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政人力資源體系與創新_第1頁
包政人力資源體系與創新_第2頁
包政人力資源體系與創新_第3頁
包政人力資源體系與創新_第4頁
包政人力資源體系與創新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企業人力資源管理體系變革與創新包政博士一、傳統組織理論的終結1、泰勒的理想動作/時間研究,確定工作方法與內容根據工作客觀性,選擇與培訓工作者利益驅動(差別計件工資)人事職能工頭進行評價考核提高工作效率,使勞資兩利自由競爭走向寡頭壟斷規模經濟價格戰利潤率下降2、時代背景(1850年以后)工會運動導致“勞工法”頒布八小時工作制最低工資標準阻止利潤率下降的辦法,有效利用勞動力,1880年機械工程師效率運動3、美國總工會成立(1886年)

通過勞動者合作可以提高利潤(節約原材料、工時利用率、改善作業計劃等)把這部分利潤拿出來分配:50%歸公司,30-40%歸勞動者,10%歸監工并用契約形式明確下來實質是超定額“獎金”分配4、湯制鎖“利益分享計劃”(1888年)

修正早期計件工資(按件計價,上不封頂)超標提成獎金(提成1/2-1/3超標部分)Rh=R*Ha+R(Hs-Ha)/2or35、哈爾西“獎金提成計劃”(1891年)提成獎趨向遞減避免集體怠工Rh=R.Ha+R.Ha(

Hs-Ha)/Hs

6、羅萬的修正(1892年)

“集體怠工”的根源是“勞資對立”,不可能單純依靠工資支付方式解決“勞方”高工資收入

“資方”低勞務費支出工作效率作業管理四原則(有效動作必要時間,日標準作業量,標準的作業條件,差別計件工資)7、泰勒“勞資兩利”(1895年)支付率($/件)產量(件)

(甲)(乙)8、差別計件工資制解決不滿與分配不公的基礎是:確定一個工人一天應該完成的工作量目標產量20件1909年引入

實踐的結果1911年罷工

1913年高潮效率提高沒給工人帶來好處造成不公正收入差異把工人當作機器附屬,無視人性管理上的專制9、威特吐溫兵工廠的實踐結果10、結論科學理性社會公理現代組織理論二、現代組織理論的開始個體行為——在責任與能力基礎上的自律行為(自由意志與自我節制)協同行為——超越個人承擔責任的能力,尋求與他人的協作協同體系——兩個以上的人的協同行為正式組織——基于個性活動的“非個性行為體系”組織是一種關系,一種行為關系,一種協調的行為關系,一種協作行為關系1、巴納德的協同理論組織的有效性,涉及組織的目的同外界環境的關系組織的能率,涉及組織成員個人之間的交換2、協同組織的基本條件

總體目標的實現及其程度總體目標是非個性化的/非人格的總體目標的選擇基于某種客觀真實性必須被共同認可,產生合力

(具有微分意味)最低限度的有效性

(否則,協同體系瓦解)有效性與能率有關3、有效性(Effectiveness)

能率與個人動機的滿足有關能率就是個體的能動性以及實際貢獻能率大小與個人動機的滿足以及對協同的信念有關物質利益與社會利益的滿足

(不滿/物質的)

(不足/社會的)創造用于滿足動機的剩余協同過程/交換過程/分配過程

(動態的調整過程)4、能率(Efficiency)組織的活力在于成員貢獻力量的意愿這種貢獻意愿,要求有共同的信念,確信共同目的可以實現這種貢獻意愿,要求在共同追求中個人的動機得到滿足組織的有效性是指目標的實現組織的有能率是指動機滿足(為成員個人提供滿足,以維持協作體系的能力)5、兩種基本條件的關系6、西蒙的解釋人們的決策或選擇,是基于價值的。依據事實進行決策的條件1、窮盡各方案(受情報資料/時間限制)2、把握各方案的結果(受知識限制)3、比較各方案優劣(受現實限制)

7、叔本華的自由意志自由意志所追求的滿足,永無止境滿足是短暫的滿足之后就是空虛與焦慮自由意志本身就是痛苦7、價值觀(企業文化)的形成價值觀是內涵的假設系統價值觀含而不露共同價值觀必須經過沖突形成8、結論企業必須確立公理企業必須從自身的存在價值中推導出公理依靠公理進行價值排序依靠公理引導與約束全體員工三、確立企業存在的價值企業是產業社會中的經濟組織作為產業社會中的一員,必須自律必須依靠內在組織的力量,突破種種限制,去實現組織的經濟目標與經濟利益企業不能實現目標,組織就必然瓦解,企業不能滿足于個人工作上的動機,組織也必然瓦解組織必須在根本上確立起存在的價值與理由,確立起立身之本1、企業的性質2、本田的“三喜歡”原則造車者——員工賣車者——經銷商(客戶)騎車者——消費者(用戶)3、華為的核心價值觀(追求)在電子信息領域實現顧客的夢想。(員工)

認真負責和管理有效的員工是最大的財富。(利益)在顧客、員工與合作者之間結成利益共同體。4、企業的使命

#使命就是企業的自身定義,以選擇并適應環境#在產業價值鏈中確立自身存在的價值#確立起共同的追求#企業生命力源于對環境的認識,以及由此確立的使命或追求

5、比埃爾的理念(

19世紀中葉)□圣西門解釋資產集聚與集中的力量□薩伊提出企業家的概念□薩伊創立資本創造價值的哲學體系□比埃爾兄弟創立動產信貸銀行□成為歐洲大陸銀行體系的范本□南北戰爭后又漸傳到美國,推動了銀行家走向產業的開發6、比埃爾兄弟銀行的使命◎指導社會流動資產投向,并使企業成為“有意識的產業開發者”◎得道多助四、確立企業公正的基礎管理者的作用,就是讓組織中人的努力(貢獻)行為,朝著共同的目標具體化為三項任務具體化為三種機能依靠三種管理機能完成三項管理任務,實現“組織與人”的對立統一1、管理的定義2、管理的三項任務使組織富有前途使工作富有活力使職工富有成就3、管理的三種機能經濟機能政治機能社會機能4、組織的命運把企業置于有前途的成長軌道,是管理的一項最重要的任務企業的命運系于經濟目標及其實現程度“目標”使企業與外部環境發生具體的聯系目標的實現,有賴于有組織的“經濟機能”

企業依賴其經濟機能,去實現經濟目標與經濟利益經濟機能的建立是客觀的經濟機能具有外在適應性與內在統一性,即具有某種秩序5、組織的命運與經濟機能6、亞里士多德語所有的事物都是為著一個目的而具有某種秩序7、經濟機能外在適應性,強調企業在產業價值鏈上不可替代的競爭地位,以及深化與顧客(市場)的聯系內在統一性,強調企業有效的競爭方式,以及內在等級結構條件下的秩序西爾斯的故事8、西爾斯的故事19世紀末,西爾斯為鐵路貨運員創辦店鋪業務,35萬$/年羅森華德開始郵售郵購業務以農民為顧客根據農民的特性,制定政策,即戰略與目標按戰略決定組織的原則,建立一組經營活動,以及相應的組織結構工作的活力,源于組織成員普遍的承擔責任的意愿與承擔責任的能力取決于各級管理能否為整體目標的實現承擔責任,并在責任基礎上行使權力取決于各級管理者能否為下屬的成長,以及為下屬做好工作承擔責任取決于各級管理者能否按經濟機能的要求,確立起管理上的合法地位,確立起責任等級體系,確立起自我約束與自我激勵的規程與原則,維護政治機能的正常運行9、工作的活力10、政治機能企業必須克服時空上的障礙,確立經濟機能必須依靠權威,依靠制度性規范,依靠政治機能,確立起等級結構條件下的秩序,確立經濟機能同時,必須確保經濟機能的建立與有效運行防止政治機能的惡化,確保工作的活力11、思科公司的啟示IT信息技術支持下,確立數量理性權威以理性數量指標(投入/產出),對每一個員工進行實時評估信息就是控制目標與實際出現“偏差”,及時糾偏并與獎金、工資、期權股票及時掛鉤報酬收益高低相差100萬元整個組織成為一部掙錢的機器優勝劣汰加入企業的一般動機是獲取股權收益使每個中工充滿熱情地服從管理協調(計劃、組織、領導、控制),有賴于企業內社會機能的健全確保各級管理者在公正的基礎上行使權力,使管理權不僅具有“目的”上的合法性,而且具有“行為”上的合法性確保全體成員獲得公正的價值評價與合理的價值分配,使公正感不斷復歸,使每個成員樂意為組織的目標作貢獻并依靠工作本身獲得成就感上的滿足,通過做好工作獲得晉升與人事待遇上的好處12、職工的成就13、社會機能成員間的工作行為關系,是一種社會關系,離開了社會機能,無法統一協調成員間的工作行為(知識經濟時代尤其如此)擴大企業內的開放度,按組織的使命要求,確立起組織的正義與成員的公心,確立起公正的價值觀基礎,并不斷提升公正的價值觀體系14、管理合法性的基礎“目的”上的合法性“手段”上的合法性15、“目的”上的合法性資本及資本所有者的貢獻與風險資本的可衡量性資本主義的合理性資本取得了管理上的合法權利16、“手段”上的合法性知識及知識所有者的貢獻與風險知識的不可衡量性知識勞動者本質上是內激勵的是自我引導的具有內在人格上的成長需要具有成就上的需要管理權的行使必須合乎上述要求17、激勵的杠桿共同的追求(沒有追求的物質利益是無力的)個人的物質利益(沒有物質利益的追求是空洞的)18、企業“公正”的形成四位一體目標三項調和機能平衡妥協公正個性的公心組織的正義企業的性質組織的命運工作的活力個人的成就經濟機能政治機能社會機能五、確立人力資源管理體系1、現代企業的“人事理念”公正對待職工,尊重他們的人格、尊嚴;職工是組織中最重要的資產;職工的責任意識與貢獻決定了組織的成長;對職工提供最好的工作條件;按照產業社會的貫例,提供就業保障與生活保障;與企業的成功與經濟利益相一致,向職工提供一流福利與其它人事待遇;根據職務工作需要,量才錄取并使用職工;根據個性與資質不斷地培訓人才,使職工適用工作;根據個人功績與能力,提供相應的晉升機會。1、現代企業的“人事理念”2、人力資源管理理念對社會的貢獻(消費者、地域社會、家庭、相關合作企業、股東)(相關者的幸福)企業的事業不斷發展組織的命運共同體不斷強化職工的福利不斷提高(共同的使命)意味著更高追求的“企業三原則”社會性目標開發、創造與銷售高品質獨創產品。積極保護自然環境,促進社會安全與衛生。建立世界級生產制造與R&D系統。組織性目標以能力開發為基礎培育人才。促進職工的綜合福利水平。建立良好的組織關系,使職工的個性與能力得以發揮。經濟性目標提高技術與管理水平,提高效率與效益。改善資本并人力資源結構。與世界一流企業抗衡。社會姿態為人類的健康與幸福作貢獻。在社會責任基礎上自覺地行動。組織姿態尊重人格與個性,階段性地提高福利水平。不斷提高人的精神境界與生活水平。經濟姿態不斷提高整體目標調整努力方向。積極把卓越的動機轉化為行動。(相互作用)第一條(目的)人力資源是本公司最寶貴的資源,為了提高人事管理在公司成長中的戰略地位,特制定本制度。

3、基本人事制度建設人事制度的總體目標是:1、建立一支銷售工程師隊伍;2、培育一支高素質管理者隊伍;3、強化人才脫穎而出的靈活機制;4、依靠有組織的努力,在目標市場上確立支配地位。第二條(總體目標)1、緊緊依托獨特的公司文化,推動人事工作的穩健發展;2、按公司成長的要求與部門目標,對“工作中的人”進行指導、約束、幫助與激勵;3、不斷總結行之有效的人事舉措,進行制度創新,使之合理化、制度化與理念化;

4、為個體才干的提高、團隊精神的強化、職業境界的拓寬與公司文化的發展提供人事制度上的保證;

5、在人事制度適宜性前提下,提高其系統性、科學性與未來性。第三條(運行基準)為了增強人事制度在管理上的意義,在制定、執行與調整過程中必須遵循下列基本原則:1、有利于公平、公正與公道,使公司富有文化;

2、有利于公司的成長,使公司富有前途;

3、有利于工作群體成果與效率的提高,使工作富有效率;

4、有利于職工主動性與創造性的發揮,使職工富有成就。第四條(基本原則)人事制度制定、執行、調整與廢止的直接責任者為部門主管;最終責任者為公司總裁。第五條(責任者)第六條(執行者)考評辦負責制度性文件的起草,以及人事制度的推行與實施。

職務(崗位)、任職資格等級制度,明確了考核、獎勵、晉升、培訓等制度建立的依據,明確了各職務(崗位)對整體目標的貢獻順序,明確了組織內等級秩序,明確了組織成員工作內容、工作性質、任職資格以及努力方向與奮斗目標,是人事制度的基礎。第七條(職務、資格制度)

人事考核制度,明確了組織成員業績與實際貢獻的評價方法,明確了評價結果的應用,是強化管理、培訓管理者隊伍的一種手段。第八條(考核制度)

職務、任職資格晉升制度,明確了晉升與破格的通路,是人才儲備、人才脫穎而出的基本保證。

第九條(晉升制度)

工資、資金待遇制度,明確了各種待遇發放的依據與方法,是外激勵機制形成的重要條件。第十條(工資制度)

職務(崗位)調動制度,明確了調動職務(崗位)的規則,確保合適的職工在合適的崗位上,并拓寬職工的職務視野,是人盡其才的基本條件。第十一條(調動制度)

教育培訓制度,是人才開發、崗位適應性與公司文化形成的根本保證;也是內激勵機制形成的重要條件。第十二條(培訓制度)4、人力資源管理過程示意圖確定工作人事結合激勵約束考核評價OFFJTOJT工資待遇晉職升格選拔人員(提高工作要求)(外激勵)(內激勵)(提高人員能力)確定工作人事結合激勵約束考核評價OFFJTOJT工資待遇晉職升格選拔人員5、人力資源管理模式示意圖職務制度資格制度培訓制度考核制度晉升制度工資制度培訓制度6、人力資源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