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上冊科學第二章 第2節建構分子模型 易錯點培優練習(含答案)_第1頁
七年級上冊科學第二章 第2節建構分子模型 易錯點培優練習(含答案)_第2頁
七年級上冊科學第二章 第2節建構分子模型 易錯點培優練習(含答案)_第3頁
七年級上冊科學第二章 第2節建構分子模型 易錯點培優練習(含答案)_第4頁
七年級上冊科學第二章 第2節建構分子模型 易錯點培優練習(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七年級上冊科學第二章第2節建構分子模型易錯點培優練習易錯點一、模型與符號例1:一個模型可以是、或,也可以是。例2:(2023八下·鎮海期末)對于一些“看不見、摸不著”的科學概念,無法直接研究,我們可以建立模型,使不易研究的科學內容更加形象化,給磁場建立的模型稱為線,通過它可以表示出磁體周圍磁場的分布、強弱;實際上它并不存在。除此之外,我們在研究物質結構、生物結構、光現象、物體相對運動時,還分別使用了“①原子”、“②細胞”、“③光線”、“④參照物”等概念,這些概念中,根據客觀情況假想但實際不存在的是(填序號)。例3:(2024八下·杭州期末)下列科學家的科學研究中,沒有用到模型的是()A.宇宙體系(哥白尼)B.表示磷元素(道爾頓)C.葉結構D.二氧化碳分子例4:(2023八下·義烏期中)以下屬于符號的是()A.B.C.D.變式訓練1.(2024八下·東陽期末)模型常??梢詭椭藗冋J識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觀祭到的復雜的事物。下列不屬于模型的是()A.奧迪汽車B.眼球結構C.地球儀D.動物細胞結構2.(2023八下·仙居期末)模型常常可以幫助人們認識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觀察或復雜的事物。下列四幅圖中不屬于模型的是()A.B.C.D.3.(2024八下·杭州月考)借助模型有利于學科概念的學習與理解,下列屬于模型的是()A.B.C.D.4.(2024八下·余杭期末)模型可以幫助人們認識和理解一些不易觀察或復雜的事物,下列四幅圖中屬于模型的是()A.氫元素B.甲烷分子結構C.電流表D.有禮標志5.(2024八下·浙江期中)科學研究中常用符號來簡單明了地表示事物。下列屬于符號的是A.B.C.D.6.(2023八下·永嘉期中)在科學研究中,有時需要建立一個適當的模型來揭示客觀對象的形態、特征和本質;有時也可以用符號來簡單明了地表示事物。下列屬于符號的是()A.原子結構B.新冠病毒C.節水標志 D.足球烯結構易錯點二、原子模型和分子模型例1:下列對如圖所示四種分子的分析錯誤的是()A.一個水分子由三個原子構成B.氮分子和氫分子由相同的原子構成C.比較水分子和二氧化碳分子,能說明分子可由種類不同的原子構成D.比較氮分子和氫分子,能說明分子可由種類相同的原子構成例2:(2024八下期中)2023年5月28日,我國自行研制的大型噴氣式民用飛機C919完成了首次商業航班飛行。飛機上以氯酸鈉為產氧劑提供氧氣。能保持氧氣化學性質的最小微粒是()A.20 B.O2 C.O D.O2-例3.(2023八下·金東期末)氧化汞分子分解示意圖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在化學變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B.分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C.在這個變化中,原子的種類發生改變D.物質只能由分子構成,不能由原子構成例4.小金繪制了如圖所示的物質變化微觀示意圖,表示物質在一密閉容器內發生化學變化前后的不同微觀狀態,根據圖中信息進行分析,不正確的是()A.符號Δ所表示的物質在反應前后分子沒有變 B.在參加反應的氫氣分子個數和氮氣分子個數比為3:1 C.反應后N2有剩余 D.發生化學反應的物質有氫氣和氮氣例5.科學研究發現:氮氣不活潑,在3000℃時僅有0.1%的分子分裂.在0℃常壓下,向密閉容器M中充入一定量的氮氣,而后升高溫度(不超過3000℃,壓強不變),若該密閉容器的體積增大了一倍,則M內分子變化的示意圖合理的是()例6.(2024春?杭州月考)如圖所示是某物質在三態變化中分子的示意圖,請完成:(1)A為態,C為態,E為態。(2)B為過程,D為過程(均填物態變化)。(3)從微觀的角度解釋物質的三態變化,其實質為。(4)該物質在狀態變化中,有沒有變成其他物質?。(例6)(例7)例7:根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過氧化氫分子中有種原子,甲醛分子中有種原子;1個甲烷分子中有個原子,1個甲醛分子中有個原子,1個水分子中有個原子。(2)比較氫分子與水分子,可得出的結論為。(3)比較過氧化氫分子和水分子、乙炔分子和甲烷分子,可得出的結論為。例8.分子與原子的區別和聯系。分子原子本質區別在由分子構成的物質中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分子在化學變化中再分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原子在化學變化中再分相同點①質量和體積都很小;②都在不斷地運動;③微粒間都有間隔;相同點④同種微粒化學性質相同,不同種微?;瘜W性質不同;⑤都直接構成物質聯系變式訓練1.(2024八下·臨海期中)下列物質由分子構成的是()A.鐵 B.氯化鈉 C.水 D.石墨2.能保持氫氣化學性質的微粒是()。A.氫元素 B.氫原子 C.氫離子 D.氫分子3.(2022八·濱江)英國科學家在金星大氣層中發現了“生物標志”——磷化氫(PH3)氣體。如果用“O”表示氫原子,用“”表示磷原子,則下列模型可以表示磷化氫分子PH3的是()A. B. C. D.4.(2024八下·長興月考)用“”表示氧原子,“?”表示氫原子,則保持水的化學性質的微粒是()A.B.C.D.5.下列各圖中“”和“”分別表示兩種不同的原子,其中表示同種分子的是()A. B. C. D.6.有①氮氣,②碘,③金剛石,④水,⑤水銀,⑥高錳酸鉀,⑦氧氣,⑧磷8種物質。其中由原子直接構成的是(

)

②③⑧

B.

③⑤⑧

C.

②⑤⑦

D.

①④⑥

7.“超臨界水”(水分子中含有一個氧原子和兩個氫原子)因具有許多優良特性而被科學家追捧,它是指當溫度和壓強達到一定值時,水的液態和氣態完全交融在一起的狀態。用“o”表示氫原子,“”表示氧原子,下列模型中,能表示“超臨界水”分子的是()A. B. C. D.8.(2024八下·期末)觀察下圖分子模型,一種圓圈代表―種原子,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A.相同種類的原子可以構成分子B.不同種類的原子可以構成分子C.相同種類不同數目的原子可以構成不同的分子D.不同的分子里不可能有相同的原子9.圖為甲烷燃燒過程的微觀示意圖,圖中出現的分子和原子的種類分別為()A.4和3 B.2和3 C.3和4 D.3和3(9)(9)10.(2023八下·武義期末)圖示是水分子分解示意圖。圖中表示氧原子,表示氫原子,表示水分子,表示氧分子,表示氫分子。從水分子分解示意圖獲得的信息中錯誤的是()A.分子由原子構成B.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C.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和原子的個數都不會發生改變D.一個水分子由一個氧元素和2個氫元素構成11.(2024八下·定海期末)過氧化氫(H2O2)與水(H2O)的化學性質不同,其原因是()A.組成物質的元素種類不同B.構成物質的分子不同C.分子中的原子種類不同D.過氧化氫中有氧分子而水中只有氧原子12.(2024八下·浙江期中)科學家們制造出了含4個氧原子的新型“氧分子”,而一個氧氣分子是由2個氧原子構成的。針對以上事實,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A.一個新型“氧分子”由2個氧氣分子構成B.氧氣分子與新型“氧分子”的化學性質不同C.新型“氧分子”與氧氣分子都是由氧原子構成的D.每個新型“氧分子”與每個氧氣分子含有氧原子個數不同13.下列兩幅圖表示的是液態水和氣態.水的狀態模型,“”表示水分子。(1)圖中表示氣態水的是。(2)液態水溫度降低時會變成態的冰,而溫度升高時會變成態的水蒸氣。(3)水在狀態變化中,有沒有變成其他物質?。你能概括出物理變化的實質嗎?。(4)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出,水在狀態變化中,是水分子之間的發生了變化。(13)(14)14.水電解的過程可以用如圖所示的模型表示。試根據模型回答下列問題。(1)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1個水分子由2個氫原子和1個氧原子構成B.水電解屬于化學變化C.水電解過程中,分子的種類不變D.水電解過程中,原子的數目不變(2)從微觀粒子角度而言,水通電時,水分子分解產生和,分解產生的原子重新組合成分子,它們不再有水的化學性質??梢姡潜3炙瘜W性質的最小微粒。(3)由水電解實驗可知:分子是由構成的。由分子構成的物質,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是參加化學變化的最小粒子。分子和原子的本質區別是。15.鐵是由構成;水由構成;二氧化碳分子由構成;氧分子由________構成;氬氣由________構成。16.(2023八下·吳興期中)從分子、原子的角度認識化學反應是化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如圖是某密閉容器中物質變化過程的微觀示意圖。(“●”表示氧原子,“○”表示氫原子)(1)下列關于變化Ⅱ的說法中,正確的是____(填字母)A.分子的數目增多了 B.分子變小了C.分子間的距離變小了 D.分子的種類發生了改變(2)變化Ⅰ屬于(填“物理變化”或“化學變化”)(3)從變化Ⅰ與變化Ⅱ的微觀過程可分析出,兩個變化過程的本質區別是。(4)該化學反應中,不發生變化的是(填序號)。A.原子種類 B.原子個數 C.分子種類17.碘是一種由碘分子構成的物質。某同學利用碘進行了如下實驗:①把少量的固體碘放在濕潤的饅頭上,發現饅頭會變藍色;②再取少量的碘溶解在酒精中,取少量碘酒滴在饅頭上,發現饅頭也會變藍色。請回答下列問題。(1)請用分子的觀點解釋以上現象:。(2)取少量的碘放入燒杯中,用酒精燈加熱,碘升華變成碘蒸氣,把濕潤的饅頭放在碘蒸氣中,饅頭(選填“會”或“不會”)變藍色。(3)現在市場上買來的食鹽大多是加碘鹽,將少量食鹽水滴在饅頭上,饅頭不變藍色。由此可知,食鹽中(選填“存在”或“不存在”)碘分子。易錯點三、水分子的構成例1:(2024·義烏開學考)如圖為電解水的實驗裝置,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為增強水的導電性,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鈉B.正極產生的氣體是氧氣C.正極和負極產生氣體的質量比為1:2D.該實驗證明水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例1)(例2)例2:(2024八上·柯橋)如圖是電解水的簡易裝置和電解水生成氣體體積與時間的關系圖。回答下列問題。

(1)若甲試管生成A氣體,則b應該接直流電源的極。

(2)把帶火星的木條放入B氣體中,能看到的現象是,說明B氣體具有的化學性質是性。

(3)實驗中得到的氫氣和氧氣的體積比略大于2:1的原因可能是。例3:(2024七下·余姚期中)如圖甲所示為電解水的實驗裝置,如圖乙所示為電解水反應的微觀過程示意圖?;卮饐栴}:

(1)如圖甲所示,a管與電源的極相連。(2)理論上a、b兩管內收集到的氣體的體積比為2:1,結合圖乙所示的電解水反應的微觀過程示意圖,推測氣體體積大小的主要決定因素除氣體物質所含分子數目外,還有(選填“氣體分子的直徑”或“氣體分子間的平均距離”)。(3)在電解水實際操作中,a、b兩管內收集到的氣體的體積比通常大于2:1,其原因是兩種氣體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同,則在相同條件下,(選填“氫氣”或“氧氣”)更難溶于水。變式訓練1:(2024八上·義烏期中)從電解水的實驗中可知()A.水是由氫氣和氧氣組成的 B.水是由氫原子和氧原子構成的C.水分子含有氫分子和氧分子 D.水電解過程中產生了新的分子2:(2024八下·臨海期中)建立宏觀和微觀之間的聯系是科學獨特的思維方式。分析圖中信息判斷以下說法合理的是()A.該反應是物理變化,因為反應過程中原子沒有變化B.圖乙變化過程中的最小粒子是氫分子和氧分子C.分子可以由同種原子構成,也可以由不同種原子構成D.分子和原子的區別在于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以再分(2)(3)3.(2024八上·臨海期末)下圖是電解水的簡易裝置,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A.圖中現象表示實驗還未開始B.該實驗能證明水由氫氣和氧氣組成C.實驗中a、b試管中收集的氣體質量比為2:1D.水分解的過程中,氫原子和氧原子數目不發生變化

4.(2024八上·杭州期中)某實驗小組用如圖所示裝置完成電解水的實驗并收集產生的氣體(U型管中預先加入了少量氫氧化鈉,氫氣氣的密度比空氣?。铝姓f法不正確的是()A.a是電源的負極B.d管中的氣體先收集的氣體可以用帶火星的木條檢驗C.U型管中加入少量氫氧化鈉的目的是增強導電性D.該實驗說明水分子中含有氫分子和氧分子(4)(5)5.(2024·八年級期末)如圖為電解水的實驗裝置,關于電解水實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試管A中收集到的是氧氣B.試管B端連接的電極為負極C.AB試管中收集到氣體的質量比值為2:1D.該實驗能說明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6.由電解水的有關實驗可得到的結論是()①水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②電解1g水可以得到2g氫氣和1g氧氣③水中有氫氣和氧氣④化學反應里分子可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7.(2024八上·拱墅期末)如圖是書上水電解示意圖,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這個實驗可以說明水分子含有兩種不同的,更小的粒子,這種粒子就是原子。B.一個水分子種含有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C.水是由水分子構成的D.水是由氫原子與氧原子組成的8.(2024八上·期末)在電解水的實驗中(如圖甲),與電池負極相連的試管內得到氫氣,與電池正極相連的試管內得到氧氣,兩種氣體的體積比是2:1。由這一事實可以推知,在同溫同壓下,相同體積的任何兩種氣體中含有的分子的數量相同。用上面得到的結論分析,如圖乙是一定體積的氫氣和不同體積的氧氣化合成水(液態)的實驗數據的關系圖(橫坐標表示反應前氧氣的體積,縱坐標表示反應后剩余氣體的體積,氣體體積均在同溫同壓下測定)。試回答:(1)實線部分表示剩余的氣體是。(2)實線與虛線的交點表示的意義是。(3)反應前原有氫氣mL。9.某學習研究小組用水電解器電解水,測定兩管逸出氣體的體積,記錄如下表,請回答:時間/min體積/mL12345678連電源負極的管(A)中氣體612202939495969連電源正極的管(B)中氣體2471116212631(1)水電解時在陽極和陰極產生氣體的分子個數比理論上是(2)裝置氣密性良好、讀數正確,但電解開始階段兩管氣體的體積比不符合理論比值的原因是(3)根據分子模型回答下列問題。①甲、乙、丙三種物質中屬于化合物的是②從圖中你可以得出的正確結論是(填序號,可多選)。a.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b.反應前后分子種類不變c.化學反應中分子可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③在電解水實驗中一般會加入等物質增強溶液的導電性。10.(2024·八年級期中)如圖所示,圖1是水電解實驗裝置,圖2是某同學針對圖1實驗的創新裝置。圖2的創新實驗操作步驟如下:先將裝置固定在鐵架臺上,向其中注入溶質質量分數為8%的氫氧化鈉溶液作電解液,用注射器將電解液注滿移液管并倒立在裝置的兩極,連接好導線后閉合開關,通電約4分鐘,產生一定量的氣體時,關閉電源,隨即檢驗兩極產生的氣體。請你結合圖示和操作步驟,回答下列問題:(1)在圖2中與電源正極相連接的移液管中收集到某氣體,檢驗該氣體的方法是___________。(2)水中加入氫氧化鈉的好處是___________。(3)你認為圖2的創新實驗相對圖1來說,所具備的優點有()

①實驗時手不用直接接觸有腐蝕性的電解液;②非常方便兩極氣體的檢驗;③所用實驗器材都是用家里常見的物品改制而成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4)以下有關該實驗的說法正確的()

A.實驗產生兩種氣體的質量之比為1∶2B.由該實驗可以得出水是由氫氣和氧氣組成的C.在該實驗中水發生了化學變化D.可以直接觀察到兩個電極上產生氫氣和氧氣易錯點三、粒子的大小與質量例1:碳原子、氧原子和氫原子的不同組合,可以構成千千萬萬個不同的分子。構成分子的原子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

(1)如果用“”表示碳原子,用“”表示氧原子,用“”表示氫原子,根據下列分子模型回答。雙氧水的分子模型:,乙炔的分子模型:。每個雙氧水分子是由和構成的;每個乙炔分子中,含有個原子,含有種原子。(2)一個碳原子的質量為1.993×10-26千克,一個氧原子的質量為2.657×10-26千克,那么一個二氧化碳分子的質量為千克。

變式訓練1:“一滴水中約有1.67×1021個水分子”說明了()A.分子很小 B.分子可以再分C.分子之間有空隙 D.分子在不斷地運動2:原子半徑一般所在數量級是()A.10-8m B.10-9m C.10-10m D.10-11m3:PM2.5是指大氣中直徑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顆粒物,它是造成霧霾天氣的主要原因之一。將PM2.5和電子、原子核、分子等粒子一起按照空間尺度由大到小排序,下面排列正確的是()A.PM2.5、分子、原子核、電子 B.分子、PM2.5、原子核、電子C.分子、原子核、PM2.5、電子 D.分子、原子核、電子、PM2.54.利用油膜法可粗略測定分子的大小,其實驗原理是將油滴滴到水面上,油滴會在水面上散開,形成單分子油膜(如圖)。若把分子看成球形,先測出20滴油滴的體積為1毫升,再將一滴油滴滴入水中,測出油膜的面積約,可粗略(忽略分子之間的空隙,假定分子之間緊密排列)估算出油分子的直徑為______m。5.(1)“用微粒的眼光看世界”,是我們學習科學的重要思想方法。試根據以下材料,結合你所學知識,簡要回答問題:

材料一:微波爐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微波穿透食物達5cm深,使食物中的水分子產生高頻率震動,并摩擦,產生大量的熱量,達到運動式加熱或烹飪食物的目的。材料二:一滴水里大約有15萬億億個水分子,如果10億人來數一滴水里的水分子,每人每分鐘數100個,日夜不停,需要數3萬多年才能數完。材料三:某同學在課后做如圖所示的實驗:在一個玻璃容器中加入100mL水,向水中放入一塊糖,立即在容器外壁沿液面畫一水平線,過一會兒發現糖塊溶解,液面比原來水平線降低了。①材料一說明:;②材料二說明:;③材料三說明:;④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請談談你對“原子是化學變化的最小粒子”這句話的認識:。(2)在科學學習過程中,常常要用到分類的方法,利用分類的方法學習科學,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F有①人體呼出的氣體;②五氧化二磷;③酒精;④液態氮;⑤四氧化二氮;⑥固體二氧化碳;⑦氬氣;⑧澄清石灰水。用序號填空:含有氮分子的是;由原子直接構成的物質是。八下科學第二章微粒的模型與符號1-2節易錯點培優練習解析易錯點一、模型與符號例1:一個模型可以是、或,也可以是?!敬鸢浮恳环鶊D;一張表;計算機圖像;一個復雜的對象或過程的示意【解析】(1)自然科學研究中,人們通過一定的科學方法,建立一個適當的模型來代替和反映客觀對象,并通過研究這個模型來揭示客觀對象的形態、特征和本質,這樣的方法就是模型方法。模型常??梢詭椭藗冋J識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觀察到的或復雜的事物。一個模型可以是一幅圖、一張表或計算機圖像,也可以是一個復雜的對象或過程的示意。

(2)用符號能簡單明了地表示事物,還可避免由于事物外形不同和表達的文字語言不同而引起的混亂。

【解答】一個模型可以是一幅圖、一張表或計算機圖像,也可以是一個復雜的對象或過程的示意。例2:(2023八下·鎮海期末)對于一些“看不見、摸不著”的科學概念,無法直接研究,我們可以建立模型,使不易研究的科學內容更加形象化,給磁場建立的模型稱為線,通過它可以表示出磁體周圍磁場的分布、強弱;實際上它并不存在。除此之外,我們在研究物質結構、生物結構、光現象、物體相對運動時,還分別使用了“①原子”、“②細胞”、“③光線”、“④參照物”等概念,這些概念中,根據客觀情況假想但實際不存在的是(填序號)?!敬鸢浮看鸥?;③【解析】模型法指通過模型來揭示原型的形態、特征和本質的方法,一般用在物理實驗上?!窘獯稹看艌鼋⒌哪P头Q為磁感線,為虛擬光線;光線也用了模型法。例3:(2024八下·杭州期末)下列科學家的科學研究中,沒有用到模型的是()A.宇宙體系(哥白尼)B.表示磷元素(道爾頓)C.葉結構D.二氧化碳分子【答案】B【解析】模型法是利用有形的宏觀模型來探究學習和研究利用一些肉眼看不到的抽象的微觀粒子及其變化規律的一種探究方法。一個模型可以是一幅圖、一張表或計算機圖像,也可以是一個復雜的對象或過程的示意。

【解答】A:宇宙體系是哥白尼的成果,運用了模型法,故A不符合題意;

B:道爾頓提出原子的概念,屬于符號,故B符合題意;

C:葉結構屬于模型,故C不符合題意;

B:二氧化碳分子屬于模型,故D不符合題意;例4:(2023八下·義烏期中)以下屬于符號的是()A.B.C.D.【答案】C【解析】模型可以反映和代替客觀對象,并通過研究這個模型來揭示客觀對象的形態、特征和本質。而符號能簡單明了地表示事物。還有就是模型較立體,符號大多為字母。符號主要以圖片,路標為主,而模型主要是讓事物實際化!【解答】A.表示的是甲烷分子的模型,A不符合題意

B.表示的是地磁場的模型,B不符合題意

C.表示的是電壓表的符號,C符合題意

D.表示的是研究歐姆定律中電流與電壓的關系模型,D不符合題意變式訓練1.(2024八下·東陽期末)模型常??梢詭椭藗冋J識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觀祭到的復雜的事物。下列不屬于模型的是()A.奧迪汽車B.眼球結構C.地球儀D.動物細胞結構【答案】A【解析】符號是代號。為了區分不同類型、不同樣式的物品個體,給它作以標記,可以標在具體物品上,也可以記錄在載體上。符號可以取替代物的特征,也可以就是標記。模型是所研究的系統、過程、事物或概念的一種表達形式,也可指根據實驗、圖樣放大或縮小而制作的樣品,一般用于展覽或實驗或鑄造機器零件等用的模子。

【解答】圖中的奧迪汽車是一個標志,所有的標志都屬于符號;BCD是模型;故答案為:A2.(2023八下·仙居期末)模型常??梢詭椭藗冋J識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觀察或復雜的事物。下列四幅圖中不屬于模型的是()A.B.C.D.【答案】C【解析】模型就是一個事物放大或縮小。然后統計圖、表這一類的也是模型;符號就是字符啊,路標這一類的,比較簡單明了?!窘獯稹緼.原子結構模型圖屬于模型;B.二氧化碳分子的圖屬于模型;C.圖中的電流表表示符號,是電學元件符號,不屬于模型;D.條形磁鐵磁場的磁感線圖片屬于模型;3.(2024八下·杭州月考)借助模型有利于學科概念的學習與理解,下列屬于模型的是()A.B.C.D.【答案】B【解析】模型的意義和作用:幫助人們認識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觀察到的或復雜的事物。

符號的含義:是指有一定意義的圖像形、文字等。如:化學符號、交通標志等。

【解答】A、C、D都屬于符號,B電路圖屬于模型。故選B。4.(2024八下·余杭期末)模型可以幫助人們認識和理解一些不易觀察或復雜的事物,下列四幅圖中屬于模型的是()A.氫元素B.甲烷分子結構C.電流表D.有禮標志【答案】B【解析】模型就是原型的樣本,是對現實系統的描述和模仿,據此分析判斷。

【解答】A:氫元素,為符號,故A不合題意;

B:甲烷分子結構,為模型,故B符合題意;

C:電流表,為符號,故C不合題意;

D:有禮標志,為符號,故D不合題意。故選B。5.(2024八下·浙江期中)科學研究中常用符號來簡單明了地表示事物。下列屬于符號的是A.B.C.D.【答案】B【解析】符號首先是一種象征物,用來指稱和代表其他事物。

【解答】A.圖是原子的結構模型;

B.圖為節約用水的標志,是符號,不屬于模型;

C.圖是甲烷分子的結構模型;

D.圖為足球烯的結構模型。

故答案為:B6.(2023八下·永嘉期中)在科學研究中,有時需要建立一個適當的模型來揭示客觀對象的形態、特征和本質;有時也可以用符號來簡單明了地表示事物。下列屬于符號的是A.原子結構 B.新冠病毒C.節水標志 D.足球烯結構【答案】C【解析】模型就是一個事物放大或縮小。符號就是字符,路標這一類,據此分析判斷。

【解答】A.原子結構,為模型,故A不合題意;

B.新冠病毒,也是模型,故B不合題意;

C.節水標志,為符號,故C符合題意;

D.足球烯結構,為模型,故D不合題意。7.(2023八下·下城期中)下列選項不屬于模型的是()A.一種原子結構 B.氧分子C.鎂元素Mg D.U=IR【答案】C【解析】符號是代號,為了區分不同類型、不同樣式的物品個體,給它作以標記,可以標在具體物品上,也可以記錄在載體上。符號可以取替代物的特征,也可以就是標記。模型是所研究的系統、過程、事物或概念的一種表達形式,也可指根據實驗、圖樣放大或縮小而制作的樣品,一般用于展覽或實驗或鑄造機器零件等用的模子,模型可以是公式,圖片,表格等;【解答】A.一種原子結構圖是模型;B.氧分子的圖是模型;C.鎂元素的符號是符號,不屬于模型,C符合題目要求;D.U=IR;公式屬于模型;故答案為:C

易錯點二、原子模型和分子模型例1:下列對如圖所示四種分子的分析錯誤的是()A.一個水分子由三個原子構成B.氮分子和氫分子由相同的原子構成C.比較水分子和二氧化碳分子,能說明分子可由種類不同的原子構成D.比較氮分子和氫分子,能說明分子可由種類相同的原子構成【答案】B【解析】A、根據一個水分子是由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構成的分析。

B、根據物質的微粒構成分析。

C、根據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分析。

D、根據氮分子和氫分子的構成分析。

【解答】A.由如圖信息可知,一個水分子是由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構成的,故正確,不符合題意;

B.氮分子是由氮原子構成,氫分子是由氫原子構成,氮分子和氫分子由不同種類的原子構成,故錯誤,符合題意;

C.水分子是由氫原子和氧原子構成的,二氧化碳分子是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構成的,說明分子可由種類不同的原子構成,故正確,不符合題意;

D.氮分子是由氮原子構成,氫分子是由氫原子構成,能說明分子可以同種原子構成的,故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例2:(2024八下期中)2023年5月28日,我國自行研制的大型噴氣式民用飛機C919完成了首次商業航班飛行。飛機上以氯酸鈉為產氧劑提供氧氣。能保持氧氣化學性質的最小微粒是()A.20 B.O2 C.O D.O2-【答案】B【解析】根據分子的定義以及氧氣的化學式分析;

【解答】保持氧氣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是氧分子,氧分子的符號是O2,故選:B例3.(2023八下·金東期末)氧化汞分子分解示意圖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在化學變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B.分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C.在這個變化中,原子的種類發生改變D.物質只能由分子構成,不能由原子構成【答案】A【解析】由圖中可以知道,氧化汞分子分解成汞原子和氧原子,汞原子重新構成汞,氧原子重新構成氧分子。原子在化學變化前后沒有改變。

【解答】A.由圖中可以知道,在化學變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故A正確;

B.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故B錯誤;

C.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個數都沒有發生改變,故C錯誤;

D.氧化汞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汞是由汞原子構成,故D錯誤。例4.小金繪制了如圖所示的物質變化微觀示意圖,表示物質在一密閉容器內發生化學變化前后的不同微觀狀態,根據圖中信息進行分析,不正確的是()A.符號Δ所表示的物質在反應前后分子沒有變 B.在參加反應的氫氣分子個數和氮氣分子個數比為3:1 C.反應后N2有剩余 D.發生化學反應的物質有氫氣和氮氣【解答】解:由物質變化微觀示意圖可知,該反應的方程式是:N2+3H22NH3。A、由物質的變化可知,符號△所表示的物質在反應前后分子沒有變,故A正確;B、由方程式的意義可知,在參加反應的氫氣分子個數和氮氣分子個數比為3:1,故B正確;C、由物質的變化可知,反應后N2沒有剩余,H2有剩余,故C不正確。D、由物質的變化可知,發生化學反應的物質有氫氣和氮氣,故D正確。故選:C。例5.科學研究發現:氮氣不活潑,在3000℃時僅有0.1%的分子分裂.在0℃常壓下,向密閉容器M中充入一定量的氮氣,而后升高溫度(不超過3000℃,壓強不變),若該密閉容器的體積增大了一倍,則M內分子變化的示意圖合理的是()【解答】解:A、該變化中分子體積增加了,而上述變化中分子大小不變,只是間隙變大,與題意不符,所以錯誤。21教育網B、該變化中分子之間的間隙變大了一倍,而分子大小沒變,分子數目也基本不變,符合題意,所以正確;C、該變化中分子全部破裂了,原子變大了,與題意不符,所以錯誤。D、該變化中分子全部破裂成了原子,與題意不符,所以錯誤。故選:B。例6.(2020春?杭州月考)如圖所示是某物質在三態變化中分子的示意圖,請完成:(1)A為態,C為態,E為態。(2)B為過程,D為過程(均填物態變化)。(3)從微觀的角度解釋物質的三態變化,其實質為。(4)該物質在狀態變化中,有沒有變成其他物質?。【解答】解:(1)A分子排列緊密,分子間距離小為固態,C分子排列較松散,分子間距離較大,作用力較小為液態,E分子排列更松散,分子間距離更大,分子間作用力更小為氣態;21世紀教育網版權所有(2)B固態變氣態為熔化過程,D液態變氣態為汽化過程;(3)從微觀角度解釋物質的三態變化,其實質為物質分子間的距離和作用力發生改變;(4)該物質在狀態變化中,但構成物質的分子沒有改變,所以沒有變成其他物質。故答案為:(1)固;液;氣;(2)熔化;汽化;(3)物質分子間的距離和作用力發生改變;(4)沒有。www-2-1-cnjy-com例7:根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過氧化氫分子中有種原子,甲醛分子中有種原子;1個甲烷分子中有個原子,1個甲醛分子中有個原子,1個水分子中有個原子。(2)比較氫分子與水分子,可得出的結論為。(3)比較過氧化氫分子和水分子、乙炔分子和甲烷分子,可得出的結論為?!敬鸢浮浚?)2;3;5;4;3(2)構成分子的原子可以是同種原子,也可以是不同種原子(合理即可)(3)種類相同、個數不同的原子,可構成不同物質的分子(合理即可)例8.分子與原子的區別和聯系。分子原子本質區別在由分子構成的物質中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分子在化學變化中再分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原子在化學變化中再分相同點①質量和體積都很小;②都在不斷地運動;③微粒間都有間隔;相同點④同種微粒化學性質相同,不同種微?;瘜W性質不同;⑤都直接構成物質聯系【答案】分子;可以;不能;能【解析】根據化學變化的實質、分子的概念、原子和分子的區別和聯系來分析。

【解答】原子、分子、離子都可以直接構成物質,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在由分子構成的物質中,分子是保持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分子在化學變化中可以再分,而原子在化學變化中不能再分,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

故答案為:分子;可以;不能;能。變式訓練1.(2024八下·臨海期中)下列物質由分子構成的是()A.鐵 B.氯化鈉 C.水 D.石墨【答案】C【解析】構成物質的微粒有分子,原子,離子。

【解答】鐵、石墨是由原子直接構成的物質,氯化鈉是由離子構成的物質,水是由水分子構成的物質,故ABD錯誤,選C.2.能保持氫氣化學性質的微粒是()。A.氫元素 B.氫原子 C.氫離子 D.氫分子【答案】D【解析】物質是由分子構成的,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是分子。

【解答】氫氣是由氫分子構成的,保持氫氣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是氫分子,

故答案為:D。3.(2022八·濱江)英國科學家在金星大氣層中發現了“生物標志”——磷化氫(PH3)氣體。如果用“O”表示氫原子,用“”表示磷原子,則下列模型可以表示磷化氫分子PH3的是()A. B. C. D.【答案】D【解析】根據化學式PH3可知,磷化氫分子由1個磷原子和3個氫原子構成,故D正確,而A、B、C錯誤。

4.(2024八下·長興月考)用“”表示氧原子,“?”表示氫原子,則保持水的化學性質的微粒是()A.B.C.D.【答案】C【解析】由分子構成的物質,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微粒是分子。

【解答】水由水分子構成,保存水的化學性質的微粒是水分子,水分子化學式為H2O,故A、B、D錯誤,C正確。故答:C5.下列各圖中“”和“”分別表示兩種不同的原子,其中表示同種分子的是()A. B. C. D.【答案】D【解析】根據圖片,分析各個選項中粒子的組成情況即可。

【解答】A.圖片中存在和兩種原子,故A不合題意;

B.圖片中存在、、3種分子,故B不合題意;

C.圖片中存在、2種分子,故C不合題意;

D.圖片種只存在1種分子,故D符合題意。

6.有①氮氣,②碘,③金剛石,④水,⑤水銀,⑥高錳酸鉀,⑦氧氣,⑧磷8種物質。其中由原子直接構成的是(

B)

②③⑧

B.

③⑤⑧

C.

②⑤⑦

D.

①④⑥

7.“超臨界水”(水分子中含有一個氧原子和兩個氫原子)因具有許多優良特性而被科學家追捧,它是指當溫度和壓強達到一定值時,水的液態和氣態完全交融在一起的狀態。用“o”表示氫原子,“”表示氧原子,下列模型中,能表示“超臨界水”分子的是()A. B. C. D.【答案】C【解析】“超臨界水”(H2O)是水的液態和氣態完全交融在一起的狀態,還是屬于水。

【解答】“超臨界水”(H2O)是水的液態和氣態完全交融在一起的狀態,還是屬于水,所以分子模型就是水分子模型。

A.粒子為氫分子,故不符合題意;

B.粒子為氧分子,故不符合題意;

C.粒子為水分子,故符合題意;

D.粒子為過氧化氫分子,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8.(2022八下·南潯期末)觀察下圖分子模型,一種圓圈代表―種原子,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A.相同種類的原子可以構成分子B.不同種類的原子可以構成分子C.相同種類不同數目的原子可以構成不同的分子D.不同的分子里不可能有相同的原子【答案】D【解析】A.根據氫分子可知,相同種類的原子可以構成分子,故A正確不合題意;

B.根據一氧化碳分子可知,不同種類的原子可以構成分子,故B正確不合題意;

C.根據一氧化碳分子和二氧化碳的分子可知,相同種類不同數目的原子可以構成不同的分子,故C正確不合題意;

D.根據一氧化碳分子和二氧化硫分子可知,不同的分子里不可能有相同的原子,故D錯誤符合題意。

9.圖為甲烷燃燒過程的微觀示意圖,圖中出現的分子和原子的種類分別為()A.4和3 B.2和3 C.3和4 D.3和3【答案】A【解析】根據圖片分析分子和原子的種數。

【解答】根據圖片可知,甲烷燃燒過程中分子為:、、、,即分子有4種。

而原子為:、、,即原子有3種。

10.(2023八下·武義期末)圖示是水分子分解示意圖。圖中表示氧原子,表示氫原子,表示水分子,表示氧分子,表示氫分子。從水分子分解示意圖獲得的信息中錯誤的是()

A.分子由原子構成B.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C.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和原子的個數都不會發生改變D.一個水分子由一個氧元素和2個氫元素構成【答案】D【解析】由圖中可以知道,水分子由氫原子和氧原子構成的,氫原子和氧原子在化學變化前后沒有改變,一個水分子由一個氧原子和兩個氫原子構成,一個氫分子由兩個氫原子構成,一個氧分子由兩個氧原子構成。

【解答】A.由圖中可以知道,分子由原子構成,故A正確;

B.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故B正確;C.參加反應的各物質在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和原子的個數都沒有發生改變,故C正確.D.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所以一個水分子由一個氧原子和兩個氫原子構成,故D錯誤。11.(2022八下·定海期末)過氧化氫(H2O2)與水(H2O)的化學性質不同,其原因是()A.組成物質的元素種類不同B.構成物質的分子不同C.分子中的原子種類不同D.過氧化氫中有氧分子而水中只有氧原子【答案】B【解析】根據分子的結構和性質判斷。

【解答】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微粒,則:過氧化氫(H2O2)與水(H2O)的化學性質不同,原因是構成物質的分子結構不同,故B正確,而A、C、D錯誤。

12.(2024八下·浙江期中)科學家們制造出了含4個氧原子的新型“氧分子”,而一個氧氣分子是由2個氧原子構成的。針對以上事實,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A.一個新型“氧分子”由2個氧氣分子構成B.氧氣分子與新型“氧分子”的化學性質不同C.新型“氧分子”與氧氣分子都是由氧原子構成的D.每個新型“氧分子”與每個氧氣分子含有氧原子個數不同【答案】A【解析】根據氧分子是由兩個氧原子構成的,新型“氧分子”是由4個氧原子構成的進行分析,根據分子構成不同的物質,物理性質可能不同進行分析。

【解答】A、氧分子是由兩個氧原子構成的,新型“氧分子”是由4個氧原子構成的,結構可能不同,故A錯誤;

B、分子構成不同的物質,物理性質可能不同,所以B選項是正確的;

C、4個氧原子的新型“氧分子”,而氧分子是由2個氧原子構成的,所以C選項是正確的;

D、4個氧原子的新型“氧分子”,而氧分子是由2個氧原子構成的,所以D選項是正確的.

故答案為:A。13.下列兩幅圖表示的是液態水和氣態.水的狀態模型,“”表示水分子。(1)圖中表示氣態水的是。(2)液態水溫度降低時會變成態的冰,而溫度升高時會變成態的水蒸氣。(3)水在狀態變化中,有沒有變成其他物質?。你能概括出物理變化的實質嗎?。(4)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出,水在狀態變化中,是水分子之間的發生了變化?!敬鸢浮浚?)乙(2)固;氣(3)沒有;沒有生成新的物質(4)間隔【解析】(1)根據氣態水分子間的間隔比液態水分子間的間隔大分析。

(2)根據物質的三態變化分析。

(3)根據水在狀態變化中,只是狀態發生改變分析。

(4)根據液態水和氣態水的狀態模型圖分析。

【解答】(1)氣態水分子間的間隔比液態水分子間的間隔大,圖中表示氣態水的是乙。

(2)液態水溫度降低時會變成固態態的冰,而溫度升高時會變成氣態的水蒸氣。

(3)水在狀態變化中,只是狀態發生改變,沒有變成其他物質,則物理變化的實質是分子的種類沒有發生改變,分子間的間隔發生了改變。

(4)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出,水在狀態變化中,是水分子之間的間隔發生了變化14.水電解的過程可以用如圖所示的模型表示。試根據模型回答下列問題。(1)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1個水分子由2個氫原子和1個氧原子構成B.水電解屬于化學變化C.水電解過程中,分子的種類不變D.水電解過程中,原子的數目不變(2)從微觀粒子角度而言,水通電時,水分子分解產生和,分解產生的原子重新組合成分子,它們不再有水的化學性質??梢?,是保持水化學性質的最小微粒。(3)由水電解實驗可知:分子是由構成的。由分子構成的物質,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是參加化學變化的最小粒子。分子和原子的本質區別是?!敬鸢浮浚?)C(2)氫原子;氧原子;水分子(3)原子;分子;原子在化學變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以再分【解析】(1)1個水分子由2個氫原子和1個氧原子構成;

水電解生成氫氣和氧氣,屬于化學變化;

水電解過程中,分子的種類改變;

水電解過程中,原子的數目不變。

(2)從微觀粒子角度而言,水通電時,水分子分解產生氫原子和氧原子,分解產生的原子重新組合成分子,它們不再有水的化學性質??梢?,水分子是保持水化學性質的最小微粒。

(3)由水電解實驗可知: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由分子構成的物質,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參加化學變化的最小粒子。

【解答】(1)A.1個水分子由2個氫原子和1個氧原子構成,故正確,不符合題意;

B.水電解生成氫氣和氧氣,屬于化學變化,故正確,不符合題意;

C.水電解過程中,分子的種類改變,故錯誤,符合題意;

D.水電解過程中,原子的數目不變,故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2)從微觀粒子角度而言,水通電時,水分子分解產生氫原子和氧原子,分解產生的原子重新組合成分子,它們不再有水的化學性質??梢姡肿邮潜3炙瘜W性質的最小微粒。

(3)由水電解實驗可知: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由分子構成的物質,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參加化學變化的最小粒子。15.鐵是由_______構成;水由_______構成;二氧化碳分子由_______構成;氧分子由________構成;氬氣由________構成。【答案】鐵原子;水分子;碳原子和氧原子;氧原子;氬原子16.(2023八下·吳興期中)從分子、原子的角度認識化學反應是化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如圖是某密閉容器中物質變化過程的微觀示意圖。(“●”表示氧原子,“○”表示氫原子)(1)下列關于變化Ⅱ的說法中,正確的是____(填字母)A.分子的數目增多了 B.分子變小了C.分子間的距離變小了 D.分子的種類發生了改變(2)變化Ⅰ屬于(填“物理變化”或“化學變化”)(3)從變化Ⅰ與變化Ⅱ的微觀過程可分析出,兩個變化過程的本質區別是。(4)該化學反應中,不發生變化的是(填序號)。A.原子種類 B.原子個數 C.分子種類【答案】(1)C(2)化學變化(3)是否有新分子生成(分子是否發生了變化)(4)A;B【解析】(1)根據物態變化的本質分析判斷;

(2)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區別:有無新物質生成。

【解答】(1)在變化II中,氣態的水變成液態的水,發生液化現象,水分子本身沒有發生改變,變化的是水分子之間的距離,故選C。

(2)在變化I中,氫氣和氧氣燃燒生成水,有新物質生成,發生化學變化。(4)在化學變化中,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數量保持不變。

17.碘是一種由碘分子構成的物質。某同學利用碘進行了如下實驗:①把少量的固體碘放在濕潤的饅頭上,發現饅頭會變藍色;②再取少量的碘溶解在酒精中,取少量碘酒滴在饅頭上,發現饅頭也會變藍色。請回答下列問題。(1)請用分子的觀點解釋以上現象:。(2)取少量的碘放入燒杯中,用酒精燈加熱,碘升華變成碘蒸氣,把濕潤的饅頭放在碘蒸氣中,饅頭(選填“會”或“不會”)變藍色。(3)現在市場上買來的食鹽大多是加碘鹽,將少量食鹽水滴在饅頭上,饅頭不變藍色。由此可知,食鹽中(選填“存在”或“不存在”)碘分子?!敬鸢浮浚?)上述實驗中碘分子不變,碘分子能使淀粉(濕潤的饅頭)變藍(上述實驗中碘分子不變,同種分子具有相同的化學性質)(2)會(3)不存在【解析】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一種微粒,因此相同的分子,化學性質相同。

【解答】(1)把少量的固體碘放在濕潤的饅頭上,發現饅頭會變藍色,再取少量的碘溶解在酒精中,取少量碘酒滴在饅頭上,發現饅頭也會變藍色,是因為無論是把固體碘放在濕潤的饅頭上,還是碘溶解在酒精中,再取少量碘酒滴在饅頭上,過程中都存在碘分子,說明相同的分子,性質相同。

(2)取少量的碘放入燒杯中,用酒精燈加熱,碘升華變成碘蒸氣,把濕潤的饅頭放在碘蒸氣中,由于碘蒸氣中存在碘分子,饅頭會變藍色。

(3)現在市場上買來的食鹽大多是加碘鹽,將少量食鹽水滴在饅頭上,饅頭不變藍色,由此可知,食鹽中不存在碘分子。

易錯點三、水分子的構成例1:(2024·義烏開學考)如圖為電解水的實驗裝置,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為增強水的導電性,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鈉B.正極產生的氣體是氧氣C.正極和負極產生氣體的質量比為1:2D.該實驗證明水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答案】C【解析】根據對電解水實驗的認識分析判斷。

【解答】A.純水為絕緣體,普通的水能夠導電是因為其中存在離子,且離子濃度越大,導電能力越強,因此為增強水的導電性,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鈉,故A正確不合題意;

B.在電解水的實驗中,與正極相連的試管生成氧氣,與負極相連的試管生成氫氣,故B正確不合題意;

C.正極和負極產生氣體的體積比為1:2,故C錯誤符合題意;

D.水電解生成氫氣和氧氣,根據質量守恒定量可知,該實驗證明水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故D正確不合題意。例2:2024八上·柯橋)如圖是電解水的簡易裝置和電解水生成氣體體積與時間的關系圖。回答下列問題。

(1)若甲試管生成A氣體,則b應該接直流電源的極。

(2)把帶火星的木條放入B氣體中,能看到的現象是,說明B氣體具有的化學性質是性。

(3)實驗中得到的氫氣和氧氣的體積比略大于2:1的原因可能是?!敬鸢浮浚?)負(2)帶火星木條復燃;助燃性(3)氧氣在水中的溶解性大于氫氣【解析】(1)在電解水的實驗中,生成氫氣的體積是氧氣體積的2倍。與正極相連的試管生成氧氣,與負極相連的試管生成氫氣。

(2)根據氧氣的化學性質和檢驗方法解答;

(3)可從氧氣和氫氣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同的角度分析。

【解答】(1)根據圖2可知,A的體積大于B的體積,則A為氫氣,B為氧氣。與負極相連的試管生成氧氣,因此b應該與電源的負極相連。

(2)把帶火星的木條放入B氣體(氧氣)中,能看到的現象是帶火星木條復燃,說明B氣體具有的化學性質是助燃性性。

(3)實驗中得到的氫氣和氧氣的體積比略大于2:1的原因可能是:氧氣在水中的溶解性大于氫氣。例3:(2024七下·余姚期中)如圖甲所示為電解水的實驗裝置,如圖乙所示為電解水反應的微觀過程示意圖?;卮饐栴}:

(1)如圖甲所示,a管與電源的極相連。(2)理論上a、b兩管內收集到的氣體的體積比為2:1,結合圖乙所示的電解水反應的微觀過程示意圖,推測氣體體積大小的主要決定因素除氣體物質所含分子數目外,還有(選填“氣體分子的直徑”或“氣體分子間的平均距離”)。(3)在電解水實際操作中,a、b兩管內收集到的氣體的體積比通常大于2:1,其原因是兩種氣體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同,則在相同條件下,(選填“氫氣”或“氧氣”)更難溶于水。【答案】(1)負(2)氣體分子間的平均距離(3)氫氣【解析】(1)在電解水的實驗中,生成氫氣的體積是氧氣體積的2倍;與正極相連的試管生成氧氣,與負極相連的試管生成氫氣;

(2)根據圖乙確定氣體體積大小的決定因素;

(3)氫氣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而氧氣的溶解度較大,據此分析解答?!窘獯稹浚?)根據甲圖可知,a管內氣體體積大于b管,則a管氣體為氫氣,與電源的負極相連。

(2)根據圖乙可知,氣體體積大小的主要決定因素除氣體物質所含分子數目外,還有氣體分子間的平均距離。

(3)在電解水實際操作中,a、b兩管內收集到的氣體的體積比通常大于2:1,其原因是兩種氣體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同,則在相同條件下,氫氣更難溶于水。變式訓練1:(2024八上·義烏期中)從電解水的實驗中可知()A.水是由氫氣和氧氣組成的 B.水是由氫原子和氧原子構成的C.水分子含有氫分子和氧分子 D.水電解過程中產生了新的分子【答案】D【解析】根據對電解水的實驗現象和結論分析判斷。

【解答】水在通直流電的條件下分解,生成氫氣和氧氣。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可知,水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從微觀上看,水分子由氫原子和氧原子構成,故D正確,而A、B、C錯誤。2:(2024八下·臨海期中)建立宏觀和微觀之間的聯系是科學獨特的思維方式。分析圖中信息判斷以下說法合理的是()A.該反應是物理變化,因為反應過程中原子沒有變化B.圖乙變化過程中的最小粒子是氫分子和氧分子C.分子可以由同種原子構成,也可以由不同種原子構成D.分子和原子的區別在于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以再分【答案】C【解析】水電解模型中,構成水分子的氫原子與氧原子拆散后重新組合成了氫分子和氧分子。

【解答】A、該反應中原子雖然沒有變化,但是重新組合成了新分子,屬于化學變化。A錯誤。

B、圖中最小的粒子是原子,故B錯誤。

C、水分子由氧原子和氫原子構成,屬于不同種原子,氧氣分子由氧原子構成,屬于同種原子,故C正確。

D、分子在化學變化中可以再分,原子在化學變化中不能再分,但是從它的結構上,還能再分為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故D錯誤。

故選C。3.(2024八上·臨海期末)下圖是電解水的簡易裝置,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A.圖中現象表示實驗還未開始B.該實驗能證明水由氫氣和氧氣組成C.實驗中a、b試管中收集的氣體質量比為2:1D.水分解的過程中,氫原子和氧原子數目不發生變化【答案】D【解析】水在通電的條件下能夠分解,生成氧氣和氫氣,生成氧氣與氫氣的體積比大約等于1:2,據此解答?!窘獯稹緼.從圖中可以看出,a中生成的氣體的體積是b中生成氣體體積的2倍,由此看出,實驗已經開始一段時間,故A錯誤;

B.該實驗能夠證明水是由氫元素與氧元素組成的,故B錯誤;

C.實驗中a、b試管中收集的氣體的體積比大約為2:1,故C錯誤;

D.在水分解的過程中,遵循質量守恒定律,氫原子與氧原子的數目不發生變化,故D正確。

4.(2024八上·杭州期中)某實驗小組用如圖所示裝置完成電解水的實驗并收集產生的氣體(U型管中預先加入了少量氫氧化鈉,氫氣氣的密度比空氣小),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a是電源的負極B.d管中的氣體先收集的氣體可以用帶火星的木條檢驗C.U型管中加入少量氫氧化鈉的目的是增強導電性D.該實驗說明水分子中含有氫分子和氧分子【答案】D【解析】根據對水的電解實驗的認識判斷。

【解答】A.a管中的氣體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說明它的密度小于空氣,應該為氫氣。而與電源負極相連的試管生成氫氣,因此a是電源的負極,故A正確不合題意;

B.d管中的氣體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即它的密度大于空氣,應該為氧氣,可以用帶火星的木條檢驗,故B正確不合題意;

C.U型管中加入少量氫氧化鈉的目的是增強導電性,從而加快反應進度,故C正確不合題意;

D.該實驗說明水分子中含有氫原子和氧原子,故D錯誤符合題意。5.(2024·八年級期末)如圖為電解水的實驗裝置,關于電解水實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試管A中收集到的是氧氣B.試管B端連接的電極為負極C.AB試管中收集到氣體的質量比值為2:1D.該實驗能說明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答案】D【解析】A.電解水時,正氧負氫,氫二氧一,所以試管A中收集到的是氫氣,此選項錯誤;B.試管B端連接的電極為正極,此選項錯誤;C.A、B試管中收集到氣體的質量比值為2×2:32=1:8,此選項錯誤;D.該實驗能說明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此選項正確。故選D。6.由電解水的有關實驗可得到的結論是()①水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②電解1g水可以得到2g氫氣和1g氧氣③水中有氫氣和氧氣④化學反應里分子可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答案】D【解析】電解水時,與電源負極相連的試管內產生氫氣,電源正極相連的試管內產生氧氣,且兩者的體積之比大約是2:1。

【解答】在電解水實驗中,電源正極產生氧氣,負極產生氫氣,氫氣與氧氣體積比為2:1.通過實驗現象和驗證,可以得知: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

在化學變化中,分子可以分為原子,而原子不可以再分。

所有的化學反應都遵守質量守恒定律,結合電解水的化學方程式,不可能電解1g的水可以得到2g的氫氣和1g的氧氣。所以①④正確。7.(2024八上·拱墅期末)如圖是書上水電解示意圖,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這個實驗可以說明水分子含有兩種不同的,更小的粒子,這種粒子就是原子。B.一個水分子種含有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C.水是由水分子構成的D.水是由氫原子與氧原子組成的【答案】D【解析】根據水電解的實驗可知,水是由氫和氧兩種元素組成的;根據水分子的化學式可知,一個水分子由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構成,據此解答。

【解答】A.這個實驗可以說明水分子含有兩種不同的,更小的粒子,這種粒子就是原子,即氫原子和氧原子,故A正確不合題意;

B.根據可知,一個水分子種含有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故B正確不合題意;

C.水是由水分子構成的,故C正確不合題意;

D.水是由水分子構成的,而不是由氫原子與氧原子組成的,故D錯誤符合題意。

故選D。8.(2024八上·期末)在電解水的實驗中(如圖甲),與電池負極相連的試管內得到氫氣,與電池正極相連的試管內得到氧氣,兩種氣體的體積比是2:1。由這一事實可以推知,在同溫同壓下,相同體積的任何兩種氣體中含有的分子的數量相同。用上面得到的結論分析,如圖乙是一定體積的氫氣和不同體積的氧氣化合成水(液態)的實驗數據的關系圖(橫坐標表示反應前氧氣的體積,縱坐標表示反應后剩余氣體的體積,氣體體積均在同溫同壓下測定)。試回答:(1)實線部分表示剩余的氣體是。(2)實線與虛線的交點表示的意義是。(3)反應前原有氫氣mL?!敬鸢浮浚?)氫氣(2)兩種氣體恰好完全反應(3)6【解析】(1)根據反應過程中氫氣體積隨反應的發生減小分析;

(2)根據兩線交點為恰好完全反應分析;

(3)根據氫氣和氧氣反應的體積比為2:1分析。

【解答】(1)橫坐標表示氧氣體積,實線隨氧氣的增加,氣體體積減少,則說明為氫氣剩余氣體。(2)實線與虛線交點表示氫氣和氧氣恰好完全反應。

(3)恰好完全反應消耗氧氣體積3mL,氫氣與氧氣反應的體積比為2:1,則反應前原有氫氣6mL.9.某學習研究小組用水電解器電解水,測定兩管逸出氣體的體積,記錄如下表,請回答:時間/min體積/mL12345678連電源負極的管(A)中氣體612202939495969連電源正極的管(B)中氣體2471116212631(1)水電解時在陽極和陰極產生氣體的分子個數比理論上是(2)裝置氣密性良好、讀數正確,但電解開始階段兩管氣體的體積比不符合理論比值的原因是(3)根據分子模型回答下列問題。①甲、乙、丙三種物質中屬于化合物的是②從圖中你可以得出的正確結論是(填序號,可多選)。a.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b.反應前后分子種類不變c.化學反應中分子可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③在電解水實驗中一般會加入等物質增強溶液的導電性?!敬鸢浮浚?)1:2(2)開始階段氧氣和氫氣在水中溶解未達到飽和狀態且氧氣在水中的容解度比氫氣大(3)甲;ac;氫氧化鈉或稀硫酸【解析】(1)電解水時,與電源負極相連的試管內產生氫氣,電源正極相連的試管內產生氧氣,且兩者的體積之比大約是2:1。

(2)根據氫氣難溶于水,氧氣不易溶于水,它們的溶解性不同分析。

(3)根據物質的分類,化學反應的實質分析。

實驗中一般會加入稀硫酸或氫氧化鈉溶液等物質增強溶液的導電性。

【解答】(1)水電解時在陽極和陰極產生氣體的分子個數比理論上是1:2。

(2)電解開始階段兩管氣體的體積比不符合理論比值的原因是:氫氣難溶于水,氧氣不易溶于水,它們的溶解性不同,開始階段氧氣和氫氣在水中溶解未達到飽和狀態,且氧氣在水中的容解度比氫氣大。

(3)①甲是水,乙是氫氣,丙是氧氣,三種物質中屬于化合物的是水,氫氣、氧氣屬于單質。

②從圖中可以得出的正確結論是:a.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c.化學反應中分子可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

③在電解水實驗中一般會加入稀硫酸或氫氧化鈉溶液等物質增強溶液的導電性。10.(2024··八年級期中)如圖所示,圖1是水電解實驗裝置,圖2是某同學針對圖1實驗的創新裝置。圖2的創新實驗操作步驟如下:先將裝置固定在鐵架臺上,向其中注入溶質質量分數為8%的氫氧化鈉溶液作電解液,用注射器將電解液注滿移液管并倒立在裝置的兩極,連接好導線后閉合開關,通電約4分鐘,產生一定量的氣體時,關閉電源,隨即檢驗兩極產生的氣體。請你結合圖示和操作步驟,回答下列問題:(1)在圖2中與電源正極相連接的移液管中收集到某氣體,檢驗該氣體的方法是___________。(2)水中加入氫氧化鈉的好處是___________。(3)你認為圖2的創新實驗相對圖1來說,所具備的優點有()

①實驗時手不用直接接觸有腐蝕性的電解液;②非常方便兩極氣體的檢驗;③所用實驗器材都是用家里常見的物品改制而成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4)以下有關該實驗的說法正確的是()

A.實驗產生兩種氣體的質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