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版高考歷史大一輪復習第一單元中國古代的中央集權制度第1講夏商制度與西周封建和秦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教案含解析岳麓版_第1頁
2025版高考歷史大一輪復習第一單元中國古代的中央集權制度第1講夏商制度與西周封建和秦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教案含解析岳麓版_第2頁
2025版高考歷史大一輪復習第一單元中國古代的中央集權制度第1講夏商制度與西周封建和秦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教案含解析岳麓版_第3頁
2025版高考歷史大一輪復習第一單元中國古代的中央集權制度第1講夏商制度與西周封建和秦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教案含解析岳麓版_第4頁
2025版高考歷史大一輪復習第一單元中國古代的中央集權制度第1講夏商制度與西周封建和秦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教案含解析岳麓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1第一單元中國古代的中心集權制度第1講夏商制度與西周封建和秦中心集權制度的形成1.商周時期的政治制度。2.秦中心集權制度的形成考點一商周時期的政治制度『名師導語』早期政治制度的建立,維系了對廣袤領域內不同族系和不同文化群體的統治,并使之漸漸華夏化,為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形成奠定了基礎。在歷年高考中,本考點是考查頻率較高的區域:題型以選擇題為主;內容涉及商周治國(如仁德之心、重視歷史傳承)、分封制和禮樂制度對早期華夏文化形成的影響(如文化認同、“雅言”的出現)。從新高考對學科素養的要求來看,“家國同構”和宗法觀念的歷史概念以及對華夏文明形成的影響需重點關注。學問點一夏商的政治制度1.夏朝(1)建立:約公元前2070年。(2)特點eq\b\lc\{(\a\vs4\al\co1(①出現了凌駕于全社會之上的公共權力。,②出現了王位繼承的傳子制度。))2.商朝(1)建立:約公元前1600年,成湯滅夏,建立商朝。(2)主要制度:內服與外服制度。(3)特點eq\b\lc\{(\a\vs4\al\co1(①商王的限制力是有限的。,②商王通過壟斷神權以強化王權,具有深厚的神權色調。))王位世襲制下,王位的傳承方式既有父死子繼,也有兄終弟及,但均注意父系血緣關系。王位世襲制代替禪讓制是生產力和私有制發展的結果,是歷史的進步,而不是倒退。學問點二封邦建國1.目的:對被折服的廣袤地區進行有效的統治。2.內容(1)分封對象:同姓親族、功臣、姻親和原來的附屬國。(2)諸侯義務:鎮守疆土、隨從作戰、交納貢賦、朝覲述職。(3)諸侯權力:再次分封、設置官員等。(4)主要封國:魯、齊、燕、衛、宋、晉等。3.作用(1)周人的勢力范圍不斷擴大,西周成為疆域廣袤的國家。(2)周王確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統治效果加強。(3)使西周貴族集團形成了“周王—諸侯—卿大夫—士”的等級序列。分封制下的文化擴展分封制在封土授民的同時,也把周王朝自己及其從商王朝接受過來的先進的器物、官僚體制、典章制度、意識形態和文化結構,帶到了分封制度所及之地,它本質上是以國家這種特定形態為單位,對以周王朝為代表的中原文化的一次廣泛的一再復制?!鼙洹斗址庵贫扰c華夏傳統的普世化》學問點三以嫡長子繼承制為核心的宗法制度1.目的(1)鞏固分封制形成的統治秩序。(2)解決貴族之間在權力、財產和土地繼承上的沖突。2.含義:是周人把血緣紐帶同政治關系結合起來的一種制度。3.核心特點:嫡長子繼承制。4.內容(1)確立嚴格的大宗和小宗體系。(2)大宗與小宗的關系是相對的。(3)大宗與小宗的關系不僅是家族等級關系,也是政治隸屬關系。5.作用(1)確立起一套土地、財產和政治地位的安排與繼承制度,保障各級貴族享受“世卿世祿”的特權。(2)有利于凝合宗族,防止內部紛爭,強化王權。(3)強化以大宗為代表的貴族特權地位。6.保障:禮樂制度(1)含義:周朝制定的表示等級制度的典章制度和禮儀規定。(2)作用:作為各級貴族的政治和生活準則,成為維護宗法分封制度的工具。宗法制奠定周代政治的新格局周代宗法制的完善,使宗統與君統結合起來,也使王權較商代有所強化。從今以后,周代的分封制具備了推行的理論依據,世卿世祿選官任職制度也有了實施的組織條件,從而為周代社會政治新格局的出現供應了基本前提。——楊寧一《歷史學習新視野新學問》【圖解歷史】分封制下的結構形式信息提?。悍址庵菩纬闪俗陨隙碌慕鹱炙綄蛹夑P系,實質上是一種等級制度,加強了周天子對國家的統治?!緢D解歷史】分封制的實際效能及影響信息提?。悍址庵葡赂鞯刂T侯國仍是擁有地方實權的獨立實體,隨著時間的推移,血緣關系漸漸被淡化,地方勢力崛起成為歷史必定?!疽族e提示】宗法制與宗法觀念信息提取:宗法觀念是指由宗法制派生出來的宗族(家族)觀念,以“尊祖、敬宗”“別子為祖,繼別為宗”為主要內容,強調“忠孝”及“尊尊親親,男女有別”的社會心理與人際關系?!韭嫿馐贰孔诜ㄓ^念的現代價值信息提?。鹤诜ㄓ^念已經滲透到當今中國社會的管理和家庭生活,對我國社會和諧和家庭結構的穩定起到了主動作用。探究1解讀重要“歷史概念”1.“封建”制度“封建”制度又稱分封制,最早見于《左傳·僖公二十四年》:“周公吊二叔之不咸,固封建親戚,以藩屏周?!彼侵袊缙谏鐣姓嘟Y構的一種表現形式,由部落聯盟轉變而來的松散的國家結構形式。原始社會末期起先孕育,夏、商二代產生、形成,至西周漸趨完備,春秋戰國時代走向衰落,漸漸為統一的中心集權的郡縣制所取代。2.“家國同構”所謂“家國同構”,是指家庭、家族和國家在組織結構方面具有共同性,均以“血親——宗法”關系來統領,存在嚴格的家長制。父為家君,君為國父,君父同倫,家庭治理的形式擴大到“國”的范圍。它使族權和行政權合二為一,使家族和宗族同時享有政權和族權的雙重權力。1.(2024·河南洛陽調研)與商朝相比,西周時期許多封國的中下層社會結構雖未發生變更,但是出現了受天子冊封的上層管理者。這一變更()A.加強了周天子對地方的限制B.建立起周天子的集權政治C.有利于統治集團內部的穩定D.擴大了周天子的統治范圍解析西周時期雖然封國的中下層社會結構未發生變更,但出現了受天子冊封的上層管理者(即天子分封的各級諸侯),這相對于之前松散的內外服制,加強了周天子對地方的限制,故A項正確。答案A2.(2024·安徽“皖南八校”調研)中國古代是“家國同構”的社會,所謂“治國必先齊其家者,其家不行教而能教人者無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國”,父為“家君”,君為“國父”。由此可知()A.儒家思想根植于悠久的文化傳統B.分封制是“家國同構”的制度根源C.血緣紐帶是中國古代政治制度基礎D.“君權”是“父權”的延長和擴張解析依據材料“中國古代是‘家國同構’的社會,所謂‘治國必先齊其家者,其家不行教而能教人者無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國’,父為‘家君’,君為‘國父’”,這說明君權是父權在國家層面的擴展和延長,故D項正確。答案D探究2從“時空觀念”角度解讀分封制的地域分布和遺存(1)從分封布局看,分封對象多元化,但以同姓親族為主體。從地域范圍看,主要集中于黃河中下游地區,同姓親族的封地居于富庶之地或戰略要地,周王室保留關中地區為其直轄之地。(2)中國姓氏和地名簡稱的起源中,有許多是源于西周的封國,如姓氏中的宋、魯、鄭、陳等,湖北省簡稱“楚”、山西省簡稱“晉”等。一些省份的別稱也體現了此特征,如河北稱“燕趙”,山東稱“齊魯”,浙江稱“吳越”。(2014·課標全國Ⅱ,24)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國貴族按“周禮”行事,學說統一的“雅言”,促進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應起源于現在的()A.河南 B.河北 C.陜西 D.山東解析“雅言”就是我國最早的古代通用語,相當于現今的一般話。我國最早的“雅言”是以周朝地方語言為基礎,周朝的國都鎬京(今陜西省西安市)地區的語言為當時的全國“雅言”,答案為C項。答案C探究3從“唯物史觀”角度分析宗法觀念的作用(1)對傳統社會①社會結構:體現為“家天下”的持續、封國制度不斷、家族制度持續和“家國同構”的特征。②民族性格:形成了中華民族重視人倫、重視親情、重視家庭生活的傳統,有利于維護社會的和諧穩定。③思想文化:導致了專制社會和專制思想的形成,思想上表現為保守、守舊,重傳統輕變革,重倫理輕科學。④社會風俗:古代婚姻風俗中的“一妻多妾”“同姓不婚”;收養風俗中的“異姓不養”;清明節掃墓、著家譜和修祠堂等。(2)對現代社會①家國一體、尊老愛幼、夫妻相敬、兄弟相親的宗法觀念仍舊具有現代價值。②易于形成強大的家庭凝合力,衍生出對族人的種種法律上的、道德上的普遍約束力。③宗法觀念強調血緣親情,重視家庭和裙帶關系,民主觀念和民主精神普遍缺乏,與現代的同等和法治意識相違反。1.(2024·天一大聯考)中國歷史上不少皇帝為封國問題大傷腦筋,出現過嚴峻的封王反叛,但歷代皇帝照封不誤。中國古代封國不斷主要在于()A.分封制度的優越 B.宗法關系的存在C.專制皇權的須要 D.地方勢力的強大解析中國古代大部分封國之王都與皇帝同姓,表明血緣關系、宗法觀念、宗法關系的存在,雖然出現過嚴峻的封王反叛,但歷代皇帝照封不誤,故B項正確。答案B2.(2024·北京西城區模擬)下圖為2024年入選《國家寶藏》的兩件青銅器——商代皿天全方罍和西周大克鼎,它們分別是皿氏一族為祭祀父輩先人、大貴族克而鑄造。以上文物信息反映出()A.中國先民敬重宗室血脈之情B.商周時期“家國一體”的特色C.先秦時期禮樂等級制度盛行D.分封制下周王與諸侯的關系解析由材料“它們分別是皿氏一族為祭祀父輩先人、大貴族克而鑄造”可知古人對宗法血緣的敬重之情,故A項正確。答案A探究4從“家國情懷”角度分析分封制對早期中華文化形成的影響在西周分封制下,被分封的諸侯國將以商周為中心的核心文化傳播到了各地,將各地的四夷文化融合統一為中原文化,通過這種復制和融合,奠定了中華傳統文化的基本格局。(2024·重慶巴蜀中學考前預料)《我們的中國》一書提出“西周的四合院”的探討視野。作者認為:“以西周為中心,東南西北被輻射地區相互溝通,貴族通婚,形成了緊密的文化中心?!痹撚^點()A.認為西周政治制度加強了中心集權B.意在說明分封制標記中華民族形成C.強調分封制之下存在著大一統因素D.已經相識到分封制易造成地方割據解析通過“(分封制)以西周為中心,東南西北被輻射地區相互溝通,貴族通婚,形成了緊密的文化中心”,說明在分封制之下,在西周內部已經蘊含了“大一統”的因素,故C項正確。答案C探究5從“史料實證”角度相識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總體看來,周天子雖表面上為天下共主,但事實上限制力有限,各諸侯國事實上都是有很大獨立性的政治實體。西周作為一代王朝,雖顯示出肯定的統一性、集權性,但國家結構上的分散性、松散性仍舊是其最本質的特點。——楊寧一《歷史學習新視野新學問》核心論點:西周時期尚未形成中心對地方的肯定權威,中心政權對地方的限制是有限的,西周國家結構具有分散性和松散性的特點。(2024·河北石家莊模擬)中國古代宗族的宗規往往包含:孝敬父母、敬重長輩、和諧族里、訓誡子孫等原則,并對一些嚴峻觸犯宗規的行為在宗祠內當全體族人之面公開處置。這反映出古代宗規()A.擾亂了社會秩序 B.取代了法律制度C.傳承了倫理觀念 D.保證了家族團結解析材料“孝敬父母、敬重長輩、和諧族里、訓誡子孫等原則”有利于穩定社會秩序,故A項錯誤;材料沒有以宗族族規取代法律的信息,故B項錯誤;族規歷代相傳,甚至有公開的懲處措施,“孝敬父母、敬重長輩、和諧族里、訓誡子孫等原則”已經成約定俗成的倫理,故C項正確;材料沒有涉及詳細家庭的信息,故D項錯誤。答案C考法1從國家認同角度相識分封制的影響【考題1】(2024·課標全國Ⅰ,24)周滅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衛,都朝歌(今河南淇縣);封周公長子伯禽于魯,都奄(今山東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薊(今北京)。分封()A.推動了文化的溝通與文化認同B.強化了君主專制權力C.實現了王室對地方的干脆限制D.確立了貴族世襲特權答案A『eq\a\vs4\al(方法突破)』★明立意從分封制影響角度考查時空觀念和歷史說明。★抓關鍵發掘史料隱性學問:“今河南淇縣”“今山東曲阜”“今北京”隱含了分封的地域范圍廣袤?!锴逭`區本題屬于分析評價型選擇題,難度適中??忌鷮ξ髦艿胤街T侯國仍是一地方實體、擁有較大獨立性這一歷史事實理解不到位,主觀認為分封制下周天子擁有肯定權威,干脆管理和限制地方,易錯選C項??挤?從社會治理角度相識宗法制的影響【考題2】(2024·湖北武漢模擬)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作者大膽地將系統整體探討方法運用到歷史探討中,從中國封建社會持續兩千余年與每兩三百年爆發一次大動亂之間的關系入手分析,提出中國社會是一個超穩定系統的假說,并用這一套模式去說明中國社會、文化兩千年來的宏觀結構變遷及其基本特點。下圖是依據作者的假說繪制的中國古代社會結構圖:——摘編自金觀濤、劉青峰《興盛與危機——論中國社會的超穩定結構》思索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學問,任選一個視角對該社會結構圖進行簡要說明。(12分)(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邏輯嚴密,表述清楚)答案:視角:中國古代社會具有“家國同構”的特征。說明:中國古代的國家結構由地主經濟、儒家思想和官僚政治三部分組成。地主經濟為官僚政治供應財稅基礎;儒家思想為官僚政治供應意識形態及文官來源。與之相應,中國古代的家族結構由族田、族譜和祠堂三部分組成。族田為祠堂權力的行使供應經濟基礎;族譜則以祖先崇拜的方式維持祠堂的宗法權威?!皣笔恰凹摇钡姆糯笮螒B,“家”是“國”的微縮形態,二者具有同構性?!篹q\a\vs4\al(解題技巧)』★關鍵信息信息1“將系統整體探討方法運用到歷史探討中”強調中國古代社會結構的穩定性和整體性。信息2在“中國古代社會結構圖”中,左圖強調“國家”,右圖則強調“家族”,二者共同構成一個古代社會結構的整體,即“家國同構”成為古代社會結構的重要特征。★思路點撥首先,依據題干材料信息,擬定一個論題視角。本題探尋視角的關鍵在于獲得材料中有效的關聯信息;然后,依據所選視角,并結合所學學問,從政治、經濟和思想文化等角度進行分析說明。考點二秦中心集權制度的形成『名師導語』秦中心集權制度的形成在全國卷中命題相對較少,僅在2013年全國Ⅰ卷中以選擇題形式出現,考查秦國領先消退分封體制走向集權統治,海南卷也僅在2015年考查郡縣制的設立,二者都充分體現了史料實證的學科素養。秦朝首創中心集權制度以及對國家統一和疆域拓展的歷史貢獻符合當前新課標新高考對學科素養的要求,應重點關注。學問點一從群雄割據到大統一1.群雄割據(1)春秋時期eq\b\lc\{(\a\vs4\al\co1(①原有的宗法分封制度的原則遭到破壞,周王漸漸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②伴隨諸侯國力氣的強大,部分諸侯以“尊王”為旗號進,行爭霸斗爭。))(2)戰國時期eq\b\lc\{(\a\vs4\al\co1(①各大國國君先后改稱“王”。,②出現卿大夫奪位的政變。,③各諸侯國之間競爭激烈。))2.大統一(1)經過商鞅變法后,秦國漸漸強大起來,先后滅掉韓、趙、魏、楚、燕、齊等國。(2)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結束了數百年割據混戰的局面,建立了空前統一的大帝國。秦的統一順應了歷史發展潮流,建立了統一的中心集權國家,有力促進了各地區、各民族政治、經濟、文化的溝通與交融。學問點二秦朝中心集權制度的確立1.特征:權力的高度集中。2.內容(1)皇帝制度:皇權至上;實行“家天下”的皇位繼承制。(2)中心官制:中心實行三公九卿制度,軍國大權最終操縱在皇帝一人手中。(3)地方制度:在全國范圍內推行郡縣制??たh長官由中心任免,不能世襲。(4)用人制度:制定了一套選拔和考察官吏的制度。(5)法律制度:秦帝國制定細密、嚴苛的法律。3.影響(1)徹底打破了傳統的貴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國古代大一統王朝制度的基礎。(2)其中心與地方官制的基本原則為歷代王朝所繼承,提高了行政效率,強化了對地方的限制,對此后2000多年的中國政治與社會產生了重要影響。秦朝“天下”格局的形成自從秦始皇統一了當時的“天下”,中國即成為一個長期整合的政治體……中國,作為一個政治單元,能夠有長期的凝合性,當然由于其地理環境自成格局,但也由于國家形態具備肯定程度的穩定性?!S倬云《歷史大脈絡》【圖解歷史】秦朝三公九卿制信息提?。河扇徘涞穆氊熆梢钥闯觯骸叭甭氊熋鞔_,互不統屬,干脆隸屬于皇帝;九卿中許多屬于管理皇帝個人和皇室家事的機構,體現了“家天下”的觀念。【漫畫解史】秦始皇“大一統”信息提取:秦始皇統一六國,并通過統一度量衡、貨幣、文字以及建設道路、驛站等措施來強化國家統一,有利于增進各地區各民族之間對國家的認同。探究1解讀重要“歷史概念”1.“專制主義”與“中心集權”(1)專制主義:是與民主相對立的概念,是一種決策方式。其主要特征是皇帝個人的專斷獨裁,集國家最高權力于一身。(2)中心集權:是一種相對于地方分權的制度。其特點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沒有獨立性,必需嚴格聽從中心政府的吩咐,一切受制于中心。2.貴族政治與官僚政治(1)貴族政治:是指奴隸制國家和封建制國家由世襲貴族的代表人物駕馭政權的一種統治形式。由世襲貴族的代表人物駕馭政權。(2)官僚政治:德國社會學家馬克斯·韋伯用來描述繼傳統政治(權威)、神授政治(權威)之后的官僚行政模式的一個名詞。古人曰:“吏事君者”,謂之官;“官者,管也”;官,“治眾之意”也;“同官為寮”;“政化治理”,謂之政治??梢?,從漢字訓詁上講,官僚政治,就是官僚事君治民眾治政事等意思。它起源于春秋戰國之際的諸侯國變法,并在秦統一后不斷發展演化。1.(2024·河北衡水金卷模擬壓軸卷)在春秋末期,中原社會已經變得比較寬容柔軟,崇尚優雅和尊嚴。但秦國長期與戎狄雜處,草原游牧文化中沒有“民貴君輕”觀念,更沒有“為政以德”的仁德概念,以肯定聽從為天職,具有高度的凝合力和向心力。這段材料揭示出()A.中原文化已經丟失了進取意識B.秦文化傳統具有專制集權色調C.中原文化傳統具有自身局限性D.中原文化與草原文明難以融合解析通過題干草原游牧文化“以肯定聽從為天職,具有高度的凝合力和向心力”可知其文化傳統具有專制色調,故B項正確。答案B2.(2024·廣東佛山模擬)在秦代,官僚這種政治角色是從分封制下君主的家臣演化而來的,同時設置官府中掌管簿書案牘的吏胥,協助官員履行政務。這表明秦代()A.已出現了完整的官僚體系B.平民政治已取代貴族政治C.官僚政治的模式已經形成D.中心文官的地位較為突出解析秦朝是古代中國官僚制度的奠基時期,其官僚體系剛剛從貴族政治演化而來,尚處于雛形階段,故A項錯誤;在古代中國的地主政權之下,取代貴族政治的只可能是官僚政治而非平民政治,故B項錯誤;依據材料可知,官員之下已設置有協助其履行政務的吏胥,古代中國官僚政治的基本模式業已形成,故C項正確;材料并沒有刻意突出“中心”與“文官”的特殊地位且沒有與之相對應的對比,故D項錯誤。答案C探究2從“時空觀念”角度相識秦的統一秦滅六國示意圖★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國在嬴政的領導下,攻滅了六國,統一了天下,結束了長期以來諸侯混戰的局面,為我國歷史翻開了嶄新的一頁。(2013·北京文綜,12)四川省博物館藏有一塊文字殘缺的《九域守令圖》石碑,其中一段碑文是:“至于□國,天下分而為七?!醪⑺暮#円坠胖?,始為□縣,更□、□分裂,至□滅陳,天下方合為一?!薄啊酢碧幦笔У奈淖謶斒?)A.周 B.秦 C.漢 D.唐解析據材料中“天下分而為七”“□并四?!薄笆紴椤蹩h”等信息可以看出,題干描述的是戰國時期分裂戰亂、秦滅六國實現統一、在全國推行郡縣制等史實。A、C、D三項與題意不符。答案B探究3從“歷史說明”角度解讀秦朝對先秦政治文明的發展1.秦朝政治文明的傳承與創新2.郡縣制與分封制的區分比較項秦朝郡縣制西周分封制實行條件在國家大一統的條件下實行與宗法制相聯系傳承制度官吏由皇帝任免調遷,不得世襲世襲官吏權力官吏只有俸祿,無封地擁有封地和相應的爵位與中心關系是地方行政機構,地方肯定聽從中心諸侯國有很強的地方獨立性歷史作用有利于中心集權的加強和國家的統一有利于穩定當時的政治秩序,但也簡潔發展為割據勢力1.(2024·安徽合肥調研)錢穆先生指出:“中國版圖的恢廓,蓋自秦時已奠其規模。近世言秦政,率斥其專制。然按實而論,秦人初創中國統一之新局,其所努力,亦均為當時事勢所需,實未可一一深非也?!边@一“統一之新局”還體現出()A.從血緣世襲到宗法世襲 B.從宗法封建到帝制集權C.從世襲政治到官僚政治 D.從禮樂治理到法律治理解析西周實行與分封制互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質的宗法制,秦朝建立起以皇權為中心的中心集權制度,與材料中“秦人初創中國統一之新局”相符,故B項正確。答案B2.(2024·四川成都調研)針對“皇權不下縣”的說法,某學者指出,由秦到清,中國基本實行小縣制,很少達到“地方百里、人口萬戶”的標準建制,國家政權對社會的限制,通過鄉里組織的普遍設立而延長到農村社會基層。該學者認為,中國古代()A.民間社會發展有限 B.基層自治卓有成效C.縣府管理實力不足 D.縣域經濟長期滯后解析從材料“由秦到清,中國基本實行小縣制,很少達到‘地方百里、人口萬戶’的標準建制”,可知中國古代民間社會規模小,發展有限,故A項正確。答案A探究4從“史料實證”角度相識秦朝的歷史地位僅僅從開拓疆域、確立中國腹地大格局之中來尋求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需從養成國家統一的心態歷程中加以闡述。統一國家所形成的凝合力和向心力之大,的確是前所未有的。——劉芃、朱漢國《歷史學習精要》核心論點:秦朝確立專制主義中心集權制度,對此后兩千多年的中國政治和社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大一統”政體為中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形成和鞏固奠定了基本格局。(2024·北京朝陽模擬)《禮記·中庸》曰:“今日下,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鼻厥蓟省盀椤赘幕h邇(近)同度(法度)’,頒布統一的各種制度、訂定文字、大規模移民、經濟上各種措施結合起來,促進了全國范圍內‘行同倫’任務的完成”。這表明“行同倫”()A.旨在推動儒法融合 B.宣揚了儒家思想學說C.形成共同行為規范 D.彰顯皇帝的肯定權威解析“行同倫”是指人們的日常行為要遵從統一的道德與規范。據材料“全國范圍內‘行同倫’任務的完成”可知,有利于形成共同行為規范,故C項正確。答案C考法1秦朝中心集權制度的創新【考題1】(2013·課標全國Ⅰ,24)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嚴格的等級規定??脊棚@示,戰國時期,秦國地區君王墓葬規模宏大,其余墓葬無明顯等級差別;在經濟發達的東方六國地區,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級差別明顯。這表明()A.經濟發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維系的關鍵B.分封制中的等級規定凸顯了君主集權C.秦國領先消退分封體制走向集權統治D.東方六國仍嚴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答案C『eq\a\vs4\al(方法突破)』★明立意從秦朝中心集權制度的形成角度考查史料實證和唯物史觀?!镒リP鍵理清一個變更:“周代,墓葬有嚴格的等級規定”“秦國地區君王墓葬規模宏大,其余墓葬無明顯等級差別”。★清誤區本題屬于史料主旨型選擇題,難度較大。考生對戰國時期經濟發展的基本屬性相識不清,戰國時期,井田制趨向瓦解,封建經濟已經形成,而分封制的經濟基礎是井田制。考法2從貴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轉變【考題2】(2024·河北石家莊模擬)閱讀材料,回答問題。史料一由國君駕馭任免權力的官僚制度,起源于春秋中后期。一大批沒落中小貴族離開其原來的宗族,憑借其個人才能,以單純士人的身份投身于有勢力的卿大夫之家,僅僅是靠著對新家主的忠心而受新主子的豢養。戰國時期,這種官僚制度由于士階層的壯大而獲得發展。其時教化制度亦正發生著根本變更,私學培育著官僚的后備人才。這個時期各國的變法,更是從立法與法制上對官僚體制作了制度上的規定,并最終宣告世卿世祿制退出舞臺。——摘編自沈長云等著《戰國史與戰國文明》史料二中國古代的官僚制度……當君主個人的意志與官僚機構本身的目標形成沖突的時候,官僚機構并不會肯定聽從君主的意志,必定對君主權威會有所“反彈”。古代官僚集團作為儒家學說的詳細推行者,其觀念與行為也受儒家思想的左右。在中國古代官僚政治下,民眾只有義務,官僚和君主則擁有不受限制的權力。在中國古代這種官僚制度體制下,官員的升遷和降黜之權操縱于上司的手中,處理公務只對上級負責,唯命是從,照章辦事,那么為了迎合上意,也就天經地義地編造出一些形式主義的噱頭,因此中國古代的官僚在執行法律時“親者斷其生,疏者判其死”,聽從權力而不是法律,處理日常公務具有很強的隨意性?!R欣榮《比較視域下中國古代官僚制度的弊端探析》思索(1)依據史料一并結合所學學問,分析戰國時期官僚制度形成的歷史條件。(9分)(2)依據史料二,概括指出中國古代官僚制度的特點及其弊端。(16分)答案:(1)條件:宗法制、分封制遭到破壞,統治者招攬人才(養士之風),士階層崛起;各諸侯國變法,君主權力加強,廢除世卿世祿制度;貴族壟斷教化學術的局面被打破,出現私人講學。(2)特點:官僚政治對皇權有制約作用;官僚政治深受儒家倫理影響;民眾與官僚、皇權存在明顯沖突;以形式主義為特點的官本位文化。弊端:存在忽視法律的現象;行政過程中的隨意性;對民眾的剝削與不負責任?!篹q\a\vs4\al(解題技巧)』★關鍵信息信息1“一大批沒落中小貴族……,以單純士人的身份投身于有勢力的卿大夫之家”說明分封宗法制的衰落,出現養士的風氣;“由于士階層的壯大而獲得發展”說明白士階層崛起;“各國的變法,更是從立法與法制上對官僚體制作了制度上的規定”體現了變法運動的推動。信息2“當君主個人的意志與官僚機構本身的目標形成沖突的時候”說明古代官僚機構與君主的關系驚慌;“民眾只有義務,官僚和君主則擁有不受限制的權力”體現了民眾、官僚和皇權之間的權力和義務;“為了迎合上意,也就天經地義地編造出一些形式主義的噱頭”體現了形式主義傾向?!锼悸伏c撥本題考查古代中國官僚制度形成的條件、特點和弊端,意在考查學生讀史料、綜合概括的實力。第(1)問,依據材料一信息并結合春秋戰國時期的社會特征,從變法改革、新階層崛起、新風氣出現、教化發展等角度回答。第(2)問,第一小問,依據材料二和所學學問,從官僚政治與皇權的關系、形式主義嚴峻等角度概括;其次小問,從忽視法律、隨意性強等角度回答。課時作業(時間:45分鐘分值:85分)一、選擇題(共12小題,每小題4分,共48分)1.(2024·湖南永州模擬)西周的繼承制度有排他性和嚴格的等級性,繼承了祭祀權就獲得了相應的政治身份和財產。到了戰國秦漢時期,政治慢慢擺脫血緣關系的羈絆,繼承制度的排他性和等級性受到減弱,獲得祭祀權并不能天經地義地獲得相應的政治地位。這表明()A.宗法制、分封制漸漸瓦解B.君主專制中心集權制度強化C.封建小農經濟的漸漸確立D.儒家思想正統地位漸漸確立解析據材料“西周的繼承制度,繼承了祭祀權就獲得了相應的政治身份和財產。到了戰國秦漢時期,政治慢慢擺脫血緣關系的羈絆,……祭祀權并不能天經地義地獲得相應的政治地位”可知,西周時期的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壞,故A項正確。答案A2.(2024·山東青島學期初調研)王國維在《殷周制度論》中指出:“是故天子、諸侯雖無大宗之名,而有大宗之實?!边@說明()A.天子是天下之大宗 B.諸侯在本國是大宗C.天子諸侯均行宗法 D.諸侯沖擊天子地位解析材料中“天子、諸侯雖無大宗之名,而有大宗之實”說明實行了宗法制,故C項正確。答案C3.(2024·湖北武漢起點考試)戰國時期,各諸侯國不斷拓展疆土:如秦人折服巴蜀,開發西南;燕人北擊東胡,開拓遼東和遼西;趙人“胡服騎射”,將勢力推動到陰山。各諸侯國的疆域變更()A.拓展了華夏文明的空間 B.鞏固了周王室勢力范圍C.加強了中心對地方限制 D.體現了“尊王攘夷”的策略解析依據材料“各諸侯國不斷拓展疆土”,它使中華文明不斷向外拓展,故A項正確。戰國時期禮壞樂崩,各諸侯國紛紛爭霸兼并,故B項錯誤;各諸侯國的拓展疆域,進一步加劇了離心傾向,故C項錯誤;戰國時期各諸侯國紛紛稱王,發動兼并斗爭,故D項錯誤。答案A4.(2024·河北張家口摸底)周王朝實行了“封建親戚,以藩屏周”的分封制度。通過分封,周王同姓、母弟和異姓功臣于各要沖地區建立了封國。西周的分封制()A.授土授民強化了王室集權B.加強了對廣袤地區的有效管理C.使貴族政治影響邊遠民族D.消退了地方勢力對中心的威逼解析據材料“封建親戚,以藩屏周”并結合所學可知,廣建封國有助于加強對地方的管理,從而達到鞏固周王室的目的,故B項正確。答案B5.(2024·河南中原名校質量考評)歷史說明是以史料為依據,以歷史理解為基礎,對歷史事物進行理性分析和評判的實力?;谙铝惺妨峡梢缘贸龅臍v史說明是()時間史實武王十七年晉之曲沃莊伯弒主國晉孝侯武王十九年鄭伯弟段作亂武王二十三年衛弒其君桓公武王三十一年宋太宰華督弒其君殤公A.封邦建國,眾星拱月 B.王室衰微,諸侯兼并C.禮崩樂壞,等級不存 D.宗法破壞,貴族內訌解析這一時期大小宗之間沖突尖銳,小宗作亂和以下弒上的現象屢屢發生,統治集團內部內訌嚴峻,故D項正確。答案D6.(2024·湖北重點中學起點考試)吳國的國君本是周武王的先人古公的長子,到了江南后“文身斷發”,聽從了當地荊蠻的習俗。燕國的始祖召公與周同屬姬姓,但燕國四周是戎狄的天下,其臣民中也有不少戎狄成分。因此,在春秋時,吳國和燕國都被解除在“中國”之外。材料旨在說明()A.“中國”的文化色調深厚B.華夏族已被周邊民族同化C.血緣關系失去了政治意義D.“中國”已有了明確定義解析據材料“吳國和燕國都被解除在‘中國’之外”可知,“中國”的文化色調深厚,故A項正確。答案A7.(2024·百校聯盟摸底考試)從某種程度上說,周天子即天下之大宗,諸侯即一國之大宗。同姓諸侯相當于天子之小宗,異姓諸侯則通過婚姻與天子維持關系,全國近似于一個大家庭。自天下大宗天子以下,逐次分出小家。這說明在周代()A.諸侯擁有了與周天子同等的權利與義務B.以分封制作為政治統治的核心C.以宗法關系為紐帶形成了國家政治結構D.中心集權的體制已經初具規模答案C8.(2024·湖南永州調研)下表為不同史籍關于宗法的歷史敘述。據此能夠得出的歷史結論是()記述出處“(小史)掌邦國之志,奠系世,辨昭穆?!薄吨芏Y·春官》“姓者,統其祖考之所出;氏者,別其子孫之所自分?!?北宋)劉恕《通鑒外紀》“譜存而宗可考,是故君子重之?!?南宋)朱熹《陳氏家譜舊序》“譜系之作,所以敦孝弟、重人倫、睦宗族、厚風俗?!?清)李希蓮《重修李氏族譜序》A.宗法制被后世完全承襲B.編修家譜具有敬宗收族的作用C.家訓家規滲透理學思想D.族譜都能說明姓氏的演化歷程解析表中“奠系世,辨昭穆、祖考、宗可考、重人倫、睦宗族”說明對宗族的作用,故B項正確。答案B9.(2024·湖北武漢起點考試)秦朝的《工律》規定,“為器同物者,其小大、短長、廣夾(狹)亦必等”,還規定由官府有關機構校正衡器的權、斗桶和升,且至少每年應當校正一次。這些規定()A.為秦的統一奠定了基礎 B.體現對商業活動的重視C.有利于各地區經濟溝通 D.標記統一國內市場形成解析依據材料“為器同物者,其小大、短長、廣夾(狹)亦必等”,統一度量衡,打破了春秋戰國度量衡的混亂局面,便于各地區的溝通、融合,故C項正確。答案C10.(2024·河南中原名校質量考評)秦時期實行爵祿制,有爵即有祿,采邑或祿田世襲領有。秦漢時期實行爵祿分別的爵秩制:爵級用以保證貴族身份和維系政治忠誠;祿秩則用以錄人用事,有職方有祿,職高則祿重。按勞取酬。這一變更表明秦漢時期()A.貴族政治的影響仍存在B.官僚政治制度尚未確立C.封建等級制度趨向瓦解D.選官用人制度日益成熟解析據材料“秦時期實行爵祿制,有爵即有祿,采邑或祿田世襲領有。秦漢時期實行爵祿分別的爵秩制”可知,秦漢時期仍在某種程度上沿襲著奴隸社會的貴族政治以保持統治的長治久安,故A項正確。答案A11.(2024·廣東珠海模擬)有人認為,中國古代政治從宗周時代的“禮儀政治”到大秦帝國時代的郡縣制、官僚制和法律限制手段,無疑體現了政治形態的一種“現代化”趨勢。這里“現代化”的內涵是()A.國家管理制度化 B.從人治到法治C.禮儀與政治分別 D.為民主政治奠基解析據材料“從宗周時代的‘禮儀政治’到大秦帝國時代的郡縣制、官僚制和法律限制手段”可知,秦朝用官僚政治取代原來的貴族政治,這種制度建立在官吏的選拔和任命基礎之上,通過法律等手段使國家的管理趨向制度化,故A項正確。答案A12.(2024·山西太原模擬)下表為不同史籍關于阿房宮的歷史敘述,據此可知()記述出處“二世還至咸陽,曰:‘先帝為咸陽朝廷小,故營阿房宮。為室堂未就,會上崩?!彼抉R遷《史記·秦始皇本紀》“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壓三百余里,……楚人一炬,可憐焦土?!倍拍痢栋⒎繉m賦》“秦阿房一名阿城。在長安縣西二十里。西、北(東)三面有墻,南面無墻,周五里一百四十步?!?宋)宋敏求《長安志》“東西北三面墻內存有夯土臺,未發覺秦代的文化層,未發覺大規?;馃圹E?!敝袊缈圃嚎脊潘栋⒎繉m考古發覺與探討》A秦二世為先帝營造阿房宮B.文獻記載各異不足為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