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兒科期末復習題(一)_第1頁
中醫兒科期末復習題(一)_第2頁
中醫兒科期末復習題(一)_第3頁
中醫兒科期末復習題(一)_第4頁
中醫兒科期末復習題(一)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醫兒科期求復習題

名詞解釋:

1.圍產期:懷孕28周到產后一周這一分娩前后的重要時刻。

2.圍生期:胎齡滿28周歲至出生后7足天。

3.前囪門:是額骨和頂骨之間的菱形凹陷。

4?純陽:是指小兒在生長發育的過程中,表現得生機旺盛,好比

旭日之初生、草木之方萌,蒸蒸日上、欣欣向榮,說明了“生機蓬勃、

發育迅速”這一生理特點。

5.生長發育:生長表示形體的不斷長大,發育表示各種功能的完

善。

6.稚陰稚陽:包括了機體柔嫩、氣血未盛、脾胃薄弱、腎氣未充、

膜理疏松、神氣怯弱、筋骨未堅等生理特點。

7.胎怯:是指新生兒體重低下,身材矮小,臟腑形氣均未充實的

一種病癥,又稱“胎弱”。

8.夜啼:是指嬰兒入夜啼哭不安,時哭時止,或每夜定時啼哭,

甚則通宵達旦,但白天如常的一種病癥。多見于新生兒及嬰幼兒。

9.透關射甲:指小兒食指絡脈透過風,氣,命三關,一直射至指

甲端的現象,多數病勢危重。

10.五軟:指頭項軟、口軟、手軟、足軟、肌肉軟。

11.五遲:立遲、行遲、齒遲、發遲、語遲。

12.雪口:是指以口腔粘膜、舌上散在或滿布白屑為主要臨床特征

的一種口腔疾病,因其呈白屑狀鵝口瘡,又因其屑色白如雪片,名為

雪口。

13.肝常有余:意為小兒臟腑之氣嬌嫩,形氣未充,肝秉少陽生發

之氣,如草木初萌,具有著生氣蓬勃,欣欣向榮,發育迅速的特點。

(蓋肝乃少陽之氣,人之初生,如木之方萌,乃少陽生長之氣,以漸

而壯,故有余也。)

14.驚風四證:痰,熱,驚、風。

15.水痘:是由水痘時邪(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一種皮膚出

疹為主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臨床以發熱,皮膚黏膜分批出現紅色斑

丘疹、皰疹、結痂,且同時存在為主要特征。因其皰疹內含水液,形

態橢圓,狀如豆粒故稱為水痘。

16.麻疹粘膜斑:為口腔內兩頰粘膜近臼齒處可見多個0.5?

1.0mm大小白色斑點,周圍有紅暈,是麻疹初熱期的臨床表現。

17.積滯:是小兒內傷乳食,停聚中焦,積而不化,氣滯不行所形

成的一種胃腸疾病。

18.遺尿:是指5歲以上的小兒不能自主控制排尿,經常睡中小便

自遺,醒后方覺的一種病癥,又稱尿床、遺溺。

19.線狀疹:皮膚褶皺處如腋窩、肘窩、腹股溝等處,皮疹密集呈

線狀排列,可夾有出血點,形成明顯的橫紋線。

簡答題:

1.嬰幼兒輔食添加的原則

答: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細到粗,有一種到多種,并在嬰兒

健康、脾胃功能正常時逐漸添加。

2.小兒驚風八侯:指抽、搦、掣、顫、反、引、竄、視。

3.小兒疳的含義:①疳者甘也,言其病因,是指小兒恣食肥甘厚膩,

損傷脾胃,形成疳證;②疳者干也,言其病機、主癥,是指氣液干涸、

形體羸瘦。

1.傷食瀉的癥候、方藥、治法。

①癥候:大便稀濾,夾有乳凝塊或食物殘渣,氣味酸臭,或有敗

卵,腐腹脹滿,曖氣酸饅,或有嘔吐,不撕乳食,腹痛拒按,瀉后痛

減,夜臥不安,舌苔厚膩,或微黃,脈滑實,指紋紫滯。

②治法:消食化滯

③方藥:保和丸加減,焦山楂、焦神曲、陳皮、半夏、茯苓、連翹。

5.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的鑒別

(1)生理性黃疸特點是:

①足月兒大多在生后第2~3天出現黃疸,4~5天達高峰,5~7

天消退,最遲不超過兩周;

②早產兒黃疽多于生后3~5天出現,5~7天達高峰,7~9天消退,

最長可延遲到3~4周;

③每日血清膽紅素升高<85umol/L(5mg/dL),血清膽紅素足月

兒<221umo/L、早產兒<257umol/L。

④在此期間,小兒一般情況良好,除有輕微食欲不振外無其他

癥狀。

(2).病理性黃疸特點是:

①出現早(出生后24小時以內)、發展快(血清總膽紅素每天增加

超過85umo/)>程度重(足月兒總膽紅素超過21。/早產兒總膽紅素超

過27umoV/L)消退遲(超過2-3周)或看疽退而復現。

②足月兒總膽紅素超過342um/!

③可引起膽紅素腦病(核黃疽),損害中樞神經系統,遺留后遺癥。

6.佝僂病激期的臨床表現

答:癥狀:多汗、夜驚、易激惹等:體征:主要是骨骼的改變,表

現部位與該年齡骨骼生長速度較快的部位相一一致。

6月齡以內嬰兒以顱骨改變為主,如顱骨軟化;

6月齡以后可出現方顱、佝僂病串珠、佝僂病手鐲或腳鐲樣改

變;

1歲左右的小兒可見雞胸、郝氏溝;

小兒開始站立與行走后可出現股骨、脛骨、腓骨彎曲,形成“0”

形或“X”形腿,有時有“K”形樣下肢畸形;

患兒會坐與站立后可出現脊柱畸形。嚴重低血磷使肌肉糖代謝障

礙,出現全身肌肉松弛、肌張力降低和肌力減弱。此期血生化除血鈣

稍低外,其余指標改變更加顯著,25-(OH)D3<8ng/mLoX線攝

片有明顯改變。

7.感冒三夾證的形成

①夾痰:由于小兒肺臟嬌嫩,感邪之后,失于宣肅,氣機不暢,

津液輸布不利而內生痰液,痰壅氣道,則咳嗽加劇,喉間痰鳴,為

感冒夾痰;

②夾滯:小兒脾常不足,乳食不知自節,感邪之后,肺病及脾,

脾運失司,乳食停滯,積于中焦,氣機不利,則皖腹脹滿,不思乳

食,甚或嘔吐、大便稀薄,為感冒夾滯;

③夾驚:小兒神氣怯弱,肝氣未充,筋脈未盛,感邪之后,熱

擾心肝,易致心神不寧,睡臥不安,驚惕命齒,甚至引動肝風致抽

搐,為感冒夾驚。

8.麻疹的皮疹特點及其臨床表現

①皮疹特點:口腔兩頰粘膜可見麻疹粘膜斑,周身皮膚按序布發

紅色斑丘疹,疹退時皮膚有米糠樣脫屑和棕色色素沉著斑為特征。

②臨床表現:典型麻疹臨床分三期。

(1)初熱期為2~4天,表現為發熱,咳嗽,噴嚏,鼻塞流涕,淚

水汪汪,畏光羞明,口腔內兩頰黏膜近白齒處可見多個0.5~1mm

大小白色斑點,周圍有紅暈,為麻疹黏膜斑,同時可伴有腹瀉、嘔吐

等癥。

(2)見形期約3~5天,表現為熱盛出疹,皮疹按序透發,一般多

起于耳后發際,沿頭面頸項、軀干四肢、手足心、鼻準部透發,3~4

天出齊;皮疹初為淡紅色斑丘疹,后轉為暗紅色,疹間皮膚顏色正常。

邪毒深重者,皮疹稠密,融合成片,疹色紫暗;邪毒內陷者,可見皮

疹驟沒,或疹稀色淡。

(3)收沒期為3~5天,皮疹透齊后身熱漸平,皮疹漸退,皮膚留

下糠熬樣脫屑和棕色色素沉著斑。

病情嚴重者可在病程中合并邪毒閉肺、邪毒攻喉、邪陷心肝等逆證。

9.小兒生理特點及病理特點

①臟腑嬌嫩,形氣未充;生機蓬勃,發育迅速。

②發病容易,傳變迅速;臟氣清靈,易趨康復。

10.佝僂病初期臨床表現

答:多見6個月以內,特別是3個月以內的小嬰兒。多為神經興奮性

增高的表現,如夜驚、易激惹、煩躁、汗多刺激頭皮而搖頭等。血液

生化改變輕微,一過性血鈣下降,血磷降低,堿性磷酸酶正常或稍高。

此期常無骨骼病變,骨骼X線可正常或鈣化帶稍模糊。

11.過敏性紫瘢和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的鑒別

①過敏性紫瘢:發病前可有上呼吸道感染或服食某些食物、藥物等

誘因。紫瘢多見于下肢伸側及臀部、關節周圍。為高出皮膚的鮮紅色

至深紅色丘疹、紅斑或尊麻疹,大小不一,多呈對稱性,分批出現,

壓之不退色。可伴有腹痛、嘔吐、血便等消化道癥狀,游走性大關節

腫痛及血尿、蛋白尿等。血小板計數,出血、凝血時間,血塊收縮時

間均正常。腎臟受累者尿常規可有鏡下血尿、蛋白尿等腎臟損傷表現。

腎組織活檢可確定腎臟病變性質。有消化道癥狀者大便隱血試驗多為

陽性。

②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皮膚黏膜見瘀點、瘀斑。瘀點多為針尖樣大

小,一般不高出皮面,多不對稱可遍及全身,但以四肢及頭面部

多見。可伴有鼻佃、齒佃、尿血、便血等,嚴重者可并發顱內出血。

血小板計數顯著減少,出血時間延長,骨髓中成熟巨核細胞減少,血

塊收縮不良,束臂試驗陽性。

12.瘁腮的臨床表現

病初可有發熱、頭痛、嘔吐等癥狀。腮腺腫脹常先起于一側,2~3

天后對側亦腫大,其腫脹范圍以耳垂為中心,向前、后、下擴展,邊

緣不清。表皮不紅,觸之有彈性及壓痛。腮腺管口可見紅腫,可有頜

下腺、舌下腺腫大。可并發腦膜腦炎、睪丸炎、卵巢炎、胰腺炎等。

論述題:

1.高熱驚厥的西醫急癥處理

(1)一般處理:

①將病兒平放床上,取頭側位

②保持呼吸道通暢,必要時抽吸咽部分泌物。紫結者給予吸氧,窒息

時行人工呼吸。

③控制高熱。藥物降溫的同時,可配合物理降溫、用冷水濕毛巾敷額

頭,必要時用冰袋放在額部、枕部或頸側。

④注意心肺功能,必要時予強心劑。

⑤維持營養及體液平衡。

⑥持續驚厥者,應避免腦水腫及頓內高壓的發生,必要時給予甘露醇

等靜點,并注意輸人液量及鈉量。

(2)抗驚厥藥物:

①地西泮(安定),每次0.3飛.5mg/kg,最大量不超過10mg,靜脈緩注,

注射過程中注意防止呼吸抑制,必要時20分鐘重復一次。

②苯巴比妥鈉,每次8-lOmg/kg,肌注或靜注。

③10%水合氯醛每次40~60mg/kg,保留灌腸。

④經上述治療驚厥仍不停止者,必要時可于麻醉藥,硫噴妥鈉

4~5mg/kg靜脈慢注,同時必須監測生命體征,并隨時做好插管準備。

(3)病因治療:在積極控制驚厥發作的同時,必須及時尋找病因,針對

病因治療。如高熱驚厥者,應做降溫處理和抗感染治療;腦炎、腦膜

炎所致者,需抗感染治療等。

(4)預防驚厥復發:驚厥經急救停止發作后,應繼續徹底進行病因治

療以預防驚厥復發。

病名麻疹幼兒急疹風疹猩紅熱

潛伏期6-21天7-17天14-21天1-12天

初期癥狀發熱,咳嗽,流涕,突然高熱,一般情發熱,咳嗽,流涕,發熱,咽喉紅腫華

淚水汪汪況好枕部淋巴結腫大農疼痛

出診與發熱發熱3-4天出疹,發熱3-4天出疹,發熱1/2-1天出疹發熱數小時-1天出

出疹時發熱更高熱退疹出疹,出疹時熱高

特殊體征麻疹粘膜斑無無環口蒼白圈,草莓

舌,貧血性皮膚劃

痕,帕氏線

皮疹特點玫瑰色斑丘疹自耳玫瑰色斑疹或斑玫瑰色細小斑丘細小紅色丘疹,皮

后發際到額面、頸丘疹,較麻疹細疹自頭面到軀干,膚猩紅,自頸、腋

部,到軀干,到四小,發疹無一定順到四肢,24小時布下、腹股溝處開始,

肢,3天左右出齊。序,疹出后「2滿全身。疹退后無2~3天遍布全身。疹

疹退后遺留棕色色天消退。疹退后無色素沉著,無脫屑退后無色素沉著,

素斑,糠熟樣脫屑色素沉著,無脫屑有大片蛻皮

血常規白細胞總數下降,白細胞總數下降,白細胞總數下降,白細胞總數升高,

淋巴細胞升高淋巴細胞升高淋巴細胞升高中性粒細胞升高

2.麻疹、幼兒急疹、風疹、猩紅熱鑒別

3.病毒性心肌炎的臨床診斷標準

①病史:發病前有感冒、泄瀉、風疹等病史。

②臨床表現

(D心功能不全、心源性休克或心腦綜合征。有明顯心悸、胸悶、乏

力、氣短、面色蒼白、肢冷、多汗、脈結代等表現。

(2)心臟聽診可有心音低鈍,心率加快,心律不齊,有奔馬律等。

③輔助檢查:x線或超聲心動圖檢查示心勝擴大;心電圖示I、II、aVF、

V5,導聯中2個或2個以上ST-T改變持續4天以上,以及其他嚴重

心律失常;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升高、心肌肌鈣蛋白

(cTnl或cTnT)陽性。

④分期

(1)急性期:新發病,癥狀及體征明顯且多變,一般病程在半年以內。

(2)遷延期:臨床癥狀反復出現,客觀檢查指標遷延不愈,病程多在

半年以上。

(3)慢性期:進行性心臟增大,反復心力衰竭或心律失常,病情時輕

時重,病程在1年以上。

1.哮喘的夙根及其形成

(1)夙根:肺、脾、腎不足,痰飲內伏

(2)形成:痰飲的產生與肺、脾、腎三臟功能失常有關。小兒時

期,若素體肺氣不足,津液不能正常宣散敷布,不能通調水道,釀濕

成痰;脾氣不足,水濕不化,則聚濕生痰;腎氣不足,不能溫煦蒸騰水

液,腎陽虛,水泛為痰;腎陰虛,煉津為痰。因此,素體肺、脾、腎

不足,導致津液調節失常,水濕停聚,則聚濕生痰,痰飲內伏形成哮

喘反復發作的夙根。

病例:

1.肺炎喘嗽

常證

(1)風寒閉肺

辨證要點:惡寒發熱,嗆咳喘急,痰白而稀,舌苔薄白而白膩

治法:辛溫宣肺,化痰降逆。

主方:華蓋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加減。

常用藥:麻黃、杏仁、甘草、桑白皮、蘇子、茯苓、陳皮。

(2)風熱閉肺

辨證要點:發熱惡風,咳嗽喘急,痰黃粘稠,舌紅,苔薄白或黃

治法:辛涼宣肺,降逆化痰。

主方:銀翹散合麻杏石甘湯加減。

常用藥:金銀花、連翹、豆豉、牛勞子、薄荷、荊芥、桔梗、甘草、

竹葉、蘆根、麻黃,杏仁、石膏。

(3)痰熱閉肺

辨證要點:發熱面赤,咳嗽痰雍,氣急鼻扇,舌質紅,舌苔黃膩

治法:清熱滌痰,開肺定喘。

主方:五虎湯合拿歷大棗瀉肺湯加減。

常用藥:麻黃、杏仁、石膏、甘草、細茶、生姜、孽芮子、大棗。

(4)毒熱閉肺

辯證要點:高熱不退,咳嗽喘憋,煩躁口渴,舌紅而干,舌苔黃燥

治法:清熱解毒,瀉肺開閉。

主方:黃連解毒湯合麻杏甘石湯加減。

常用藥:黃苓、黃連、黃柏、桅子、麻黃、石膏、杏仁、甘草。

⑸陰虛肺熱

辨證要點:干咳少痰,低熱盜汗,舌紅少津

治法:養陰清肺,潤肺止咳

主方:沙參麥冬湯加減

常用藥:沙參、麥冬、玉竹、甘草、桑葉、白扁豆、天花粉

(6)肺脾氣虛

辨證要點:病程遷延,咳嗽無力,動輒汗出,面白少華,舌質偏淡,

舌苔薄白

治法:不肺健脾。益氣化痰

主方:人參五味子湯加減

常用藥:人參、白術、茯苓、五味子、麥冬、炙甘草、生姜、大棗

變證

(1)心陽虛衰

辨證要點:突然臉色蒼白,四肢厥冷,肝臟迅速增大,舌質略紫,舌

薄白

治法:溫補心陽,救逆固脫

主方:參附龍母救逆湯加減

常用藥:人參、附子、龍骨、牡蠣、白芍、甘草

(2)邪陷厥陰

辨證要點:壯熱狂躁,神昏澹語,四肢抽搐,舌質紅絳

治法:平肝熄風,清心開竅

主方:羚角鉤藤湯合牛黃清心丸加減

常用藥:羚羊角、桑葉、川貝、生地黃、鉤藤、菊花、茯神、白芍、

甘草、竹茹、牛黃、黃苓、黃連、桅子、郁金、朱砂

2.過敏性紫瘢

(1)風熱傷絡

辨證要點:急性起病,紫瘢顏色鮮紅,兼外感風熱之象

治法:祛風清熱,涼血安絡

主方:銀翹散加減

常用藥:金銀花、銀翹、牛勞子、薄荷、荊芥、紫草、茜草、地黃、

丹皮

(2)血熱妄行

辨證要點:起病急、紫瘢密集、色澤鮮紅,或伴尿血便血,腹痛關節

痛,舌質紅絳

治法:清熱解毒,涼血止血

主方:犀角地黃湯加味

常用藥:水牛角、地黃、牡丹皮、赤芍、紫草、甘草

(3)氣不攝血

辨證要點:病程遷延,紫瘢反復發作,色澤淡紫,伴見脾氣虛弱,心

血虧虛

治法:健脾養心,益氣攝血

主方:歸脾湯加減

常用藥:黨參、黃黃、白術、當歸、龍眼肉、茯神、酸棗仁、遠志

(4)陰虛火旺

辨證要點:紫瘢時發時止,血色鮮紅,手足心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