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語文下冊25桃花源記省公開課一等獎新課獲獎課件_第1頁
八年級語文下冊25桃花源記省公開課一等獎新課獲獎課件_第2頁
八年級語文下冊25桃花源記省公開課一等獎新課獲獎課件_第3頁
八年級語文下冊25桃花源記省公開課一等獎新課獲獎課件_第4頁
八年級語文下冊25桃花源記省公開課一等獎新課獲獎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桃花源記1/30

陶淵明,名潛,字元亮,東晉偉大詩人。

作者介紹:2/30

陶淵明少年時代既好讀六經,有大濟蒼生宏愿,又厭惡世俗,熱愛純凈自然。他自29歲入仕,作過一些地方小官。后因仕途坎坷,又不耐煩“為五斗米折腰”,毅然辭去在任僅80余日彭澤縣令,回柴桑歸隱。今后直到逝世,以耕讀自娛,未再入仕。陶淵明長于詩文辭賦,有《陶淵明集》傳世,主要散文有《歸去來兮辭(并序)》《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等。3/30

內容:學習生字詞,能讀準以下字音方法:自讀課文一篇,將你讀不太準字和你認為難寫字作上記號,和同組同學交流。4/30讀準以下紅色字音:豁

然開朗屋舍儼

陌交通

黃發垂髫

便要

還家劉子驥

太守yǎnhuòtiáoqiānyāoyì

5/30譯講課文,讀原文句子一遍,然后再翻譯句子。同學講話時,其它同學認真聽,隨時做筆記,如有不一樣意見,他人講話結束后可舉手講話。6/301、一詞多義①便舍船,從口入(放棄、舍棄,動詞)②屋舍儼然(房屋,名詞)①處處志之(作標識,動詞)②尋向所志

(標識、記號,名詞)①尋向所志(尋找,動詞)②未果,尋病終(隨即、很快,副詞)①復前行,欲窮其林(其:這、那)②既出,得其船(其:他,代漁人)7/30②而兩狼之并驅如故

①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并:全部)(并:一起,一同)①武陵人打魚為業(為:作為)②不足為外人道也(為:對,向)③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為:給)8/302、“然”字是個語綴性詞與當代漢語“地”相當,作“……樣子”講(有時可不翻譯)。“豁然”——開闊、敞亮樣子。“儼然”——整整齊齊樣子。“怡然”——高興、滿足樣子。“欣然”——欣喜、愿意樣子。9/30古義:今義:古義:今義:古義:今義:3、古今詞義差異:鮮美鮮艷漂亮。交通交織相通。交通運輸。(味道)新鮮、可口。妻子妻子兒女。指男方配偶,老婆。“芳草鮮美”“阡陌交通”“妻子邑人”10/30古義:今義:古義:今義:絕境3、古今詞義差異:與世隔絕地方。沒有出路境地。不論不要說,更無須說“不論魏晉”不論(連詞)“來此絕境”11/30重點句:花草遍地,鮮嫩而漂亮,落花繽紛。一片平坦寬廣土地,一排排整齊房舍,還有肥沃田地,漂亮池塘、桑樹、竹子之類。田間小路交織相通,雞鳴狗叫之聲卻處處能夠聽到。1、芳草鮮美,落英繽紛。2、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3、阡陌交通,雞犬相聞。12/30重點句:他們自己說他們祖先為了躲避秦時戰亂,領著妻子兒女和鄉鄰們來到這個跟人世隔絕地方(他們)問現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過漢朝,(至于)魏、晉兩朝就更不用說了。村里人囑咐他說:“(這里)不值得對外邊人說啊!”4、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5、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不論魏晉。6、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13/30重點句:就順著來時路劃回去,處處都作了記號。沒有實現,很快,他因病逝世。今后就再也沒有些人探尋(桃花源)了。漁人把自己聽到事一一詳細地告訴了他們,(聽罷)他們都感嘆起來。7、便扶向路,處處志之。8、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9、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14/30

當堂訓練:譯讀課文,加強對重點詞句記憶15/30桃花源記16/30展示目標1、把握文章線索理清文章結構。2、感知桃花源特點,了解作者社會理想。17/30內容:閱讀全文,把握全文內容和線索方法:先概括每一段內容,再依此用簡練語言概括本文線索。18/30本文線索:漁人行蹤

明確:

各段主要內容:

1、漁人發覺桃花林

2、漁人進入桃花源

3、漁人在桃花源做客

4、漁人出去后再也找不到桃花源了。19/30內容:整體把握課文方法:邊讀邊思索,回答以下問題20/30問題1、漁人是怎樣發覺桃花源?你以為發覺桃花源經過有沒有什么尤其之處?2、你以為桃花源自然風光和桃源人有怎么特點?結合詳細語句說說你看法。3、桃源人是什么時候來這里?為何來到這里?4、文章最終一段寫漁人和劉子驥都沒有能再找到桃花源,聯絡文章開頭,你得到了什么樣結論?21/30明確一發覺過程:“忽逢桃花林……豁然開朗”漁人發覺桃源過程顯得非常神奇。22/30明確二:自然風光:“土地平曠……雞犬相聞”環境優美寧靜、土地肥沃、資源豐富。桃源人:安居樂業、民風淳樸、熱情好客23/30明確三:秦朝時躲避戰亂:“先世避秦時之亂……遂與外人間隔”24/30明確四:

漁人“處處志之”卻找不到,作為當初名人劉子驥也沒有能找到桃花源,再聯絡文章開頭神奇景物,作者實際上是在向我們隱喻:桃花源這種理想社會是不存在。25/30內容:閱讀資料和課文方法:結合作者所處時代背景和課文對桃花源描寫內容,思索作者在文中寄寓了自己怎樣社會理想?我們該怎樣正確對待他這種社會理想?26/30附:

陶淵明所處時代是我國東晉末年,當初封建國家分裂,政權交替,戰爭頻繁。東晉王朝極端腐敗,對外一味投降,安于江左一隅之地。統治集團內部相互傾軋,軍閥連年混戰,賦稅徭役繁重,加深了對人民剝削和壓榨。也就在當初,出現了和種特殊社會現象:因為不堪忍受黑暗統治,有些人遁入深山,遠苛政,避戰難,過著與世隔絕生活。但這些地方只能是亂世中能讓人茍全性命避難所,絕非人間樂土。作者曾經也做過官,但因為他對于當初黑暗現實不滿而辭官歸隱。27/30明確:

作者虛構桃花源,一是與當初社會現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