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課+西漢與東漢-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鞏固+導學案 高一上學期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1頁
第4課+西漢與東漢-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鞏固+導學案 高一上學期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2頁
第4課+西漢與東漢-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鞏固+導學案 高一上學期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3頁
第4課+西漢與東漢-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鞏固+導學案 高一上學期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4頁
第4課+西漢與東漢-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鞏固+導學案 高一上學期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答案第=page11頁,共=sectionpages22頁答案第=page11頁,共=sectionpages22頁第4課西漢與東漢——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鞏固【課標要求】1.通過了解漢朝的削藩、開疆拓土、尊崇儒術等舉措,認識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及鞏固在中國歷史上的意義;2.通過了解兩漢時期的社會矛盾和農民起義,認識兩漢衰亡的原因。【素養要求】1.唯物史觀:從兩漢時期政策的調整和興亡,理解生產關系要與生產力相適應、改革不能脫離實際情況、人民群眾是歷史發展的真正動力的唯物主義觀點;對“七國之亂”要客觀正確的進行分析。2.時空觀念:構建兩漢時期的時間軸,并相對應的注明重要的歷史事件,掌握兩漢時期重要事件的時空定位。3.史料實證:用相關史料論證“文景之治”和西漢的強盛等相關知識點。4.歷史解釋:對“文景之治”、“無為而治”、漢武帝經濟改革、“光武中興”、董仲舒新儒學、內外朝和“推恩令”等相關知識點要理解。5.家國情懷:通過漢匈戰爭,形成正確的家國情懷和民族觀念;通過兩漢時期文化的繁榮增強民族自尊心和文化自信心,強化家國情懷。【知識導航】一、西漢的建立與“文景之治”1.西漢建立:公元前202年,劉邦建立,定都長安,史稱西漢。2.文景之治:(1)原因:漢初統治集團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訓。(2)政策:尊奉黃老無為思想,采取“與民休息”政策。(3)措施:減輕賦稅、徭役和刑罰,提倡節儉,減少財政支出。(4)結果:文帝、景帝在位期間,經濟得到明顯恢復,社會穩定。3.郡國并行制:①“漢承秦制”,但地方采取郡縣與分封并行制,諸侯王給漢王朝的統治埋下了隱患。②漢景帝時,削減諸侯封地,引發七國叛亂,但叛亂不得人心,三個月內即被平定。二、西漢的強盛1.背景:①經過60余年的休養生息,西漢國力強盛;②漢武帝繼位后,加強中央集權,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得到鞏固加強。措施:(1)政治:①頒布“推恩令”,削弱諸侯王的勢力。②加強皇權,削弱丞相權力,設中朝,尚書令作用開始提升。③確立以察舉制為代表的新的官吏選拔制度。④分為13個州部,分設刺史,對官員及子弟和豪強勢力進行巡視監察。⑤任用酷吏治理地方,嚴厲鎮壓豪強、游俠等社會勢力的不法行為。(2)經濟:①改革幣制,將鑄幣權收歸中央。②鹽鐵官營,由政府壟斷鹽、鐵的生產和銷售。③均輸平準,國家插手并經營商業貿易,增加收入,平抑物價。④抑制工商業者。(3)思想:接受董仲舒的建議,尊崇儒術。儒學成為我國封建社會的主流意識形態。(4)開拓疆域:①任用衛青、霍去病為將,三次大擊匈奴,奪取陰山以南和河西走廊大片區域,西漢在河西走廊設立敦煌四郡。②派遣張賽出使西域,開辟了中西交通道路,大大促進了西域與中原的政治、經濟、文化聯系,中國的絲織品,沿著這條道路傳向中亞、西亞、歐洲和北非,這就是著名的“絲綢之路”。③公元前60年在烏壘城設西域都護府,作為管理西域的軍政機構。加強對東南沿海和西南少數民族地區的治理。三、東漢的興衰1.西漢滅亡:(1)原因:①政治日趨黑暗;②土地兼并,賦稅徭役沉重;③破產農民淪為奴婢,社會動蕩。(2)過程:外戚王莽奪取皇位,公元9年,改國號為新,西漢滅亡。2.王莽改制:①試圖挽救社會危機,但措施不切實際,使社會矛盾更加激化。②王莽末年,出現嚴重的旱災和煌災,綠林、赤眉等起義爆發。23年,綠林軍攻入長安,推翻王莽政權。3.東漢建立:1公元25年,劉秀重建漢朝,定都洛陽,史稱東漢,劉秀即光武帝。②劉秀平定一些割據政權,實現全國統一。4.光武中興:增強尚書臺作用;控制外戚千政:裁并郡縣,裁減官吏;整頓吏治;清查全國墾田、戶口;釋放奴婢;重視儒學。社會經濟在穩定的政局下重新發展起來。5.東漢衰亡:(1)原因:①東漢中期以后,出現外戚宦官交替專權,致使東漢后期政治腐朽黑暗;②一些正直官員和士人不滿現實。抨擊時政,稱為“清議”,被誣陷為“黨人公遭到鎮壓園史稱“黨錮之禍”;③豪強地主勢力發展,土地兼并嚴重,階級矛盾尖銳。(2)過程:184年,張角創立“太平道”,發動起義,稱“黃巾軍”,被官兵各個擊破。(3)影響:①動搖了東漢統治;②地方長官擁兵自重,軍閥割據局面出現,東漢政權名存實亡。四、兩漢的文化1.史學:司馬遷的《史記》,敘述上起黃帝下至漢武帝年間的歷史,首創紀傳體通史體裁。是一部兼具史學和文學特色的不朽名著。東漢班固的《漢書》,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2.文學:漢賦介于韻文和散文之間,講究鋪陳排比,辭藻華麗,樂府采集民歌修改而成樂府詩,很多反映當時社會的真實情況。3.科技:(1)醫學:①戰國至西漢《黃帝內經》奠定中醫理論基礎;②東漢《神農本草經》是中國古代第一部藥物學專著;③東漢張仲景《傷寒雜病論》,被譽為“醫圣”;④東漢華倫發明麻沸散。(2)數學:①《九章算術》在中國乃至世界數學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②西漢《周髀算經》,最早引用西周勾股定理特例商高定理。(3)其它:①東漢蔡倫改進造紙術;②東漢張衡發明候風地動儀;③農學出現《氾勝之書》、《四民月令》【合作探究】漢初政治統治與“文景之治”材料一分為諸侯王之地,一方面可以籠絡諸侯之心。。另一方面可以節省中原之物力人力,為中原之地百姓休養生息贏取精力①···匈奴成為一大邊患,韓丟信所封之地盡有令山西中北部……主要原因即為需要防備匈奴2……郡縣制屬于極端專制的集權體制的單線統治,中央對郡縣的絕對控制使郡與那之間相互拆離,使郡與縣之間沒有相應的聯系。材料二漢初,同姓諸侯的封地略占漢疆域的一半以上。吳楚七國之亂平定之后,取消了諸侯王的治民權④,又行“眾建諸侯而少其力”⑤的政策,“惟得衣食租稅”。武帝行“攜恩令”侯國被納入中真屬的漢郡統轄。中央直屬的郡由原先15個增加到80個。[探究](1)根據材料一,分析漢初實行分封制的原因。(2)根據材料二,概括西漢初年為解決地方諸侯問題采取了哪些措施?[提示](1)原因:籠絡諸侯王;推動中原地區休養生息;鞏固國防,防備匈奴;吸取秦亡的歷史教訓,郡縣制不成熟。措施:借平定七國之亂,取消其治民權;削弱諸侯經濟實力;頒布“推恩令”,侯國被納入中央直屬漢郡統轄。習題鞏固1.(2024湖南永州一模)漢高祖時,強徙舊齊國、楚國的大族昭氏、屈氏、景氏、懷氏、田氏五族及豪強到關中地區。漢武帝時,“徙郡國豪杰及訾三百萬以上于茂陵”。上述舉措的主要意圖是()A.加強中央對地方控制B.解決土地兼并問題C.推動政治中心的北移D.削弱地方諸侯實力2.(2024湖北恩施一模)董仲舒的《春秋繁露》共82篇,其中約22篇引用《詩經》部分字詞或句序,為釋文所用,或引用《詩經》中的一些詩句,對陰陽災異觀點進行闡釋。董仲舒的這一做法意在()A.宣揚《詩經》的思想文化價值B.承襲先秦以來的民本思想C.使儒學形成嚴密的哲學體系D.論證其儒學思想的合理性3.(2024山東新高考質量測評)下圖是出土于甘肅嘉峪關墓葬的3世紀壁畫,描繪了耕地、播種、耙地的勞動情景。據此可知當時()A.牛耕技術普遍推廣B.曲轅犁進一步完善C.男耕女織的生產狀況D.精耕細作的農業生產4.(2024廣東新高考適應性測試)西漢中期至西晉,中原王朝先后允許已歸附的匈奴、鮮卑族內遷到陜北、晉北、幽州北等長城一帶,羌、氐族內遷到關中地區聚居。這()A.加快了中原王朝的衰落過程B.使邊患危機更加嚴重C.促進了區域經濟的均衡發展D.推動了北方民族交融5.以下選項中,不屬于漢武帝在位時為加強中央集權、增加政府收入采取的經濟措施的是()A.將鑄幣權收歸于中央 B.實行鹽鐵官營政策C.國家插手并經營商貿 D.“廢井田,開阡陌”6.西漢初“吏多軍功”,“夫長吏多出于郎中、中郎”;漢武帝時“蓋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其令州郡察吏民有茂材異等可為將相及使絕國者”。這一變化反映出()A.科舉制成為漢代入社升遷重要途徑B.察舉制是漢代選官的唯一途徑C.時代發展的需要影響官吏選拔方式D.漢朝的理政水平較前代更理性7.據記載,漢高祖“矯秦縣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連邑,有逾古典”。這一舉措()A.給漢王朝統治埋下了隱患B.體現了黃老無為思想C.促成文景之治局面的出現D.打擊了地方豪強勢力8.漢初,諸侯王墓葬形制效仿帝陵,隨葬品中有大量的禮器、宴飲用的飲食器和生活雜器。西漢中期之后,其墓葬規模變小,隨葬品尤其是兵器數量明顯減少。這一變化反映出()A.中央集權得到強化 B.郡國并行體制瓦解C.社會經濟出現衰退 D.節葬主張得到踐行9.東漢碑刻《邰陽令曹全碑》對察舉制的一段記載:“君高祖父敏,舉孝廉,武威長史,巴郡朐忍令,張掖居延都尉,曾祖父述,孝廉,謁者,金城長史,夏陽令,蜀郡西部都尉。祖父鳳,孝廉,張掖屬國都尉丞,右扶風隃麋侯相,金城西部都尉,北地太守。……建寧二年,舉孝廉,除郎中,拜西域戊部司馬。”這折射出()A.官員選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