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經濟危機專題十:十月革命的勝利與蘇聯的社會主義建設專題定位世界現代史(20世紀上半葉):戰爭、革命和危機交織;兩種社會制度并存與競爭政治經濟思想國際關系19141917191819291931193319391945自由主義思想逐漸被凱恩斯主義代替蘇(俄)聯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資本主義政治制度進一步完善二戰亞非拉地區民族民主運動高漲羅斯福新政科技文藝現代主義文學和藝術興起十月革命凡爾賽-華盛頓體系一戰雅爾塔體系五年高頻考點整理時間全國卷地方卷2018海南·十月革命2019【Ⅰ】斯大林模式天津·新經濟政策;海南·十月革命2020山東·斯大林模式
海南·戰時共產主義政策上海·十月革命2021【甲】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廣東·斯大林模式
浙江·新經濟政策2022【甲】十月革命的條件和過程浙江卷.新經濟政策;湖南卷.戰時共產主義政策;湖北卷.十月革命的勝利專題十:十月革命的勝利與蘇聯的社會主義建設專題框架和時間軸了解兩次世界大戰引起的國際秩序的重要變化;理解十月革命的世界歷史意義;理解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的民族民主運動對國際秩序的影響。專題十:十月革命的勝利與蘇聯的社會主義建設沙俄1547年—1917年蘇俄蘇聯俄羅斯1917年—1922年1922年—1991年1991年以后1903一、列寧主義的形成二、十月革命的勝利三、蘇(俄)聯建設社會主義的實踐戰時共產主義政策(1918-1921)新經濟政策(1921-1928年后逐步取消)斯大林模式第一個五年計劃:1928—1932第二個五年計劃:1933—19371917一、列寧主義的形成:社會主義革命的指導思想、革命理論【知識回顧】社會主義理論和運動的發展歷程1848年《共產黨宣言》發表“新和諧公社”藍圖社會主義由空想到科學1871年3月28日,巴黎公社宣告成立由理論到實踐十月革命中革命武裝攻打冬宮
由理想到現實一、列寧主義的形成:社會主義革命的指導思想、革命理論1.背景1861年農奴制改革之后,沙皇俄國工業化發展迅速,到19世紀80年代,俄國棉紡織品增長67%,生鐵增長190%,煤炭增長131%,鐵路由60年代的1000公里增加到90年代的32000公里…………俄國在經濟和政治生活中存在嚴重的封建農奴制殘余。俄國無產階級受剝削、壓迫特別嚴重,工作時間一般長達10多小時,但工資低微(1910年俄國工人的工資相當于美國的1/3)。——王斯德主編《世界現代史》(1)經濟:19世紀末20世紀初,俄國資本主義經濟不斷發展。(3)政治:沙皇專制統治持續強化,社會矛盾日益尖銳。政治制度和經濟水平不相匹配(2)階級:工業的發展造就了俄國第一代產業工人。(4)組織:1898年,俄國社會民主工黨宣告成立,展開了有組織的工人運動。《火星報》是第一張全俄馬克思主義秘密報紙,刊頭旁印有“行看星星之火,燃成熊熊烈焰”的名言,這是十二月黨人賦詩致亞·謝·普希金的詩句。同時,還印有“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的著名口號。列寧為創刊號寫了社論《我們運動的迫切任務》,指出必須鞏固社會主義與工人運動的結合。——季正矩《列寧傳》一、列寧主義的形成:社會主義革命的指導思想、革命理論1.背景(1)經濟:19世紀末20世紀初,俄國資本主義經濟不斷發展。(3)政治:沙皇專制統治持續強化,社會矛盾日益尖銳。(2)階級:工業的發展造就了俄國第一代產業工人。(4)組織:1898年,俄國社會民主工黨宣告成立,展開了有組織的工人運動。(5)思想:1900年,列寧創辦《火星報》,宣傳馬克思主義,為建立新型無產階級政黨做了思想上和組織上的準備。(6)主觀條件:列寧積極進行革命實踐與理論探索一、列寧主義的形成:社會主義革命的指導思想、革命理論2.標志:1903年,俄國社會民主工黨舉行第二次代表大會,標志著布爾什維克黨的建立。黨的指導思想是“布爾什維主義”,也就是列寧主義。【名詞解釋】布爾什維克意為多數派,在選舉黨的領導機構時,擁護列寧的一派占了多數,從而被稱為布爾什維克,建立無產階級專政。組織:新型無產階級政黨思想一、列寧主義的形成:社會主義革命的指導思想、革命理論3.內容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關系
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發展的最高階段“是無產階級社會革命的前夜。由于資本主義發展的不平衡規律。俄國是帝國主義鏈條中最薄弱的一環。社會主義應該首先在歐洲發達的國家實現。帝國主義定義對俄國的認識肯定資本主義的歷史進步,揭示資本主義的社會現實。19世紀末20世紀初,俄國進入帝國主義階段。………俄國是小農經濟占優勢的國家,農業人口占全國人口的4/5,……。1913年按人口計算,俄國的鋼產量只及美國的1/11,德國的1/8,英國的1/5,法國的1/4。
——王斯德主編《世界現代史》①經濟:俄國資本主義經濟實力不足;同時保留了嚴重的封建農奴制殘余。最薄弱的一環②階級矛盾:農民VS地主、無產階級VS資產階級,革命力量強大③革命組織:俄國無產階級有成熟的政黨領導一、列寧主義的形成:社會主義革命的指導思想、革命理論3.內容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關系
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發展的最高階段“是無產階級社會革命的前夜。由于資本主義發展的不平衡規律。俄國是帝國主義鏈條中最薄弱的一環。社會主義應該首先在歐洲發達的國家實現。在整個帝國主義鏈條中出現了薄弱環節,社會主義革命就可能首先在這里取得突破,因此一國首先取得革命勝利是可能的。多國同時勝利論:社會主義革命發生在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且幾個國家同時發生才能成功。工人階級要以暴力推翻資產階級政權,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工人階級要以暴力推翻資產階級政權,建立無產階級專政。繼承與發展帝國主義定義對俄國的認識一國勝利理論建立政權方式肯定資本主義的歷史進步,揭示資本主義的社會現實。一、列寧主義的形成:社會主義革命的指導思想、革命理論3.內容4.意義(1)帝國主義定義: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發展的最高階段,“是無產階級社會革命的前夜”。(2)對俄國的認識:由于資本主義發展的不平衡規律,俄國是“帝國主義鏈條中最薄弱的一環”。(3)一國勝利理論:“社會主義可能首先在少數甚至單獨一個資本主義國家內獲得勝利”。(4)建立政權方式:工人階級要以暴力推翻資產階級政權,建立無產階級專政。①地位: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俄國革命實際相結合,是在帝國主義時代對馬克思主義的繼承與發展。②創新:創造性地提出社會主義可能在一國或數國首先獲勝等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理論。③武器:為帝國主義時代的無產階級革命提供了強大思想武器。因此,它常常和馬克思主義一起合稱為馬克思列寧主義。二、十月革命的勝利1.背景(1)導火線:(2)條件:①階級:②組織:③理論:④群眾:一戰激化了各種矛盾,加速革命到來。無產階級隊伍壯大布爾什維克黨成熟;成熟革命理論—馬列主義;建立廣泛的工農聯盟【知識拓展】俄國社會矛盾激化①沙皇制度VS農奴制殘余同人民大眾;②壟斷資產階級VS無產階級③大俄羅斯民族VS各少數民族④俄國帝國主義VS西方帝國主義國家和東方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二、十月革命的勝利2.過程(1)二月革命倒沙皇:歷史縱橫①時間:②背景:③經過:④結果:⑤性質:1917年3月(俄歷2月)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俄軍的失利國內危機加劇,“和平、面包和土地”3月8日,示威人群走上街頭,革命爆發。奉命鎮壓的軍隊支持民眾,宣布起義。二月革命勝利后,推翻了沙皇統治兩個政權并存: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和工兵代表蘇維埃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史料閱讀】二月革命時,俄國資本主義還沒有得到充分發展,1.2億多人口中,農民有近1億,工人階級只有300多萬,布爾什維克黨員只有1萬多,進行社會主義的客觀條件還不成熟。因此,列寧認為,當前的任務不是直接進行社會主義革命,而是由無產階級奪取政權后,解決俄國人民渴望得到實現的切身利益問題。工兵代表蘇維埃將政權交給臨時政府,自己則處于次要地位。二、十月革命的勝利2.過程(1)二月革命倒沙皇:歷史縱橫(2)四月提綱指方向①背景:②任務:③口號:④方式:資產階級臨時政府一直沒有滿足人民群眾的要求,并鎮壓人民的反抗。1917年4月,列寧從瑞士回到彼得格勒,提出四月提綱。無產階級奪取政權,將俄國革命從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向社會主義革命推進:“不給臨時政府以任何支持”;“全部政權歸蘇維埃”和平奪權愿望落空(3)七月流血事件1917年7月彼得格勒工人和士兵舉行游行示威。臨時政府鎮壓示威群眾。兩個政權并存局面結束;布爾什維克黨由和平奪權到暴力奪權二、十月革命的勝利2.過程(1)二月革命倒沙皇:歷史縱橫(2)四月提綱指方向(3)七月流血拋幻想(4)十月革命現曙光①概況:②性質:11月7日,即俄歷10月25日,革命武裝占領臨時政府所在地冬宮。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項目二月革命十月革命區別性質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對象沙皇專制統治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力量資產階級領導并起積極作用無產階級領導,廣大人民群眾參加結果推翻沙皇專制統治,形成了兩個政權并存的局面推翻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聯系緊密相連,在布爾什維克黨的領導下,由二月革命過渡到十月革命,從而形成了俄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兩個不同的發展階段。二、十月革命的勝利2.過程(4)十月革命現曙光③成果:全俄工兵代表蘇維埃第二次代表大會宣布推翻臨時政府,成立布爾什維克黨領導的蘇維埃政權,列寧當選為人民委員會主席,蘇維埃政權在俄國正式建立,宣告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誕生。法令內容政治:《告工人、士兵和農民書》最核心要求:外交:《和平法令》最迫切要求:經濟:《土地法令》最根本要求:“和平、面包和土地”愿望的實現!建立無產階級專政。滿足人民當家作主的愿望。立即實現不割地不賠款的和平。沒收地主土地,土地分配給勞動者使用。布爾什維克成功的唯一原因在于:他們實現了最基層百姓那普遍而又單純的愿望,號召他們起來摧毀舊制度,然后同他們一道,在舊制度的廢墟上構建起新制度的框架。——(美)約翰·里德:《震撼世界的十天》二、十月革命的勝利3.意義(1)對俄國:(2)對人類:
(3)對世界:(4)理論貢獻:①結束了俄國專制剝削統治,解放了俄國各族勞動人民。②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專政國家,開啟了俄國的現代化強國進程。劃時代事件,打破了資本主義一統天下的世界格局,實現了社會主義從理想到現實的偉大飛躍,開辟了人類探索社會主義道路的新紀元。①打擊了帝國主義統治②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爭③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兩種社會制度并存和競爭的局面,成為世界歷史的重要內容。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勝利。二、十月革命的勝利4.特點:(1)革命方式:由設想和平奪權到暴力革命的形式;(2)革命道路:走以城市中心的革命道路
(由中心城市武裝起義擴大到中小城市和農村的道路)(3)革命階段:經歷了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兩個緊密相連不同性質的階段(4)理論角度:列寧繼承并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開創了無產階級革命可以在一個經濟相對落后的資本主義國家中首先奪得政權的學說三、蘇(俄)聯建設社會主義的實踐(一)列寧對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1918-1924)前提:生產力高度發達社會主義=公有制+計劃經濟+按勞分配馬克思構想:“在生產力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基礎上建立的社會主義實行公有制、計劃經濟和按勞分配,取消商品生產和貨幣。——《社會主義經濟體制的確立》理論的設計現實的情況材料一:1918年夏,蘇維埃被戰火包圍,紅旗只在1/4的國土上飄揚,全國3/5的人都在反革命勢力之下。材料二:蘇維埃政權管轄的地區燃料、原料和糧食供應極其困難,40%的工廠停產,紅軍戰士和城市居民也面臨著斷糧的危險。蘇維埃政權經受著嚴峻考驗。——《大國崛起》政治軍事危機經濟危機三、蘇(俄)聯建設社會主義的實踐(一)列寧對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1918-1924)1.戰時共產主義政策(1918-1921)(1)背景:①政治軍事:②經濟:(2)目的:國內外敵對勢力聯合,企圖扼殺新生政權,蘇俄陷入內戰糧食嚴重缺乏,經濟極端貧困把有限的力量集中起來保證戰爭的勝利三、蘇(俄)聯建設社會主義的實踐(一)列寧對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1918-1924)1.戰時共產主義政策(1918-1921)(3)內容:領域內容特點農業工業商業分配余糧收集制,農民除口糧、種子糧以外的一切余糧收歸國有軍事、行政干預色彩大中小企業國有化單一的公有制,高度集中管理取消商品自由貿易否定商品貨幣關系實行實物配給制和普遍義務勞動制平均分配1919年俄國1普特(16.38kg)糧食的價格國家征購價6盧布國家零售價30盧布黑市價格200盧布(4)實質:排斥市場和商品貨幣關系,用軍事行政手段直接向社會主義過渡(5)評價:保證了前線的糧食供應;嚴重損害了農民的利益我們計劃……用無產階級國家直接下命令的辦法,在一個小農國家里按共產主義原則來調整國家的產品生產和分配。現實生活說明我們錯了。——列寧《十月革命四周年》三、蘇(俄)聯建設社會主義的實踐(一)列寧對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1918-1924)1.戰時共產主義政策(1918-1921)(6)失敗原因:生產關系的調整超越了生產力的發展水平前提:生產力高度發達社會主義=公有制+計劃經濟+按勞分配理論的設計現實的情況“戰時共產主義”政策戰時:適應了戰時需要,具有必要性共產主義:超越了蘇俄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水平1921年2月28日發生喀瑯施塔得水兵叛亂,他們拋出了“貿易自由”、“擁護不要共產黨人參加的蘇維埃”。叛亂的水兵大多來自農村,反映了農民是何等的不滿。——周尚文《蘇聯興亡史》矛盾變化: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的矛盾到人民內部的矛盾動搖階級基礎政治危機和經濟危機三、蘇(俄)聯建設社會主義的實踐(一)列寧對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1918-1924)2.新經濟政策(1921-1928年后逐步取消)(1)背景:①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導致政治危機和經濟危機;②直接向社會主義過渡失敗(2)時間:1921年3月(3)內容:領域戰時共產主義新經濟政策特點農業余糧收集制工業大中小企業國有化商業取消商品自由貿易分配實行實物配給制和普遍義務勞動制——調整國家與農民的關系,通過糧食稅等市場機制建立工農聯盟允許私營企業有一定程度的發展;租讓制實行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并存允許自由貿易利用商品貨幣關系按勞分配(4)實質(“新”的地方):利用市場和商品貨幣關系,在一定限度內發展資本主義,間接向社會主義過渡(5)意義:①穩定和恢復了國民經濟,鞏固了蘇維埃政權。②從實踐上探索了一條使落后俄國過渡到社會主義的正確途徑,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2021·天津高考真題)1918~1921年,為了保衛和鞏固新生的蘇維埃政權,布爾什維克黨領導下的工農聯盟,經歷了“戰時共產主義”時期的軍事聯盟和新經濟政策時期的經濟聯盟兩個階段。這說明蘇維埃俄國A.國內主要矛盾發生變化 B.意識形態對立正在消失C.政權擁有新的階級基礎 D.建設道路探索有待突破A戰時共產主義
新經濟政策三、蘇(俄)聯建設社會主義的實踐(二)斯大林模式(蘇聯模式)1.背景作為“過渡時期”迫于形勢而運用資本主義經濟規律的新經濟政策與蘇聯黨和國家領導人中占主流的社會主義觀念始終存在著矛盾。隨著斯大林領導地位的確立,國家經濟政策的變動就被提上了議事日程。斯大林……思想深處,更傾向于用類似“戰時共產主義”的政策進行他所理解的社會主義建設。1927年,英國宣布斷絕英蘇關系。……十月革命之后,西方國家對蘇維埃采取敵視的態度,孤零零的蘇聯看起來似乎不堪一擊。到1928年,蘇聯工業產值不到美國的八分之一,99%的耕種要靠畜力和人力來完成。斯大林說:“沒有重工業,那我們就不會有一切現代化國防武器,只要誰高興,誰就可以蹂躪我們。”請結合材料及所學知識討論回答,新經濟政策被廢除的原因有哪些?①個人:1924年1月,列寧逝世,斯大統治地位逐步確立②外部:帝國主義的包圍和威脅③經濟軍事:國內經濟文化相對落后,尤其是重工業和國防工業;三、蘇(俄)聯建設社會主義的實踐(二)斯大林模式(蘇聯模式)2.含義:斯大林領導的建設社會主義的體制機制3.措施:先后實施“社會主義工業化”(1925)和“農業集體化”(1927)領域表現經濟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所有制管理體制工業政策農業政策政治思想單一公有制自上而下的指令性計劃體制優先發展重工業農業集體化權力高度集中(黨政不分,缺少群眾監督,忽視民主與法治)①高度集中的思想文化體制,行政手段管理思想和學術;②滋生個人崇拜三、蘇(俄)聯建設社會主義的實踐(二)斯大林模式(蘇聯模式)4.成就:
農業集體化運動
組織集體農莊
支持“社會主義工業化”兩個五年計劃1928——19321932——1937
①1937年,實現工業化材料:五年計劃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尤其是因為同一時期西方經濟的崩潰。社會主義不再是空想家的夢,它是發展中的事業。……蘇聯在這方面所取得的成功自覺或不自覺地影響了種種經濟政策。有些國家甚至開始了自己的持續時間不一的計劃,希望來減輕本國的經濟困難。……不發達世界中前殖民地民族的反應則完全不同,對他們來說,蘇聯是一個在30年內成功地將自己從一個落后的農業國轉變成世界第二大工業、軍事強國的國家,使這一驚人的變化成為可能的種種制度和技術對這些民族來說非常重要。
——[美]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根據材料,概括蘇聯社會主義經濟體制的成就和影響。
②與資本主義經濟危機頻發的狀況形成了鮮明的對照三、蘇(俄)聯建設社會主義的實踐(二)斯大林模式(蘇聯模式)5.影響:(1)積極:①經濟:在較短時間里實現了工業化,奠定強大國家的基礎;②軍事:為后來的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奠定了物質基礎,為蘇聯贏得巨大的國際聲譽。③對資本主義世界:影響了西方國家的經濟政策,如二戰后實行指導性經濟計劃④對殖民地半殖民地:中國、南斯拉夫等國紛紛仿效蘇聯模式開展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1936年蘇聯政府從一個地區收購稞麥,每千克付給農民13盧布,政府出售給面粉廠時,則作價93盧布。
——徐天新《平等、強國的理想與蘇聯的實踐》
(2)消極:①片面發展重工業,導致國民經濟比例失調②農業和輕工業長期落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緩慢③農業集體化壓抑農民生產積極性;④體制日益僵化,成為蘇聯解體的重要原因(2021·山東高考真題)如表為1928年、1932年和1937年蘇聯拖拉機數量與農業集體化發展狀況統計表。它反映出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的特點是時間拖拉機數量(萬臺)參加農業集體組織農戶占全國農戶比例(%)1928年2.71.71932年14.861.51937年56.193.0A.優先發展重工業
B.工業化和農業集體化同時并舉C.國民經濟發展不平衡
D.農業集體化滯后制約工業化發展B(2021·廣東高考真題)20世紀20年代中后期,蘇聯大力發展中等技術教育,到1927年俄羅斯聯邦就有672所中等技術學校。此外還成立工農速成班,招收未受過中等教育的工人和青年農民。這種做法的主要目的是A.適應工業化建設的需要 B.促進中等技術教育普及C.完善新經濟政策 D.沖破西方技術封鎖A【知識歸納】蘇(俄)聯不同時期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對比戰時共產主義政策(1918-1921)新經濟政策(1921-1928)斯大林模式/蘇聯模式(1936-1991)背景①國內外敵對勢力威脅新生政權;②直接過渡到社會主義①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導致政治危機和經濟危機;②直接向社會主義過渡失敗①外部:帝國主義的包圍和威脅;②經濟軍事:國內經濟文化相對落后,尤其是重工業和國防工業;③個人:1924年1月,列寧逝世,斯大統治地位逐步確立內容農業余糧收集制,農民除口糧、種子糧以外的一切余糧收歸國有調整國家與農民的關系,通過糧食稅等市場機制建立工農聯盟農業集體化工業大中小企業國有化允許私營企業有一定程度的發展;以租讓制等形式在一些經濟部門引入外國資本。(實行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并存)優先發展重工業商業取消商品自由貿易允許自由貿易(利用商品貨幣關系)排斥市場調節,自上而下的指令性計劃體制分配實行實物配給制和普遍義務勞動制按勞分配工資制(平均主義)特點排斥市場和商品貨幣關系,用軍事行政手段直接向社會主義過渡利用市場和商品貨幣關系,在一定限度內發展資本主義,間接向社會主義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醫保知識考試題庫及答案:醫保定點醫療機構管理法規應用試題
- 2025年人力資源管理師專業技能考核試卷:人力資源招聘與選拔實務案例分析試題
- 2025年中學教師資格《綜合素質》教育反思與教育改革試題(含答案解析)
- 清水外墻面改造施工方案
- 社會語言學中的文化資本研究-全面剖析
- 2024-2025學年人教版小學二年級數學上教學資源計劃
- 施工揚塵控制專項施工方案
- 修改后地下室周邊回填土施工方案
- 辦公效率的飛躍數字化工具在社交媒體數據分析中的應用
- 2025年電子產品購銷合同5篇
- 呼和浩特2025年內蒙古呼和浩特市融媒體中心第二批人才引進20人筆試歷年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2025年遼寧沈陽地鐵集團有限公司所屬分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2024年供應鏈數字化轉型試題及答案
- 學校健身俱樂部的盈利模式探索
- 2025年浙江嘉興市海寧實康水務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培養孩子競爭意識
- 2025年中考道德與法治仿真模擬測試卷(含答案)
- 工程造價司法鑒定與糾紛調解典型案例-記錄
- 2025年濟源職業技術學院單招職業技能測試題庫學生專用
- 2025年春季學期初中歷史中考復習計劃
- 第1課時 數與運算(說課稿)-2024-2025學年一年級上冊數學人教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