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病毒的紅細胞凝集及紅細胞凝集抑制試驗技術操作規范_第1頁
流感病毒的紅細胞凝集及紅細胞凝集抑制試驗技術操作規范_第2頁
流感病毒的紅細胞凝集及紅細胞凝集抑制試驗技術操作規范_第3頁
流感病毒的紅細胞凝集及紅細胞凝集抑制試驗技術操作規范_第4頁
流感病毒的紅細胞凝集及紅細胞凝集抑制試驗技術操作規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流感病毒的紅細胞凝集及紅細胞凝集抑制試驗技術操作規

流感病毒的血凝素(HA)能夠引起多種禽類和哺乳動物

的紅細胞發生凝集,因此而得名。用于檢測流感病毒滴度的

紅細胞凝集試驗也是根據病毒的這一特性而建立的。當血清

中特異性抗體與病毒血凝素結合后,則可以抑制紅細胞凝集

的出現,即為紅細胞凝集抑制試驗(HI)的理論根據。

微量紅細胞凝集抑制試驗是目前最常用的一種鑒定流

感病毒型/亞型的方法。該方法簡單、易行、結果可信。用于

HI的標準參照血清必須及時更新,要包括當年的疫苗株和/

或流行代表株的抗血清。HI中所用的血清必須經特殊處理以

去除非特異性抑制素及非特異性凝集素°

(一)生物安全要求

生物安全要求及個人防護要求與流感病毒的分離相同,

并應遵守相應的生物安全規定。

(二)實驗所用試劑

1.抗原:季節性A(H1N1)、A(H3N2)、B-Yamagata系、

B-Victoria系、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液

2.抗血清:經RDE或者過碘酸鉀處理后的季節性

A(H1N1)、A(H3N2)、B-Yamagata系、B-Victoria系、新甲

型H1N1流感病毒抗血清。

(三)其他試劑/材料/儀器(試劑盒中不包含)

1.紅細胞懸液

2.PBS緩沖液,PH7.4

3.水浴箱(37℃,56℃)

4.臺式離心機

5.多道可調加樣器

6.離心管

7.96孔微量血凝板(使用豚鼠和人紅細胞進行實驗須用

底板,使用雞/火雞紅細胞進行實驗最好用“V”底板,"U”

底板也可使用)、可調多通道加樣器、單道加樣器等。

8.200ul、lOOOulTIP頭、水槽

流感病毒紅細胞凝集試驗各項條件比較

人“0”

紅細胞雞火雞豚鼠

型血

終濃度0.50.50.750.75

孔底部

V型V型U型U型

形狀

孵育時

30min30min45min60min

紅細胞細胞沉積成點細胞沉積成點細胞沉細胞沉

沉積形狀,傾斜時細胞狀,傾斜時細胞積成環積成環

狀向下流成淚滴狀向下流成淚滴狀狀狀

(四)流感病毒鑒定步驟

1.紅細胞配置

如用火雞、雞的紅細胞,工作液濃度為1%,如用人“0”

型、豚鼠紅細胞,工作濃度為1.5%。下面介紹WHO流感參

比與合作中心提供的紅細胞標定的方法:

(1)S液中的紅細胞,120(h7min離心5min,棄上清。

(2)加入等量的PBS液體洗滌,充分混勻,1200i7min

離心5min,棄上清。

(3)PBS液體洗滌三次。最后一次洗滌后,1200r/min

離心lOmirio

(4)將紅細胞稀釋至合適的濃度。

注:A.S液全稱為Alsever氏液。配制方法為葡萄糖2.05g、

檸檬酸鈉0.8g、檸檬酸0.055g、氯化鈉0.42g、去離子水加

至100mL,微熱溶解,將pH值調到6.1,8磅20min高壓滅

菌,4℃貯存備用。

2.流感毒株HA滴度的測定

(1)在微量血凝板的第2?12列加入50ulPBS(PH7.4)o

(2)在第一列(Al?G1)中加入100ul病毒懸液。

(3)H1力口入lOOulPBS,作為紅細胞陰性對照。

(4)從第一列各孔吸50ul病毒液,由第1列至第12列

做2倍系列稀釋,最后一列每孔棄去503。

(5)在每孔中加入503紅細胞懸液,輕拍血凝板,充分

混勻。

(6)室溫孵育,孵育時間見表:流感病毒紅細胞凝集試

驗各項條件比較。

3.HA試驗結果判斷

引起全部紅細胞凝集為完全凝集,以記錄;只有部分

紅細胞凝集記錄為“+/,;無凝集記錄“,。血凝滴度的判定以

出現完全凝集的最高稀釋度為終點,其稀釋度的倒數即為病

毒的血凝滴度。

HA滴度判定舉例

病毒稀釋度HA

1:1:1:1:1:11:31:61:11:21:51:101:20滴

12486242856122448度

123456789101112

A++-------2

B++++--------8

C+++++-------16

D++++++------32

E+++++++-----64

F++++++++----128

>20

G++++++++++++

48

H--------<1

4.制備用于紅細胞凝集抑制試驗的4個血凝單位的抗原

(1)一個凝集單位指能引起等量的標準化的紅細胞凝集

的病毒量。進行紅細胞凝集抑制試驗時一般用4個血凝單位

的病毒量。

(2)制備4個單位血凝抗原時,首先計算出紅細胞凝集

抑制試驗所需的病毒抗原的總量。如每種血清做8孔稀釋,

每孔用抗原25ul,則測定一份血清需0.2mL抗原。根據標準

血清的份數(本試劑盒包含5種標準血清)計算出實驗所需

病毒抗原總量。

(3)其次,計算出病毒稀釋度。用病毒的HA滴度除以

8,得到的商即為配置4個血凝單位所需的稀釋度。如,某

病毒的HA滴度為64,除以8等于8,則1:8(1mL病毒液

加7mLPBS)稀釋該病毒即可得到4個血凝單位的抗原。

注:紅細胞凝集抑制試驗中所用的4個血凝單位是指每

25ul病毒液中含有4個血凝單位(等于50ul病毒液中含有8

個血凝單位)。

所需抗原總量為1600ul時,4個血凝單位配置對照表

HA滴度病毒液(ul)PBS(ul)

16800800

324001200

642001400

1281001500

256501550

512251575

102412.51587.5

20486.251593.75

5.4個血凝單位抗原的復核滴定

為了保證紅細胞凝集抑制試驗中抗原用量一致并且準

確無誤,新配置的4個血凝單位抗原需復核滴定。操作方法

同HA實驗步驟。

如果只有前4孔出現凝集,表明每50ul病毒含有8個血

凝單位,該病毒稀釋準確,可以用于紅細胞凝集抑制試驗。

如第5孔也出現凝集,說明每50ul病毒含有16個血凝單位,

該抗原必須等量稀釋。如只有前3孔凝集,表明每50ul病毒

僅含4個血凝單位,病毒量需加倍。止匕外,4個血凝單位抗

原必須每次用前新配置。

6.紅細胞凝集抑制試驗(HI)鑒定未知病毒

(1)在血凝板的每孔加入25U1PBS。然后在Al—A5、

A7—All各列分別加入:抗季節性A(H1N1)流感病毒標準參

考血清、抗季節性A(H3N2)流感病毒標準參考血清、抗

B-Yamagata系流感病毒標準參考血清、抗B-Victoria系流感

病毒標準參考血清、抗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標準參考血清

25ul,A6、A12加入253PBS,作為陰性對照。用多道移液

器從A行每個孔分別取25ul,由A至H行做2倍稀釋血清,

最后一行棄去25ulo

(2)Al至A5各列每孔加入25ul待檢抗原(4個血凝單

位)陽性對照:A7至All各列分別加入4個血凝單位的季

節性A(H1N1)流感病毒標準參考抗原、季節性A(H3N2)流感

病毒標準參考抗原、B-Yamagata系流感病毒標準參考抗原、

B-Victoria系流感病毒標準參考抗原、新甲型H1N1流感病

毒標準參考抗原各25ul/孔。對照孔A6、A12各列加入25ul

PBS/孔。輕拍,混勻,室溫孵育30min。

(3)每孔加入50ul配置好的紅細胞懸液,輕拍混勻,室

溫孵育30-60min,觀察血凝抑制實驗結果。(具體孵育時間

根據使用的不同種血球來定,詳見表1。)

(4)血凝抑制效價是完全抑制血凝出現時血清的最高稀

釋度的倒數。

7.鑒定結果判定

(1)標準參照血清對待檢抗原的抑制效價220才可以

算為陽性。

(2)一種待檢抗原不能同時被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標

準血清抑制。

(3)待檢抗原標準參照血清有交叉抑制,但與一種亞

型(B型流感稱為系)的標準參照血清抑制效價大于其他亞

型參照血清4倍以上時,便可以判定為此種亞型的流感病毒。

(五)注意事項

1.血紅細胞凝集抑制試驗必須用4個血凝單位/25ul的

抗原,抗原必須新鮮配制。

2.紅細胞懸液的配制必須標準化。

3.正確存放試劑,避免反復凍融及污染。

4.凍干的試劑應按照說明溶解,保存。

5.任何待檢病毒與一種以上的推薦抗血清反應,滴度明

顯大于20,可能的原因為:

(1)使用了不足4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