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學年度天津市第一0二中學高一下學期3月月考歷史試題_第1頁
2024-2025學年度天津市第一0二中學高一下學期3月月考歷史試題_第2頁
2024-2025學年度天津市第一0二中學高一下學期3月月考歷史試題_第3頁
2024-2025學年度天津市第一0二中學高一下學期3月月考歷史試題_第4頁
2024-2025學年度天津市第一0二中學高一下學期3月月考歷史試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頁,共頁2024級高一年級3月階段測(歷史)一、選擇題(每題只有一個正確選項,每題2分,共60分)1.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間,尤其是公元前600年至公元前300年間,在北緯30度上下的區域出現了人類歷史上的“軸心時代”,雖然有千山萬水的阻隔,各個文明卻都出現了偉大的精神導師,文化也有很多相通的地方。這些現象說明()A.地理氣候是文明發展的決定性因素B.早期人類各文明體有著密切的聯系C.人類文明的發展有一定的內在規律D.農業文明的發展是文化引導的結果【答案】C【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古代(世界)。根據材料“尤其是公元前600年至公元前300年間,在北緯30度上下的區域出現了人類歷史上的“軸心時代”,雖然有千山萬水的阻隔,各個文明卻都出現了偉大的精神導師,文化也有很多相通的地方”可知,同一時段內,各主要文明都出現了偉大的精神導師,文化也有很多相通的地方,體現了人類文明的發展有一定的內在規律,C項正確;地理氣候影響文明發展,但“決定性因素”說法絕對,排除A項;早期人類各文明體并沒有著密切的聯系,與史實不符,排除B項;材料沒有強調農業文明與文化引導的關系,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項。故選C項。2.書信是研究古代兩河流域歷史的重要材料。古巴比倫國王漢謨拉比給地方總督寫了大量泥版書信,命令其征收椰棗、谷物、芝麻、皮毛服裝,如數上繳征收的貨幣,清理運河便于灌溉,為王室牧場派遣剪羊毛工人,查辦官員賄賂事件,組織審理經濟糾紛,協助調兵等。以上材料反映出的有關古巴比倫的信息包括()①行業種類多樣②國家重視農業生產③地方資源的所有權歸總督④書信是國王處理事務的一種方式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B【解析】【詳解】本題是組合型選擇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古巴比倫王國時期。材料中“椰棗、谷物、芝麻,皮毛服裝“剪羊毛工人”“辟助調兵”等信息可知,古巴比倫內行業種類多樣,①正確,材料”清理運河便于灌溉”表明國家重視農業生產,②正確,材料“國王漢謨拉比給地方總督寫了大量泥版書信”,表明國王通過書信處理國家事務,④正確,B項正確;材料“如數上繳征收貨幣”表明地方總督并未獨攬地方大權,古巴比倫實行君主專制,③錯誤,排除ACD項。故選B項。3.公元前30年,埃及遭到羅馬人入侵,象形文字開始衰落并逐漸失傳。直到1400年之后羅塞塔石碑出土,其制作于公元前196年,刻有古埃及國王托勒密五世登基的詔書。石碑上用希臘文字、古埃及文字和當時的通俗體文字刻了同樣的內容,這使得近代的考古學家得以有機會對照各語言版本的內容后,解讀出已經失傳千余年的埃及象形文字的意義與結構。對上述材料理解準確的是()A.戰爭影響了文明碰撞、交流與重構B.埃及文化具有多元性包容性侵略性C.埃及文化深受羅馬希臘文化的影響D.外來文化的沖擊使古埃及文化消失【答案】A【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選題,據題干設問詞可知是推斷題,據材料時間信息得出準確時空是古埃及。根據材料,埃及被羅馬入侵后象形文字衰落并逐漸失傳,直到考古學家通過考古發掘逐漸解讀出象形文字的意義與結構,可知戰爭影響了文明碰撞,交流與重構,A項正確;埃及文化具有侵略性說法錯誤,排除B項;C項“深受”過于夸大,排除C項;D項“消失”說法錯誤,排除D項。故選A項。4.考古學家在耶路撒冷西北一個叫蓋塞爾的古代城市的廢墟中發現了屬于埃及的雕像;著名的《辛努海特的故事》講述的是埃及同敘利亞之間活躍的商業聯系;克里特島上同樣也發現了具有埃及風格的石瓶制品。這可以用來說明當時()A.古埃及商業擴張影響廣泛B.地中海周邊地區聯系較為活躍C.古埃及文明處于領先地位D.地理環境決定文明的發展進程【答案】B【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上古(西亞)。據材料可知,據考古發現,地中海周邊地區的埃及、西亞地區和古希臘的克里特島之間存在交流,B項正確;材料提到埃及因素的例子,但不能得出是埃及商業擴張的影響,排除A項;材料反映了不同地區的交流,而不能得出埃及文明處于領先地位,排除C項;“決定”說法錯誤,應該是地理環境影響文明的發展,排除D項。故選B項。古羅馬時期,家長在家庭中權力極大,子女所獲一切財產均屬于家長。但獨攬大權的屋大維上臺后,軍隊聽命于皇帝,法律規定,子女在軍隊服役期間所獲財物,即軍功財產,可由子女自由處置。軍功財產的特殊性體現出()A.軍隊是皇帝的獨裁工具B.家長制不利于帝國統治C.帝國法律尊重個人財產D.軍功財產獲取極為不易【答案】A【解析】【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古代羅馬帝國時期。屋大維改革的核心是建立中央集權的帝國體制。軍隊作為皇權的核心保障,其忠誠度直接決定統治穩定。允許士兵自主處置軍功財產,本質是皇帝通過經濟利益收買軍隊,使其成為維護個人權力的工具,A項正確;題干明確提到軍隊聽命于皇帝”,而法律對軍功財產的調整正是這一關系的延伸。財產權的調整服務于皇帝對軍隊的控制,而非單純挑戰傳統家長制或保護個人財產,排除B項;家長制與帝國統治的矛盾雖存在,但題干中屋大維的政策并非以“削弱家長制”為直接目的,而是以強化皇權為核心。軍功財產僅針對士兵的特殊情況,不能代表帝國對個人財產的普遍尊重,排除C項;軍功財產獲取極為不易:題干未提及獲取難度,屬于無依據推斷,排除D項。故選A項。6.古代的波斯、馬其頓和羅馬都曾征服很多地區,建立了龐大的帝國,它們的共同特點是A.游牧文明的優勢使其具備擴張的潛能B.通過向周邊地區殖民的方式建立城邦國家C.都依靠軍事征服建立,依靠軍隊和官僚體系來維持D.都依靠類似羅馬法等法律體系維系各民族之間的關系【答案】C【解析】【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古代的波斯、馬其頓和羅馬都依靠軍事征服建立,依靠軍隊和官僚體系來維持,說法正確,C項正確;游牧文明的優勢使其具備擴張的潛能說法錯誤,排除A項;波斯、馬其頓和羅馬建立的不是城邦國家,排除B項;只有羅馬依靠類似法律體系維系各民族之間的關系,排除D項。故選C項。7.9-13世紀,西歐莊園盛極一時。下圖是西歐封建莊園示意圖,該圖反映了莊園A.屬于自然經濟的范疇B.耕地全部由農奴耕種C.擁有獨立的政治權力D.主要居民是手工業者【答案】A【解析】【詳解】根據圖示內容可以看出,西歐的莊園中各種設施齊全,基本能夠滿足莊園的需要,這是自給自足的表現,屬于自然經濟的范疇,故A項正確;根據圖示內容無法說明耕地全部由農奴耕種,排除B項;材料中未涉及莊園的政治權力,排除C項;材料中未涉及居民的類型,排除D項。故選A項。8.美國學者羅伯特在《西方文明史》中指出:“(莊園)農奴無疑是不自由的,他們要忍受數不清的侮辱性的賦稅,服從領主法庭的判決。但他們耕種分到的土地用以謀生,而且通常不能加以剝奪,所以他們的處境比奴隸好得多。”該材料實際上反映了中古時期西歐A.工商業發展繁榮B.政治上分裂割據的局面C.反對以神為中心D.生產關系的變化和進步【答案】D【解析】【詳解】根據材料“農奴無疑是不自由的,他們要忍受數不清的侮辱性的賦稅、服從領主法庭的判決。但他們耕種分到的土地用以謀生,而且通常還不能加以剝奪,所以他們的處境要比奴隸好得多”可知,農奴雖然是被剝削階級,但相較于奴隸而言擁有一定的權力,生產積極性較高,體現了莊園與農奴制度的狀況,即生產關系的變化和進步,故D項正確;材料的主旨是強調農奴雖然是被剝削階級,但相較于奴隸而言擁有一定的權力,而不是反映工商業發展繁榮,更沒有體現反對以神為中心,排除AC項;材料反映的是莊園與農奴制度的狀況,沒有涉及政治上分裂割據,排除B項;故選D項。9.在中世紀的西歐,城市市民通過贖買等手段獲得程度不等的自治權,在城市特別是法國城市爭取自治的過程中,國王往往支持城市自治,抵制教會和封建貴族的掠奪。因此,城市的興起A.導致基督教會權力不斷擴大B.削弱封建貴族和國王的勢力C.削弱國王權力,城市獲得自治D.有助于強化王權和統一國家的形成【答案】D【解析】【詳解】根據材料“城市市民通過贖買等手段獲得程度不等的自治權,在城市特別是法國城市爭取自治的過程中,國王往往支持城市自治,抵制教會和封建貴族的掠奪。"可分析出有利于城市的自治王權的加強,D項正確;材料體現不出基督教會權力的擴大,排除A項;材料的做法有利于王權的加強,排除B項;材料沒有體現削弱國王權力,排除C項。故選D項。10.中世紀開始后的數百年間,亞里士多德已經被人們忘在腦后,盡管其希臘文原稿在拜占庭保存完好。但在750至900年間,所有亞里士多德的著作都被譯成阿拉伯文,其中一些直接譯自希臘文,一些由古敘利亞文轉譯。之后,他的著作又從阿拉伯文譯成拉丁文。到13世紀,亞里士多德幾乎所有著作都有了拉丁文譯本,并聞名于西方世界,而最大的翻譯中心是西班牙的托萊多。上述材料旨在說明()A.阿拉伯商人和旅行家成為東西方文化交流的橋梁B.西方文明傳承在一定程度上受惠于伊斯蘭文明C.亞里士多德是一位“百科全書式”的古希臘學者D.希臘字母演化到拉丁字母經歷了相當漫長的過程【答案】B【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中世紀(歐洲)。根據材料可知,伊斯蘭文明保留了大量古希臘文獻,后逐漸轉譯為其他語言流傳,一定程度上傳承了西方文明,B項正確,“阿拉伯商人和旅行家成為東西方文化交流的橋梁”說法正確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材料旨在說明西方文明的傳承在一定程度上受惠于伊斯蘭文明,排除A項;材料旨在說明西方文明的傳承在一定程度上受惠于伊斯蘭文明,C項與材料主旨無關,排除C項;材料強調伊斯蘭文明推動西方文明的傳承,希臘字母演化過程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項。故選B項。11.2008年,時任希臘總理在一個拜占庭藝術主題展上致辭,強調拜占庭的遺產“不但被歐洲人分享,而且也為其一度覆蓋的三大洲民族的公民所分享”。能支撐此觀點的是()①拜占庭首次統一了西亞和北非文明區②基輔羅斯的文化深受拜占庭文化的影響③拜占庭文化被奧斯曼帝國全盤接受和傳承④《查士丁尼法典》推動了近代歐洲法律發展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D【解析】【詳解】本題是組合型選擇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拜占庭帝國時期。材料主旨強調拜占庭文化對世界的影響,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在政治和文化上,基輔羅斯深受拜占庭帝國的影響,②正確;查士丁尼在位期間編纂的《查士丁尼法典》使羅馬法成為系統完整的法律體系,后來歐洲近代法律大多以此為藍本,④正確,D項正確;將西亞和北非文明區首次統一起來的是波斯帝國,①錯誤,奧斯曼帝國對拜占庭文化并未全盤接受和傳承,③錯誤,排除ABC項。故選D項。12.中古時期,西歐的封建制度明顯不同于拜占庭和俄羅斯的中央集權,阿拉伯帝國的政治文明明顯有別于印度的笈多帝國以及德里蘇丹國。這反映了亞歐大陸()A.宗教信仰的多元化B.區域文明的多元性C.民族沖突的常態化D.經濟基礎的統一性【答案】B【解析】【詳解】“西歐的封建制度明顯不同于拜占庭和俄羅斯的中央集權”、“阿拉伯帝國的政治文明明顯有別于印度的笈多帝國以及德里蘇丹國”,由此可知歐亞大陸上的文明各具特色,即區域文明具有多元性,B項正確;題干中的“封建制度”、“中央集權”、“政治文明”等詞匯述及的是政治制度方面,而不是宗教信仰,排除A項;在題干內容中沒有述及不同民族之間的戰爭沖突問題,排除C項;題干內容述及的是不同文明之間的各具特色,沒有涉及“經濟基礎的統一性”,排除D項。故選B項。13.奧斯曼帝國的所有土地都是國家財產,軍事貴族的封地面積較小且幾乎不可世襲;蘇丹維持著一支戰力強大的常備軍,并把征服的土地獎給士兵。這使奧斯曼帝國在與中古西歐各國競爭中常處于優勢,造成該局面主要是由于雙方()A.社會形態不同B.土地制度不同C.軍事裝備不同D.控制地域不同【答案】B【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原因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奧斯曼帝國與中古西歐各國。結合材料“蘇丹維持著一支戰力強大的常備軍,并把征服的土地獎給士兵”及根據所學可知,蘇丹是“全國土地的最高所有者”,意味著他有權支配帝國的所有土地,把征服的土地獎給士兵,這種土地分配制度鼓勵軍人隨時隨地和世代為蘇丹而戰,由此保證了軍隊的常備化和軍隊較強的作戰能力。與奧斯曼帝國形成對照,西歐封建社會實行封君封臣制,土地被層層分封,各級封建主都是土地事實上的占有者,在各自領地內獨立行使權力,這往往導致政治上出現分裂割據局面,B項正確;社會形態是指人類社會的發展形態,一般分為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社會主義社會等,情境中的奧斯曼帝國和中古西歐各國都屬于封建社會,屬于同一個社會形態,排除A項;材料未涉及雙方的軍事裝備,排除C項;奧斯曼帝國最終發展壯大,控制東西方要道的全盛時期是在16世紀,與材料中的中古時期西歐不屬于同一時段,且控制地域不同是這種優勢的結果,不是原因,排除D項。故選B項。14.據統計,1774年至1852年,日本翻譯的歐洲醫學、天文學等書籍達470余種,從事西洋書籍翻譯的學者有117人,出現了以杉田玄白為代表的新派學者。當時“執政者雖亦關心西歐科學,但西學的輸入及研究卻以民間為主”。這一現象表明日本()A.摒棄閉關鎖國政策B.全面吸納西方近代文明C.社會觀念出現變化D.政府推行“文明開化”政策【答案】C【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774年至1852年(日本)。據材料可知,在1774年至1852年期間,日本翻譯了大量歐洲的醫學、天文學等書籍,且有眾多學者參與其中,盡管當時執政者對西歐科學的關心有限,但民間對西學的輸入和研究熱情較高。這顯示出日本社會中部分民眾和學者不再局限于傳統的知識體系,開始主動接觸和學習西方的科學知識,反映了社會觀念的逐漸轉變,C項正確;此時日本還未完全摒棄閉關鎖國政策,排除A項;“全面吸納西方近代文明”表述過于絕對,當時日本主要是在部分領域對西方知識進行研究和引進,排除B項;“文明開化”政策是明治維新時期推行的,與材料所述時間不符,排除D項。故選C項。15.唐朝初年,遣唐使來到中國學習中國的文化和典章制度,對646年開始的日本著名的大化改新起到了重要作用。大化改新使日本發生的實質性變化是()A.天皇掌握了實權B.引進了中國先進的制度C.日本進入了幕府統治時期D.日本成為一個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答案】D【解析】【詳解】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根據題干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古代日本。結合所學可知,日本模仿隋唐制度建立起了中央集權制度,邁入了封建文明的發展時代,D項正確;天皇掌握實權是大化改新的影響,排除A項;引進了中國先進的制度是影響,排除B項;幕府統治開始的時期是12世紀,排除C項。故選D項。16.馬達加斯加島靠近非洲大陸東岸,島上居民現在使用的馬達加斯加語的詞匯來自梵語、班圖語等;該島還發現了9至10世紀伊斯蘭教徒的墳墓和波斯風格的陶器。這些現象反映了()A.環印度洋貿易的影響B.古代語言的融合發展C.非洲本土文化的演變D.阿拉伯人的優勢地位【答案】A【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古代(馬達加斯加島)。據材料可知,馬達加斯加島靠近非洲大陸東岸,而島上居民使用的馬達加斯加語詞匯來自梵語、班圖語等,同時還發現了伊斯蘭教徒的墳墓和波斯風格的陶器。這一系列現象表明該島與環印度洋地區有著廣泛的交流和聯系,受到環印度洋貿易帶來的文化交流和影響,A項正確;古代語言的融合發展只是題干現象的一個方面,不能全面涵蓋有伊斯蘭教徒墳墓和波斯風格陶器等內容所體現的貿易交流影響,排除B項;非洲本土文化的演變不能準確解釋來自梵語、波斯風格陶器等外部文化元素的出現,排除C項;題干中并沒有體現出阿拉伯人的優勢地位,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項。故選A項。17.15世紀末至16世紀初,特諾奇蒂特蘭(阿茲特克人國家的都城)附近有很多廣場,這些廣場都是開展貿易的集市場所。特諾奇蒂特蘭城北有一個用石柱子圍成的大集市,每天參與交易的有6000多人,貿易大都是以物換物,交易的貨物有金銀珠寶、石器、貝殼、羽毛、糧食、蔬菜、水果、酒、糖、木炭、陶罐、陶壺、花瓶、鳥皮、兔子等。這說明當時阿茲特克人國家A集市貿易非常活躍B.城市交通運輸發達C.商業是經濟的基礎D.廣場建筑技術高超【答案】A【解析】【詳解】根據材料中“廣場都是開展貿易的集市場所”、“特諾奇蒂特蘭城北有一個用石柱子圍成的大集市,每天參與交易的有6000多人,貿易大都是以物換物”等信息可知,阿茲特克人國家的集市貿易非常活躍,A項正確;材料未涉及交通運輸,B項排除;材料并未論述商業與經濟的關系,C項排除“廣場建筑技術高超”與材料主旨不符,D項排除。故選A項。18.中世紀中前期,地中海地區的主流通貨是拜占庭帝國的蘇勒德斯金幣、阿拉伯帝國的第納爾金幣。自13世紀中葉起,佛羅倫薩的弗洛林金幣和威尼斯的杜卡托金幣取代它們,成為地中海貿易的主流通貨。這一轉變的原因是()A.意大利民族國家興起B.封建莊園制度的成熟C.大量貴金屬涌入歐洲D.城市商品經濟的發展【答案】D【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原因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中世紀(地中海地區)。隨著城市商品經濟的發展,意大利的佛羅倫薩、威尼斯等城市商業日益繁榮,在經濟活動中的影響力不斷增大,其發行的貨幣也逐漸在地區貿易中占據主導地位,D項正確;意大利民族國家興起在這一時期并不明顯,且與貨幣轉變的直接關聯不大,排除A項;封建莊園制度主要關注的是農業生產和社會結構,而金幣流通的變化更多地反映了貿易和商業活動的變遷,排除B項;此時新航路還未開辟,歐洲并沒有大量的貴金屬涌入,排除C項。故選D項。19.在馬可·波羅之前,歐洲人只知道絲綢來自神秘東方,并不清楚它原產地的模樣。馬可·波羅通過分享親身經歷,把來源地具象化。《馬可皮羅游記》“成為中世紀歐洲最重要的暢銷書之一。隨后幾個世紀,許多探險家、航海家和商人決定追隨馬可·波羅的腳步,一定要前往馬可·波羅所描述的東方。”“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在某種程度上是受到馬可·波羅的書和前往中國的愿望影響的。”上述材料旨在說明()A.歐洲人長期對東方尤其是中國興趣濃厚B.馬可·波羅指引西方人前往新大陸C.馬可·波羅激發歐洲人的中國情結D.《馬可·波羅游記》是中世紀歐洲暢銷書【答案】C【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目的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世界)。結合材料“在馬可·波羅之前,歐洲人只知道絲綢來自神秘東方”、“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在某種程度上是受到馬可波羅的書和前往中國的愿望影響的”和所學知識可知馬可·波羅通過分享親身經歷,把來源地具象化,激發了歐洲人的中國情結,追隨馬可·波羅的腳步前往中國前往中國,C項正確;材料強調的是馬可·波羅的經歷激發了歐洲人的中國情結,而不是強調歐洲人長期對中國興趣濃厚,排除A項;中國不是“新大陸”,排除B項;材料沒有《馬可·波羅游記》是中世紀歐洲暢銷書的相關信息,排除D項。故選C項。20.西班牙國王曾在麥哲倫環球航行前與之訂立關于發現香料群島的協定,其中規定:為了給你們以最大的恩惠,朕愿意,如果在你們發現的島嶼已超過六個的情形下,你們六中取二,而且此后獲得當地應交給朕的全部收入、租稅的十五分之一。這說明A.麥哲倫航行具有人文主義的探險精神B.麥哲倫航行肩負著傳播基督教的使命C.麥哲倫航行的直接動力是對財富的渴求D.麥哲倫航行是以封建王權的強化為助力【答案】C【解析】【詳解】根據材料“如果在你們發現的島嶼已超過六個的情形下,你們六中取二,而且此后獲得當地應交給朕的全部收入、租稅的十五分之一”可知,麥哲倫的航海活動是為了獲得利益,對財富的渴求是其航行的直接動力,C項正確;材料沒有提及人文主義的探險精神,排除A項;材料未體現麥哲倫航行肩負著傳播基督教的使命,排除B項;材料未涉及封建王權的強化,排除D項。故選C項。21.新航路開辟后,歐洲白人移民美洲,將歐洲大陸的牲畜、水果引入美洲,美洲特產流向世界各地。同時,歐洲人也將天花、麻疹等疾病的病原體帶入美洲和大洋洲。這深刻地反映出()A.人文自然環境的不斷變化B.殖民侵略擴張的殘酷C.加速歐洲征服世界的進程D.世界各地聯系的加強【答案】D【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選題,據題干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據材料時間信息得出準確時空是新航路開辟后世界。根據材料,新航路開辟后,物種在各地流通,歐洲的疾病也帶入美洲和大洋洲,可知新航路開辟使得世界各地的聯系加強,逐漸成為一個整體,D項正確;人文自然環境的不斷變化說法錯誤,排除A項;材料涉及的是世界聯系的加強,和侵略無關,排除B項;材料沒涉及征服世界,排除C項。故選D項。22.1750年至1850年,小麥逐漸取代了其他谷物的地位,引起了歐洲真正的食物革命,白面包不再是富人的專利和地位的象征,也不再是窮人奢望的食品。這一變化說明物種交流()A.改善了歐洲的飲食結構B.促進了歐洲人口的增長C.擴大了經濟文化的交流D.帶來了世界文明的交融【答案】A【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752-1850年(歐洲)。根據材料“小麥逐漸取代了其他谷物的地位”“歐洲真正的食物革命”“白面包不再是富人的專利和地位的象征,也不再是窮人奢望的食品”可知,世界各地的物種交流使得小麥進入歐洲后廣泛傳播。在此基礎上結合新航路開辟的知識可以得出結論:隨著新航路的開辟,物種在世界范圍內的交流,改變了歐洲人的飲食結構與習慣,A項正確;材料主旨在于“物種交流”,人口增長在材料中沒有體現,排除B項;材料主要涉及“飲食結構”的變化,而“經濟文化的交流”在材料中沒有體現,排除C項;材料中沒有提及“世界文明的交融”的信息,排除D項。故選A項。23.16世紀至17世紀早期,歐洲一些國家物價上漲,出現了所謂的“價格革命”。關于價格革命原因的認識,我國史學界大多認為價格革命是新大陸金銀的流入所致。后來,又有研究者認為社會需求的大量增加,供求的失衡也是造成價格上漲的重要原因。據此可知,影響歷史解釋的因素是A.國際形勢B.歷史經驗C.實地調查D.研究視角【答案】D【解析】【分析】【詳解】我國史學界關于價格革命原因的認識由“新大陸金銀的流入所致”到“供求的失衡也是造成價格上漲的重要原因”,說明研究視角不同影響歷史解釋,故D項正確;材料無法體現國際形勢、歷史經驗、實地調查對歷史解釋的影響,排除ABC項。故選D項。【點睛】24.如表為英國、荷蘭東印度公司的發展概況,從歷史發展的角度看,它們出現的最主要的意義在于()英國東印度公司1600年創建,共125個持股人,英格蘭女王授予其皇家特許狀,給予其對中國、印度等國的壟斷貿易權。將英國毛紡織品輸入上述地區將陶瓷、茶葉等商品運往歐洲,賺取利潤.荷蘭東印度公司1602年由荷蘭政府參與贊助,大商人集股成立。公司從政府獲得特權,長期壟斷歐亞香料和胡椒貿易,從中獲利,A.鞏固了歐洲社會封建統治B.推動了商業經營方式的變革C.有利于商品的世界性流動D.促進了歐洲資本的原始積累【答案】D【解析】【詳解】本題是最佳選擇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世界。根據”1600年創建,共125個持股人,英格蘭女王授予其皇家特許狀,給予其對中國、印度等國的壟斷貿易權”、“1602年由荷蘭政府參與贊助,大商人集股成立。公司從政府獲得特權”可知,這種方式的最主要且深遠的歷史意義是,有助于加速英國和荷蘭資本的原始積累,D項最佳;材料所述有助于資本主義發展,沖擊封建統治,排除A項;推動了商業經營方式變革有一定道理,B項次佳;商品的世界性流動也是其意義之一,也有一定道理,C項次佳。故答案為:D(3分)B(1分);C(1分);A(0分)。25.有史著謂,達·伽馬從印度滿載而歸獲得豐厚利潤的消息,像“晴天霹靂”一樣震撼著威尼斯,可怕的預感籠罩石頭城。當時有威尼斯商人在日記中寫道:“收到此消息的時候,整個城市的人都目瞪口呆,最聰明的人都認為,這是他們聽過的最壞的消息。“史著中“可怕的預感”是指()A.傳統商路將因新航路開辟而中斷B.價格革命會沖擊歐洲的封建制度C.“地圓說”的證實勢必動搖傳統信仰D.歐洲商業格局將要發生重大變化【答案】D【解析】【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世界)。據材料和所學可知,達·伽馬開辟出通往印度的航線,使歐洲貿易中心和商路轉移到大西洋沿岸,預示著歐洲商業格局將要發生重大變化和傳統貿易中心威尼斯商業地位的下降,D項正確;A項“中斷”表述太絕對,排除A項;價格革命指16-17世紀由于美洲廉價金銀流入歐洲而引起的歐洲金銀貶值,物價上漲,材料反映的是達·伽馬開辟新航路引起貿易中心和商路轉移到大西洋沿岸,這是商業革命,排除B項;麥哲倫環球航行證明了“地圓說”,排除C項。故選D項。26.《世界歷史》解說詞中說:“14世紀,在意大利的佛羅倫薩、威尼斯等地,工商業已經有了長足發展,一些城市還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新興資產階級開始走上政治舞臺,他們需要新的意識形態,為他們所追求的政治、經濟利益辯護,他們需要新的學術、新的文化,為他們所做的一切給予支持。這樣,一種完全嶄新的近代精神就產生了。”材料旨在強調,這場“新的文化”()A.是古典文化新生,延續了古代的文化傳統B.解放了長期以來被宗教戒律壓抑禁錮的人性C.以學習和恢復希臘羅馬古典文化為主要內容D.實質是創立符合新興資產階級需要的新文化【答案】D【解析】【詳解】本題是多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次題干的提示詞,可知是本質題、影響題。時空是:14世紀(意大利)。據材料“新興資產階級需要新的意識形態新的學術、新的文化,這樣,一種完全嶄新的近代精神就產生了”可知,文藝復興運動興起的背景是新興資產階級對新文化的需要,D項正確;文藝復興對古代的文化傳統有繼承,更有創新,排除A項;材料主要講文藝復興運動的背景和實質,未提及“解放人性”,排除B項;文藝復興以學習和恢復希臘羅馬古典文化為號召,實質上卻是創立符合新興資產階級需要的新文化,排除C項。故選D項。27.14-15世紀,意大利傳統飲食文化變得更加精致,意大利人對于飲食的要求越來越高,“奢華消費觀”成了意大利社會發展中的常態。這主要緣于A.農業技術的改進B.人文思想的影響C.全球聯系的建立D.貿易中心的轉移【答案】B【解析】【分析】【詳解】根據材料“14-15世紀,意大利傳統飲食文化變得更加精致,意大利人對于飲食的要求越來越高”、“奢華消費觀”等信息及所學知識可得,當時進行的以人文主義為核心的文藝復興,對民眾的生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B項正確;材料未體現出農業技術方面的信息,不符合題意,排除A項;材料未體現出國家與國家、地區之間的聯系加強,不符合題意,排除C項;貿易中心轉移是新航路開辟的影響,排除D項。故選B項。【點睛】28.下表為17、18世紀歐洲文化水平進步情況表。由此可知,這一時期()時間項目有閱讀能力的人占法國人口的比例(%)法國婦女的識字率(%)歐洲年均出版新書(單位:部)普通人藏書量(單位:本)17世紀中葉2914約10001-2018世紀中葉4727約400020-100A.工業革命推動法國基礎教育發展B.文化教育進步有助于啟蒙運動發展C.歐洲社會注重婦女文化教育普及D.出版業是歐洲文化進步的主要動力【答案】B【解析】【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7、18世紀(歐洲)。據題干“17、18世紀歐洲文化水平進步情況表”,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從表格中可以看出,17世紀中葉到18世紀中葉,有閱讀能力的人占法國人口的比例、法國婦女的識字率、歐洲年均出版新書以及普通人藏書量都有顯著提高,這些文化教育的進步為啟蒙運動的發展提供了基礎,B項正確;工業革命開始于18世紀60年代,前期文化進步與工業革命無關,排除A項;識字率整體數據仍顯示婦女識字率低于男性,不能說明歐洲社會注重婦女文化教育普及,排除C項;出版業的增長是文化進步的一個方面,但表格信息不能證明它是主要動力,排除D項。故選B項。29.英國哲學家羅素在談到啟蒙時,簡單明了地說:“啟蒙運動本質上是對有獨立見解的知識活動的價值重估,其目的完全是為了在一直黑暗的地方散布光明。”其意在強調A.探索自然界的奧秘B.復興西方古典文化C.高揚人的理性精神D.重視經濟自由競爭【答案】C【解析】【詳解】根據材料“啟蒙運動本質上是對有獨立見解的知識活動”,可見材料強調了獨立思考的重要性,推崇人的理性精神,故C項正確;材料中未涉及探索自然界,排除A項;復興西方古典文化與題干無關,排除B項;材料中沒有涉及重視經濟自由競爭,排除D項。故選C項。30.有人說,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只是剛剛撕開了套在人類身上的“籠子”;啟蒙運動在進一步撕裂套在人類身上“籠子”的同時,將統治者關進了“籠子”。由此可見,啟蒙運動進一步發展的主要表現是()A要求推翻君主專制制度B.沖破了天主教會思想束縛C.提出未來社會制度構想D.引起了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答案】C【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歐洲。根據“進一步撕裂套在人類身上“籠子”的同時,將統治者關進了“籠子”可知,材料強調的是分權與制衡原則,結合所學可知,啟蒙運動思想家勾畫了未來社會制度的藍圖,提出三權分立、社會契約等思想,構建資產階級的民主理想國度,C項正確;推翻君主專制制度不符合材料“將統治者關進了“籠子”的主旨,排除A項;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已沖破了天主教會的思想束縛,排除B項;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根本原因是資本主義發展受到封建專制制度的阻礙,與啟蒙運動沒有必然關系。排除D項。故選C項。二、材料題(每題20分,共40分)31.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15世紀之前,歐洲的蔗糖主要來自地中海東部地區,產量有限且價格昂貴,只有貴族和富人才能享用。隨著新航路的開辟,歐洲人發現了美洲和非洲的廣闊土地,開始大規模種植甘蔗。16世紀以來,西班牙人、葡萄牙人、英國人和法國人先后在美洲建立甘蔗種植園,使得蔗糖產量大幅增加,價格逐漸下降,普通民眾也能消費得起。到18世紀,蔗糖在歐洲的消費量迅速增長,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甜味劑。-摘編自(美)西德尼·明茨《甜與權力:糖在近代歷史上的地位》材料二砂糖創造了巨大的社會財富,但這都是通過對大量非洲奴隸的殘酷剝削而實現的。數萬噸糖被運往歐洲的碼頭,并在當地精煉廠進一步加工,最終通過市場、集市、商店和流動商販,銷往整個西歐乃至全世界。這時候,大多數從事砂糖貿易的商人都住在英國,這些人因為富有,逐漸成為上流階層,其政治影響力也開始凸顯開來,可以說,砂糖商人們當時幾乎把持了英國的政治。蔗糖在18世紀變得越來越日常化、平民化,工人階級中開始流行茶歇,工作間歇喝上一杯加糖紅茶補充每天所需要的熱量,以省出更多的時間來從事工業生產。-摘編自(英)詹姆斯·沃爾韋恩《糖的征服史》等(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新航路開辟后蔗糖在歐洲發展的變化,并分析其原因。(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蔗糖產業發展的歷史影響。【答案】(1)變化:蔗糖產量大幅增加,價格逐漸下降;消費群體從貴族和富人擴大到普通民眾。(任答2點即可)原因:新航路開辟;世界市場的發展;歐洲殖民者在美洲建立甘蔗種植園,擴大了蔗糖的生產規模。(任答2點即可)(2)影響:促進了歐洲的資本積累和資本主義經濟的繁榮;商業資本家實力增強,促進資本主義政治的發展;增強世界不同區域的經濟聯系,促進世界市場的發展;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習慣;對非洲黑奴的壓迫,是對人權的嚴重踐踏;對美洲的生態環境造成了破壞等。(任答2點即可)【解析】【小問1詳解】本題是對比題,背景題。時空是新航路開辟后的歐洲。變化:由“甘蔗種植園的建立,使得蔗糖產量大幅增加,價格逐漸下降,”可知,蔗糖產量大幅增加,價格逐漸下降;根據材料“普通民眾也能消費得起。”可知,消費群體從貴族和富人擴大到普通民眾。原因:“隨著新航路的開辟,歐洲人發現了美洲和非洲的廣闊土地,開始大規模種植甘蔗”,可知新航路開辟歐洲殖民者在美洲建立甘蔗種植園,擴大了蔗糖的生產規模;再結合所學可知,新航路開辟后,世界市場的發展,對蔗糖的需求量增加。【小問2詳解】本題是影響題。時空是新航路開辟后的歐洲。影響。根據“砂糖創造了巨大的社會財富”可知,促進了歐洲的資本積累和資本主義經濟的繁榮;根據材料“砂糖商人們當時幾乎把持了英國的政治”可知,商業資本家實力增強,促進資本主義政治的發展;根據材料“工人階級中開始流行茶歇,工作間歇喝上一杯加糖紅茶補充每天所需要的熱量”可知,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習慣;根據材料“但這都是通過對大量非洲奴隸的殘酷剝削而實現的”可知,對非洲黑奴的壓迫,是對人權的嚴重踐踏;此外,結合所學可從世界聯系加強、破壞生態系統等角度分析,如,增強世界不同區域的經濟聯系,促進世界市場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