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筋工程量計算方法總結(jié)_第1頁
鋼筋工程量計算方法總結(jié)_第2頁
鋼筋工程量計算方法總結(jié)_第3頁
鋼筋工程量計算方法總結(jié)_第4頁
鋼筋工程量計算方法總結(jié)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鋼筋工程量計算方法總結(jié)?摘要:本文詳細(xì)總結(jié)了鋼筋工程量計算的方法,涵蓋了各類構(gòu)件中鋼筋的計算要點,包括鋼筋的長度計算、根數(shù)確定以及重量計算等方面。通過對不同結(jié)構(gòu)形式和構(gòu)件類型的分析,結(jié)合實際案例,為準(zhǔn)確、高效地進行鋼筋工程量計算提供了全面的指導(dǎo)。

一、引言鋼筋工程是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準(zhǔn)確計算鋼筋工程量對于控制工程成本、保證工程質(zhì)量至關(guān)重要。鋼筋工程量的計算涉及到眾多因素,如構(gòu)件的形狀、尺寸、鋼筋的規(guī)格型號、錨固長度、搭接長度等。掌握科學(xué)合理的計算方法,能夠提高計算效率和準(zhǔn)確性,避免因計算錯誤導(dǎo)致的工程損失。

二、鋼筋長度計算(一)基本計算公式鋼筋長度=構(gòu)件長度兩端保護層厚度+兩端彎鉤增加長度+中間部位的彎折增加長度(如有)

(二)各類構(gòu)件鋼筋長度計算1.梁直梁:對于簡支梁,鋼筋長度為梁凈長加上兩端的錨固長度。錨固長度根據(jù)混凝土強度等級、鋼筋種類及直徑等因素按照規(guī)范確定。例如,在C30混凝土中,HRB400直徑為20mm的鋼筋,其錨固長度LaE為35d=35×20=700mm。假設(shè)梁凈長為5m,則該梁下部縱筋長度為5000+2×700=6400mm。對于框架梁,除了滿足錨固要求外,還需考慮中間支座處的鋼筋錨固和貫通情況。當(dāng)梁縱筋在中間支座處直錨時,其長度為支座寬度減去保護層厚度加上錨固長度;當(dāng)不能直錨時,需彎錨,彎錨長度為支座寬度減去保護層厚度加上彎折長度(一般為15d)。例如,框架梁中間支座寬度為600mm,梁縱筋直徑為25mm,在C30混凝土中,其錨固長度LaE為35d=35×25=875mm。若能直錨,則梁縱筋長度為60025+875=1450mm;若不能直錨,彎錨時縱筋長度為60025+15×25=950mm。懸挑梁:懸挑梁縱筋長度為懸挑長度加上錨固長度。錨固長度同樣根據(jù)規(guī)范確定。例如,懸挑梁懸挑長度為2m,梁縱筋為HRB400直徑18mm,在C30混凝土中,錨固長度LaE為35d=35×18=630mm,則該懸挑梁縱筋長度為2000+630=2630mm。2.板單向板:受力鋼筋長度為板的凈跨長度加上兩端的錨固長度。錨固長度一般為板厚減去上下保護層厚度。例如,單向板凈跨為3m,板厚100mm,上下保護層厚度均為15mm,則受力鋼筋長度為3000+2×(1002×15)=3320mm。雙向板:雙向板鋼筋長度計算方法與單向板類似,需分別計算兩個方向的鋼筋長度。例如,雙向板短邊凈跨為2.5m,長邊凈跨為3m,板厚120mm,上下保護層厚度均為15mm,則短向受力鋼筋長度為2500+2×(1202×15)=2780mm,長向受力鋼筋長度為3000+2×(1202×15)=3280mm。3.柱矩形柱:縱筋長度為柱高加上上下兩端的錨固長度。錨固長度根據(jù)柱的類型(框架柱、構(gòu)造柱等)和規(guī)范要求確定。例如,框架柱高3m,縱筋為HRB400直徑22mm,在C30混凝土中,錨固長度LaE為35d=35×22=770mm,則縱筋長度為3000+2×770=4540mm。箍筋長度計算:箍筋長度=(柱截面周長8×保護層厚度)+2×彎鉤增加長度。例如,矩形柱截面尺寸為400×400mm,保護層厚度為25mm,箍筋彎鉤增加長度為11.9d(d為箍筋直徑),假設(shè)箍筋直徑為8mm,則箍筋長度為(400×48×25)+2×11.9×8=1590.4mm。圓形柱:縱筋長度計算同矩形柱。箍筋長度計算:箍筋長度=圓周長8×保護層厚度+2×彎鉤增加長度。假設(shè)圓形柱直徑為500mm,保護層厚度為25mm,箍筋直徑為8mm,則圓周長為π×500=1570.8mm,箍筋長度為1570.88×25+2×11.9×8=1650.4mm。

三、鋼筋根數(shù)確定(一)梁鋼筋根數(shù)計算1.縱筋根數(shù):首先根據(jù)梁的配筋要求確定縱筋的間距。例如,梁寬300mm,設(shè)計要求縱筋間距為200mm,則一排縱筋根數(shù)為300÷200+1=2.5,向上取整為2根(當(dāng)計算結(jié)果為小數(shù)時,采用向上取整的方式確定根數(shù))。當(dāng)梁寬較大,需要布置多排縱筋時,如梁寬600mm,縱筋間距200mm,一排可布置600÷200+1=4根,若布置兩排,則第二排縱筋根數(shù)需根據(jù)實際情況調(diào)整,一般第二排縱筋距第一排縱筋25mm或一個縱筋直徑,此時第二排縱筋根數(shù)為(6002520)÷200+1=2.75,向上取整為3根。2.箍筋根數(shù):箍筋根數(shù)=(梁凈長兩端加密區(qū)長度)÷箍筋加密區(qū)間距+1(兩端加密區(qū)箍筋根數(shù))。例如,梁凈長5m,兩端加密區(qū)長度均為1.5m,箍筋加密區(qū)間距為100mm,非加密區(qū)間距為200mm,則箍筋根數(shù)為[(50002×1500)÷200+1]+2×(1500÷100)=46根。

(二)板鋼筋根數(shù)計算1.受力鋼筋根數(shù):受力鋼筋根數(shù)=(板凈跨長度兩端鋼筋間距)÷鋼筋間距+1。例如,單向板凈跨為3m,鋼筋間距為150mm,則受力鋼筋根數(shù)為(30002×75)÷150+1=21根。2.分布鋼筋根數(shù):分布鋼筋根數(shù)計算方法與受力鋼筋類似,根據(jù)分布鋼筋的間距和板的尺寸確定。例如,板短邊凈跨為2.5m,分布鋼筋間距為200mm,則分布鋼筋根數(shù)為(25002×100)÷200+1=13根。

(三)柱鋼筋根數(shù)計算柱鋼筋根數(shù)根據(jù)柱的縱筋間距和柱截面尺寸確定。例如,矩形柱截面尺寸為400×400mm,縱筋間距為200mm,則縱筋根數(shù)為(400÷200+1)×(400÷200+1)=9根。

四、鋼筋重量計算鋼筋重量=鋼筋長度×單位長度理論重量

單位長度理論重量可通過公式計算:單位長度理論重量(kg/m)=0.00617×d2(d為鋼筋直徑,單位為mm)

例如,HRB400直徑為20mm的鋼筋,其單位長度理論重量為0.00617×202=2.468kg/m。若該鋼筋長度為10m,則其重量為10×2.468=24.68kg。

五、鋼筋工程量計算實例(一)工程概況某多層框架結(jié)構(gòu)建筑物,基礎(chǔ)為獨立基礎(chǔ),主體結(jié)構(gòu)采用C30混凝土,鋼筋采用HRB400級。部分框架梁、板、柱的尺寸及配筋信息如下:1.框架梁:KL1:梁凈長6m,梁寬300mm,梁高600mm,縱筋為4C22,箍筋為A8@100/200(2),兩端加密區(qū)長度為1.5m。KL2:懸挑梁,懸挑長度2m,梁寬250mm,梁高500mm,縱筋為2C20,箍筋為A8@100。2.板:單向板,板厚100mm,短邊凈跨3m,長邊凈跨4m,受力鋼筋為C8@150,分布鋼筋為A6@200。3.柱:KZ1:矩形柱,截面尺寸500×500mm,柱高3.5m,縱筋為8C20,箍筋為A8@100/200(2),加密區(qū)長度為1m。

(二)鋼筋工程量計算1.框架梁KL1縱筋長度計算:下部縱筋長度:在C30混凝土中,HRB400直徑22mm的鋼筋錨固長度LaE為35d=35×22=770mm。梁凈長6m,則下部縱筋長度為6000+2×770=7540mm。上部縱筋長度:同理,上部縱筋長度也為7540mm。縱筋重量計算:4根C22鋼筋的總長度為4×7540=30160mm。單位長度理論重量為0.00617×222=2.986kg/m。縱筋重量為30160×2.986÷1000=90.05kg。箍筋長度計算:箍筋長度=(梁截面周長8×保護層厚度)+2×彎鉤增加長度。假設(shè)保護層厚度為25mm,箍筋彎鉤增加長度為11.9d=11.9×8=95.2mm。箍筋長度為(300×2+600×28×25)+2×95.2=1740.4mm。箍筋根數(shù)計算:箍筋根數(shù)=(梁凈長兩端加密區(qū)長度)÷箍筋加密區(qū)間距+1(兩端加密區(qū)箍筋根數(shù))。箍筋根數(shù)為[(60002×1500)÷200+1]+2×(1500÷100)=46根。箍筋重量計算:箍筋總長度為1740.4×46=79058.4mm。單位長度理論重量為0.00617×82=0.3948kg/m。箍筋重量為79058.4×0.3948÷1000=31.20kg。KL1鋼筋總重量為90.05+31.20=121.25kg。2.框架梁KL2縱筋長度計算:在C30混凝土中,HRB400直徑20mm的鋼筋錨固長度LaE為35d=35×20=700mm。懸挑長度2m,則縱筋長度為2000+700=2700mm。縱筋重量計算:2根C20鋼筋的總長度為2×2700=5400mm。單位長度理論重量為0.00617×202=2.468kg/m。縱筋重量為5400×2.468÷1000=13.33kg。箍筋長度計算:箍筋長度=(梁截面周長8×保護層厚度)+2×彎鉤增加長度。假設(shè)保護層厚度為25mm,箍筋彎鉤增加長度為11.9d=11.9×8=95.2mm。箍筋長度為(250×2+500×28×25)+2×95.2=1440.4mm。箍筋根數(shù)計算:懸挑梁箍筋間距為100mm,則箍筋根數(shù)為2000÷100+1=21根。箍筋重量計算:箍筋總長度為1440.4×21=30248.4mm。單位長度理論重量為0.00617×82=0.3948kg/m。箍筋重量為30248.4×0.3948÷1000=11.94kg。KL2鋼筋總重量為13.33+11.94=25.27kg。3.單向板受力鋼筋長度計算:受力鋼筋長度為板的凈跨長度加上兩端的錨固長度。錨固長度一般為板厚減去上下保護層厚度。板厚100mm,上下保護層厚度均為15mm,則受力鋼筋長度為3000+2×(1002×15)=3320mm。受力鋼筋根數(shù)計算:受力鋼筋根數(shù)=(板凈跨長度兩端鋼筋間距)÷鋼筋間距+1。鋼筋間距為150mm,則受力鋼筋根數(shù)為(30002×75)÷150+1=21根。受力鋼筋重量計算:21根C8鋼筋的總長度為21×3320=69720mm。單位長度理論重量為0.00617×82=0.3948kg/m。受力鋼筋重量為69720×0.3948÷1000=27.51kg。分布鋼筋長度計算:分布鋼筋長度為板的凈跨長度加上兩端的錨固長度。錨固長度一般為板厚減去上下保護層厚度。則分布鋼筋長度為4000+2×(1002×15)=4320mm。分布鋼筋根數(shù)計算:分布鋼筋根數(shù)=(板凈跨長度兩端鋼筋間距)÷鋼筋間距+1。鋼筋間距為200mm,則分布鋼筋根數(shù)為(40002×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