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學年吉林市普通高中高三畢業年級歷史試題學科停課不停學期間線上測試含解析_第1頁
2024-2025學年吉林市普通高中高三畢業年級歷史試題學科停課不停學期間線上測試含解析_第2頁
2024-2025學年吉林市普通高中高三畢業年級歷史試題學科停課不停學期間線上測試含解析_第3頁
2024-2025學年吉林市普通高中高三畢業年級歷史試題學科停課不停學期間線上測試含解析_第4頁
2024-2025學年吉林市普通高中高三畢業年級歷史試題學科停課不停學期間線上測試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2025學年吉林市普通高中高三畢業年級歷史試題學科停課不停學期間線上測試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考場號和座位號填寫在試題卷和答題卡上。用2B鉛筆將試卷類型(B)填涂在答題卡相應位置上。將條形碼粘貼在答題卡右上角"條形碼粘貼處"。2.作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選項的答案信息點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試題卷上。3.非選擇題必須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作答,答案必須寫在答題卡各題目指定區域內相應位置上;如需改動,先劃掉原來的答案,然后再寫上新答案;不準使用鉛筆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無效。4.考生必須保證答題卡的整潔。考試結束后,請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5分,共7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漢代,蜀地百姓“帥導群妾,咸循蠶蔟。分繭理絲,女工是敕?!痹邶R地,平民“織作冰紈綺繡純麗之物,號為冠帶衣履天下?!边@反映出當時A.家庭絲織業生產盛行 B.生產具有標準化的特征C.絲織業地域分工形成 D.絲織業商品化趨勢明顯2.清代書法家梁鹹在《評書貼》中提到-段著名書論,“晉尚韻、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態?!逼湟庠趶娬{A.時代特征影響書法特色 B.市民階層興起促進書法演變C.中國書法藝術成果豐碩 D.書法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表3.西周以前,絲織品主要被人們用作奉獻給鬼神的禮物。到了西周時期,絲織品更多地成為人們相互贈送的禮物,亦被用于貴族舉行的各種儀式的道具上,甚至連屏風、墊席這樣的物品也用絲織品。這反映了A.絲織品失去等級意義 B.西周禮制開始遭破壞C.桑蠶文化起源于禮制 D.絲織品與禮制的互動4.從1962年到1966年,我國同西方國家談判成交簽約的大小成套設備項目二十余項,合同金額約3億美元,其中到1966年底前建成五至六項,較之前有顯著增加。這種變化的背景是A.西方國家三足鼎立局面形成 B.社會主義國家間關系變化C.歐美對華經濟封鎖已被打破 D.中國外交發生了根本轉變5.維多利亞時代(1837—1901年)的英國既有貴族宮殿式的莊園,也有農民破敗的茅屋草舍;既有工廠主舒適的生活享受,也有失業工人絕望的生存掙扎。當時的保守黨首相迪斯雷利曾說,英國是“兩個民族”的國家,“當茅屋不舒服時,宮殿是不會安全的?!边@一時代的現象表明()A.英國進行議會改革的必要性 B.英國民主政治的基礎被動搖C.工業化帶來一定的社會危機 D.自由主義不再適應社會需要6.1887年王韜短篇小說集《淞隱漫錄》刊載于《申報》,書中多有西方美女與中國男子相戀的題材。西方女子家世不俗,仰慕中國文化,并于危難之際利用自己掌握的西方技術幫助丈夫渡過難關。這反映了作者A.對中西關系的客觀認識 B.復雜矛盾的文化心理C.以拓展國人視野為目的 D.崇尚科學的理性精神7.下圖為美國眾議院墻壁上鑲嵌的梭倫畫像。眾議院鑲嵌這幅畫像的目的在于宣揚:A.三權分立 B.民主公正 C.天賦人權 D.議會政治8.下表為咸豐初年戶部銀庫置銀數(單位:萬兩),導致表中數據變化的主要原因是年份庫存銀數新收銀數支出銀數實存銀數咸豐元年(1851年)844.0962850.8529956.9910737.9581咸豐二年737.9581836.18371032.6172541.5246咸豐三年541.5246475.3397847.1746169.6897A.國內農民起義的影響B.清政府急需償還債款C.政府投資開辦工廠D.小農經濟逐漸解體9.下表為中國鄉鎮企業行業分布表(單位:萬個)年份農業工業建筑業交通運輸業商、飲、服務業198229.2874.925.389.5817.01198823.28773.5295.58372.55623.23表中的數據變化說明A.農村剩余勞動力大量轉移 B.城鄉一體化正在迅速完成C.優先發展重工業合乎國情 D.第三產業的發展十分迅速10.“無論是為了羅馬人的利益或是為了羅馬的安全,都不允許將外國人完全排斥在法律之外?!睘榇?,羅馬人A.頒布成文法 B.完善公民法 C.實施萬民法 D.提出自然法11.史料記載,公元1384年9月14~28日皇宮收到奏章1160件,共計3291件政務。“庶務叢集……人主以一身統御天下,不可無輔臣”。于是A.立左右丞相輔佐全國政務 B.建中朝參與軍國要務C.設置殿閣大學士以備顧問 D.由議政大臣會議共議12.“對于歐洲或北美之一個或數個締約國之武裝攻擊,應視為對締約國全體之攻擊,每一締約國應協助被攻擊之一國或數國以恢復并維持北大西洋區域之安全?!鄙鲜鰞热莩鲎訟.《開羅宣言》B.《大西洋憲章》C.《聯合國憲章》D.《北大西洋公約》13.孔子非常推崇西周的典章,稱“周監(借鑒)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從周。”文中的“二代”是指A.夏代、殷商 B.商朝、西周 C.西周、東周 D.春秋、戰國14.“滿朝朱紫貴,盡是讀書人。”最能體現下列哪一時期官員的出身結構A.西漢 B.唐朝 C.宋朝 D.元朝15.下圖分別為中國和蘇俄(聯)糧食產量變化圖,出現這種變化的共同因素是A.戰爭的影響 B.經濟政策的影響C.“左”傾思想的影響 D.走農業集體化道路的影響16.如表新中國成立初期工業總產值中各種經濟類型的變化(億元)年份合計全民和集體所有制工業公私合營工業私營工亞個體工業194914037.52.268.332.21950191644.172.850.3195126494.28.0101.260.11952343153.813.7105.270.6——據《中國統計年鑒》上述變化A.開始改變新中國工業落后的面貌 B.反映了優先發展重工業的方針C.是對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的結果 D.表明新民主主義經濟迅速發展17.19世紀初的英國,報時自鳴鐘(鬧鐘)從富貴人家的裝飾品變成市民的日常生活用品,導致這一變化的根本原因是()A.英國市民生活變得富有 B.工廠制的廣泛推行C.制造鐘表的成本更低 D.市民生活觀念的變化18.從南宋樓臻《耕織圖》始,我國歷史上先后創繪了幾十套體系化的耕織圖,而它們基本上又是以“江南”為具體描繪區域的(如圖)。出現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A.統治者重視教化勸農 B.經濟文化格局的影響C.政治中心的逐漸南移 D.汀南耕作技術最發達19.1929年4月,紅四軍第四軍政治部在江西南部于都發布了134條標語,主要包括“針對國民黨以及帝國主義、共產黨和紅軍的性質及任務、目前時局、共產青年團和青年婦女以及商人和工人利益等等”。這些標語的發布A.有利于土地革命斗爭順利開展 B.壯大了反抗日本法西斯的力量C.推動了國民革命運動達到高潮 D.揭開了武裝反抗國民黨的序幕20.《宋史·呂蒙正傳》記載了一段對話,上(宋太祖)曰:“朕躬覽庶政,萬事粗理,每念上天之貺(賜),至此繁盛。”蒙正避席曰:“乘輿(皇帝)所在,士庶走集,故繁盛如此。臣嘗見都城外不數里,饑寒而死者甚眾,不必盡然?!毕铝姓f法中最為合理的是A.宋太祖從統治者角度發表的言論,不能反映歷史真相B.教科書呈現了宋代的繁榮景象,故宋太祖的表述較為可信C.無論宋太祖還是呂蒙正,他們的觀點必須有考古支撐才能成立D.君臣的說法存在差異,歷史解釋應關注他們的不同立場與觀察視角21.19世紀下半葉,英國產品豐富且大眾文化程度高,以至于一位到過英國的法國人頗有感慨地說:“像英國這樣一個貴族的國家卻成功地為人民提供物品,而法國這樣一個民主國家,卻只會為貴族而生產?!痹斐蛇@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A.法國民主化進程艱難曲折B.英國最早完成工業革命C.1832年會議促進民主化進程改革D.英國議會傳統由來已久,法國君主專制根深蒂固22.上表是英國皇家學會會員課題研究的統計表。由此可知()A.英國紡織工業漸趨衰落 B.工業革命促進社會分工C.社會需求引領科研方向 D.科學與技術已緊密結合23.商周時期的文獻記載有“天子七廟、諸侯五廟、大夫三、士一(《禮記·王制》、《禮器》)”的廟祧(tiāo)制度。這一制度主要是為了A.保證宗族的蕃衍 B.鞏固宗法等級觀念C.完善祭祀儀式 D.消除貴族之間爭斗24.德國自由黨成立時,曾要求成立一個“帝國責任內閣”,1884年4月5日聯邦議會按照俾斯麥的意見通過決議反對這項要求,決議說:“在德意志帝國境內成立責任內閣制只能削弱各聯邦成員目前在聯邦議會行使的、由條約給以其保障的權力?!睋丝芍?,當時的德國A.政黨政治發展十分完善 B.聯邦議會掌握國家實權C.民主制度有其傳統色彩 D.內閣首相控制聯邦議會25.如表是2006一2008年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長率(%)如表可以說明A.發達國家經濟增速放緩國力衰退B.美國不再是世界第一大經濟實體C.世界經濟增長呈現出多元化局面D.發達與發展中國家經濟差距縮小26.一戰后,日本的侵略野心進一步膨脹,軍國主義勢力主張“唯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滿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將侵掠矛頭指向中國,導致爆發A.九一八事變 B.七七事變 C.八一三事變 D.華北事變27.1870年代,當法國皇家科學院舉辦年度藝術展覽時,一幫被批評家們冠以“印象主義派”的年輕藝術家的作品被拒之門外。這主要在于該類作品A.強調刻畫英雄人物 B.創作風格悖于傳統C.注重表現社會現實 D.表現手法夸張抽象28.在1958年夏天,中國科學院生物化學研究所提出把蛋白質人工合成作為重點研究項目,在上海和北京的幾次科技展覽會上,黨中央和上海市委希望他們加速實現該項目,在研究所內部,青年同志也要求項目提前并確定具體合成對象(1965年最終合成)。據此可得出的正確結論是A.冒進的風氣助推了科技發展B.科學大躍進在全國掀起高潮C.新中國的科研力量主要是青年D.大躍進時政府加大了科研投入29.中國共產黨提出“取消一切推翻國民黨政權的暴動政策及赤化運動,停止以暴力沒收地主土地的政策;取消現在的蘇維埃政府,實行民權政治;取消紅軍名義及番號,改編為國民革命軍,受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之統轄?!敝袊伯a黨提出這一主張有利于A.推動國民革命不斷深入 B.擴大農村革命根據地C.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D.奪取解放戰爭最后勝利30.“(漢惠帝時)復弛商賈之律,然市井之子孫亦不得仕宦為吏”,至“孝文皇帝臨天下,通關梁,不異遠方”,同時,“弛山澤之禁”,“縱民得鑄錢、冶鐵、煮鹽”。于是出現了“富商大賈周游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的繁榮景象。由此可見,這時期A.商人政治地位逐漸提高 B.重商政策推動經濟繁榮C.政府放棄鹽鐵官營制度 D.國家干預促進商業發展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題10分,第32題12分,第33題12分,共計34分。要求: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31.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莊園是英國中世紀的基層組織。12世紀,隨著工商業經濟發展,城市的創建和復興活動,不少農奴逃離莊園進入城市。農奴還常利用領主法庭及國王法庭等進行合法斗爭。1200年英國王室法令明確規定,如果農奴在城里住滿一年零一天,就獲得自由身份?!俺鞘械目諝庾屓俗杂伞?,成為當時流行諺語。但對于大多數村民而言,他們的生計是與耕地、牧場聯系在一起的,很難一走了之。13世紀末興起的貨幣地租是關鍵性變革。此后勞役折算為貨幣,農奴實際上成為領主的承租人,與自由佃農已沒什么區別。1348—1354年發生的黑死病,英國人口下降三分之一,越來越多的農奴要求擺脫莊園,發起了群眾抵抗,14世紀末英國農奴制全面崩潰,英國社會逐漸形成一個富裕農民階層。此后經過宗教改革和圈地運動,英國逐漸確立土地私有制和大租佃制的經營模式。到1750年英國被譽為“歐洲的糧倉”。——摘編自候建新《資本主義起源新論》材料二鴉片戰爭后,當中國農民家庭棉手工業開始受到洋布洋紗的沖擊時,即引起人們的注意。1846年,包世臣就說:“近日洋布大行,價才當梭布三之一。吾村專以紡織為業,近聞已無紗可紡,松(江)太(倉)布市削減大半”。從非產棉區到產棉區,洋紗洋布的市場逐漸擴大。隨著自然經濟解體,大量失業人口只能涌向本已緊張的土地之上:失去副業的農民無力支付高額地租,鄉村的租佃關系變得異常緊張。部分人口流入城市,推動城市畸形繁榮,但作為消費型城市,工業產業并不發達,其結果是大部分人只能過著寄生蟲般的閑人生活,或者沉迷于追逐權力;傳統士人講究葉落歸根,而現代大學學到的東西常常是來自西方的知識,當學生畢業回到鄉村后無人與他講話,沒有人理解他,也就不再回鄉。鄉村流失的不僅是金錢,更是人才。——摘編自吳承明《中國資本主義發展史》費孝通《中國士紳》等(1)根據材料一,概括英國自然經濟逐漸解體的原因。(2)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與英國相比,中國自然經濟解體過程的特點。(3)結合上述材料,分別說明中英兩國自然經濟解體帶來的不同影響。32.根據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唐玄宗時的禮部尚書沈既濟:“前代選用,皆州郡察舉……至于齊隋,不勝其弊……是以置州府之權而歸于吏部?!薄瞥庞印锻ǖ洹肪硎瞬牧隙好髑逯H,著名思想家顧炎武甚至認為:“八股之害,等于焚書,而敗壞人材,有甚于成咸陽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鄙蚣葷皖櫻孜鋵婆e制的評價有何不同?出現這種差異的原因有哪些?33.君相的“拔河”皇帝與丞相的關系可以用拔河來形容?;实酆痛蟪挤謩e在繩子的一頭,向著自己的方向拉,這項運動并沒有裁判,但卻有一項不成文的規則。這個規則正是上千年的政治實踐劃定的,……雙方都知道自己該做什么,能做什么,就在這樣的規則中,權力達到了平衡。而朱元璋不守規則,改變了這一切……權力由他一人掌握就可以了,不再需要所謂的平衡。——摘自當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兒》問題:(1)明朝以前,皇帝和丞相遵循的“規則”主要有哪些?(2)你贊成中國古代皇帝和丞相之間的“權力”拔河說嗎?說明理由。(3)怎樣看待朱元璋的“不守規則”行為?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5分,共7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A【解析】

根據材料中的“百姓”“平民”“分繭理絲”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家庭手工業領域絲織業生產盛行,故答案為A項;材料沒有反映出標準化特征,排除B項;材料沒有涉及絲織業的地域分工,排除C項;材料沒有說明這種生產是面向市場,看不出商品化趨勢明顯,排除D項。2、A【解析】

據“晉尚韻、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態”可知梁鹹認為不同時代書法的側重點不同,說明時代特征影響書法特色,故選A;材料未涉及市民階層和書法之間的關系,排除B;CD項與材料主旨無關,沒有體現,排除。故選A。3、D【解析】

材料“亦被用于貴族舉行的各種儀式的道具上”體現了絲織品用于上層社會的的儀式的道具上,體現了絲織品與禮制的互動,D正確;A材料中沒有體現,排除;B說法錯誤,西周時期禮制興盛;桑蠶文化在原始社會就已經出現,禮制在西周,C排除。4、B【解析】

20世紀60年代,中蘇關系已經破裂,因此中國和西方國家之間的貿易呈現上升趨勢,B正確;A與題無關,排除;歐美對華封鎖的關鍵是中美關系,20世紀60年代中美關系并未改善,故歐美對話經濟封鎖尚未打破,C排除;D中“根本”表述絕對,排除。5、C【解析】

依據材料中信息可知,此時英國社會階層之間的貧富差距較大,影響社會的穩定。結合所學可知,從18世紀中后期到20世紀初期,英國先后進行了兩次工業革命,一方面極大地解放和發展了英國的社會生產力,但另一方面也造成了社會貧富懸殊拉大,出現了一定的社會危機,因此C選項正確。A選項錯誤,英國議會改革是使工業資產階級獲得了更多的參政權和選舉權,不能緩和材料中貴族與農民、資產階級和工人階級的矛盾;B選項錯誤,英國確立君主立憲制后,其政治制度的基礎是代議制民主,并未發生動搖;D選項錯誤,依據材料信息無法得出此時自由主義不再適應社會的需要。故正確答案為C選項。6、B【解析】

依據材料“西方女子家世不俗,仰慕中國文化,并于危難之際利用自己掌握的西方技術幫助丈夫渡過難關”并結合當時中國的社會狀況來看,面對列強對中國的侵略,王韜還希望列強給予中國幫助,體現了其矛盾的心理狀態。B正確;材料表明王韜沒有真正認識到列強對中國的意圖,A排除;結合所學可知,王韜是早期維新派代表,主張向西方學習,而不是單純的拓寬國人視野,C排除;材料未涉及對理性精神的崇尚,D排除。故選B。7、B【解析】

梭倫改革秉著公平公正的原則,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礎。眾議院鑲嵌這幅畫像的目的在于宣揚民主公正,故B正確;梭倫改革的信息得不出三權分立的特征,排除A;天賦人權是伏爾泰的思想,排除C;古代雅典并不是實行議會政治,排除D。故選B。8、A【解析】從1851這個時間來看國內出現了太平天國運動,為了鎮壓太平天國運動這個農民起義不得不支出更多的銀數,選A是符合題意的,正確;是鎮壓農民起義而非償還債款,選項B不符合題意,排除;選項C不符合事實,不符合題意,排除;不涉及小農經濟的問題,選項D不符合題意,排除;故本題選A。9、A【解析】

對比表中各行業的數據可知,與農業相關的數據有所下滑,而其他各行業的數據則大幅上升,這說明農村剩余的勞動力大量轉移到了第二第三產業中,故選A;20世紀80年代為改革開放初期,城鄉差距是在逐步拉大的,而不是一體化迅速完成,排除B;第三產業也得到了極大發展,這體現不出對重工業的優先發展,排除C;D項只能反映材料的部分信息,不是最佳答案,排除。10、C【解析】

據“不允許將外國人完全排斥在法律之外”可知此時的羅馬法涵蓋了羅馬自由民之外的其它地區自由民,即隨著羅馬帝國的擴張提出實施萬民法,故選C;頒布成文法和完善公民法主要是針對羅馬內部自由民,排除AB;提出自然法是西塞羅提出的,是一種法律觀念,與題意主旨不符,排除D。故選C。11、C【解析】

1384年為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時期,根據材料中政務繁多的情形,明太祖設置殿閣大學士以備顧問,故C項正確;A項是秦朝時期設立;B是漢代設立中朝,以應對三公九卿組成的外朝;D是清朝時期的議政王大臣會議。解答本題的關鍵從材料1384年時間可以判斷是明朝初期。結合明朝初期政治可知答案。12、D【解析】

根據條約的內容可知,該條約是由歐洲和北美國家共同簽訂,在軍事上實行集體防御原則,故可以知道是《北大西洋公約》,D正確?!堕_羅宣言》內容是宣示了協同對日作戰的宗旨,承諾了處置日本侵略者的安排。A與題意不符,錯誤?!洞笪餮髴椪隆肥怯擅绹陀鴥蓚€國家簽訂的,與材料“數個締約國”矛盾,B錯誤?!堵摵蠂鴳椪隆肥翘幚韲H關系、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的基本原則和方法,與材料軍事性原則不符,C錯誤。13、A【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孔子十分推崇借鑒并發展了夏、商兩代文明的西周禮樂制度,A選項正確;西周借鑒的先代文明中,不包括西周、東周或者春秋戰國時期的典章,BCD三選項錯誤。14、C【解析】

唐朝實行科舉制,但科舉制不如宋代完善。宋代科舉制程序比較規范,錄取比重較大,從而出現比唐代更顯著的學而優則仕狀況,故排除B,C符合題意;西漢時期實行察舉制,以才德的標準由地方官向中央舉薦人才了,具有半封閉的特征,所以讀書人難以真正脫穎而出,故A不符合題意;元朝文人地位低下,科舉制幾乎停擺,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C。15、B【解析】

材料體現的是1949年到1952年中國糧食產量上升,主要和土地改革有關,從1953年到1960年糧食產量下降,主要和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有關;蘇俄從1921年到1925年糧食產量回升,主要和新經濟政策的推行有關,因此二者體現的是經濟政策對經濟發展的影響,B正確;蘇俄在1921年后國內處于和平狀態,A排除;中國在1958年糧食產量下降主要和左傾思想有關,不適合蘇俄,C排除;蘇俄農業集體化道路是在1928年后推行的,D排除,故選B。16、D【解析】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新民主主義經濟指的是中國進入社會主義以前,以社會主義性質的國營經濟為領導的,由國營經濟、合作經濟、個體經濟和私人資本主義經濟等多種經濟成份組成的過渡性經濟。根據材料時間1949年到1952年各工業比重可知,當時新民主主義經濟迅速發展,D正確;一五計劃開始改變我國工業落后的面貌,A排除;一五計劃的特點是優先發展重工業,B排除;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開始于1953年,C排除。故選D。17、B【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工業革命影響的理解。由“19世紀初的英國,報時自鳴鐘(鬧鐘)從富貴人家的裝飾品變成市民的日常生活用品?!钡弥@是由于工業革命工廠制的廣泛推行,要求按時上班下班。所以鐘表流行。所以選B。18、B【解析】

由材料可知南方的農業更發達,藝術創作更活躍,體現此時期江南地區為我國的經濟、文化重心,故B正確;耕織圖可能為私人作品,不一定代表統治者意志,且統治者重視教化勸農應是全國范圍內的政策,不會導致南北發展的差異,排除A;元明清時期我國都城為北京地區,并非在南方,政治中心逐漸南移的說法錯誤,排除C;材料不涉及各地的耕作技術對比,“最發達”說法錯誤,排除D。故選B。19、A【解析】

根據題意中的時間可知此時正處于土地革命時期,根據標語的內容可知這些標語的發布有利于土地革命斗爭的順利開展,故選A項;1929年中日矛盾尚未成為主要矛盾,壯大反抗日本法西斯力量的說法無從體現,排除B項;此時國民革命運動已經不存在,排除C項;揭開武裝反抗國民黨的序幕的是1927年的南昌起義,排除D項。故選A。20、D【解析】

宋太祖和呂蒙正所聞所見和對國情的分析存在差異,說明歷史解釋應關注事件觀察者的不同立場與觀察視角,D項正確;“從統治者角度發表的言論不能反映歷史真相”的說法過于絕對,A項錯誤;教科書不是分析歷史事物的唯一依據,B項錯誤;宋太祖和呂蒙正是當時社會活動的參與者和見證人,他們的見聞是一手史料,不用考古支撐也可以成立,C項錯誤。21、B【解析】

根據題干時間19世紀下半葉可知,這一時期英國工業革命已經完成,因此能為人民提供物品,B正確;法國只能為貴族提供產品,說明當時法國工業化程度不高,而非民主化發展曲折,排除A;民主制度的完善不能構成主要原因,排除C;提供物品屬于經濟生產能力領域,D屬于政治領域,排除。22、C【解析】

從英國皇家學會會員課題研究的統計表中可以看出,純科學研究、采礦、海上運輸、軍事技術數量明顯領先,此時英國正進行殖民擴張和海外貿易活動,反映出社會需求引領科研方向,故C項符合題意;紡織工業課題研究數量少并不是說英國紡織工業漸趨衰落,而只是不符合此時的社會需求,并且工業革命首先爆發在新興的棉紡織業,A項不符合題意;18世紀中期工業革命才開始,B項不符合題意;19世紀70年代到20世紀初第二次工業革命時科學與技術才緊密結合,D項不符合題意。23、B【解析】

材料“天子七廟、諸侯五廟、大夫三、士一”表明天子和諸侯的廟祧數量是不同的,反映的是二者政治地位的不同,因此可以看出這是為了鞏固等級制度。B正確;材料無法得出廟祧制度是為了保證宗族的繁衍,A錯誤;材料反映的是廟祧數量差別,與祭祀無關,C錯誤;消除爭斗的說法過于夸大廟祧制度的作用,D錯誤。故選B。24、C【解析】德意志帝國憲法給予原先各邦君主較大權力,“責任內閣制只能削弱各聯邦成員目前在聯邦議會行使的、由條約給以其保障的權力”說明議會成員不贊同憲法給予的既定權力,體現出德意志民主政治的保守性,故C項正確;德意志民主是不完善的民主,故A項錯誤;德意志是皇帝掌握國家的實權,故B項錯誤;德意志皇帝控制內閣和議會,故D項錯誤。點睛:《德意志帝國憲法》確立了德國的兩大制度,即聯邦制度和較為保守的君主立憲制度,具有濃厚的專制主義及軍國主義色彩。在德意志,本應代表民意的議會,特別是帝國議會作用很小,實權掌握在皇帝和宰相手中,因此,議會在德意志只起到裝點門面的作用。25、C【解析】

依據材料中信息結合所學可知,此時期發達國家經濟增長緩慢,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加速發展,世界經濟增長呈現出多元化局面,因此C選項正確。增速放緩不等于國力衰退,A選項錯誤;B選項表述不符合史實,排除;依據材料無法得出D選項,排除。故選C。26、A【解析】

日本軍國主義勢力主張“唯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滿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首先將矛頭指向中國東北和內蒙古,為此1931年發動了九一八事變,故A正確;七七事變是日本全面侵華的標志,排除B;八一三事變主要是進攻上海,排除C;華北事變爆發于1935年,不符合“必先征服滿蒙”的信息,排除D。故選A。27、B【解析】

材料顯示,這類作品為印象派畫作。印象派畫家借助當時光學領域的新成就,醉心于光和色的研究,反抗保守陳腐的主題思想.遭到時人的批評和拒絕,B正確;A項與印象畫派作品不符,排除;C項為現實主義美術的特點,排除;D項為現代主義美術的特點,排除。28、A【解析】解題時需要緊扣“1958年”“加速實現該項目”“青年同志也要求項目提前并確定具體合成對象”科學領域存在大躍進的風氣,再“結合1965年最終合成”說明了推動了科技的發展,故A項正確;材料中僅是涉及到上海、北京,無法說明在全國掀起高潮,故B項排除;材料中僅是闡釋青年的要求,并不能說明其是主要的科研力量,故C項排除;材料中無“政府加大投入”的表述,故D項排除。29、C【解析】

材料反映了為了建立國共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共產黨對根據地政策進行了調整,而且改編了軍隊。C正確;國民革命時期國共處于合作的關系,而且沒有蘇維埃、紅軍,A錯誤;材料表明共產黨為了團結一切力量,改變了根據地建設的政策,B錯誤;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有助于抗日戰爭的結束,解放戰爭還未開始,D錯誤。故選C。30、D【解析】

根據“復弛商賈之律”“孝文皇帝臨天下,通關梁,不異遠方”“縱民得鑄錢、冶鐵、煮鹽”說明政策的松動推動了商業的發展,國家干預促進商業發展,故選D;“然市井之孫亦不得仕宦為吏”說明抑商政策側重于抑制商人的政治地位,排除A;根據材料可知,漢惠帝時、孝文皇帝時復弛商賈之律,但是市井之孫亦不得仕宦為吏,說明也是實現抑商政策,排除B;材料沒有反映官營手工業的信息,排除C。解答本題的關鍵信息是“復弛商賈之律”“孝文皇帝臨天下,通關梁,不異遠方”“縱民得鑄錢、冶鐵、煮鹽”,緊扣關鍵信息分析解答。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題10分,第32題12分,第33題12分,共計34分。要求: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31、(1)原因:商品經濟發展和城市復蘇;歐洲多元法律體系提供保障;農奴的不懈斗爭;貨幣地租的推動;黑死病的影響;宗教改革和圈地運動的影響。(2)特點:主要受西方侵略所致;棉紡分離,紡織分離,耕織分離;帶有地域性和不均衡性。(3)影響:中國:鄉村人地關系和租佃關系緊張;鄉村人才和財富流失嚴重;城市畸形繁榮,城鄉差距不斷拉大。英國:推動了農村經濟迅速發展;改變了鄉村階級結構,推動封建制度的瓦解;推動英國由農業文明轉變為工業文明。【解析】

本題主要考查的是中西方自然經濟的解體。從英國自然經濟解體的原因以及影響、中國自然經濟解體等方面來分析。【詳解】(1)從材料“工商業經濟發展,城市的創建和復興活動”“農奴還常利用領主法庭及國王法庭等進行合法斗爭”“13世紀末興起的貨幣地租是關鍵性變革”“1348-1354年發生的黑死病”“宗教改革和圈地運動,英國逐漸確立土地私有制和大租佃制的經營模式”中可以概括出答案。(2)根據材料“棉手工業開始受到洋布洋紗的沖擊”“以紡織為業,近聞已無紗可紡”并結合所學知識可以得出中國自然經濟解體主要受西方侵略所致;棉紡分離,紡織分離,耕織分離;帶有地域性和不均衡性。(3)從材料“鄉村的租佃關系變得異常緊張”“推動城市畸形繁榮”中可以概括出中國自然經濟解體的影響;從材料“歐洲的糧倉”并結合所學知識可以概括出英國自然經濟解體的影響。32、不同:材料一認為科舉制的推行使官員任用權力由地方收歸中央,中央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