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間的競爭博弈研究的國內外文獻綜述》4500字_第1頁
《供應鏈間的競爭博弈研究的國內外文獻綜述》4500字_第2頁
《供應鏈間的競爭博弈研究的國內外文獻綜述》4500字_第3頁
《供應鏈間的競爭博弈研究的國內外文獻綜述》4500字_第4頁
《供應鏈間的競爭博弈研究的國內外文獻綜述》4500字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供應鏈間的競爭博弈研究的國內外文獻綜述混合渠道相關文獻互聯網的迅猛崛起和計算機的大量普及改變了供應鏈參與企業的合作方式,越來越多企業通過供應鏈信息共享有效降低了生產和庫存成本,同時也出現了新的供應模式(李玲玲,2013)。這一新的供應模式是指把互聯網商務交易引入到供應鏈之中,從而逐步形成線上互聯網直銷渠道和線下零售渠道一同組成的混合渠道供應鏈網絡(李鑫,2017)。混合渠道供應鏈搭建完成后,制造商既能繞過零售商搭建屬于自己的買賣平臺、直接接觸消費者并開展商品售賣,同時又能通過零售商銷售商品,收取零售商一定的批發價格。當前新生代的消費習慣是通過網絡購買大部分日用品,通過線下渠道購買小部分日用品和急需品。因此,制造商能從混合渠道供應鏈模式中獲得穩定市場地位、增強企業競爭力、拓展新市場等重要好處。然而,當平臺經濟的快速發展催生出混合渠道后,渠道間的競爭與沖突也逐漸顯現。這種沖突的直接原因是企業的利益受到侵犯。吳見平等(2012)提出了混合雙渠道沖突的出現原因之一是渠道上參與企業的經營目標差異,即混合渠道中供應商運營網絡直銷渠道的目的是開拓新的消費者觸達方式和新的售貨渠道,使產品到達更廣泛更下沉的消費市場。同時減少產品在供應鏈網絡中的流通環節,去掉不必要的經銷商、分銷商和代理商環節,降低供應鏈的運營成本。對于傳統渠道上的零售商而言,他們的目標是增加商品的銷售量,降低單位銷售成本,實現自身利潤最大化。彭為等(2014)提出了在無競爭激勵機制下,零售商在混合渠道的供應鏈模式中會受到制造商的網絡直銷渠道的影響,很可能使自身獲利減少。而且零售商售賣的商品的價格對網絡直銷渠道的商品價格越敏感,零售商越不利。因此越來越多學者開始關注如何化解渠道沖突、如何協調渠道之間的關系。其中使用協調供應鏈企業的契約合同是該研究領域的重點。BoyaciT.等(2005)發現了回購契約、制造商管理庫存契約、成本分擔契約等多個類型的契約合同都不能有效解決混合渠道協調問題。DavidA.等(2015)也發現傳統供應鏈契約在協調雙渠道供應鏈系統時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實現完全協調。同時她構建了一個線性數量折扣模型,并成功解決了混合雙渠道成員企業的渠道協調效率不高的問題。GengQ.等(2006)提出了一個反向收益共享合同,解決了混合雙渠道下供應商即使有充足的庫存也不把商品售賣給傳統渠道零售商的惡性競爭問題。趙禮強等(2013)提出如果要實現混合雙渠道供應鏈的協調、盡量消除雙重邊際化等不利因素,必須要確保供應商開辟新的銷售渠道后,原來的渠道成員的期望利潤表現不變差。但是,上述的研究視角仍然局限于單一供應商和單一零售商組合而成的兩級供應鏈,沒有關注到混合渠道下單一供應商和多個零售商組成的供應鏈網絡。也有部分學者通過對比不同渠道的利潤表現來研究影響供應鏈買賣雙方利潤的因子。王崇等(2017)針對混合渠道、單一傳統分銷渠道及網絡直銷渠道三種不同分銷模式下成員企業的利潤構成情況展開研究,發現只有當傳統分銷渠道的渠道話語權小于網絡直銷渠道的渠道話語權的√2倍時還有部分學者關注的研究方向是商品需求的某些特定屬性對混合渠道供應商和零售商的最優庫存的影響。夏海洋等(2007)運用報童模型框架和數值實驗分析了市場需求分布的方差對制造商和分銷商最優庫存策略的影響。郭春榮等(2008)研究了商品需求轉移對生產企業和分銷企業最優庫存方案的影響,發現供應商和分銷商以及供應鏈系統的最優庫存量、最優利潤均大于無需求轉移時對應的數值。模糊需求相關文獻相比確定性的產品需求,不確定性需求更符合現實情況和更具有現實意義。通常情況下,不確定性需求分為隨機需求、模糊需求和模糊隨機并存需求。對于隨機需求,許多學者將需求刻畫為服從均勻分布、正態分布、泊松分布的隨機需求(劉崢等,2015)。對于模糊需求,大部分研究通常將需求刻畫為梯形模糊變量或三角模糊變量。研究表明將需求刻畫為模糊變量可以有效地量化決策者對需求的主觀判斷,降低因人為決策失誤導致的成本損失(楊利娜,2018)。對于模糊隨機變量,部分學者應用悲觀值、樂觀值和期望值測度去構建并完善決策模型(王一童,2015)。相對于隨機需求,模糊需求的研究較少。于春云等(2006)將市場需求描述為更符合實際的模糊隨機變量,并推導了模糊需求下收益期望值表達式。李玲玲(2013)研究了市場需求為三角模糊變量形態時供應鏈成員企業的最優庫存決策,發現當時間不足以收集到足夠多的數據去對市場需求進行分析時,可以通過模糊處理市場需求來進行問題簡化。然而這些模糊需求下的供應鏈優化研究并未考慮一對多兩級供應鏈系統和混合渠道共存的情況,現有的研究對象絕大部分是單一制造商和單一銷售商組成的兩級供應鏈系統。部分學者嘗試使用收益共享契約、返回策略和聯合促銷等管理手段減輕不確定性需求帶給供應鏈的消極影響。李永飛等(2013)使用返回策略工具構建了收益共享合同生效時供應鏈的協調機制,發現符合特定條件的收益共享系數能有效減少商品過剩、商品短缺等造成成本損失的現象出現的概率,增加供應鏈整體的盈余和提高供應鏈的運轉效率,優化企業的成本結構。李永飛等(2022)基于Stackelberg非合作博弈理論,發現了隨機需求下收益共享系數越大、單位過剩成本越小、零售價越大、單位缺貨成本越大,收益共享契約的穩定供應鏈系統的作用越理想。桑圣舉等(2013)建立了模糊需求下n級供應鏈的收益共享契約模型,并驗證了供應鏈成員企業的模糊期望利潤與商品零售價格的正相關關系。一對多兩級供應鏈系統相關文獻一對多兩級供應鏈系統的研究方向主要有供應鏈協調、價格競爭、供應鏈契約、聯合庫存等,其中不少學者的研究重點是利用供應鏈契約去降低不利于供應鏈協調的因素的影響。李績才等(2013)充分證明了多個零售商并存下進行獨立決策時,零售商i存在唯一的最優訂購策略Qi?,且對于并存的n個零售商,他們的訂購量存在唯一的納什均衡(Q1?,Q2?,…,Qi?,…,供應鏈間的博弈相關的文獻綜述現階段針對供應鏈間博弈的研究方向主要有供應鏈間的價格競爭、供貨渠道的選擇和供應鏈合同的設計等。李柏勛等(2011)證明了零售價格存在唯一的純策略納什均衡的條件是不同零售渠道產品之間的可替代性相等。孫紅霞等(2019)研究了不確定需求下兩條分銷渠道皆分散決策、一條集中決策另一條分散決策和兩條皆集中決策共三種博弈模式下的價格競爭,并使用了經典的古諾模型進行研究。然而,大部分針對供應鏈間的博弈的研究未考慮到混合渠道下的供應鏈博弈,且沒有考慮到因目前商品同質化嚴重而產生渠道替代問題和缺貨問題。因此本文將市場需求模糊化,并引入渠道替代率和網絡直銷渠道,構建了獨立決策下和執行收益共享合同時的供應鏈間競爭與協調模型,為企業供應鏈管理提供更完善全面的決策依據。文獻綜述總結本文參閱了大量文獻資料,總體上供應鏈協調相關的研究越來越接近現實情況且深入具體。供應鏈協調理論研究具有多個細分的方向,包括混合渠道、渠道沖突、價格競爭、庫存決策、供應鏈契約等。其中混合渠道研究致力于利用傳統供應鏈合同或動態定價等方式協調網絡渠道和傳統銷售渠道,讓供應鏈上各節點企業達成“雙贏”;渠道沖突以解決渠道沖突為重點,研究了利用差異化戰略、零售商提供增值服務等管理手段幫助零售商應對網絡直銷渠道帶來的負面影響;供應鏈契約研究的重點是如何有效合理地分配供應商和分銷商之間的利潤且不引起沖突,從而保證供應鏈的運作效率。隨著供應鏈在企業生產運營過程中的重要性不斷提高,供應鏈協調領域的研究十分活躍。針對混合渠道供應鏈協調的研究的局限性和不足之處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模糊需求相關的研究不足且大部分不確定性需求均假設為隨機需求。二是混合渠道下一對多二級供應鏈的渠道沖突和協調的研究不多,且沒有考慮渠道間的替代現象。三是有關如何使用供應鏈契約去優化供應鏈系統的研究的模型有不完善地方,例如未考慮渠道缺貨成本。本文正是基于模糊需求下,針對混合渠道一對多二級供應鏈渠道沖突和協調進行選題和構思,并考慮了渠道間的替代率和渠道缺貨成本,同時提出了提升供應鏈整體效益的收益共享模型和方案,因此本文具備實際應用價值和指導意義。參考文獻[1]郭春榮,陳功玉,夏曉華.基于報童模型的混合渠道供應鏈庫存決策研究[J].軟科學,2008,22(10):56-60.[2]洪江濤,高亞翀.供應鏈能力、知識傳輸與企業績效關系的實證研究[J].科學學研究,2014,32(07):1052-1059.[3]侯琳琳,邱菀華.零售商價格競爭下供應鏈的均衡及協調研究[J].系統工程學報,2010,25(02):246-250.[4]李柏勛,周永務,曾偉.多供應鏈間的Nash和Stackelberg博弈決策模型[J].工業工程,2011,14(06):10-15.[5]李績才,周永務,肖旦,等.考慮損失厭惡一對多型供應鏈的收益共享契約[J].管理科學學報,2013,16(02):71-82.[6]李凱,孫建華,嚴建援.間接和混合渠道下零售商引入自有品牌的影響分析[J].運籌與管理,2017,26(01):103-112.[7]李玲玲.混合渠道下二級供應鏈庫存系統優化與協調模型研究[D].東北大學,2013.[8]李鑫.戰略、資源協奏與能力:電商平臺對比案例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7.[9]李永飛,蘇秦.考慮隨機需求及返回策略的供應鏈協調分析[J].軟科學,2013,27(02):50-54.[10]李永飛,魏松波,董煥煥.隨機需求和收益共享契約約束下的供應鏈協調問題研究[J].統計與決策,2022,38(01):179-183.[11]李占雷,張靜,張宏濤.多個損失厭惡零售商共存的一對多供應鏈回購契約及其協調機理[J].工業工程,2015,18(03):17-21.[12]劉崢,徐琪.不同市場需求在合作策略和非合作策略下雙渠道供應鏈最優訂貨模型[J].東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41(05):696-705.[13]彭為,黃麗.兩層供應鏈渠道選擇模型與多渠道協調策略[J].統計與決策,2014(18):38-41.[14]桑圣舉,張強.模糊需求下n級供應鏈的收益共享契約機制研究[J].中國管理科學,2013,21(03):127-136.[15]桑圣舉,張強,武建章.模糊需求環境下供應鏈成員間的協調機制分析[J].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2010,16(02):356-364.[16]孫紅霞,李煜,李繼華.需求不確定下供應鏈間古諾博弈決策分析[J].運籌與管理,2019,28(01):61-70.[17]王崇,王祥翠.互聯網下分銷模式變化對制造商和零售商銷售利潤影響研究[J].軟科學,2017,31(05):103-107.[18]王一童.考慮模糊需求風險的易逝品供應鏈優化與協調模型研究[D].東北大學,2015.[19]吳見平,張青園.網絡環境下混合營銷渠道的沖突與并存[J].商業時代,2012(11):46-47.[20]夏海洋,黃培清.混合分銷渠道結構下短生命周期產品供應鏈庫存策略分析[J].中國管理科學,2007(02):70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