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三年級數學比下冊算乘法教案
所有三年級數學教師都應該采取靈活多變的教學手段,開展多樣化的游戲教學
與參與式教學。每個三年級數學教師都要知道如何寫三年級數學教案,它能夠讓老
師的教學工作順利開展。你是否在找正準備撰寫“三年級數學比下冊算乘法教
案”,下面小編收集了相關的素材,供大家寫文參考!
三年級數學比下冊算乘法教案篇1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新課標二年級數學上冊第76頁例2,例3,“做一做”及練習十七第
1、4題,倍的認識教案。
【教學目標】
1、經歷“倍”的概念的初步形成過程,體驗“一個數的幾倍”的含義。
2、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建立“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計算思路。
3、培養學生操作、觀察、推理能力及善于動腦的良好學習習慣和對數學的學
習興趣。
【教學重點】經歷“倍”的概念初步形成過程,建立“倍”的概念。
【教學難點】建立“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計算思路。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小棒、圖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出示課件。
師:今天的數學課,老師要介紹一位新朋友給同學們認識,它就是小狗菲菲,
小學數學教案《倍的認識教案》。?分享好文?這節課,我們的新朋友菲菲將和同
學們一起學習數學知識,同學們原意嗎?
2、學生活動。
師:上課前,老師請一些同學上來。
師叫3名女同學站在第一排,再叫6名男同學站在第二排(3個3個地站在一
起)。
師:第一排有幾個女同學?(3個)第二排有幾個3?(2個3)
生回答后,師引出課題:像這種情況,我們就說男同學是女同學的2倍。今
天,老師就和同學們一道,學習“倍”的認識。(板書課題)
二、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1)初步形成“倍”的概念。(教學例2)
菲菲有三個好朋友,他們正在用小棒擺正方形,下面我們來看看他們擺的情
況,用了多少根小棒。(課件演示例2中第一個小朋友,擺了一個正方形)
學生觀察。你知道了什么?
生:擺了一個正方形用了4根小棒。
4根小棒還可以說是幾個?
生:一個4根。
下面我們來看看另外兩個小朋友,他們擺圖形的時候用了幾個幾根。
出示例2中另外兩個小朋友擺的兩個和三個正方形。
學生觀察。
學生說自己的發現。
引導學生得出:2個4根,3個4根
(板書:2個4根,3個4根)
揭示倍的含義,指出第三個學生擺的小棒說:第三個同學擺了3個4根,3個
4根也可以說成4的3倍。
讓學生反復說幾遍。
(2)鞏固“倍”的概念c
判斷第二行是第一行的幾倍?生解答時,師要求學生說出想的過程。
(3)教學例3。
①出示例3,問:同學們會擺嗎?下面,同學們自己動手擺擺著。
②要求第二行有幾個圖片,應怎樣列式?為什么?
③小結:要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也就是求幾個幾是多少,用乘法計算。
三、拓展延伸,鞏固深化。
1、拍手游戲。
師拍表示一倍的次數,生按要求有節奏地拍表示幾倍的次數。
2、76頁“做一做”。
3、78頁第1題。
四、全課小結。
同學們,今天你們有什么收獲呢?
三年級數學比下冊算乘法教案篇2
教學內容:
分數的初步認識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在看一看、想一想、折一折、說一說、估一估一系列活動中,
理解分數的意義,初步認識幾分之一,會讀寫分數。
2、能力目標:通過小組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語
言表達能力。
3、情感目標:在動手操作,觀察比較中,培養學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學習的精
神,使之獲得成功的體驗。
教學重點及難點:
重點:理解分數的意義,初步認識幾分之一,會讀寫分數。
難點:理解分數的實際意義。
教學過程:
(一)情境談話,導入新課。
小朋友們,你們知道農歷八月十五是什么節日嗎?(中秋節)中秋節有什么習俗
呢?(賞月、吃月餅)(課件)同學們愛吃月餅嗎?(愛)
師:這里有4塊月餅,怎樣分給兩個小朋友才公平呢?(課件)
生:一人分2塊,這樣才公平。
師:數學上把“公平、一樣多”叫做“平均分”(板書:平均分)
師:如果有兩塊月餅,又該怎么分呢?(課件)
生:每人分一塊。
師:現在月餅只有一塊(課件),還能平均分給兩個小朋友嗎?
生:能。(師板書:把一塊月餅平均分成兩份,)(課件演示分的過程)
師:每人分得多少呢?(半塊);半塊用哪個數表示呢。用我們學過的數能不能表
示出來呢?(不能,學生猜測1/2)師:對!就是1/2,(課件出示1不),誰知道1/2
是個什么數?
生:分數
師:對!今天我們就來初步認識這個新朋友一一分數。(板書:分數的初步認
識)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經歷由整數到分數的過程,著眼一個
“探”字,抓住新舊知識間的連接點,知道學習“分數”的必要性。】
(二)動手操作,探索交流。
1、認識1/2
加:誰能結合剛才分月餅的過程說一說1/2表示什么意思?
(引導學生說出:表示把一個月餅平均分成兩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
(板書: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
師:指名學生再次說說1/2的意思
師:(師指另一份月餅)那這一份呢?(讓學生明白另一份也是這個月餅的1/2)
師:現在同桌相互說說1/2的意思。
師:1/2怎么寫呢?(伸出手指和老師一起寫:先寫一短橫一,表示平均分;再
寫卜面的2,表不平均分成了兩份;最后寫上面的1,表不其中的一份)
師:1/2怎么讀呢?(生讀一遍,再書空寫一遍。)
【設計意圖:通過教師的指導,學生初步感知分數""2”的含義,學會分數
的讀法和寫法?!?/p>
2、理解1/2
(1)體會分數的實際意義
師:大家想想,半塊月餅可以是1/2,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可以是這樣分的?
生:一個蘋果、一個蛋糕……(用生活實例完整地說一說"2所表示的具體含
義)
【設計意圖:使學生進?步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
(2)、動手折一折
師:其實,我們的長方形、正方形、圓形紙片上也都藏著1/2,想不想把它找
出來?
請看要求(課件出示:先折一折,再把它的1/2涂上顏色)
生:動手操作,動口說含義。
師:(巡視指導),做完的同學同桌互相小聲說說,你是怎樣得到這張紙的1/2
的?(學生把自己的作品貼在黑板I.)
生1:我把這張正方形紙片平均分成兩份,每份是它的1/2。
生2:我把這張長方形紙片平均分成兩份,每份是它的l/2o
生3:我把這張圓形紙片平均分成兩份,每份是它的1/2。
師:追問,這些圖形各不相同,為什么都可以表示出1/2?
生:都是把這些圖形平均分成兩份,所以每份都是它的1/2。
師:對!只要把一個圖形平均分成兩份,每份就是它的1/2。
【設計意圖:主要是讓學生在動手操作發展自己,可以從各種不同的角度去進
一步認識1/2,豐富1/2的表象。著眼一個“動”字。通過有意識的追問,使學生
感受到:只要把一個圖形平均分成兩份,每份就是它的1/2o]
3、判斷1/2,引出1/4
師:老師也折了幾種圖形,涂色部分是不是它們的1/2呢?請人家用手勢判斷
“對”或“錯”,看誰反應快!(課件出示:)生1:第一個對,因為它是把一
個正方形平均分成兩份,每份就是它的1/2。
生2:第二個錯,因為它不是平均分。
生3:第三個不是1/2,應該是1/4。
【設計意圖:通過判斷練習,進一步明白1/2的含義,同時巧妙的引出了】
4、探索1/4
⑴、認識1/4
師:誰來說說1/4表示什么意思?
生:表示把一個三角形平均分成了四份,每份是它的1/4o
師:誰會寫1/4?
生:一生上臺板演,全班書空。
(2)、探索1/4
小組活動:折出一張正方形紙的1/4并涂一涂。
師:小組先討論一下不同的折法,然后再動手,比一比哪一組的方法乂多乂
好。
小組合作,小組交流,小組自愿將作品展示在黑板上和全班交流。
同桌互相說說1/4表示什么意思?
師:追問:這些圖形都相同,折法不同,為什么每份都能用1/4來表示?
生:都是把正方形平均分成了四份,每份都是它的l/4o
師:很正確!只要把一個圖形平均分成四份,每份都是它的1/4。
【設計意圖:使學生在理解1/2的基礎上,自然的掌握1/4的含義,并通過
觀察、比較明白:相同的圖形,雖然折法不同,但只要把一個圖形平均分成四份,
每份都用表示1/4,進一步明確分數的含義?!?/p>
(三)、鞏固練習、拓展應用
來!睜大雙眼到生活中看一看。
1、看:下面的畫面讓你聯想到幾分之一?(課件)
2、播放:多美滋1+1奶粉廣告。
東東把一塊蛋糕平均分成四份,一看來了八人,剛解決這個問題,又來了第九
個人。
看廣告讓你能聯想到幾分之一?
生:能想到1/4。
從哪個畫面中聯想到1/8?
生:第一幅畫面,蛋糕平均分成四份,每人吃到一份
生:能想到"8
從哪個面畫中聯想到的1/8?
生:第三、四畫面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8份,每人吃到一份
生:能想到1/2
這里的1/2是整個蛋糕的1/2嗎?
生:不是,是小男孩手上蛋糕的1/2
生:1/9
如果開始就有9個人,平均分成9份,每人就得到這塊蛋糕的?
(四)回歸生活、全課總結。
其實,生活中還有許許多多的分數,只要同學們善于觀察就能發現它們。下面
就讓我們在歌聲中結束今天的內容吧!
三年級數學比下冊算乘法教案篇3
教學內容:
蘇教版數學小學三年級上冊第58-60頁。
教材分?:
這一課的主要教學內容是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這也是本課的教學難點。學
生在一年級下學期直觀認識了長方形和正方形,但學生對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認識還
僅停留在其表面現象上,本節課的教學將有效組織和指導學生動手實際操作,通過
折一折、量一量的實踐活動.去發現并嘗試歸納出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同時,
本課也注意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
教學H標:
知識目標: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測量和動手操作,使學生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
的特點,初步建立長方形和正方形的概念。
能力目標:通過直觀演示、個體操作、集體交流、比較分析概括等,幫助學生
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及邏輯思維能力。通過引導學生參與學習過程.把操作、思維
和語言有機結合起來,從而提高學生手、腦、口結合的能力。
情感目標:創設學生操作與探究學習的情境,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熱愛科
學、樂于學習科學的情感。
教學重點:
發現、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
教學設計:
網絡環境下的小組探究式學習.教師借助交互式電子白板進行輔助教學。
教學準備:
白板課件、長方形和正方形紙片、直尺、三角板、釘子板、皮筋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師(課件出示:教室圖):同學們,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看到各種各樣的
物體,這些物體的表面都有各自的形狀。大家看屏幕,這是一間教室,你能找一找
教室里哪些物體的面是長方形,哪些物體的面是正方形的?
2、(課件逐個點擊這些物體的面)師小結:教室里視力表、國旗、黑板的面、
粉筆盒的側面、講臺的側面、課桌面、電燈開關的面都是長方形的。廣播喇叭的面
是正方形的。其實,何止是教室里有長方形和正方形,生活中長方形和正方形無處
不在。那么它們都有些什么特點呢?今天這節課我們就進一步來認識長方形和正方
形,(PPT板書課題))研究它們的特征。
(PPT出示課題: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
1、師:(由現場老師準備一個不透明紙盒,里面裝有一些硬紙板做的長方形、
正方形以及其他平面圖形)老師為每一組同學都準備了一個紙盒子,里面放有一些
長方形、正方形以及其他平面圖形。你不用眼睛看,能從中摸出一個長方形嗎?每
小組的同學輪流試一試。(暫停)
2、師(出示一個三角形):你們為什么不摸出這個圖形?
3、師(出示一個平行三邊形):你們為什么不摸出這個圖形?
4、師(出示一個梯形):你們為什么不摸出這個圖形。
5、帥(出不一個正方形):這個圖形有四條邊,四個叫都是直角,你們為什么
不摸出呢?
6、師:(出示一個長方形)那你們摸出的一定是這個圖形了,對嗎?
6、師:通過剛才的游戲活動,你們覺得長方形和正方形各有哪些特征呢?全班
交流交流吧。
二、自主探究,發現規律
1.探究長方形的特征
(1)利用交互白板的拖拽功能展示校園圖片,并將其中的平面圖形逐步抽象出
來(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梯形和圓形)。讓學生判斷:哪些是長方形?
(2)質疑:有四條邊和四個角的圖形是否■定是長方形?長方形的邊、角藏著哪
些秘密呢?(白板演示:使用白板直線工具畫出一個長方形)
(3)猜想: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教室的黑板、課桌和白板上的長方形。猜想:長
方形的邊、角有什么特征?
生1:長方形有四條邊,上下兩條邊相等……老師適時向學生介紹像這樣相對
的兩條邊稱“對邊”。白板演示:利用交互白板色彩功能將兩組對邊用不同顏色表
示出)
生2:四個角也相等,并且是直角。
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小結:對邊相等,四個角都是直角(板書)。
師:剛剛得到的結論只是我們從直觀上的感覺,那么小朋友猜測的長方形邊和
角的特征對不對呢?還需要我們去驗證。下面請自己操作來驗證,盡量想簡單的方
法。(生拿出長方形紙片、直尺、三角板、釘子板、皮筋等材料)學生自行操作驗證
后上展示臺集體交流驗證方法。
師:怎樣驗證它的對姑相等呢?(生1:用直尺量,可以看出它的對邊相等。白
板演示:讓學生上臺利用直尺工具分別量出長方形對邊的長度,驗證猜測。)
師:還有其他的方法嗎?(生2:可以通過對折。)
師:你又是怎樣驗證它的四個角都是直角的?(生3: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測
量出四個角都是直角。白板演示:讓學生上臺點擊三角尺出示三角板,通過旋轉、
平移測量出每個角都為直角。)
師:有沒有量的次數少一點的?(生4:對折兩次后再量。只需量一次。白板演
示:再讓學生上臺點擊三角尺出示三角板進行測量。)
小結:通過驗證我們發現了長方形的特征,是對邊相等,四個角都是直角。
(4)利用電子白板出示一組圖形,判斷是不是長方形,并說明理由。
安排六個圖形,請學生根據長方形的特征進行判斷,后指明回答。(白板演
示:利用放大鏡將所有的K方形放大,并利用遮屏工具將其他圖形遮住。)
2.自學正方形的特征
(1)利用交互白板的直線功能在方格圖上畫一個長方形,教師再利用交互白板
的拖拽功能將長方形的長慢慢縮短,讓學生通過觀察,說說自己有什么發現。
折紙驗證:每人拿一張長方形的紙片,你能把這張長方形的紙片變成正方形
嗎?
(2)分小組討論:為什么折一折,剪一剪,這樣做就可以得到正方形?正方形有
什么特征?(板書:四條邊框等,四個角都是直角。)
知識拓展:正方形是一種特殊的長方形。
小結:小朋友們真了不起,都能用各自的方法驗證并總結出了長方形和正方形
的特征,讓我們一起來把自己的發現大聲地讀一-遍好嗎?
追問:長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呢?
3.介紹長、寬、邊長
(1)介紹長方形的長、寬。
師:小朋友們都有自己的名字,那你能給長方形的各部分起個名字嗎?(白板演
示:讓學生上臺利用交互白板單擊“直線”按鈕調出直線工具.圍出一個長方形。)
師邊指邊解釋通常將長方形長邊的長叫做(生緊接著說)長,將長方形短邊的長
叫(生緊接著說)寬。(白板演示:利用交互白板批注功能將長與寬表示出來,并在
上面寫上長和寬。)
師出示一個長方形紙片,并邊指邊介紹這張長方形紙片:我的長方形紙片長
20厘米、寬15厘米。
師:你能照老師的樣子描述你手里的長方形紙片嗎?
(2)介紹正方形的邊長c
帥:因為正方形的每條邊的長都一樣長,所以通常我們將它的每條邊的長叫邊
長。(白板演示:利用交互白板使用直線工具畫出一個正方形,并在其中一條邊上
寫上邊長。)
請學生介紹一下自己的正方形。
小結: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對長方形和正方形又有了一些新的認識,閉上眼
睛回憶一下。長方形和正方形有哪此特征,你乂有哪些新的認識呢?
三、鞏固深化,延伸拓展
1.猜一猜
我的背后躲著一個正方形,一條邊是4厘米,另外三條邊呢?
我的背后躲著一個長方形。一條邊是20厘米,一條邊是16厘米,另外兩條
呢?
讓學生說理由。
2.畫一畫
讓學生在方格紙上迅速地畫出一個長方形和一個正方形。(白板演示:利用直
線工具畫方格,并指名學生上臺單擊“直線''按鈕,調出直線工具畫出一個長方
形和一個正方形)
全班交流。提問:如果每個小方格的邊長是1厘米,你能描述這個長方形和這
個正方形的長和寬嗎?(指名學生上臺在白板上標出)同桌互相介紹自己的圖形。
3.拼一拼
你能用6個小正方形拼成一個大長方形嗎?
請學生自主動手操作。(拿出6個小正方形)
追問:從6個小正方形中選出幾個小正方形;能拼成一個人正方形?(白板演
示:指明學生上臺利用交互白板的拖拽功能進行拼接。)
4.量一量
五個肘白了張照片,想塑封起來,該選多大的護卡膜:照片長30厘米,寬20
厘米。
A.長30厘米,寬20厘米;B.長31厘米,寬21厘米。(白板演示:讓學生
利用交互白板的拖拽功能進行拼接。)
三年級數學比下冊算乘法教案篇4
教學目標:
1、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理解一個數是另一個數幾喑的含義,初步建立倍的
概念。
2、通過動手操作,培養幾何直觀。
3、使學生初步體會數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的聯系,培養學生觀察、操作、分析
及語言表達的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理解一個數是另一個數幾倍的含義,建立初步倍的概念。
教學準備:課件,蘿卜圖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鞏固
同學們,在學習新知識之前,老師想考考你們,看看大家能否經得起我的考
驗,請看大屏幕C
師:請同學們i起讀一下題目要求。(誰能很快地說出每幅圖有幾個幾?)
師:如果2只鳥看成一份,有2份,我們可以說是。個。呢?
二、探究新知,理解概念。
1、初步認識倍的概念c
數一數
小兔子們數蘿卜,怎么數也數不清,請你們來幫幫忙!
師:你是怎么數的?哦!原來這里有不同種類的蘿卜。你們認識它們嗎?(胡蘿
卜、紅蘿卜、白蘿卜)
胡蘿卜2根,紅蘿卜6根,白蘿卜10根(根據學生描述老師在黑板上粘貼蘿
卜)
如果把2根胡蘿卜看成一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就業協議書泉州師院
- 農戶葡萄收購協議書
- 解除勞務用工協議書
- 子女處理房產協議書
- 小區綠化施工協議書
- 生病學生上學協議書
- 寄養撫養協議書范本
- 信息公司增資協議書
- 生產加工終止協議書
- 煤礦勞務分包協議書
- 自動扶梯與自動人行道2023版自行檢測規則
- 反假貨幣《外幣美元》知識考試題庫(含答案)
- 重慶大轟炸優秀課件
- 專題01《水銀花開的夜晚》 高考語文二輪復習
- 外貿客戶報價單中英文格式模板
- 中藥學中藥性味歸經功效歸納
- 專業技術人員職務聘任書
- GB/T 13911-1992金屬鍍覆和化學處理表示方法
- GB/T 13452.2-2008色漆和清漆漆膜厚度的測定
- 【泉州南音傳承與發展研究(論文7200字)】
- 《馬克思主義發展史》第五章 馬克思列寧主義在蘇聯的發展及曲折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