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單元從中華文明的起源到春秋戰國時期的社會變革第一部分中國古代史時空坐標階段特征階段表現階段一原始社會原始社會(距今約170萬年—約公元前2070年)是中華文明起源的重要階段。中華文明多元一體,源遠流長,展現了自身發展道路的獨特魅力。(1)政治:經歷了原始人群和氏族公社兩個階段;原始社會晚期盛行禪讓制,國家初始形態出現。(2)經濟:生產力水平低下,耕作方式從刀耕火種到石器鋤耕;氏族成員共同勞動,產品平均分配。(3)文化:文化遺存眾多;原始宗教和圖騰崇拜出現。階段表現階段二夏、商、西周夏、商、西周(約公元前2070—前771年)是中華文明和早期國家形成和發展時期。(1)政治:世襲制代替禪讓制;從內外服制到分封制、宗法制和禮樂制度。(2)經濟:井田制是土地經營的基本方式,奴隸集體勞動;青銅鑄造業發達;實行“工商食官”。(3)文化:從“事鬼敬神”到“敬德保民”;甲骨文是一種成熟的文字。階段表現階段三春秋戰國春秋戰國(公元前770—前221年)是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大變革、大變動的時期,社會處于轉型時期。(1)政治:王室衰微,戰爭不斷;奴隸制度走向崩潰,封建制度逐漸形成;國家由分裂走向統一。(2)經濟:鐵器和牛耕出現;封建生產關系確立;農業家庭式勞作和小農經濟逐漸形成;“工商食官”被打破,重農抑商政策形成。(3)民族和對外關系:華夏認同觀念產生,戎狄蠻夷逐漸融入華夏族,奠定了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基礎。(4)文化:民本、德治和法治思想形成;哲學思想流派紛呈,百家爭鳴;私學興起,“學在官府”的局面被打破。第1講中華文明的起源與早期國家目錄課標要求知識點2檢索·必備知識
知識點2提升·關鍵能力知識點1檢索·必備知識
知識點1提升·關鍵能力知識點1研析·素能培優知識點2研析·素能培優課標要求中外歷史綱要(上)選擇性必修1.通過了解石器時代中國境內有代表性的文化遺存,認識它們與中華文明起源以及私有制、階級和國家產生的關系;2.通過甲骨文、青銅銘文及其他文獻記載,了解私有制、階級和早期國家的特征。1.知道人類由食物采集者向食物生產者演進的過程及意義;2.了解勞動在社會生產中的作用,以及歷史上勞動工具和主要勞作方式的變化;3.了解中國古代政治體制在秦朝建立前的巨大變化;4.了解古代的商貿活動。古人類代表距今約170萬年的元謀人和距今約70萬年至20萬年的北京人生產與生活(1)生產:使用木、骨和石等材料制作的工具從事采集和漁獵(2)生活:過著遷徙和
生活;學會用火;舊石器時代晚期發展到母系氏族社會,氏族成員共同勞動,成果共享
群居知識點1中華文明的起源一、舊石器時代(打制石器)時間地域文化遺存特征距今約7000—5000年前黃河中游仰韶文化彩繪陶器,種植粟黃河下游大汶口文化—長江下游河姆渡文化種植水稻,掌握
技術
距今約5000年黃河流域龍山文化精美玉器、祭壇和神廟,其中龍山文化的代表器物是黑陶遼河上游紅山文化長江下游
_文化良渚養蠶繅絲二、新石器時代(磨制石器)(一)文化遺存:數量眾多,分布廣泛,奠定了多元一體的發展基礎?!靖拍铌U釋】
文化遺存文化遺存是指人類在社會活動中所遺留下來的遺跡和遺物,既包括人們加工過的實物,還包括未經加工但使用過的實物。遺跡即不可搬動者,如宮殿、房基、礦井、墳墓、路橋等;遺物為可搬動者,如各種生產生活用具或裝飾品等?!窘滩耐诰颉?/p>
觀察教材《紅山文化牛河梁遺址的祭壇、積石?!贰读间竟懦浅菈Ψ植挤秶疽鈭D》《山西襄汾陶寺遺址墓地部分及2001號大墓出土時全景》,思考教材編寫專家想通過這些史料向我們傳遞哪些歷史信息,這與中華文明起源有何關系?答案
提示
歷史信息:①紅山文化祭壇:表明原始宗教和禮儀制度出現,反映出權力的初步神圣化;②良渚古城城墻:城墻規模龐大,說明當時良渚的權貴階層已經具備對社會資源的控制和調動能力,能夠動員組織大量的人力進行大規模公共事業建設,反映出凌駕于社會的公共權力出現;③陶寺遺址:表明私有制和貧富分化現象出現,階級分化比較明顯。關系:三幅圖片展現了中國進入文明階段的重要標志:城市、階級分化、公共權力等,為研究中華文明的起源提供了依據,說明中國即將邁入階級社會的門檻。(二)新石器時代的經濟(選必2)1.原始農業(1)發展狀況:黃河中上游是粟的發源地,長江中下游的居民在世界上最早種植水稻。古代中國形成了北方粟麥農業區和南方稻作農業區。在農業灌溉上,原始社會末期,人類已經能夠使用陶器,汲水灌溉。(2)農業出現的意義①地位:是人類經濟和社會生活的第一次革命,人類開始從食物采集者變為食物生產者。②作用:初步改變了純粹依賴
的狀況;加速了人口的增長;促進了生活和生產方式的變化;推動了科學技術的發展。
自然資源2.畜牧:在狩獵的基礎上,隨著農耕和定居生活的出現而產生。中國賈湖居民飼養豬,河姆渡居民飼養豬和狗。3.手工業誕生農業發展推動手工業的誕生門類紡織工具制作:新石器時代晚期,中國古人使用陶紡輪陶器制作:最初用泥條盤筑法制造陶器。新石器時代晚期,采用坯車制坯青銅器制作:新石器時代晚期,中國出現小件青銅器4.商業貿易的出現:原始社會后期,隨著社會分工、產品剩余和私有制的產生,出現了交換,在此基礎上逐步發展起商業貿易。(三)新石器時代的居住和交通(選必2)1.居住(1)從遷徙過渡到定居,建造住所,形成聚居點(村落)。(2)巢居(多營建于南方,后世發展為干欄式民居)和穴居(大多營建于北方,后來逐漸升至地面,形成地上建筑)是我國民居最早的兩大類型,體現了居住地自然環境,反映了當地的社會經濟水平與文化習俗。2.交通:以住地為中心的交通進一步發展,依賴天然道路和河流運輸物品。(四)新石器時代的文化:農業的出現,推動了天文歷法、數學和其他相關學科的發展。(選必2)
三、原始社會的分期和國家的誕生1.原始社會的分期2.新石器時代晚期的社會發展情況(1)出現父系氏族社會,氏族間聯系趨于緊密,形成較大的部落甚至部落聯盟。(2)私有制已經產生,社會貧富分化與不平等開始出現,階級分化日益明顯,部落中出現權貴階層,有了自由民和奴隸的差別。(選必2)(3)通過戰爭不斷爭奪財富和權力,中國即將邁進階級社會的門檻,為了調節階級之間的利益沖突,國家應運而生。(選必2)【名師點撥】
運用唯物史觀理解生產力發展與私有制、階級和國家產生的關系視角1
中華文明起源的途徑及特征【史料探究】史料一
六大考古學文化區系示意圖——摘編自蘇秉琦《中國文明起源新探》史料二
從遺址的分布來看,地域不限于中原,而是北至今長城地帶,南至長江以南的水鄉,東至黃海之濱,西至秦晉黃土高原。大約在距今四五千年前,中華大地文明之起源,已如滿天星斗,八方雄起?!渲?,地處黃河中游的中原地區是部落遷徙、分合、沖突最為集中、最為突出的地區,是中華文化融合的核心地區?!幾酝跫曳兜取洞髮W中國史》思考根據史料一、二,指出人類文化遺址在時間和空間上體現了中華文明起源的哪些特征。答案
提示
①本土性:中國是人類文明發祥地之一,中華文明源遠流長。②多元性:不僅黃河、長江流域,而且海河、珠江等大河流域都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源地。③一體性:中原地區是中華文明起源的核心地區,多元發展的區域文化在歷史演進中逐漸匯聚融合成統一的中華文明?!臼氛撃裏挕恐腥A文明起源的特征多元性從文化分期看,有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河姆渡文化、龍山文化、紅山文化、良渚文化等從文化的特點看,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特征,如作物種植上南稻北粟從遺址分布看,涉及黃河流域、長江流域和遼河流域等諸多大河流域一體性從經濟文化成就看,各地有共同點,如制作陶器、從事原始農業、飼養家畜、定居生活從遺址分布看,中原地區是中華文明起源的核心地區從演進的趨勢看,多元發展的區域文化在歷史演進中逐漸匯聚融合成統一的中華文明文明的本土性中華文明是中華大地上的先民長期融合、發展的產物,具有本土性兼收并蓄、綿延不斷距今5
500年左右,各主要史前文化區之間的交流日益深入,彼此吸收對方的長處,這是各地區文明化進程加速的重要原因。中華文化博采眾長、兼收并蓄,積極吸收外來文化,具有很強的包容性,體現出頑強的生命力,具有連續性視角2
人類早期的生產與生活【史料探究】史料
河姆渡居民的生產、生活思考根據史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新石器時代社會生產、生活的基本特征。答案
提示
使用磨制石器,生產工具有了改進;人們開始了農耕和定居生活?!臼氛撃裏挕吭嫁r業誕生奠定了人類文明的基礎視角3
私有制、階級和國家的產生【史料探究】史料一
考古學家發現高等級大墓和小型墓葬共存、分區埋葬的現象,大墓中發現多件石鉞、石錛等儀仗武器。史料二
考古學家發現一條長達2
000米、最寬約30米、最深至6米的大型環繞壕溝遺跡,這是迄今為止發現的同時期最大的壕溝遺跡之一。初步估算,這一工程僅土方總量就達十幾萬立方米。
思考根據史料一、二,說明在距今6000~5000年前,我國已經出現了早期國家的雛形。答案
提示
通過墓葬規模的差異可以看出社會貧富分化與不平等已經出現,私有制產生;出土的代表權力、權威的儀仗用品、禮器,說明階級分化日益明顯,出現權貴階層;發掘出的大型壕溝等工程說明當時社會不僅具備了一定的物質實力,而且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權力號召和社會動員組織能力,即具備行政管理能力??梢酝茰y,當時已經出現了早期國家的雛形。【史論凝煉】1.多角度認識古代早期國家的誕生(1)國家的實質:是一定階級的統治機關。政府、軍隊、警察、法庭、監獄等國家機器,是統治階級鎮壓被統治階級反抗、行使國家權力的工具。(2)國家的基本特征:按地域劃分的居民和公共權力的建立。(3)早期國家起源的突出標志:金屬器具使用、貧富分化產生、文字成熟、城的出現、禮制的初步形成等。2.史前史研究的主要史料和工具類別闡釋實物史料(1)考古發現的人類遺存的實物資料,具有較強的真實性(2)考古發現是當今研究人類史前史的主要素材,隨著考古挖掘的發展,很多傳說得到了印證神話傳說(1)它是夾雜著個人想象的口口相傳的歷史,其內容與真實的歷史相差甚遠(2)這些傳說有的也是基于一些真實發生的史實,是研究歷史的素材之一類別闡釋古籍記載(1)撰寫者距史前史較近,相對來說更加真實(2)限于當時科技發展的水平和主觀目的,其記載存在偏頗,需要其他史料加以印證科學技術(1)隨著科技的發展,科學技術運用于史學研究(2)科技對于判定歷史時間、分析歷史發展及地理環境的變遷等都有巨大的幫助,成為研究史前史的重要工具【典例精析】[2023·湖南卷]
湖南澧縣城頭山古城遺址距今約6000年,是中國迄今已知最早的新石器時代城址。城址內外發掘出大片房屋建筑遺跡,多座陶窯,以及中國迄今已知最早的祭壇和古稻田。這說明()A.城市是最早出現的人類文明要素B.長江流域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源頭C.古城先民已擺脫對漁獵采集依賴D.遺址所處時代邁入階級社會門檻[思維導圖]【跟蹤訓練】1.[2023·河北卷]
張家口尚義四臺遺址文化遺存分為五組。第一組出土了打制、磨制石器,第三組發現了炭化的粟與黍,第一至四組發現了半地穴式房址,五個組都出土了陶器。下列與其文化特征最相近的考古遺址是(
)A.北京人遺址
B.河姆渡遺址C.興隆洼遺址
D.二里頭遺址C解析
據材料“張家口尚義”“打制、磨制石器”“炭化的粟與黍”“半地穴式房址”“陶器”等信息可知,此遺址應為新石器時代北方文化遺存。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興隆洼遺址是距今8
000多年前的原始村落遺址,發掘出170余座半地穴式房址,也發現了粟和黍,與材料所反映的張家口尚義四臺遺址的文化特征最相近,故選C項;北京人遺址屬于舊石器時代,那時的人們使用打制石器,從事采集和漁獵,排除A項;河姆渡人的房屋主要是干欄式建筑,居民種植水稻,排除B項;二里頭遺址中發現了宮殿建筑和青銅器,很有可能是夏文化遺存,排除D項。2.[2024·全國新課標卷]
考古學者在某史前遺址發掘出1300余座墓葬,大、中、小三類墓葬分別占總數的不到1%、近10%和90%。其中大型墓葬規模大、隨葬品豐富,出土了成套的石制、陶制禮器等。據此可以推斷,該遺址處于(
)A.舊石器時代早期B.舊石器時代晚期C.新石器時代早期D.新石器時代晚期D解析
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墓葬中隨葬品的多寡反映出貧富差距開始出現,階級已經萌芽,社會中正孕育著文明因素,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新石器時代晚期,社會經濟文化水平發展到更高的層次,城市出現,社會貧富分化與不平等開始出現,階級分化日益明顯,出現權貴階層,與材料中的描述相符,故選D項;舊石器時代早期尚未出現陶器,與出土文物不符,排除A項;舊石器時代晚期雖然接近新石器時代,但同樣沒有陶器的證據,排除B項;新石器時代早期,石器仍以打制為主,磨制很少,陶器制作粗糙,社會復雜化程度相對較低,發現的大型聚落及墓葬較少,排除C項。3.[2024·湖北卷]
湖北襄陽鳳凰咀遺址出土的“蛋殼陶杯”(如下圖),制作精美,陶胎輕薄,杯壁厚度不超過0.5毫米。一般認為,蛋殼陶杯是顯示尊貴身份的禮器。該類器物此前主要發現于龍山文化遺存,在其他地區極為罕見。據此可推斷(
)
A.早期國家認同已廣泛形成B.南北地區間貿易往來較為頻繁C.史前文明存在遠距離交流D.鳳凰咀遺存與大汶口文化同期C解析
材料提到“蛋殼陶杯”“此前主要發現于龍山文化遺存,在其他地區極為罕見”,但是湖北襄陽鳳凰咀遺址出土了“蛋殼陶杯”,它應該來自龍山文化,展現了中華文明在不同地域之間的交流,說明史前文明存在遠距離交流,故選C項;新石器時代時期,早期國家尚未出現,排除A項;受生產力水平的影響,新石器時代南北地區不可能貿易往來頻繁,且“蛋殼陶杯”作為禮器,其主要功能并非商業貿易,而是尊貴身份的象征,排除B項;據材料可知,鳳凰咀遺址出土的“蛋殼陶杯”應該來自龍山文化,無法得出“鳳凰咀遺存與大汶口文化同期”的結論,排除D項。知識點2早期國家——夏、商、西周一、部落聯盟向國家的邁進三皇五帝和禪讓制黃河中上游一帶的部落首領黃帝聯合另一部落首領炎帝,結成炎黃部落聯盟,二者被后世共尊為華夏始祖;堯、舜實行“禪讓制”“萬邦”時代大約相當于五帝后期的龍山文化時代,邦國林立;有些邦國都城規模較大,階級階層分化比較明顯,有專家認為其具備了國家的初始形態(如陶寺遺址)二、早期國家(一)夏1.政治(1)興衰:約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國最早的奴隸制國家夏朝。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很有可能是夏文化的遺存。約公元前1600年,商湯滅夏。中央夏王是最高統治者;中央設有主管行政、軍事、司法和宗教的機構與職官地方①直接統治夏部族生活的地區(聚族而居)②對其他地方通過控制部族實行間接統治法律與教化君王及奴隸主貴族可隨意殘害奴隸;統治者已用法律治理國家,如夏朝《禹刑》(選必1)(2)國家治理貨幣二里頭遺址的海貝以及仿制貝冶金進入
時代
青銅2.經濟(選必2)3.文化:《夏小正》。中央商王是最高統治者,商王之下設有尹及各類事務官地方實行
,內服指商王直接控制的王畿地區,外服指商王間接控制的方國和部族
特點有較系統的
和分掌內外服各類事務的官吏(選必1)
法律與教化商朝《湯刑》(選必1)典型遺址殷墟(河南安陽)國家機構內外服制(二)商和西周1.商(1)國家治理(2)政治勢力與文化影響:東到大海,西及隴山,南跨江漢,北至燕山。內容分封同姓貴族、異姓功臣或舊貴族;形成貴族
序列
特征分封制是較內外服制更進一步的政治制度,諸侯享有受封土地上的統治權,但要服從周天子的政令,承擔對周王室的義務等級分封2.西周(1)基本歷程(2)政治制度①分封制(選必1)③分封制與宗法制的影響:形成了“天子—諸侯—卿大夫—士”金字塔型的等級結構,加強了周天子對地方的政治統治;二者相互補充,解決了統治階級內部在權力和財產分配方面的沖突與矛盾。④禮制:以
為核心,維護社會等級秩序。(選必1)
②宗法制宗法概念以血緣親疏與嫡庶來確定繼承關系和名分的制度,宗法制與分封制的結合,形成政權與族權的結合核心實行
制
嫡長子繼承⑤世官制:官位世襲的制度,貴族世代壟斷高官。(選必1)⑥西周政體的基本特征:分封制與宗法制相配合,政治權力分配與血緣關系相結合。(選必1)⑦法律與教化:周朝有《九刑》。(選必1)
【圖解歷史】
早期國家政治制度3.商和西周的原始民主傳統(選必1)(1)特點:君主權力不是絕對的,原始民主傳統對君主權力有制約作用。(2)表現:國家遇到重大問題,君主要征求“
”的意見;國人可通過輿論影響朝政。
國人商周生產工具木、石、骨、蚌等材質,青銅農具極少,刀耕火種土地經營
_土地制度奴隸主土地國有制,土地掌握在君主和各級貴族手中勞作方式農夫集體耕作井田制
4.經濟:商和西周是我國奴隸制社會經濟發展并走向繁榮的時期。(1)農業(2)手工業①
是手工業生產中的主要部門,青銅器種類繁多。以商代的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為代表。
②青銅器作坊中大量使用范。(選必2)【概念闡釋】
井田制井田制是我國奴隸社會土地國有制下的土地經營方式,井田的土地所有權屬于周王,周王把土地分賜給諸侯,但諸侯只能世代享用,未經王室和公室特許,不得轉讓和自由買賣,還要交納一定的貢賦。在生產方式上,奴隸主貴族強迫奴隸集體耕種,剝奪奴隸的勞動成果。井田制規定了奴隸制生產關系的主要內容,是西周政治統治的經濟基礎。青銅鑄造市場商業貿易遍及商朝統治區域和周邊地區商人商朝已經出現專門從事商品交換的商人貨幣①商朝用貝等天然物作為貨幣②大約商朝后期開始出現銅鑄幣管理①商周工商業官營——“
”
②西周起,國內關稅與國境關稅長期并存(選必1)信貸契約①《周禮》中已經有了借貸糾紛的記載②商周時期出現___________
契約
工商食官(3)商業(選必2)【概念闡釋】
“工商食官”“工商食官”是商周政府占有工商業者并進行壟斷性經營的制度?!肮ぁ奔垂俑刂葡碌氖止I者,“商”是官商,他們在官府的監督、控制下勞動,由官府給以必需的生產原料和衣、食等微薄的生活資料,稱之為“食官”?!肮ぁ薄吧獭钡穆殬I世代相襲,沒有經營、遷徙的自由,專為官府和貴族服務。(4)城市與民居(選必2)商朝城市初具規模,統治者的宮殿、宗廟位于城市中心周朝營建城市形成制度,城建有相應規定。三等城邑:天子王城、諸侯都邑、卿大夫采邑民居木構抬梁結構;住宅布局講求對稱,主次分明,院落有序,體現等級觀念禮儀制度5.文化文化載體(1)(商朝)甲骨文:甲骨文主要是商人刻寫的占卜記錄,是一種成熟的文字,證實了文獻中關于商朝的部分歷史記載(2)西周青銅銘文,反映了西周貴族的各種活動(3)教育:學在官府(選必3)思想(西周)民本思想、“敬天保民”(選必3)視角
商周國家政治治理的特點【史料探究】史料一
商人與各方國之間,大多有戰爭及貿易的交往,商以大邑商自居,大約只有商王畿之內的人以此認同。在王畿之外,未必有一個廣泛的共同意識?!獡S倬云《西周史》史料二
西周對政治生活的治理,主要依賴血緣這根紐帶,體現在國家制度設計上,主要實行了兩大制度:一是構成了以“‘家天下’為特征的周代王制的縱向構造”;一是包含“‘天子建國’與‘諸侯立家’兩個層次”,構成“周代王制的橫向構造”。當然,這兩大制度是結合在一起的,不能截然分開。由此,西周統治者實現了族權與政權的有效結合,從而建立起一個穩定的國家。——據李默?!秶抑卫硪暯窍碌奈髦苷沃贫取匪伎几鶕妨虾退鶎W知識,分析商朝國家管理結構的特點,并嘗試說明西周“建立起一個穩定的國家”的做法。答案
提示
特點:商王朝與方國形成一種較為松散的方國聯盟。做法:用父系血緣關系來維系政治等級,確立了大宗小宗體系,大宗可以命令小宗和約束小宗。宗法制有利于凝聚親族,防止內部紛爭,強化王權,把國與家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形成了森嚴的等級關系,保證了各級貴族在政治上的壟斷和特權地位,有利于統治階級內部的穩定和團結。周王將土地和人民分別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諸侯為周天子鎮守疆土、隨從作戰、繳納貢賦和朝覲述職。分封制加強了周天子對地方的統治,穩定了當時的政治秩序?!臼氛撃裏挕恐袊缙趪业幕咎卣?1)政治角度①從商代內外服制到西周分封制,中央權力逐漸加強,但集權程度不高。②實行王位世襲制、等級森嚴的分封制、血緣維系的宗法制。血緣與政治緊密結合,家國同構。③甲骨文多記載占卜內容,體現了王權與神權相結合、鬼神色彩濃厚的特點。(2)經濟角度①農業是主要生產部門,實行奴隸主土地國有制度——井田制,奴隸集體耕作。②手工業發展,青銅制造業發達。精美的青銅器體現了社會發展的特點。(3)思想文化角度①西周產生早期“民本”思想,治國思想實現從敬神逐漸到“敬天保民”的轉變。②出現了成熟的文字——甲骨文,商朝成為中國信史的開始。③逐漸形成禮樂文化。【典例精析】[2022·全國乙卷]
據下圖可知,商、西周青銅器鑄造的繁榮()
A.推動了南北農業經濟進步B.依賴大規模商業活動開展C.反映了南北方聯系的加強D.緣于統治區域擴大到江南[思維導圖]【跟蹤訓練】1.[2023·福建卷]
商王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帶著他的“子姓”分族巡行一方。所到之處,當地部族向其納貢,獲得賞賜,并派人加入商王的隊伍。這種巡行(
)
A.擴大了商朝的疆域范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礦產資源管理與利用考核試卷
- 石膏在光伏支架制造中的應用考核試卷
- 室內設計公裝方案
- 2025年初級銀行從業資格之初級風險管理能力提升試卷B卷附答案
- 2019-2025年統計師之初級統計基礎理論及相關知識題庫練習試卷A卷附答案
- 幼兒園大班社會《服裝的由來》
- 狼文化課件教學課件
- 2025年不見面審批項目發展計劃
- 小學選??荚囋囶}及答案
- 北京公務員面試題及答案
- 合伙人協議書模板
- 2025年中考第一次模擬考試卷:生物(成都卷)解析版
- 歲月不負母親時光留住溫情 課件高二下學期母親節(5月11日)主題班會
- Unit 5 Animals Lesson 3 教學設計-人教精通版三年級英語下冊
- 2025年河南空港數字城市開發建設有限公司第一批社會招聘20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2024年四川公安廳招聘警務輔助人員筆試真題
- 網站聯盟廣告專題報告
- 廣東入團考試試題及答案
- 2025年上半年重慶合川區招考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易考易錯模擬試題(共500題)試卷后附參考答案
- 平安人壽代理合同協議
- 貴州煙草專賣局招聘筆試題庫2025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