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食品功能檢驗與評價方法(2022年版)_第1頁
保健食品功能檢驗與評價方法(2022年版)_第2頁
保健食品功能檢驗與評價方法(2022年版)_第3頁
保健食品功能檢驗與評價方法(2022年版)_第4頁
保健食品功能檢驗與評價方法(2022年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附件3

保健食品功能檢驗與評價方法(2022年版)

適用范圍

1保健功能檢驗與評價應符合《保健食品功能檢驗與評價技術指導原則(2。22年版)九

2保健功能檢驗與評價方法僅作為推薦性方法,不作為強制性方法。針對已納入功能目錄的保健功能新

的評價方法,參照保健功能目錄的納入程序,認可作為保健功能檢驗與評價的推薦性方法后,可注冊使用。

目錄

第一部分、保健食品評價試驗項目、試驗原則及結果判定............................I

一、有助于增強免疫力.........................................................1

二、有助于抗氧化.............................................................1

三、輔助改善記憶.............................................................2

四、緩解視覺疲勞.............................................................3

五、清咽澗喉.................................................................3

六、有助于改善睡眠...........................................................4

七、緩解體力疲勞.............................................................4

八、耐缺氧...................................................................5

九、有助于控制體內脂肪.......................................................5

十、有助于改善骨密度.........................................................6

十一、改善缺鐵性貧血.........................................................7

十二、有助于改善座瘡.........................................................7

十三、有助于改善黃褐斑.......................................................8

十四、有助于改善皮膚水份狀況.................................................8

十五、有助于調節腸道菌群.....................................................9

十六、有助于消化.............................................................10

十七、有助于潤腸通便.........................................................11

十八、輔助保護胃粘膜.........................................................11

十九、有助于維持血脂(膽固庫/甘油三酯)健康水平..............................12

二十、有助于維持血糖健康水平.................................................14

二十一、有助于維持血壓健康水平...............................................15

二十二、對化學性肝損傷有輔助保護作用.........................................15

二十三、對電離輻射危害有輔助保護作用.........................................16

二十四、有助于排鉛...........................................................17

第二部分功能學檢驗方法........................................................18

一、有助于增強免疫力檢驗方法.................................................18

二、有助于抗氧化檢驗方法.....................................................31

三、輔助改善記憶檢驗方法….......「52

四、緩解視覺疲勞檢驗方法.....................................................63

五、清咽潤喉檢驗方法.........................................................67

六、有助于改善睡眠檢驗方法...................................................72

七、緩解體力疲勞檢驗方法.....................................................75

八、耐缺氧檢驗方法..................................81

九、有助于控制體內脂肪檢驗方法...............................................84

十、有助于改善骨密度檢驗方法.................................................88

十一、改善缺鐵性貧血檢驗方法.................................................96

十二、有助于改善座瘡檢驗方法.................................................107

十三、有助于改善黃褐斑檢驗方法...............................................109

十四、有助于改善皮膚水份狀況檢驗方法.........................................111

十五、有助于調節腸道菌群檢驗方法.............................................113

十六、有助于消化檢驗方法.....................................................119

十七、有助于潤腸通便檢驗方法.................................................124

十八、輔助保護胃粘膜檢驗方法.................................................128

十九、有助于維持血脂(膽固醇/甘油三酯)健康水平檢驗方法......................132

二十、有助于維持血糖健康水平檢驗方法.........................................137

二十一、有助于維持血壓健康水平檢驗方法.......................................146

二十二、對化學性肝損傷有輔助保護作用檢驗方法................................149

二十三、對電離輻射危害有輔均保護作用檢驗方法................................156

二十四、有助于排鉛檢驗方法...................................................164

第一部分、保健食品評價試驗項目、試驗原則及結果判定

1有助于增強免疫力

1.1試驗項目

1.1.1體重

1.1.2臟器/體重比值測定:胸腺/體重比值,脾臟/體重比值

1.1.3細胞免疫功能測定:小鼠脾淋巴細胞轉化實驗,遲發型變態反應實驗

1.1.4體液免疫功能測定:抗體生成細胞檢測,血清溶血素測定

1.1.5單核一巨噬細胞功能測定:小鼠碳廓清實驗,小鼠腹腔巨噬細胞吞噬雞紅細胞實驗

1.1.6NK細胞活性測定

1.2試驗原則

1.2.1所列指標均為必做項目。

1.2.2采用正常或免疫功能低下的模型動物進行實驗。

1.3結果判定

有助于增強免疫力判定;在細胞免疫功能、體液免疫功能、單核一巨噬細胞功能、NK細胞活性四個方

面任兩個方面結果陽性,可判定該受試樣品具有有助于增強免疫力作用。

其中細胞免疫功能測定項目中的兩個實驗結果均為陽性,或任一個實驗的兩個劑量組結果陽性,可判定

細胞免疫功能測定結果陽性。體液免疫功能測定項目中的兩個實驗結果均為陽性,或任一個實驗的兩個劑量

組結果陽性,可判定體液免疫功能測定結果陽性。單核一巨噬細胞功能測定項目中的兩個實驗結果均為陽性,

或任一個實驗的兩個劑量組結果陽性,可判定單核一巨噬細胞功能結果陽性。NK細胞活性測定實驗的一個

以上劑量組結果陽性,可判定NK細胞活性結果陽性。

2有助于抗氧化

2.1試驗項目

2.1.1動物實驗

2.1.1.1體重

2.1.1.2脂質氧化產物:丙二醛或血清8-表氫氧-異前列腺素(8-Isoprostane)

2.1.1,3蛋白質氧化產物:蛋白質戮基

2.1.1.4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或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

2.1.1.5抗氧化物質:還原型谷胱甘肽

2.1.2人體試食試驗

2.121脂質氧化產物:丙二醛或血清8-表氫氧-異前列腺素(8-Isoprostane)

2.1.2.2超氧化物歧化酶

-1-

2.1.2.3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

2.2試驗原則

2.2.1動物實驗和人體試食試驗所列的指標均為必測項Ro

2.2.2脂質氧化產物指標中丙二醛和血清表氫氧-異前列腺素任選其一進行指標測定,動物實驗抗氧化海指

標中超氧化物歧化的和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任選其一進行指標測定。

2.2.3氧化損傷模型動物和老齡動物任選其一進行生化指標測定。

2.2.4在進行人體試食試驗時,應對受試樣品的食用安全性作進一步的觀察。

2.3結果判定

2.3.1動物實驗:脂質氧化產物、蛋白質氧化產物、抗氧化酶、抗氧化物質四項指標中三項陽性,可判定該

受試樣品有助于抗氧化動物實驗結果陽性。

2.3.2人體試食試驗:脂質氧化產物、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醉三項指標中二項陽性,旦對機

體健康無影響,可判定該受試樣品具有有助于抗氧化的作用。

3輔助改善記憶

3.1試驗項目

3.1.1動物實驗

3.1.1.1體垂

3.L1.2跳臺實驗

3.I.1.3避暗實驗

3.1.1.4穿梭箱實驗

3.1.1.5水迷宮實驗

3.1.2人體試食試驗

3.121指向記憶

3.1,2.2聯想學習

3.1.2.3圖象自由回憶

3.1.2.4無意義圖形再認

3.1.2.5人像特點聯系回憶

3.1.2.6記憶商

3.2試驗原則

3.2.1動物實驗和人體試食試驗為必做項目。

3.2.2跳臺實驗、避暗實驗、穿梭箱實驗、水迷宮實驗四項動物實驗中至少應選三項,以保證實驗結果的可

靠性。

323正常動物與記憶障礙模型動物任選其一。

3.2.4動物實驗應重復一次(重新飼養動物,重復所做實驗)。

3.2.5人體試食試驗統一使用臨床記憶量表。

-2-

3.2.6在進行人體試食試驗時,應對受試樣品的食用安全性作進一步的觀察。

3.3結果判定

3.3.1動物實驗:跳臺實驗、避暗實驗、穿梭箱實驗、水迷宮實驗四項實驗中任二項實驗結果陽性。且重.復

實驗結果一致(所重復的同一項實驗兩次結果均為陽性),可以判定該受試樣品輔助改善記憶動物實驗結果

陽性。

3.3.2人體試食試驗:記憶商結果陽性,可判定該受試樣品具有輔助改善記憶的作用。

4緩解視覺疲勞

4.1人體試食試驗項目

4.1.1分別于試食前后進行眼部癥狀及眼底檢查,血、尿常規檢查,肝、腎功能檢查,癥狀詢問、用眼情況

調查;于試驗前進行一次胸片、心電圖、腹部B超檢查。

4.1.2明視持久度

4.13視力

4.2試驗原則

4.2.1受試樣品試食時間為30天,必要時可延長至60天。

4.2.2所列指標均為必做項目。

423在進行人體試食試驗時,應對受試樣品的食用安全性作進一步的觀察。

4.3結果判定

4.3.1試驗組自身比較或試驗組與對照組組間比較,癥狀改善有效率且癥狀總積分差異有顯著性(尸<0.05)。

4.3.2試驗組自身比較或試驗組與對照組組間比較,明視持久度差異有顯著性(P<0.05),且平均明視持久度

提商大于等于10%。

具備431及432可判定該受試物具有緩解視覺疲勞功能。

5清咽潤喉

5.1試驗項目

5.1.1動物實驗

5.1.1.1體重

5.1.1.2大鼠棉球植入實驗

5.1.13大鼠足趾腫脹實驗

5.1.1.4小鼠耳腫脹實驗

5.1.2人體試食試驗:咽部癥狀、體征

5.2試驗原則

5.2.1動物實驗和人體試食試驗所列指標均為必做項目。

5.2.2應對臨床癥狀、體征進行觀察.

-3-

5.2.3在進行人體試食試驗時,應對受試樣品的食用安全性作進一步的觀察。

5.3結果判定

5.3.1動物實驗:大鼠棉球植入實驗結果陽性,同時大鼠足趾腫脹實驗或小鼠耳腫脹實驗結果任意一項陽性,

可判定該受試樣品清咽潤喉動物實驗結果為陽性。

5.3.2人體試食試驗:試食組自身比較及試食組與對照組組間比較,咽部癥狀及體征有明顯改善,癥狀及體

征的改善率明顯增加,可判定該受試樣品具有清咽潤喉。

6有助于改善睡眠

6.1試驗項目

6.1.1體重

6.1.2延長戊巴比妥鈉睡眠時間實驗

6.1.3戊巴比妥鈉(或巴比妥鈉)閾下劑量催眠實驗

6.1.4巴比妥鈉睡眠潛伏期實驗

6.2試驗原則

6.2.1所列指標均為必做項目。

6.2.2需觀察受試樣品對動物直接睡眠的作用。

6.3結果判定

延長戊巴比妥鈉睡眠時間實驗、戌巴比妥鈉(或巴比妥鈉)閾下劑量催眠實驗、巴比妥鈉睡眠潛伏

期實驗三項實驗中任二項陽性,且無明顯直接睡眠作用,可判定該受試樣品具有有助于改善睡眠的作用。

7緩解體力疲勞

7.1實驗項目

7.1.1動物體重

7.1.2負重游泳實驗

7.1.3血乳酸

7.1.4血清尿素

7.1.5肝糖原或肌糖原

7,2試驗原則

7.2.1動物實驗所列指標均為必做項目。

7.2.2實驗前必須對同批受試樣品進行違禁藥物的檢測。

7.2.3運動實驗與生化指標檢測相結合。

7.3結果判定

負重游泳實驗結果陽性,血乳酸、血清尿素、肝融原/肌糖原三項生化指標口任二項指標陽性,訶判定該

-4-

受試樣品具有緩解體力疲勞的作用。

8耐缺氧

8.1試驗項目

8.1.1體重

8.1.2常壓耐缺氧實驗

8.1.3亞硝酸鈉中毒存活實驗

8.1.4急性腦缺血性缺氧實驗

8.2試驗原則

所列指標均為必做項目。

8,3結果判定

常壓耐缺氧實驗、亞硝酸鈉中毒存活實驗、急性腦缺血性缺氧實驗三項實驗中任二項實驗結果陽性,可

判定該受試樣品具有耐缺氧的作用。

9有助于控制體內脂肪

9.1試驗項目

9.1.1動物實驗

9.1,1.1體重、體重增重

9.1.1.2攝食量、攝入總熱量

9.I.L3體內脂肪含量(睪丸及腎周圍脂肪墊)

9.L1.4脂/體比

9.1.2人體試食試驗

9.1.2.1體重

9.1.2.2腰圍、臀圍

9.1.2,3體內脂肪含量

9.2試驗原則

9.2.1動物實驗和人體試食試驗所列指標均為必做項目。

9.2.2動物實驗中大鼠肥胖模型法和預防大鼠肥胖模型法任選其一。

9.2.3控制體內多余脂肪,不單純以減輕體重為目標。

924引起腹瀉或抑制食欲的受試樣品不能作為有助于控制體內脂肪食品。

9.2.5每日營養素攝入量應基本保證機體正常生命活動的需要。

9.2.6對機體健康無明顯損害。

9.2.7實驗前應對同批受試樣品進行違禁藥物的檢測。

928以各種營養素為主要成分替代主食的有助于控制體內脂肪食品可以不進行動物實驗,僅進行人體試食

-5-

試驗。

9.2.9不替代主食的有助于控制體內脂肪試驗,應對試食前后的受試者膳食和運動狀況進行觀察。

9.2.10替代主食的有助于控制體內脂肪試驗,除開展不替代主食的設計指標外,還應設立身體活動、情緒、

工作能力等測量表格,排除服用受試樣品后無相應的.負面影響產生。結合替代主食的受試樣品配方,對每日

騰食進行營養學評估.

9.2,11在進行人體試食試驗時,應對受試樣品的食用安全性作進一步的觀察。

9.3結果判定

9.3.1動物實驗:實驗組的體重或體重增重低于模型對照組,體內脂肪含量或脂/體比低于模型對照組,差異

有顯著性,攝食量不顯著低于模型對照組,可判定該受試樣品有助于控制體內脂肪動物實驗結果陽性。

9.3.2人體試食試驗:

不替代主食的有助于控制體內脂肪受試樣品:試食組自身比較及試食組與對照組組間比較,體內脂肪含

量減少,皮下脂肪四個點中任兩個點減少,腰圍與臀圍之一減少,且差異有顯著性,運動耐力不下降,對機

體健康無明顯損害,并排除膳食及運動對有助于控制體內脂肪作用的影響,可判定該受試樣品具有有助于控

制體內脂肪的作用。

替代主食的有助于控制體內脂肪受試樣品:試食組試驗前后自身比較,其體內脂肪含量減少,皮下脂肪

四個點中至少有兩個點減少,腰圍與臀圍之?減少,且差異有顯著性(入0.05),微量元素、維生素營養學評

價無異'常,運動耐力不下降,情緒、工作能力不受影響,并排除運動對有助于控制體內脂肪作用的影響,可

判定該受試樣品具有有助于控制體內脂肪的作用。

10有助于改善骨密度

104試驗項目

動物實驗;分為方案一(補鈣為主的受試物)和方案二(不含鈣或不以補鈣為主的受試物)兩種。

10.1.1體重

10.1.2母鈣含量

10.1.3骨密度

10.2試驗原則

10.2.1根據受試樣品作用原理的不同,方案一和方案二任選其一進行動物實驗。

10.2.2所列指標均為必做項目。

10.2.3使用未批準用于食品的鈣的化合物,除必做項目外,還必須進行鈣吸收率的測定;使用屬營養強化劑

范圍內的鈣源及來自普通食品的鈣源(如可食動物的骨、奶等),可以不進行鈣的吸收率實驗。

10.3結果判定

方案一

骨鈣含量或骨密度顯著高于低鈣對照組且不低于相應劑量的碳酸鈣對照組,鈣的吸收率不低于碳酸鈣對照

組,可判定該受試樣品具有有助于改善骨密度的作用。

方案二

-6-

不含鈣的產品,骨鈣含量或骨密度較模型對照組明顯增加,且差異有顯著性,可判定該受試樣品具有有助于

改善骨密度的作用。

不以補鈣為主(可少量含鈣)的產品,骨鈣含量或骨密度較模型對照組明顯增加,差異有顯著性,且不

低于相應劑量的碳酸鈣對照組,鈣的吸收率不低于碳酸鈣對照組,可判定該受試樣品具有有助于改善骨密度

的作用。

11改善缺鐵性貧血

11.1試驗項目

11.1.1動物實驗

11.1.1.1體重

11.1.1.2血紅蛋白

11.1.1.3紅細胞壓積/紅細胞內游離原嚇附

11.1.2人體試食試驗

11.1.2.1血紅蛋白

11.1.2.2血清鐵蛋白

11.1.2.3紅細胞內游離原嚇咻/血清運鐵蛋白飽和度

11.2試驗原則

11.2.1動物實驗和人體試食試驗所列指標均為必做項目。

11.2.2針對兒童的人體試食試驗,只測血紅蛋白和紅細胞內游離原嚇咻。

11.2.3在進行人體試食試驗時,應對受試樣品的食用安全性作進一步的觀察。

113結果判定

H.3.I動物實驗;血紅蛋白指標陽性,紅細胞內游離原嚇咻/紅細胞壓積二項指標一項指標陽性,可判定該受

試樣品改善缺鐵性貪血動物實驗結果為陽性。

11.3.2人體試食試驗

11.3.2.1針對改善兒童缺鐵性貧血功能的,血紅蛋白和紅細胞內游離原嚇咻二項指標陽性,可判定該受試樣

品具有改善缺鐵性貧血作用。

11.3.2,2針對改善成人缺鐵性貧血功能的,血紅蛋白指標陽性,血清鐵蛋臼、紅細胞內游離原葉咻/血清運鐵

蛋白飽和度二項指標一項指標陽性,可判定該受試樣品具有改善缺鐵性貧血作用。

12有助于改善座瘡

12.1人體試食試驗項目

12.1.1瘞瘡數量

12.1.2皮損狀況

-7-

12.1.3皮膚油份

12.2試驗原則

12.2.1所列的指標均為必做項目。

12.2.2試驗前后應針對固定皮膚范圍內的瘙瘡數量及皮損狀況進行分析。

12.2.3在進行人體試食試驗時,應對受試樣品的食用安全性作進一步的觀察。

12.3結果判定

試食組座瘡數量明顯減少且大于等于20%,皮損程度積分明顯減少,差異均有顯著性,皮膚油份不顯

著增加,可判定該受試樣品具有有助于改善座瘡的作用。

13有助于改善黃褐斑

13.1人體試食試驗項目

13.1.1黃褐斑面積

13.1.2黃褐斑顏色

13.2試驗原則

132.1所列的指標均為必做項目。

13.2.2試驗前后應針對固定皮膚范圍內的黃褐斑而積及顏色進行分析。

13.2.3在進行人體試食試驗時,應對受試樣品的食用安全性作進一步的觀察。

133結果判定

試食組黃褐斑面積明顯減少且大于等于10%,顏色積分明顯下降,差異均有顯著性,且不產生新的黃褐

斑,可判定該受試樣品具有有助于改善黃褐斑的作用。

14有助于改善皮膚水份狀況

14.1人體試食試驗項目;皮膚水份

14.2試驗原則

14.2.1皮膚水份值的測定點試驗前后應保持一致。

14.2.2在進行人體試食試驗時,應對受試樣品的食用安全性作進一步的觀察。

14.3結果判定:試食組皮膚水份明顯改善,差異有顯著性,可判定該受試樣品具有有助于改善皮膚水份狀況

-8-

的作用。

15有助于調節腸道菌群

15.1試驗項目

15.1.1動物實驗

15.1.1.1體重

15.1.1.2雙歧桿菌

15.1.1.3乳桿菌

15.1.1.4腸球菌

15.1.1.5腸桿菌

15.1.1.6產氣莢膜梭菌

15.1.2人體試食試驗

15.1.2.1雙歧桿菌

15.1.2.2乳桿菌

15.1.2.3腸球菌

15.1.2.4腸桿菌

15.1.2.5擬桿菌

15.1.2.6產氣莢膜梭菌

15.2試驗原則

15.2.1動物實驗和人體試食試驗所列指標均為必做項目。

15.2.2正常動物或腸道菌群紊亂模型動物任選其一。

15.2.3受試樣品中含雙歧桿菌、乳桿菌以外的其它益生菌時,應在動物和人體試驗中加測該益生菌。

15.2.4在進行人體試食試驗時,應對受試樣品的食用安全性作進一步的觀察。

15.3結果判定

153.1動物實驗:符合以下任一項,可判定該受試樣品有助于調節腸道菌群動物實驗結果陽性。

15.3.1.1雙歧桿菌和/或乳桿菌(或其它益生菌)明顯增加,梭菌減少或無明顯變化,腸球菌、腸桿菌無明顯

變化6

153.1.2雙歧桿菌和/或乳桿菌(或其它益生菌)明顯增加,梭菌減少或無明顯變化,腸球菌和/或腸桿菌明顯

增加,但增加的幅度低于雙歧桿菌、乳桿菌(或其它益生菌)增加的幅度e

15.3.2人體試食試驗;符合以下任一項,可判定該受試樣品具有有助于調節腸道菌群的作用。

153.2.1雙歧桿菌和/或乳桿菌(或其它益生菌)明顯增加,梭菌減少或無明顯變化,腸球菌、腸桿菌、擬桿

菌無明顯變化。

15.3.2.2雙歧桿菌和/或乳桿菌(或其它益生菌)明顯增加,梭菌減少或無明顯變化,腸球菌和/或腸桿菌、擬

-9-

桿菌明顯增加,但增加的幅度低于雙歧桿菌、乳桿菌(或其它益生菌)增加的幡度。

16有助于消化

16.1試驗項目

16.1.1動物實驗

16.1.1.1體重、體重增重、攝食量和食物利用率

16.1.1.2小腸運動實驗

16.1.1.3消化酶測定

16.1.2人體試食試驗

16.1.2.1兒童方案

16.1.2.1.1食欲

16.1.2.1.2食量

16.1.2.1.3偏食狀況

16.1.2.1.4體重

16.1.2.1.5血紅蛋白含量

16.1.2.2成人方案

16.1.2.2.1臨床癥狀觀察

16.1.2.2.2胃/腸運動實驗

16.2試驗原則

16.2.1動物實驗和人體試食試驗所列指標均為必做項目。

162.2根據受試樣品的適用人群特點在人體試食試驗方案中任選其一。

16.2.3在進行人體試食試驗時,應對受試樣品的食用安全性作進一步的觀察。

16.3結果判定

163.1動物實驗:動物體重、體重增重、攝食量、食物利用率,小腸運動實驗和消化酶測定三方面中任二方

面實驗結果陽性,可判定該受試樣品有助于消化動物實驗結果陽性。

163.2人體試食試驗

163.2.1針對改善兒童消化功能的,食欲、進食量、偏食改善結果陽性,體重和血紅蛋白二項指標中任一項

指標結果陽性,可判定該受試樣品具有有助于消化的作用。

163.2.2針對改善成人消化功能的,臨床癥狀明顯改善,胃/腸運動實驗結果陽性,可判定該受試樣品具有有

助于消化的作用。

-10-

17有助于潤腸通便

17.1試驗項目

I7.I.1動物實驗

17.1.1.1體重

17.1.1.2小腸運動實驗

17.1.1.3排便時間

17.1.1.4糞便重量

17.1.1.5糞便粒數

17.1,1.6糞便性狀

17.1.2人體試食試驗

17.1.2.1癥狀體征

17.1.2.2糞便性狀

17.1.2.3排便次數

17.1.2.4排便狀況

17.2試驗原則

17.2.1動物實驗和人體試食試驗所列指標均為必做項目。

17.2.2除對便秘模型動物各項必測指標進行觀察外,還應對正常動物進行觀察,不得引起動物明顯腹瀉。

17.2.3排便次數的觀察時間試驗前后應保持一致。

17.2.4在進行人體試食試驗時,應對受試樣品的食用安全性作進一步的觀察。

17.3結果判定

173.1動物實驗:排糞便重量和糞便粒數一項結果陽性,同時小腸運動實驗和排便時間一項結果陽性,可判

定該受試樣品有助于潤腸通便動物實驗結果陽性。

17.3.2人體試食試驗:排便次數明顯增加,同時糞便性狀和排便狀況一項結果明顯改善,可判定該受試樣品

具芍有助于潤腸通便的作用。

18輔助保護胃粘膜

18.1試驗項目

18.1.1動物實驗

18.1.1.1體重

18.1.1.2胃粘膜損傷大體觀察

18.1.1.3胃粘膜組織病理學檢查

18.1.2人體試食試驗

18.1.2.1臨床癥狀

-11-

18.1.2.2體征

18.1.2.3胃鏡觀察

18.2試驗原則

18.2.1動物實驗的體重和⑶粘膜損傷大體觀察為必做項目,目粘膜組織病理學檢查為選做項目:人體試食試

驗所列指標均為必做項目。

18.2.2無水乙醇、消炎痛致急性胃粘膜損傷模型或冰醋酸致慢性胃潰瘍模型任選其一進行動物實驗。

18.2.3在進行人體試食試驗時,應對受試樣品的安全性作進一步的觀察。

18.3結果判定

183.1動物實驗:實驗組與模型對照組比較,胃粘膜損傷明顯改善,可判定該受試樣品動物實驗結果為陽性。

183.2人體試食試驗:試食組與對照組比較,臨床癥狀、體征積分明顯減少,胃鏡復查結果有改善或不加重,

可判定該受試樣品具有輔助保護自粘膜的作用。

19有助于維持血脂(膽固醇/甘油三酯)健康水平

根據血脂界常的類型,有助于維持血脂(膽固酥/甘油三酯)健康水平按照不同的血脂異常分型設立分類

的動物實驗和人體試食試驗。

19.1試驗項目

19.1.1根據受試樣品的作用機制,分成三種情況

19.1.1.1有助于維持血脂健康水平功能:同時維持血總膽固酥和血甘油三酯健康水平

19.1.1.2有助于維持血膽固靜健康水平功能:單純維持血膽固酷健康水平

19.1.1.3有助于維持血甘油三酯健康水平功能:單純維持血甘油三酯健康水平

19.1.2觀察指標

19.1.2.1體重

19.1.2.2血清總膽固醉

19.1.2.3血清甘油三酯

19.1.2.4血清高密度脂蛋臼膽固醇

19.1.2.5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19.1.3人體試食試驗

19.1.3.1血清總膽固醇

19.1.3.2血清甘油三酯

19.1.3.3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醉

19.1.3.4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19.2試驗原則

19.2.1動物實驗和人體試食試驗所列指標均為必測項目。

19.2.2根據受試樣品的作用機制,可在動物實驗的兩個動物模型中任選一項。

19.2.3根據受試樣品的作用機制,可在人體試食試驗的三個方案中任選一項。

-12-

19.2.4在進行人體試食試驗時,應對受試樣品的食用安全性作進一步的觀察。

19.3結果判定

193.1動物實驗:

1931.1混合型高脂血癥動物模型

有助于維持血脂健康水平(膽冏醇油三酯)功能結果判定:模型對照組和空白對照組比較,血清甘油

三酯升高,血清總膽固醇或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升高,差異均有顯著性,判定模型成立。(1)各劑量組與

模型對照組比較,任一劑量組血清總膽固醇或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降低,口任一劑量組血清甘油三酯降低,

差異均有顯著性,同時各劑量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不顯著低于模型對照組,可判定該受試樣品有助于

維持血脂健康水平功能動物實驗結果陽性。(2)各劑量組與模型對照組比較,任一劑量組血清總膽固醇或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降低,差異均有顯著性,同時各劑量組血清甘油三酯不顯著高于模型對照組,各劑量組

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不顯著低于模型對照組,可判定該受試樣品有助于維持血膽固醇健康水平功能動物

實驗結果陽性。(3)各劑量組與模型對照組比較,任一劑量組血清甘油三酯降低,差異均有顯著性,同時

各劑量組血清總膽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不顯著高于模型對照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不顯著低于

模型對照組,可判定該受試樣品有助于維持血甘油三酯健康水平功能動物實驗結果陽性。

193.1.2高膽固醇血癥動物模型

模型對照組和空白對照組比較,血灣總膽固醇(TC)或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升高,差異有

顯著性,血清甘油三酯(TG)差異無顯至性,判定模型成立。各劑量組與模型對照組比較,任一劑量組血清

總旭固障或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醉降低,差異有顯著件,并且各劑量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不

顯著低于模型對照組,血清甘油二酯不顯著高于模型對照組,可判定該受試樣品有助于維持血膽固醒健康水

平功能動物實驗結果陽性。

19.3.2人體試食試驗

指標判定標準:

有效:TC降低>10%或降至正常;TG降低>15%或降至正常;HDL”C上升X).l04mmol/L。

血脂總有效:TC、TG、HDL-C三項指標均達到有效標準者。

無效:未達到有效標準者。

19.321有助于維持血脂(膽固醇/甘油三酯)健康水平結果判定

試食組自身比較及試食組與對照組組間比較,受試者血清總膽固醇、甘油二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降

低,差異均有顯著性,同時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不顯著低于對照組,試驗組血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

組,可判定該受試樣品有助于維持血脂(膽固醉/甘油三酯)健康水平人體試食試驗結果陽性。

19.3,2,2有助于維持血膽固醇健康水平功能結果判定

試食組自身比較及試食組與對照組組間比較,受試者血清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靜降低,差異有

顯著性,同時血清甘油三酯不顯著高于對照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醉不顯著低于對照組,試驗組血清總

膽固醇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可判定該受試樣品有助于維持血膽固醇健康水平功能人體試食試驗結果陽

性,

193.2.3有助于維持血甘油三麗健康水平功能結果判定

試食組自身比較及試食組與對照組組間比較,受試者血清甘油三酯降低,差異有顯著性,同時血潔思膽

-13-

同醉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冏醉不顯著高于對照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膽冏醉不顯著低于對照組,試驗組血清甘

油三酯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可判定該受試樣品有助于維持血甘油三酯健康水平功能人體試食試臉結果陽

性,

20有助于維持血糖健康水平

20.1試驗項目

20.1.1動物實驗

分為方案一(胰島損傷高血糖模型)和方案二(胰島素抵抗糖/脂代謝紊亂模型)兩種

20.1.1.1方窠一(胰島損傷高血糖模型)

20.1.1.1.1體重

20.1.1.1.2空腹血糖

20.1.1.1.3糖耐量

20.1.1.2方窠二(胰島素抵抗糖/脂代謝紊亂模型)

20.1.1.2.1體重

20.1.1.2.2空腹血糖

20.1.1.2.3糖耐量

20.1.1.2.4胰島素

20.1.1.2.5總膽固醇

20.1.1.2.6甘油三酯

20.1.2人體試食試驗

20.1.2.1空腹血糖

20.1.2.2餐后2小時血糖

20.123糖化血紅蛋白(HbAlc)或糖化血清蛋白

20.1.2.4總膽固醇

20.1.2.5甘油三酯

20.2試驗原則

20.2.1動物實驗和人體試食試驗所列指標均為必做項目。

20.2.2根據受試樣品作用原理不同,方案一和方案二動物模型任選其一進行動物實驗。

20.2.3除對高血糖模型動物進行所列指標的檢測外,應進行受試樣品對正常動物空腹血糖影響的觀察。

20.2.4人體試食試驗可在臨床治療的基礎上進行。

20.2.5應對臨床癥狀和體征進行觀察。

20.2.6在進行人體試食試驗時,應對受試樣品的食用安全性作進?步的觀察.

203結果判定

203.1動物實驗:

方案一:空腹血糖和糖耐量二項指標中一項指標陽性,且對正常動物空腹也糖無影響,即可判定該受試

-14-

樣品有助于維持血糖健康水平動物實驗結果陽性。

方案二:空腹血糖和糖耐量二項指標中一項指標陽性,血脂(總膽固醇、甘油三酯)無明顯升高,且對

正常動物空腹血糖無影響,即可判定該受試樣品有助于維持血糖健康水平動物實驗結果陽性。

203.2人體試食試驗:空腹血糖、餐后2小時血糖、糖化血紅蛋白(或糖化血清蛋白)、血脂四項指標均無

顯著升高,且空腹血糖、餐后2小時血糖兩項指標中一項指標陽性,對機體健康無不利影響,可判定該受試

樣猛具有有助于維持血糖健康水平的作用。

21有助于維持血壓健康水平

21.1試驗項目

21.1.1動物實驗

21.1,1.1體重

21.1.1.2血壓

21.1.1.3心率

21.1.2人體試食試驗

21.1.2.1臨床癥狀與體征

21.1.2.2血壓

21.1.2.3心率

21.2試驗原則

21.2.1動物實驗和人體試食試驗所列指標均為必做項目。

21.2.2動物實驗應選擇高血壓模型動物和正常動物進行所列指標的觀察。

21.2.3人體試食試驗可在臨床治療的基礎上進行。

21.2.4在進行人體試食試驗時,應對受試樣品的食用安全性作進一步的觀察。

213結果判定

213.1動物實驗:實驗組動物血壓明顯低于對照組,且對實驗組動物心率和正常動物血壓及心率無影響,可

判定該受試樣品有助于維持血壓健康水平動物實驗結果陽性。

213.2人體試食試驗:舒張壓或收縮壓二項指標中任一指標結果陽性,可判定該受試樣品具有有助于維持血

壓健康水平的作用。

22對化學性肝損傷有輔助保護作用

22A試驗項目

動物實驗分為方案一(四氯化碳肝損傷模型)和方案二(酒精肝損傷模型)兩種。

22.1.1方案一(四氯化碳肝損傷模型)

22.1.1,1體重

22.1.1.2谷丙轉氨酶(ALT)

22.1.1.3谷草轉氨酶(AST)

-15-

22.1.1.4肝組織病理學檢查

22.1.2方案二(酒精肝損傷模型)

22.1.2.1體重

22.1.2.2丙二醛(MDA)

22.1.2.3還原型谷胱甘肽(GSH)

22.1.2.4甘油三酯(TG)

22.1.2.5肝組織病理學檢查

22.2試驗原則

22.2.1所列指標均為必做項目。

22.2.2根據受試樣品作用原理的不同,方案一和方案二任選其一進行動物實驗。

22.3結果判定

方案一(四氯化碳肝損傷模型):病理結果陽性,谷丙轉氨酶和谷草轉氨酸二指標中任一項指標陽性,

可判定該受試樣品具有對化學性肝損傷有輔助保護作用功能作用。

方案二(酒精肝損傷模型):①肝臟MDA、GSH、TG三項指標結果陽性,可判定該受試樣品對乙醇引

起的肝損傷有輔助保護功能,②肝臟MDA、GSH、TG三指標中任二項指標陽性,且肝臟病理結果陽性,可

判定該受試樣品具有對乙醉引起的肝損傷有輔助保護作用功能的作用。

23對電離輻射危害有輔助保護作用

23.1實驗項目

23.1.1體重

23.1.2外周血白細胞計數

23.1.3骨髓細胞DNA含量或骨髓有核細胞數

23.1.4小鼠骨髓細胞微核實驗

23.1.5血/組織中超氧化物歧化幅活性實驗

23.1.6血清溶血素含量實驗

23.2實驗原則

外周血白細胞計數、骨髓細胞DNA含量或骨髓有核細胞數、小鼠骨髓細胞微核實驗、血/組織中超

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實驗、血清溶血素含量實驗中任選擇三項進行實驗。

23.3結果判定

在外周血白細胞計數、骨髓細胞DNA含量或骨髓有核細胞數、小鼠骨髓細胞微核、血/組織中超氧

化物歧化酹活性、血清溶血素含量五項實驗中任何二項實驗結果陽性,可判定該受試樣品具有對電離輻射危

害芍輔助保護作用功能的作用3

-16-

24有助于排鉛

24.1試驗項目

24.1.1動物實驗

24.1.1.1體重

24.1.1.2血鉛

24.1.1.3骨鉛

24.1.1.4肝組織鉛

24.1.2人體試食試驗

24.1.2.1血鉛

24.1.2.2尿鉛

24.1.2.3尿鈣

24.1.2.4尿鋅

24.2試驗原則

24.2.1動物實驗和人體試食試驗所列指標均為必做項目。

24.2.2應對臨床癥狀、體征進行觀察。

24.2.3對尿鉛進行多次測定,以了解體內鉛的排出情況。

24.2.4在進行人體試食試險時,應對受試樣品的食用安全性作進一步的觀察。

24.3結果判定

24.3.1動物實驗:實驗組與模型對照組比較,骨鉛含量顯著降低,同時血鉛或肝鉛含量顯著降低,可判定該

受試樣品動物實驗結果為陽性。

243.2人體試食試臉:試食組與對照組組間比較,至少兩個觀察時點尿鉛排出量增加且顯著高于試驗前,或

總尿鉛排出量明顯增加。同時,對總尿鈣、總尿鋅的排出無明顯影響,或總尿鈣、總尿鋅排出增加的幅度小

于總尿鉛排出增加的幅度,可判定該受試樣品具有有助于排鉛的作用。

-17-

第二部分功能學檢驗方法

一、有助于增強免疫力檢驗方法

1.實驗動物

推薦用近交系小鼠,18—22g,單一性別,每組10—15只。

2.劑量分組及受試樣品給予時間

實驗設三個劑量組和一個陰性對照組,以人體推薦量的10倍為其中的一個劑量組,另設二個劑量組,

必要時設陽性對照組。

受試樣品給予時間30天,必耍時可延長至45天。免疫模型動物實驗時間可適當延長。

3.實驗方法

3.1ConA誘導的小鼠脾淋巴細胞轉化實驗

可任選下列方法之一

3.1.1MTT法

3.1.1.1原理

當T淋巴細胞受ConA刺激后發生母細胞發生增殖反應,活細胞特別是增殖細胞中的線粒體水解的可將

MTT(一種淡黃色的喋氮鹽)分解為蘭紫色結晶,其光密度值能反映細胞的增殖情況。

3.1.1.2儀器和材料

RPMI1640細胞培養液、小牛血清、2?疏基乙醉(2-ME),青霉素、鏈霉素、刀豆蛋白A(ConA)、鹽酸、

異丙醇、MTT、Hank's液、PBS緩沖液(pH7.2-7.4)

紗布或200月篩網、24孔培養板,96孔培養板(平底),手術器械、二氧化碳培養箱、酶標儀、721分

光光度計、超凈工作臺、高壓滅菌器、無菌濾器°

3.LL3實驗步驟

3.1.1.3.1試劑配制

完全培養液RPMI1640培養液過濾除菌,用前加入10%小牛血清,1%谷氨酰胺(200mmol/L),青霉素

(lOOU/mL),鏈霉素(100pg/L)及5X10-5mol/L的2-筑基乙醉,用無菌的ImobL的HCI或lmol/L的NaOH

調pH至7.0-72即完全培養液,

ConA液用雙蒸水配制成lOOpg/mL的溶液,過濾除菌,在低溫冰箱(-20℃)保存。

無菌Hank's液用前以3.5%的無菌NaHCC^調pH至727.4。

MTT液將5mgMTT溶于1mLpH7.2的PBS中,現配現用。

酸性異丙醇溶液96mL異丙醇中加入4mLlmol/L的HCL臨用前配制。

3.1.13.2脾細胞懸液制備

無菌取脾,置于盛有適量無菌Hanks液平皿中,用鑲子輕輕將脾磨碎,制成單個細胞懸液。經200目篩

-18-

網過濾,或用4層紗布將牌磨碎,用Hank、液洗2次,每次離心lOmin(1000r/nnn)o然后將細胞懸浮于1mL

的完全培養液中,用臺酚絲染色計數活細胞數(應在95%以上),調整細胞濃度為3X106個/mL。

3.1.13.3淋巴細胞增殖反應

將每一份脾細胞懸液分兩孔加入24孔培養板中,每孔1mL,一孔加75HLeonA液(相當于7.5Ng/mL),

另一孔作為對照,置5%CO2,37CCO2艇箱中培養72h。培養結束前4h,每孔輕輕吸去上清液0.7mL,加入

0.7mL不含小牛血清的RPMI1640培養液,同時加入MTT(5mg/mL)50pL/孔,繼續培養4h。培養結束后,

每孔加入1mL酸性異丙醇,吹打混勻,使紫色結晶完全溶解。然后分裝到96孔培養板中,每個孔作3個平

行孔,用醒標儀,以570nm波長測定光密度值。也可將溶解液直接移入2mL比色杯中,721分光光度計上在

波長570nm測定OD值。

3.1.1.4數據處理及結果判定

一般采用方差分析,但需按方差分析的程序先進行方差齊性檢驗,方差齊,計算尸值,產值<凡出,結

論:各組均數間差異無顯著性;產值2尺%,PW0.05,用多個實驗組和一個對照組間均數的兩兩比較方法進

行統計;對非正態或方差不齊的數據進行適當的變量轉換,待滿足正態或方差齊要求后,用轉換后的數據進

行統計;若變量轉換后仍未達到正態或方差齊的口的,改用秩和檢驗進行統計。

用加ConA孔的光密度值減去不加ConA孔的光密度值代表淋巴細胞的增殖能力,受試樣品組的光密度

差值顯著高于對照組的光密度差值,可判定該項實驗結果陽性。

3.1.1.5注意事項

本實驗中ConA的濃度很重要,過低不能刺激足夠的細胞增殖,過高會抑制細胞增殖,不同批號的ConA

在實驗前要進行預試,以找到最佳濃度。

3.1.2同位素摻入法

3.1.2.1原理

T淋巴細胞在有絲分裂原PHA、ConA等的刺激下,產生增殖反應,DNA和RNA合成明顯增加,如在

培養液中加入咱一胸腺啥咤核甘(3H-TdR),則可被轉化中的細胞攝入。測定標記淋巴細胞的放射強度可反

映淋巴細胞增?殖的程度。

3.1.2.2儀器和材料

RPMI1640細胞培養液、小牛血清、2?筑基乙醇(2?ME)、青霉素、鏈霉素、刀豆蛋白A(ConA).Hank's

液、PBS緩沖液(pH7.2?7.4)、3H?TdR、閃爍液[2,5?二苯基惡哇(PPO)0.5g、l,4?雙?(5?苯基惡哇基)?苯(POPOP)

0.25g>二甲苯500mL混勻]

200目篩網,96孔培養板(平底),手術器械、二氧化碳培養箱、超停工作臺、液體閃爍儀、多頭細胞

取集器、49型玻璃纖維濾紙。

3.1,2.3實驗步驟

3.1.2.3』脾細胞懸液制備

無菌取脾,置于盛有適量無菌Hank's液的小平皿中,用鏡子輕輕將脾撕碎,制成單細胞懸液。經200

目篩網過濾,用Hank's液洗3次,每次離心lOminUOOOr/min)。然后將細胞懸浮于2mL的完全培養液中,

用臺酚蘭染色計數活細胞數(應在95%以上),最后用RPMH640完全培養液將細胞數調成5X1()6個/mL。

3』232淋巴細胞增殖反應

-19-

將脾細胞懸液加入到96孔培養板中,200山孔,每一份脾細胞懸液分裝6個孔,3孔加ConA(5闡mL),

另3個孔不加ConA作為對照。置5%CO2,37"C培養72h,培養結束前6h,每孔加入3H-TdR20RL,使其終

濃度為(3.7-18.5)XK/Bq/mLo用多頭細胞收集器將細胞取集于玻璃纖維濾紙上。濾紙片充分干燥后置測

量瓶中,加入7mL閃爍液,用液閃儀測定每分鐘脈沖數(cpm)。

3.1.2.4數據處理及結果判定

一般采用方差分析,但需按方差分析的程序先進行方差齊性檢驗,方差齊,計算尸值,產值<尸0.05,結

論:各組均數間差異無顯著性:尸值》305,PW0.05,用多個實驗組和一個對照組間均數的兩兩比較方法進

行統計;對非正態或方差不齊的數據進行適當的變量轉換,待滿足正態或方差齊要求后,用轉換后的數據進

行統計;若變量轉換后仍未達到正態或方差齊的目的,改用秩和檢驗進行統計。

以每分鐘膿沖數(cpm)表示增殖程度,用刺激指數(SI)來表示

?1=實驗孔cpm

對照孔cpm

受試樣品組的SI值顯著高于對照組的SI值,即可判定該項實驗結果陽性。

3.2遲發型變態反應(DTH)

可任選下列方法之一

3.2.1二硝基氟藻誘導小鼠DTH(耳腫脹法)

3.2.1.1原理

二硝基籟苯(DNFB)稀釋液可與腹壁皮膚蛋臼結合成完全抗原,由此刺激T淋巴細胞增殖成致敏淋巴

細胞。4?7天后再將其涂抹于耳部進行抗原攻擊,使局部腫脹,一般在抗原攻百后24?48h達高峰,其腫脹

程度可以反應映遲發型變態反應程度。

3.2.1.2材料

DNFB、丙酮、麻油、硫化飲、打孔器。

3.2,1.3實驗步驟

3.2.1.3.1試劑配制

DNFB溶液DNFB溶液應新鮮配制,稱取DNFB50mg,置清潔干燥小瓶中,將預先配好的5mL丙酮麻

油溶液(丙酮;麻油=1;1),倒入小瓶,蓋好瓶塞并用膠布密封。混勻后,用250pL注射器通過瓶蓋取用。

3.2.132致敏每鼠腹部皮膚用硫化鐵脫毛或剃毛,范圍約3cmX3cm,用DNFB溶液50嘰均勻涂抹致敏。

3.2.133DTH的產生與測定5天后,用DNFB溶液10pL均勻涂抹于小鼠右耳(兩面)進行攻擊。攻擊后

24h頸椎脫臼處死小鼠,明下左右耳殼。用打孔器取下直徑8mm的耳片,稱重.

3.2.1.4數據處理與結果判定

一般采用方差分析,但需按方差分析的程序先進行方差齊性檢驗,方差齊,計算產值,產值〈死.05,結

論:各組均數間差異無顯著性;尸值2%岫PW0.05,用多個實驗組和一個對照組間均數的兩兩比較方法進

行統計:對非正態或方差不齊的數據進行適當的變量轉換,待滿足正態或方差齊要求后,用轉換后的數據進

行統計;若變量轉換后仍未達到正態或方差齊的目的,改用秩和檢驗進行統計。

用左右耳重量之差表示DTH的程度。受試樣品組的重量差值顯著高于與對照組的重量差值,可判定該

項實驗結果陽性。

-20-

321.5注意事項

操作時應避免DNFB與皮膚接觸。

3.2.2綿羊紅細胞(SRBC)誘導小鼠DTH(足跖增厚法)

3.2.2.1原理

SRBC可刺激T淋巴細胞增殖成致敏淋巴細胞,4天后,當再以SRBC攻擊時,攻擊部位出現腫脹,其

腫脹程度可反映遲發型變態反應程度。

3.222材料

游標卡尺(精密度0.02mm)、SRBC、微量注射器(50吐)。

3.223實驗步驟

3.22.3.1致敏小鼠用2%(v/v)SRBC腹腔或靜脈免疫,每只鼠注射0.2mL(約1乂10?個SRBC)。

322.3.2DTH的產生與測定免疫后4天,測量左后足跖部厚度,然后在測量部位皮下注射20%(v/v)SRBC,

每只鼠20HL(約1乂10&個SRBC),注射后于24h測量左后足柘部厚度,同一部位測量三次,取平均值。

322.4數據處理和結果判定

一般采用方差分析,但需按方差分析的程序先進行方差齊性檢驗,方差齊,計算F值,產值<凡3,結

論:各組均數間差異無顯著性;產值>用必PW0.05,用多個實驗組和一個對照組間均數的兩兩比較方法進

行統計;對非正態或方差不齊的數據進行適當的變量轉換,待滿足正態或方差齊要求后,用轉換后的數據進

行統計:若變量轉換后仍未達到正態或方差齊的目的,改用秩和檢驗進行統計。

以攻擊前后足跖厚度的差值來表示DTH的程度。受試樣品組的差值顯著高于對照組的差值,可判定該

項實驗結果陽性。

322.5注意事項

測量足跖厚度時,最好由專人來進行。卡尺緊貼足跖部,但不要加壓,否則會影響測量結果。

攻擊時所用的SRBC要新鮮(4C保存期不超過1周)。

3.3抗體生成細胞檢測(Jerne改良玻片法)

3.3.1原理

經過綿羊紅細胞(SRBC)免疫的小鼠脾細胞懸液與一定量的SRBC混合,在補體參與下,使分泌抗體

的脾細胞周圍的SRBC溶解,形成肉眼可見的空斑。溶血空斑數可反映抗體生成細胞數。

3.3.2儀器和材料

二氧化碳培養箱、恒溫水浴、離心機、手術器械、玻片架、200目篩網、SRBC、補體(豚鼠血清)、Hank's

液、RPMI1640培養液、SA緩沖液、瓊脂糖。

3.3.3實驗步驟

3.3.3.1SRBC綿羊頸靜脈取血,將羊血放入有玻璃珠的滅菌錐形瓶中,朝一個方向搖動,以脫纖維,放入4℃

冰箱保存備用,可保存2周。

3.332制備補體采集豚鼠血,分離出血清(至少5只豚鼠的混合血清),將1mL壓積SRBC加入到5mL

豚鼠血清中,4c冰箱放置30min,經常振涉,離心取上清,分裝,一70C保存。用時以SA緩沖液按1:8

—15稀釋。

3.333玻片涂膜在清潔玻片上刷上一薄層瓊脂糖(0.5g瓊脂糖加雙蒸水至100mL,加熱溶解),干后可長

-21-

期保存備用。

3.334免疫動物取脫纖維的羊血,用生理鹽水洗滌3次,每次離心(2000r/ir.in)lOmin,計數細胞,每只

鼠經腹腔或靜脈注射SRBC5X?2X1()8個。也可將壓積SRBC用生理鹽水配成2%(v/v)的細胞懸液,

每只鼠腹腔注射0.2mL。

333.5脾細胞懸液制備

將SRBC免疫4?5天后的小闌頸椎脫臼處死,取出脾臟,放在盛有Hanks液的小平皿內,輕輕磨碎脾

臟,制成細胞懸液,經200日篩網過濾,或用4層紗布將脾磨碎,離心(iOOOr;min)lOmin,用Hanks液洗

2遍,最后將細胞懸浮在5mLRPMI1640培養液中,計數細胞,并將細胞濃度調整為5x106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