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13年高考文言文閱讀題分類匯編
新課標卷1
(一)文言文閱讀(19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
馬文升,字負圖,貌瑰奇多力。登景泰二年進士,授御史。歷按
山西、湖廣,風裁甚著。成化初,召為南京大理卿。滿四之亂,錄功
進左副都御史,振鞏昌、臨洪饑民,撫安流移。績甚著。是時敗寇黑
水口,又敗之湯羊玲,勒石紀之而還。進右都御史,總督漕運。淮、
徐、和饑,移江南糧十萬石、鹽價銀五萬兩振之。孝宗即位,召拜左
都御史。弘治元年上言十五事,悉議行。帝耕藉田,教坊以雜戲進。
文升正色日:“新天子當使知稼不嗇艱難,此何為者?”即斥去。明年,
為兵部尚書,督團營如故。承平既久,兵政廢弛,西北部落時伺塞下。
文升嚴核諸將校,黜貪懦者三十余人。奸人大怨,夜持弓矢伺其門,
或作謗書射入東長安門內。為兵部十三年,盡心戎務,于屯田、馬政、
邊備、守御,數條上便宜。國家事當言者,即非職守,亦言無不盡。
嘗以太子年及四齡,當早諭教。請擇醇謹老成知書史者,保抱扶持,
凡言語動止悉導之以正。山東久旱,浙江及南畿水災,文升請命所司
振恤,練士卒以備不虞。帝皆深納之。在班列中最為耆碩,帝亦帝心
任之,諸大臣莫敢望也。吏部尚書屠濡罷,倪岳代清,岳卒,以文升
代。南京、鳳陽大風雨壞屋拔木,文升請帝減膳撤樂,修德省愆,御
經筵,絕游宴,停不急務,止額外織造,振饑民,捕盜賊。已,又上
吏部職掌十事。帝悉褒納。正德時,朝政已移于中官,文升老,連疏
求去,許之。家居,非事未嘗入州城。語及時事,輒顰蹙不事。五年
卒,年八十五。文升有文武才,長于應變,朝端大議往往待之決。功
在邊鎮,外國皆聞其名。尤重氣節,厲廉隅,直道而行。卒后逾年,
大盜至鈞州,以文升家在,舍之去。
(節選自《明史?馬文升傳》)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解釋,不止確的一項是(3分)
A.登*景泰二年進士登:升職。
B.錄*功進左副都御史錄:記載。
C.振鞏昌、臨洪饑民振:救濟。
D.勒*石紀之而還勒:銘刻
5.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都表明馬文升勸謨皇上修身愛民內容的一組
是(3分)
①新天子當使知稼艱難②即非職守,亦言無不盡
③凡言語動止悉導之以正④文升請命所司振恤
⑤減膳撤樂,修德省愆⑥止額外織造,振饑民,捕盜賊
A.①②③B.①⑤⑥C.②④⑥D.③④⑤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馬文升仕途順利,政績卓越。他被委任御史以后,歷任多項
職務。功業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處理受災民眾的善后問
題;二是擊敗擾亂社會秩序的賊寇。
B.馬文升為人正直,處事嚴明。他敢于直言勸諫,奏事進言均
得到采納;又能夠嚴格考察部屬,曾罷免貪婪懦弱者三十余人,
奸人怨恨,對他大肆威脅和污蔑。
C.馬文升盡心軍事,關注民生。他任兵部尚書十多年,對屯田、
邊備等職責勇于進言。在代吏部尚書時,南京等地遭遇風雨災
害,他又請求皇上救助災地百姓。
D.馬文升文武全才,名聲遠揚。朝廷大事往往等他決斷,又有
顯赫邊功,外國皆聞其名。為人重氣節,品行端止,以至十大
盜各處騷擾,也不去鈞州他的家鄉。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分)
⑴在班列中最為耆碩,帝亦推心任之,諸大臣莫敢望也。
⑵家居,非事未嘗入州城。語及時事,輒顰蹙不答。
參考答案:
(一)(19分)
4.A(3分)5.B(3分)6.D(3分)
7.(10分)
⑴在朝廷官員中最是年高德劭,皇上也誠心誠意任用他,諸位大
臣沒有人敢望其項背。(5分)
(2)在家閑居,元事從不到州城去。說道當時政事,總是皺著眉頭
不回答。(5分)
新課標卷2
(-)文言文閱讀(19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
李揆,字端卿,隴西成紀人,而家于鄭州,代*為冠族。少聰敏好
學,善屬*文。開元末,舉進士,獻書闕下,詔中書試文章,擢拜右拾
遺。乾元初,兼禮部侍郎。揆嘗以主司取士,多不考實,徒峻其堤防,
索其書策,深昧求賢之意也。其試進士文章,曰:“大國選士,但務
*
得才,經籍在此,請恣*尋檢。”由是數月之間,美聲上聞,自此頗承
恩遇,遂蒙大用。時京師多盜賊,有通衢殺人置溝中者,李輔國方恣
橫,上請選羽林騎士五百人以備巡檢。揆上疏日:“昔西漢以南北軍
相統攝,故周勃因南軍入北軍.遂安劉氏。皇朝置南北衙,文武區分,
以相伺察。今以羽林代金吾警夜,忽有非常之變,將何以制之?”遂
制罷羽林之請。揆在相位,決事獻替,雖甚博辨,性銳于名利,深為
物議所非。又其兄自有時名,滯于冗官,竟不引進。同列呂器t地望
雖懸,政事在揆之右,罷相,自賓客為犯魚節度,聲問甚美。懼其重
入,遂密令直省至^管內的求^過失。^密疏自陳,乃貶揆萊州長史
同正員,揆既黜官,數日,其兄改授為司門員外郎。后累年,揆量移
歙州刺史。初,揆秉政,侍中苗晉卿累薦元載為重官。揆自恃門望,
以載地寒,意甚輕易,不納,而謂晉卿曰:“龍章鳳姿之士不見用,
獐頭鼠目之子乃求官。”載銜恨頗深。及載登相位,因揆當徒職,遂
奏為試秘書監,江淮養疾。既無祿俸,家復貧乏,孀孤百口,丐食取
給。萍寄諸州,凡十五六年,其牧守稍薄.則又移居,故其遷徙者,
蓋十余州焉。元載以罪誅,除揆睦州刺史,入拜國子祭酒、禮部尚書,
為盧杞所惡。德宗在山南,令充入蕃會盟使,加左仆射。行至鳳州,
以疾卒,興元元年四月也,年七十四。
(節選自《舊唐書?李揆傳》)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而家于鄭州,代*為冠族代:世世。
B.少聰敏好學,善屬文屬:撰寫。
C.深昧求賢之意也昧:冒犯。
D.經籍在此,請恣尋檢恣:任意。
5.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部表明李揆深受朝廷器重的一組是(3分)
①獻書闕下,詔中書試文章②自此頗承恩遇,遂蒙天用
③遂制罷羽林之請④后累年,揆量移歙州刺史
⑤奏為試秘書監,江淮養疾⑥入拜國子祭酒、禮部尚書
A.①②⑥B.①③④C.②④⑤D.③⑤⑥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李揆自幼好學,入仕后美名上聞。他出身顯貴人家,聰明
敏捷,好學上進,開元末年步入仕途。他主張考查進士務必選拔有真
實才能的人,受到廣泛好評。
B.李揆有遠見卓識,上疏得到認可。當時京城治安混亂,盜
賊殺人,李輔國請求選羽林軍以備巡視。李揆引西漢舊事說明,如羽
林警夜則難以應付突然之變。
C.李揆汲汲于名利,深受人們非議。他在相位時,論及大事
頭頭是道,卻熱衷追名逐利。他嫉妒呂^地位超過自己,密令捏造呂
的過失,最后反而自食其果。
D.李撰與元載交惡,仕途遭遇坎坷。他自恃門望高貴,鄙薄
元載出身寒微,元懷恨在心。元登相位后,對他報復,致使他全家衣
食無著,在各州飄泊十多年。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⑴其兄自有時名,滯于冗官,竟不引進。
⑵其牧守稍薄,則又移居,故其遷徙者,蓋十余州焉。
參考答案:
(一)(19分)
4.(3分)C5.(3分)A6.(3分)C
7.(10分)
⑴(5分)他的哥哥當時本有聲望,卻停留在閑散官吏位置上,
李揆竟然不加推薦。(譯出大意給2分;“時名”、“滯”、“引進”三處,
每譯對一處給1分。)
(2)(5分)當地州郡長官稍有輕慢,就又遷居,所以他搬遷的地
方,大約有十多個州。(譯出大意給2分;“薄”、“遷徙”、“蓋”三處,
每譯對一處給1分。)
全國大綱卷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題。
杜慧度,交趾人也。本屬京兆。曾祖元,為寧浦太守,逐居交趾。
父暖,字道言,仕州府為日南、九德、交趾太守。初,九真太守李遜
父子勇壯有權力,威制交土,聞刺史滕遁之當至,分遣二子斷遏*水陸
津要。援收眾斬遜,州境獲寧。除龍援將軍。遁之在州十余年,與林
邑累相攻伐。遁之將北還,林邑王范胡達攻破日南、九德、九真三郡,
遂圍州城。時遁之去已遠,琰與第三子玄之悉力固守,多設權策,累
戰,大破之。連捷,故胡達走還林邑。乃以暖為龍駿將軍、交州刺史。
盧循竊據廣州,遣使通好,琰斬之。義熙六年,年八十四,卒。慧度,
暖第五子也。初為州主簿、流民督護,遷九真太守。暖卒,府州綱佐
以交土接蔻,不宜曠*職,共推慧度行州府事,辭不就。七年,除使持
節、督交州諸軍事、交州刺史。詔書未至,其年春,盧循襲破合浦,
徑向交州。慧度乃率文武六千人距循,禽循長史孫建之。循雖敗,余
黨猶有三千人,皆習練兵事。六月庚子,循晨造南津,命三軍入城乃
食。慧度悉出宗族私財,以充勸賞。慧度前登高艦,合戰,放火箭雉
尾炬,步軍夾兩岸射之。循眾艦俱然,一時散潰,循中箭赴水死C斬
循及父嘏,并循二子,傳首京邑。封慧度龍編縣侯,食邑千戶。高祖
踐昨,進號輔國將軍。其年,率文武萬人南討林邑,所殺過半,前后
被抄略,悉得還本。林邑乞降,輸生口、大象、金銀、古貝等,乃釋
之。慧度布衣蔬食,儉約質素,能彈琴,頗好《莊》、《老》。禁斷淫
祀,崇修學校。歲荒民饑,則以私祿販給。為政纖密,有如治家,蟲
是威惠沾洽,奸盜不起,乃至城門不夜閉,道不拾遺。少帝景平元年,
卒,時年五十。
(節
選自《宋書?杜慧度傳》)
8.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為寧浦太守,遂*居交趾遂:于是
B.分遣二子斷遏水陸津要遏:禁絕
C.與林邑累*相攻伐累:屢次
D.以交土接寇,不宜曠職曠:空缺
9.以下各組句子中,表明杜諼,慧度父子軍政才干的一組是(3分)
①多設權策,累戰,大破之
②竊據廣州,遣使通好,諼斬之
③乃率文武六千人距循
④放火箭雉尾炬,步軍夾兩岸射之
⑤一時散潰,循中箭赴水死
⑥禁斷淫祀,崇修學校
A.①②③B.①④⑥C.②④⑤D.③⑤⑥
10.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杜諼處事果決而有計謀。他擔任太守時兩次平頂騷亂,先是
斬殺作亂的九真太守李遜,境內得到安寧;繼而與玄之擊退來犯的胡
達,使之退回林邑。
B.杜慧度為人謙遜而顧大局。杜諼死,府州官吏推舉慧度主持
州府事,他未接受;而當盧循來犯,雖然任命他的詔書未到達,他還
是率眾抗敵。
C.杜慧度一心向公而有諳熟戰略。與盧循決戰前,為激勵將士
他拿出家族全部財產作為獎賞;交戰時他又巧用火攻燒毀敵方一應戰
艦,大獲全勝。
D.杜慧度生活儉樸,治事有方。平日里他布衣蔬食,只管彈彈
琴,讀讀《莊》《老》。而為政卻細致綿密,有如治理家庭;遇上饑荒,
常以私人薪俸賑濟災民。
11.把第I卷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
分)
⑴六月庚子,循晨造南津,命三軍入城乃食。(5分)
譯文:
⑵由是威惠沾洽,奸盜不起,乃至城門不夜閉,道不拾遺。(5
分)
譯文
參考答案:
8.B(3分)9.B(3分)1().D(3分)
II.(10分)
⑴六月庚子這天,盧循清晨到達南津,命令三軍攻入城中才能吃
飯。(5分。譯出大意給2分;“造”、“入城”、“乃”三處,每譯對一
處給1分。)
⑵從此聲威恩澤及于全境,邪惡偷盜之事不再發生,以至城門夜
不關閉,路不拾遺。(5分。譯出大意給2分;“威惠”、“奸盜”、“乃
至"三處,每譯對一處給1分。)
北京卷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題。
曹彬字國華,真定靈壽人。彬始生周歲,父母多百玩之具羅于席,觀其中?取。彬左手持
干戈,右手持知L豆,斯須取一印,他無所視,人皆異之。
五年,使吳越,致命訖即還。私覿①之禮,一無承受。吳越人q輕舟追遺之,至于教四,
彬猶不受。既而曰:“吾終拒之,是近名也。”遂受而承之以歸,悉上送官。
初,太祖普禁旅,彬中立不倚,非公事未嘗造門。群居燕會,亦所罕預,由是器重焉,
建隆二年,自平陽召歸,喟曰:“我疇昔常欲親汝,汝何故硫我?”彬頓首謝曰:“臣為周
室近親,復忝內職,靖恭守住,猶恐獲過,安敢妄有結交?”
七年,將伐江南。長圍中,彬每緩師,冀李煜歸服。城垂克,彬
忽稱疾不視事,諸將皆來問疾。彬曰:“余之疾非藥石所能愈,惟須
諸公誠心自誓,以克城之日,不妄殺一人,則自愈矣。”諸將許諾。
明日,稍愈。又明日,城陷。煜與其臣百余人詣軍門請罪,彬慰安之,
待以賓禮,請煜入宮治裝,彬以數騎待宮門外,左右密謂彬曰:“煜
入或不測,奈何?"彬笑曰:“煜素懦無斷,必不能自引決。”煜之
君臣,卒賴保全。
初,彬之總師也,太祖謂曰:“俟克李煜,當以卿為使相。”副帥
*
潘美預以為賀。彬曰:“不然。夫是行也,仗天威,遵廟謨,乃能成
事。吾何功哉,況使相極品乎!”美曰:“何謂也?”彬日:“太原未
平爾J及還,獻俘。上謂曰:“本授卿使相,然劉繼元未下,姑少待
之。”既聞此語,美竊視彬微笑。上覺,遽詰所以,美不敢隱,遂以
實對。上亦大笑,乃賜彬錢二十萬。彬退曰:"人生何必使相,好官
亦不過多得錢爾。”
咸平二年,被疾。上趣駕臨問,手為和藥,仍賜白金萬兩。六月
薨,年六十九。上臨哭之*慟。
(取材于《宋史?曹彬列傳》)
【注】①覿(出):相見
6.下列語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遂受而籍*之以歸籍:登記造冊
B.太祖典*禁旅典:主管,掌管
C.副帥潘美預*以為賀預:參與,加入
D.仍*賜白金萬兩仍:于是,又
7.下列各組語句中,加點的詞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項是(3分)
A.以?百玩之具羅于席吳越人以?輕舟追遣之
B.觀其所?取一無所?受
C.汝何*故疏我吾何?功哉
D.彬之?總師也上臨哭之?慟
8.對下列對文中語句的解釋,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3分)
A.使吳越,致命訖即還
出使吳越,傳達旨意完畢即刻返回
B.吾終拒之,是近名也
我若果一直拒絕收禮,就會得到好的名聲
C.請煜入宮治裝
請李煜進入宮殿收拾行李
D.上覺,遽詰所以
皇帝察覺了,急忙追問其中的緣故
9.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3分)
A.曹彬拒絕借公務而取私利,不過他做人處事也講究變通,收
下禮品后如數上交。
B.曹彬為官清正,對宋太祖不巴結逢迎,對同僚也不結黨營私,
深得太祖的賞識。
C.曹彬突然稱病,意在要求部下破城后不妄殺一人。他尊重降
者人格,以禮相待。
D.曹彬富有智慧,才能出眾,宋太祖雖然器重他,但是又心存
戒備,并有所防范。
10.文中第5段寫道“美竊視彬笑”、“上亦大笑”,請分別簡述兩處
“笑”的緣由。(4分)
11.用斜線(/)給下面的文言文斷句(5分)
世之治也行善者獲福為惡者得禍及其亂也行善者不獲福為惡者
不得禍變數也知者不以變數疑常道故循福之所自來防禍之所由至也
遇不遇非我也其時也夫施吉報兇謂之命施兇報吉謂之幸守其所志而
已矣
(取材于《中論?修本》)
參考答案:
6.C(3分)7.D(3分)8.B(3分)9.D(3
分)
10.(4分)①“美竊視彬微笑”:曹彬已經料到太祖不會兌現許諾,
甚至預見到太祖要說的理由。潘美的會心一笑,表達了對曹彬的欽佩。
②“上亦大笑”:太祖被臣下猜透了心思,大笑中含有自嘲和對
曹彬的賞識。
11.世之治也/行善者獲福/為惡者得禍/及其亂也/行善者
不獲福/為惡者不得禍/變數也/知者不以變數疑常道/故循福
之所自來/防禍之所由至也/遇不遇非我也/守其所志而已矣。(5
分)
天津卷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題。
姚敬恒先生事略
[清]全祖望
《李二曲集》中別輯前代講學諸君,有出于農工商賈之中者,共
為一卷,以勉學者。以予近所聞,近日應潛齋高弟有日凌嘉印、沈文
剛、姚敬恒,皆拔足孤露①之中,能成儒者。凌、沈之名尤重,見于
沈端恪公所為傳,沈敬恒躬行,與相鼎足,顧未有知之者。
敬恒,諱宏任,別字思誠,杭之錢塘人也。姚氏,故杭之右姓。
敬恒少孤,其母賢婦也。敬恒不應科舉,隱于市廛②,稍營十一之息
以養家。其母一日其敬恒貿絲,銀色下劣,慍甚。曰:“汝亦為此惡
*
行乎?吾無望矣。”敬恒皇恐,長跪謝,愿得改行。乃受業于應先生
??
潛齋,每日朗誦《大學》一過,潛齋雅愛之。一言一行,服膺師說,
泊然自晦,凡事必歸于厚。沈甸華之卒也,潛齋不食二日,敬恒問日:
“朋友之喪而若此,無乃過歟?”潛齋喟然嘆曰:“為其無以為喪也」
敬恒日:“請為先生任之J殯葬皆出其手。潛齋不肯輕受人物,惟于
敬恒之饋不辭,曰:“吾知其非不義中來也。”然敬恒不敢多有所將,
每時③其乏而致之,終其身無倦。潛齋之歿,敬恒執喪如古師弟子之
禮。姚江黃先生晦木于人鮮可其意者,獨見敬恒而許之,曰:“是獨
行傳中人物也。”
嘗游于閩,閩督姚公盛延之,訪以海上事④。敬恒對曰:“游魂⑤
■
不日底定矣。但閩中民力已竭,公當何以培之?”閩督肅然頷*之,然
敬恒以學道故,所營十一之息無甚增益而勤施,漸不可支,遂以此落
??
其家。
晚所以非罪陷縹組。憲使閱囚入獄,敬恒方朗誦《大學》,憲使
異之,入其室,見其案上皆程、張之書也,呼與坐而語之,大驚,即
日釋之。然敬恒卒以貧死。其平生但事躬行,不著書,故鮮知者。予
既附志于《潛齋墓表》中,復摭拾其事以傳之,以配凌、沈二君,且
以待后世有二曲其人者。惜訪其母姓,竟不可得。
(選自《全祖望集匯校集注》)
【注】①孤露:父亡尢所蔭庇。②市廛(chdn):店鋪集中的地
方。③時:通“伺:④海上事:清政府平定臺灣之事。⑤游魂:指
當時據守臺灣的鄭氏政權。
9.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敬恒皇恐,長跪謝*謝:感謝
B.訪*以海上事訪:詢問
C閩督肅然頷*之頷:點頭同意
D.遂以此落■其家落:使……衰敗
10.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3分)
A.有出于農工商賈之中者,共為一卷,以勉學者/余于仆碑,
又以悲夫古書之不存
B.汝亦為此惡行乎/旦日饗士卒,為擊破沛公軍
C.乃受業于應先生潛齋/于是趙乃齋戒五日
D.所營十一之息無甚增益而勤施/煙光凝而暮山紫
11.下列對本文主人公的解讀,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姚敬恒品學兼優,只因他是商賈而非士大夫,以致名聲未彰。
B.姚敬恒輕財重義,經常用他的經商所得接濟他人。
C.姚敬恒識見高遠,提醒閩督姚公應以培養民力為當務之急。
D.姚敬恒臨難不懼,雖蒙冤入獄,仍通讀經典,泰然自若。
12.下列對本文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應潛齋安貧樂道,在生活拮據時乜不輕易接受他人的饋贈。
B.李二曲肯定那些出身商賈卻恪守儒家規范的人,全祖望對此
深表贊同。
C.作者借助黃晦木的評價來強化對姚敬恒人格與節操的肯定。
D.本文主要以傳神的語言描寫來刻畫人物形象,這與《燭之武
退秦師》的寫法相同。
13.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⑴而敬恒躬行,與相鼎足,顧未有知之者。(3分)
⑵其母一日見敬恒貿絲,銀色下劣,慍甚。(3分)
⑶朋友之喪而若此,無乃過歟?(2分)
參考答案:
9.A(3分)10.C(3分)11.A(3分)12.D
(3分)
13.(8分)
⑴而姚敬恒親身踐行,和他們(凌、沈二人)并列,不過沒有了
解他的人。
⑵他(姚敬恒)的母親有一天看見姚敬恒做蠶絲買賣,(使用的)
銀子的成色不好,很生氣。
⑶朋友去世(你)竟然(悲傷)成這祥,恐怕有些過分吧?
遼寧卷
(一)文言文閱讀(19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
公諱堯臣,字伯庸。天圣五年舉進士第一,為將作監丞、通判湖
州。召試,以著作佐郎直集賢院,知光州。歲大饑,群盜發民倉縻,
吏法當死,公曰:“此饑民求食爾,荒政之所恤也。”乃請以減死論。
其后遂以著*令,至今用之。郭皇后廢,居瑤華宮,有疾,上頗哀憐之。
方后廢時,宦者閻文應有力,及后疾,文應又主監醫。后且卒,議者
疑文應有奸謀。公請付其事御史,考按虛實,以釋天下之疑。事雖不
行,然自文應用事,無敢指言者,后文應卒以迄橫斥死。
元昊反,西邊用兵,以公為陜西體量安撫使。公視四路山川險易,
還言某路宜益兵若干,某路賊所不攻,某路宜急為備,至于諸將材能
長短,盡識之,薦其可用者二十余人,后皆為名將。是時,邊兵新敗
于好水,任福等戰死。今韓丞相坐主帥失律,奪招討副使,知秦州;
范文正公亦以移書元昊不先聞,奪招討副使,知耀州。公因言此兩人
天下之選也,其忠義智勇,名動夷狄,不宜以小故置之,且任福由違
節度以致敗,尤不可深責主將。由是忤宰相意,并其他議,多格不行。
*
明年,賊入涇原,戰定川,殺大將葛懷敏,乃公指言為備處,由是始
以公言為可信,而前所格議,悉見施行。
初,宦者張永檢方用事,請收民房錢十之三以佐國事。下三司,
永和陰*遣人以利動公,公執以為不可。
京師數為飛語,及上之左右,往往讒其短者。上一切不問,而公
為之亦自若也。
公在政事,論議有所不同,必反復切型J,至于是而后止,不為獨
見。在上前,所陳天下利害甚多,至施行之,亦未嘗自名。
公為人純質,雖貴顯不忘儉約。遇人一以誠意,無所矯飾,善知
人,多所稱,薦士為時名臣者甚眾。有文集五十卷。將終,口授其弟
純臣遺奏,以宗廟至重、儲嗣未立為憂。天子愍然,臨其喪,輟視朝
一日,贈左仆射,太常謚日文安。
(節選自歐陽修《王堯臣墓志銘》)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其后遂以著令著:顯著。
B.以釋天下之疑釋:消除。
C.多格不行格:擱置。
D.永和陰*遣人以利動公陰:暗中。
5.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都表明王堯臣為人正直的一組是(3分)
①公請付其事御史,考按虛實②不宜以小故置之
③尤不可深責主將④由是始以公言為可信
⑤公執以為不可⑥公為之亦自若也
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③⑥D.④⑤⑥
6.下列對原文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王堯臣軍事才能杰出。西北邊境因元昊作亂發生戰爭時,王
堯臣通過實地考察,對兵力部署、要塞防衛等提出了獨到的見解。
B.王堯臣在陜西體量安撫使任上,當現今的韓丞相因好水之戰
指揮失當致使任福等人戰死而被貶官時,敢于仗義執言。
C.王堯臣居官任職期間,處理政務遇到意見不一致時,一定與
大家反復討論,直到取得共識為止,從不固執己見。
D.王堯臣一生歷任多職,為國為民,臨終仍掛念國事。皇帝親
自參加他的喪禮,并且停止朝政一天以表達哀思。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⑴“此饑民求食爾,荒政之所恤也。”乃請以減死論。
⑵遇人一以誠意,無所矯飾,善知人,多所稱,薦士為時名臣者
甚眾。
參考答案:
(一)(19分)
4.A(3分)5.B(3分)6.B(3分)
7.⑴“這不過是饑民求食罷了,這應是救濟饑荒的法令所要體
恤的」于是請求以減免死罪論處。(5分。譯出大意給2分,“荒政”
“恤”“論”三處,每譯對一處給1分。)
⑵(王堯臣)對待別人全都真誠,沒有虛假掩飾,他善于識人,
常常稱譽別人,所推薦的人成為當時名臣的很多。(5分。譯出大意
給2分;“遇”“矯飾”“稱"三處,每譯對一處給1分。)
山東卷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題。
看松庵記
宋濂
龍泉多大山,其西南一百余里諸山為尤深,有四旁奮起而中洼下者,狀類箕筐,人⑷號之為
“匡山”。山多揖松,彌嬰入青云,新翠照人如濯。松上薜蘿份份披披,橫敷數十尋,嫩綠
可咽。松根茯苓,其大如斗,雜以黃精、前胡及牡鞠之苗,采之可藥。
吾友章君三益樂之,新結庵廬其間。庵之西南若干步,有深淵二,蛟龍潛于其中,云英
英礴上,頃刻覆山谷,其色正白,若大海茫無津涯,大風東來,輒飄去,君受為構煙云萬唄
亭。庵之東北又若干步,山益高,峰巒益峭刻,氣勢欲走霄漢,南望閩中數百里,嘉樹帖帖
地上如養,君復為構唯天在上亭。庵之正南又若干步,地明迥爽潔,東西北諸峰,皆競客獻
狀,令人愛玩忘倦,兼之可琴可弈,可挈尊觸不飲,無不宜者,君復為構環中亭。
君詩書之暇,被鶴配衣,支九節笫①,歷游三亭中,退坐庵廬,回睇彝松,如元夫、巨
人拱揖左右。君注視之久.精神凝合,物我兩忘,憂若與古豪杰共語千載之上。君樂甚,起
穿謝公屐,日歌吟萬松間,屐聲錨然合節,與歌聲相答和。揖松似解君意,亦微微作笙簫音
以相娛。君嗜②曰:“此予得看松之趣者也。”遂以名其庵廬云。
龍泉之人士,聞而疑之曰:“章君負濟世長才,當閩寇壓境,嘗樹旗鼓,礪戈矛,帥眾
而搗退之,蓋有意植勛業次自見者。今?以‘看松'名庵,若隱居者之為,將鄙世之膠擾而
不之號耶,抑以斯人不足與,而有取于松也?”金華宋;廉竊不謂然。夫植物之中,桌貞剛之
氣者,唯松為獨多。嘗味侏思之:一氣方伸,根而蘊者,芟而斂者,莫不振翹舒榮以逞妍
于一時;及夫秋高氣清,霜露既降,則皆黃隕而無余矣。其能凌歲既而不易行者,非松也耶?
是故昔之君子每托之以自厲,求君之志,蓋亦若斯而已。君之處也,與松為伍,則嶷然有以
自立;及其為時而出,剛大自持,不為物議之所移奪,卒能立事功而澤生民,初亦未參與松
柏相悖也。或者不知,強謂君忘世,而致疑于出處間,可不可乎?
(選自《宋濂全集》,有刪改)
【注】①九節第(qiong):一種竹杖。②喑(jie):贊嘆。
9.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采之可茹*茹:吃
B.皆競秀*獻狀秀:開花
C.被鶴蟹衣被:通“披”,穿著
將鄙世之膠擾而不之狎耶狎:接近
D.*
10.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3分)
A.人因?號之為“匡山”/不如因?善遇之
蛟龍潛于其中/州司臨門,急于星火
B.??
C.可挈尊姆而?飲/與嬴而?不助五國也
D.今乃?以‘看松'名庵/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11.以下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全部屬于描寫匡山松樹一組是(3分)
①彌望入青云,新翠照人如濯②橫敷數十尋,嫩綠可咽
③嘉樹貼貼地上如芳④如元夫、巨人拱揖左右
⑤日歌吟萬松間⑥亦微微作笙簫音以相娛
A.①③④B.②③⑤C.①④⑥D.②⑤⑥
12.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匡山位于龍泉的西南面,因為四面高聳,中間低洼,形狀如
“箕筐”而得名。它景色優美,引人入勝。
B.章三益在匡山上蓋了草舍后,又根據草舍周圍環境的特點建
造了三個亭子,在亭中彈琴、下棋、喝酒。
C.章三益讀書之余,常在松間歌吟,與松樹心意相通,精神相
合,深得看松之趣,因此把草舍命名為“看松庵二
D.宋濂不同意龍泉人士對章三益的看法,他認為章三益無論隱居還
是出來做官,都能像松樹一樣堅持操守。
13.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加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⑴章君負濟世長才,當閩寇壓境,嘗樹旗鼓,礪戈矛,帥眾而搗退之,
蓋有意植勛業以自見者。(5分)
⑵其能凌歲寒而不易行者,非松也耶!是故昔之君子每托之以自厲,
求君之志,蓋亦若斯而已。(5分)
參考答案:
9.B(3分)10.D(3分)11.C(3分)12.B
(3分)
13.(10分)
⑴章三益具有救世的優異才能,當福建賊寇逼近時,他曾經樹起
旗鼓,磨礪兵器,率眾擊退了他們,大概是希望建立功業來顯露自己。
⑵那些能夠冒著每年的嚴寒而不改變品行的,不是松樹嗎!因此
從前的君子常常借松樹來激勵自己,推求章三益的志向,大概也是像
這樣的吧。
江蘇卷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題。
李豐,字安國,故衛尉李義子也。黃初中,以父任召隨軍。始為
白衣時,年十七八,在鄴下名為清白,識別人物,海內翕然,莫不注
意。后隨軍在許昌,聲稱日隆。其父不愿其然,遂令閉門,敕使斷客。
*
初,明帝在東宮,豐在文學中。及*即尊位,得吳降人,問:“江東聞
中國名士為誰?”降人云:“聞有李安國者J是時豐為黃門郎,明帝
問左右安國所在,左右以豐對。帝曰:“豐名乃被于吳越邪?“后轉
騎都尉、給事中。帝崩后,為永寧太仆,以名過其實,能用少也。
正始中,迂侍中尚書仆射。豐在臺省,常多托疾,時臺制*,疾滿
百日當解祿。豐疾未滿數十日,輒暫起,已復臥,如是數歲。初,豐
子韜以選尚公主,豐雖外辭之,內不甚憚也。豐弟翼及偉,仕數歲間,
并歷郡守,豐嘗于人中顯誡*二弟。及司馬宣王久病,偉為二千石,荒
于酒,亂新平、扶風二郡而豐不召,眾人以為恃寵。
曹爽專政,豐依違二公間,無有適莫,故于時有謗書日:“曹爽
之勢熱如湯,太傅父子冷如漿,李豐兄弟如游光。”其意以為豐雖外
示清凈,而內圖事,有似于游光也。及宣王奏誅爽,住車闕下,與豐
相聞,豐怖,遽氣索,足委地不能起。
至嘉平四年宣王終后,中書令缺,大將軍話問朝臣:“誰可補者?”
或指向豐。豐雖知此非顯選,而自以連婚國家,思附至尊,因伏不辭,
遂奏用之。豐為中書二歲,帝比每獨召與語,不知所說。景王知其議
己,請豐,豐不以實告,乃殺之。其事秘。
豐前后仕歷二朝,不以家計為意,仰俸縻而已。韜雖尚公主,豐
常約敕不得有所侵取,時得賜錢帛,輒以外施親族;及得賜宮人,多
與子弟,而豐皆以與諸外甥。及死后,有司籍其家,家無馀積。
(節選自《三國志》裴松之注引《魏略》)
5.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其父不愿其然*然:這樣
B.及即尊位及:等到
C時臺制■,疾滿百日當解祿制:節制
D.豐嘗于人中顯誡二弟誡:警告
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現李豐為官不貪財的一組是(3分)
①在鄴下名為清白②外示清凈,而內圖事
③不以家計為意,仰俸康而已④豐常約敕不得有所侵取
⑤得賜宮人,多與子弟,而豐皆以與諸外甥⑥有司籍其家,家無
馀積
A.①②⑥B.①③⑤C.②④⑤D.③④⑥
7.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李豐年輕時善于品評人物,影響很大,而父親讓他閉門謝客,
其名聲只是在魏國得到傳播。
B.當司馬宣王長期生病時,李偉官居二千石,因喝酒誤事,造
成新平、扶風二郡混亂,哥哥李豐卻放任不管。
C.曹爽專權的時候,李豐在曹與司馬宣王之間兩面討巧,不明
確表態,因而遭到世人的譏諷。
D.李豐擔任中書令兩年以后,近來常常受到皇帝單獨召見,招
致景王猜忌,因不肯透露實情,結果被殺。
8.把文中回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⑴明帝問左右安國所在,左右以豐對。
⑵豐子韜以選尚公主,豐雖外辭之,內不甚憚也。
⑶中書令缺,大將軍珞問朝臣:“誰可補者?”
19.用斜線給下面文言文中的畫線部分斷句。(限6處)(6分)
齊桓公用管仲之謀,通輕重之權,徼山海之業,以朝諸侯,用區
區之齊顯成霸名。魏用李克,盡地力,為強君。自是之后,天下爭于
戰國貴詐力而賤仁義先富有而后推讓故庶人之富者或累巨萬而貧者
或不厭糟糠有國強者或并群小以臣諸侯而弱國或絕祀而滅世。以至于
秦,卒并海內。
(節選自司馬遷《史記?平準書》)
20.寫出《史記》五種體例中除“本紀”、“書”、“列傳”以外的其他
兩種。(2分)
21.用原文中的詞句概括齊、魏強國的經濟措施,不超過15個字。
(2分)
參考答案:
5.C(3分)6.D(3分)7.A(3分)
8.(10分)⑴魏明帝問左右臣子“安國”在哪里,左右臣子用
“李豐”來回答。
⑵李豐的兒子李韜被選中娶公主為妻,李豐雖然表面上推辭,而
內心不怎么害怕。
⑶中書令一職空缺,大將軍征詢朝臣意見:“合適補任的人為
誰?”
19.天下爭于戰國/貴詐力而賤仁義/先富有而后推讓/故庶人之富
者或累巨萬/而貧者或不厭糟糠/有國強者或并群小以臣諸侯/而弱國
或絕祀而滅世(6分)
20.表、世家(2分)
21.通輕重之權,徼山海之業;盡地力(2分)
安徽卷
二、(33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
陸賈從高祖定天下,名為有口辯士,居左右,常使諸侯。及高祖
時,中國初定,尉佗平南越,因王之。高祖使陸賈賜尉佗印,為南越
王。陸生至,尉佗椎結①箕踞見陸生。陸生烏說佗曰:“足下中國人,
親?戚?昆弟墳墓在真定。今足下棄反天性,捐冠帶,欲以區區之越與天
子抗衡為敵國,禍且及身矣!且夫秦失其政,諸侯豪杰并起,惟漢王
先入關,據咸陽。項籍倍約,自立為西楚霸王,諸侯皆屬,可謂至強。
然漢王起巴蜀,鞭笞天下,劫諸侯,遂誅項羽滅之。五年之間,海內
平定,此非人力,天之所建也。天子聞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誅暴逆,
將相欲移兵而誅*王;天子憐百姓新勞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剖
符通使。君王宜郊迎,北面稱臣。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屈強于此。
漢誠聞之,掘燒郡王先人冢墓,夷種宗族,使一偏將將十萬眾臨越,
越則殺王已降漢,如反?覆?手耳。”于是尉佗乃?蹦然起坐,謝陸生日:
“居蠻夷中久,殊失禮儀。”因問陸生日:“我孰與蕭何、曹參、韓信
賢?”陸生日:“王似賢J復問:“我孰與皇帝賢?”陸曰:“皇帝起
豐、沛,討暴秦,誅強楚,為天下興利除害,繼五帝、三王之業,統
理中國,中國之人以億計,地方萬里,居天下之膏腴,人眾車輿?,萬
物殷富,政由一家,自天地剖判,未嘗有也。今王眾不過數十萬,皆
蠻夷,崎伊區②山海之間,譬若漢一郡,何可乃比于漢王!“尉佗大笑
日:“吾不起中國,故王此;使我居中國,何遽不若漢!”乃大悅陸生,
留與飲數月。日:“越中無足與語,至生來,令我日聞所不聞」陸生
拜尉佗為南越王,令稱臣奉漢約。歸報,高祖大悅,拜為太中大夫。
(節選自《說苑?奉使》)
南越王尉佗者,真定人也,姓趙氏。秦時已并天下。至二世時,
南海尉任囂病且死,召龍川令趙佗。即被佗書,行南海尉事。囂死,
佗因稍以法誅秦所*置長史,以其黨為假守。秦已破滅,佗即擊并桂林、
象郡,自立為南越武王。高帝已定天下,為中國勞苦,故釋佗弗誅。
漢十一年,譴陸賈因立佗為南越王。
(節選自《史記?南越前傳》)
【注】①椎結:同“椎髻”,發髻梳成一撮,形狀如椎,②崎M區:
同“崎嶇”。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親戚昆弟墳墓在真定親戚:父母
B.如反?覆?手耳反覆:翻轉
C.人眾車輿*輿:眾多
D.政由*一家由:如同
5.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3分)
A.陸生因?說佗曰/伺者因?此覺知
B.將相欲移兵而?誅王/今人有大功而?擊之
C.于是尉佗乃?蹶然起坐/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佗因稍以法誅秦所?置長史/獨籍所*殺漢軍數百人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陸賈極具政治才干。他深受高祖信任,跟隨高祖平定天下;
代表朝廷出使南越,成功游說尉佗歸順漢王朝,得到高祖的肯定,被
任命為太中大夫。
B.尉佗原本自傲自大。與陸賈會面時,他舉止無禮,態度輕慢;
認為自己既有將相之才,亦有帝王之能,且南越君民同心,足以與漢
王朝分庭抗禮。
C.尉佗亦能審時度勢。他本為龍川令,受命于任囂,代任南海
尉,趁天下大亂統一了南越;后聽從陸賈的勸導與建議,接受朝廷封
賞,臣服于漢王朝。
D.陸賈游說技巧高超。為說服尉佗,他從國力、軍事等方面分
析了對方可能面臨的情勢,進而使其醒悟到只有遵從朝廷的約束才能
保住切身利益。
7?把原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⑴今足下棄反天性,捐冠帶,欲以區區之越與天子抗衡為敵國,
禍且及身矣!
⑵吾不起中國,故王此;使我居中國,何遽不若漢!
⑶越中無足與語,至生來,令我日聞所不聞。
參考答案:
二、(33分)
4.(3分)D5.(3分)D6.(3分)B
7.(10分)
⑴現在您背棄本性,拋棄了漢人的衣帽巾帶,想要憑借小小的南
越和大漢相對抗,成為敵對國家,災禍將要降臨到您的身上了!
⑵我沒有從中原起兵,所以在這里稱王;假如我身處中原,怎么
就比不上漢王!
(3)南越國中沒有人值得(我)同(他)交談,直到你來,讓我每
天都能聽到過去從未聽到過的道理。
浙江卷
(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題。(19分)
送丁琰序
[宋]曾鞏
守令之于民近且重,易知矣。予嘗論今之守令,有千里者相接而
無一賢守,有百里者相環而無一賢令。至天子大臣嘗患其然,則任奉
法之吏,嚴刺察之科,以繩治之。或黜或后者,相繼于外。于是下詔
書,擇廷臣,使各舉所知以任守令。每舉者有姓名,得而視之,推考
其材行能堪其舉者,卒亦未見,焉。舉者既然矣,則以余之所見聞,陰
計其人之孰可舉者,卒亦未見焉。猶恐予之愚且賤聞與見焉者少不足
以知天下之材也則求夫賢而有名位聞與見之博者而從之問其人之孰
可舉者至亦木見焉。豈天下之人固可誣,而天固不生才于今哉!
使天子大臣患天下之弊,則數更法以御*之。法日以愈密,而弊日
以愈多。豈今之去古也遠,治天下卒無術哉!蓋古人之有庠有序,有
師友之游,有有司之論,而賞罰之始于鄉,屬于天下,為教之詳至此
也。士也有圣人之道,則皆得行其教;有可教之質,則皆可為材且*良,
故古之賢也多。賢之多,則自公卿大夫,至于牛羊倉縻賤官之選,咸
宜焉,獨千里、百里之長哉?其為道豈不約且明,其為致天下之材,
豈不多哉?其豈有勞于求而不得人,密于法而不勝其弊,若今之患
邃?
今也,庠序、師友、賞罰之法非古也,士也有圣人之道,欲推而
■
教于鄉于天下,則無路焉。人愚也,則愚矣!可教而賢者,卒誰教之
哉?故今之賢也少。賢之少,則自公卿大夫至于牛羊倉原賤官之選常
不足其人焉,獨守令哉?是以其求之無不至,其法日以愈密,而不足
以為治者,其原皆此之出也已。噫!奚重而不更也?
蘇人丁君琰佐南城,南城之政平。予知其令,令曰:“丁君之佐
我。”又知其邑人,邑人無不樂道之者。今為令于淮陰,上之人知箕
材而舉用之也。于令也,得人矣。使丁君一推是心以往,信于此,有
不信于彼哉!
求余文者多矣,拒而莫之與也。獨丁若之行也,不求余文,而余
樂道其所嘗論者以送之,以示重丁君,且勉之,且勉天下之凡為吏者
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光伏發電購銷合同標準文本
- 出售不動產房屋合同樣本
- 公積金借款合同樣本樣本
- 入學合同標準文本
- 第18講 生物的分類和生物的多樣性 2025年會考生物學專題練習(含答案)
- ups買賣合同樣本
- 2025茶葉區域銷售代理合同樣本
- 出租合租店鋪合同樣本
- 人員轉運服務合同標準文本
- 減水劑代理合同樣本
- 燃煤發電廠液氨罐區安全管理規定
- 蘇教版六年級下冊數學期末測試卷【完整版】
- 辦公耗材采購服務方案(技術方案)
- 【全新】《重大行政決策程序暫行條例》(全文自2019年9月1日起施行)課件
- 《研學旅行課程設計》課件-1研學課程學生手冊設計
- 法學概論(第七版) 課件全套 谷春德 第1-7章 我國社會主義法的基本理論 - 國際法
- 《燃煤火力發電企業設備檢修導則》
- 2024年云南省昆明市中考一模英語試題(含答案)
- 2024年上海楊浦區社區工作者招聘筆試沖刺題(帶答案解析)
- 家長會培養孩子正確使用電子設備的習慣
- 溝通中的共情和換位思考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