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7-3生物進化理論長頸鹿解釋:草地退化后要吃樹葉,頸長有優勢,天天使勁把頸伸長,脖子越來越長(用進廢退),脖子長的鹿子代也是脖子長的(獲得性遺傳)一、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由來典例訓練1、報紙12A3--第一課時--題1、2、3、42、報紙12B1--重溫經典--對點集訓【基因頻率的相關計算】(1)常染色體上
基因頻率:
基因型頻率:概念法:概念法:公式法:公式法:遺傳平衡定律又名哈迪—溫伯格定律,僅適用于自由交配)(p+q)2=p2+2pq+q2適用范圍:①種群非常大;②所有雌雄個體都能自由交配并產生后代;③沒有遷入、遷出;④沒有自然選擇;⑤不產生基因突變。某樺尺蠖種群中,黑色翅的基因為A,淺色翅的基因位a,抽樣調查100個個體,測得基因型為AA、Aa、aa的個體分別為10、20、70個、讓該種群隨機交配,沒有遷入和遷出,無自然選擇,無突變,根據孟德爾分離定律計算:(1)該種群產生的A、a配子的比率各是多少?(2)F1的基因型頻率各是多少?(3)F1種群的基因頻率各是多少?(4)將計算結果填入表格,想一想,F2、F3以及若干代以后,種群的基因頻率會改變嗎?親代基因型頻率AA(10%)Aa(20%)aa(70%)親代配子的比率A(10%)A(10%)a(10%)a(70%)F1基因型頻率AA(4%)Aa(32%)aa(64%)F1基因頻率A(20%)a(80%)F2基因型頻率AA(4%)Aa(32%)aa(64%)F2基因頻率A(20%)a(80%)F3基因型頻率AA(4%)Aa(32%)aa(64%)F3基因頻率A(20%)a(80%)自交多代,基因頻率不變,基因型頻率改變。自由交配的種群,基因頻率和基因型頻率均不變。如果一個種群沒有處于遺傳平衡狀態,自由交配不改變基因頻率,但改變基因型頻率典例訓練1、報紙12A3--第二課時--題1、2、32、報紙12B2--疑難診室3、加練半小時101頁--題7、8(2)伴X染色體上①已知基因型個體數(定義法)②已知基因型頻率計算最簡便、最準確的方法是:將基因型頻率百分號去掉轉化成基因型數量進行計算。典例訓練1、報紙12A2--典例12、加練半小時101頁--題2、56典例訓練1、報紙12A3--第二課時--題42、報紙12B1--重溫經典--經典回眸、小題大作3、報紙12B4--創新園地--試題1、212隔離是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1.隔離項目地理隔離生殖隔離概念同一種生物由于地理上的障礙,使不同的種群不能進行基因交流的現象不同物種之間一般是不能夠相互交配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夠產生可育的后代特點自然條件下不進行基因交流種群間不進行基因交流結果長期的地理隔離可能形成亞種形成不同物種聯系①地理隔離是物種形成的量變階段,生殖隔離是物種形成的質變時期,是物種形成的標志②一般經過長期的地理隔離,然后形成生殖隔離,也可能不經過地理隔離直接形成生殖隔離,如多倍體的產生③只有地理隔離不一定形成生殖隔離,但能產生亞種,如東北虎和華南虎專題突破——對比地理隔離和生殖隔離2.物種(1)定義:能夠在自然狀態下相互交配并且產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2)新物種的形成(1)圖中:①是__________________,②是__________,③是__________,④是__________。(2)物種形成的三個環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隔離。(3)物種的形成是否一定要經過地理隔離?舉例說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突變和基因重組自然選擇地理隔離生殖隔離突變和基因重組自然選擇不一定,如多倍體植物的出現是通過染色體變異的方式形成新物種,沒有經過地理隔離【練習】專題突破——物種形成與生物進化的比較可能仍屬于同一物種屬于不同物種【易錯點】(1)能產生后代≠同一物種。兩個個體能夠交配產生后代,但后代可能高度不育,如馬和驢交配產生騾子,騾子不育,故二者是兩個物種。(2)物種的形成不一定都需要經過地理隔離,如多倍體的產生。(3)只有地理隔離而沒形成生殖隔離,可能產生了亞種,但沒有產生新物種。(3)判斷兩個生物是否為同一物種條件:①與原物種之間已形成生殖隔離②物種必須是可育的如三倍體無子西瓜、騾子均不可稱為“物種”,因為它們均是“不育”的,而四倍體西瓜相對于二倍體西瓜則是“新物種”。方法:若可以自然交配,并且后代為可育后代,那么就是同一物種;若不能進行自然交配,或者交配繁殖出的后代為不可育后代,就為不同物種專題突破——種群和物種的比較項目種群物種概念生活在一定區域的同種生物的全部個體。種群是生物進化和繁殖的基本單位。同一種群內的個體之間可以進行基因交流在自然狀態下能夠相互交配和繁殖,并能夠產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個體范圍較小范圍內的同種生物的所有個體由分布在不同區域內的同種生物的許多種群組成判斷標準①種群必須具備“三同”,即同一地點、同一物種、同一時間;②同一物種的不同種群不存在生殖隔離,交配能夠產生可育后代①主要是具有一定的形態結構、生理功能和在自然條件下能自由交配并且產生可育后代(無生殖隔離);②不同物種之間存在生殖隔離(1)一個種群中某基因占所有基因數的比值叫做基因頻率(
)(2)所有變異都不能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但都能提供進化的原材料(
)(3)自然選擇決定生物變異和進化的方向(
)(4)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型頻率的改變(
)(5)細菌在抗生素的誘導作用下產生了抗藥性基因(
)(6)生物進化一定會形成新物種(
)(7)不同種群間的個體不能進行基因交流,說明種群間存在生殖隔離(
)×××××××1.(生產實踐)四倍體西瓜植株是不同于二倍體西瓜植株的新物種,理由是2.(生產實踐)用現代生物進化理論解釋“長期使用殺蟲劑,發現滅蟲效果越來越差”的原因是與二倍體西瓜植株產生了生殖隔離,四倍體西瓜植株能自由交配產生可育后代經自然(殺蟲劑)選擇作用,種群中抗藥性基因頻率升高典例訓練1、報紙12A4--第三課時--題1、2、3、42、加練半小時100頁--題4、7共同進化生物多樣性結果加速類型包含類型實例不同物種之間種間互助一種蛾和蘭花、犀牛和犀鳥、根瘤菌和豆科植物種間斗爭捕食貓和老鼠、獵豹和斑馬寄生新冠病毒和人、黏液病毒和兔子競爭作物和雜草、兔子和羊生物與無機環境之間生物影響環境,環境也影響生物地球早期無氧氣→厭氧生物→光合生物出現→空氣中有氧氣→出現好氧生物(1)共同進化都是通過物種之間的生存斗爭實現的(
)(2)非洲野牛與獅子之間可通過競爭、捕食等實現共同進化(
)(3)生物多樣性的形成也就是新的物種不斷形成的過程(
)(4)對生物進化方向起決定性作用的是可遺傳的變異(
)(5)淺色樺尺蠖與黑色樺尺蠖同時存在體現了基因多樣性(
)×√××√典例訓練1、報紙12A4--第四課時--題1、2、3、42、報紙12B4--素養專練種群基因庫全部基因①②導致現代生物進化理論進化的基本單位進化的實質理論核心進化的結果③生物多樣性④包含層次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自然選擇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基因(遺傳)多樣性物種多樣性生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麗水職業技術學院《醫學法學》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成都藝術職業大學《裝配式建筑概論》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泰州學院《樂理與視唱1》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廣東省博羅中學2025年高三下學期期中考試(教學質量檢測試題)生物試題含解析
- 泰州學院《生物材料前沿(Ⅱ)》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第二外語(日語)Ⅱ》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江蘇財經職業技術學院《大國之都北京的城市歷史與文化》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武漢體育學院《文化與創新制造之路》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山東海事職業學院《古建筑修復技術》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城市大型廣告牌匾定制合同2025
- 2023北京海淀初一(下)期末英語試卷含答案
- 內蒙古達茂旗明水元墓出土絲織品的初步研究
- 質量手冊前言部分201007
- 電力設備生產項目技術方案
- 2023年上海嘉定工業區招聘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村居hao優質獲獎課件
- 丹東鑫源供熱有限責任公司擴建一臺64MWh熱水鍋爐工程項目環境影響報告
- 礦井瓦斯防治課件版 第13章 煤與瓦斯突出分類、特點、機理及規律
- 2023年中科院生態學考博真題題匯總
- 藥劑科主任崗位權責目錄及廉政風險防控措施登記表
- 2023年鞍鋼集團招聘筆試題庫及答案解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