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A課時
教學內容:
教學目標: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教學方法:
教學準備:
教學過程1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備注
一、導入
一、五新
三、拓展
四、小結
課堂作業
板書設計
2、食物的色香味
教學目標
1.觀察認識食物的色香味,并通過活動認識感覺器官子觀察物體中的作用。
2.認識人體的感覺器官,如眼、耳、鼻舌、皮膚等。
3.運用觀察、比較等方法認識物體的不同特征,并能用自己擅長的方式表述觀察結
果。
4.在觀察研究中愿意與他人合作。
教學準備
1、米飯、面包、包子、饅頭、各種水果等等學生生活中常見的食物、
2、其他物品:鮮花,玩具,乒乓球,冰棒、復讀機、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出示:一滿桌豐盛色香味俱全的飯菜,讓學生觀看。
問:面對這樣一滿桌豐盛的飯菜,你有什么感受?
讓學生自由的回答,然后共同個歸納:色香味俱全的食物能夠引起我們的食欲,“色香
味,,中的“色”是指食物的不同顏色,“香”是指食物發出的氣味,“味”是指食物各種各樣
不同的味道。
二、引導學生通過觀察來認識并描述食物的色香味、
(1)、分小組觀察所準備的食物
每個小組一張觀察表格,講解怎樣看懂表格,和如何填寫表格,并將觀察到的填寫在
表格中,
(2)、集體交流觀交到的食物特點,教師進行板書。
(3)、引導學生從觀察的現象中去歸納
通過眼睛看,知道了食物的顏色,通過鼻子聞,知道了食物的不同氣味,通過用舌頭嘗,
知道了食物的味道……..
三、引導學生運用感覺器官對其他物體進行綜合觀察
1、我們除了用眼睛、鼻子、嘴巴觀察問題以為,還可以用哪些器官和方式來觀察
物體?
分組實驗:每個小組分給不同的鮮花、玩具、冰棒、乒乓球、復讀機、水果等材料研究,
要求:用多種方法觀察這些物體
2、觀察,然后進行交流
3、引導學生進行描述,觀察物體還要用到聽覺器官耳朵,觸覺器官皮膚、如:觀
察復讀機除了用眼睛看,不要用手摸,用耳朵聽等等方法來辨別
四、歸納總結
1、說說我們今天觀察物體要用到那些踞官?這些器官能認識到物體的哪些特征?
2、歸納這些器官的作用:
視覺器官(眼睛)一一看到物體的外形、顏色、大小等
聽覺器官(耳朵)一一聽到物體發出的聲音,辨別聲音的高低、強弱等
嗅覺器官(鼻子)一一聞到物體發出的不同氣味、
味覺器官(舌頭)一一嘗到物體不同的味道、
觸覺器官(皮膚)一一感受到物體的冷熱,現狀,光滑粗糙。
A課時
教學內容:
教學目標: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教學方法:
教學準備:
教學過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備注
一、導入
二、授新
三、拓展
四、小結
課堂作業
板書設計
3、食物從哪里來
教學目標
1、知道生活中常見的食物來源、
2、能按食物的來源將食物分為動物類食物及植物類食物。
3、能按照食物的來源對常見的食物進行簡單的分類。
4、通過對食物的認識,認識到科學技術在不斷發展。
教學準備
雞蛋(熟)、面包,肉類的食物,大米飯、蔬菜、水果等學生常見的食物。
教學重點
區分動物類食物與植物類食物
教學過程
1、列舉生活中常見的食物品種
(1)、分小組進行交流,并將生活中常見的食物記錄下來.
(2)、全班交流歸納,
提示學生注意:食物是指來源于動物和植物,并且經過一定的加工后可以直接吃的食品。
2、認識食物來源于哪些動植物
(1)分小組進行,將帶來的不同食物進行分類,看看這些食物分別來自什么動物和植
物,在將研究的結果記錄在書中的表格里面。
(2)學生反饋
注意:A、食物來源要說出具體的動物和植物名稱。
B、既含有動物成分的有含有植物成分的食物,可以將食物所含有的成分放開來
寫。
(3)、問:根據食物的來源,可以將食物分為那幾類?
動物類和植物類
3、對食物進行分類
(1)給所帶的食物進行分類,并將結果填寫在書中的表格里面,
(2)對書中P13頁的食物圖也進行分類,并將結果記錄下來
(3)交流并修正
(4)總結歸納:動物性食物:
植物性食物:
既有動物性食物又有植物行食物:
4、全課總結,拓展應用。
A課時
教學內容:
教學目標: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教學方法:
教學準備:
教學過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備注
一、導入
一百皿
一、在新
三、拓展
四、小結
課堂作業
板書設計
4、食物的營養
教學目標
1、了解生活中常見的食物所含的主要成分淀粉、蛋白質、脂肪等。
2、能正確的使用酒精燈等實驗材料。
3、用火烤?、滴碘酒、按壓等方法研究生活中常見的食物的主要營養成分。
4、能按照食物所含的主要營養成分對常見的食物進行分類。
5、能用所學的食物營養知識改善自己的營養結構,培養健康科學的飲食概念。
教學準備
1、酒精燈、銀子,碘酒、滴管、白紙等
2、饅頭、米飯、熟土豆、熟雞蛋、肥肉、瘦肉、蔬菜等學生常見的食物。
3、常見食物的營養成分的資料。
教學重點:常見的食物中含有那些營養成分
教學過程
一、新課引入:列舉平時愛吃的食物
1、在小組里面交流,對愛吃的食物進行統計,鼓勵學生用不同的方法統計。
2、匯報統計情況,根據學生的有無偏食的情況引入對食物中有哪些營養成分
的研究。
3、揭示課題
二:實驗探究常見食物的營養成分
1、介紹酒精燈及用途,邊介紹邊演示酒精燈的用法,
2、實驗:(1)實驗要求:將自己所帶食物分成三分,分別放在火上燒、滴
碘酒、放在紙上面按壓,等方法進行實驗。
(2)分組進行探究,邊觀察邊記錄,
注意:對食物進行按壓時,許多食物會留下痕跡,肥肉留下的是油跡,蔬菜留下的
是水跡,使用酒精燈要注意安全,火燒的要盡量避免黑煙,要放在火的外焰燒,
三、歸納實驗現象
問:你在研究食物營養的實驗中觀察到哪些現象?
瘦肉雞蛋在火上面燒了有臭氣味。
米飯、饅頭、土豆一一滴碘酒了變成藍色
肥肉、花生一一在紙上按壓有油跡
蔬菜----有水分
四、介紹食物的營養資料
瘦肉、雞蛋等在火上燒過有燒頭發的氣味,這是因為食物里而主要含有蛋白質,
它是構成身體的主要材料,在食物上面滴上碘酒變成深藍色是食物中主要含有淀粉,按
壓后有油跡,是因為食物中主要含有脂肪。
五、對常見的食物進行分類
1、分小組來完成,將分類的結果記載下來。
2、匯報結果,并說出理由。
六、拓展、運用
1、閱讀書中的資料。
2、回家對自己吃的食物進行鑒別,有哪些營養成分。收集有關食物營養的圖片資料
進行展覽。
…時
教學內容:
教學目標: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教學方法:
教學準備:
教學過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備注
一、導入
二、授新
三、拓展
四、小結
課堂作業
板書設計
5、設計一日食譜
教學目標
1,能根據一天所需的食物營養設計一日食譜.
2、能利用圖書、網絡等方式獲取制定“一H食譜”的相關資料。
3、通過收集資料、與他人交流等形式,制定一份數為科學的“一日食譜”
4、樂于用所學的知識改善自己的生活,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教學準備
課件有關膳食結構的資料
教學重點:學生自己設計一份合理的一日食譜
教學過程
一、新課引入
問:如果每天都吃一樣或2樣的食物,這樣行嗎?為什么?
學生反饋并揭示課題:設計一日食譜
二、學生設計一日食譜
(1)討論:我們怎樣才能設計一份合理的一口食譜?
讓學生自由的討論,交流,引導學生從不同的方面去考慮設計科學的一日食譜,通過什
么渠道,獲取所需要的營養,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家庭實際、經濟情況等來設計。
(2)出示課件:有關食物營養的的資料,讓學生進一步的獲取設計一LI食譜
的信息。為設計食譜提高依據。
(3)學生自己設計“一日食譜:學生設計的過程中教師巡視,進行指導。
三、交流設計的“一口食譜”
(1)交流設計的食譜,在交流的過程中說出自己設計的理由,以防出現不合
理的食譜。
(2)學生相互評價設計的食譜。相互比較評價出設計合理的食譜,進行肯定,
對不合理的食譜進行完善、修改。
(3)根據交流和評價的結果,更加完善自己設計的食譜。
四、引導學生統計進三天的食物品種,對照設計的一日食譜,改正自己的飲食
習慣。
(1)統計最近三天吃的食物,記錄下來。
(2)根據自己統計的結果與設計的一日食譜進行比較,找出要改進的地方。
這樣是營養的結構和食物的數量。
(3)相互交流,說出改進的理由。特別是自己平時愛挑食偏食的同學改進飲
食習慣。
五,總結
課
教學內容:1課時
時
教學目標: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教學方法:
教學準備:
教學過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備注
一、導入
—坦亞
一、及新
三、拓展
四、小結
課堂作業
板書設計
6、食物的消化
教學目標
1、知道人體的消化器官以及食物在人體內的主要消化過程。
2、知道如何保護人體的消化器官。
3、回顧進食過程并閱讀相關資料,了解消化器官及其作用。
4、能用不同的方式表述對人體消化器官的研究結果。
5、意識到現成良好的飲食習慣的重要性。
教學準備
而包、水果、純凈水等食物
消化器官的課件、消化過程的費料
教學重點:認識人的消化器官,食物在體內的消化過程。
教學過程
一、新知引入
我們每天吃的食物進入身體里后,只有消化廠才能被身體吸收利用,你知道食物是怎樣
被消化的嗎?這節課我們就來探究“食物的消化L
二、探究人體的消化器官
(1)問:你知道消化器官分布在我們身體的什么部位嗎?我們用吞咽
食物來體驗并推測消化器官的消化過程。
學生吞咽食物,慢慢感受并用手摸頸部等部位,體驗食物在身體的運動過程,吃進去的
食物到哪里去r,注意耍細嘲慢咽。
(2)、相互交流吞咽食物時的感受。
三、認識消化器官及其主要作用。
(1)出示消化器官圖的課件,閱讀課文中的資料,認識消化器官及其作用。
(2)說一說,人的消化器宜有那些?并在自己的身體中指出來,看看它們是什么樣?
(3)小結;人的消化靜官有口腔、食道、胃、小腸、人腸等。口腔在人的頭部,內有牙齒,
舌等。食道是一根管子,位于胸腔里面,是口腔到達胃的通道。目在腹腔的上部,進入體
內的食物首先到達這里。小腸在腹腔的下部,連著胃余大腸,大約5——6米長,彎彎曲曲
的。大腸比較粗,下端余肛門連接,肛門是糞便的出口。
四、描述并且填寫消化器官
(1)在書中填寫流程圖。
(2)讓學生用喜歡的方式來表述
五、進行飲食衛生教育
(1)問:消化器官是我們人體的重要器官,應該怎樣做保護好它,使身體更健康?
(2)學生討論,然后歸納出基本方法。
(3)小結:保護消化器官要做到:吃飯時要細嚼慢咽;定時定量:不要狼吞虎咽:暴
飲暴食;這會增加胃腸的負擔,飯前便后要洗手:不吃腐爛變質的食物,飯后不要立即寫字,
做劇烈的運動。
六、總結拓展
課
教學內容:1課時
時
教學目標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教學方法
教學準備
教學過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備注
一、導入
二、授新
三、拓展
四、小結
課堂作業
板書設計
7、食物的變質
教學目標
1、知道一些生活中常見的延長食物保質期的方法,并開展相關的研究活動。
2、認識生活中變質食物的特征以及食物變質的原因
3、能自主探究香蕉等食物變質的原因。
4、初步形成科學衛生的飲食習慣。
教學準備
1、一組變質發霉的食物,如;米飯,饅頭,爛水果、變質的肉等,一組是沒有變質
發霉的食物。
2、香蕉變質的過程圖片。
教學過程
一、比較認識變質的食物有哪些明顯的特征
1、出示兩組食物,學生分小組進行觀察比較,
要求:充分應用感覺器官來觀察比牧變質食物的特點,將變質的食物與沒有變質的
食物充分的進行對比,(嚴禁用口嘗)
2、將觀察的結果記錄下來。
食物名稱外在的不同特點
沒有變質的食物已變質的食物
米飯
饅頭
肉
水果
3、對變質食物的共同特點進行歸納
變質食物有變色、出現異味、霉點、軟化等特點,
二、探究食物為什么會變質
1、猜測:這些食物為什么會變質?原因可能有那些?
提示:利用平時的生活經驗去猜測、假設。
2、對猜測進行歸納;可能與食物放的時間的長短有關;與溫度的高低、食物中的水
分的多少、食物外表的損壞等等因素有關系.
3、出示香蕉變質過程的課件,觀察香蕉逐漸變質的過程。在讓學生進行描述。
三、認識食物變質對人的危害
1、講述:根據自己生活中經驗和我們剛才看的資料,說說你認為食物變質了會對
我們的身體有那些危害呢?
2、學生自由發言,然后再歸納。
四、探究哪些方法可以延長食物的保質時間
1、討論,(1)生活中你看見爸爸媽媽是怎樣讓食物保存很長的時間的?
(2)在超市里面買的方便食物又是怎樣保質的?
(3)我們吃的一些干果,大米又是怎樣保質的?
2、交流歸納食物的保質方法:冷凍冷藏:曬干;用鹽腌制,做成罐頭食品,隔絕食品
與空氣接觸等等。
五、拓展延伸:研究饅頭怎樣保存的時間更長
8、水是什么樣的
教學內容:8、水是什么樣的課時1課時
1、能用各種感官直接感知水,并用語言描述所觀察的水的形態特征。
教學目標:2、運用比較的方法辨別物體的特征。
3、養成全面細致觀察事物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認識水是什么樣的。
教學難點:了解物質三種常見的狀態:冏態、液態、氣態。
教學方法:合作與交流。
1、各種不同形狀的裝水容器、注射器、期料袋、玻璃板等。
教學準備:
2、醬油、醋、鹽水、清水、糖水、油等。
教學過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備注
水是我們天天都能見到的物體,下面我們
一、導入
就來研究什么樣的物體是水。(板書課題)
1、(1)將醬油、醋、鹽水、糖水、清水分
別注入燒杯里,用眼、鼻、舌辨別它們的顏色、
氣味和味道。
(2)在每杯液體的背后放置一支白色的粉
筆,讓學生觀察它們的透明程度。學生討論:水是什
(3)歸納:水是一種無色、無味、透明的么樣的物體?
液體。
2、(1)將清水慢慢地滴在水平放置的玻璃
板上,觀察水是否向各個方向流動。
(2)把水倒入不同形狀的的容器里,觀察
水有沒有固定的形狀,有沒有一定的體積。學生觀察自己的文
(3)小結:水具有流動性,有一定的體枳,具盒、橡皮、課本
二、授新
沒有固定的形狀。等,它們能在臭面
3、讓學生比較水(液體)與木塊、玻璃珠上流動嗎?
(固體)和空氣(氣體)有哪些不同。學生觀察自己的鉛
(1)水與木塊、玻璃球比較:不同點是,筆、橡皮、課本有
水沒有固定形狀,而木塊、玻璃球具有固定形固定的形狀嗎?
狀。
(2)水與空氣比較:
實驗:將水和空氣分別裝入注射器中(溶
枳相等),堵住注射器嘴,再按壓活塞,表現出
水的體積不易改變,而空氣的體積易改變。
(3)歸納出什么是液體、氣體、固體。(見
教材29頁)
我們常見的物體中,還有哪些是液體?哪
三、拓展
些是氣體?哪些是固體?
四、小結說說本節課的收獲
課堂作業練習冊第8課
8、水是什么樣的
板書設計
水是一種無色、無味、透明的液體。
9、怎樣使水變清
教學內容:9、怎樣使水變清課時1課時
1、能用感官直接感知渾濁的水,并用語言描述所觀察到的現象。
教學目標:2、能用簡單的器材做簡單的觀察實驗。
3、樂于用學到的科學知識改善生活。
教學重點:學會使水變清的方法
教學難點:學會使水變清的方法
教學方法:觀察實驗
教學準備:燒杯、鐵架臺、期料瓶等.渾濁的水,洗干凈的小石子和砂
教學過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備注
出示一杯渾濁的水,問:怎樣使渾濁的水學生進行推測
變清?
2、圍繞“怎樣使渾濁的水變清?”進行討
一、導入
論。
3、°
4、匯報交流學生的推測,師生共同評議并小結。
1、各小組根據自己的推測,設計實驗研究分小組匯報實險研
方法。究方案,集體交流
2、評議,完善實驗方
3、組織實臉:案。
(1)實驗一:將渾濁的水靜置,存放一段
時間后,觀察有什么現象。(加明磯后,效果更
明顯)
(2)實驗二:
二、授新
a、用繩將一個去底的空塑料瓶倒吊著;
b、在吊著的瓶中裝入洗凈的石子和砂:
C、將已沉淀的還比較渾濁的水慢慢倒入瓶
中,從瓶的下口滲出了相對清潔的水。
4、學生將所觀察到的現象進行交流,并小
結:實驗一采用的是沉淀的方法;實驗二采用
的是過濾的方法,這些方法都能使渾濁的水變
清。
1、提問:
2、討論后,合作做一做。
三、拓展
3、引導學生小結:能使渾濁的水變清的方
法有過濾、沉淀、消毒、蒸鏘、離子交換等。
能使渾濁的水變清的方法有過濾、沉淀、消毒、
四、小結
蒸儲、離子交換等
課堂作業還有哪些使水變清的辦法?
9、怎樣使水變清
板書設計
過濾、沉淀、消毒、蒸憎、離子交換
10、燒開水
課
教學內容:10、燒開水1課時
時
1、能全面細致地觀察燒開水實驗過程中發生的現象。
教學目標:2、能根據觀察到的現象提出要研究的問題。
3.愿意合作與交流
教學重點:了解溫度的改變可使物質(水)的狀態發生變化,
教學難點:會使用溫度計測定水溫八
教學方法:合作與交流
教學準備:燒瓶、鐵架臺、酒精燈、溫度計、水。
教學過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備注
L淡話:水經過前面實驗中那樣凈化處理的還不水經過前面實
能直接飲用。怎樣得到能飲用的水呢?最常用的驗中那樣凈化
一、導入方法就是將水燒開。(板書課題)處理的還不能
2、提出問題:虎開水是常見的事情,你注意觀直接飲用。
察過燒開水時的現象嗎?
1、組裝實驗裝置,并介紹實驗器材的使用。實驗操作:
2、講述溫度計的使用方法:(1)手要拿在
溫度計的上端;(2)眼睛要平視;(3)液泡不能
接觸杯壁或杯底。
3、(注意觀察燒開水時所發生的現象,并在
課本33頁圖中的相應刻度上用點做記號)
二、授新4、匯報交流燒開水時所觀察到的現象。(如
水而逐漸上升,水底漸漸冒泡,加熱到一定時候
水面冒“白氣”,沸騰一會兒,水會變少等等)
5、講述:水燒開了,我們也可以說水沸騰
了,水沸騰時的溫度叫沸點,水的沸點在通常情
況下是100攝氏度。水沸騰后,水溫保持不變。
1、交流:水溫的變化過程。交流:水溫的
2、除了水溫的變化,還觀察到了哪些現象?變化過程。
三、拓展
把觀察到了的現象和大家交流。
3、提出自己想研究的問題。
水燒開了,我們也可以說水沸騰了,水沸騰時的
四、小結溫度叫沸點,水的沸點在通常情況下是100攝氏
度。水沸騰后,水溫保持不變。
課堂作業水溫的變化過程
10、燒開水
板書設計水沸騰時的溫度叫沸點,水的沸點在通常情況下是100攝氏度。水沸騰后,
水溫保持不變。
11、水位為什么會升高
課
教學內容:11、水位為什么會升高1課時
時
1、應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對所觀察的現象(水立升高)作假設性解釋。
教學目標:2、用簡單的器材做觀察實驗,并作實驗記錄。
3、敢于大膽想象。
教學重點:能運用熱脹冷縮原理解決和解釋生產生活中的問題和現象。
教學難點:了解通過加熱和冷卻可使物體的形狀或大小發生變化,即物體熱脹冷縮現象
教學方法:觀察實驗
燒瓶、燒杯、鐵架臺、酒精燈、氣球、帶差的小瓶、水槽、玻璃管、銅
教學準備:
球、鐵環、開水、冷水、紅墨水等。
教學過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備注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燒開水》一課,從中觀察水加熱
一、導入觀察到水在加熱時,水位逐漸上升。今天我們
來學習《水位為什么會升高》。(板書課題)
1、先讓學生推測,水位為什么會升高,討論:觀察到了
再在小組里充分討論,然后再動手做實驗。什么現象?這些
2、實驗操作現象說明水有什
(1)實驗一:用燒瓶、燒杯、鐵架臺、么特點?匯報交
玻璃管、酒精燈和水組裝一個實驗。當點燃酒流后,師生共同
精燈時,玻璃管中的水位逐漸上升,熄滅酒精評
燈后,水位逐漸下降回位了。
(2)實驗二:用水槽、燒杯、玻璃管、
小瓶、開水、冷水、紅墨水組裝一個實驗。(讓悠理實驗事實,
一
一、I1X22MAC
學生根據上述器材自行設計實驗,然后,再教填寫表格。(教材
師指導。)當把小瓶放入燒杯里的開水里時,36頁下面)
玻璃管中的紅黑水迅速上升。當把小瓶放入水
槽的冷水里時,玻揩管中的紅墨水迅速F討論:根據上面
(3)實驗三:用熱水、冷水、分別裝有油和一系列實驗的現
牛奶的小瓶,一個空燒瓶口上固定了一個氣象,有什么發
球。油和牛奶傷實驗二的方法做。將裝有空氣現?
的空瓶放入開水中,就會看?到氣球會鼓起來。
再將燒瓶放入冷水中,氣球會萎縮成原來的樣
交流:生活中的熱張冷縮現象
三、拓展分析課本37頁下面的圖意
四、小結生活中的熱脹冷縮現象。
課堂作業水有什么特點?
11、水位為什么會升高
板書設計
液體、氣體和固體都有熱脹冷縮的性質。
12、水是怎樣變熱的
教學內容:12、水是怎樣變熱的課時|1課時
1、設計實驗,研究金屬材料傳熱方式。
教學目標:2、根據實驗結果,解釋生活中常見的科學現象。
3.愿意合作與交流
教學重點:認識金屬材料傳熱的特點是:熱從受熱部位逐漸向非受熱部位傳遞。
教學難點:設計實驗,研究金屬材料傳熱方式
教學方法:合作與交流
鋁片、火柴棍、蠟、銅勺、木筷、鐵絲、鋼尺、玻璃棒、橡膠管、水、
教學準備:紙片等。
實驗器材:燒杯、酒精燈、鐵架臺、方框形玻璃管等。
教學過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備注
1、提問;我們根據觀察到的燒開水的現學生討論:
象,提出/許多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我們自己認為水是怎
已研究了''水位為什么會升高"。大家說一說,樣變熱的。
一、導入我們還可以研究哪些問題。
2、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了解
“水是怎樣變熱的",同時,板書課題:水是
怎能樣變熱的?
1、讓學生猜測:壺底是用金屬材料鋁做
的,想一想,鋁片會怎樣傳遞熱呢?學生討論實驗方
2、指導學生設計實驗,有一塊鋁片(邊法
一一、在封豐新匕說邊拿給學生后),我們怎樣做實驗來研究這學生分小組做實
個問題呢?驗,提醒學生注
3、現在有鋁片、蠟燭、火柴棍、酒精燈意安全
等材料,我們怎樣做實驗呢?
師生共同小結:壺底把受到的熱逐漸傳
遞給沒有直接受熱的部分。
1、學生觀察各種各樣的炊具,看一看做
炊具的材料有什么特點,想一想,人們為什
么用這些材料做炊具。不同的材料傳熱能力學生按傳熱的難
一樣嗎?易程度,給材料
三、拓展
2、實驗研究,讓學生針對各種不同的材排序。
料想辦法做實驗研究,看哪些材料傳熱快,
哪些材料傳熱慢?
3、整理實驗數據,指導學生按傳熱的難
易程度,給材料排序。
四、小結說說木節課你的收獲
課堂作業練習冊第12課
12、水是怎樣變熱的
板書設計
壺底把受到的熱逐漸傳遞給沒有直接受熱的部分。
13、糖到哪里去了
課
教學內容:13、糖到哪里去了1課時
時
1、知道水能溶解一些物質。
2、通過觀察砂糖、高鎬酸鉀等物品在水中的溶解過程,知道什么叫“溶
教學目標:
解現象”。
3、養成中仔細、耐心觀察的習慣。
教學重點:通過觀察砂糖、高缽酸鉀等物品在水中的溶解過程,:
教學難點:知道什么叫“溶解現象
教學方法:實驗觀察
學生每小組一份:燒杯4只,玻璃棒4支:砂糖、高鋅酸鉀、砂子、粉筆、
教學準備:
食鹽、面粉、味精和五香粉各一小包;方糖一塊
教學過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備注
一、導入引入新課,
1、觀察現象,提出問題。對問題作出
(1)觀察砂糖是什么樣子的?推測(估計學生
(2)觀察砂糖在水中的變化情況,把砂有以下兒種說
糖放入水中,漸漸地砂糖的小顆粒就不見了。法)。
(當學生使用各種感官時,提醒學生:當你(1)化了:
不知道是什么物質時,千萬不要去嘗!)(2)到水里
(3)根據現象提出問題:砂糖在水中發去了:
生了什么變化?(3)變得很
2、設計實驗:學生仍然會設計用砂糖放個了,到水里去
二、授新入水里觀察:教師建議改用高缽酸鉀代替砂p,*
糖進行實驗。(4)變得很
3、實驗操作:把一小顆的高缽酸鉀晶體G很小,分散到
輕輕地放入一杯水中,不要攪拌,靜靜地觀水里去了。
察一分鐘,觀察發生了什么變化?大約一分
鐘后,將會看見水中高缽酸鉀顆粒的周圍有
紫紅色的像云霧一樣的物體向外擴散;這時
再輕輕地攪動一下,就可以看見紫紅色的云
霧向水的四面八方擴散開去,最后,這一杯
水全部變成了均勻的紫紅色。
研究如何加快物品在水中的溶解、交流使一塊方糖
三、拓展實驗情況,將實驗方法記錄在書上表格中在水中盡快溶
解。
得出結論:高缽酸鉀的顆粒在水中變得
很小很小,并且均勻地分散在水中。
四、小結
像砂糖、高錦酸鉀在水中發生的現象是溶解
現象。
課堂作業一塊方糖在水中盡快溶解。
13、糖到哪里去了
板書設計
像砂糖、高銃酸鉀在水中發生的現象是溶解現象。
14、水與生命
教學內容:14、水與生命課時1課時
1、通過圖片費料和做植物的實驗,以及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認識到水
與生物的密切關系。
教學目標:
2、能與同學觀察合作做好有關水與植物關系的實驗。
3、意識到保護水資源的重要性。
通過觀察圖片資料和做植物的實驗,以及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認識到水與
教學重點:
生物的密切關系
教學難點:能與同學合作做好有關水與梢物關系的實驗
教學方法:實驗
教學準備:圖片:干旱的土地和枯黃的莊稼,動物在欽水,被噴灌的大片植物等
教學過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備注
一、導入引入新課,并板書課題
1、討論:為什么說“水是生命的源泉?”實驗一:
(1)出示圖片:a、土地龜裂;b、禾苗早(1)讓學
死:c、斑馬欽水:d、一株植物澆水前后的變生討論實驗方
化情況的圖片。(看圖后學生還可更多地舉例)法。
(2)學生討論,并匯報:動物要喝水,人(2)實驗:
也要喝水,植物要吸收土中的水;有了水,小用力擠壓,看看
草才是綠油油的,大樹才能長出新的葉子,沒植物的莖、葉和
有水,草和樹都有會枯死……果實里有沒有
二、授新2、做實驗觀察植物身體內的水分到哪里去水,有多少水。
7(3)學生
歸納:o水是生命脈的源泉,人類離不開水,匯報實驗結論:
動物離不開水,植物也離不開水植物的身體內
有很多水分。
(4)討論:
我們喝的水到
哪里去了?
1、閱讀小資料。
2、討論怎樣保護水資源。
(1)在日常生活中,節約每一滴水;
三、拓展
(2)合理安排生活用水:
(3)積極參加植樹造林活動,樹多了,可
以有效的防止水土流失……
小結:通過實驗現象分析,可見植物“喝”的
四、小結水,一部分留在“身體”里,一部分被蒸發了,
水實際上也是在植物體內不斷循環的。
課堂作業討論怎樣保護水資源。
14、水與生命
板書設計水是生命脈的源泉,人類離不開水,動物離不開水,植物也離不開水
二、教學新課:
三、運用知識:
課
教學內容:1課時
時
教學目標: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教學方法:
教學準備:
教學過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備注
一、導入
二、授新
三、拓展
四、小結
課堂作業
板書設計
自由研究
教學目的:
1、使學生知道水在0C到4c時卻會出現熱縮冷脹的現象,液態水變成固態水,體積明
顯變大。
2、使學生初步嘗試獨立進行“科學探究”的過程。
3、使學生認識到科學研究是無止境的。
教學準備:
試管、水、記號筆。
教學過程:
一、談話,我們己經知道水受冷時體積變小.可在寒冷的冬天.有時自來水管被冰脹破.
這是為什么?和小組同學一起先提出假設,然后想辦法進行研究。
二、教學新課:
1、通過假設,提出問題:水管被冰脹破,可能是水結成冰體積變大的緣故。(通過討論
后產生問題)
2、根據問題確定研究方法;(做實驗)
3、研究過程:在試管中,裝入大部分水,先在水面處作好標記,再使水受冷結冰,結
冰后可以觀察體枳是否有變化。
4、研究結果:在寒冷的冬天,自來水管被冰脹破,是水結冰后體積變大造成的。(介紹:
在通常情況下,水在0C到4c時卻出現熱脹冷縮的現象。)
三、引導學生進行單元評價。
教學后記:
課
教學內容:1課時
時
教學目標: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教學方法:
教學準備:
教學過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備注
一、導入
—坦亞
一、及新
三、拓展
四、小結
課堂作業
板書設計
15玩具大集合
教學目標
科學知識:能判斷物體是由不同材料組成的。
會玩玩具,并記錄觀察的現象。
科學探究:能根據不同的標準給玩具分類。
對觀察到的現象提出問題。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主動提供自己的資源和想法,樂于分享大家的資源和智慈。
愿意合作與交流,體驗合作的愉快。
教學重點
對觀察到的現象提出問題。
教學難點
能根據不同的標準給玩具分類。
教學準備
以小組為單位盡量多地準備玩具,并少帶相同的玩具。
山區學校的老師要準等一些玩具圖片,以免所帶玩具太少不好分類C
教學過程
一玩具介紹比賽
1、老師或學生示范有條理介紹玩具。(介紹玩具的名稱外觀構造玩法感受)
2、個人在小組內介紹。
3、小組派代表在全班介紹。
4、評比優勝組。小結。
二玩具分類比賽
1、老師指導并提出要求:給物品分類首先要確定分類標準,如顏色、形狀、材料、
聲音等。今天我們要盡量多的分類,在這四個方法的基礎每想出一個新的方法就給一顆
智慧星。各小組把方法寫在紙條上,方法多的為優勝組。
2、在小組內進行分類活動,組長給想出新方法的同學涂亮智慧星。
3、各小組展示,確定優勝組。
4、老師小結:我們對在分類比賽中取得優勝的第?組表示祝賀,大家鼓掌!分類就
是要找出對象間的共同點和不同點,將對象分為不同的種類。同一個對象的分類方法可
以是多種多樣的。如玩具的分類方法有顏色、形狀、材料、聲音、運動方式、是否發光、
軟硬、大小、不同玩法(拉、推、擰、拖、開等)等。
三觀察比賽
1、老師提出任務和要求:讓同學們一邊玩玩具一邊仔細觀察現象,完成課本P51
的表格。各位學生獨立完成,不許討論不許抄。每組互派一人監督和統計,以觀察到的
現象多的為優勝組。
2、學生獨立觀察和思考,監督員巡視。
3、各小組匯報。
4、教師小結。
剛才同學們進行了仔細的觀察。觀察到很多有趣的細小的現象。大家做得很好。
希望同學們以后多多觀察,因為很多大科學家都很重視觀察。
巴甫洛夫說:“觀觀察,觀察,再觀察”。
史邁爾說:“對微小事物的仔細觀察,就是事業、藝術、科學及生命各方面的成功秘訣。”
蘇霍姆林斯基說:''察對于兒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陽光、空氣、水分對于植物之必不
可少一樣。在這里,觀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
四提問比賽
1、老師提出任務和要求:讓同學們在觀察到的現象中提出自己想研究的問題,個人
提出問題后在小組內交流,小組把最好的問題在全班匯報評比。
2、個人提問題,完成《課堂作業》P51四。
3、小組評選確定最好的問題。(小組要準備盡量多的新穎的問題,在比賽時如果有
人提了這個問題,你再提這個問題就無效。)
4、班內交流比賽。(以每組提一個問題來輪流匯報,如果某一組提不出問題就為輸,
輸到剩下最后一個就為勝。)
五教師小結(表揚先進組,評價教學目標完成情況)
布置作業
完成《課堂作業》上剩余的題目。
板書設計
玩具大集合
介紹玩具要有順序:名稱、外觀、結構、玩法、感受
玩具分類的方法有:顏色、形狀、材料、聲音、運動方式、是否發光、軟硬、
大小、不同玩法(拉、推、擰、拖、開等)。
玩具按材料分類有:布的、鐵的、塑料、木的
心:1課時
教學內容:
教學目標: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教學方法:
教學準備:
教學過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備注
一、導入
二、授新
三、拓展
四、小結
課堂作業
板書設計
16磁鐵玩具
教材簡介
教材分為四個部分。1.交流玩磁鐵玩具時觀察到的現象。2.認識磁鐵。先找出
磁鐵玩具上的一種特別物體一一磁鐵,再引導學生認識各種各樣的磁鐵。3.探究“磁
鐵能吸鐵”的特點。教材采用實驗方法進行研究,用實物照片的形式呈現出不同類型
的材料實驗過程中.還給學生設計了一個表格,要
求學生把實驗結果記錄下來,填入表格中。通過分析實驗結果,得出“磁鐵能吸
鐵這類物體”的結論。4.探究“磁鐵有兩個磁極”。
教學目標
科學知識:認識常見的幾種磁鐵:條形、蹄形、環形、磁針等。
會分析試驗記錄,并得出結論。
科學探究:通過實驗觀察分析知道,磁鐵能吸鐵,磁鐵有兩個磁極等特點。
能做探究破鐵特點的實驗,并且會記錄實驗現象和結果。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樂于與同學合作,尊重.其他同學的意見。
教學重點
通過實驗觀察分析知道,磁鐵能吸鐵,磁鐵有兩個磁極等特點。
教學難點
能做探究磁鐵特點的實驗,并且會記錄實驗現象和結果。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準備
1.(學生準備)幾種磁鐵玩具。
2.(教師準備)條形磁鐵、蹄形磁鐵、環形磁鐵、小磁針、杯子、水。
3.(小組準備)刀片、曲別針、裁紙刀、鐵釘、大頭針、鐵夾等鐵制
品,
曲尺、橡皮、紙條、塑料紐扣、鋁鑰匙、銅鑰匙等非鐵制品。
教學過程
-說一說
1、師:請同學們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鋼化玻璃采購合同
- 屋面綠化箱涵施工合同
- 商鋪轉讓租賃合同書
- 工程分包木工合同
- 制作安裝承包合同
- 建房施工安全合同書
- 建筑工程拆除分包勞務合同
- 擴大勞務分包規定合同
- 彩鋼瓦施工合同協議書
- 土工材料采購合同
- 云南省衛生健康委所屬事業單位招聘工作人員真題2024
- 農莊合作協議書范本
- 幕墻UHPC施工專項方案 (評審版)
- 2025年職教高考《機械制圖》考試復習題庫(含答案)
- 醫院安保服務投標方案醫院保安服務投標方案(技術方案)
- 2025年中共中國華電集團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2024年415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知識競賽測試題庫
- 現代智慧物流園建議書可行性研究報告備案
- 2025年中考語文二輪復習:字詞積累 練習題(含答案)
- DB33 1036-2021 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
- DB51T 1511-2022建設項目對自然保護區自然資源、自然生態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