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湘潭博納高級中學3月月考高一歷史試卷本試卷共7頁,19題。全卷滿分100分。考試用時75分鐘。注意事項:1.答題前,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考場號、座位號填寫在試卷和答題卡上。2.請按題號順序在答題卡上各題目的答題區域內作答,寫在試卷、草稿紙和答題卡上的非答題區域均無效。3.選擇題用2B鉛筆在答題卡上把所選答案的標號涂黑;非選擇題用黑色簽字筆在答題卡上作答;字體工整,筆跡清楚。一、選擇題:本題共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大汶口文化遺址的大型墓葬中,常常可以見到玉鉞、石鉞之類的武器,宗教屬性的玉器比較罕見。據此可推知大汶口文化時期()A.比較崇尚武力 B.邁入了階級社會門檻C.神權色彩濃厚 D.具備了國家初始形態2.商朝井田制盛行“助”法,強調先耕中間的公田,再耕私田,公田所出即為賦稅。雖然這種制度可保證公田優先得到耕種,但沒辦法保證公田得到與私田一樣的勞力投入,監督成本又很高。因此,西周開始實行“徹”法,不再區分公田私田,只要把一井土地產出的1/10繳納出來即可,其余歸各家。由“助”到“徹”的賦稅制度變遷()A.導致了土地買賣的盛行 B.解決了權力分配的矛盾C.推動了奴隸社會的繁榮 D.有利于中央集權的確立3.宜侯夨(cè)簋(guǐ)是西周早期青銅器,于1954年在江蘇鎮江煙墩山出土。器內底鑄銘文120余字,記述了周康王冊封夨為宜侯,并賞賜禮器、兵器、土地等內容。這一記述有助于研究當時()A.禪讓制的流程 B.分封制的推行 C.青銅器的鑄造 D.宗法制的瓦解4.下圖是某歷史興趣小組同學研學春秋戰國社會變革的示意圖,其中(1)處最恰當的是()A.文化上百家爭鳴各派紛呈 B.經濟上牛耕推廣土地私有C.教育上私學興起人才輩出 D.階級關系上士階層的崛起5.黑夫和驚都是楚郢地遺民,參加了秦滅楚之戰。他們在家書中詢問官府授予軍功爵的文書是否已到家,稱抗秦的淮陽為“反城”,秦新征服之地為“新地”。他們的言行折射出()A.秦并吞六國的豪情 B.楚地士兵對因功封爵的訴求C.秦滅楚是民心所向 D.郢地遺民對秦國的國家認同6.文景時期,深受“懲惡亡秦之政,論議務在寬厚”理念的影響,許多官吏斷獄從輕,“刑罰大省”,以至于“刑輕于它時而犯法者寡”,“斷獄數百,幾致刑措”逐步成為一種社會常態。漢初的司法實踐()A.體現司法審判的公正理性 B.契合黃老無為的治國思想C.彰顯以德治國的政治智慧 D.沿襲秦朝司法的基本理念7.有學者指出,漢武帝統治時期,學者的職能被限制在周朝的典籍上。到西漢末期,有超過三萬名學生進入皇家學術機構,它成為一條走上仕途的主要途徑。東漢時期,周代遺留下來的文化經典成為帝國大廈的皇冠。這些現象出現的主要原因是()A.儒學獨尊地位的確立 B.官學教育的不斷成熟C.官吏選拔制度的調整 D.文化政策的兼收并蓄8.對以下兩幅魏晉壁畫解讀合理的是()A.北方走向統一 B.民族交融加強C.農業生產恢復 D.社會分工擴大9.唐朝中后期方鎮興起,中央委派重臣出任方鎮節度使、觀察使。作為實際掌管各州、縣的最高地方統帥,他們可以根據需要自行辟用參謀僚佐,并向中央請奏“試”銜,給予“虛銜”,組建使府。方鎮使府四方求賢,為士人施展抱負打開了方便之門。方鎮的這一做法()A.擴大了統治基礎 B.變革了科舉制度C.降低了行政效率 D.導致了藩鎮割據10.宋朝文臣武將的權力發生了重大變化,如下圖漫畫反映出宋朝A.實行崇武抑文政策 B.在各州府設置通判C.在地方設置轉運使 D.實行重文輕武政策11.唐朝道大多東西長、南北狹,元朝行省則形成南北長、東西窄的形勢。上述變化源于()A.國家認同意識的形成 B.政區劃分原則的改變C.緩和民族矛盾的需要 D.國家疆域的不斷擴大12.據時人記載,泉州“蕃貨、遠物、珍寶、奇玩之所淵藪,殊方別域”“所有印度船舶運載的香料及其他貴重貨物咸集此港”。同一時期的廣州比威尼斯大三倍,“整個意大利都沒有這一個城的船多”。這一時期最有可能是()A.秦漢時期 B.隋唐時期 C.宋元時期 D.明清時期13.1840年,林則徐說:“諸夷中惟米利堅(美國)及佛蘭西(法國)尚足與之(英國)抗衡……自英夷貿易斷后,他國頗皆欣欣向榮。蓋逐利者喜彼絀而此贏,懷忿者謂此榮而彼辱。此中控馭之法,似可以夷治夷,使其相間相暌。”這表明林則徐()A.籌謀平等外交 B.主張開放市場C.具有世界視野 D.追求漁翁之利14.下列選項中,屬于民族資本主義企業的是()A.安慶內軍械所 B.江南制造總局 C.福州船政局 D.上海發昌機器廠15.下面為《新疆日報》有關“中華民族”內容報道統計圖。1938—1942年間,共產黨人積極利用在新疆日報社工作的機會,將傳播“中華民族”觀念與抗戰救國緊密相連,號召新疆各族人民建設抗戰大后方,全力支援抗戰。這一做法()A.增強了新疆各族人民中華民族意識B.鞏固和發展了愛國統一戰線C.提高了中國共產黨在邊疆地區的聲望D.營造了反蔣抗日的輿論氛圍二、非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共55分。16.【中國古代政治】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二十六年……遂并天下……丞相綰等言:“諸侯初破,燕、齊、荊地遠,不為置王,毋以填之,請立諸子,唯上幸許。”……廷尉李斯議曰:“周文(王)武(王)所封子弟同姓甚眾,……相攻擊如仇,諸侯更相誅伐(混戰),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內賴陛下神靈一統,皆為郡縣,……甚足易制(容易控制)。……置諸侯不便。”始皇曰:“……廷尉議是。”——《史記·秦始皇本紀》材料二
《元史·地理志》“自封建變為郡縣,有天下者,漢、隋、唐、宋為盛,然幅員之廣,咸不逮元”。——《元史·地理志》(1)李斯主張建立郡縣制,根據材料一指出他的理由是什么?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郡縣制的特點?(2)結合材料二和所學指出元朝實行行省制的主要原因?除此之外,元朝那些手段作為行省制的有效補充?17.【經濟政策】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史?輿服志》記述:1381年明政府規定“商賈止衣絹、布。農家有一人為商賈者,亦不得衣綢、紗。”1506年又“禁商販、仆役、倡役、下賤不許服用貂裘。”1521年還規定“商賈、技藝之家器皿不許用銀。”康熙時纂《江西志?卷172》記述:清代關卡林立,“關津有過路之稅,鎮集有落腳之稅”。除正稅外,還有各種雜稅,如康熙年間江西南昌、饒州、吉安、撫州四府,原先“歲額無多”,但“有司假以侵漁,吏胥又從而苛之,多征且至一二十倍”。材料二:“通州之設紗廠,為張謇投身實業之始。光緒二十一年乙未,中日事定,前部督張屬蘇、鎮、通紳士,招商集股,設機廠,造土貨,亦承之。”“狀元辦廠”是令人驚異的,但卻決不是偶然的,它也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在特定歷史時期的產物。1899年,該新型紗廠的誕生,也標志著,開始從傳統的士人群體轉向一個中國前所未有的新的社會群體——資產階級。——摘引自楊立強《張謇存稿》等(1)材料一體現了古代哪種經濟思想觀念(政策),概括明清時期這一觀念(政策)的具體表現。(2)根據材料二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狀元辦廠”的歷史原因及這一階段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的影響。18.邊疆治理】材料一材料二明清時期湖廣土司同轄區外人員的交往,最為典型的當屬永順土司和容美土司。部分事例摘錄如下表:土司轄區外人員事例永順土司彭世麒徐階(明朝內閣首輔)徐階不斷強化“永順彭氏來自江西”的歷史記憶永順土司彭世麒魯鐸(明朝禮部右侍郎)魯為彭的堂室“思齋”作記,稱“蓋上思忠于君,下思仁于民,思前以紹其祖”容美土司田舜年顧彩(清代文人)田舜年邀請游歷鄂西的顧彩為“得勝橋”作記。問此名由來,田舜年答是曾抵御桑植土司的進犯取得了勝利,故以“得勝”志之。顧彩卻認為可以以當時王朝征討噶爾丹之“得勝”為立意,幫容美土司一下子把格局從地緣政治斗爭提升到了國家認同的高度——摘編自安志強《明清湖廣土司轄區與中原內地人員往來研究——基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視角》(1)根據材料一和所學知識,指出元朝和清朝邊疆治理的共同之處。(2)根據材料二概括明清時期湖廣土司與轄區外人員交往特點,結合所學說明這種交往產生的影響。19.【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歷程】下列不同時期的歷史圖片反映了中國共產黨在革命和建設時期的百年奮斗歷程。
1921年中共一大在嘉興南湖的紅船上閉幕1923年中共三大在廣州召開1928年朱德率部和毛澤東所部井岡山會師,成立工農革命軍第四軍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中共領導東北人民革命軍同日軍作戰1937年中共中央在陜北洛川縣馮家村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1947年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1949年10月1日,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禮在首都北京隆重舉行1956年各地民眾慶祝社會主義改造的勝利1979年安徽鳳陽小崗村農民實施“大包干”,拉開,農村改革的序幕請任選材料中兩幅或兩幅以上的圖片,提煉出一個共同的觀點,并圍繞這一觀點,運用中國近現代史的相關知識展開論述。(要求:至少選取兩幅圖片,觀點明確,史論結合,表述成文)
湘潭博納高級中學3月月考高一歷史試卷本試卷共7頁,19題。全卷滿分100分。考試用時75分鐘。注意事項:1.答題前,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考場號、座位號填寫在試卷和答題卡上。2.請按題號順序在答題卡上各題目的答題區域內作答,寫在試卷、草稿紙和答題卡上的非答題區域均無效。3.選擇題用2B鉛筆在答題卡上把所選答案的標號涂黑;非選擇題用黑色簽字筆在答題卡上作答;字體工整,筆跡清楚。一、選擇題:本題共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大汶口文化遺址的大型墓葬中,常常可以見到玉鉞、石鉞之類的武器,宗教屬性的玉器比較罕見。據此可推知大汶口文化時期()A.比較崇尚武力 B.邁入了階級社會門檻C.神權色彩濃厚 D.具備了國家初始形態【答案】A【解析】【詳解】據本題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新石器時代的中國。根據題意可知,大汶口文化的墓葬中武器較多而玉器較少,通過數量對比可以說明大汶口文化對于武力較為推崇,A項正確;根據墓葬品的樣式并不足以說明大汶口文化邁入了階級社會的門檻和神權色彩濃厚,排除BC項;國家初始形態表現在文字、階級、大型宮殿建筑等方面,墓葬品種類并不足以表明,排除D項。故選A項。2.商朝井田制盛行“助”法,強調先耕中間的公田,再耕私田,公田所出即為賦稅。雖然這種制度可保證公田優先得到耕種,但沒辦法保證公田得到與私田一樣的勞力投入,監督成本又很高。因此,西周開始實行“徹”法,不再區分公田私田,只要把一井土地產出的1/10繳納出來即可,其余歸各家。由“助”到“徹”的賦稅制度變遷()A.導致了土地買賣的盛行 B.解決了權力分配的矛盾C.推動了奴隸社會的繁榮 D.有利于中央集權的確立【答案】C【解析】【詳解】據本題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商周時期(中國)。據題意可知,“助”法無法調動勞動者勞動的積極性,而且付出的成本較高;“徹”法按比例收取土地產出,有助于調動勞動者的積極性,促進當時農業生產的發展,從而推動奴隸社會的繁榮,C項正確;井田制下,土地名義上都歸國家所有,并不能自由買賣,所以導致土地買賣盛行的說法不正確,排除A項;解決權力分配矛盾的是宗法制,而非井田制下的賦稅制度,排除B項;商周時期并沒有建立起中央集權體制,排除D項。故選C項。3.宜侯夨(cè)簋(guǐ)是西周早期青銅器,于1954年在江蘇鎮江煙墩山出土。器內底鑄銘文120余字,記述了周康王冊封夨為宜侯,并賞賜禮器、兵器、土地等內容。這一記述有助于研究當時()A.禪讓制的流程 B.分封制的推行 C.青銅器的鑄造 D.宗法制的瓦解【答案】B【解析】【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現代(中國)。據題干“記述了周康王冊封矢為宜侯,并賞賜.……”可知,這一器物是西周早期青銅器,其文字記錄的是周康王冊封矢為宜侯,并賞賜禮器、土地等內容,結合所學知識,這是關于分封制的記錄,可以用于研究分封制的推行,B項正確;夏朝以后已經不再使用禪讓制,排除A項;這一器物可以研究青銅器的鑄造,但題干關注的是記述的內容,沒有青銅器如何鑄造的相關技術問題,排除C項;西周早期宗法分封制比較牢固并未瓦解,排除D項。故選B項。4.下圖是某歷史興趣小組同學研學春秋戰國社會變革的示意圖,其中(1)處最恰當的是()A.文化上百家爭鳴各派紛呈 B.經濟上牛耕推廣土地私有C.教育上私學興起人才輩出 D.階級關系上士階層的崛起【答案】B【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春秋戰國(中國)。據本題材料圖片信息可知,春秋戰國時期,政治變革、思想解放和民族關系大發展的根本原因是,經濟上牛耕推廣土地私有,B項正確;據所學,文化上百家爭鳴各派紛呈是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的表現,并非當時政治、經濟變動的根源,排除A項;據所學,教育上私學興起人才輩出不是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的經濟基礎,排除C項;據所學,階級關系上士階層的崛起是當時社會變革的具體條件,不是社會轉型的基礎,排除D項。故選B項。5.黑夫和驚都是楚郢地遺民,參加了秦滅楚之戰。他們在家書中詢問官府授予軍功爵的文書是否已到家,稱抗秦的淮陽為“反城”,秦新征服之地為“新地”。他們的言行折射出()A.秦并吞六國的豪情 B.楚地士兵對因功封爵的訴求C.秦滅楚是民心所向 D.郢地遺民對秦國的國家認同【答案】D【解析】【詳解】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材料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戰國時期的秦國。根據材料可知,黑夫和驚雖為楚郢地遺民,但在家書中稱淮陽為“反城”,秦新征服之地為“新地”,還關心軍功爵文書,這表明他們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秦國統治,認可秦國制度,折射出郢地遺民對秦國的國家認同,D項正確;黑夫和驚在家書中主要是關心自己軍功爵的文書以及描述戰爭相關情況和自身需求,并沒有體現出對秦并吞六國的豪情,排除A項;他們詢問軍功爵的文書是否到家,這體現了對因功封爵有訴求,但與題干主旨不符,排除B項;僅僅從黑夫和驚這兩名士兵的家書來看,不能得出秦滅楚是民心所向的結論,排除C項。故選D項。6.文景時期,深受“懲惡亡秦之政,論議務在寬厚”理念的影響,許多官吏斷獄從輕,“刑罰大省”,以至于“刑輕于它時而犯法者寡”,“斷獄數百,幾致刑措”逐步成為一種社會常態。漢初的司法實踐()A.體現司法審判的公正理性 B.契合黃老無為的治國思想C.彰顯以德治國的政治智慧 D.沿襲秦朝司法的基本理念【答案】B【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漢朝(中國)。根據材料“許多官吏斷獄從輕,‘刑罰大省’,以至于‘刑輕于它時而犯法者寡’,‘斷獄數百,幾致刑措’逐步成為一種社會常態。”可知,漢初實行黃老無為的治國思想在司法領域的體現,B項正確;刑法較輕不完全代表司法審判公正合理,排除A項;材料體現刑法較輕,并非以德治國,排除C項;漢初吸取秦朝刑法太重的教訓,采取無為而治的思想,并非沿襲秦朝司法基本理念,排除D項。故選B項。7.有學者指出,漢武帝統治時期,學者的職能被限制在周朝的典籍上。到西漢末期,有超過三萬名學生進入皇家學術機構,它成為一條走上仕途的主要途徑。東漢時期,周代遺留下來的文化經典成為帝國大廈的皇冠。這些現象出現的主要原因是()A.儒學獨尊地位的確立 B.官學教育的不斷成熟C.官吏選拔制度的調整 D.文化政策的兼收并蓄【答案】A【解析】【詳解】本題為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設問可知,這是原因題。時空范圍為漢代(中國)。根據材料可知,從漢武帝到東漢,大量學者進入皇家學術機構,并成為走上仕途的主要途徑,而東漢時期對于周代遺留的文化經典的研究更為顯著,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漢武帝將儒家學說作為統治思想,此后儒家的獨尊地位確立,這一轉變推動了儒家學者參與政治,同時也促進了儒家學者對于周代文化典籍的研究,A項正確;漢代皇家學術機構吸納了大量學者,同時成為研究周代文化的重要機構,這是官學教育的內容,而非官學教育的發展程度,排除B項;官吏選拔制度的調整建立在儒學獨尊地位這一統治思想轉變基礎之上,因此官吏選拔制度調整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項;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屬于文化專制,排除D項。故選A項。8.對以下兩幅魏晉壁畫解讀合理的是()A.北方走向統一 B.民族交融加強C.農業生產恢復 D.社會分工擴大【答案】B【解析】【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在古代中國,北方漢人一般以農耕生活為主,少數民族一般以游牧生活為主,但根據題干中的壁畫信息可知,北方內遷的少數民族進行農業耕種,北方邊境的漢人進行放牧,這種變化與魏晉時期少數民族的內遷,民族之間的交融有關,B項正確;壁畫未體現北方走向統一,排除A項;壁畫信息中體現了農具的使用和放牧,并未體現農業生產的恢復,排除C項;材料未涉及社會分工,排除D項。故選B項。9.唐朝中后期方鎮興起,中央委派重臣出任方鎮節度使、觀察使。作為實際掌管各州、縣的最高地方統帥,他們可以根據需要自行辟用參謀僚佐,并向中央請奏“試”銜,給予“虛銜”,組建使府。方鎮使府四方求賢,為士人施展抱負打開了方便之門。方鎮的這一做法()A.擴大了統治基礎 B.變革了科舉制度C.降低了行政效率 D.導致了藩鎮割據【答案】A【解析】【詳解】據本題次題干的提示詞,可知這是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唐代中國。據材料“方鎮使府四方求賢,為士人施展抱負打開了方便之門”,可知,方鎮大量招攬人才,使得一批士人進入唐朝地方政府,成為支撐唐朝統治的力量,擴大了統治基礎,A項正確;方鎮招攬人才是科舉制以外的選官方式,是對科舉制的補充而非變革,排除B項;方鎮招攬人才有利于提高地方行政效率,排除C項;導致藩鎮割據的主要原因是安史之亂、唐朝中央政府勢力衰弱、地方節度使勢力膨脹,材料所述現象是藩鎮割據的結果而非主要原因,排除D項。故選A項。10.宋朝文臣武將的權力發生了重大變化,如下圖漫畫反映出宋朝A.實行崇武抑文政策 B.在各州府設置通判C.在地方設置轉運使 D.實行重文輕武政策【答案】D【解析】【詳解】為防止唐末以來武將專橫跋扈的弊端重現,宋太祖推行重文輕武政策,抑制武將,提升文官地位,文官擔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職,甚至主持軍務,武將帶兵打仗要按照朝廷預授的積陣圖"行軍布陣,北宋的重文輕武政策杜絕武將跋扈和兵變政移的情況發生,有利于政權的穩固和社會的安定。但武將受到過度限制,導致軍隊戰斗力減弱,D項正確;A項說法與宋朝統治不符,排除;BC項是加強對地方的控制,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D項。11.唐朝的道大多東西長、南北狹,元朝行省則形成南北長、東西窄的形勢。上述變化源于()A.國家認同意識的形成 B.政區劃分原則的改變C.緩和民族矛盾的需要 D.國家疆域的不斷擴大【答案】B【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原因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古代中國。根據圖示內容和所學可知,唐朝時期在地方設置道,而元朝時期設置行省。元朝時期為了防范地方勢力的擴大,在行省設置中堅持犬牙交錯的原則,由此導致了地方行政區劃的差別,所以這些變化源于政區劃分原則的變化,B項正確;國家認同意識在唐朝時期同樣存在,排除A項;唐朝實行開明的民族政策,所以談不上緩和民族矛盾的需要,排除C項;元朝雖然必唐朝的疆域擴大,但并不是導致這種變化的主要原因,排除D項。故選B項。12.據時人記載,泉州“蕃貨、遠物、珍寶、奇玩之所淵藪,殊方別域”“所有印度船舶運載的香料及其他貴重貨物咸集此港”。同一時期的廣州比威尼斯大三倍,“整個意大利都沒有這一個城的船多”。這一時期最有可能是()A秦漢時期 B.隋唐時期 C.宋元時期 D.明清時期【答案】C【解析】【詳解】本題為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設問可知,這是正向題。時空范圍為宋元時期(中國)。根據所學可知,宋元時期海外貿易非常繁榮,外貿稅收成為宋元兩朝國庫的重要財源,當時主要的港口有廣州、泉州、明州等,而泉州港的繁榮期主要是12-14世紀,恰好處于宋元時期,C項正確;秦漢時期,廣州的商業發展有限,排除A項;唐朝時期,泉州的地位并未凸顯,排除B項;明清時期,實行閉關鎖國,廣州是唯一的對外貿易口岸,排除D項。故選C項。13.1840年,林則徐說:“諸夷中惟米利堅(美國)及佛蘭西(法國)尚足與之(英國)抗衡……自英夷貿易斷后,他國頗皆欣欣向榮。蓋逐利者喜彼絀而此贏,懷忿者謂此榮而彼辱。此中控馭之法,似可以夷治夷,使其相間相暌。”這表明林則徐()A.籌謀平等外交 B.主張開放市場C.具有世界視野 D.追求漁翁之利【答案】C【解析】【詳解】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840年中國。根據材料可知,林則徐雖仍用“夷”稱呼西方國家,但已意識到列強之間存在復雜的競爭關系,而非將“外夷”視為單一整體。他提出美、法“足與英國抗衡”,表明他對西方國家的實力對比有一定認知,突破了傳統“天朝上國”的封閉視角。“以夷治夷”的本質是利用列強矛盾維護中國利益。這一策略需要基于對各國利益訴求、外交關系的全局性判斷,進一步佐證林則徐對世界局勢的宏觀把握。由此可見,林則徐具有世界視野,C項正確;林則徐并未主張平等外交,其策略仍以制衡和利用為主,且未改變清廷“夷夏之辨”的根本立場,排除A項;禁煙運動本質是限制英國鴉片貿易,并非主張開放市場,排除B項;材料反映了林則徐對國際局勢的深刻觀察和策略性思考,漁翁之利僅僅是策略目標,排除D項。故選C項。14.下列選項中,屬于民族資本主義企業的是()A.安慶內軍械所 B.江南制造總局 C.福州船政局 D.上海發昌機器廠【答案】D【解析】【詳解】結合所學可知,上海發昌機器是民族資本主義企業,故選D;ABC是洋務派創辦的軍事工業,排除。點睛】15.下面為《新疆日報》有關“中華民族”內容報道統計圖。1938—1942年間,共產黨人積極利用在新疆日報社工作的機會,將傳播“中華民族”觀念與抗戰救國緊密相連,號召新疆各族人民建設抗戰大后方,全力支援抗戰。這一做法()A.增強了新疆各族人民的中華民族意識B.鞏固和發展了愛國統一戰線C.提高了中國共產黨在邊疆地區聲望D.營造了反蔣抗日的輿論氛圍【答案】A【解析】【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38-1942年(中國)。根據材料及所學,這是全民族抗戰時期,新疆雖遠離抗戰前線,但《新疆日報》對“中華民族”的強調,正是國家危亡之時強化中華民族意識的體現,且共產黨人離開新疆后,《新疆日報》依然出現大量相關報道,正是民族意識增強的結果,A項正確;抗戰期間,建立的是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愛國統一戰線出現于20世紀80年代,排除B項;材料限定為新疆,“邊疆地區”的說法過于夸大,排除C項;此為國共第二次合作期間,排除D項。故選A項。二、非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共55分。16.【中國古代政治】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二十六年……遂并天下……丞相綰等言:“諸侯初破,燕、齊、荊地遠,不為置王,毋以填之,請立諸子,唯上幸許。”……廷尉李斯議曰:“周文(王)武(王)所封子弟同姓甚眾,……相攻擊如仇,諸侯更相誅伐(混戰),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內賴陛下神靈一統,皆為郡縣,……甚足易制(容易控制)。……置諸侯不便。”始皇曰:“……廷尉議是。”——《史記·秦始皇本紀》材料二
《元史·地理志》“自封建變為郡縣,有天下者,漢、隋、唐、宋為盛,然幅員之廣,咸不逮元”。——《元史·地理志》(1)李斯主張建立郡縣制,根據材料一指出他的理由是什么?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郡縣制的特點?(2)結合材料二和所學指出元朝實行行省制的主要原因?除此之外,元朝那些手段作為行省制的有效補充?【答案】(1)理由:諸侯剛被消滅,燕、齊、荊等偏遠地區難以控制;周朝分封制導致諸侯混戰,周天子無力禁止;郡縣制更容易控制地方。特點:郡縣長官由皇帝直接任免,不得世襲;實現了中央對地方的垂直管理,有利于加強中央集權。(2)原因:元朝疆域遼闊,以往朝代的地方行政制度難以有效管理。補充手段:設置宣慰司管理邊遠民族地區;設澎湖巡檢司管轄澎湖和琉球。【解析】【小問1詳解】本題是原因題、特點題。時空是秦朝(中國)。理由:由材料“諸侯初破,燕、齊、荊地遠,不為置王”可得出,諸侯剛被消滅,燕、齊、荊等偏遠地區難以控制;由材料“諸侯更相誅伐(混戰),周天子弗能禁止”可得出,周朝分封制導致諸侯混戰,周天子無力禁止;由材料“今海內賴陛下神靈一統,皆為郡縣,……甚足易制(容易控制)”及所學可得出,郡縣制更容易控制地方;特點:結合所學知識,可從長官任免方式和中央集權角度分析,比如:郡縣制下,郡縣長官由皇帝直接任免,不得世襲,這打破了血緣政治,實現了中央對地方的垂直管理,有利于加強中央集權。【小問2詳解】本題是原因題、特點題。時空是元朝(中國)。主要原因:由材料二“自封建變為郡縣,有天下者,漢、隋、唐、宋為盛,然幅員之廣,咸不逮元”可得出,元朝疆域遼闊,以往朝代的地方行政制度難以有效管理如此廣袤的領土。補充:結合所學知識,可從宣慰司和澎湖巡檢司兩個國家機構角度分析,比如元朝除行省制外,還設置了宣慰司管理邊遠民族地區,設澎湖巡檢司管轄澎湖和琉球(今臺灣),加強對邊疆地區的管理。17.【經濟政策】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史?輿服志》記述:1381年明政府規定“商賈止衣絹、布。農家有一人為商賈者,亦不得衣綢、紗。”1506年又“禁商販、仆役、倡役、下賤不許服用貂裘。”1521年還規定“商賈、技藝之家器皿不許用銀。”康熙時纂《江西志?卷172》記述:清代關卡林立,“關津有過路之稅,鎮集有落腳之稅”。除正稅外,還有各種雜稅,如康熙年間江西南昌、饒州、吉安、撫州四府,原先“歲額無多”,但“有司假以侵漁,吏胥又從而苛之,多征且至一二十倍”。材料二:“通州之設紗廠,為張謇投身實業之始。光緒二十一年乙未,中日事定,前部督張屬蘇、鎮、通紳士,招商集股,設機廠,造土貨,亦承之。”“狀元辦廠”是令人驚異的,但卻決不是偶然的,它也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在特定歷史時期的產物。1899年,該新型紗廠的誕生,也標志著,開始從傳統的士人群體轉向一個中國前所未有的新的社會群體——資產階級。——摘引自楊立強《張謇存稿》等(1)材料一體現了古代哪種經濟思想觀念(政策),概括明清時期這一觀念(政策)的具體表現。(2)根據材料二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狀元辦廠”的歷史原因及這一階段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的影響。【答案】(1)思想觀念(政策):重農抑商。明清時期具體表現:對商業征收重稅;限制商人社會地位。(2)歷史原因:甲午戰敗,民族危機加深,“實業救國”思潮興起;清政府放寬對民間設廠的限制;自然經濟進一步解體。影響:經濟上,促進中國近代化,進一步瓦解自然經濟;政治上,民族資產階級力量壯大,登上政治舞臺;思想上,傳播實業救國等思想,沖擊傳統重農抑商觀念。【解析】小問1詳解】本題是特點題。時空是明清(中國)。思想觀念:從材料一“商賈衣錦、布,農家有一人為商賈者,亦不得衣綢、紗”“禁商販、仆役、倡役、下賤不許服用貂裘”等內容可得出,對商人在服飾等方面有諸多限制,這體現了古代重農抑商的思想觀念。表現:從材料中“除正稅外,還有各種雜稅,如康熙年間江西南昌、饒州、吉安、撫州四府,原先‘歲額無多’,但‘有司假以侵漁,吏胥又從而苛之,多征且至一二十倍’”可得出,對商業征收重稅;從“1506年又‘禁商販、仆役、倡役、下賤不許服用貂裘’”等可得出限制商人社會地位。【小問2詳解】本題是原因題、影響題。時空是近代(中國)。歷史原因:從材料二“甲午中日戰爭后,中國面臨嚴重的民族危機”以及所學知識得得出,甲午戰敗后,民族危機加深,有識之士為挽救民族危亡,倡導“實業救國”;清政府為擴大稅源,放寬對民間設廠的限制;同時,自然經濟進一步解體,為民族工業發展提供了勞動力和市場等條件。影響:從材料二“中日事定,前部督張屬蘇、鎮、通紳士,招商集股,設機廠,造土貨,亦承之”可得出,經濟上,促進中國近代化,進一步瓦解自然經濟;從材料二“也標志著,開始從傳統的士人群體轉向一個中國前所未有的新的社會群體—資產階級”可得出,政治上,民族資產階級力量壯大,登上政治舞臺;也可以從思想上分析,思想上,傳播實業救國等思想,沖擊傳統重農抑商觀念。18.【邊疆治理】材料一材料二明清時期湖廣土司同轄區外人員的交往,最為典型的當屬永順土司和容美土司。部分事例摘錄如下表:土司轄區外人員事例永順土司彭世麒徐階(明朝內閣首輔)徐階不斷強化“永順彭氏來自江西”的歷史記憶永順土司彭世麒魯鐸(明朝禮部右侍郎)魯為彭的堂室“思齋”作記,稱“蓋上思忠于君,下思仁于民,思前以紹其祖”容美土司田舜年顧彩(清代文人)田舜年邀請游歷鄂西的顧彩為“得勝橋”作記。問此名由來,田舜年答是曾抵御桑植土司的進犯取得了勝利,故以“得勝”志之。顧彩卻認為可以以當時王朝征討噶爾丹之“得勝”為立意,幫容美土司一下子把格局從地緣政治斗爭提升到了國家認同的高度——摘編自安志強《明清湖廣土司轄區與中原內地人員往來研究——基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視角》(1)根據材料一和所學知識,指出元朝和清朝邊疆治理的共同之處。(2)根據材料二概括明清時期湖廣土司與轄區外人員交往的特點,結合所學說明這種交往產生的影響。【答案】(1)共同處:①都采取因地制宜及因俗制宜的政策;②都加強了邊疆地區的行政管轄;③都有對前朝邊疆治理的傳承與創新;④都推動了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發展與鞏固。(2)特點:文人士大夫扮演了重要角色;交往的形式以作記,追溯祖源為主;交往的內容具有明顯的國家和文化認同色彩。影響:有利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有利于偏僻地區的治理和開發;有利于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和鞏固。【解析】【小問1詳解】本題是特點題,時空是古代中國。根據材料一中圖示內容和所學可以看出,在邊疆治理上,元朝和清朝的共同點是都加強了對邊疆的管轄;而且它們針對邊疆地區的不同形勢和特點,都采取了因地制宜或者是因素之一的政策;元朝和清朝都對前朝的治理措施有所傳承和創新,邊疆治理的加強也都推動了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發展與鞏固。【小問2詳解】本題是特點題、影響題,時空是明清時期(中國)。根據材料內容可知,明清時期土司同轄區外人員的交往情況得益于士大夫的記錄,所以文人士大夫扮演了重要角色,根據“不斷強化……歷史記憶”、“蓋上思忠于君,下思仁于民,思前以紹其祖”、“幫容美土司一下子把格局從地緣政治斗爭提升到了國家認同的高度”這些文人記錄的內容可以看出,交往的形式以作記,追溯祖源為主;交往的內容具有明顯的國家和文化認同色彩。產生的影響結合所學可從促進民族交往、治理和開發偏僻地區以及有利于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和鞏固等方面進行總結概括。19.【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奮斗歷程】下列不同時期的歷史圖片反映了中國共產黨在革命和建設時期的百年奮斗歷程。
1921年中共一大在嘉興南湖的紅船上閉幕1923年中共三大在廣州召開1928年朱德率部和毛澤東所部井岡山會師,成立工農革命軍第四軍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中共領導東北人民革命軍同日軍作戰1937年中共中央在陜北洛川縣馮家村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1947年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1949年10月1日,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禮在首都北京隆重舉行1956年各地民眾慶祝社會主義改造的勝利1979年安徽鳳陽小崗村農民實施“大包干”,拉開,農村改革的序幕請任選材料中兩幅或兩幅以上的圖片,提煉出一個共同的觀點,并圍繞這一觀點,運用中國近現代史的相關知識展開論述。(要求:至少選取兩幅圖片,觀點明確,史論結合,表述成文)【答案】觀點: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取得了民主革命的勝利。闡述: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后,中國革命面貌煥然一新。黨在領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廣東體育職業技術學院高職單招(數學)歷年真題考點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川南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高職單招職業適應性測試歷年(2019-2024年)真題考點試卷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山東藝術設計職業學院高職單招高職單招英語2016-2024歷年頻考點試題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山東電子職業技術學院高職單招職業技能測試近5年常考版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安康職業技術學院高職單招高職單招英語2016-2024歷年頻考點試題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天津工藝美術職業學院高職單招高職單招英語2016-2024歷年頻考點試題含答案解析
- 精神障礙治療護理
- Excel知識課件教學課件
- CAD與CAM基本知識課件
- 蘇美風景如畫
- 醉里乾坤大壺中日月長-初中語文九年級第六單元名著導讀《水滸傳》整本書閱讀精讀研討課 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學設計
-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我的問卷我設計-綜合實踐方法指導課》課件
- DL∕T 5767-2018 電網技術改造工程工程量清單計價規范
- 03D201-4 10kV及以下變壓器室布置及變配電所常用設備構件安裝
- 基于plc的步進電機控制系統設計
- 衛生統計學題庫+答案
- 帕金森病-課件
- MOOC 通信原理-南京郵電大學 中國大學慕課答案
- 煙道改造居民同意協議書
- 2023年《房屋建筑學》考試復習題庫大全(含答案)
- 征地拆遷培訓班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