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三省三校2025屆高三下學期第二次聯合模擬考試歷史_第1頁
東北三省三校2025屆高三下學期第二次聯合模擬考試歷史_第2頁
東北三省三校2025屆高三下學期第二次聯合模擬考試歷史_第3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A.租佃經濟以家庭為生產單位B.賦役制度進行較全面的改革C.各戶不明確應納賦役的數目D.統一的戶籍和地籍制度出臺東北師大附中4.975年,宋太祖下詔“商人以生藥度嶺者免算”,使得嶺南“始知方藥”;又因“瓊州言俗無醫,民疾病但遼寧省實驗中學歷史求巫祝,詔以《方書》、《本草》給之”。宋真宗將《四時攝生論》等醫書“賜授任廣南臣僚”,并要求嶺南地方官員積極向民眾傳播醫藥知識。上述舉措旨在

注意事項:A.推動當地移風易俗B.踐行儒家民本理念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C.促進嶺南醫學發展D.增強民眾國家認同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要改動,用橡皮5.清前期,江南除了向浙東、福建一帶出售食糧,每年還要從湖廣地區輸入上千萬石米糧,并且通過運河從華

擦干凈后,再選涂其它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北、江淮等地輸入麥豆雜糧五百萬石左右,又從膠東和關東等地輸入上千萬石大豆雜糧。這體現了當時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①長途和大額貿易的發展②農業多種經營日益興盛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③自由雇傭勞動現象普遍④農業的商品化程度較高1.位于成都平原的廣漢三星堆祭祀遺址出土的青銅尊、罍等酒器是典型的商文明器物,但出土的青銅人像、青銅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面具等文物,在其他商代遺址中并未出現過。這反映了6.1894年,孫中山等人在檀香山組織成立了旨在振興中華的革命組織“興中會”;1898年,在康有為、梁啟超

A.早期國家認同已初步形成B.商文明開始影響長江流域等人的推動下光緒帝頒布詔書,開始變法;1904C.各地區文明相互交流碰撞D.多元一體的文明發展特征統。這表明2.表1為岳麓秦簡和《漢書》中記載的相關制度。A.挽救危局的探索成為時代潮流B.民主科學思想成為國民的共識表1C.國民覺醒推動民族獨立的實現D.西方的沖擊加速中國經濟發展

秦西漢7.表2為1917—1919年部分人物活動。黔首或事父母孝,事兄姊忠敬,推薦標準親弟(悌)茲(慈)愛,居邑里長老舉民年五十以上,有修行,能帥眾為善,置以為三老,鄉一人擇鄉三老一人為縣三老,與縣令丞尉以事相教復勿徭表2時間人物活動

率黔首為善。戍。以十月賜酒肉。推薦方式(率)之千戶毋過上一人。以戶口率置三老孝悌力田常員,令各率其意以道民焉。1917.10惲代英在武昌組織互助社,以“群策群力,自助助人”為宗旨,注重個人品格的修養,提倡服務社會。1919.1傅斯年、羅家倫等創辦《新潮》雜志,提出“倫理革命”的口號。據此可知,秦漢時期1919.2匡互生、周予同、劉薰宇等成立工學會,主張學生學會做工。A.戶籍管理制度完備B.政府關注社會穩定1919.3鄧中夏、廖書倉等組織北大平民教育講演團,在街頭做不定期講演。C.治國理念得到延續D.察舉選官普遍推行據此可知3.在井田制、均田制等“份地制”下,政府不向各戶或各丁發放納稅通知。但唐中后期,政府會預先下發納稅通A.新文化運動深入開展B.學生成為新文化運動的主力軍知,一般有兩種方式:一種是“榜示”,在此榜上明細各戶交納賦役的數目;另一種是向各戶或各役發放的“納C.五四運動群眾基礎廣D.興辦團體和報刊成為社會風尚稅通知”。這一變化反映了8.仇貨指敵對國家的商品和貨物,圖1是民國某一時期抵制仇貨運動的漫畫。這一運動11.在羅馬共和國時期,監察官對行為不檢點或者違反基本道德規范的羅馬市民作出書面評價報告。這可能導致受處罰者公職被撤銷、等級降低或者喪失參加某些會議的資格,這就是監察官破廉恥制度。到了羅馬共和末期,法律規定刑事審判定罪將被附加破廉恥。這有利于羅馬A.規范社會道德B.完善法律體系C.發展民主政治D.增強公民意識12.圖3是日本奈良時代(710—784年)鑄造的“和同開環”銅幣和越南前黎朝(980—1009年)鑄造的“天福鎮寶”。它們的出現A.推動了實業救國思潮的興起B.抵御了西方列強的經濟侵略C.阻止了日本侵略中國的進程D.創造了民族工業發展的機遇9.1950年8月27日后美國飛機對我國東北城鄉進行轟炸和掃射,10月9日美軍越過三八線北犯,后又集中13萬余人分東西兩線以長驅直入的戰略向中朝邊界推進,并叫囂“鴨綠江并不是把兩國截然分開的不可逾越的障

A.推動了東亞貿易繁榮B.體現了文化交流融合礙”。這說明C.反映了貨幣制度創新D.標志東亞文化圈形成A.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面臨著嚴重威脅13.1624—1633年日本出版物的種類開始增多,價格趨向低廉,銷售對象不僅包含公卿、武士、學者,還包括B.美國推行霸權主義隨意武裝干涉別國內政商人、手工業者和富裕農民。到17世紀末,日本已經形成了以京阪地區為中心,覆蓋全國的出版物生產、流C.抗美援朝是新中國鞏固人民政權的重要決策

通和消費的網絡。這說明D.全球戰略和冷戰思維是美國政府的一貫原則A.政治改革的開展B.義務教育的推廣10.圖2為上海市第一食品商店股份有限公司股票。據此可知,當時中國

C.民族意識的提升D.商品經濟的發展14.1761—1835年被稱為英國的“運河時代”。當大干線運河開通時,曼徹斯特和利奇菲爾德之間的貨物運輸價格從每噸4英鎊降至1英鎊;1792年,從貝辛斯托克運往倫敦的貨物,公路運費高達2英鎊,而通過貝辛斯托克運河的運費僅為11先令7%便士。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A.運河的開鑿降低物流成本B.運河修建推動英國經濟發展C.社會生產方式的重大變革D.英國產業體系亟需轉型升級15.20世紀初,美國加州一位政客公開宣稱:“日本移民的涌入,帶來了異質文化,他們與我們白人的生活A.種族主義根深蒂固B.多元文化沖擊加劇

A.上海成為對外開放前沿B.經濟體制改革不斷深化C.外來經濟侵略嚴重D.本土就業機會減少

C.股票交易體系走向完備D.非公有制經濟迅速發展16.1945年《聯合國憲章》對國際法的基本原則作出了系統的概括。聯合國成立的國際法委員會,產生了50018.共產主義兒童團作為培養無產階級預備軍的組織,在土地革命時期和抗日戰爭時期,黨領導的兒童團發揮了多項為眾多國家所尊重和信守的公約、條約,遍及當今世界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科技各個領域。192個聯獨特且積極的作用。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合國會員,都是享有國際法權利和承擔國際法義務的國際法主體。國際法的發展1933年《蘇區中央兒童局關于春季沖鋒季中兒童運動的決定》中兒童團部分具體工作項目

A.保護了聯合國成員國的安全B.有效遏制了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總要細目C.有利于推動國際關系法制化D.縮小了發達與發展中國家的差距41.鼓勵自己的父兄和青年工農去當紅軍。用各種熱忱的感動的方法歡送新戰士去前方,鼓動士兵歸隊。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2.醫院附近的兒童團,應常常組織慰問隊去醫院慰問傷病戰士,并積極做看護工作。1915年,陳獨秀提出人民擁有受教育的權利,1919宣傳平民教育。五四時期,“平民教育”風靡一時,后來逐漸在概念上產生了“新民主主義”和“改良主義”兩3.幫助紅軍家屬看牛、砍柴、撿肥料、建設肥料所、耕種公田。在紅軍家屬聯歡會上,以表演安慰和宣傳紅軍家屬。個方向。1.擁護蘇維埃各種法令的實施,參加輕騎隊,反對政府中的腐化分子。五四運動后,鄧中夏主持北大平民教育講演團開始到農村、工廠去講演,尤其在長辛店的宣傳工作,取得了較好成效。1920年4月陳獨秀在上海參加了“世界勞動節紀念大會”籌備會,盡管5月1日召開的慶祝大會二2.宣傳鼓勵父兄快些購買債票和繳納土地稅,積蓄糧食、經濟和日常用品,準備大戰到來時供給紅軍和自家需要。3.參加肅反斗爭,偵察反革命,監視一切階級異己分子的活動。1.參與反對童養媳制度,反對打罵兒童、禁止子女接受教育的父母。2.參加反地主富農資本家的斗爭。

三廣大“勞動階層”爭取受教育的權利。3.參與體育運動,如運動會和晚會,唱歌做游戲,以滋潤兒童生活。20世紀20年代前期,20多個省區組成平民教育促進會,辦起平民學校、平民讀書處和平民問字處,出版1.肅清兒童團內的地主富農子弟。平民課本。改良主義將平民教育看作改良社會乃至教國的手段。1924年,晏陽初發起“縣政運動”,主張用教

四2.接受政治文化教育和軍事性訓練,在唱歌和游戲運動中接受革命知識。育手段來改革社會,在國民黨支持下開展平民教育。同時期也有人提出“鄉村建設”方案,并認為“要想消除共

3.站崗放哨,查煙查賭打菩薩,帶路送信,偵察敵情,瓦解勸降敵人等。產黨的農民運動,必須有另一種農民運動代替才可以”。——摘編自吳媛媛《紅星照耀童年:1927-1949年中國共產主義兒童運動研究》——摘編自王檜林《中國現代史》(上)(1)根據材料,概括中國共產黨興建和發展兒童團的目的。(7分)(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近代中國開展平民教育的特點。(6分)(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探討20世紀30年代兒童運動的興起、發展與社會主要矛盾的關系。(8分)(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近代中國平民教育的影響。(6分)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摘編自高德步《世界經濟通史(上卷):傳統經濟的演進》材料請圍繞“中國封建經濟波動”,結合所學知識,自擬一個論題,加以論述。(要求:論題明確,史論結合,英國伯恩茅斯大學學者在英國南部多塞特郡海岸外斯塔德蘭灣的一艘古代沉船中,打撈出數塊距今約有800論證充分,邏輯清晰)年的石碑。這些石碑中最大的一塊長達兩米,重約200公斤。這些石碑的材料均為波貝克大理石,這些石碑上刻有英國13世紀流行的基督十字架,和坎特伯雷大教堂建筑中存在的圖案十分相似。這些石碑很可能是為中世紀英國神職人員準備的,作為棺材板或墓穴紀念碑使用。對這些文物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英國13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