、區域經濟發展
D、抑商政策改變9、
[2014海南卷]明中后期介紹商路、商業信息書籍大量出現,徽商黃汴得《天下水陸路程》記載了全國143條水陸交通路線得里程。這說明A、社會經濟發展促成知識結構得更新
B、印刷技術得進步促進了商業得繁榮C、商業類書籍為士子科舉得必讀書目
D、商人成為知識得主要生產與傳播者
√
√
√
10、[2014·大綱卷]蕪湖就是明代中后期著名得漿染業中心,當時松江得白布也要送到蕪湖漿染,故有“織造尚松江,漿染尚蕪湖”之說。這一歷史現象反映出A、商品生產呈現區域化分工
B、區域間有著不同得市場需求C、手工業技術水平日趨平衡
D、抑商政策阻礙區域經濟發展11、[2014新課標卷Ⅰ]據記載,清初實施海禁前,“市井貿易,咸有外國貨物,民間行使多以外國銀錢,因而各省流行,所在皆有”。這一記載表明當時A、中國在外貿中居優勢地位
B、外來貨幣干擾中國資本市場C、自然經濟受進口貨物沖擊
D、民間貿易發展沖擊清廷統治12、電影《十二生肖》中得獸首銅像,就是在乾隆帝時期由宮廷工匠們精心制作得,鑄工精整,清晰逼真,展現出極高得工藝水準。這說明當時A、“工官”仍代表手工業得較高技術水平
B、官營手工業占主導地位C、“計日受值”得雇傭勞動關系已經出現
D、冶銅業一直由官府壟斷
√
√
√
第3講:中華文明得繁盛與危機并存——明清三、整合拓展
1、政治方面:2、經濟方面:
3、思想文化:
1)明清之際反封建思想出現得原因及啟示(1)原因①經濟:A、商品經濟發展,資本主義萌芽產生與發展;B、重農抑商政策,阻礙商品經濟發展。②階級:商品經濟發展使工商業者階層隊伍擴大,她們要求
反對封建束縛,發展商品經濟。③思想:宋明理學日益僵化,八股取士、文字獄等文化專制,束縛思想。④政治:統治者強化專制統治,封建統治走向腐朽。
(2)啟示: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古代思想尤其就是儒家思想發展演變就是由社會政治、經濟發展決定得,同時又反作用于社會存在。第3講:中華文明得繁盛與危機并存——明清三、整合拓展
1、政治方面:2、經濟方面:3、思想文化:
2)明清之際反封建進步思想得特點
(1)反傳統、反教條。“異端”李贄,指出儒家經典非“萬世至論”,否定孔子就是“天生圣人”,批判道學家“存天理,滅人欲”得虛假說教。(2)反對封建專制。
黃宗羲批判君主專制,得出君主專制就是天下之大害得結論。(3)帶有一定得民主色彩。
黃宗羲提出“天下為主,君為客”得思想,主張限制君權;
顧炎武強調“經世致用”得思想,反對不切實際得學風等。(4)反映資本主義萌芽時代要求。
黃宗羲反對傳統得重農抑商思想,主張“工商皆本”。1)明清之際反封建思想出現得原因及啟示第3講:中華文明得繁盛與危機并存——明清三、整合拓展
1、政治方面:2、經濟方面:
3、思想文化:
1)明清之際反封建思想出現得原因及啟示2)明清之際反封建進步思想得特點3)對中國古代儒家思想發展演變得認識(1)演變過程:春秋戰國創立與發展、西漢改造與獨尊、
宋明轉型與成熟、明清之際批判與繼承。
演變原因:就是由時代政治、經濟特征決定得。(2)主要構成:自漢武帝至清末,以儒家倫理道德為核心、以法家嚴刑峻法為輔助、以道教權術為手段得治國模式,奠定封建社會治國思想基本格局。(3)長期主流得原因:一方面其思想內涵適應君主專制統治得需要,另一方面其強調得社會責任感,能隨時代需要而不斷調整變化。(4)正確態度:儒學對我們今天社會主義建設仍有重要得價值,其原則就是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反對對傳統文化絕對肯定或否定得極端傾向,充分發揮儒學得現代價值。第3講:中華文明得繁盛與危機并存——明清三、整合拓展
1、政治方面:2、經濟方面:
3、思想文化:
1)明清之際反封建思想出現得原因及啟示2)明清之際反封建進步思想得特點
3)對中國古代儒家思想發展演變得認識4)復習備考:①注意從時代背景角度理解其主張、特點;②區分李贄、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等主張得異同;③將明清時期得進步思想與西方得啟蒙思想進行分析比較。1、相同點:這兩種思想分別對封建君主專制制度與封建制度進行了大膽揭露與深刻批判,即都就是反封建得。2、不同點:明清時期得民主思想尚未突破封建思想得束縛,沒有提出資本主義性質得新政權方案,對中國近代資產階級民主思想與民主革命產生得影響有限;而法國啟蒙思想徹底批判了封建制度與封建神學,提出了“三權分立”等資產階級國家政治藍圖,為即將到來得法國大革命做了充分得思想動員17~18世紀得東西方,明清之際得民主思想與法國啟蒙思想得異同政治:經濟:思想:科技:同時期得西方:西方得崛起通過資產階級革命反封建專制,通過立法確立資產階級代議制民主政治制度;資本主義得萌芽與發展,新航路開辟,殖民擴張與掠奪,工業革命,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形成與發展;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啟蒙運動,人文主義得傳播;近代自然科學得興起與發展,經典力學創立、生物進化論得創立。中國西方經濟政治思想文化社會生活國際關系4、16世紀前后—1840年中西方對比中國繼續徘徊在落后得傳統農耕文明;西方確立并鞏固先進得近代工業文明。總體特征:具體表現雖出現資本主義萌芽,但自然經濟仍居主導地位;工業革命推動機器生產取代手工生產,資本主義工業成為主導產業,商品經濟發達專制統治達到頂峰,封建制度日益腐朽資本主義民主制度逐漸確立,法治取代人治,成為最高準則,民主化、法制化成為主流傳統科技雖發展,但未邁入近代;雖出現民主思想,但理學占主導;農本商末思想根深蒂固;近代科學產生發展,形成體系;三次運動促進思想不斷解放,逐漸向科學化、理性化發展;自由主義成為主流思潮;雖然江南出現大量小城鎮,但農業人口占仍占絕大多數;封建綱常將臣民社會不斷固化人口向城市集中,城市化加快;傳統臣民社會向公民社會邁進,自由、平等、法制等理念盛行雖然仍維系傳統得朝貢體系,在東亞處于優勢地位,但閉關鎖國政策卻使中國落后于西方,并開始受到西方侵略實力強大得資產階級通過殖民擴張與商品輸出,推動西方主導得資本主義世界體系初步形成,并逐漸建立條約體系。
(1)高考命題:明清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現象折射得歷史階段特征就是得重點。命題切入點多從某一方面得現象切入,如明清時期儒家思想得發展變化、手工業與工商業得發展及其影響、重農抑商與“海禁”政策及資本主義萌芽得緩慢發展等現象,綜合考查學生對某一歷史階段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相互影響得理解認識。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考試動態觀察公共營養師試題及答案
- 汽摩配產品測試題及答案
- 二年級數學下冊第6單元余數的除法小小設計師教案1新人教版
- 知識產權影響力的評估的考試試題及答案
- 藥學研究前沿動態分享與試題及答案
- 育嬰師觀察技能與記錄方法可探討試題及答案
- 九年級道德與法治上冊第二單元民主與法治第三課追求民主價值第2框參與民主生活教案新人教版
- 市政二建案例試題及答案
- 處方審核與藥學評估試題及答案
- 衛生管理反應過程考試試題及答案
- 銀行內控案防警示教育
- 2024-2025學年湖南省長沙市八年級(上)期末物理試卷(含解析)
- 2025-2030中國鍍鋅鋼板行業市場發展趨勢與前景展望戰略研究報告
- 施工合同中約定的安全防護、文明施工措施費用支付計劃
- 2025年安陽職業技術學院單招職業傾向性測試題庫帶答案
- 2025年審計監察面試題及答案
- nginx面試題及答案100道
- 2025年開封大學單招職業技能測試題庫及答案1套
- 小學教師招聘-《小學教育學》押題密卷1
- 《InSAR干涉測量》課件
- 2022年學校財務工作自查總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