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銀寶創業投資有限公司射陽鹽場100兆瓦農(漁)光互補項目110千伏送出工程報告表_第1頁
江蘇銀寶創業投資有限公司射陽鹽場100兆瓦農(漁)光互補項目110千伏送出工程報告表_第2頁
江蘇銀寶創業投資有限公司射陽鹽場100兆瓦農(漁)光互補項目110千伏送出工程報告表_第3頁
江蘇銀寶創業投資有限公司射陽鹽場100兆瓦農(漁)光互補項目110千伏送出工程報告表_第4頁
江蘇銀寶創業投資有限公司射陽鹽場100兆瓦農(漁)光互補項目110千伏送出工程報告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公示本)項目名稱:江蘇銀寶創業投資有限公司射陽鹽場100兆瓦農 建設單位(蓋章國網江蘇省電力有限公司鹽城供電分公司編制單位:江蘇朗慧環境科技有限公司編制日期:2023年11月一、建設項目基本情況 二、建設內容 4三、生態環境現狀、保護目標及評價標準 四、生態環境影響分析 五、主要生態環境保護措施 23六、生態環境保護措施監督檢查清單 27七、結論 31電磁環境影響專題評價 32附圖1本項目地理位置示意圖附圖2本項目線路路徑圖附圖3本項目桿塔一覽圖附圖4本項目平斷面定位圖附圖5本項目環境敏感目標照片附圖6本項目生態評價范圍內土地利用現狀圖附圖7本項目生態評價范圍內植被類型分布圖附圖8本項目與周圍環境敏感目標及監測點位的位置圖附圖9本項目與江蘇省生態空間管控區域相對位置關系圖附圖10本項目與射陽縣生態空間管控區域相對位置關系圖附圖11本項目環境保護設施、措施布置示意圖附圖12生態環境保護典型措施設計圖附件1本項目委托書附件2本項目核準批復(蘇發改能源發〔2023〕833號)附件3本項目可研批復(鹽供電發展〔2023〕116號)附件4本項目路徑協議附件5前期工程環保手續附件6本項目檢測報告建設項目名稱江蘇銀寶創業投資有限公司射陽鹽場100兆瓦農(漁)光互補項目110千伏送出工程項目代碼2306-320000-04-01-706746建設單位聯系人仲宇聯系方式建設地點鹽城市射陽縣鹽場、黃沙港鎮境內地理坐標起點坐標(銀寶光伏升壓站出線處):東經120°25′30.110″、北緯33°40′43.553″;終點坐標(線路T接處):東經120°22′31.651″、北緯33°42′55.594″。建設項目行業類別55-161輸變電工程用地(用海)面積(m2)/長度(km)線路路徑長為10.334km其中新建線路7.8km,恢復架線2.534km,占地面積約17748m2,塔基永久占地約104m2、臨時占地約17644m2建設性質?新建(遷建)□技術改造建設項目申報情形?首次申報項目□不予批準后再次申報項目□超五年重新審核項目□重大變動重新報批項目項目審批(核準/備案)部門(選填)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項目審批(核準/備案)文號(選填)蘇發改能源〔2023〕833號總投資(萬元)3881(靜態)環保投資(萬元)22環保投資占比(%)0.57%施工工期約6個月是否開工建設專項評價設置情況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輸變電》(HJ24-2020),設置電磁環境影響專題評價規劃情況無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情況無規劃及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符合性分析無江蘇朗慧環境科技有限公司第2頁其他符合性分析(2)江蘇銀寶創業投資有限公司射陽鹽場100兆瓦農(漁)光互補項目110千伏送出工程位于鹽城市射陽縣鹽場、黃沙港鎮境內,對照《省政府關于自然資源廳關于射陽縣生態空間管控區域調整方案的復函》,本項目不進入且生態影響評價范圍不涉及江蘇省生態空間管控區域。對照《省政府關于印發江蘇省國家級生態保護紅線規劃的通知》(蘇政發〔2018〕74號本項目擬建線路評價范圍內不涉及江蘇省國家級生態保護紅線。本項目與江蘇省生態空間保護區域相對位置關系見附圖9。(3)本項目不進入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地、海洋特別保護區、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等《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分類管理名錄(2021年版)》第三條(一)中的環境敏感區。(4)對照《江蘇省“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方案》,本(5)本項目目前處于設計階段,與《輸變電建設項目環境保護技術要求》(HJ1113-2020)中基本規定、選址選線及設計等主要技術要求符合性分析見表1-1。“HJ1113-2020”主要技術要求本項目情況選址選線輸變電建設項目選址選線應符合生態保護紅線管控要求,避讓自然保護區、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等環境敏感區。確實因自然條件等因素限制無法避讓自然保護區實驗區、飲用水水源二級保護區等環境敏感區的輸電線路,應在滿足相關法律法規及管理要求的前提下對線路方案進行唯一性論證,并采取無害化方式通過。本項目位于無錫市江陰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不涉及江蘇省國家級生態保護紅線,避讓了自然保護區、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等環境敏感區。是同一走廊內的多回輸電線路,宜采取同塔多回架設、并行架設等形式,減少新開辟走廊,優化線路走廊間距,降低環境影響。本項目輸電線路采取同塔雙回、四回架設,減少了新開辟走廊,優化線路走廊間距,降低環境影響。是原則上避免在0類聲環境功能區建設變電工程。本項目不涉及0類聲環境功能區。輸電線路宜避讓集中林區,以減少林木砍伐保護生態環境。輸電線路不經過集中林區,減少了林木砍伐,減少對生態環境的不利影響。是根據表1-1,本項目建設符合《輸變電建設項目環境保護技術要求》(HJ1113-2020)中相關規定。(6)與《江蘇省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相符性分析《江蘇省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提出創建全國生態文明試驗區,以底線約束和安全韌性為前提,優先保障生態、農業、安全等保護性空間。本項目不進入且生態影響評價范圍不涉及江蘇省國家級生態保護紅線,不在城鎮開發邊界內,涉及耕地及永久基本農田。根據《江蘇省電力保護條例》(2007年11月30日江蘇省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三次會議通過該條例第六條規定“架空電力線路走廊(包括桿、塔基礎)和地下電纜通道建設不實行征地,電力建設單位應當對桿、塔基礎用地的土地承包經營權人或者建設用地使用權人給予一次性經濟補償”,因此該項目嚴格按照相關規定對塔基占用耕地及永久基本農田給與經濟補償。因此本項目符合《江蘇省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有關“三區三線”的管理規定。(7)與《鹽城市“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相符性分析。本項目屬于供電線性基礎設施,運行期間不產生大氣、水、固體廢物等污染物,符合《鹽城市“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有關規定。江蘇朗慧環境科技有限公司第4頁地理位置本項目輸電線路位于江蘇省鹽城市射陽縣鹽場、黃沙港鎮境內。本項目地理位置示意圖見附圖1。項目組成及規模2.1項目由來江蘇銀寶創業投資有限公司射陽鹽場100兆瓦(漁)光互補項目擬建于鹽城市射陽縣射陽鹽場境內,項目建設規模100MWp,包含一座110kV升壓站,站內布置35kV開關室、GIS預制艙、主變、出線構架、SVG、電纜溝、水泵房、衛生間、儲能設備等。項目采用漁光互補、農光互補模式進行綜合開發,將光伏電站與漁業、農業相結合,在魚塘、農作物上建設光伏電站,形成“上可發電,下可生產”的發電模式,有效節約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射陽鹽場100兆瓦農(漁)光互補項目已取得環評批復(鹽環射表復〔2022〕25號),現場尚未開工,項目相關電磁環境影響分析由江蘇銀寶節能科技有限公司另行委托評價。根據用戶提供的本項目項目用電負荷需求、負荷性質,本項目采用1回110kV電壓等級線路接入電網。為保證項目所發電力安全有效送出,建設江蘇銀寶創業投資有限公司射陽鹽場100兆瓦(漁)光互補項目110kV送出工程是十分必要的。2.2建設規模線路路徑總長約10.334km,其中新建雙回線路7km(其中一回本期降壓35kV運行)、雙回架線0.45km,四回架線0.35km,110kV花金線8#-15#雙回恢復架線段長2.534km。恢復段現狀導線型號為2×JL/G1A-400/35,本期導線更換為2×JL/LB20A-300/40鋁包鋼芯鋁絞線。(2)花州220kV變電站110kV間隔保護改造工程需校核220kV花州變110kV間出線間隔一次設備,及相應的電氣二次、通信等內容不新增占地,不涉及土建施工。(3)金海110kV變電站110kV間隔保護改造工程需校核110kV金海110kV間出線間隔一次設備,及相應的電氣二次、通信等內容不新增占地,不涉及土建施工。其中(23)工程不涉及110kV及以上電壓等級設備建設,無需環評,故本次不對其進行環境影響評價。圖2-1建設項目新建線路建設方案示意圖2.3項目組成及規模項目組成詳見表2-1。表2-1項目組成一覽表項目名稱建設規模主體工程線路長度導線型號2×JL/LB20A-300/40鋁包鋼芯鋁絞線導線參數導線直徑:23.9mm,分裂根數:1新建桿塔26基,其中直線塔14基,轉角塔12基。基礎均采用灌注樁基礎架設方式雙回(其中一回本期降壓35kV運行)、同塔雙回、四回架空輔助工程地線雙回段采用2根24芯OPGW-120光纜,四回路段采用2根48芯OPGW-120光纜依托工程利用110kV花金線T接,利用110kV銀寶升壓站架空構架進站。工程牽張場及跨越施工場設2處牽張場,臨時用地面積約800m2。設置跨越施工場地2處,臨時用地面積約800m2。塔基施工每處塔基施工臨時用地設1座臨時沉淀池,圍擋、密目網苫蓋。通過塔基根開合計臨時用地面積約10440m2,設26座臨時沉淀池。臨時施工道路部分利用已有道路運輸設備、材料等,開辟的施工簡易道路(機械運輸)長度1401m,寬度4m,臨時用地面積共計5604m2。(1)桿塔本項目新建110kV線路工程共新建桿塔26基,其中直線塔14基,轉角塔12基。新立桿塔設計參數詳見表2-2。桿塔一覽圖見附圖3。表2-2本項目桿塔設計參數一覽表序號桿塔類型塔型數量塔基跟開(mm)設計檔距(mm)允許轉水平檔垂直檔1直線塔110-FC21S-Z2327.055314006000°2直線塔110-FC21S-Z2330.059903806000°3直線塔110-FC21S-Z3130.065005007000°4直線塔110-FC21S-Z3136.073604807000°5直線塔110-FC21S-ZK239.078134006000°6直線塔110-FC21S-ZK142.083004006000°7直線塔110-FC21S-ZK145.087864006000°8直線塔110-FC21S-ZK148.092734006000°9直線塔110-FC21S-ZK151.097604006000°轉角塔110-FD21S-J1324.073004005000°-20°轉角塔110-FD21S-J1130.087364005000°-20°轉角塔110-FD21S-J3124.0840040050040°-60°轉角塔110-FD21S-J4124.0880040050060°-90°轉角塔110-FD21S-J4133.035045060°-90°轉角塔110-FD21S-DJ1167973305000°-90°轉角塔110-FD21S-DJ2136.0122063305000°-90°轉角塔110-FC21Q-SDJA245.0190503904200°-90°轉角塔220-GD21S-DJ124.09882100/250150/3000°-90°合計26////(2)導線對地和交叉跨越距離根據《110kV~750kV架空輸電線路設計規范》(GB50545-2010)的要求,導線對地和交叉跨越距離見表2-3,本項目線路在滿足導線最小距離要求基礎上設計建設。本項目架空線路跨越2處河流(利民河、六支河)、1處道路(臨海公路G288)。表2-3導線對地和交叉跨越距離對地的最小距離..交叉跨越(最小垂直距離)房屋建筑物5.0m公路(地面)7.0m弱電線和電力線3.0m總平面及現場布置2.4本項目110kV線路路徑線路由升壓站內構架向西出線一回至T1終端塔,架空線路按照雙回架設至T2后(與擬建35kV線路同塔架設線路右轉至T3,左轉跨過六支河至T4,左轉沿六支河北岸向西架設至T8(G228國道東側,距離國道約110m),架空線路轉向北至T20,左轉跨過110kV金唐線后(至T22號與35kV線路分開左轉向西跨越G228國道后右轉向北跨過利民河(五級航道)至110kV花金線14#小號側新建T26,架空線與110kV花金線接通。本項目線路路徑圖詳見附圖2。2.5現場布置本項目線路工程共新立26基桿塔,桿塔永久占地104m2,按(根開+2m)2計算占地面積為3302m2(包含104m2每處塔基區施工臨時用地設有表土堆場、臨時排水溝及臨時沉淀池,塔基區臨時面積為10440m2。擬設2處牽張場,臨時用地面積約800m2,設置跨越施工場地2處,臨時用地面積約800m2。牽張場應選擇地形平坦的地方,同時滿足牽引機、張力機能直接運達到位的需要,能滿足布置牽張設備、導線及施工操作等要求。牽張場平面布置包括施工通道、機械布置區、導線集放區、錨線區、工具集放區、工棚布置區、休息區和標志牌布置區等,區域四周采用硬圍欄封閉。本項目交通盡量利用項目沿線已有的國道、城市道路,在無現有道路的情況下,開辟新的施工臨時道路。經過實地踏勘本項目需開辟的施工簡易道路(機械運輸)長1401m,寬4m,臨時用地面積共計5604m2。合計永久占地面積約104m2,臨時用地面積約17644m2。本項目線路主要為平地,線路沿線有交通主干線,交通便利,可利用現有道路運輸進場施工及材料。本項目環境保護設施、措施布置示意圖見附圖11,生態環境保護典型措施設計圖見附圖12。施工方案2.6施工工藝本項目新建架空輸電線路包括塔基施工、鐵塔組裝、安裝及架線等工作。本項目線路施工工藝流程示意圖見圖2-1。(1)塔基施工基坑開挖→混凝土澆筑。塔基開挖回填后,尚余一定量的土方,因此最終塔基占地區回填后一般僅高出原地面不足10cm~15cm,為合理利用土地資源,先將余土就近堆放,后期回填至塔基部位。采取人工夯實方式對塔基開挖產生的土石方在塔基周邊分層碾壓,夯實工具采用夯錘。(2)鐵塔安裝施工工程鐵塔安裝施工采用分解組塔的施工方法。在實際施工過程中,根據鐵塔的形式、高度、重量以及施工場地、施工設備等施工現場情況,確定正裝分解組塔或倒裝分解組塔。利用支立抱桿,吊裝鐵塔構件,抱桿通過牽引繩的連接拉動,隨鐵塔高度的增高而上升,各個構件頂端和底部支腳采用螺栓連接。(3)架線施工架線施工時初級導引繩展放可采用的飛行器主要有飛艇、直升機、多旋翼飛行器等。配合其余常規裝備如各種鋼絲繩、纖維繩、導地線滑車、各種牽引機和張力機等可完成架線工程的全過程機械化施工的要求。施工方法依次為:放線通道處理、架空地線展放及收緊、展放導引繩、牽放牽引繩、牽放導線、錨固導線、緊線臨錨、附件安裝、壓接升空、間隔棒安裝、耐張塔平衡掛線和跳線安裝等。線路沿線設置牽張場,采用張力機緊線,一般以張力放線施工段作為緊線段,以直線塔作為緊線操作塔。緊線完畢后進行附件、線夾、防振金具、間隔棒等安裝。架線施工中對交叉跨越情況一般采用占地和擾動均較小的搭建竹木塔架的方法,在需跨越的線路、公路、鐵路的兩側搭建竹木塔架,竹木塔架高度以不影響其運行為準。圖2-1本項目架空線路施工工藝流程示意圖2.7施工工期本項目總工期為6個月。其他無生態環境現狀3.1功能區劃情況對照《江蘇省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本項目所在鹽城市射陽縣屬于沿海陸海統籌帶。對照《鹽城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本項目位于沿海現代經濟農業區。根據《2022年度鹽城市生態環境狀況公報》,鹽城市各縣(市、區)二氧化硫年均濃度在7~9微克/立方米之間,平均濃度為8微克/立方米,較2021年持平;二氧化氮年均濃度在16~23微克/立方米之間,平均濃度為19微克/立方米,較2021年下降9.5%。PM10年均濃度在43~58微克/立方米之間,平均濃度為50微克/立方米,較2021年下降18.0%;PM2.5年均濃度在25.5~31.9微克/立方米之間,平均濃度為28.9微克/立方米,較2021年上升0.7%;臭氧(最大滑動8小時日均值90%分位數)在150~172微克/立方米之間,平均濃度163微克/立方米,較2021年上升10.9%;一氧化碳(日均值95%分位數)在0.8~1.0毫克/立方米,平均濃度為0.9毫克/立方米。全市地表水環境質量總體為良好,17個國考、51個省考以上斷面達到或好于Ⅲ類水質比例均為100%。21個入海河流斷面全面消除劣Ⅴ類,達到或優于Ⅲ類水斷面21個,比例為100%,并列全省第一。全市12個在用縣級以上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中,水質達到或好于Ⅲ類的有12個,比例為100%。3.2土地利用現狀及動植物類型項目處于鹽城市射陽縣鹽場,新建110kV線路所經區域主要為平地,沿線主要為耕地。項目周圍自然環境狀況見圖3-1。圖3-1項目沿線周圍自然環境狀況見圖本項目以最新的遙感影像作為源數據,按照《土地利用現狀分類》(GBT21010-2017)分類體系,采用人機交互式解譯方法提取土地利用數據,根據實地調查結果,同時利用水系圖、地形圖等相關輔助資料,以解譯獲取到的土地利用數據為為技術支撐,開展土地利用和植被類型現狀評價。評價區總面積約為629.04hm2。(1)土地利用類型根據調查結果,本項目生態影響評價區土地利用類型占地面積最大為耕地,占評價區總面積的47.9%,其次為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占26.93%。本項目生態影響評價范圍土地利用見表3-1和附圖6。表3-1本項目生態影響評價區土地利用情況匯總土地類型面積(hm2)耕地水田301.347.90%林地喬木林地27.24.33%灌木林地34.35.45%草地其他草地8.251.31%商服用地零售商業用地4.430.70%餐飲用地0.230.04%工礦倉儲用地工業用地2.85%鹽田3.170.50%住宅用地農村宅基地6.821.08%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機關團體用地0.260.04%公共設施用地0.81交通運輸用地公路用地21.253.38%農村用地2.70%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河流2.50%坑塘水面123.1519.58%溝渠30.564.86%其他土地空閑地2.64%設施農用地0.080.01%總計629.04(2)動植物類型評價區有植被區域面積371.05hm2,約占評價區58.99%,其中面積最大的為農作物,面積為301.3hm2,約占評價區47.9%。無植被區域面積257.99hm2,約占評價區41.01%。本項目沿線評價范圍內植被類型利用見表3-2和附圖7。表3-2評價區植被類型情況匯總植被類型面積(hm2)比例(%)有植被區域闊葉林27.204.33%灌木叢34.305.45%草叢8.251.31%農作物301.3047.90%無植被地段257.9941.01%總計629.04根據調查結果,本項目生態影響評價范圍內由于人類活動頻繁,兩棲類、爬行類和小型哺乳動物較少,鳥類主要有麻雀、家鴿、灰喜鵲等常見品種。本項目評價范圍內未發現《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農業農村部公告2021年第3號)、《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農業農村部公告2021年第15號)中收錄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3.3環境狀況本項目運行期主要涉及的環境要素為電磁環境和聲環境。本次環評對電磁環境和聲環境進行了現狀監測。我公司委托江蘇博環檢測技術有限公司(CMA編號:211012340054)對線路沿線電磁環境敏感目標和聲環境保護目標處的工頻電場、工頻磁場及噪聲環境進行了現狀監測。3.3.1聲環境現狀評價(1)監測因子噪聲,監測指標晝間、夜間等效聲級,Leq,dB(A)。(2)監測方法按《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中的監測方法。(3)布點原則本次項目監測布點在擬建線路沿線聲環境保護目標建筑物靠近擬建線路一側,距離建筑物距離不小于1m,距地面1.2m高度處布設工頻電場、工頻磁場監測點。監測點需避開較高的建筑物、樹木,測量地點相對空曠。監測點位示意圖見附圖8。(4)監測儀器監測儀器參見表3-3。表3-3監測儀器一覽表設備名稱型號設備編號測量范圍檢定有效日期多功能聲級計AWA56880032760528dB(A)~133dB(A)2024年7月31日A型聲校準器AWA60222017053-2024年7月30日(5)監測時間及監測條件風速:1.5m/s~1.8m/s;天氣狀況:晴。2023年8月24日(夜間22:00~22:45環境溫度:21℃~25℃;相對濕度:58%~61%;風速:1.6m/s~2.0m/s;天氣狀況:晴。本次項目監測方案共設6個噪聲監測點位,監測結果見下表3-4。監測點位布置示意圖見附圖8。表3-4聲環境現狀監測結果一覽表編號監測點位名稱晝間(dB(A))夜間(dB(A))執行標準1110kV花金8H6線13#-14#段線下處(線高19.8m)4039《聲環境質量標準》2擬建雙回線路東北側約2m射陽縣鹽場中灶三組霍**家南側3938《聲環境質量標準》3擬建雙回線路西北側約7m射陽縣鹽場中灶二組丁*家南側38384擬建雙回線路西北側約7m射陽縣鹽場中灶一組顧**家南側43415擬建雙回線路西南側約28m射陽縣鹽場中灶二組顧**家北側43426擬建雙回線路跨越射陽縣公安局鹽場派出所西側4342由上表可知,擬建110kV架空段線路T接110kV花金8H6線13#-14#段線下處晝間聲環境監測值為40dB(A),夜間聲環境監測值在39dB(A),晝間、夜間均滿足《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2類標準要求(晝間60dB(A)、夜間50dB(A))。擬建110kV架空段線路沿線聲環境保護目標處晝間聲環境質量為38dB(A)-43dB(A1類標準(晝間55dB(A)、夜間45dB(A))。3.3.2電磁環境現狀評價電磁環境現狀監測結果表明,擬建110kV架空段線路T接110kV花金8H6線13#-14#段線下處工頻電場強度現狀監測值為478.8V/m、工頻磁感應強度為0.237μT,110kV恢復架線段線路沿線敏感目標處工頻電場強度現狀監測值為282.3V/m~426.1V/m、工頻磁感應強度為0.105μT~0.198μT;擬建110kV輸電線路沿線敏感目標處工頻電場強度現狀監測值為0.3V/m~11.6V/m、工頻磁感應強度為0.006μT~0.437μT,均滿足《電磁環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4000V/m和100μT公眾曝露控制限值要求。電磁環境質量現狀詳見電磁環境影響專題評價。與項目有關的原有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問題110kV花金線:花州~金海110kV線路包含于江蘇鹽城花州220kV變電站110kV送出工程。2020年7月17日,取得鹽城市生態環境局對該項目的環評批復文件(鹽環輻(表)審〔2020〕10號),見附件5。經收資及現場踏勘,江蘇鹽城花州220kV變電站110kV送出工程尚未進行竣工環保驗收。射陽鹽場100兆瓦農(漁)光互補項目:射陽鹽場100兆瓦農(漁)光互補項目包含1座110kV升壓站,于2022年12月29日取得鹽城市生態環境局對該項目的環評批復文件(鹽環射表復〔2022〕25號),見附件5。經收資及現場踏勘,射陽鹽場100兆瓦農(漁)光互補項目尚未開工,項目相關電磁環境影響分析由江蘇銀寶節能科技有限公司另行委托評價。生態環境保護3.4生態保護目標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輸變電》(HJ24-2020),本項目110kV架空輸電線路確定以邊導線地面投影外兩側300m。本項目不進入且生態影響評價范圍不涉及《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生態影響》(HJ19-2022)中的重要物種、生態敏感區以及其他需要保護的物種、種群、生物群落及生態空本項目不進入且生態影響評價范圍不涉及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地、海洋特別保護區、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等《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分類管理名錄(2021年版)》第三條(一)中的環境敏感區。對照《省政府關于印發江蘇省國家級生態保護紅線規劃的通知》(蘇政發〔2018〕74號)、《省政府關于印發江蘇省生態空間管控區域規劃的通知》(蘇政發〔2020〕1號本項目不進入且生態影響評價范圍不涉及江蘇省國家級生態保護紅線、江蘇省生態空間管控區域。3.5電磁環境敏感目標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輸變電》(HJ24-2020),電磁環境敏感目標為電磁環境影響評價與監測需重點關注的對象。包括住宅、學校、醫院、辦公樓、工廠等有公眾居住、工作或學習的建筑物。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輸變電》(HJ24-2020),本項目110kV架空輸電線路電磁環境影響評價范圍為邊導線地面投影外兩側各30m內的帶狀區域。根據現場踏勘,110kV架空線路電磁環境影響評價范圍內有7處(5戶民房、1處辦公樓、1處工廠、1處養殖場)電磁環境敏感目標。3.6聲環境保護目標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聲環境》(HJ2.4-2021聲環境保護目標為依據法律、法規、標準政策等確定的需要保持安靜的建筑物及建筑物集中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噪聲污染防治法》,噪聲敏感建筑物是指用于居住、科學研究、醫療衛生、文化教育、機關團體辦公、社會福利等需要保持安靜的建筑物。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聲環境》(HJ2.4-2009)、《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輸變電》(HJ24-2020)規定,確定110kV架空線路聲環境影響評價范圍為邊導線地面投影外兩側各30m內的帶狀區域。根據現場踏勘,本項目110kV架空線路評價范圍內有5處(5戶民房、1處辦公樓)聲環境保護目標。聲環境保護目標具體分布情況見表3-6。本項目聲環境保護目標相對位置關系圖見附圖8。表3-5本項目聲環境影響評價范圍聲環境保護目標分布情況表序號敏感目標名稱邊導線地面投影距離聲環境保護目標位置及規模房屋類型及高度導線對地高度位置規模1射陽縣鹽場中灶三組霍**段東北側約2m1戶民房1層尖頂,高4m不低于17.87m2射陽縣鹽場中灶二組丁*等2戶段西北側約7m2戶民房1層尖頂,高4m3射陽縣鹽場中灶一組顧**段西北側約7m1戶民房1層尖頂,高4m4射陽縣鹽場中灶二組顧**段西南側約28m1戶民房1層尖頂,高4m5射陽縣公安局鹽場派出所1處辦公樓1層平頂、3層平頂,高3-12m評價標準3.7環境質量標準(1)聲環境標準境執行《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1類標準(晝間55dB(A)、夜間45dB(A間60dB(A)、夜間50dB(A線路經過國道,輸電線路聲環境執行《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4a類標準。(2)電磁環境標準根據《電磁環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表1中頻率為50Hz所對應的公眾曝露控制限值,工頻電場強度的公眾曝露控制限值為4000V/m,工頻磁感應強度的公眾曝露控制限值為100μT。架空輸電線路線下的耕地、園地、牧草地、禽畜飼養地、養殖水面道路等場所,其頻率50Hz的電場強度控制限值為10kV/m,且應給出警示和防護指示標志。3.8污染物排放標準(1)施工場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施工期場界噪聲執行《建筑施工場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523-2011晝間70dB(A),夜間55dB(A))。(2)施工場地揚塵排放標準根據江蘇省地方標準《施工場地揚塵排放標準》(DB32/4437-2022),施工場地所處設區市空氣質量指數(AQI)不大于300時,施工場地揚塵排放濃度執行該標準“表1”中控制要求,詳見表3-7。表3-7施工場地揚塵排放濃度限值監測項目濃度限值/(μg/m3)標準來源TSPa500《施工場地揚塵排放標準》(DB32/4437-2022)PM10ba任一監控點(TSP自動監測)自整時起依次順延15min的總懸浮顆粒物濃度平均值不應超過的限值。根據HJ633判定設區市AOI在200~300之間且首要污染物為PM10或PM2.5時,TSP實測值扣除200μg/m后再進行評價。b任一監控點(PM10自動監測)自整時起依次順延1h的PM10濃度平均值與同時段所屬設區市PM10小時平均濃度的差值不應超過的限值。其他無施工期生態環境影響分析4.1生態環境影響分析對照《省政府關于印發江蘇省國家級生態保護紅線規劃的通知》、《省政府關于印發江蘇省生態空間管控區域規劃的通知》,本項目不進入且生態影響評價范圍不涉及江蘇省國家級生態保護紅線、江蘇省生態空間管控區域;本項目不進入且生態影響評價范圍不涉及《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生態影響》(HJ19-2022)中規定的重要物種、生態敏感區以及其他需要保護的物種、種群、生物群落及生態空間等生態保護目標;本項目未進入《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分類管理名錄(2021年版)》中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地、海洋特別保護區、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等環境敏感區。本項目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主要為土地占用、植被破壞和水土流失。(1)土地占用本項目對土地的占用主要表現為永久用地和臨時用地。經估算,本項目新增永久占地面積為104m2,為塔基用地;新增臨時占地17644m2,為塔基施工用地、牽張場、施工道路。本項目占地類型主要為交通運輸用地,施工結束應及時整治并恢復原貌。(2)對動植物的影響本項目建設時土地開挖、臨時占地等會破壞施工范圍內的地表植被。開挖作業時采取分層開挖、分層堆放、分層回填的方式,盡量把原有表土回填到開挖區表層,以利于植被恢復。項目建成后,對臨時施工用地及時進行綠化處理,景觀上做到與周圍環境相協調。采取上述措施后,本項目建設對周圍植被的影響很小。本項目周圍未發現珍稀保護野生動物,本項目建設對動物影響較小且影響時間較短,這種影響將隨著施工的結束和臨時占地的恢復而緩解、消失。(3)水土流失本項目在施工時土方開挖、回填以及臨時堆土等導致地表裸露和土層結構破壞,若遇大風或降雨天氣將加劇水土流失。施工時應先行修建臨時排水溝等臨時設施,對堆土及裸露地表采用苫蓋措施;合理安排施工工期,避開雨天土建施工;施工結束后,對臨時占地采取工程措施恢復水土保持功能,最大程度的減少水土流失。采取上述措施后,本項目建設對周圍生態影響很小。4.2聲環境影響分析(1)施工噪聲水平類比調查本項目施工主要有運輸車輛的噪聲以及基礎、架線施工中各種機具的設備噪聲。參考《環境噪聲與振動控制工程技術導則》及實際監測資料,表4-1列出了常見施工設備聲源10m處的聲壓級。表4-1主要施工設備噪聲水平及場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單位:dB(A))設備名稱聲壓級建筑施工場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523-2011)晝間夜間挖掘機7055混凝土振搗器76機動絞磨機(2)施工噪聲預測模式施工設備一般露天作業,噪聲經幾何發散引起衰減。主要施工設備與施工場界之間的距離一般都較大,因此,可將施工設備等效為點聲源。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聲環境》(HJ2.4-2021),施工噪聲預測計算公式如下:式中:L1——為距施工設備r1(m)處的噪聲級,dB;L2——為與聲源相距r2(m)處的施工噪聲級,dB。(3)施工噪聲預測計算結果與分析根據施工噪聲預測計算公式,計算出表4-1中列出的主要施工設備噪聲源不同距離處的聲壓級,預測結果見表4-2。表4-2距施工設備噪聲源不同距離處的聲壓級(單位:dB(A))施工階段施工設10m15m20m30m40m50m57m80m100m200m300m600m土石方挖掘機797573717067655955/澆筑混凝土混凝土振搗器76727066646261585650//移動材料797573717067655955/架設線路機動絞磨機767470686665626054//(4)施工噪聲影響預測分析由表4-3可知,施工階段各施工機械設備的噪聲均較高,在距挖掘機、壓路機、電鋸、混凝土振搗器、吊車分別大于57m、50m、20m、57m、30m時,晝間施工噪聲滿足《建筑施工場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70dB(A)的限值要求。本項目為線性工程,施工分散,噪聲源主要產生在塔基基礎施工階段,為非持續性噪聲。施工時通過采用低噪聲施工機械設備,控制設備噪聲源強;設置圍擋,削弱噪聲傳播;同時施工過程加強管理,文明施工,嚴格限定施工時間,夜間不進行施工作業;運輸車輛為移動式聲源,無固定的施工場地,進出施工現場應控制車速、禁止鳴笛。本項目施工量小,施工時間短,對環境的影響是小范圍的、短暫的,隨著施工期的結束,其對環境的影響也將消失,對周圍聲環境影響較小。4.3施工揚塵分析施工揚塵主要來自土建施工的開挖作業、建筑材料的運輸裝卸、施工現場車輛行駛時產生的揚塵等。施工揚塵隨工程進程不同,工地上的塵土從地面揚起逐漸發展到從高空中逸出,嚴重時排塵量可高達20~30kg/h。地面上的灰塵,在環境風速足夠大時就產生揚塵,其源強大小與顆粒物的粒徑大小、比重以及環境的風速、濕度等因素有關,風速越大,顆粒越小,土沙的含水率越小,揚塵的產生量就越大。在施工過程中,由于土地裸露還會產生局部、少量的二次揚塵,對周圍環境產生短暫影響。施工時應設置圍擋,使用商品混凝土,現場不設置攪拌站,施工棄土棄渣等合理堆放并采取遮蓋措施,施工場地定期灑水進行揚塵控制,對可能產生揚塵的材料,在運輸時采用防水布覆蓋等措施,進出施工場地的車輛限制車速。通過采取上述環保措施,本項目施工揚塵對周圍環境影響較小。4.4地表水環境影響分析(1)項目施工時,采用商品混凝土,施工產生的施工廢水較少。施工廢水主要為施工泥漿水等。施工廢水排入臨時沉淀池,去除懸浮物后的廢水循環使用不外排,沉渣定期清理;(2)本項目輸電線路施工屬移動式施工方式,施工人員較少,一般租用當地民房,停留時間較短,產生的污水量較少,生活污水可納入當地生活污水處理系統。(3)本項目新建輸電線路沿線評價范圍內無大型地表水系,沿線河流均為架空線路一檔跨越河流,不在水中立塔。項目所涉及的水體主要功能為農業灌溉和排澇。通過采取上述環保措施,施工過程中產生的廢水不會影響周圍水環境。4.5固體廢物環境影響分析施工期固體廢物主要為建筑垃圾及生活垃圾等。這些固體廢物短時間內可能會給周圍環境帶來影響,如果施工材料管理不善將造成施工包裝物品等遺留地表,還會影響部分土地功能。施工過程中的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分別收集堆放:建筑垃圾定點堆放,土石方盡量做到平衡,對不能平衡的土石方及時按規清運至指定受納場地,其他建筑垃圾委托相關單位處理處置;生活垃圾經分類收集后由環衛部門運送至附近垃圾收集點。通過采取上述環保措施,施工固廢對周圍環境影響很小。綜上所述,通過采取上述施工期污染防治措施,并加強施工管理,本項目在施工期的環境影響是短暫的,對周圍環境影響較小。運營期生態環境影響分析4.6生態環境影響分析運行期應強化設備檢修維護人員的生態環境保護意識教育,并嚴格管理,減少運行期對周圍生態環境的影響。4.7電磁環境影響分析按照設計資料的導線對地最低高度進行電磁環境影響分析可知,110kV雙回(T1-T22)段經過耕地等場所時對地最低高度15.68m,經過電磁環境敏感區時對地最低高度17.87m,110kV同塔雙回路段線路導線對地最低高度33m,110kV四回路段線路導線對地最低高度35.91m,110kV恢復段雙回線路導線對地最低高度16m。通過理論計算分析,本項目投運后線路沿線環境敏感目標處的工頻電場強度、工頻磁感應強度滿足4kV/m、100μT控制限值的要求。電磁環境影響分析詳見《電磁環境影響專題評價》。4.8聲環境影響分析本項目110kV輸電線路主要采用架空方式架設,110kV架空輸電線路運行,電暈會產生一定的可聽噪聲,一般輸電線路走廊下的噪聲對聲環境貢獻值較小,不會改變線路周圍的聲環境質量現狀。為預測架空線路運行期噪聲環境影響,本次環評選擇與本項目輸電線路建設規模、導線架設布置類似的已運行的送電線路進行類比監測。110kV同塔雙回架空線路的類比對象選擇已運行的鎮江110kV南運868線/南呂867線輸電線路(測點位于江蘇省鎮江市,110kV南運868線/南呂867線第#13~#14塔之間)、110kV四回架空線路的類比對象選擇已運行的無錫110kV萬紅ⅠⅡ線/萬國ⅠⅡ線輸電線路(測點位于江蘇省無錫市,110kV萬紅ⅠⅡ線#9~#10、萬國ⅠⅡ線#8~#9塔之間)。(數據引自《鎮江110kV南運868線/南昌867線等3項線路工程周圍聲環境現狀檢測》(2016)蘇核輻科(綜)字第(0669)號,江蘇省蘇核輻射科技有限責任公司,2016年7月編制)(1)監測項目等效連續A聲級。(2)監測方法按《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的監測方法。(按照HJ24-2020,噪聲類比監測方法按照GB12348,相較GB3096中監測方法,本項目噪聲類比數據未根據背景噪聲值進行修正扣減,依此方法獲得的類比監測數據更為保守,可以作為判斷輸電線路運行后噪聲達標情況)(3)監測儀器采用AWA6218B噪聲頻譜分析儀,出廠編號為015733,測量范圍35~130)dB(A),頻率范圍:20Hz~12.5kHz。在年檢有效期內(2015年10月30日~2016年10月29日)。江蘇朗慧環境科技有限公司第20頁(4)監測布點對類比線路以導線弧垂最大處線路中心的地面投影點為監測原點,沿垂直于線路方向進行,測點間距5m,監測至50m處。(5)監測數據來源、監測期間氣象條件、監測工況表4-3類比監測數據來源、監測時間及監測工況序號分類110kV南運868線/南呂867線1數據來源《鎮江110kV南運868線/南呂867線等3項線路周圍聲環境現狀檢測》(江蘇輻環環境科技有限公司,2016年7月編制)2監測時間2016年6月13日3天氣狀況多云,風速1.2m/s~2.0m/s,氣溫23℃55%~65%陰,風速1.5m/s~2.5m/s,氣溫25℃~31℃,相對濕度為58%~67%4監測工況110kV南運868線:I=42.3A~45.0A110kV南呂867線:U=117.0kV~117.2kV;I=25.0A~30.3AU=109.7kV~112.2kV;I=109.9A~135.0AU=109.2kV~111.3kV;I=0.78A~0.85AU=109.6kV~111.1kV;I=92.7A~102.5A(6)監測結果①110kV同塔雙回路輸電線路的噪聲類比監測結果見表4-4所示。表4-4110kV雙回輸電線路運行時產生的噪聲類比監測值(dB(A))距線路中心位置鎮江110kV南運868線/南呂867線(#13~#14塔間)晝間夜間045.342.5545.142.644.842.344.942.32045.242.52545.142.53044.742.03544.542.24044.742.34544.642.15044.842.0由表4-4可以看出,鎮江110kV南運868線/南呂867線運行在線路中心弛垂斷面50m范圍內的噪聲晝間為(44.5~45.3)dB(A)、夜間為(42.0~42.6)dB(A),滿足《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中1類標準晝間55dB(A)、夜間45dB(A)的標準要求。對于位于線路走廊外的居民住宅而言,考慮到距離衰減因素后其區域環境噪聲小于《聲江蘇朗慧環境科技有限公司第21頁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中1類標準晝間55dB(A)、夜間45dB(A)的要求。②110kV四回路輸電線路的噪聲類比監測結果見表4-5所示。表4-5110kV四回輸電線路運行時產生的噪聲類比監測值(dB(A))距線路中心位置南通110kV義天53A(#5~#6塔間)晝間夜間043.841.3543.941.143.641.043.541.32043.741.22543.641.03043.441.33543.641.24043.741.14543.641.15043.340.6范圍內的噪聲晝間為(43.3~43.9)dB(A)、夜間為(40.6~41.3)dB(A),滿足《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中1類標準晝間55dB(A)、夜間45dB(A)的標準要求。對于位于線路走廊外的居民住宅而言,考慮到距離衰減因素后其區域環境噪聲小于《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中1類標準晝間55dB(A)、夜間45dB(A)的要求。綜上所述,輸電線路走廊下的噪聲對聲環境貢獻值較小,不會改變線路周圍的聲環境質量現狀。對于位于線路走廊外的居民住宅而言,考慮到距離衰減因素后其區域環境噪聲小于《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中1類標準晝間55dB(A)、夜間45dB(A)的要求。從類比監測結果可知,線路噪聲貢獻值很小,對沿線聲環境影響較小,與線路沿線聲環境背景值疊加后,沿線聲環境維持現有水平。因此可以預測在好天條件下,由類比監測結果可知,本次擬建的110kV輸電線路運行后產生的噪聲滿足《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中相應地段的標準要求。4.9地表水環境影響分析110kV輸電線路運行無廢水產生。4.10固廢影響分析110kV輸電線路運行期間不產生固廢。江蘇朗慧環境科技有限公司第22頁選址選線環境合理性分析本項目輸電線路路徑已獲得射陽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的原則同意,項目的建設符合當地城鎮發展的規劃要求。本項目生態環境影響評價范圍內不涉及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地、海洋特別保護區、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等《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分類管理名錄(2021年版)》第三條(一)中的環境敏感區。對照《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生態影響》(HJ19-2022),本項目生態影響評價范圍不涉及法定生態保護區域、重要生境以及其他具有重要生態功能、對保護生物多樣性具有重要意義的區域等生態敏感區,不涉及重要物種以及其他需要保護的物種、種群、生物群落及生態空間等生態保護目標。本項目生態環境影響評價范圍內不涉及江蘇省國家級生態保護紅線及江蘇省生態空間管控區域,故生態環境對本項目不構成制約因素。根據架空線路模式預測分析可知,本項目運行期產生的工頻電場、工頻磁場均能滿足《電磁環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表1”中工頻電場強度4000V/m、工頻磁感應強度100μT公眾曝露控制限值要求及架空線路下的園地、道路等區域的電場強度10kV/m的控制限值要求,故電磁環境對本項目不構成制約因素。根據定性分析,本項目架空線路運行期噪聲對周圍聲環境幾乎無影響,故噪聲對本項目不構成制約因素。本項目避讓了自然保護區、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等環境敏感區;本項目輸電線路采取同塔雙回、四回架設,減少了新開辟走廊,優化線路走廊間距,降低環境影響;輸電線路不經過集中林區,減少了林木砍伐,減少對生態環境的不利影響。綜上所述,本項目選線、設計等階段均能滿足《輸變電建設項目環境保護技術要求》(HJ1113-2020)。因此,本項目線路路徑的選擇是合理的。施工期生態環境保護措施5.1施工期生態環境保護措施(1)嚴格控制施工活動范圍,減少施工臨時占地面積;加強施工管理,對植被應加強保護,禁止亂占等其他破壞植被的行為;(2)材料運輸應充分利用現有道路,減少臨時便道的開辟。材料運至施工場地后,應合理布置,減少臨時占地;(3)基礎開挖,分層開挖、分層堆放、分層堆放,表層土壤單獨開挖,妥善堆存,用于施工結束后植被恢復覆土;(4)在塔基施工區設置泥漿沉淀池,用于臨時沉淀塔基施工泥漿等;施工結束后進行土地整治或撒播植草;(5)牽張場占地區一般選擇地形平緩的區域,同時采用鋪設鋼板或鋪墊彩條布進行防護;(6)施工結束后,對臨時占地根據原有功能進行恢復。本項目生態保護措施布置示意圖見附圖11。在采取上述措施后,可有效控制水土流失,減輕對區域生態環境影響,使本項目的建設對區域生態環境的影響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圍。5.2施工期噪聲污染防治措施(1)采用低噪聲施工工藝和設備,控制施工噪聲源強;(2)加強施工管理,文明施工,有計劃的錯開高噪聲設備使用時間;(3)施工機械設備盡量遠離聲環境保護目標;(4)合理安排施工時段,夜間不進行施工,確保施工噪聲滿足《建筑施工場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523-2011)的限值要求。5.3大氣污染防治措施(1)施工現場設置圍擋,裸露地面覆蓋防塵網,遇到四級及以上大風天氣,停止土方開挖、回填以及其他可能產生揚塵污染的施工作業;(2)加強材料轉運與使用管理,合理裝卸,規范操作。易起塵的材料盡量密閉存放,無密閉存放條件時應采用防塵土工布覆蓋,防止揚塵污染;施工場地揚塵排放管理嚴格按照《施工場地揚塵排放標準》(DB32/4437-2022)中規定執行;(3)建筑施工選用商品混凝土,由混凝土罐裝車運至施工點進行澆筑,避免混凝土拌合揚塵產生;(4)采用符合國家環保要求的運輸車輛,運輸車輛按照規定路線和時間行駛,運輸散體材料采取遮蓋、密閉措施,避免沿途遺撒,進出施工場地,限速行駛、清洗車輪,不帶泥上路;(5)施工過程中產生的建筑垃圾及時清運,并按照市容環境衛生主管部門的規定處置,防止污染環境;(6)施工過程中做到大氣污染防治“十達標”;(7)施工結束后,按“工完料盡場地清”的原則及時進行場地恢復。5.4施工期地表水環境保護措施(1)做好施工場地周圍的攔擋措施,避免雨季開挖作業;(2)選用商品混凝土,避免現場混凝土攪拌廢水產生;(3)將物料、車輛清洗廢水等集中,經過沉淀處理后用于灑水抑塵;(4)基坑廢水經沉淀靜置后,上層水可回用于場地用水,下層水懸浮物含量高,設預沉池,沉淀去除易沉降的大顆粒泥沙,如有含油生產廢水進入,則先經隔油處理,再與經預沉淀的含泥沙生產廢水混合后集中處理;(5)輸電線路施工人員在沿線居民樓租房居住,生活污水利用當地已有的污水處理系統進行處理。(6)本項目線路沿線評價范圍內所涉及的沿線河流較多,水體主要功能為農業灌溉和排澇。施工時架空線路應采取一檔跨越河流,不在水中立塔;施工場地要盡量遠離河道和水體,并劃定明確的施工范圍,不得隨意擴大;施工時應先設置攔擋措施,后進行工程建設。采取有效水土保持措施,臨時占地盡量遠離水體,禁止在水體范圍內取土和排放廢水、固廢。在采取上述水環境保護措施后,本項目建設對附近地表水環境基本無影響。5.5施工固體廢物影響控制措施(1)施工期間施工開挖的土石方統一堆放在臨時堆土場,塔基施工開挖的土石方基本回填,余土就地平整作為綠化覆土,開挖后的土壤應按表層土在上的順序堆放至塔基中間,用于植被恢復;(2)施工期對建筑垃圾進行分類收集、分類暫存,做好建筑垃圾暫存點的防護工作,避免風吹、雨淋,盡量縮短垃圾暫存的時間。廢棄的沙石、混凝土等應按當地相關部門指定的地點回填或堆放,廢包裝物交有關部門回收利用,禁止將各種固體廢物隨意丟棄;(3)施工期間施工人員日常生活產生的生活垃圾應集中堆放,委托當地環衛部門定期清運。建設施工期設置一定數量的垃圾箱,以便分類收集。本項目施工期采取的生態環境保護措施和噪聲、大氣、水、固廢污染防治措施的責任主體為施工單位,建設單位具體負責監督,確保措施有效落實;經分析,以上措施具有技術可行性、經濟合理性、運行穩定性、生態保護和修復的可達性,在認真落實各項污染防治措施后,本項目施工期對生態、聲環境、大氣、地表水影響較小,固體廢物能妥善處理,對周圍環境影響較小。運營期生態環境保護措施5.6生態環境運行期強化設備檢修維護人員的生態環境保護意識教育,并嚴格管理,避免對項目周邊的自然植被和生態系統的破壞。5.7電磁環境保護措施架空輸電線路通過優化導線相間距離以及導線布置,以此降低輸電線路對周圍電磁環境的影響。本項目架空輸電線路導線對地高度不得低于設計資料最低高度,110kV雙回(T1-T22)段經過耕地等場所時對地最低高度15.68m,經過電磁環境敏感區時對地最低高度17.87m,110kV同塔雙回路段線路導線對地最低高度33m,110kV四回路段線路導線對地最低高度35.91m,110kV恢復段雙回線路導線對地最低高度16m。5.8聲環境保護措施架空線路建設時通過選用加工工藝水平高、表面光滑的導線減少電暈放電,架空輸電線路提高導線對地高度,優化導線相間距離以及導線布置,以降低可聽噪聲。本項目運營期采取的生態、電磁、噪聲污染防治措施的責任主體為建設單位,建設單位應嚴格依照相關要求確保措施有效落實;經分析,以上措施具有技術可行性、經濟合理性、運行穩定性、生態保護和修復的可達性,在認真落實各項污染防治措施后,本項目運營期對電磁、聲環境影響較小,對周圍環境影響較小。其他建設單位根據項目的環境影響和環境管理要求,制定了環境監測計劃,由建設單位委托有資質的環境監測單位進行監測,具體監測計劃見下表。表5-1環境監測計劃序號名稱1工頻電場工頻磁場點位布設線路沿線及周圍環境敏感目標監測項目工頻電場強度(kV/m)、工頻磁感應強度(μT)監測方法《交流輸變電工程電磁環境監測方法(試行)》(HJ681-2013)監測頻次和時間結合竣工環境保護驗收監測一次(各監測點晝間監測一次有環保投訴時監測2點位布設線路沿線及周圍環境保護目標監測項目晝間、夜間等效連續A聲級(LeqdB(A))監測方法《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監測頻次和時間結合竣工環境保護驗收監測一次(各監測點晝間、夜間監測一次),有環保投訴時監測環保投資本項目的總投資為3881萬元(靜態),環保投資為22萬元,占總投資額的0.57%,具體見表5-2。表5-2項目環保投資一覽表工程實施環保措施環保投資(萬元)責任主體及實施方案資金來源施工階段大氣環境施工圍擋、遮蓋、定期灑水1施工單位企業自籌水環境臨時沉淀池、臨時化糞池2聲環境采用低噪聲施工機械設備,設置圍擋2固體廢物生活垃圾、建筑垃圾清運1生態環境線路臨時占地植被恢復2運行階段聲環境運營期做好設備維護,加強運行管理,開展運營期電磁環境監測3建設單位線路鐵塔設置警示標志1管理環境影響評價5環境管理與驗收監測5合計/22//江蘇銀寶創業投資有限公司射陽鹽場100兆瓦農(漁)光互補項目110千伏送出工程環境影響報告表江蘇朗慧環境科技有限公司第要素施工期運營期環境保護措施驗收要求環境保護措施驗收要求陸生生態(1)嚴格控制施工活動范圍,減少施工臨時占地面積;加強施工管理,對植被應加強保護,禁止亂占、濫伐和其他破壞植被的行為;(2)材料運輸應充分利用現有公路,減少臨時便道的開辟。材料運至施工場地后,應合理布置,減少臨時占地;(3)基礎開挖,分層開挖、分層堆放、分層堆放,表層土壤單獨開挖,妥善堆存,用于施工結束后植被恢復覆土;(4)在塔基設置泥漿沉淀池,用于臨時沉淀塔基施工泥漿和鉆渣;施工結束后進行土地整治或撒播植草;(5)牽張場占地區采用鋪設鋼板或鋪墊彩條布進行防護;(6)施工結束后,對臨時占地根據原有功能進行恢復。(1)施工場地控制在規定的活動范圍內;已加強施工管理,對植被加強保護,沒有出現亂占、濫伐和其他破壞植被的行為;(2)材料運輸充分利用現有道路,合理堆放在施工場地;(3)按要求開挖堆放,施工結束后及時植被恢復覆土;(4)塔基施工區設置泥漿沉淀池,施工結束后及時進行土地整治或撒播植草;(5)牽張場布置合理,同時采用鋪設鋼板或鋪墊彩條布進行防護;(6)施工結束后,施工現場已清理干凈,無施工垃圾堆存,施工臨時用地已采取綠化等措施恢復其原有使用功能。//水生生態禁止在河流等水體周圍進行采石、取土等活動,盡可能減少開挖面積,縮短作業時間,臨近水體施工不得污染水質。相關措施落實,對周圍生態環境無影響。//江蘇朗慧環境科技有限公司第要素施工期運營期環境保護措施驗收要求環境保護措施驗收要求地表水環境(1)做好施工場地周圍的攔擋措施,避免雨季開挖作業;(2)選用商品混凝土,避免現場混凝土攪拌廢水產生;(3)將物料、車輛清洗廢水等集中,經過沉淀處理后用于灑水抑塵;(4)基坑廢水經沉淀靜置后,上層水可回用于場地用水,下層水懸浮物含量高,設預沉池,沉淀去除易沉降的大顆粒泥沙,如有含油生產廢水進入,則先經隔油處理,再與經預沉淀的含泥沙生產廢水混合后集中處理;(5)輸電線路施工人員在沿線居民樓租房居住,生活污水利用當地已有的污水處理系統進行處理。(6)本項目線路沿線評價范圍內所涉及的沿線河流較多,水體主要功能為農業灌溉和排澇。施工時架空線路應采取一檔跨越河流,不在水中立塔;施工場地要盡量遠離河道和水體,并劃定明確的施工范圍,不得隨意擴大;施工時應先設置攔擋措施,后進行工程建設。采取有效水土保持措施,臨時占地盡量遠離水體,禁止在水體范圍內取土和排放廢水、固廢。(1)施工場地周圍設置圍擋,不在雨季進行開挖作業;(2)施工過程中采用了商品混凝土,無現場混凝土攪拌廢水排放;(3)物料及車輛清洗廢水集中處理,經沉淀后用于灑水抑塵;(4)基坑廢水按要求處理;(5)輸電線路利用當地已有污水處理系統進行處理;(6)架空線路跨越水體時,采用一檔跨越,不在水中立塔。線路經過水體施工時,施工場地遠離水體,不在水體范圍內取土和排放//地下水及土壤環境////聲環境(1)采用低噪聲施工工藝和設備,控制施工噪聲源強;(2)加強施工管理,文明施工,有計劃的錯開高噪聲設備使用時間;(3)施工機械設備盡量遠離聲環境保護目標;(4)合理安排施工時段,夜間不進行施工,確保施工噪(GB12523-2011)的限值要求。(1)采用了低噪聲施工工藝和設備,施工作業設置圍擋;(2)嚴格施工管理,文明施工;(3)施工機械設備合理布置;(4)施工噪聲滿足《建筑施工場界環境噪架空線路選用加工工藝水平高、表面光滑的導線以減少電暈放電,并采用提高導線對地高度等措施,降低可聽噪聲。線路沿線聲環境保護中相應標準要求。江蘇朗慧環境科技有限公司第要素施工期運營期環境保護措施驗收要求環境保護措施驗收要求振動////大氣環境(1)施工現場設置圍擋,裸露地面覆蓋防塵網,遇到四級及以上大風天氣,停止土方開挖、回填以及其他可能產生揚塵污染的施工作業;(2)加強材料轉運與使用管理,合理裝卸,規范操作。易起塵的材料盡量密閉存放,無密閉存放條件時應采用防塵土工布覆蓋,防止揚塵污染;施工場地揚塵排放管理嚴格按照《施工場地揚塵排放標準》(DB32/4437-2022)中規定執行;(3)建筑施工選用商品混凝土,由混凝土罐裝車運至施工點進行澆筑,避免混凝土拌合揚塵產生;(4)采用符合國家環保要求的運輸車輛,運輸車輛按照規定路線和時間行駛,運輸散體材料采取遮蓋、密閉措施,避免沿途遺撒,進出施工場地,限速行駛、清洗車輪,不帶泥上路;(5)施工過程中產生的建筑垃圾及時清運,并按照市容環境衛生主管部門的規定處置,防止污染環境;(6)施工過程中做到大氣污染防治“十達標”;(7)施工結束后,按“工完料盡場地清”的原則及時進行場地恢復。(1)施工單位在施工場地設置了圍擋,對裸露地面采用防塵網覆蓋保護,在四級及以上大風天氣,未進行可能產生揚塵污染的施工作業;(2)材料轉運與使用嚴格管理,規范操作,易起塵的材料的存放采取了防塵措施;(3)建筑施工采用了商品混凝土;(4)采用了符合國家環保要求的運輸車輛,制定并執行了運輸車輛行駛路線、防塵等措施,車輛進出施工場地清洗輪胎;(5)施工建筑垃圾及時清運,并妥善處置;(6)施工過程中做到了大氣污染防治“十達標”;(7)施工結束后,及時進行了場地恢復。//江蘇朗慧環境科技有限公司要素施工期運營期環境保護措施驗收要求環境保護措施驗收要求固體廢物(1)施工期間施工開挖的土石方統一堆放在臨時堆土場,塔基施工開挖的土石方基本回填,余土就地平整作為綠化覆土,開挖后的土壤應按表層土在上的順序堆放至塔基中間,用于植被恢復;(2)施工期對建筑垃圾進行分類收集、分類暫存,做好建筑垃圾暫存點的防護工作,避免風吹、雨淋,盡量縮短垃圾暫存的時間。廢棄的沙石、混凝土等應按當地相關部門指定的地點回填或堆放,廢包裝物交有關部門回收利用,禁止將各種固體廢物隨意丟棄;(3)施工期間施工人員日常生活產生的生活垃圾應集中堆放,委托當地環衛部門定期清運。建設施工期設置一定數量的垃圾箱,以便分類收集。(1)開挖的土石方按要求處理,對臨時占地及時進行植被恢復;(2)施工期建筑垃圾分類收集、分類暫存,及時清運,不隨意丟棄固體廢物;(3)施工人員生活垃圾集中堆放,定期清運。施工現場設置垃圾桶,分類收集。//電磁環境//本項目架空輸電線路提高導線對地高度,優化導線相間距離以及導線布置。按照設計資料的導線對地最低高度進行電磁環境影響分析可知,本項目投運后,線路沿線環境敏感目標處的工頻電場強度、工頻磁感應強度滿足4kV/m、100μT控制限值的要求。工頻電場強度:<4kV/m工頻磁感應強度:<架空輸電線下的耕地、園地等場所電場強度控制限值為10kV/m環境風險////環境監測//按監測計劃進行環境監測。國家標準要求。其他//竣工后應及時驗收。竣工后應在3個月內及時進行自主驗收。綜上所述,江蘇銀寶創業投資有限公司射陽鹽場100兆瓦農(漁)光互補項目110千伏送出工程符合國家的法律法規,符合區域總體發展規劃,擬建線路符合當地城鄉規劃。在認真落實本環境影響報告中提出的一系列環境保護措施后,環境影響能夠滿足相關環保標準要求。從環境保護角度而言,本項目的建設是可行的。江蘇銀寶創業投資有限公司射陽鹽場電磁環境影響專題評價1.1編制依據1.1.1法律、法規及規范性文件(1)《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修訂本),2015年1月1日起施行。(2)《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2018年修正本2018年12月29日起施(3)《關于印發<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內容、格式及編制技術指南的通知》(環辦環評〔2020〕33號,生態環境部辦公廳2020年12月24日印發。(4)《江蘇省生態環境廳關于進一步做好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表)編制單位監管工作的通知》,蘇環辦〔2021〕187號,江蘇省生態環境廳辦公室2021年5月31日印發。(5)《關于印發<輸變電建設項目重大變動清單(試行)>的通知》(環辦輻射〔2016〕1.1.2評價導則、標準及技術規范(1)《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總綱》(HJ2.1-2016)。(2)《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輸變電》(HJ24-2020)。(3)《交流輸變電工程電磁環境監測方法(試行)》(HJ681-2013)。(4)《電磁環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5)《輸變電建設項目環境保護技術要求》(HJ1113-2020)。1.1.3建設項目資料及編制單位《江蘇銀寶創業投資有限公司射陽鹽場100兆瓦農(漁)光互補項目110千伏送出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鹽城電力設計院有限公司,2023年7月。1.2項目概況本項目共包括3個子工程:線路路徑總長約10.334km,其中新建雙回線路7km(其中一回本期降壓35kV運行)、雙回架線0.45km,四回架線0.35km,恢復架線段長2.534km。(2)花州220kV變電站110kV間隔保護改造工程需校核220kV花州變110kV間出線間隔一次設備,及相應的電氣二次、通信等內容不新增占地,不涉及土建施工。(3)金海110kV變電站110kV間隔保護改造工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