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學年下學期高二生物浙科版同步經典題精練之不同種群組成群落_第1頁
2024-2025學年下學期高二生物浙科版同步經典題精練之不同種群組成群落_第2頁
2024-2025學年下學期高二生物浙科版同步經典題精練之不同種群組成群落_第3頁
2024-2025學年下學期高二生物浙科版同步經典題精練之不同種群組成群落_第4頁
2024-2025學年下學期高二生物浙科版同步經典題精練之不同種群組成群落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48頁(共48頁)2024-2025學年下學期高中生物浙科版(2019)高二同步經典題精練之不同種群組成群落一.選擇題(共12小題)1.(2024秋?撫順校級期末)下列關于生物群落的敘述,錯誤的是()A.群落隨季節或氣候變化會呈現不同的季相 B.生物群落的物種組成能反映生物群落類型的差異 C.不同類型的生物群落中的生物具有與對應環境相適應的特征 D.過度放牧會改變草原群落的物種組成,但不會改變草原群落的優勢物種2.(2024秋?益陽期末)長白山北坡從山麓到山頂依次出現針闊葉混交林、針葉林、岳樺林和高山凍原。針闊葉混交林中的喬木層有紅松、紅皮云杉、白樺等多種植物,在林冠層生活著小杜鵑、大杜鵑、黑枕黃鸝等鳥類。下列分析正確的是()A.森林中鳥類的垂直分層只取決于食物條件 B.小杜鵑主要生活在林冠層,這是小杜鵑的生態位 C.從山麓到山頂依次出現不同的森林類型是群落的垂直結構 D.要調查北坡某動物的生態位,通常要研究它的棲息地、食物、天敵及其與其他物種的關系等3.(2024秋?益陽期末)生物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A.誘蟲器采集小動物是利用了土壤小動物趨光、趨濕、避高溫的習性 B.調查土壤中小動物豐富度時采集的方法有記名計算法和目測估計法 C.調查培養液中酵母菌種群數量變化時可采用抽樣檢測法 D.標記重捕法調查動物種群密度時,標記物脫落會導致種群密度估算值偏小4.(2024秋?武漢期末)單一樹種的純林模式土壤肥力會衰退,為持續發展,研究者對人工林進行間伐(有選擇地砍伐部分樹木)和混交(兩種以上樹木交錯生長)改造后,并調查土壤動物的類群、密度、凋落物分解情況。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調查土壤動物豐富度,可以指示土壤肥力的變化 B.間伐和混交改造增加土壤動物豐富度和種群密度 C.不同土壤動物占有不同的生態位,使土壤肥力變化不同 D.凋落物被分解,含氮有機物轉變為無機物,體現生物多樣性的直接價值5.(2024秋?北京校級期末)通過連續8年的野外氮肥(尿素)添加,研究了施肥對草地群落的影響,結果如圖。下列分析錯誤的是()注:優勢度指數越大,表明群落內不同種類生物數量分布越不均勻,優勢生物的生態功能越突出。A.施肥改變了草地群落的物種組成 B.封育和施肥均降低了優勢種的地位 C.封育草地的物種豐富度與氮肥使用量呈負相關 D.適度放牧有利于提高草地群落的物種豐富度6.(2024秋?定州市校級期末)下列關于種群及群落的敘述,錯誤的是()A.可用黑光燈誘捕法調查農田中趨光性昆蟲的種類 B.原始合作關系的兩種生物,在分開后都能獨立生活 C.分層現象是群落與環境條件相互聯系的一種形式 D.草魚和青魚均生活在水體中層,二者的生態位完全相同7.(2024秋?湖北期末)某些物種在維護群落的結構和生物多樣性等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這樣的物種稱為關鍵種。關鍵種的消失可能會使群落結構發生嚴重改變,如海星是海邊潮間帶群落的一個關鍵種,海星以藤壺、貽貝、帽貝、石鱉等為食,如果把海星從這個群落中移除,貽貝會獨占這一空間并排擠附著在這里的其他無脊椎動物。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用去除某物種的方法來確定關鍵種,物種豐富度低比豐富度高的群落更易實現 B.群落中的關鍵種往往具有體型較大、個體數量較多、生活能力較強等特點 C.海星通過捕食調節種間競爭的強度,從而維持群落的穩定和物種多樣性 D.海星移除后,藤壺、貽貝、帽貝、石鱉的生態位會發生改變8.(2024秋?保定期末)與常規農業相比,有機農業、無公害農業通過禁止或減少化肥、農藥的使用,加大有機肥的應用,對土壤生物產生了積極的影響,三種農業模式土壤生物情況如表所示。取樣深度(cm)農業模式生物組分(類)食物網復雜程度(相對值)0~10常規農業151.06有機農業191.23無公害農業171.1010~20常規農業131.00有機農業181.11無公害農業161.07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調查土壤中小動物類群豐富度常用取樣器取樣法 B.土壤不同深度中生物種類不同,體現了群落的垂直結構 C.有機農業模式下土壤生態系統抵抗干擾的能力最強 D.農田施用的有機肥可以為農作物生長提供物質和能量9.(2024秋?紅橋區期末)下列實例中,不能構成群落的是()A.西雙版納的熱帶雨林中的所有生物 B.一片草地上的各種雜草、動物及各種大型真菌 C.某紅樹林中的各種生物 D.大興安嶺的全部紅松以及其他生物10.(2024秋?和平區校級期末)基礎生態位是指在沒有種間競爭前提下,一個物種所能占有的生態位。實際生態位是指有別的物種存在時的生態位。生態位的大小可用生態位寬度表示,如圖表示三個物種在不同資源狀態下的生態位寬度。下列分析錯誤的是()A.生物占據不同的生態位有利于充分利用生存空間 B.生物實際生態位的寬度小于其基礎生態位的寬度 C.環境變化使可利用的資源大幅減少時,生態位寬度不變 D.寬生態位的種內競爭強度可能小于窄生態位的11.(2024?浙江二模)某科研團隊對某牧區兩塊灌叢草地分別采用了放牧和封育管理兩種處理措施。27年后進行相關的調查發現,封育樣地灌叢高度顯著大于放牧樣地灌叢高度,具體結果見表。下列敘述正確的是()樣地草本植物土壤動物物種數(種)密度(株?m﹣2)高度(cm)物種數(種)放牧灌叢內429.6710.1545灌叢外537.273.2637封育灌叢內420.1314.8752灌叢外763.337.6840A.放牧樣地灌叢內、外植物高度差異體現出了群落的垂直結構 B.封育樣地灌叢草本植物生態位重疊越多,競爭越小,競爭結果有利于生態位的分化 C.采用標記重捕法調查土壤小動物豐富度時,標記物應對小動物生存無影響 D.封育后灌叢的動植物種類數增加,抵抗力穩定性增強12.(2024?畢節市三模)根據群落的外貌和物種組成等方面的差異,可以將陸地的群落大致分為荒漠、草原、森林等類型。希臘陸龜和仙人掌生活在荒漠生物群落中。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A.在不同的群落中,生物適應環境的方式相同 B.仙人掌的葉呈針狀,氣孔在白天開放利于光合作用 C.希臘陸龜可能以固態尿酸鹽的形式排泄含氮廢物 D.快速奔跑的獅子和斑馬等生活在森林群落中二.解答題(共3小題)13.(2024秋?梅河口市校級期末)零增長線又稱生態位邊界,是一種生物在利用某些必需資源時能生存和繁殖的邊界線。線上每一個點所對應的資源組合僅允許種群維持自身大小不變,若資源組合低于這個范圍,則一段時間后,種群無法生存和繁殖。為探究同一地區梅尼小環藻和美麗星桿藻兩個物種在不同的資源組合情況下能否共存,科學家分別研究了兩個物種對兩種必需資源的零增長線,如圖實線所示。已知其余條件均充足且適宜,請回答以下問題:(1)群落中每種生物都占據著相對穩定的生態位,研究植物的生態位,通常要研究等方面(寫出兩點即可)。(2)若初始環境資源處于A點且沒有資源補充,在兩種群共存的情況下,初始一段時間內,美麗星桿藻種群年齡結構處于型。(3)環境資源處于區域②時,在種間競爭中處于劣勢,主要限制因素是。(4)若兩種群只在區域④實現了共存,環境資源處于B點時,種間競爭中梅尼小環藻將獲勝,原因是。由此推斷,兩物種同時出現在該地的情況下,一段時間內環境資源處于區域(填序號)時,該地梅尼小環藻將被淘汰。14.(2024秋?遼寧期末)高寒草甸是青藏高原主要的生態系統,多年來受氣候變化和生物干擾的共同影響而退化嚴重。高原鼢鼠廣泛分布于高寒草甸中,常年棲息于地下,主要采食植物根系。它在挖掘過程中向地表推出土丘,覆蓋植物造成植物死亡。研究發現,高原鼢鼠挖掘洞道時形成的眾多土丘,能改變丘間草地的微生境土壤物理性狀,對該棲息生境下植物群落的多樣性、空間結構以及物種組成等產生顯著影響。隨鼠丘密度增加,樣地內植物物種數明顯增多,鼠丘間原優勢種在群落中占比減少,其他雜草的占比逐漸增加。回答下列問題:(1)青藏高原的某些區域形成草甸群落主要受等環境因素的影響,區分高寒草甸和草原群落的重要特征是,可用反映其數量的多少。(2)調查高寒草甸某植物在群落中的生態位,通常要研究它的等方面。A.該物種的植株高度B.該物種的種群密度C.該物種與其他物種的關系D.該物種在研究區域內的出現頻率(3)在全球氣候變暖加劇及人類過度放牧等影響下,高寒草甸最終可能退化為,這種群落演替的類型為,該群落演替與在火山巖上進行的群落演替相比,除了演替起點的不同,區別還在于該群落演替類型(答出2點區別即可)。(4)在高原鼢鼠重度干擾的地區,如果需要恢復到原有的生態系統,從食物鏈的角度分析,可以采用的措施是,其原理是。(5)上述材料說明,除了人為活動、氣候變化外,群落演替還受到等生物因素的影響(回答一點即可)。15.(2024秋?石家莊校級期末)為保護某森林生態系統中的梅花鹿,研究人員根據其食性將該森林中的灌草層植物分為嫩枝葉、禾莎草、雜草類和蕨類四大類,并調查了四類植物在郁閉林和開闊地兩個生境中的生物積累量,結果如圖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1)保護梅花鹿可先對其生態位進行調查,比如它的(答出2點)等。(2)森林中既有高大的喬木,又有低矮的灌木和草本植物,形成了群落的結構,其主要影響因素是。植物的根系也會有分層現象,其主要影響因素是(答出2點)等。(3)調查雜草類中某雙子葉植物的種群數量,可采用法。根據圖示調查結果,保護梅花鹿可采取的措施有,理由是。

2024-2025學年下學期高中生物浙科版(2019)高二同步經典題精練之不同種群組成群落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題號1234567891011答案DDCDBDBDBCD題號12答案一.選擇題(共12小題)1.(2024秋?撫順校級期末)下列關于生物群落的敘述,錯誤的是()A.群落隨季節或氣候變化會呈現不同的季相 B.生物群落的物種組成能反映生物群落類型的差異 C.不同類型的生物群落中的生物具有與對應環境相適應的特征 D.過度放牧會改變草原群落的物種組成,但不會改變草原群落的優勢物種【考點】群落的季節性和生態位;群落的主要類型;群落的概念和物種組成.【專題】正推法;種群和群落;理解能力.【答案】D【分析】群落是指在一定的時間和空間內,具有直接或間接關系的所有生物;物種組成是區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生物既能適應環境,也能影響環境,生物對環境的適應是自然選擇的結果?!窘獯稹拷猓篈、群落的外貌和結構會隨著季節或氣候變化而發生有規律的變化,會呈現出不同的季相,A正確;B、群落類型劃分的主要依據是群落的外貌和物種組成的差異,故生物群落的物種組成能反映生物群落類型的差異,B正確;C、生物與環境是相適應的,不同類型的生物群落中的生物具有與對應環境相適應的特征,C正確;D、過度放牧會改變草原群落的物種組成,也會改變草原群落的優勢物種,D錯誤。故選:D。【點評】本題考查群落的相關內容,要求學生能結合所學知識正確作答。2.(2024秋?益陽期末)長白山北坡從山麓到山頂依次出現針闊葉混交林、針葉林、岳樺林和高山凍原。針闊葉混交林中的喬木層有紅松、紅皮云杉、白樺等多種植物,在林冠層生活著小杜鵑、大杜鵑、黑枕黃鸝等鳥類。下列分析正確的是()A.森林中鳥類的垂直分層只取決于食物條件 B.小杜鵑主要生活在林冠層,這是小杜鵑的生態位 C.從山麓到山頂依次出現不同的森林類型是群落的垂直結構 D.要調查北坡某動物的生態位,通常要研究它的棲息地、食物、天敵及其與其他物種的關系等【考點】群落的季節性和生態位;群落的空間結構.【專題】正推法;種群和群落.【答案】D【分析】生態位是指一個種群在生態系統中,在時間空間上所占據的位置及其與相關種群之間的功能關系與作用。【解答】解:A、森林的垂直結構為不同的鳥類提供了不同的生存環境,故森林中鳥類的垂直分層取決于棲息空間和食物條件,A錯誤;B、生態位不僅包括所處的空間位置,還包括占用資源情況,以及與其他物種的關系等,不能僅根據生活區域就判斷小杜鵑的生態位,B錯誤;C、從山麓到山頂依次出現不同的森林類型,不是群落的垂直結構,C錯誤;D、生態位是指一個種群在自然生態系統中,在時間、空間上所占據的位置及其與相關種群之間的功能關系和作用,要調查北坡某動物的生態位,通常要研究它的棲息地、食物、天敵及其與其他物種的關系等,D正確。故選:D。【點評】本題考查群落的結構特征,意在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判斷能力,運用所學知識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3.(2024秋?益陽期末)生物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A.誘蟲器采集小動物是利用了土壤小動物趨光、趨濕、避高溫的習性 B.調查土壤中小動物豐富度時采集的方法有記名計算法和目測估計法 C.調查培養液中酵母菌種群數量變化時可采用抽樣檢測法 D.標記重捕法調查動物種群密度時,標記物脫落會導致種群密度估算值偏小【考點】土壤中動物類群豐富度的研究;估算種群密度的方法;探究培養液中酵母菌種群數量的動態變化.【專題】正推法;種群和群落;理解能力.【答案】C【分析】調查土壤中身體微小的生物不適合用樣方法和標記重捕法,而采用取樣器取樣法,樣方法可用于調查植物的豐富度。觀察肉眼難以識別的小動物可使用放大鏡;統計土壤動物豐富度的方法有:記名計算法和目測估計法?!窘獯稹拷猓篈、利用土壤小動物趨暗、趨濕、避高溫等特性,可設計誘蟲器收集,A錯誤;B、土壤中小動物類群豐富度的研究中,采集的方法為取樣器取樣法,統計的方法有記名計算法和目測估計法,B錯誤;C、酵母菌數量較多,調查培養液中酵母菌種群數量變化時可采用抽樣檢測法,C正確;D、據種群中的個體數=第一次捕獲數×第二次捕獲數÷重捕中帶有標記的個體數,標記物脫落會導致種群密度估算值偏大,D錯誤。故選:C?!军c評】本題考查種群和群落的相關知識,意在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判斷能力、運用所學知識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4.(2024秋?武漢期末)單一樹種的純林模式土壤肥力會衰退,為持續發展,研究者對人工林進行間伐(有選擇地砍伐部分樹木)和混交(兩種以上樹木交錯生長)改造后,并調查土壤動物的類群、密度、凋落物分解情況。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調查土壤動物豐富度,可以指示土壤肥力的變化 B.間伐和混交改造增加土壤動物豐富度和種群密度 C.不同土壤動物占有不同的生態位,使土壤肥力變化不同 D.凋落物被分解,含氮有機物轉變為無機物,體現生物多樣性的直接價值【考點】土壤中動物類群豐富度的研究.【專題】正推法;種群和群落;理解能力.【答案】D【分析】土壤是巖石圈表面的疏松表層,是陸生植物生活的基質和陸生動物生活的基底,土壤不僅為植物提供必需的營養和水分,而且也是土壤動物賴以生存的棲息場所,土壤的形成從開始就與生物的活動密不可分,所以土壤中總是含有多種多樣的生物,如細菌、真菌、放線菌、藻類、原生動物、扁形動物、輪形動物、線形動物、環節動物、軟體動物和各種節肢動物等,土壤無論對植物來說還是對土壤動物來說都是重要的生態因子,越靠近土壤表層,動物的種類越豐富,土壤動物是最重要的土壤消費者和分解者,可見,土壤是生物和非生物環境的一個極為復雜的復合體,土壤的概念總是包括生活在土壤里的大量生物,生物的活動促進了土壤的形成,而眾多類型的生物又生活在土壤之中?!窘獯稹拷猓篈、土壤動物豐富度可以反映土壤動物類群的多少,類群越多土壤肥力越好,調查土壤動物豐富度,可以指示土壤肥力的變化,A正確;B、間伐和混交可以避免某一物種占據優勢局面,不同的樹種可以為不同的動物提供棲息環境,故間伐和混交改造會增加土壤動物豐富度和種群密度,B正確;C、不同土壤動物占有不同的生態位,這一現象會使不同土壤的肥力變化不同,C正確;D、凋落物被分解,含氮有機物轉變為無機物,體現生物多樣性的間接價值,D錯誤。故選:D?!军c評】本題考查土壤動物類群豐富度的相關知識,意在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判斷能力,運用所學知識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是解答本題的關鍵。5.(2024秋?北京校級期末)通過連續8年的野外氮肥(尿素)添加,研究了施肥對草地群落的影響,結果如圖。下列分析錯誤的是()注:優勢度指數越大,表明群落內不同種類生物數量分布越不均勻,優勢生物的生態功能越突出。A.施肥改變了草地群落的物種組成 B.封育和施肥均降低了優勢種的地位 C.封育草地的物種豐富度與氮肥使用量呈負相關 D.適度放牧有利于提高草地群落的物種豐富度【考點】群落的概念和物種組成.【專題】坐標曲線圖;種群和群落.【答案】B【分析】題圖分析:隨著尿素使用量的增加,物種豐富度減小,優勢度指數增加,并且放牧草地物種豐富度高于封育草地,優勢度指數低于封育草地?!窘獯稹拷猓篈、由柱形圖可知,隨著尿素使用量的增加,物種豐富度減小,說明施肥改變了草地群落的物種組成,A正確;B、由柱形圖可知,隨著尿素使用量增加,優勢度指數增加,封育草地優勢度指數低于放牧草地,B錯誤;C、封育草地處理,隨著尿素使用量的增加,物種豐富度減小,說明封育草地的物種豐富度與氮肥使用量呈負相關,C正確;D、據柱形圖可知,放牧草地物種豐富度高于封育草地,即適度放牧有利于提高草地群落的物種豐富度,D正確。故選:B?!军c評】本題考查群落的豐富度、優勢種等概念及影響因素,意在考查學生的識圖能力和判斷能力,運用所學知識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6.(2024秋?定州市校級期末)下列關于種群及群落的敘述,錯誤的是()A.可用黑光燈誘捕法調查農田中趨光性昆蟲的種類 B.原始合作關系的兩種生物,在分開后都能獨立生活 C.分層現象是群落與環境條件相互聯系的一種形式 D.草魚和青魚均生活在水體中層,二者的生態位完全相同【考點】群落的季節性和生態位;估算種群密度的方法;群落中生物的種間關系.【專題】正推法;種群和群落;理解能力.【答案】D【分析】生態位:一個物種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處的空間位置,占用資源的情況,以及與其他物種的關系等,稱為這個物種的生態位。因此,研究某種動物的生態位,通常要研究它的棲息地、食物、天敵以及與其他物種的關系等。研究某種植物的生態位,通常要研究它在研究區域內的出現頻率、種群密度、植株高度等特征,以及它與其他物種的關系等?!窘獯稹拷猓篈、黑光燈誘捕法可以誘捕農田中各種具有趨光性的昆蟲,所以可用該方法來調查農田中具有趨光性昆蟲的物種數目,A正確;B、原始合作關系是兩種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時,雙方都受益,但分開后,各自也能獨立生活,B正確;C、群落的分層現象是群落與環境條件相互聯系的一種形式,不同的環境條件下會有不同的分層現象,C正確;D、雖然草魚和青魚均生活在水體中層,但它們的食物等其他生態位要素不完全相同,所以二者的生態位不是完全相同的,D錯誤。故選:D。【點評】本題考查種群和群落的相關內容,要求學生能運用所學的知識正確作答。7.(2024秋?湖北期末)某些物種在維護群落的結構和生物多樣性等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這樣的物種稱為關鍵種。關鍵種的消失可能會使群落結構發生嚴重改變,如海星是海邊潮間帶群落的一個關鍵種,海星以藤壺、貽貝、帽貝、石鱉等為食,如果把海星從這個群落中移除,貽貝會獨占這一空間并排擠附著在這里的其他無脊椎動物。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用去除某物種的方法來確定關鍵種,物種豐富度低比豐富度高的群落更易實現 B.群落中的關鍵種往往具有體型較大、個體數量較多、生活能力較強等特點 C.海星通過捕食調節種間競爭的強度,從而維持群落的穩定和物種多樣性 D.海星移除后,藤壺、貽貝、帽貝、石鱉的生態位會發生改變【考點】群落的季節性和生態位;群落的概念和物種組成.【專題】正推法;種群和群落;解決問題能力.【答案】B【分析】1、由題意可知,藤壺、貽貝、帽貝、石鱉之間是種間競爭關系,海星與這四種動物之間是捕食關系。種間關系除了上述關系之外,還有原始合作、互利共生和寄生。2、生態位是指一個物種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包括所處的空間位置,占用資源的情況以及與其他物種的關系等。植物的生態位研究的內容包括在研究領域內的出現頻率,種群密度、植株高度以及與其他物種的關系等。動物的生態位包括:棲息地、食物、天敵以及與其他物種的關系等。3、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窘獯稹拷猓篈、物種豐富度越高的群落結構越穩定,去除實驗不一定能觀察到群落結構明顯發生變化,因此物種豐富度低比豐富度高的群落更易實現,A正確;B、群落中的頂級消費者一般是關鍵種,其體型較大、生活能力較強,但個體數量一般較少,B錯誤;C、海星通過捕食減弱物種競爭,從而維持群落的穩定和物種多樣性,C正確;D、海星移出,會使貽貝獨占這一空間,所以藤壺、貽貝、帽貝、石鱉的生態位發生了改變,D正確。故選:B?!军c評】本題考查群落的相關知識,意在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判斷能力,運用所學知識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是解答本題的關鍵。8.(2024秋?保定期末)與常規農業相比,有機農業、無公害農業通過禁止或減少化肥、農藥的使用,加大有機肥的應用,對土壤生物產生了積極的影響,三種農業模式土壤生物情況如表所示。取樣深度(cm)農業模式生物組分(類)食物網復雜程度(相對值)0~10常規農業151.06有機農業191.23無公害農業171.1010~20常規農業131.00有機農業181.11無公害農業161.07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調查土壤中小動物類群豐富度常用取樣器取樣法 B.土壤不同深度中生物種類不同,體現了群落的垂直結構 C.有機農業模式下土壤生態系統抵抗干擾的能力最強 D.農田施用的有機肥可以為農作物生長提供物質和能量【考點】土壤中動物類群豐富度的研究;生態系統穩定性的概念和類型;群落的空間結構.【專題】數據表格;種群和群落;生態環境;解決問題能力.【答案】D【分析】分析表格:表中是三種農業模式土壤生物情況,其中有機農業模式的土壤中生物組分最多,食物網的復雜程度相對值最大,說明該模的農業的生態系統穩定性最高?!窘獯稹拷猓篈、取樣器取樣法是常用的調查土壤中小動物類群豐富度的方法,A正確;B、同一地點不同深度動物種類不同,具有分層現象,可以體現出群落的垂直結構,B正確;C、有機農業模式的土壤中生物組分最多,食物網的復雜程度相對值最大,說明該模式的農業的生態系統抵抗干擾的能力最強,C正確;D、農田施用的有機肥可以為農作物生長提供物質,但不能提供能量,D錯誤。故選:D?!军c評】本題主要考查群落結構和生態系統穩定性的相關知識,要求學生有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能夠結合題干信息和所學知識進行分析應用。9.(2024秋?紅橋區期末)下列實例中,不能構成群落的是()A.西雙版納的熱帶雨林中的所有生物 B.一片草地上的各種雜草、動物及各種大型真菌 C.某紅樹林中的各種生物 D.大興安嶺的全部紅松以及其他生物【考點】群落的概念和物種組成.【專題】正推法;種群和群落;理解能力.【答案】B【分析】在相同時間聚集在一定地域中各種生物種群的集合,叫作生物群落,簡稱群落?!窘獯稹拷猓篈、在相同時間聚集在一定地域中各種生物種群的集合叫作生物群落,西雙版納熱帶雨林中的所有生物能構成群落,不符合題意,A錯誤;B、一片草地上的各種雜草、動物及各種大型真菌,缺少原核生物,沒有包含所有的生物,不能構成群落,符合題意,B正確;C、某紅樹林中的各種生物能構成群落,不符合題意,C錯誤;D、大興安嶺的全部紅松以及其他生物能構成群落,不符合題意,D錯誤。故選:B。【點評】本題考查群落的相關內容,要求學生能結合所學知識正確作答。10.(2024秋?和平區校級期末)基礎生態位是指在沒有種間競爭前提下,一個物種所能占有的生態位。實際生態位是指有別的物種存在時的生態位。生態位的大小可用生態位寬度表示,如圖表示三個物種在不同資源狀態下的生態位寬度。下列分析錯誤的是()A.生物占據不同的生態位有利于充分利用生存空間 B.生物實際生態位的寬度小于其基礎生態位的寬度 C.環境變化使可利用的資源大幅減少時,生態位寬度不變 D.寬生態位的種內競爭強度可能小于窄生態位的【考點】群落的季節性和生態位.【專題】坐標曲線圖;正推法;種群和群落.【答案】C【分析】一個物種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包括所處的空間位置,占用資源的情況,以及與其他物種的關系,等稱為這個物種的生態位。【解答】解:A、生物占據不同的生態位有利于充分利用生存空間,有效利用生存資源,A正確;B、實際生態位存在物種之間關于資源和空間的競爭,基礎生態位沒有種間競爭,因此實際生態位的寬度小于其基礎生態位的寬度,B正確;C、當可利用資源大幅減少時,生物為了生存要尋找食物和生存空間,生態位寬度增大,C錯誤;D、窄生態位物種占有資源相對較少,種內競爭強度大于寬生態位,種間競爭強度小于寬生態位,窄生態位種內競爭強度大,種間競爭強度小,寬生態位相反,D正確。故選:C?!军c評】本題主題考查生態位的內容,要求考生識記相關知識,并結合所學知識準確答題。11.(2024?浙江二模)某科研團隊對某牧區兩塊灌叢草地分別采用了放牧和封育管理兩種處理措施。27年后進行相關的調查發現,封育樣地灌叢高度顯著大于放牧樣地灌叢高度,具體結果見表。下列敘述正確的是()樣地草本植物土壤動物物種數(種)密度(株?m﹣2)高度(cm)物種數(種)放牧灌叢內429.6710.1545灌叢外537.273.2637封育灌叢內420.1314.8752灌叢外763.337.6840A.放牧樣地灌叢內、外植物高度差異體現出了群落的垂直結構 B.封育樣地灌叢草本植物生態位重疊越多,競爭越小,競爭結果有利于生態位的分化 C.采用標記重捕法調查土壤小動物豐富度時,標記物應對小動物生存無影響 D.封育后灌叢的動植物種類數增加,抵抗力穩定性增強【考點】土壤中動物類群豐富度的研究;生態系統穩定性的概念和類型;群落的空間結構;群落的季節性和生態位.【專題】正推法;種群和群落;生態系統;理解能力.【答案】D【分析】1、群落的垂直結構指群落在垂直方面的配置狀態,其最顯著的特征是分層現象,即在垂直方向分成許多層次的現象。群落的水平結構指群落的水平配置狀況或水平格局,其主要表現特征是鑲嵌性。2、估算種群密度時,常用樣方法和標記重捕法,其中樣方法適用于調查植物或活動能力弱,活動范圍小的動物,而標記重捕法適用于調查活動能力強,活動范圍大的動物。調查土壤小動物豐富度時,采用取樣器取樣的方法進行研究。3、人類的活動往往會使群落的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進行。【解答】解:A、封育樣地灌叢內、外植物的高度差異體現出該群落的水平結構,A錯誤;B、草本植物生態位重疊越多,種間競爭越大,競爭結果有利于生態位的分化,B錯誤;C、標記重捕法適用于調查活動能力強,活動范圍大的動物。土壤小動物身體微小,不易做標記調查,因此土壤小動物豐富度不宜采用標志重捕法,而是采用取樣器取樣的方法,C錯誤;D、封育后灌叢的動植物種類數增加,物種豐富度增加,生態系統的結構更復雜,抵抗力穩定性增強,D正確。故選:D?!军c評】本題考查群落和生態系統的相關內容,要求學生能運用所學的知識正確作答。12.(2024?畢節市三模)根據群落的外貌和物種組成等方面的差異,可以將陸地的群落大致分為荒漠、草原、森林等類型。希臘陸龜和仙人掌生活在荒漠生物群落中。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A.在不同的群落中,生物適應環境的方式相同 B.仙人掌的葉呈針狀,氣孔在白天開放利于光合作用 C.希臘陸龜可能以固態尿酸鹽的形式排泄含氮廢物 D.快速奔跑的獅子和斑馬等生活在森林群落中【考點】群落的概念和物種組成.【專題】正推法;種群和群落.【答案】見試題解答內容【分析】群落分布的特點:1、森林、草原、荒漠,這些自然群落在陸地上的分布是有規律的,由東部向西部依次分布。2、不同群落在物種組成、群落外貌和結構上都有著不同的特點。3、某地的群落類型,受水分、溫度等因素的影響很大?!窘獯稹拷猓篈、在不同的森林群落中,生物適應環境的方式不盡相同,環境對生物有選擇作用,不同環境選擇作用不同,而適應是自然選擇的結果,A錯誤;B、沙漠中仙人掌的葉呈針狀,有利于減少水分的散失,氣孔在夜間開放,能進行光合作用的部位是莖部,莖呈肥厚的綠葉狀,有利于更多地儲存水分并代替葉進行光合作用,B錯誤;C、希臘陸龜以固態尿酸鹽的形式排泄含氮廢物,減少體內水分散失,有利于保存水分,C正確;D、快速奔跑的獅子和斑馬等生活在熱帶草原群落中,D錯誤。故選:C。【點評】本題考查群落的相關知識,意在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判斷能力,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二.解答題(共3小題)13.(2024秋?梅河口市校級期末)零增長線又稱生態位邊界,是一種生物在利用某些必需資源時能生存和繁殖的邊界線。線上每一個點所對應的資源組合僅允許種群維持自身大小不變,若資源組合低于這個范圍,則一段時間后,種群無法生存和繁殖。為探究同一地區梅尼小環藻和美麗星桿藻兩個物種在不同的資源組合情況下能否共存,科學家分別研究了兩個物種對兩種必需資源的零增長線,如圖實線所示。已知其余條件均充足且適宜,請回答以下問題:(1)群落中每種生物都占據著相對穩定的生態位,研究植物的生態位,通常要研究植物在該地的出現頻率、種群密度、植株高度、與其他物種的關系等方面(寫出兩點即可)。(2)若初始環境資源處于A點且沒有資源補充,在兩種群共存的情況下,初始一段時間內,美麗星桿藻種群年齡結構處于增長型。(3)環境資源處于區域②時,美麗星桿藻在種間競爭中處于劣勢,主要限制因素是硅酸鹽濃度。(4)若兩種群只在區域④實現了共存,環境資源處于B點時,種間競爭中梅尼小環藻將獲勝,原因是隨著資源的消耗,硅酸鹽濃度更早到達甚至低于美麗星桿藻的零增長線。由此推斷,兩物種同時出現在該地的情況下,一段時間內環境資源處于區域①⑤⑥(填序號)時,該地梅尼小環藻將被淘汰?!究键c】群落的季節性和生態位;種群的數量特征;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對種群數量變化的影響;群落中生物的種間關系.【專題】圖像坐標類簡答題;種群和群落;實驗探究能力.【答案】(1)植物在該地的出現頻率、種群密度、植株高度、與其他物種的關系(2)增長(3)美麗星桿藻硅酸鹽濃度(4)隨著資源的消耗,硅酸鹽濃度更早到達甚至低于美麗星桿藻的零增長線;①⑤⑥【分析】落中的地位或作用。一個物種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處的空間位置,占用資源的情況,以及與其他物種的關系等,稱為這個物種的生態位(niche)。因此,研究某種動物的生態位,通常要研究它的棲息地、食物、天敵以及與其他物種的關系等。研究某種植物的生態位,通常要研究它在研究區域內的出現頻率、種群密度、植株高度等特征,以及它與其他物種的關系等?!窘獯稹拷猓海?)研究某種植物的生態位,通常要研究它在研究區域內的出現頻率、種群密度、植株高度等特征,以及它與其他物種的關系等。(2)分析題圖,A點的磷酸鹽濃度正好位于梅尼小環藻的零增長線,而高于美麗星桿藻的零增長線,若初始環境資源處于A點且沒有資源補充,在兩種群共存的情況下,由于美麗星桿藻消耗磷酸鹽,會使磷酸鹽濃度低于梅尼小環藻的零增長線,使梅尼小環藻的種群數量下降,即初始一段時間內,美麗星桿藻種群年齡結構處于增長型。(3)環境資源處于區域②時,硅酸鹽濃度低于美麗星桿藻的零增長線,使美麗星桿藻在種間競爭中處于劣勢。(4)環境資源處于B點時,隨著資源的消耗,硅酸鹽濃度更早到達甚至低于美麗星桿藻的零增長線,使其無法生存和繁殖,在種間競爭中被淘汰,故種間競爭中梅尼小環藻將獲勝。由此推斷,兩物種同時出現在該地的情況下,一段時間內環境資源處于區域①(磷酸鹽濃度低于梅尼小環藻的零增長線,高于美麗星桿藻的零增長線)、⑤(磷酸鹽濃度更早低于梅尼小環藻的零增長線)、⑥(磷酸鹽濃度低于梅尼小環藻的零增長線)時,該地梅尼小環藻將被淘汰。故答案為:(1)植物在該地的出現頻率、種群密度、植株高度、與其他物種的關系(2)增長(3)美麗星桿藻硅酸鹽濃度(4)隨著資源的消耗,硅酸鹽濃度更早到達甚至低于美麗星桿藻的零增長線;①⑤⑥【點評】本題考查種群和群落的相關知識,更注重學生對于題中曲線的理解和運用,學生要注意知識的綜合分析,結合題圖分析解答。14.(2024秋?遼寧期末)高寒草甸是青藏高原主要的生態系統,多年來受氣候變化和生物干擾的共同影響而退化嚴重。高原鼢鼠廣泛分布于高寒草甸中,常年棲息于地下,主要采食植物根系。它在挖掘過程中向地表推出土丘,覆蓋植物造成植物死亡。研究發現,高原鼢鼠挖掘洞道時形成的眾多土丘,能改變丘間草地的微生境土壤物理性狀,對該棲息生境下植物群落的多樣性、空間結構以及物種組成等產生顯著影響。隨鼠丘密度增加,樣地內植物物種數明顯增多,鼠丘間原優勢種在群落中占比減少,其他雜草的占比逐漸增加?;卮鹣铝袉栴}:(1)青藏高原的某些區域形成草甸群落主要受溫度、水分等環境因素的影響,區分高寒草甸和草原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物種組成,可用豐富度反映其數量的多少。(2)調查高寒草甸某植物在群落中的生態位,通常要研究它的ABCD等方面。A.該物種的植株高度B.該物種的種群密度C.該物種與其他物種的關系D.該物種在研究區域內的出現頻率(3)在全球氣候變暖加劇及人類過度放牧等影響下,高寒草甸最終可能退化為荒漠,這種群落演替的類型為次生演替,該群落演替與在火山巖上進行的群落演替相比,除了演替起點的不同,區別還在于該群落演替類型次生演替速度快,趨向于恢復原來的群落,經歷的階段相對較少(答出2點區別即可)。(4)在高原鼢鼠重度干擾的地區,如果需要恢復到原有的生態系統,從食物鏈的角度分析,可以采用的措施是引入高原鼢鼠的天敵,其原理是天敵增多,高原鼢鼠被捕食的量增多,其環境容納量降低,對生態系統的干擾程度也會降低。(5)上述材料說明,除了人為活動、氣候變化外,群落演替還受到群落內部種群相互關系的發展變化(生物的遷入、遷出)等生物因素的影響(回答一點即可)。【考點】群落的概念和物種組成;群落的季節性和生態位;群落演替的類型.【專題】正推法;種群和群落;解決問題能力.【答案】(1)溫度、水分物種組成豐富度(2)ABCD(3)荒漠次生演替次生演替速度快,趨向于恢復原來的群落,經歷的階段相對較少(4)引入高原鼢鼠的天敵天敵增多,高原鼢鼠被捕食的量增多,其環境容納量降低,對生態系統的干擾程度也會降低(5)群落內部種群相互關系的發展變化(生物的遷入、遷出)【分析】1、影響群落演替的速度:除了人為活動、氣候變化外,群落演替還受到群落內部種群相互關系的發展變化、遷入遷出等生物因素的影響。2、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區別為:演替的起點不同,初生演替速度慢,趨于形成新的群落,經歷的階段相對多,而次生演替速度快,趨向恢復原來的群落,經歷的階段相對少?!窘獯稹拷猓海?)根據題意分析可知,青藏高原的某些區域形成草甸群落主要受溫度、水分等環境因素的影響,物種的組成是區別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因此區分高寒草甸和草原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物種的組成,而豐富度可反映其數量的多少。(2)調查高寒草甸某植物在群落中的生態位,通常要研究它的植株高度、種群密度、與其他物種的關系、研究區域內的出現頻率,ABCD正確。故選:ABCD。(3)如果受到全球氣候變暖加劇以及人為干擾如過度放牧等影響,高寒草甸生態系統發生逆行演替,其最終生態系統類型可能是荒漠。這種群落演替的類型為次生演替,而在火山巖上進行的群落演替屬于初生演替,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除了演替起點的不同,區別還在于該群落演替中次生演替速度快,趨向于恢復原來的群落,經歷的階段相對較少等。(4)在高原鼢鼠重度干擾的地區,如果需要恢復到原有的生態系統,從食物鏈的角度分析,可以采用的措施是引入高原鼢鼠的天敵,其原理是根據生物之間的相互關系,天敵增多,高原鼢鼠被捕食的量增多,其環境容納量降低,對生態系統的干擾程度也會降低,從而達到控制有害生物的效果。(5)上述材料說明,除了人為活動、氣候變化外,群落演替還受到群落內部種群相互關系的發展變化生物的遷入、遷出等生物因素影響。故答案為:(1)溫度、水分物種組成豐富度(2)ABCD(3)荒漠次生演替次生演替速度快,趨向于恢復原來的群落,經歷的階段相對較少(4)引入高原鼢鼠的天敵天敵增多,高原鼢鼠被捕食的量增多,其環境容納量降低,對生態系統的干擾程度也會降低(5)群落內部種群相互關系的發展變化(生物的遷入、遷出)【點評】本題考查群落的相關內容,要求學生能結合所學知識正確作答。15.(2024秋?石家莊校級期末)為保護某森林生態系統中的梅花鹿,研究人員根據其食性將該森林中的灌草層植物分為嫩枝葉、禾莎草、雜草類和蕨類四大類,并調查了四類植物在郁閉林和開闊地兩個生境中的生物積累量,結果如圖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1)保護梅花鹿可先對其生態位進行調查,比如它的棲息地、食物、天敵以及與其他物種的關系(答出2點)等。(2)森林中既有高大的喬木,又有低矮的灌木和草本植物,形成了群落的垂直結構,其主要影響因素是光照。植物的根系也會有分層現象,其主要影響因素是水分、無機鹽(答出2點)等。(3)調查雜草類中某雙子葉植物的種群數量,可采用樣方法。根據圖示調查結果,保護梅花鹿可采取的措施有保留一定的開闊地生境,理由是開闊地中各類植物的生物積累量均高于郁閉林,可為梅花鹿提供更多的食物?!究键c】群落的季節性和生態位;估算種群密度的方法;群落的空間結構.【專題】正推法;種群和群落;解決問題能力.【答案】(1)棲息地、食物、天敵以及與其他物種的關系(2)垂直光照水分、無機鹽(3)樣方保留一定的開闊地生境開闊地中各類植物的生物積累量均高于郁閉林,可為梅花鹿提供更多的食物【分析】生態位是指一個物種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處的空間位置,占用資源的情況,以及與其他物種的關系等。研究某種動物的生態位,通常要研究它的棲息地、食物、天敵以及與其他物種的關系等。研究某種植物的生態位,通常要研究它在研究區域內的出現頻率、種群密度、植株高度等特征,以及它與其他物種的關系等。【解答】解:(1)生態位是指一個物種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處的空間位置,占用資源的情況,以及與其他物種的關系等,調查動物的生態位,通常需對其棲息地、食物、天敵以及與其他物種的關系進行調查。(2)垂直結構是群落中不同生物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森林中既有高大的喬木,又有低矮的灌木和草本植物,形成了群落的垂直結構,而這種垂直分層現象的主要影響因素是光照;植物的根系也會有分層現象,其主要影響因素是水分、無機鹽等。(3)樣方法可用于調查植物的種群密度,故調查雙子葉草本植物的種群數量,可采用樣方法;根據圖示調查結果可知,開闊地中各類植物的生物積累量均高于郁閉林,可為梅花鹿提供更多的食物,因此保護梅花鹿可采取保留一定的開闊地生境的措施。故答案為:(1)棲息地、食物、天敵以及與其他物種的關系(2)垂直光照水分、無機鹽(3)樣方保留一定的開闊地生境開闊地中各類植物的生物積累量均高于郁閉林,可為梅花鹿提供更多的食物【點評】本題考查種群和群落的相關內容,要求學生能結合所學知識正確作答。

考點卡片1.種群的數量特征【知識點的認識】一、種群:在一定空間和時間內的同種生物個體的總和,種群是生物進化和繁殖的基本單位.二、種群的特征:(1)數量特征(核心問題):①種群密度:種群最基本的數量特征;②出生率和死亡率、遷入率和遷出率:決定種群數量變化的主要因素;③年齡結構和性別比例:預測種群數量變化的主要依據(一般根據年齡結構)(2)空間特征:指組成種群的個體,在其生活空間中的位置狀態或布局.(3)遺傳特征:遺傳的單位,繁殖的單位.三、種群的數量特征(一)種群密度:種群在單位面積或單位體積中的個體數就是種群密度.種群密度=調查方法:①總數調查:逐個計數.②取樣調查:計數種群一部分,估算種群密度.1、樣方法﹣﹣估算種群密度最常用的方法之一(1)概念:在被調查種群的分布范圍內,隨機選取若干個樣方,通過計數每個樣方內的個體數,求得每個樣方的種群密度,以所有樣方法種群密度的平均值作為該種群的種群密度估計值.(2)適用范圍:植物種群密度,昆蟲卵的密度,蚜蟲、跳蝻的密度等.(3)常用取樣:①五點取樣法:在總體中按梅花形取5個樣方,每個樣方要求一致,適用于總體為非長條形.②等距取樣法.適用于長條形的總體,先將總體分成若干等份,由抽樣比例決定距離或間隔,然后以這一相等的距離或間隔抽取樣方.如圖所示:(4)計數原則:若有正好長在邊界線上的,應遵循“計上不計下,計左不計右”的原則;即只計數樣方相鄰兩邊及其頂角的個數.(5)調查記錄樣表及計算公式:種群密度=所有樣方內種群密度合計/樣方數樣方X1X2X3X4X5X6X7X8種群密度N1N2N3N4N5N6N7N8(注意:這里的N1、N2指的是樣方的種群密度,而不是指樣方的個體數量)種群密度=2、標志重捕法(1)前提條件:標志個體與未標志個體重捕的概率相等.調查期內沒有新的出生和死亡,無遷入和遷出.(2)適用范圍:活動能力強和范圍大的動物,如哺乳類、鳥類、爬行類、兩棲類、魚類和昆蟲等動物.(3)計算公式:=(4)注意事項:①標志不能過于醒目;②標志一段時間內不能消失;③標志不能影響個體生活,不影響重新捕捉;④調查期間種群不能有個體的遷入或遷出.(二)出生率和死亡率1、概念:在單位時間內新產生(或死亡)的個體數目占該種群個體總數的比率.2、意義:出生率和死亡率決定種群密度.(1)出生率>死亡率,種群密度增加;(2)出生率<死亡率,種群密度降低;(3)出生率=死亡率,種群密度不變.(三)遷入率和遷出率1、概念:在單位時間內遷入(或遷出)的個體數目占該種群個體總數的比率.2、意義:遷入率和遷出率決定種群密度.(四)性別比例性引誘劑應用: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誘劑誘殺某種害蟲的雄性個體,破壞害蟲種群正常的性別比例,從而降低出生率,達到殺蟲效果.)1、概念:種群中雌雄個體數目的比例.2、類型、雌雄相當型、雌多雄少型、雌少雄多型.2、意義:影響種群密度.(五)年齡組成(通過影響出生率和死亡率影響種群密度)1、年齡組成的類型:(1)A增長型:出生率>死亡率,種群密度越來越大(2)B穩定型:出生率=死亡率,種群密度保持穩定(3)C衰退型:出生率<死亡率,種群密度越來越小2、意義:預測種群密度變化趨勢四、種群數量特征間的相互關系:①種群密度是種群最基本的數量特征.種群密度越高,一定范圍內種群數量越多.種群數量與種群密度呈正相關.②對一個自然種群來說,影響種群數量變動的主要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③出生率和死亡率、遷入率和遷出率是決定種群數量的直接因素.④年齡組成是預測種群密度未來變化趨勢的重要依據,是作為預測一個種群的種群數量的決定因素.⑤性別比例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夠影響種群數量的變化.⑥年齡組成和性別比例通過影響出生率和死亡率間接影響種群密度和種群數量.⑦影響種群數量的主要因素:年齡組成、性別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命題方向】題型一:種群數量特征的綜合考察典例1:(2013?浙江)下列關于出生率的敘述,正確的是()A.若某種群年初時的個體數為100,年末時為110,其中新生個體數為20,死亡個體數為10,則該種群的年出生率為10%B.若某動物的婚配制為一雌一雄,生殖期個體的雌雄比越接近1:1,則出生率越高C.若通過調控環境條件,使某動物的性成熟推遲,則出生率會更高D.若比較三種年齡結構類型的種群,則穩定型的出生率最高分析:種群的數量特征有種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遷入率和遷出率,年齡組成,性別比例.遷入率和遷出率,出生率和死亡率決定種群數量的變化,但年齡組成是通過影響出生率和死亡率影響數量變化的,性別比例通過影響出生率影響數量變化的.解答:A、根據出生率的計算應該是20%,自然增長率是10%,故A錯誤;B、雌雄比例接近1:1且婚配制度為一雌一雄,出生率比較高,故B正確;C、調控環境條件,使某動物的性成熟推遲,則出生率會降低,故C錯誤;D、三種年齡結構類型的種群,則增長型的出生率最高,使得種群密度增加,故D錯誤.故選:B.點評:本題考查種群數量特征的相關知識,意在考查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屬于中檔題.題型二:年齡組成的判斷典例2:(2010?海南)甲、乙、丙是同一物種的三個種群,其年齡組成見表.三個種群年齡結構的類型為()年齡期個體數甲乙丙幼年期600400200成年期400400400老年期200400600A.甲是增長型,乙是穩定型,丙是衰退型B.甲是穩定型,乙是增長型,丙是衰退型C.甲是增長型,乙是增長型,丙是衰退型D.甲、乙、丙三個種群都是穩定型分析:本題是根據種群不同年齡段的個體數目判斷不同種群的年齡結構的類型.年齡結構是指一個種群中各年齡時期的個體數目比例,分為增長型、穩定性和衰退型,增長型幼年個體比例多,老年的個體比例少,未來一段時間內,種群數量會越來越大;穩定性是幼年個體、成年個體、老年個體比例相當,未來一段時間內,種群數量基本保持穩定;衰退型是幼年個體比例少,老年個體比例多,未來一段時間內,種群數量會越來越?。獯穑河杀砀駭祿芍齻€種群的種群數量相等,不同年齡段的個體數目可以代表不同年齡段的比例,甲種群幼年個體比例高,老年個體的比例低,屬于增長型;乙種群幼年個體、成年個體、老年個體的比例相當,屬于穩定型;丙種群幼年個體比例低,老年個體比例高,屬于衰退型.故選:A.點評:本題的知識點是年齡結構的概念,年齡結構三種類型的判斷,對基礎知識的記憶是解題的關鍵.題型三:圖示分析預測典例3:(2013?洛陽一模)某島嶼上生活著一種動物,其種群數量多年維持相對穩定.該動物個體從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個月.如圖為某年該動物種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齡結構(每月最后一天統計種群各年齡組的個體數),關于該種群的敘述,錯誤的是()A.該種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為零B.天敵的遷入可影響該種群的年齡結構C.該種群的年齡結構隨著季節更替而變化D.大量誘殺雄性個體不會影響該種群的密度分析:該題主要考查了種群的基本特征以及影響種群數量變化的諸多因素.種群最基本的特征是種群密度.種群數量的變化受多種因素影響.種群的年齡組成類型決定了出生率和死亡率,從而直接影響了種群數量的變化.而種群的年齡組成類型又受各種環境條件(天敵數量的多少、季節更替以及食物質量和數量的變化等)的影響.解答:A、從題中柱形圖的分析可知,未成熟個體從2月底到6月逐漸增多,從6月到12月逐漸減少至12月變為0,而該動物個體從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個月,因此該種群出生時間大概為2月底到6月,到12月都成熟,10月份出生率可能為0,A正確;B、引入的天敵可能對不同年齡段的個體捕食具有選擇性,從而影響該種群的年齡結構,B正確;C、由題圖可知,該種群的年齡結構隨著季節更替而變化,C正確;D、大量誘殺某種動物的雄性個體,會導致性別比例的失調,進而通過出生率的明顯降低,使種群的密度的減小,D錯誤.故選:D.點評:本題的知識點是種群的年齡結構和影響種群密度的因素,分析題圖獲取有效信息是解題的突破口對于A選項的分析是難點,解題時要結合題圖信息與題干信息分析解答.【解題方法點撥】1、出生率和死亡率、遷入率和遷出率是決定種群數量的直接因素;2、年齡組成是預測種群未來數量變化的主要依據,而性別比例是預測未來種群數量變化的次要依據.3、樣方法注意事項:(1)樣方應隨機選?。?)樣方大小:①一般草本植物:1m×1m;灌木:4m×4m;喬木:10m×10m;②如果種群個體數較少,樣方面積需要適當擴大;③應以物種個體數達到最穩定時的最小面積計算.(3)樣方數目:總體面積大要多取,總體面積小可少?。?)樣本統計:位于樣方邊線上的植物計數相鄰兩邊及其交點上的植物;不同生長期的個體都應統計.4、標志重捕法注意事項:(1)前提:標記個體與未標記個體在重捕時被捕獲的概率相等.(2)標記技術:標記物和標記方法不能影響被標記動物的正?;顒?;也不能導致其發生疾病、感染等;標記符號必須能維持一段時間,但又不能過分醒目.2.估算種群密度的方法【知識點的認識】種群密度:種群在單位面積或單位體積中的個體數就是種群密度.種群密度=調查方法:①總數調查:逐個計數.②取樣調查:計數種群一部分,估算種群密度.1、樣方法﹣﹣估算種群密度最常用的方法之一(1)概念:在被調查種群的分布范圍內,隨機選取若干個樣方,通過計數每個樣方內的個體數,求得每個樣方的種群密度,以所有樣方法種群密度的平均值作為該種群的種群密度估計值.(2)適用范圍:植物種群密度,昆蟲卵的密度,蚜蟲、跳蝻的密度等.(3)常用取樣:①五點取樣法:在總體中按梅花形取5個樣方,每個樣方要求一致,適用于總體為非長條形.②等距取樣法.適用于長條形的總體,先將總體分成若干等份,由抽樣比例決定距離或間隔,然后以這一相等的距離或間隔抽取樣方.如圖所示:(4)計數原則:若有正好長在邊界線上的,應遵循“計上不計下,計左不計右”的原則;即只計數樣方相鄰兩邊及其頂角的個數.(5)調查記錄樣表及計算公式:種群密度=所有樣方內種群密度合計/樣方數樣方X1X2X3X4X5X6X7X8種群密度N1N2N3N4N5N6N7N8(注意:這里的N1、N2指的是樣方的種群密度,而不是指樣方的個體數量)種群密度=2、標志重捕法(1)前提條件:標志個體與未標志個體重捕的概率相等.調查期內沒有新的出生和死亡,無遷入和遷出.(2)適用范圍:活動能力強和范圍大的動物,如哺乳類、鳥類、爬行類、兩棲類、魚類和昆蟲等動物.(3)計算公式:=(4)標志重捕法中的標志技術:①標志物和標志方法必須對動物的身體不會產生傷害.②標志不能過于醒目.原因:過分醒目的個體,在自然界中有可能改變與捕食者之間的關系,最終有可能改變樣本中標志個體的比例而導致結果失真.③標志一段時間內不能消失;④標志不能影響個體生活,不影響重新捕捉;⑤調查期間種群不能有個體的遷入或遷出.【命題方向】題型一:樣方法及其注意事項的考察典例1:(2012?海南)某小組用樣方法調查草地中某種雙子葉植物的種群密度.下列做法錯誤的是()A.隨機取樣B.選擇植物生長茂盛處取樣C.根據調查數據估算該種群密度D.根據地段的形狀確定取樣方法分析:種群密度的調查一般有樣方法和標志重捕法.在利用樣方法調查種群密度時需注意隨機取樣、樣方大小合適,并且樣本數據足夠大等.解答:A、樣方法調查種群密度最關鍵是進行隨機取樣,以使所得數據更加接近準確值,A正確;B、據A項可知,取樣時應隨機取樣,不能在植物生長茂盛處取樣,B錯誤;C、根據調查數據取平均數可估算該種群的種群密度,C正確;D、根據地段的不同可因地制宜采用不同的樣方法,如五點取樣法和等距取樣法等,D正確.故選:B.點評:本題考查了利用樣方法調查種群密度的相關注意點,難度不大,解題關鍵是識記和理解樣方法調查種群密度的相關知識.題型二:取樣方法的考察典例2:(2010?海南)某同學擬調查一個面積為100hm2草地上某種雙子葉草本植物的種群密度,設計了四個調查方案,其中最可行的是()A.計數該草地上該種植物的全部個體數目B.設置1個1m2樣方,計數樣方中該種植物的個體數目C.隨機設置1m2樣方若干,計數每個樣方中該種植物的個體數目D.在該種植物密集處設置1m2樣方若干,計數每個樣方中該種植物的個體數目分析:該草地的面積比較大,直接把該地區的所有該種植物統計一遍幾乎是不可能的,因此應選用樣方法,樣方法的注意點是本題解題的關鍵.解答:植物種群密度的調查方法一般為樣方法.該草地上全部個體數全部統計難度較大;只選取一個樣方的數目進行調查不具有代表性;一般隨機設置1m2的樣方為宜,并且盡量選擇多個樣方求平均值.故選C.點評:本題著重考查植物種群密度的調查方法和樣方法的注意點,考查了考生的識記能力和理解能力.典例3:(2010?徐匯區一模)用“樣方法”調查蒲公英種群密度的過程是()①選取一個該種群分布比較均勻的長方形地塊,將該地按照長度畫成10等份,在每份的中央劃一個大小為1m2的樣方②選取一個該種群分布比較密集的長方形地塊,將該地按照長度畫成10等份,在每份的中央劃一個大小不同的樣方③計數每個樣方內該種群數量,取其最大值作為種群密度的估計值④計數每個樣方內該種群數量,取其平均值作為該種群密度的估計值.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分析:采用樣方法調查種群密度的具體過程為:確定調查對象→選取樣方(五點取樣法或等距取樣法)→計數→計算種群密度(取平均值).解答:用“樣方法”調查蒲公英種群密度的過程:選取樣方→計數→計算種群密度.①選取樣方時要隨機取樣,不能參入主觀意識,且選取的樣方大小要相同,①正確;②選取樣方時要隨機取樣,不能選取種群分布比較密集地塊,且樣方大小要相同,②錯誤;③計算種群密度時,要取平均值,不能以最大值作為種群密度的估計值,③錯誤;④計數每個樣方內該種群數量,最后取其平均值作為該種群密度的估計值,④正確.故選:B.點評:本題考查估算種群密度的方法,重點考查樣方法的相關知識,要求考生識記樣方法調查種群密度的一般過程,能注意相關細節,特別是取樣的時候,要注意隨機取樣,而且樣方的大小要相等,屬于考綱識記層次的考查.題型三:標志捕重法的考察典例4:某農場面積為140hm2,農場豐富的植物資源為黑線姬鼠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條件,鼠大量繁殖吸引鷹前來捕食,某研究小組采用標志重捕法調查該農場黑線姬鼠的種群密度,第一次捕獲100只,標記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獲280只,發現其中有2只帶有標記,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鷹的遷入率增加會影響黑線姬鼠的種群密度B.該農場黑線姬鼠的種群密度約為100只/hm2C.黑線姬鼠種群數量下降說明農場群落的豐富度下降D.植物→鼠→鷹這條食物鏈,第三營養級含能量少分析:標志重捕法計算公式:種群中個體數(N)÷第一次捕獲并標記的個體數=第二次重捕總數÷重捕中被標志的個體數,即=,解得X=14000只/140hm2,所以黑線姬鼠的種群密度為14000÷140=100只/hm2.解答:A、鷹是鼠的天敵,鷹的數量肯定會影響黑線姬鼠的種群密度,A正確;B、由以上分析可知黑線姬鼠的種群密度為100只/hm2,B正確;C、物種豐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種數目的多少,黑線姬鼠種群數量下降但并未滅絕,C錯誤;D、能量沿著食物鏈流動的過程中逐級遞減,因此植物→鼠→鷹這條食物鏈,第三營養級含能量少,D正確.故選:C.點評:本題考查種間關系、估算種群密度的方法、群落特征、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等知識,要求考生掌握估算種群密度的方法,能運用標志重捕法計算種群密度;識記群落的特征;理解和掌握生態系統能量的流動特點.【解題方法點撥】1、樣方法注意事項:(適用范圍:植物種群密度,昆蟲卵的密度,蚜蟲、跳蝻的密度等.)(1)樣方應隨機選?。?)樣方大小:①一般草本植物:1m×1m;灌木:4m×4m;喬木:10m×10m;②如果種群個體數較少,樣方面積需要適當擴大;③應以物種個體數達到最穩定時的最小面積計算.(3)樣方數目:總體面積大要多取,總體面積小可少?。?)樣本統計:位于樣方邊線上的植物計數相鄰兩邊及其交點上的植物;不同生長期的個體都應統計.2、標志重捕法注意事項:(活動能力強和范圍大的動物,如哺乳類、鳥類、爬行類、兩棲類、魚類和昆蟲等動物.)(1)前提:標記個體與未標記個體在重捕時被捕獲的概率相等.(2)標記技術:標記物和標記方法不能影響被標記動物的正?;顒?;也不能導致其發生疾病、感染等;標記符號必須能維持一段時間,但又不能過分醒目.3.探究培養液中酵母菌種群數量的動態變化【知識點的認識】1、實驗原理(1)在含糖的液體培養基(培養液)中酵母菌繁殖很快,迅速形成一個封閉容器內的酵母菌種群,通過細胞計數可以測定封閉容器內的酵母菌種群隨時間而發生的數量變化.(2)養分、空間、溫度和有毒排泄物等是影響種群數量持續增長的限制因素.細菌在一定體積培養液中的增長如圖所示:2、方法步驟(1)提出的問題:在不同溫度條件下酵母菌種群數量增長的情況如何?不同培養液中酵母菌種群數量增長的情況如何?(2)假設:根據上述問題,大膽提出合理的假設.(3)設計實驗試管編號ABC培養液/mL1010無菌水/mL10酵母液/mL0.10.10.1溫度條件28℃5℃28℃步驟:①將10mL無菌馬鈴薯培養液或肉湯培養液加入(無菌)試管中.②將酵母菌接種到試管中的培養液中.③將試管放在25℃條件下培養.④每天取樣計數酵母菌數量.⑤分析數量.(4)酵母菌計數方法:抽樣檢測法.(5)根據實驗數據畫出的曲線總趨勢是先增加再降低.3、注意事項(1)由于酵母就是單細胞微生物,因此計數必須在顯微鏡下進行;顯微鏡計數時,對于壓線的酵母菌,應只計固定的相鄰兩個邊及其頂角的酵母菌.(2)從試管中吸出培養液進行計數前,需將試管輕輕振蕩數次,目的是使培養液中的酵母菌均勻分布,減少誤差.(3)每天計算酵母菌數量的時間要固定.(4)溶液要進行定量稀釋.(5)本實驗不需要設置對照和重復,因為該實驗在時間上形成前后對照,只要分組重復實驗,獲得平均值即可.【命題方向】題型一:實驗操作分析典例1:(2010?江蘇一模)下列關于“培養液中酵母菌種群數量的變化”實驗的相關操作,正確的是()A.培養用具必須經過嚴格的滅菌處理,培養液則不需滅菌B.培養酵母菌時,必須去除培養液中的溶解氧C.從瓶中吸出培養液進行計數之前,不必搖勻培養瓶中的培養液D.為了方便酵母菌計數,培養后期的培養液應先稀釋后再計數分析:閱讀題干可知本題涉及的知識點是培養液中酵母菌種群數量變化實驗操作,梳理相關知識點,然后根據選項描述結合基礎知識做出判斷.解答:A、在實驗過程中,必須要對培養用具和培養液進行嚴格的滅菌處理,以避免雜菌污染,影響實驗結果,A錯誤;B、酵母菌主要進行有氧呼吸,所以在培養酵母菌時,不能去除培養液中的溶解氧,B錯誤;C、從瓶中吸出培養液進行計數之前,應將培養瓶輕輕震蕩幾次,使得酵母菌分布均勻,C錯誤;D、到培養后期,由于酵母菌的大量增多,為了方便對酵母菌計數,應先稀釋培養后期的培養液,然后再在顯微鏡下計數,D正確.故選:D.點評:本題考查探究培養液中酵母菌種群數量變化的相關知識,意在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判斷能力,運用所學知識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以及對實驗現象和結果進行解釋、分析和處理的能力.題型二:注意事項考察典例2:為研究酵母菌種群數量的變化,某同學用1000mL的錐形瓶作為培養容器,棉塞封口,裝入200mL培養液,接種酵母菌后在適宜條件下培養,培養過程中()A.用血細胞計數板計數,不同時間取樣后顯微鏡視野中酵母菌細胞數量不斷增加B.一段時間內酵母菌呈“J”型增長C.氧氣的消耗量等于二氧化碳的產生量D.可直接從靜置的培養瓶中取出培養原液稀釋后進行計數分析:在探究培養液中酵母菌種群數量的變化實驗中,要控制好無關變量.在營養物質和生活空間充裕的條件下,酵母菌呈“J”型曲線生長;在體積恒定、營養物質一定的條件下,酵母菌呈“S”型曲線生長.但隨著酵母菌數量的增多,營養物質的不斷消耗,且生活空間恒定,種內斗爭加劇,所以會導致酵母菌數量減少.培養后期的培養液中,酵母菌由于大量繁殖,數目太多,不易計數,所以應稀釋.酵母菌是兼性厭氧型生物,在培養液中分布不均勻,所以吸取時要將培養瓶輕輕震蕩.明確知識點,梳理相關知識,根據選項描述結合基礎知識做出判斷.解答:A、用血細胞計數板計數,不同時間取樣后顯微鏡視野中酵母菌細胞數量先不斷增加,后基本不變,最后又減少,A錯誤;B、由于培養容器中體積恒定、營養物質一定,所以在最初的一段時間內,營養物質和生活空間充裕,酵母菌呈“J”型增長,B正確;C、酵母菌有氧呼吸時,氧氣的消耗量等于二氧化碳的產生量,而無氧呼吸時,不消耗氧氣,但能產生二氧化碳,C錯誤;D、靜置的培養瓶中酵母菌分布不均勻,所以吸取培養液前輕輕震蕩,使菌體在培養液中分布均勻,以便計數準確.又由于培養液中菌體數量多,不易計數,因而為了便于計數先要進行稀釋再計數,D錯誤.故選:B.點評:本題考查培養液中酵母菌種群數量的變化的實驗,意在考查學生能否獨立完成“生物知識內容表”所列的生物實驗,包括理解實驗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驟,掌握相關的操作技能,并能將這些實驗涉及的方法和技能進行綜合運用.4.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對種群數量變化的影響【知識點的認識】1.影響種群數量變化的因素非生物因素:陽光、溫度、水等,其對種群數量變化的影響往往是綜合性的。生物因素:種群內部生物因素和種群外部生物因素(原始合作、互利共生、寄生、種間競爭和捕食等)2.區別密度制約因素和非密度制約因素的方法像食物和天敵等生物因素對種群數量的作用強度與該種群的密度是相關的,這些因素稱為密度制約因素;像氣溫和干旱等氣候因素以及地震、火災等自然災害,對種群的作用強度與該種群的密度無關,稱為非密度制約因素?!久}方向】下列關于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對種群數量變化的影響的敘述,不正確的是()A.林冠層的郁閉度越大,地面得到的陽光越多B.非生物因素對種群數量變化的影響往往是綜合性的C.地震等自然災害對種群的作用強度與該種群的密度無關,屬于非密度制約因素D.影響種群數量的因素有很多,如氣候、食物、天敵、傳染病等分析:一般來說,食物和天敵等生物因素對種群數量的作用強度與該種群的密度是相關的。例如,同樣是缺少食物,種群密度越高,該種群受食物短缺的影響就越大,這些因素稱為密度制約因素。而氣溫和干旱等氣候因素以及地震、火災等自然災害,對種群的作用強度與該種群的密度無關,因此被稱為非密度制約因素。解答:A、森林中林下植物的種群密度主要取決于林冠層的郁閉度,即主要取決于林下植物受到的光照強度,林冠層的郁閉度越大,地面得到的陽光越少,A錯誤;B、非生物因素對種群數量變化的影響往往是綜合性的,例如,春夏時節動植物種群普遍迅速增長,除氣溫升高外,日照延長、降水增多也是重要原因,B正確;C、氣溫和干旱等氣候因素以及地震、火災等自然災害,對種群的作用強度與該種群的密度無關,因此被稱為非密度制約因素,C正確;D、氣候、食物、天敵、傳染病等都能影響種群數量的變化,導致種群數量處于波動狀態,D正確。故選:A。本題考查種群數量變化的相關知識,意在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判斷能力,難度不大?!窘忸}思路點撥】為有效地保護漁業資源,獲得最大增長速度,應該使漁業資源維持在什么水平?防治害蟲在何時進行效果最好?K/2;在種群數量開始增加時進行。5.群落的概念和物種組成【知識點的認識】(1)群落是在相同時間聚集在一定地域中各種生物種群的集合。(2)區別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群落的物種組成?!久}方向】2019年9月,鄱陽湖水體面積與近十年同期平均值相比減小約29.1%。豐水期(7~8月)煙波浩渺、水天一色的湖面,如今已變成一片草原。相關敘述錯誤的是()A.鄱陽湖中所有的生物構成一個群落B.鄱陽湖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群落的物種組成C.豐水期可用標記重捕法調查鄱陽湖中魚類的豐富度D.夏季鄱陽湖濕地群落的空間結構會發生改變,這屬于群落的季節性分析:1、區別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群落的物種組成。2、群落的季節性:由于陽光、溫度和水分等隨季節而變化,群落的外貌和結構也會隨之發生有規律的變化。有些種類的植物在早春來臨時開始萌發,并迅速開花和結實,到了夏季其生活周期結束;另一些種類的植物則在夏季到達生命活動的高峰,從而導致群落在春季和夏季的物種組成和空間結構發生改變。解答:A、在同一時間內、占據一定空間的相互之間有直接或間接聯系的各種生物種群的集合是群落,鄱陽湖中所有的生物構成一個群落,A正確;B、群落的物種組成是區別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B正確;C、豐水期鄱陽湖中魚多,此時可用標記重捕法調查鄱陽湖中某種魚類的種群密度,但不可用標記重捕法調查鄱陽湖中魚類豐富度,C錯誤;D、由于陽光、溫度和水分等隨季節而變化,群落的外貌和結構也會隨之發生有規律的變化,這屬于群落的季節性,D正確。故選:C。點評:本題考查群落的概念和物種組成的相關知識,意在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判斷能力,運用所學知識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是解答本題的關鍵?!窘忸}思路點撥】區別不同群落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