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語文下冊第五課大自然的語言教案新人教版_第1頁
八年級語文下冊第五課大自然的語言教案新人教版_第2頁
八年級語文下冊第五課大自然的語言教案新人教版_第3頁
八年級語文下冊第五課大自然的語言教案新人教版_第4頁
八年級語文下冊第五課大自然的語言教案新人教版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4第五課:大自然的語言/竺可楨目標:1、樹立人類與自然必需和諧相處才能良性發展的觀點,激發學生酷愛自然進而相識和了解自然的熱忱。2、理解文中“文字”的比方含義。3、了解全文的說明結構,精確清晰地把握大自然中有哪些種類的“文字”。4、駕馭本文所采納的說明方法及其作用展示重點難點:1、理清課文的說明依次,體會說明的條理性,訓練學生快速篩選信息,初步概括內容要點。2、學習本文精確嚴謹、生動美麗的語言,體會說明的生動性。3、理清確定物候現象來臨的四個因素的說明依次,并探究這樣支配的好處。4、概括物候學對于農業生產的重要意義,篩選提示性詞語,進行全面概括。一、基礎學問:1、字詞積累:(給加橫線的字注音)衰草連天(shuāi)連翹(qiào)緯度(wěi)無影無蹤(xiāo)蓑衣(suō)阻撓(náo)忌諱(huì)悄然無聲(qiǎo)2、走進作者:竺可楨(1890—1974),浙江上虞人,20世紀卓有成就的科學家、教化家,氣象學家,地理學家,被譽為“品行和學問的偉人”。著有《二十八宿起源之時代與地點》、《我國五千年氣候變遷的初步探討》、《物候學》等。二、整體感知:1、學生讀課文兩遍,然后依據要求,快速精確地篩選信息,整體把握文意。(1)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學?(2)物候觀測對農業有什么重要意義?(3)確定物候現象來臨的因素有哪些?(4)探討物候學有什么意義明確:(1)草木榮枯、候鳥去來等自然現象,古代勞動人民稱之為物候;利用物候來探討農業生產的科學,叫物候學。(2)物候反映氣候條件對生物的影響,比較簡便,簡單駕馭,可以廣泛應用在農業生產上。(3)緯度、經度、高下的差異和古今的差異。(4)預報農時,支配播種日期;支配農作物區劃,確定造林和采集種子的日期;引種植物到氣候條件相同的地區;避開或減輕害蟲的侵害;便利山區的農業發展。2、劃分段落層次,理清文章的說明依次(1)選兩位同學劃分段落層次,理清全文思路,并板示,其余同學評價。明確:第一部分(1~3段)引出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學。其次部分(4~5段)說明物候觀測對農業的重要性。第三部分(6~10段)說明確定物候現象來臨的因素。第四部分(11~12段)說明探討物候學的意義。(2)理清文章的說明依次,探究作者說明的技巧。(選兩位同學用自己的話概括介紹本文的說明依次。如有不同見解,其余同學可自由質疑或說出自己的理解。)明確:文章首先介紹物候學探討的對象,然后以詳細事例說明物候學對農業生產的重要性,接著談確定物候現象來臨的四個因素,最終說明物候學對于農業生產的重要意義。合作探究:(1)第一部分:1、第一自然段描繪了一年四季豐富的物候現象,依據什么依次?依據春、夏、秋、冬的時間依次。2、第一自然段哪些詞語說明時間的推移?用了“過后”“再過”“不久”“于是轉入”“到了”“打算迎接”等詞語,改變敏捷。3、其次自然段舉了哪些例子說明“勞動人民留意了草木榮枯、候鳥去來等自然現象同氣候的關系,據以支配農事。”舉了三個例子。4、其次自然段舉的三個例子依據什么依次?按時間先后依次。5、第三自然段講到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學,用概括的語言回答。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把一些自然現象稱為物候。到了近代,利用物候學問來探討農業生產的科學叫作物候學。6、第三自然段說明的依次是怎樣的?按從古代到近代,從起源到發展,從學問到科學,言之有序。(2)其次部分:7、文章第四段為什么說利用物候于農事活動比較簡便,簡單駕馭?從觀測手段上看,物候觀測運用的是“活的儀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氣象儀器困難得多,靈敏得多。從數據意義上看,物候觀測的數據反映氣溫、濕度等氣候條件的綜合,也反映氣候條件對生物的影響。8、文章第五段舉北京的物候記錄的例子說明白什么?說明物候對于農業的重要性。(3)第三部分:9、物候現象的來臨確定于哪些因素?緯度的差異;經度的差異;高下的差異;古今的差異。10、這四個因素按什么依次說明?這四個因素的影響程度大小不等,由大到小,依次排列,很有條理。緯度和經度是在地球上位置的不同,第三個因素是同一地點高下的差異,這三者都是空間因素;最終一個因素則是時間因素。由三個空間方面的因素到一個時間因素,又是一種條理。11、“首先是緯度”這一段,舉出桃花和刺槐的例子說明白什么?說明我國大陸性氣候顯著,冬冷夏熱。冬季南北溫度懸殊,夏季卻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12、“經度的差異”這一段,舉了哪些例子,說明白什么?舉了連翹和榆葉梅、蘋果開花兩個例子,說明白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緯度的內陸,冬天溫柔,春天反而寒冷。沿海地區的春天的來臨比內陸要遲若干天。13、“高下的差異”這一段講到“逆溫層”。什么叫逆溫層,逆溫層是怎么形成的?按正常的物候現象,植物的抽芽開花在春夏兩季越往高處越遲,而到秋天喬木的落葉則越往高處越早。但在秋冬之交,天氣晴朗的空中,在肯定高度上氣溫反比低處高。這叫逆溫層。逆溫層的形成是由于冷空氣比較重,在無風的夜晚,冷空氣便向低處流。(4)第四部分:14、探討物候學有哪些意義?首先是為了預報農時,選擇播種日期。其次,物候資料對于支配農作物區劃,確定造林和采集樹木種子的日期,很有參考價值。第三,還可以利用來引種植物到物候條件相同的地區。第四,也可以利用來避開或減輕害蟲的侵害。15、這四個方面的意義按什么依次支配?哪些詞語可以看出?按從主到次的依次、用“首先”,突出主要意義,其他意義用兩個“對于”、兩個“還可以利用來”“也可以利用來”這些詞語可以看出。16、探討物候學對我國山區農業發展有什么意義?我國有很大面積的山區土地可以耕種,而山區的氣候、土壤對農作物的適應狀況,有許多地方還有待調查。特殊是目前黨中心提出的開發大西北的號召,因此,開展山區物候觀測是很有意義的。四、拓展延長:1、收集幾則農諺,說說它們包含的物候學問。“清明前,開秧田”是依據節氣確定“開秧田”的時間。“柳毛開花,點豆種瓜”是依據物候現象支配“點豆種瓜”的時間。“饅頭云,天氣晴”依據云彩的形態預料天氣狀況。“雨中聞蟬叫,預報晴天到”依據物候現象“雨中蟬叫”預料天氣狀況。“麻雀囤食要落雪”“豬銜草,寒潮到”。“螞蟻壘窩要落雨”“魚跳水,有雨來”“燕子低飛要落雨”“癩蛤蟆出洞,下雨靠得穩”“龜背潮,下雨兆”“蚯蚓爬上路,雨水亂如麻”“雞遲宿,鴨歡叫,風雨不久到”這些農諺都是依據物候現象預料天氣狀況。2、除了農諺,古代的詩歌也有不少反映物候學問。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就是一例。聯系課文中的物候學問,談談對這首詩的理解。大林寺桃花白居易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明確:大林寺在廬山香爐峰頂。詩人在初夏季節巡游大林寺。四月,平地上正是春歸芳菲落盡的時候,但詩人卻意外地發覺在這高山古寺之中竟有始盛的桃花。詩人曾為春天的逝去而傷感,重遇春景后,喜不自勝,猛然“醒悟”到:原來春天是轉到這里來了。這首詩正好說明白課文中影響物候的第三個因素——高度的差異:“植物的抽青、開花等物候現象在春夏兩季越往高處越遲。”一節一練:閱讀課文一、二段,回答下列問題?17、理解下句:“大地慢慢從沉睡中醒悟過來。(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把“大地”人格化,顯得親切動人。)18、冰雪溶化,草木萌發,各種花次第開放。上句中“溶化”“萌發”“次第”的作用?(溶化萌發次第用詞高雅,富有形象性。)19、燕子翩然歸來。上句中“翩然”一詞的作用?(翩然指輕快地飄舞的樣子,用來描繪燕子的飛行非常恰當、形象。)20、這是植物孕育果實的時期。能否將上句中的“孕育果實”改為“結果”?(用詞高雅,假如改為植物“結果”則顯得口語化。)21、植物的葉子慢慢變黃,在秋風中簌簌的落下來。上句中“簌簌”一詞的作用?(“簌簌”是紛紛落下的樣子,用詞形象、高雅。)22、活躍在田間草際的昆蟲也都無影無蹤。能否將上句中的“無影無蹤”改為“消逝了”?(“無影無蹤”指消逝了鳴叫聲,藏起了形跡,用詞形象、高雅。假如改為“消逝了”則顯得口語化。)23、到處呈現一片蓑草連天的景象,打算迎接風雪載途的寒冬。上句中“蓑草連天”“風雪載途”的作用?(“衰草連天”“風雪載途”用詞形象、高雅,給人美感。)24、理解下句:年年如是,周而復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