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3年初中文言文分類知識點+習題演練一?文言虛詞(原
卷版)
一、知識點
(一)之
1.用作代詞
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稱。
譯為“他”(他們)、“它”(它們)。
例: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義,執策而臨之,口:“天
下無馬!”(《馬說》)
2.用作助詞
①結構助詞,定語的標志。
用在定語和中心語(名詞)之間,可譯為“的”,有的可不譯。
例: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曹劌論戰》)
②結構助詞,賓語前置的標志。
用在被提前的賓語之后,動詞謂語或介詞之前,譯時應省去。
例:宋何罪之有?(《公輸》)
③結構助詞。
當主謂短語在句中作為主語、賓語或一個分句時,“之”用在主語和謂語之間,起
取消句子獨立性的作用,譯時可省去,
例: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愛蓮說》)
④音節助詞。
用在形容詞、副詞或某些動詞的末尾,或用在三個字之間,使之湊成四個字,只
起調整音節的作用,無義,譯時應省去。
例:頃之,一狼徑去,其一犬坐于前。(《狼》)
3.用作動詞
可譯為“去、往、到”。
例:輟耕之壟上(《陳涉世家》)
(-)其
1.第三人稱代詞。
相當于“他”(們)、“她(們)”、“它(們)
例:妻跪問其故。(《樂陽子妻》)
2.活用為第一人稱。
相當于“我(的)”、“自己(的)工
例:并自為其名。(《傷仲永》)
3.在句中表示反問語氣,相當于“難道”、“怎么”。
例:其真無馬邪?(《馬說》)
4.指示代詞,相當于“那”“這”之類的詞。
例:其人視端容寂,若聽茶聲然。(《核舟記》)
5.指示代詞.表示“其中的”,后面多為數詞。
例: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為學》)
(三)以
1.用作介詞
表示憑借,譯為“憑、靠”。
例:乃入見。問:“何以戰?”(《曹劌論戰》)
表示工具、方式、方法,譯為“用、拿、把、按照”。
例:貧者自南海還,以告富者。(“以”后省略介詞賓語,)(《為學》)/策之
不以其道。(《馬說》)
2.用作連詞
表示并列、承接、修飾,“以”相當于“而”。
例: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長(《墨池記》)
表示目的,譯為“來、用來工
例:屬予作文以記之(《岳陽樓記》)
表示動作、行為產生的原因,可譯為“因”,“因為”,“由于”。
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陽樓記》)
3.用作副詞
譯為“己”,“已經,
例:固以怪之矣。(《陳涉世家》)
(四)于
1.表示對象,譯為“對,對于,向工
例:貧者語于富者曰。(《為學》)
(六)則
1.連詞
(1)表示承接關系,可譯為“就工
例: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岳陽樓記》)
(2)表示假設關系,可譯為“如果”,“那么”。
例:萬眾則不辯禮義而受之。(《魚我所欲也》)/誠如是,則即業可成。(《出
師表》)
(3)表示轉折關系,可譯為“卻工
例:余則蘊袍敝衣處其間,(《送東陽馬生序》)
2.表示判斷
可譯為“就是”。
例: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岳陽樓記》)
(七)者
1.代詞
(1)指人、事、物、時間、地點等,可譯為“……的人”、“……的東西”、“……
的事情”、“……的原因”等。
例:京中有善口技者。(的人)(《口技》)/可愛者甚蕃。(的花)(《愛
蓮說》)
(2)在數詞后表示幾種人、兒件事或幾樣東西。可譯為“個”、“樣”、“項工
例:或異二者之為。(《岳陽樓記》)
(3)用在“今”“昔”等時間詞后,可譯為“……的時候”。
例: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孫權勸學》)
2.助詞
用在判斷句或陳述句的主語后,表示停頓,不譯。
例:吳廣者,陽夏人也。(“者”與“也”配合,表判斷,不譯)(《陳涉世家》)/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者”用在陳述句的主語后,表停頓。)(《愚公移山》)
(八)也
1.句末語氣詞,表判斷,可不譯。
例:陳勝者,陽城人也,字涉。(《陳涉世家》)
2.句末語氣詞,表陳述語氣,可不譯。
例: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馬說》)
3.句末語氣詞,表感嘆語氣,可譯為“啊”等。
例: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師表》)
4.句末語氣詞,與“和”等詞對應,表疑問語氣,可譯為“呢工
例:若為人傭耕,何富貴也?(《陳涉世家》)
5?句中語氣詞,表示語氣的停頓,以引起下文。
例:余聞之也久。(《傷仲永》)
(九)焉
1.疑問代詞,可譯為“哪里工
例: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2.句末語氣詞,相當于“啊,
例:寒暑易節,始一反焉。(《愚公移山》)
(十)因
1.連詞,表示順接上文,可譯為“于是”、“就”。
例: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唐雎不辱使命》)
2.介詞,表示動作、行為發生的原因、依據、方式,可分別譯為“由于”、“憑借”、
“依靠”。
例:高祖因之以成帝業。(《隆中對》)
3.介詞,可譯為“根據”、“依照”。
例:罔不因勢象形。(《核舟記》)
4.副詞,可譯為“因此”。
例:因以為號焉。(《五柳先生傳》)/而因以及乎其跡。(《墨池記》)
(十一)且
1.副詞
(1)用在動詞或數詞前,表示動作行為將要發生,可譯為“將”,“將要”、“將近”。
例: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
(2)表示行為的狀態,G譯為“姑且”、“暫且”。
例:存著且偷生,死者長已矣。(《石壕吏》)
2.連詞
(1)表示遞進,可譯為“況且
例: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2)表示讓步,可譯為“尚且”、“還工
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馬說》)
(3)表示并列或遞進,可譯為“和”、“而且”、“并且”。
例:蓋余之勤且艱若此。(《送東陽馬生序》)
(十二)乃
1.副詞
(1)可譯為“竟然
例: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桃花源記》)
(2)可譯為“于是”、“才,僦工
例:乃重修岳陽樓。(于是,就)(《岳陽樓記》)/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
敵。(才)(《狼》)
2.判斷詞,可譯為“是”、“就是”。
例:當立者乃公子扶蘇。(《陳涉世家》)
3.第二人稱代詞,可譯為“你”、“你的”。
例:家祭無忘告乃翁。(《示兒》)
(十三)矣
1.句末語氣詞,表示肯定或判斷推測語氣,相當于“了”、“啊
例: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啊)(《岳陽樓記》)/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
矣。(了)(《論語》十則)
2.句末語氣詞,表示感嘆語氣,相當于“了,
例:甚矣,汝之不惠!(了)(《愚公移山》)
3.語氣詞,表命令或請求,相當于“了”、“啦工
例:登軾而望之,曰:“可矣。(《曹劌論戰》)
(十四)乎
1.語氣助詞
(1)表疑問語氣,可譯為“呢工
例: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公輸》)
(2)表反問,可譯為“嗎
例: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論語》十則)
(3)表推測,可譯為“吧工
例:覽物之情,得無異乎!(《岳陽樓記》)
(4)表感嘆,可譯為“啊:
例: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陳涉世家》)
2.介詞
引出動作行為發出的處所,相當于“于工
例:醉翁至于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醉翁亭記》)
(十五)所
1.與動詞結合,組成名詞性短語,表示“……的人”、“……的事物”、“……的情況”。
例: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所聞”即“所知道的事情”)(《桃花源記》)
2.“所”和“以”連用。
(1)“所以”表示原因,可譯為“……的原因”。
例:此先漢所以興隆也。(《出師表》)
(2)“所以”表示手段或憑借,可譯為“用什么方法”、“用這些來工
例:吾知所以距子矣。(《公輸》)/所以動心忍性。(“所以”:用這些來)(《生
于憂患,死于安樂》)
3.與“為”相呼應,構成“為……所......”的結構,表被動。
例:而二蟲盡為所吞。(“為......所……”可譯為“被……吞掉”)(《童趣》)
4.用作名詞,意思是“地方”、“處所”。
例:欲至何所。(《宋定伯捉鬼》)
(十六)哉
1.表感嘆語氣,可譯為“啊”。
例: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陳涉世家》)
2.表疑問語氣,可譯為“呢
例:禽獸之變詐幾何哉!(《狼》)
3.表反問語氣,可譯為“嗎,
例:雖千里不敢易也,豈直五百里哉?《唐雎不辱使命》
(十七)夫
1.指示代詞,譯為“那”。
例:予觀夫巴陵勝狀。(《岳陽樓記》)
2.fu,句首發語詞。
例:夫環而攻之而不勝。(《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3.丈夫。
例:夫購聲起。(《口技》)
4.成年男子的通稱,可譯為“人工
例:荷擔者三夫。(《愚公移山》)
(十八)遂
1.副詞,可譯為“就”、“于是”。
例:遂逐其師。(《曹劌論戰》)
2.副詞,表原因可譯為“因而”。
例:恐遂汩沒。(《上樞密韓太尉書》)
(十九)雖
連詞,在文言文中主要有兩種用法。
1.表示假設,可譯為“即便,
例:雖千里不敢易也,豈止五百里哉?(《唐雎不辱使命》)
2.表示轉折,可譯為“雖然”。
例: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送東陽馬生序》)。
(二十)然
1.代詞,起指不作用,譯為“這樣”、“如此”。
例:父利其然也。(《傷仲永》)。
2.連詞,表轉折關系,譯為“然而”、“但是”等。
例:然足下卜之鬼乎?(《陳涉世家》)
3.助詞,分兩種情況:
①用在形容詞之后,作為詞尾,可譯作“……的樣子"、“……地”。
例:秦王怫然怒。(《唐雎不辱使命》)
②用于句尾,常與“如”“若”連用,構成'如……然”'若……然”的格式,“……的樣
子”“像……似的
例:其人視端容寂,若聽茶聲然。(《核舟記》)
(二H~)故
1.舊的,原來的。
例:溫故而知新(《論語》十則)/兩狼之并驅如故。《狼》)
2.特意。
例:桓侯故使人問之。(《扁鵲見蔡桓公》)
3.原因,緣故。
例:公問其故。(《曹劌論戰》)
4.所以,因此。
例: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二十二)茍
1.連詞,表假設,可譯為“如果”。
例:茍富貴勿相忘。(《陳涉世家》)/茍慕義強仁(《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2.副詞,可譯為“茍且”。
例:茍全性命于亂世。(《出師表》)
3.副詞,表希望,可譯為“且,或許”。
例:茍無饑渴。(《君子于役》)
(二十三)會
1.副詞
(1)適逢,恰巧。
例:會賓客大宴。(《口技》)
(2)一定。
例:長風破浪會有時。(《行路難》)
(3)定將。
例:會挽雕弓如滿月。(《密州出獵》)
2.動詞
(1)回合,聚會。
例:遷客騷人,多會于此。(《岳陽樓記》)
(2)體會,領會。
例: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五柳先生傳》)
(二十四)或
1.無指不定代詞,可譯為“有的人”,“有人”。
例:或以為死或以為亡。(《陳涉世家》)
2.副詞
(1)有時。
例:或王命急宣。(《三峽》)
(2)或許。
例:或異二者之為。(《岳陽樓記》)
(二十五)諸
1.兼詞,“之于”的合音合義。
例:投諸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2.眾。
例:其西南諸峰。(《醉翁亭記》)
3.各位,眾位。
例:今諸生學于太學。(《送東陽馬生序》)
二、專項練習
1.(2022?全國?九年級課時練習)下列各組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亮乃一耕夫耳孔明見其意甚誠,乃日
B.先生之言此非聘大賢之禮
C.畫智術淺短玄德屏人促席而告曰
D.挾天子以令諸侯愿先生以天下蒼生為念
2.(2022?全國?九年級課時練習)下列各句中“也〃字表達的語氣不同于其他三項的一項是()
A.故自號曰醉翁也B.山間之朝暮也
C.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D.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
3.(2022?湖南岳陽?九年級課時練習)下列各句中"之”的用法與其他項不同的一項是()
A.前人石述備矣B.此則岳陽樓《大觀也
C.屬予作文以記之D.予嘗求古仁人之心
4.(2021?山東臨沂?九年級期中)下面句中加點虛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
B.湖中厚得更有此人/三人行必有我師承
C.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然則北通巫峽
D.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行者休于樹
5.(2021?全國?九年級課時練習)下列句中加點的文言虛詞解釋全部正確的一項是()
A.之:侍衛之臣不懈于內(的)
欲報考于陛下也(代指特殊的禮遇)
則漢室多隆,可計口而待也(去,往)
B.以: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因為)
以塞忠諫之路也(從而)
以光光帝遺德(來)
C.所以:此先漢所以興隆也(這里表示原因)
此臣師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用來)
D.于:躬耕于南陽(在)
不求聞達于諸侯(比)
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對)
6.(2021?全國?九年級課時練習)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項是()
A.故逐石蓮?出淤泥而不染
B.可以一戰以君之力
C.戰于長勺所惡有甚千死者
D.登軾加望之人不知顧不慍
7.(2022?浙江?九年級專題練習)文言文閱讀。
貞觀十七年,太宗謂待臣日:“自古草創之主,至于子孫多亂,何也?”司空房玄齡日:
“此為幼主生長深宮,少居富貴,未嘗識人間情偽,治國安危,所以為政多亂。"太宗日:“公
意推過于主,朕則歸咎于臣。夫功臣子弟多無才行,藉祖父資商遂處大官,德義不修,窘縱
是好。主既幼弱,臣又不才,頷而不扶,豈能無亂?隋煬帝錄宇文述在藩之功,擢化及于高
位,不思報效,翻行弒逆。此非臣下之過歟?朕發此言,欲公等戒勖子弟,使無愆過,家國
之慶也。”太宗又日:“化及與玄感即隋大臣受恩深者子羽、,皆反,其故何也?”岑文本對日:
“君子乃能懷德荷思,玄感、化及之徒,并小人也。古人所以貴君子而賤小人。"太宗日:“然」
(注)①司空:古官職名。②宇文述:與后文的“化及"“玄感”“岑文本”都是人名。③擢:
提拔。④戒勖:勸誡勉勵。⑤愆過:罪過;過失。
下列各句中的“而”與“顛而不扶”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有賣油翁釋擔財立
B.足膚破裂四不知
C.河曲智叟笑加止之
D.此不為遠者小中近者大乎
(2021?廣東?廣州市第二中學二模)閱讀下面文段,完成以下小題。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之臣
不懈于內,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于度T也。誠宜開張圣聽,以光
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諭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威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
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祐、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
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補闕海,有所廣益。
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于昔日,先帝稱之日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愚
以為營中之事,恭以咨之.必能使行陣和胰.優劣得所C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
每與臣論此事,未堂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之臣,
愿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8.下列句子中,加點詞意義相同的一組是()
A.欲報之于陛下也/天子之怒B.緣侍衛之臣不懈于內/并怡繆自樂
C.愿陛下本之信之/故人不獨養其親D.是以先帝屈拔以遺陛下/蓋阿桃核修狹者為
之
9.把“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翻譯成現代漢語。
10.下列對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諸葛亮向后主提出的三項建議,可歸納為:廣開言路、嚴明賞罰、親賢遠佞。其中“親賢
遠佞”是最核心的內容。
B.表文以追念先帝功業的語句領起,繼而點明天下大勢。由勢入理,起筆崢嶗,至忠至愛
之情統領全文。
C.文中多次提及“先帝”,是因為諸葛亮希望劉禪能夠謹遵先帝遺志,守住江山。言辭忠誠
懇切,情感真摯動人。
D.劉備還在世的時候,諸葛亮與劉禪探討歷史,常常會為漢朝的桓帝、靈帝的“親佞遠賢”的
行為而感到痛心疾首。
(2022?山東濟南?九年級專題練習)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題。
陳涉世家
吳廣素愛人,士卒多為用者。將尉醉,廣故數言欲亡,念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眾。
尉果笞廣。尉劍挺,廣起,奪而殺尉。陳勝佐之,并殺兩尉。召令徒屬曰:“公等遇雨,皆
已失期,失期當斬。藉第令毋斬,而成死者固十六七。且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王
候將相寧有神乎!”徒屬皆曰:“敬受命。”乃詐稱公子扶蘇、項燕,從氏欲也。袒右,稱
大斐。為壇而盟,祭以尉首。陳勝自立為將軍,吳廣為都尉。攻大澤鄉,收而攻薪。薪下,
乃令符離人葛嬰將兵狗薪以東。攻錢、邪、苦、柘、譙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陳,車六七百
乘,駒千余,卒數萬人。攻陳,陳守令皆不在,獨守丞與戰譙門中。弗勝,守丞死,乃入據
陳。數日,號令召三老、豪杰與皆來會計事。三老、豪杰皆曰:“將軍身被堅執銳,伐無道,
誅暴秦,復立楚國之社稷,功宜為王。”陳涉乃立為王,號為張是。當此時,諸郡縣苦秦吏
者,皆刑其長吏,殺之以應陳涉。
11.下列加點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咨春尉忿恚:使……惱怒
B.尉果笥廣笞:鞭、杖或竹板
C.從民欲也欲:愿望
D,皆刑其長吏刑:懲處
12.下列各項中加點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士卒多為用者故不為茍得也
B.令辱?輟耕固壟上
C.祭以尉首無從致書以觀
D.收而攻薪水落而石出
13.下列對文章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A.”王侯將相寧有種乎”表現呂陳勝強烈的反抗精神和非凡抱負。
B.“車六七百乘,騎千余,卒數萬人〃體現了起義策略的正確和人心所向。
C.發動起義有三個步驟,先后是:為壇而盟、并殺兩尉、動員起義。
D.選文主要運用語言、動作描寫,生動表現出陳勝卓越的組織領導才干。
(2022?山東濟南?九年級專題練習)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小題。
北冥有魚
《莊子》
北冥有魚,其名為蜿。跳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鶴。鵬之背,不知
炸幾千里也;怒而飛,小翼若魚天之云。是鳥也,海運則將徙于南冥。南實者,天也也.《齊
諧》者,志怪者也。《諧》之言曰:“鵬之優于南冥也,水擊三二里,拉扶搖而上者九萬里,
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
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
14.下列加點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孥而飛怒:憤怒
B.有怪者也志:記載
C.特扶搖而上者九萬里拉:盤旋飛翔
D.去以六月號者也息:氣息,這里指風
15.下面加點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化則為鳥人不知回不慍
B.鵬之徙于南冥也兩狼之并驅如故
C.海運則將徙于南冥萬鐘于我何加焉
D.天之蒼蒼,若色正耶醉能同名樂
16.下列對文章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A.本文濃墨重彩地描繪出大呢變大鵬后,扶搖過上九萬里,從北海飛往南海的壯麗圖景。
B.文章先描述鯉鵬的外形,再寫鵬鳥的活動,然后想象大鵬俯瞰大地,感慨天地蒼茫。
C.作者善用想象和夸張,"不知其幾千里也”"若垂天之云”等,極力渲染鰥鵬碩大無比。
D.作者以“大刪”自比,抒發自己志存高遠、蔑視權貴之志及現實生活中懷才不遇的感傷。
(2022?河北保定??模)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少年焦鼎
詹鼎,字國器,臺寧海人也。其家素賤,父鬻①餅市中,而舍⑵縣之大家咒大家惟吳氏最柔
貴,舍其家,生鼎。鼎生六七年,不與市中兒嬉教④,獨喜游學館,聽人讀書,歸,輒能言
諸生所詞。吳氏愛之,謂其父令兒讀書。鼎砍然,其父獨不肯,罵曰:“吾故市人家,生子
而能業.吾業不腐足矣,奈何從儒生游也?”然鼎每自課習,夜坐餅灶下,誦不休。其父見
其志不可奪,遣之讀書。逾年,盡通其師所能,師辭之。時吳氏家延師儒,鼎就學,吳氏亦
子育之,使學。未數年,吳氏子無能與鼎談者,其師去,鼎遂為吳氏諸子師。
(選自方孝孺《進志齋集》
【注群】①需(yu):賣,②舍:租房子。③大家:世家望族,這里指有錢人家。④嬉
散:嬉戲玩耍
17.下面句子中加著重號的詞,意義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耳父獨不肯基真無馬耶(《馬說》)
B.生子畫能業擇其魯者加從之(《〈論語〉十二章》)
C.吳氏亦子育之處處志之(《桃花源記》)
D.吾故市人家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18.解釋下列加著重號的詞。
(1)其家菜賤素:(2)單其父令兒讀書謂:
(3)逾年逾:(4)時吳氏家延師儒延:
19.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1)其父見其志不可奪,遣之讀書。
(2)其師去,鼎遂為吳氏諸子師。
20.結合選文,概括詹鼎在求學路上遇到了哪些困難?
21.(2022?全國?九年級專題練習)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題目八
凡戰,所謂為者,非謂兵者置奉于飲食,但以利誘之,皆為旭兵也。如交鋒之際,或乘
牛馬,或委財物,或舍輜重①,切不可取之,取之必敗。法②曰:“餌兵勿食。”漢獻帝建安
五年,袁紹遣兵攻白馬③,操擊破之,斬其將顏良。遂解白馬之圍,彼其民循河而西。紹渡
河追之,軍至延津④南。操勒兵駐營南坡下,令騎解鞍放馬。是時,白馬輜重就道⑤。諸將
以為敵盼多,不如還保營。荀攸⑥日:“此所謂餌兵,如之何去之!”紹吩將文丑⑦與劉備將
五六千狗前后至。諸將日:“可上馬。"操曰:"未也。”有頃,財至稍多,或分起⑧輜重。操
日:“可矣。"乃皆上馬。時騎不滿六百遂縱兵擊大破之,斬丑。
①輜重:物資。②法:兵法。③白馬:地名。④延津:地名。⑤輜重就道:(白馬方面
的曹軍)運輸車隊正行進在路上。⑥荀攸:曹操的軍師。⑦文丑:袁紹部將。⑧趣:奔赴。
與例句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例句:徙其民循河而西
A.乃記之而去(《小石潭記》)B.而頃刻兩斃(《狼》)
C.中峨冠而多髯者(《核舟記》)D.朝而往(《醉翁亭記》)
(2021?江蘇無錫?二模)閱讀文言文,回答下面的問題。
鄭成功,初名森,字大木,福建南安縣人也。成功風儀整秀,俶儻有大志。讀書穎敏,
年少有文武略,將出諸父兄中,近遠皆屬目。陵武奇之,賜姓朱,改名成功,封御營中軍都
督,賜尚方劍,儀同馴馬。自是稱“國姓”云。
芝龍得貝勒王書大喜,則召成功計事。成功泣諫曰:“父教子忠.不聞以貳。且北朝何
信之有?”芝龍日:“喪亂之天,一彼一此,誰能常之。若幼,學識人事。”遂進降表。過
泉州,大張文告,艷投誠之勛;猶持貝勒王書招搖,市官者就議價。至福州,貝勒王知成功
器,俟以俱行,既而不至,芝龍嘆曰:“成功去,清朝其道敝乎!使君憂者,必此子也。”
十五年,永歷晉成功延平郡王。十八年,永歷在緬句,聲援絕,勢日蹙。成功乃多取臺
灣。臺灣,福建海中島,荷蘭紅毛人居之。荷蘭人恃鹿耳門水淺不可渡,不為備。成功師至,
水驟長丈余,舟大小銜尾徑進。紅毛人棄赤嵌,走保王城。成功使謂之曰:“土地我故有,
當還我;珍寶恣爾載歸。“圉七月,紅花存者僅百數十;城T.皆道歸國。
成功既聞遷界令下,嘆曰:“使吾徇諸將意,不自斷東征,得一塊土,英雄無用武之龍
矣。沿海幅員上下數萬里盡委而棄之,便田廬丘墟、墳墓無主,寡婦孤兒望哭天末,惟吾之
故。以今雖披猖,亦復何用。但收拾余燼,銷鋒灌燧,息兵休農,待天下之清未晚也。”乃
制法律、定職官、興學校。臺灣周千里,土地饒沃,招漳、泉、惠、潮四府民辟草萊、興屯
聚。令諸將移家斐之。水土惡,皆憚行,又以令嚴不敢請。臺灣之人,是以大集,鄭氏遂安。
康熙元年,成功聽周全域讒,遣擊其將陳豹,豹舉軍入廣州降。五月朔,尚據胡床受諸
將謁.跋日述卒,年三十九C
(選自《清史稿?鄭成功傳》,有刪改)
22.下列句中加點詞解釋有箱的一項是()
A.埃出諸父兄中(突出,超出)B.若幼,學識人事(討厭,不喜歡)
C.成功乃現取臺灣(計劃)D.令諸將移家變之(充實〉
23.下列句中的"以"與"乂以令嚴不敢請"的"以"意義和用法初同的一項是()
A.令辱之,以激怒其眾B.皆以美于徐公
C.以中有足樂者D.策之不以其道
24.翻譯下列句子。
①父教子忠,不聞以試。且北朝何信之有?
②土地我故有,當還我;珍寶恣爾載歸。
25.名士王觀光曾對鄭成功的父親說:“是兒英雄,非爾所及也",請結合全文,簡要說說后
來的鄭成功有哪些值得稱道的的壯舉。
(2021?陜西?模擬預測)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趙普,字則平,的州薊(ji)人。世宗①用兵淮上,宰相范原泰普為軍事判官。太祖嘗
與語,號之。太祖北征至陳橋,被酒臥帳中,眾軍推戴,普與太宗排閡②入告。太祖欠伸徐
起,而眾軍旅甲露刃,喧擁度下。及受禪,以佐命功,授右諫議大夫,克樞密直學士。太祖
數微行過功臣家,普每退朝,不敢便衣冠。一日,大雪向夜,普趙帝不出。久之,聞叩門聲,
普亟出,帝立風雪中,普惶懼迎拜。帝曰:“已約晉王矣。”已而太宗至,設重相③地坐堂
中,熾炭燒肉。普妻行酒,帝以嫂呼之。因與普計下太原。普日:“太原當西、北二面,太
原既下,則我獨當之,不如姑佚削平諸國,則彈丸黑子④之地,將安逃乎?”帝笑曰:“吾
意正如此,特試卿爾。”初,太祖側微⑤,普從之游,既有天下,普屋以微時所不足者言之。
大祖谿達,謂普曰:“若塵埃中可識天子、宰相,則人皆物色之矣。”自是不復言。
普少習吏事,寡學術,及為相,太祖常勸以讀書。晚年手不釋卷,每歸私第,闔戶啟年
取書,讀之竟日。多次日臨政,處決如流。既薨,家人發德視之,則《論語》二十篇也。普
性深沈有岸谷⑥,雖多忌克⑦,而能以天下事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齪捉循默⑧,普剛
毅果斷,未有其比。
(節選自《宋史。趙普傳)
【注】①世宗即周世宗柴榮,太祖即宋太祖趙匡胤,太宗即宋太宗趙光義。②排闞:推門,
撞開門。③衲:古同"茵",墊子:褥子。④彈丸黑子,比喻極小。⑤側微:卑賤。⑥岸
谷,高傲。⑦忌克:為人妒忌刻薄。⑧循默:謂循常隨俗而不表示意見。
26.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
(1)太祖嘗與語,穹之
(2)不如姑像削平諸國
(3)闔戶啟修取書
(4)及次日臨政
27.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字的意義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組是()
A.以佐命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帝以嫂呼之行道之人弗受
C.則人皆物色之矣余則編袍敝衣處其間
D.厄能以天下事為己任泉香畫酒洌。
28.請將文中畫線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太祖數微行過功臣家,普每退朝,不敢便衣冠
29.結合文段概括趙普能得到宋太祖重用的原因。
(2021?河南洛陽?一模)閱讀下面兩個語段,完成問題。
(一)
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吏定矣,余孥一小舟,
擁盤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淞沆場,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
一灌、題,E受二點,,與金盤一并、冼電△眄二枚而已。
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沛。見余大喜日:“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拉余同飲。余強飲三大白而另4。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
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
[選自張岱《湖心亭看雪》)
(二)
丁未之歲,冬暖無雪。戊申正月之三日始作,五日始霽。風寒;互①而不消,至十日猶故在也,
是夜月出,月與雪爭爛,坐紙窗下,覺明徹異常。遂添衣起,登溪西小樓。樓臨水,下皆虛
澄,又四同于雪,若涂銀,若波汞,益光照人,骨肉相瑩。月映清波間,樹影洸弄,又若鏡
中見疏發,禹禹然②可愛。基法肌膚,清入肺腑,因憑欄楣上。仰而茫然,俯而恍然;呀"
而莫禁,眄④而莫收:神與物觸,人現兩奇。
(節選自沈周《記雪月之觀》)
注:①通(hu):寒冷凝結。②離離然:歷歷分明的樣子。③呀(xin):張大了口。④
眄(mi5n):斜著眼看。
30.解釋下面加點詞語在句中的意思。
①余輦一小舟②霧淞旗坳
31.把語段中畫橫線的句子盆譯成現代漢語,
余強飲三大白而別。
3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一語,與文中哪句話相互映襯?試結合語境,分析這句話深層含義。
33.這兩個語段都描寫了風光不凡的寒夜雪景。請簡要分析語段中畫曲線句子分別采用什么
手法描繪雪景?雪景各具怎樣的特點?
34.(2022?全國?九年級課時練習)一詞多義
(1)是
①型日更定矣_______________
②問其姓氏,星金陵人
(2)更
①是日里定矣_______________
②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3)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早安正能量測試題及答案
- 掌握金融科技對證券行業的影響試題及答案
- 2025年銀行從業資格證考試信息反饋機制試題及答案
- 重點提煉:微生物檢驗技師試題及答案
- 2024是項目管理考試的關鍵年份試題及答案
- 地磚打磨施工方案怎么寫
- 2024年項目管理考試講義試題及答案
- 遠程項目管理的策略探討試題及答案
- 寧夏擠塑板地面施工方案
- 液壓馬達的排量控制考核試卷
- 招標代理服務投標方案(技術標)
- 市政工程施工組織設計方案
- 2024年(學習強國)思想政治理論知識考試題庫與答案
- 《三氣周瑜》兒童故事繪本ppt課件(圖文演講)
- 消防給水及消火栓系統工程驗收記
- 鉆孔灌注樁工程結算關于充盈系數的爭議處理及分析(蘇亞金愛國)
- 本科畢業設計論文霓虹燈PLC控制與監控組態設計
- 揚塵防治教育培訓記錄(共11頁)
- 2020年TDLTE無線網絡主設備功能測試規范基本功能分冊
- JJG 629-2014 多晶X射線衍射儀(原版-高清)
- 畢業設計(論文)印染廢水處理工藝設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