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縣中聯盟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3月聯考試題 歷史(A卷)PDF版含解析_第1頁
安徽省縣中聯盟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3月聯考試題 歷史(A卷)PDF版含解析_第2頁
安徽省縣中聯盟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3月聯考試題 歷史(A卷)PDF版含解析_第3頁
安徽省縣中聯盟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3月聯考試題 歷史(A卷)PDF版含解析_第4頁
安徽省縣中聯盟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3月聯考試題 歷史(A卷)PDF版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歷史(A卷)考生注意:1.本試卷分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兩部分。滿分100分,考試時2.答題前,考生務必用直徑0.5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將密封線內項目填寫清楚。3.考生作答時,請將答案答在答題卡上。選擇題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非選擇題請用直徑0.5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在答題卡上各題的答題區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域書寫的答案無4.本卷命題范圍:選擇性必修2十選擇性必修3第一至二單元。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1.下面是在距今7300多年的安徽雙墩遺址中發現的刻畫在陶碗中的圖樣。據此可推知,該時期A.生產工具以陶器為主B.社會貧富分化現象明顯C.小農經濟開始形成D.食物供給的來源多元化2.下表是16~17世紀南美洲阿勞卡尼亞地區部分物種演變情況。由此可知演變西班牙人引入小麥、葡萄等作物及牛馬牲畜,形成了“西班牙—地中海農業模式”原住民原本依賴的駱馬和玉米等作物逐漸被歐洲物種取代外來動植物已占據主導地位,駱馬局部滅絕A.殖民化導致美洲原有社會解體B.人地矛盾因物種的遷徙而激化C.新航路開辟阻礙美洲農業發展D.物種交流影響了區域生態系統3.當前,非洲國家因貧困、農業技術落后和沖突導致糧食短缺,尤其撒哈拉以南非洲國家因農業基礎設施薄弱,依賴國際低價糧食進口。與此同時,美國通過轉基因作物技術大幅提升單產,糧食A.不合理的國際分工體系加劇了糧食危機B.南北糧食安全保障水平差距明顯【高二3月聯考●歷史(A卷)第2頁(共6頁)】25—X—550B4.魏晉時期,工匠在兵器制造過程中采用將生鐵液注入熟鐵的技術,通過碳元素的擴散,成功制技術被廣泛應用于制作刀鐮。據此可知,這一時期A.冶鐵業主要服務于農業生產B.勞作方式轉型提升了農業生產力C.工藝革新推動了手工業發展D.市場需求助推手工業技術的進步5.17世紀,人們依賴自然現象或教堂鐘聲計時,對于具體時間的認知因地域而異。到了19世紀,全球統一時間標準格林尼治時間,取代地方性時間體系,西歐民眾開始以分鐘為單位規劃A.適應了工業化社會的發展需求B.根源于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確立C.顯示了理論與技術的緊密結合D.折射出人們的宗教觀念逐漸淡化6.當前,騰訊覓影、IBMWatson等人工智能系統通過深度學習分析醫學影像,可輔助醫生進行診療,減輕醫生工作負荷的同時降低了誤診率。專家預測,到2035年,AI技術將為中國醫療行業創造超萬億元的市場規模。這反映出人工智能技術A.為現代化發展注入了新動力B.完善了醫療保障體系C.徹底打破了原有的商業模式D.促進了產業結構調整7.16世紀初,葡萄牙里斯本城通過壟斷東印度香料貿易積累財富,西班牙的塞維爾城因控制了美洲白銀與黃金的運銷,呈現出一片繁榮景象。這些現象A.受到金本位制的深刻影響B.源于西歐社會生產能力顯著提升C.表明商業經營方式的創新D.得益于國際商業貿易中心的轉移8.下表為關稅與貿易總協定框架內的部分談判。這說明當時的關稅與貿易總協定談判日內瓦談判(1947~1948年)美國通過互惠原則迫使歐洲國家接受其工業品進入市場,同時保留對農業的貿易保護肯尼迪回合(1964~1967年)美國鋼鐵行業通過游說政府,將傾銷定義為“低于成本銷售”,從而限制日本鋼鐵出口東京回合(1973~1979年)美國要求其他國家承認其食品安全和環保標準,否則限制進口A.滲透著鮮明的大國強權色彩B.蘊含強烈的冷戰思維C.以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為宗旨D.沖擊了多邊貿易體制9.盛澤鎮在明初僅為五六十戶的村落,至萬歷年間發展為五萬人口的巨鎮。鎮上“機坊林立,雇工數千”,鎮內的桑行(桑葉銷售)、絲行(生絲收購)、綢行(綢緞銷售)分工明確。這可用于佐證明朝A.市鎮基礎設施建設完善B.市鎮間生產協作緊密C.江南市鎮經濟功能凸顯D.政府已放棄抑商政策10.吐魯番出土文書顯示,唐朝以高昌、交河城為核心,建立了放射狀交通警戒系統,涵蓋戍堡、烽燧60余處,“商旅循溝壘而行”。這表明唐朝交【高二3月聯考●歷史(A卷)第3頁(共6頁)】25—X—550BA.加劇了藩鎮割據局面B.注重維護邊疆統治秩序11.美國醫療體系高度依賴私人保險,患者需要自行承擔部分高昂的醫療費用,保險公司則在患者支付后進行報銷。此外,私人保險公司通常會拒絕為健康狀況不佳的人群承保,或者通過提高保費和增加附加條件來限制投保人利益。這反映出美國A.醫療專業化水平有待于提高B.政府放松了對經濟的干預C.醫療保障的普惠性存在不足D.醫療保障資金來源多元化現出的中華文化內涵是A.敬天保民B.厚德載物13.唐朝玄奘西行取經后,翻譯佛經既保留了核心教義,又融入了“孝道”倫理。朱熹以儒學為本,吸收佛教“月印萬川”的思辨邏輯與道教宇宙論,構建“理—分殊”哲學體系。這充分體現出A.華夏文化正統得到彰顯B.三教并行政策促進文化發展C.社會主流思想日益僵化D.中華文化具有較強的包容性A.推動救亡圖存B.宣傳民主與科學的思想C.批判儒家學說D.促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15.中世紀后期,源自印度的阿拉伯數字系統經北非傳入歐洲,取代繁瑣的羅馬數字系統,極大地推動了歐洲數學和商業的發展;西班牙的阿拉伯天文臺及其儀器(如星盤)為哥白尼、第谷等近代天文學家提供了關鍵數據。這可用于說明A.歐洲文化存續得益于文化交流B.文明交流助推社會發展進程C.西歐中世紀文化缺乏自身特色D.阿拉伯文化具有一定局限性A.中華文化主導了朝鮮社會生活B.朝鮮士大夫積極維護文化壟斷地位【高二3月聯考●歷史(A卷)第4頁(共6頁)】25—X—550B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包括3小題,第17題25分,第18題15分,第19題12分,共52分。)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蕪湖位于青弋江與長江交匯處,清前中期縣城區域擴展至1.3平方公里,城中的“十里長街”,“市聲若潮,至夕不得休”。蕪湖承接了徽州山區的竹間,“蕪鋼”被官方列為重要稅源,大型鋼坊如卜氏店、葛永泰等產品暢銷全國。蕪湖還依托皖南肥沃的農業產區,成為稻米轉運節點。寧池太廣道道臺駐蕪湖,轄區跨越皖南核心經濟帶,其兼任關務監督,實行集中征稅制度,從皖南運輸木材至江蘇,只需在蕪湖一次性完稅。材料二19世紀60年代初,蕪湖人口銳減至2萬余人,長江以北的農民大規模遷入,帶來的中原官話成為主流,蕪湖方言聲調簡化至5個。1876年《煙臺條約》簽訂后,蕪湖成為安徽唯一通商口岸。天主教堂采用哥特式尖拱,海關大樓、怡和洋行采用西方拱券門廊。20余所會館,定期舉辦祭朱熹等祭祀活動、徽劇演出。移民涌入后“文人茶會”演變為勞工階層的里長街成為手工業與商業的核心區。材料三抓住國家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機遇,蕪湖已形成“空鐵公水”立體交通網,吸引重大項目落地。作為安徽東向發展的“橋頭堡”,蕪湖通過交通樞紐吸引合肥都市圈與南京都市圈資源,高鐵網絡使蕪湖融入上海、南京“1小時通勤圈”。軌道交硬化路”,建制村通客車率、物流節點覆蓋率均達100%。(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清朝前中期蕪湖縣城商業高度繁榮的重要條件。(6分)(2)根據材料二,概括晚清蕪湖城市文化的特征,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推動上述特征形成的政治因素。(10分)(3)根據材料三,簡述當代蕪湖交通樞紐地位強化的積極作用。綜合以上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交通條件與產業發展之間的關系。(9分)【高二3月聯考●歷史(A卷)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東漢政府設立“方丞”專管醫方,太醫令負責宮廷醫療,民間出現師徒傳承制度,如華佗分類法”,確立中藥四氣五味理論。西域的胡桃、訶黎勒等藥材豐富了中原藥庫。西南地區開竅醒神的麝香、涼血解毒的犀角等藥材通過貿易進入內地。沉香、乳香、丁香等則通過“香藥之路”輸入,被稱為“舶藥”。冶鐵技術提升促進制藥工具改良,煉丹術推動藥物炮制與制程。張仲景提出“藥性歸經”理論,將藥物與經絡系統結合,指導臨床用藥。他還最早提出創運動醫療健身先河。(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歸納東漢中醫藥學發展的成就。(8分)(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推動東漢中醫藥學發展的主要因素。(7分)【高二3月聯考●歷史(A卷)第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學習,首次接觸亞里士多德等哲學家的著作。1245年,前往巴黎大學學習,開始系統研究亞里士多德哲學。1256年,獲神學博士學位,成為巴黎大學正式教授。1267~1272年,完成了《神學大全》三部分的寫作。他借鑒阿拉伯學者阿維森納的學說,但始終以基督教教義為終極框架。通過將亞里士多德哲學與基督教教義結合,開創了神學理性化的新路徑,強調通過觀察和經驗研究自然世界。他提出“天恩與本性相和諧”,認為理性是信仰的補充,主張用哲學邏輯論證上帝存在。阿奎那認為,世俗政權負責物質生活的秩序與公共幸福,而教會專注于靈魂救贖和信仰事務。他堅持教權對王權的道德約束,要求君主遵循基督教倫理。1274托馬斯●阿奎那的生平與思想是打開中世紀西歐文化的一把鑰匙。從材料中提取歷史信息,運用所學世界史知識,任選角度,自擬標題,寫一篇小短文。(要求:標題明確,觀點正1.【知識定位】人類早期的生產與生活。【能力素養目標】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以及時空觀念、歷史解釋的學科素養。【解題思路】陶碗上豬形符號體現出家畜飼養是食物來源之一,魚形和鹿形符號說明漁獵活動能提供食物,葉脈形符號可能與采集植物果實、根莖等有關,也是食物的獲取途徑之一,從時間上來看,當時中國處于新石器時代,而人們已開始從事原始農業,葉脈形符號可能與農耕有關,這些反映了該時期有多種食物獲取方式,故選D項。材料只涉及“陶碗”,不能得出“生產工具以陶器為主”,故排除A項;材料沒有提到貧富分化,且這一現象在新石器時代晚期才出現,故排除B項;小農經濟形成于春秋戰國時期,故排除C項。【參考答案】D2.【知識定位】新航路開辟后的食物物種交流。【能力素養目標】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以及時空觀念、歷史解釋的學科素養。【解題思路】根據表格信息可知,16世紀初西班牙人引入小麥、葡萄等作物及牛馬牲畜,之后原住民原本依賴的作物逐漸被歐洲物種取代,到17世紀外來動植物占據主導地位,駱馬局部滅絕,這一系列變化表明物種交流對南美洲阿勞卡尼亞地區的生態系統產生了重大影響,故選D項。材料主要聚焦生態變化,沒有體現“原有社會解體”,故排除A項;材料未提及人口壓力或土地資源緊張的問題,而是強調物種演變導致生態變化,故排除B項;新航路開辟后物種交流推動了美洲農業發展(如引入牛、馬、小麥),盡管部分本土作物被取代,但整體上農業仍在發展,故排除C項。【參考答案】D3.【知識定位】國際糧食安全。【能力素養目標】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以及時空觀念、歷史解釋的學科素養。【解題思路】非洲國家大多經濟相對落后,屬于南方國家,美國和大部分歐盟成員是發達國家,屬于北方國家,而非洲依賴國際低價糧食進口,美歐自給率高,美國還大量出口糧食,這體現出南北國家的糧食安全保障水平差距明顯,故選B項。“不合理的國際分工體系”主要指的是世界農業和工業的地域分工,材料只體現了非洲、美國、歐盟在糧食生產和供給方面的不同情況,沒有涉及不合理的國際分工體系對糧食危機的影響,故排除A項;材料體現了非洲國家因貧困、農業技術落后和沖突導致糧食短缺,而非工業化建設,故排除C項;大力發展農業,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才是解決世界糧食安全問題的根本之道,故排除D項。【參考答案】B4.【知識定位】中國古代手工業進步。【能力素養目標】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以及時空觀念、歷史解釋的學科素養。【解題思路】材料中工匠在兵器制造中將生鐵液灌注到熟鐵中是灌鋼法,這種技術的生產效率較傳統“百煉鋼”提升了十倍,屬于工藝革新,南北朝時候已經普遍利用灌鋼法制作刀鐮,說明手工業得到了發展,故選C項。該技術也用于制作兵器,不能得出冶鐵業主要服務于農業生產,故排除A項;材料不涉及勞作方式轉型,故排除B項;冶鐵業在古代基本是官營,材料中也看不出市場需求的有關信息,故排除D項。【參考答案】C5.【知識定位】工業革命的影響。【能力素養目標】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以及時空觀念、歷史解釋的學科素養。【解題思路】19世紀處于工業革命時期,工廠制度、交通運輸等的發展需要精確統一的時間來協調生產、安排行程等,全球統一時間標準以及以分鐘為單位規劃生活等標準化的滲透,適應了工業化社會有序生產和高效運轉的要求,故選A項。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確立是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與材料中時間標準變化的起始時間不完全相符,且時間標準化的根源是工業革命帶來的社會生產和生活的變革,并非世界市場確立,故排除B項;理論和技術實現緊密結合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特點,材料所涉及的時間變化主要是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與這一特點不符,故排除C項;材料重點在于強調時間標準的變化以及對社會生活的影響,并沒有直接體現人們宗教觀念淡化,故排除D項。【參考答案】A6.【知識定位】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能力素養目標】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以及時空觀念、歷史解釋的學科素養。【解題思路】人工智能技術在醫療領域能輔助診療,減輕醫生工作負荷、降低誤診率,預計為中國醫療行業創造超萬億元市場規模,這表明其為醫療行業乃至整個現代化發展注入了新動力,推動了行業發展和經濟增長,故選A項。醫療保障體系主要涉及醫保、醫療救助等制度方面,而材料強調的是人工智能在醫療技術和市場規模上的作用,與完善醫療保障體系無直接關聯,故排除B項;材料未提及傳統的商業模式被打破等相關內容,故排除C項;產業結構調整是指不同產業之間比例和關系的變化,材料只是聚焦人工智能技術在醫療行業的應用和影響,故排除D項。【參考答案】A7.【知識定位】近代商業貿易。【高二3月聯考●歷史(A卷)參考答案第1頁(共4頁)】25—X—550B【高二3月聯考●歷史(A卷)參考答案第2頁(共4頁)】25—X—550B【解題思路】新航路開辟后,歐洲的商業貿易中心從地中海區域轉移到大西洋沿岸,葡萄牙和西班牙處于大西洋沿岸有利位置,里斯本壟斷東印度香料貿易,塞維爾掌控美洲金銀運銷,這些繁榮都得益于國際商業貿響,故排除A項;16世紀初,葡萄牙、西班牙繁榮主要源于新航路開辟后的殖民掠奪和貿易壟斷,而非西歐社會生產能力顯著提升,當時工業革命尚未開始,生產能力提升有限,故排除B項;材料強調的是葡萄牙和西班牙因特定貿易和資源掌控而繁榮,未體現商業經營方式創新,如股份公司、證券交易所等,故排除C項。【參考答案】D8.【知識定位】關稅與貿易總協定。【能力素養目標】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以及時空觀念、歷史解釋的學科素養。【解題思路】根據材料可知,美國憑借自身實力在關稅與貿易總協定框架內,為維護本國利益,將自身意志強加于他國,滲透著鮮明的大國強權色彩,故選A項。冷戰思維主要強調意識形態的對立和對抗,表格中的談判內容主要圍繞貿易規則和貿易保護,未體現冷戰思維,故排除B項;關稅與貿易總協定是一個多邊貿易協定,旨在促進全球貿易自由化,而非促進區域經濟發展,故排除C項;關稅與貿易總協定本身就是多邊貿易體制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談判是在其框架內進行的,目的是協調貿易關系,并非沖擊多邊貿易體制,故排除D項。【參考答案】A【能力素養目標】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以及時空觀念、歷史解釋的學科素養。【解題思路】盛澤鎮從明初五六十戶發展為五萬人口的巨鎮,“機坊林立,雇工數千”,反映了人口集聚和手工業規模擴大,鎮內桑行、絲行、綢行分工明確,體現出產業鏈專業化(桑葉種植→生絲收購→綢緞銷售),這都反映了市鎮以絲綢業為核心形成商業網絡,故選C項。材料未提及道路、水利、倉儲等基礎設施,僅強調產業分工和商貿活動,無法佐證“設施建設完善”,故排除A項,材料只體現了盛澤鎮的經濟情況,不涉及市鎮間的關系,故排除B項;明朝雖出現“一條鞭法”等政策調整,但重農抑商仍是國策,盛澤鎮繁榮源于民間經濟活力,而非政府主動放松抑商,故排除D項。【參考答案】C【能力素養目標】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以及時空觀念、歷史解釋的學科素養。【解題思路】唐朝建立的放射狀交通警戒系統,特別是戍堡和烽燧的設置,明顯是為了加強邊疆地區的防御和監控。這種交通警戒系統不僅有助于軍事快速反應,還能確保商旅在相對安全的環境中通行,從而維護邊疆地區的穩定和統治秩序,故選B項。藩鎮割據是唐朝中后期的地方割據現象,與邊疆交通建設無直接關聯,故排除A項;榷場貿易是宋元時期民族政權在邊境開展的貿易,故排除C項;城市經濟結構與邊疆交通建設無直接聯系,故排除D項。【參考答案】B【能力素養目標】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以及時空觀念、歷史解釋的學科素養。【解題思路】材料重點強調美國醫療體系依賴私人保險所帶來的問題,如患者需自擔高昂費用、保險公司拒絕承保健康狀況不佳人群或限制投保人利益等,這體現出美國醫療保障并不能惠及全體民眾,在普惠性方面存在不足,故選C項。材料體現的是醫療費用的承擔和保險公司的行為,與醫療水平無關,故排除A項;材料與政府對經濟的干預關系不大,故排除B項;材料提到了私人保險在醫療體系中的作用,但沒有涉及醫療保障資金的來源問題,故排除D項。【參考答案】C12.【知識定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能力素養目標】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以及時空觀念、歷史解釋的學科素養。【解題思路】材料“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兩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材之道也”闡述了宇宙間的三種基本規律:天道、人道、地道,天道指的是自然界的規律、宇宙的法則,是超越人類意志的、客觀存在的力量,人道則指的是人類社會中的道德準則、行為規范以及人類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地道則更多地關聯于大地的特性、物質的運行規律以及自然界的生態平衡等,古人認為人類應遵循這些規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而“人類應以對待父母的方式對待自然,遵循‘天道》發展農業生產”進一步強調了人類應如何對待自然和遵循自然規律,兩者都體現出天人合一,故選D項。“敬天保民”強調敬畏上天、保護百姓,“厚德載物”強調道德修養,“自然無為”是道家思想,主張順應自然、不過多干預,均與材料中所表達的人與自然和諧【參考答案】D13.【知識定位】考查中華文化在交流中發展。【能力素養目標】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以及時空觀念、歷史解釋的學科素養。【解題思路】材料中玄奘將佛教教義與儒家倫理相結合,朱熹則融合了儒、釋、道三家的思想,體現了中華文化“兼容并蓄”的特質,即中華文化具有包容性,故選D項。材料強調的是佛教與儒、道兩家的融合,而非某一文化的正統性,故排除A項;材料主要展現的是佛教和儒學在發展過程中相互吸收,沒有體現“三教并行政策”如何促進文化發展,且材料重點不是政策層面,故排除B項;理學通過吸收佛道思辨形成新體系,是思想創新的體現,故排除C項。【參考答案】D免費高中試卷【高二3月聯考●歷史(A卷)參考答案第3頁(共4頁)】25—X—550B【能力素養目標】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以及時空觀念、歷史解釋的學科素養。于國家的重要性,鼓勵青年深植社會、扎根人民,目的是喚起青年的責任感,激發青年力量來推動救亡圖存,挽救民族危亡,故選A項。民主與科學思想主要強調反對封建專制和迷信,倡導自由平等、科學精神等,文章重點在于激勵青年肩負起挽救國家的使命,并非著重宣傳民主與科學思想,故排除B項;文中雖呼吁沖破舊傳統,但未直接批判儒家,其矛頭指向整體性的“陳腐學說”而非單一思想體系,此外“批判”不能體現材料的整體含義,材料強調的是“青年不死,即中華不亡”,故排除C項;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后,馬克思主義才在中國廣泛傳播,1916年馬克思主義尚未大規模傳播,更談不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故排除D項。【參考答案】A【能力素養目標】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以及時空觀念、歷史解釋的學科素養。【解題思路】阿拉伯數字傳入歐洲推動了歐洲數學和商業發展,阿拉伯天文臺及其儀器為歐洲近代天文學家提供關鍵數據,這些都表明文明之間的交流對社會發展進程起到了推動作用,故選B項。材料主旨是歐洲文化吸收外來文化后得到發展,而非“存續得益于文化交流”,故排除A項;材料強調文化交流的影響,且西歐中世紀有基督教文化,是具有特色的文化,故排除C項;材料體現的是阿拉伯文化的傳播和積極影響,而非其局限性,故排除D項。【參考答案】B【能力素養目標】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以及時空觀念、歷史解釋的學科素養。【解題思路】從材料中可以看出,古代朝鮮入學和赴舉的資格受到嚴格的道德和社會地位限制,這些限制與儒家倫理中的忠孝觀念、社會等級觀念等緊密相關,這表明儒家倫理在朝鮮的社會生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影響了教育和選拔制度,故選D項。雖然朝鮮文化深受中華文化影響,但材料中并未體現中華文化在朝鮮的主導地位,這一說法過于絕對,故排除A項;古代朝鮮對入學和赴舉的資格有著嚴格的限制,特別是那些從事所謂“賤事”的人、家道不正者、犯惡逆歸鄉者以及他們的子孫,都不被允許入學或赴舉,反映出文化上的排他性,但這不等同于士大夫階層在積極維護文化壟斷地位,更多的是當時社會等級制度和儒家倫理觀念在教育政策上的體現,故排除B項;世界各地文化是相互交流和融合的,材料沒有體現世界文化發展的統一化趨向,故排除C項。【參考答案】D【能力素養目標】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描述和闡釋事物、論證和探討問題的能力,以【解題思路】第(1)問,說明清朝前中期蕪湖縣城商業高度繁榮的重要條件,根據材料一“蕪湖位于青弋江與長江交匯處”可知,優越的自然資源和便利的地理交通位置;根據材料一“蕪湖承接了徽州山區的竹木、茶葉等物資輸出”“蕪湖還依托皖南肥沃的農業產區,成為稻米轉運節點”可知,周邊土特產資源豐富,農產品的商品化;根據材料一“‘蕪鋼》被官方列為重要稅源,大型鋼坊如卜氏店、葛永泰等產品暢銷全國”可知,手工業的發展;根據材料一“寧池太廣道道臺駐蕪湖”“轄區跨越皖南核心經濟帶,其兼任關務監督,實行集中征稅制度”可知,國家政策的推動;地域性商幫的發展。第(2)問第一小問,概括晚清蕪湖城市文化的特征,根據材料二“長江以北的農民大規模遷入,帶來的中原官話成為主流”可知,長江南北文化融匯(移民文化興盛);根據材料二“天主教堂采用哥特式尖拱,海關大樓、怡和洋行采用西方拱券門廊。20余所會館,定期舉辦祭朱熹等祭祀活動、徽劇演出”可知,土洋并存(中西文化并存),宗教與世俗生活共存;根據材料二可知,商業文化發達,文化包容性強。第二小問,分析推動上述特征形成的政治因素,根據材料二“19世紀60年代初,蕪湖人口銳減至2萬余人”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國內移民政策與人口流動;根據材料二“1876年《煙臺條約》簽訂后,蕪湖成為安徽唯一通商口岸”可知,不平等條約與開埠通商;根據材料二“寧池太廣道道臺駐蕪湖”“征稅制度”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傳統政治文化的延續;地方政治管理。第(3)問第一小問,簡述當代蕪湖交通樞紐地位強化的積極作用,根據材料三“抓住國家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機遇”“融入上海、南京‘1小時通勤圈》”可知,服務了國家戰略布局,推動了區域一體化進程;根據材料二“蕪湖已形成‘空鐵公水》立體交通網,吸引重大項目落地”可知,促進了經濟高質量發展(推動產業發展);根據材料二“融入上海、南生活,推動了城鄉一體化發展。第二小問,分析交通條件與產業發展之間的關系,綜合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交通條件與產業之間存在著相互促進的緊密關系,良好的交通條件通過降低運輸成本、推動產業發展,同時產業發展需求又反哺交通基礎設施的完善等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即可。【參考答案】(1)重要條件:優越的自然資源和便利的地理交通位置;農產品的商品化;手工業的發展;國家政策的推動;地域性商幫的發展。(6分,任答三點即可)(2)特征:長江南北文化融匯(移民文化興盛);土洋并存(中西文化并存);宗教與世俗生活共存;商業文化發達;文化包容性強。(6分,任答三點即可)政治因素:國內移民政策與人口流動;不平等條約與開埠通商;傳統政治文化的延續;地方政治管理。(4分,任答兩點即可)(3)積極作用:服務了國家戰略布局;推動了區域一體化進程;促進了經濟高質量發展(推動產業發展);便利了市民生活;推動了城鄉一體化發展。(6分,任答三點即可)關系:交通條件與產業之間存在著相互促進的【高二3月聯考●歷史(A卷)參考答案第4頁(共4頁)】25—X—550B發展需求又反哺交通基礎設施的完善,形成良性循環。(3分,言之有理即可)【解題思路】第(1)問,歸納東漢中醫藥學發展的成就,根據材料“民間出現師徒傳承制度”可知,民間醫學教育制度出現;根據材料“《神農本草經》”可知,一系列醫藥學專著問世;根據材料“首創‘三品分類法》,確立中“系統記載365種藥物”“西域的胡桃、訶黎勒等藥材豐富了中原藥庫。西南地區開竅醒神的麝香、涼血解毒的犀角等藥材通過貿易進入內地。沉香、乳香、丁香等則通過‘香藥之路》輸入”可知,藥物的種類增多,中藥體系進一步完善;根據材料“將藥物與經絡系統結合,指導臨床用藥”可知,中醫臨床學的基礎奠定;根據材第(2)問,分析推動東漢中醫藥學發展的主要因素,根據材料“東漢政府……”可知,大一統秩序下政治穩定,社會經濟發展及民族交融的推動;根據材料“東漢政府設立‘方丞》專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