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405T 071-2024園林樹木防寒技術規范_第1頁
DB1405T 071-2024園林樹木防寒技術規范_第2頁
DB1405T 071-2024園林樹木防寒技術規范_第3頁
DB1405T 071-2024園林樹木防寒技術規范_第4頁
DB1405T 071-2024園林樹木防寒技術規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園林樹木防寒技術規范2024-12-09發布2025-03-09實施I前言 1范圍 12規范性引用文件 13術語和定義 14基本原則 25防寒技術 26低溫傷害修復 47常見不耐寒樹種 4 5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的規定起草。本文件由晉城市園林綠化服務中心提出、組織實施和監督檢查。本文件由晉城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對標準的組織實施情況進行監督檢查。本文件由晉城市園林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歸口。本文件起草單位:晉城市園林綠化管護事務中心。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邱朝霞、崔莎莎、李媛媛、李云鳳、郭敏、王婭蘭、韓卓亞。1園林樹木防寒技術規范本文件規定了園林樹木防寒技術規范的基本原則、防寒技術、低溫傷害修復、常見不耐寒樹種。本文件適用于晉城地區園林綠地中不耐寒樹木的防寒防護。2規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CJJ/T287園林綠化養護標準3術語和定義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防寒通過采取措施來預防或減少寒冷環境對樹木的不利影響。不耐寒樹木因不耐受低溫環境,在本地不能自然越冬的樹木。樹勢樹木生長的旺盛程度。模紋色塊一種或多種低矮的、不同花色的或不同色彩的灌木或地被植物等,栽種成的圖案、圖形。干縮枝條由于失去水分而產生收縮干枯的現象。24基本原則4.1以提高樹勢為核心,加強養護管理,提高樹木抗寒能力。4.2選擇適時、適地、適樹的保暖措施。4.3選用環保、易降解的保溫材料。4.4實現節約、高效、安全防寒。5防寒技術5.1養護技術5.1.1澆水應根據樹木的土壤墑情合理澆水,提高樹勢,增強樹木的抗寒能力。5.1.1.1在3月土壤解凍后,應及時澆灌返青水。5.1.1.2從9月開始,樹木應適當減少澆水頻次,提高樹木的木質化程度。5.1.1.3在11月土壤封凍前表土晝化夜凍時,應澆灌封凍水。5.1.2施肥5.1.2.1應結合樹木不同階段的生長需求合理施用不同肥料,增強樹勢。5.1.2.2從9月開始,樹木施肥應以有機肥和磷鉀肥為主,應降低氮肥和中微量元素肥料的施用,避免樹木徒長。5.1.3修剪5.1.3.1應結合樹體生長發育規律,運用疏剪、短截、除孽等修剪方法,合理調整樹勢,提高樹木抗性。5.1.3.2在11月至12月中上旬冬季來臨前,應對園林樹木的弱枝、病蟲枝、傷殘枝、徒長枝等及時進行修剪。5.1.4病蟲害防治應貫徹“預防為主、科學防控”原則,合理運用物理、生物、化學等防治手段,把有害生物的危害控制在較低程度,確保樹木處于健康狀態。5.1.5樹枝除雪對于常綠樹種及雪后容易壓折樹枝的樹種,下大雪期間或雪后,應及時把樹枝上的積雪清除。5.1.6樹干涂白在11月至12月中上旬冬季來臨前,應在樹干基部至樹干1.2m左右的范圍內進行樹干涂白,減少晝夜溫差對樹木的影響。涂白劑主要成分應為生石灰、石硫合劑、動物油等。3對于不耐寒的樹木宜在秋冬或早春寒潮來臨前10天至15天,選擇天氣晴朗、溫度較高的時段,在樹木表面均勻噴施高效、環保的防凍劑,每7天至10天噴施1次,噴施1次至2次。5.2保暖技術5.2.1實施時間5.2.1.1應在11月中下旬至12月中下旬完成保暖措施。5.2.1.2應在次年春季氣溫穩定在10℃左右時,逐步去除保暖設施。5.2.1.3暖棚的拆除,應分步逐日進行。白天氣溫高時,宜于底部標記的位置處掀起20cm~40cm高的降溫口,或打開背風面,晚上再恢復。以此方法逐日加大拆除面積,7天左右全部拆除。5.2.2保暖材料常用保暖材料主要為草繩、地膜、彩條布、無紡土工布、園林保溫棉等。5.2.2.1草繩為稻草、秸稈為原料加工而成的繩狀草制品,用于樹木裹干。5.2.2.2地膜為用于覆蓋地面以提高土壤溫度、保持土壤水分的農用薄膜。5.2.2.3彩條布為耐曬、防水性能良好的一種篷布,用于搭設風障或圍擋、搭建暖棚等。5.2.2.4無紡土工布為具有透水性能的一種布狀材料,用于搭設風障或圍擋、搭建暖棚、樹木裹干等。5.2.2.5園林保溫棉為無紡土工布和農用薄膜疊加組合而成的單層加膜或雙層加膜材料,用于樹木裹干等。5.2.3保暖措施保暖措施主要為草繩纏干、樹木裹干、根頸培土、地膜覆蓋、風障或圍擋的搭設、暖棚搭建等。5.2.3.1草繩纏干主要用于樹木枝、干的保暖。宜使用草繩由樹干基部向上密纏主干或部分主枝,防止樹干或枝杈受凍。纏干前,應將樹干和草繩進行殺蟲殺菌處理。5.2.3.2樹木裹干主要用于樹木枝、干的保暖。應選擇無紡土工布或園林保溫棉等保溫材料,在樹干基部固定后,螺旋向上纏繞,每圈與上一圈重疊2cm~3cm,纏繞至樹干一、二級分枝或側枝處,防止樹干或枝杈受凍。5.2.3.3根頸培土主要用于樹木根系的保暖。應在樹木根頸部培起直徑50cm左右、高20cm~30cm的土堆,防止根頸和根系凍傷。5.2.3.4地膜覆蓋主要用于樹木根系的保暖。宜在樹穴周圍鋪設一層塑料薄膜覆蓋在土壤表面,以達到保溫保濕的作用。5.2.3.5全株包裹主要用于部分小喬木、單叢灌木枝干的保暖。宜選用無紡土工布或園林保溫棉等保溫材料對植株進行全株包裹,保溫材料的邊緣應埋入土內。5.2.3.6風障或圍擋的搭設主要用于部分新栽植的喬灌木和風口孤植的喬灌木的保暖。宜采用木制龍骨或鋼制龍骨在樹木的迎風面搭設擋風框架,框架內部應架設斜桿加固,框架立桿應入土20cm~50cm,4確保框架整體穩固。框架頂部應高出樹木頂部20cm~30cm,框架應距離植物冠幅5cm~10cm。框架外側用彩條布或無紡土工布等保溫材料覆蓋,并用繩子將保溫材料與框架龍骨固定緊密,擋風材料底部應壓實。在迎風面內側可適當加厚保溫材料的設置。5.2.3.7暖棚搭建主要用于部分常綠樹木、新栽植的樹木、孤植的名貴樹木和成片綠籬、成片模紋色塊等的保暖。宜采用竹桿或鋼管等做骨架,采用竹片、鐵絲等固定連接成為方柱形、圓柱形等封閉輪廓框架。框架內部立桿間應結合實際尺寸架設橫桿加固,框架立桿應入土20cm~50cm,確保框架整體穩固。框架頂部應高出樹木頂部10cm~15cm,框架應距離植物冠幅5cm~10cm。框架外圍用彩條布或無紡土工布等保溫材料覆蓋,并用繩子將保溫材料與框架龍骨固定緊密,擋風材料底部應壓實。在背風面應結合實際尺寸合理標記、設置觀察口和降溫口,在迎風面內側可適當加厚保溫材料的設置。6低溫傷害修復6.1樹勢修復6.1.1對于受到低溫傷害的樹木,應根據樹木的生長狀況,加強水肥管控,以促進樹木生長和發育,實現低溫傷害的逐步修復。6.1.2對于受到低溫傷害的樹木,在氣溫達到10℃~15℃以后,宜結合灌溉施入液態肥,或采用穴狀、環狀或溝狀施入固態肥,肥料種類宜選用復合肥、草木灰、促進生根的肥料等。6.1.3對于受到低溫傷害的樹木,在春季葉片生長穩定后,宜噴施低濃度的葉面肥,葉面肥宜選用尿素、磷酸二氫鉀等。6.2受害部位修復6.2.1根系受害應采用殺菌劑、生根劑進行灌根處理,以促進受傷根系的快速恢復。6.2.2主干受害對于受傷害的部位,應清除壞死組織后均勻涂抹保護性殺菌劑,外部用薄膜纏繞保護,促進傷口愈6.2.3枝杈受害6.2.3.1對于受傷害的部分應進行修剪,修剪應貫徹“重傷重剪,輕傷輕剪”的原則。6.2.3.2對于明顯受傷枯死的部分,應及時剪除,以利于傷口愈合;對于暫時無法確定受傷部位的,宜于萌芽后進行修剪。6.2.3.3對于受傷害的部分應保留受傷的部分枝條1cm~2cm,避免枝條未受傷部分向下干縮或產生二次低溫傷害。6.2.3.4修剪直徑大于2cm的受害枝條,傷口應涂抹傷口愈合劑。7常見不耐寒樹種常見不耐寒樹種見附錄A。5(資料性)常見不耐寒樹種常見不耐寒樹種見表A.1。表A.1常見不耐寒樹種中文名拉丁名1.喬木雪松雪松屬龍柏圓柏屬MetasequoiaglyptostroboidesHu&W.C.Ch水杉屬樸屬杜仲杜仲屬木蘭屬法桐PlatanusorientalisL懸鈴木屬蘋果屬楝屬槭屬紅楓Acerpalmatum'Atropurpureum'(VanHou欒屬AesculuschinensisBu七葉樹屬紫薇屬石榴屬大葉女貞女貞屬木犀屬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