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鐵基坑工程監測方案_第1頁
地鐵基坑工程監測方案_第2頁
地鐵基坑工程監測方案_第3頁
地鐵基坑工程監測方案_第4頁
地鐵基坑工程監測方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地鐵基坑工程

監測方案

目錄

第一章編制依據、監測目的及范圍............................1

1.1監測方案編制依據......................................1

1.2監測目的...............................................2

1.3監測范圍...............................................3

第二章工程概況..............................................4

2.1車站位置..............................................4

2.2車站型式和施工方法.....................................4

2.3圍護結構型式...........................................5

2.4車站周邊環境和地下管線現狀..........................7

2.5工程地質及水文地質條件...............................17

2.5.1工程地質.........................................17

2.5.2水文地質.........................................20

第三章監測主要風險源......................................28

3.1監測主要風險源........................................28

3.2周邊建構筑物風險統計.................................37

第四章監測等級、內容及控制標準...........................57

4.1監測等級..............................................57

4.2監測內容..............................................57

4.2.1重點監測對象及措施................................57

4.2.2儀器觀測...........................................58

4.2.3現場巡視..............................................60

4.4監測頻率...................................................61

4.5監測報警值、預警值.......................................62

第五章監測方法................................................71

5.1基準點的測設..............................................71

5.1.1基準點布置原則.......................................71

5.1.2基準點選擇............................................71

5.1.2工作基準點埋設技術要求..............................72

5.1.3平面控制網............................................73

5.1.4水準控制網............................................75

5.2圍護(樁)墻頂水平位移監測..............................77

5.2.1監測點的埋設..........................................77

5.2.2監測點埋設技術要求及保護措施.......................77

5.2.3受損修復..............................................78

5.2.4觀測方法..............................................78

5.2.5數據處理及分析.......................................78

5.3圍護(樁)墻頂豎向位移監測..............................80

5.3.1測點埋設..............................................80

5.3.2觀測方法..............................................80

5.3.5數據處理及分析......................................81

5.4圍護(樁)墻體深層水平位移..............................83

5.4.1監測點的埋設..........................................83

5.4.2測點埋設技術要求及保護措施.........................83

5.4.3受損恢復..............................................84

5.4.4觀測方法及觀測技術要求..............................84

5.4.5數據處理及分析.......................................85

5.5土體深層水平位移監測....................................86

5.5.1監測點的埋設.........................................86

5.5.2測點埋設技術要求及保護措施.........................86

5.5.3受損恢復..............................................87

5.5.4觀測方法及數據處理...................................87

5.6支撐軸力監測.............................................87

5.6.1測點布置原則.........................................87

5.6.2測點埋設技術要求及保護措施........................88

5.6.3受損修復.............................................89

5.6.4觀測方法.............................................90

5.6.5數據處理及分析......................................90

5.7臨時立柱沉降監測.........................................92

5.7.1測點布置原則.........................................92

5.7.2測點埋設要求.........................................92

5.7.3觀測方法..............................................92

5.7.4數據處理及分析.......................................92

5.8建(構)筑物沉降監測....................................93

5.8.1測點布置原則.........................................93

5.8.2測點埋設技術要求及保護措施.......................93

5.8.3受損修復...........................................94

5.8.4觀測方法及數據處理................................94

5.9建(構)筑物傾斜監測.................................94

5.9.1測點布置原則......................................94

5.9.2測點埋設要求......................................94

5.9.3觀測方法..........................................94

5.10地表沉降(或隆陷)監測.............................96

5.10.1測點布置原則.....................................96

5.10.2測點埋設要求.....................................96

5.10.3受損修復..........................................97

5.10.4觀測方法.........................................98

5.10.5數據處理及分析...................................98

5.11地下水位監測..........................................99

5.11.1測點布置原則.....................................99

5.11.2測點埋設技術要求及保護措施.....................101

5.11.3受損修復.........................................102

5.11.4觀測方法.........................................102

5.11.5數據處理.........................................103

5.12地下管線沉降.........................................104

5.12.1測點布置原則....................................104

5.12.2測點埋設技術要求及保護措施.....................104

5.12.3受損修復............................................105

5.12.4觀測方法............................................105

5.13裂縫監測.................................................105

5.13.1監測頻率............................................106

5.13.2監測方法............................................106

5.14測點數量統計............................................107

第六章監測儀器設備及人員安排...............................111

6.1本工程主要監測儀器設備.................................111

6.2本工程主要人員安排......................................112

第七章監測資料整理及上報提交...............................114

7.1監測點埋設驗收報告的上報...............................114

7.2監測點初始值的上報......................................114

7.3監測日報表的提交........................................114

7.4監測周報、月報的提交....................................114

7.5監測總結報告的提交.....................................115

7.6信息反饋及報警處理.....................................115

第八章質量及安全保障措施...................................118

8.1測點保護責任落實........................................118

8.2監測點破壞之后的補救措施..............................119

8.3安全教育培訓............................................120

8.3具體措施..................................................121

8.4監測文明施工要求.....................................122

第九章應急預案............................................123

9.1監測數據出現異常情時采取的應急措施..................123

9.2異常天氣下的監測措施.................................123

9.3施工中突發事件的處理措施.............................123

9.3.1基坑施工突發事件的預防處理措施..................123

9.3.2基坑周邊房屋應急預案.............................124

9.3.3基坑圍護結構漏水、流砂預案......................126

9.3.4基坑失穩、縱向土體滑坡預案......................127

9.3.5基坑支撐失穩.....................................128

9.4應急響應..............................................128

9.5應急人員及設備.......................................130

9.6應急情況下的監測頻率.................................131

第十章報警與消警.........................................133

10.1報警等級.............................................133

10.1.1監測預警.........................................133

10.1.2監測報警.........................................133

10.1.3工程報警.........................................133

10.2預警流程...........................................133

10.3報警流程...........................................134

10.4消警流程...........................................136

第十一章附件............................................139

第一章編制依據、監測目的及范圍

1.1監測方案編制依據

(1)《城市軌道交通工程監測技術規范》GB50911-2013o

(2)《建筑基坑工程監測技術規范》GB50497-2009。

(3)《國定一、二等水準測量規范》GB12897-2006o

(4)《工程測量規范》GB50026-2007o

(5)《城市軌道交通工程測量規范》GB50308-2008o

(6)《建筑變形測量規范》JGJ8-2007o

(7)《城市軌道交通工程安全質量管理暫行辦法》建質〔2010〕

5號。

(8)《城市軌道交通工程質量安全檢查指南》建質〔2016〕173

號。

(9)《**市地鐵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暫行辦法》杭政辦

[2011〕18號。

(10)《**地鐵土建工程若干技術指導意見(試行)》杭地

鐵綜合〔2010〕81號。

(11)《**地鐵工程建設監測管理技術要求(試行)》杭地

鐵質安〔2017〕54號。

(12)《**地鐵報警、相應、消警管理辦法》杭地鐵質安

[2017]53號。

(13)《**地鐵5號線工程勘察II標【益樂路站(不含)?江

南大道站(不含)】**路站(含3號線)巖土工程勘察報告(補

勘階段)》(2016年11月)(此報告為正式勘察報告)浙江

華東建設工程有限公司。

(14)**地鐵5號線一期工程SG5-9標**路站施工圖北京城

建設計發展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15)**地鐵5號線一期工程SG5-9標**路站基坑監測設計圖。

(16)國家、地方、行業的有關技術規范及相應的法律、法規。

1.2監測目的

基坑開挖過程導致周圍土體應力狀態產生較大變化,在深基坑開

挖的動態過程中,與之有關的土體穩定和周邊環境狀態也處于動態變

化過程中。圍護結構、周圍土體以及周邊建筑物各種破壞形式產生之

前,通常有大的位移、變膨或受力變化等異常情況發生,因此加強在

施工過程中的監測,有助于快速反饋施工信息,以便及時發現問題并

有針對性地改進施工工藝和施工參數,減小地表和土體變形,以達到

信息化施工目的,保證工程安全。

本工程的監測意義在于:

(1)監測開挖過程中基坑的狀態及其對周邊環境的影響,預

防工程破壞事故和環境事故的發生。

(2)將現場監測結果與工程計算預測值相比較,判別前一步

施工工藝和施工參數是否符合預期要求,以確定和優化下一步施工參

數,從而指導現場施工,做到信息化施工。

(3)量測結果用于信息化反饋優化設計,使設計達到優質安

全、經濟合理、施工快捷。

(4)為確保基坑安全及周邊地下管線的安全提供實測數據,

是設計和施工的重要補充手段。

(5)檢查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和對建(構)筑物的影響是否

超過允許范圍,并在發生環境事故時提供仲裁依據。

(6)積累資料,為類似工程提供參考。

1.3監測范圍

在主體結構施工階段,以本工程基坑施工區域周圍3倍基坑開挖

深度范圍內周邊建筑、地下管線、周邊土體和基坑圍護結構作為本工

程監測及保護的對象。**路站主體基坑開挖深度分別為5號線**路站

深17.^18.81m;3號線**路站深24.6m~26.11m,因此5號線**路

站監測范圍為44.75rrT47m,3號線**路站監測范圍為61.5m~65.3m。

第二章工程概況

2.1車站位置

**路站位于**路上(**燈具市場附近),為3、5號線換乘車站,

3號線車站沿**路南北布置,5號線車站沿東西向跨**路布置。5號

線**路站(中心里程為右DK20+512.918)總長377.415m,標準段寬

33.0~61.0m,深17.9m~18.81m;3號線**路站總長310.1m,標準段

寬23.3m,深24.6m~26.11m。

圖27**路站位置示意圖

2.2車站型式和施工方法

**路站5號線的物業開發部分,因上部有4層建筑,將原地鐵車

站上方3m覆土層優化為一層地下室,地下結構為三層多跨箱型框架

結構;5號線的無物業開發部分,為兩層雙柱多跨箱型框架結構;3

號線為地下三層兩柱三跨箱型框架結構;聯絡線區域為地下二層至三

層多跨箱型框架結構。**路站總建筑面積79311m2,主體面積76695m2,

附屬面積2616m2。車站獨立設置四個出入口和兩組風亭,其余出入

口和風亭同上部的物業開發結合設置。

5號線車站主體一般寬度33.0~61.0m,盾構井段寬度為26.8m。

車站小里程端調頭井,大里程端雙接收。車站主體結構覆土一般段為

3.2m,主體結構采用明挖順筑法施工。

結構采用外包防水,側墻為復合墻。本站一般段底板位于77粘

土層或97層粘土層。

2.3圍護結構型式

**路站主體圍護主要劃分為I、II、III、IV個區域。其中I區為

3、5號線的換乘節點,II、III區為5號線二層結構區域,IV區為3

號線三層結構區域。5號線圍護結構采用800M地下連續墻,3號線

圍護結構采用1000mm地下連續墻,聯絡線區域圍護結構采用800mm、

1000mm地下連續墻坑外陰陽角采用高壓旋噴樁加固。主體圍護結構

設計情況詳見表27。

表2T車站主體圍護結構設計情況一覽表

圍護加固

施工圍護形基坑深度

結構支撐情況措施

方法式(m)

分區

明挖1000mm標準段1?4道為舲撐,5

I區

順做地下連24.6m道為鋼支撐,底層

圍護加固

施工圍護形基坑深度

結構支撐情況措施

方法式(m)

分區

部分續墻端頭井設置1道換撐。

蓋挖26.175m

端頭井:1?3道為

標準段

脛撐,4道為鋼支

17.65m

II區明挖撐,底層設置1道陰陽

800mm地端頭井

(含順做換撐;角采

下連續18.91m

聯絡部分標準段:3道舲撐;用

墻聯絡線:

線)蓋挖聯絡線:1?3道為35cm

18.733m~

經撐,4道為鋼支厚砂

20.65m

撐。三角

明挖標準段板撐

800mm地1~3道為校支撐,4

順做17.65m

III區下連續道為鋼支撐,底層

部分端頭井

墻設置1道換撐。

蓋挖18.91m

標準段標準段:1、4道為

IV區明挖

1000mm24.6m舲支撐,2、3和5、

(含順做

地下連端頭井6道為鋼支撐

聯絡部分

續墻26.175m端頭井:1、4道為

線)蓋挖

聯絡線:腔支撐,2、3和5、

圍護加固

施工圍護形基坑深度

結構支撐情況措施

方法式(m)

分區

20.65m~6道為鋼支撐,底層

22.56m設置1道換撐。

2.4車站周邊環境和地下管線現狀

**路站位于**路上,在舟山東路和**路丁字路口的南側,規劃的

七古登路(樹人街)北側,目前周邊的燈具市場已完成拆遷。**路道

路紅線寬度40.0m,舟山東路紅線寬度6.3m,規劃段道路紅線寬度

16.6mo本站平整后場地地面標高一般在4.4~4.8m,地勢較平坦。本

站周邊地塊大都為已建、在建用地。站址南側為**燈具市場,該地塊

同**路站結合開發,因此在**路站施工過程中,該地塊拆遷完畢。東

側為拱壁區善賢區塊城中村改造農轉居公寓項目,地下室外邊距主體

地墻外邊最小距離約25m。西側為樹人大學,其中8號宿舍樓同主體

圍護外邊最小距離3.8m,宿舍樓為地面7層,無地下室,采用①377

沉管灌注樁基礎,樁長13m,入5號粘土層。北側為下塘河,同主體

圍護外邊最小距離17m。

表2-2科路站周邊毗鄰建(構)筑物統計表

最小距離結構形

建筑名稱基礎型式現狀

(m)式

善賢人家1#600mm灌注剪力墻詳見圖

1約38.8

樓樁結構2-2

善賢人家2#600mm灌注剪力墻詳見圖

2約23.1

樓樁結構2-3

善賢人家3#600mm灌注剪力墻詳見圖

3約23.7

樓樁結構2-4

善賢5#樓及600mm灌注剪力墻詳見圖

4約24

裙樓樁結構2-5

善賢7#樓及600mm灌注剪力墻詳見圖

5約25.8

裙樓樁結構2-6

善賢人家地600mm灌注剪力墻詳見圖

6約11.46

下室樁結構2-7

善賢避災中600mm灌注磚混結詳見圖

7約49.7

心樁構2-8

新建中鐵二磚混結詳見圖

8不詳約24.1

局房構2-9

磚混結詳見圖

9亮晶晶燈飾不詳約50.6

構2-10

新**燈具市剪力墻詳見圖

10樁基礎約48.6

場結構2-11

磚混結詳見圖

11聯華超市不詳約20.0

構2-12

磚混結詳見圖

12陸家苑1幢不詳約35.7

構2-13

善賢衛生服磚混結詳見圖

13不詳約31.90

務站構2-14

樹入園8號①377沉管磚混結詳見圖

14約3.8

樓灌注樁構2-15

樹入園7號①377沉管磚混結詳見圖

15約41.6

樓灌注樁構2-16

樹大B1教學①377沉管磚混結詳見圖

16約42.6

樓灌注樁構2-17

舊輪胎翻修磚混結詳見圖

17不詳約2.1

r構2-18

樹人大學變磚混結詳見圖

18淺基礎約10.8

電站構2-19

木質箱詳見圖

19南側變電站淺基礎約19.8

體結構2-20

大理石詳見圖

20上塘河堤不詳約17.0

結構2-23

圖2-2善賢人家1#樓國2-3善賢

人家2#樓

圖2-4善賢人家3#樓圖2-5善賢人

家5#樓及裙樓

圖2-6善賢人家7#樓及裙樓圖2-7善賢人

家地下室

圖2-8善賢人家避災中心圖2-9善賢

人家北側新建房

圖2-10亮晶晶燈飾圖2T1新

建**燈具市場

圖2T2聯華超市圖2-13陸

家苑1幢

圖2-14善賢社區衛生服務站圖2-15樹

入園8#宿舍樓

圖2T6樹入園7#宿舍樓圖277樹人大學B1教學樓

圖2-18舊輪胎翻修廠圖2-19樹人大

學變電站

圖220)側變電站圖2-21**路

圖2-22**路南側現狀圖2-23上

塘河堤

**路站址范圍內及周邊地下管線有污水、雨水、給水、燃氣、電

力、通訊、交通信號、路燈等,種類繁多,縱橫交錯,埋深在地表下

0.5m?6m不等。主要有:沿**路布置共有32根管線,其中①800給

水管(埋深1.27m)、①600雨水管(埋深2.77m)、。300雨水管(埋

深2.28m)、①300雨水管(埋深1.89m)、①400雨水管(埋深1.82m)、

①400污水管(埋深3.39m)等在車站上方,需進行改遷處理。其中,

①400污水管(埋深3.39m)永久改遷后需橫跨5號線**路站,因為

主體結構埋深3.1m,所以在5號線上方局部落低設置管溝,確保管

線通過。雨水管起始點均在施工場地內,工地內排水自行解決,所以

可以臨時廢除,局部改遷110m。現狀管線情況見表2-3。

表2-3杵路站現狀管線統計表

序號管線名稱材質規格走向埋深

1燃氣鋼$219南北向1.24

2供電銅450X450南北向1.03

3電信光纖500X300三十七條南北向1.00

4信號銅500三十七條南北向1.04

5給水鑄鐵$200南北向0.81

6給水鑄鐵0800南北向1.27

7電信銅/光400X300南北向1.09

8給水鑄鐵0200南北向1.05

9供電銅100X100一條(10kV)南北向1.03

10供電銅800X600二條(10kV)南北向0.85

11雨水瞼(p600南北向2.77

12雨水險0400南北向2.28

13雨水脛$300南北向1.89

14雨水脛$400南北向1.82

序號管線名稱材質規格走向埋深

15雨水趣$1500南北向5.22

16污水瞼$400南北向3.39

17燃氣PVC①63東西向1.00

注:我公司在實施施工監測作業前先進行初始狀態調查,方法主

要為:

1、仔細查閱本工程地質勘查圖、施工圖及其它與本工程有關資

料,詳細了解**路站的工程概況。

2、通過前期開展現場勘查、走訪巡視工作,詳細了解摸清受基

坑施工影響范圍內的所有建(構)筑物、管線現狀,采集圖像資料。

3、對建(構)筑物原有裂縫進行標注統計。

4、與設計單位進行技術交底。

2.5工程地質及水文地質條件

2.5.1工程地質

本工程穿越了不同時代的地層,根據勘探孔揭露的地層結構、巖

性特征、埋藏條件及物理力學性質,結合周邊建筑物詳勘地質資料,

場地勘探深度以內可分為①、②、④、⑤、⑦、⑧、⑨、⑩、(11)、(12)、

(13)、(16)、(21)等13個大層,細劃為22個亞層,2個次夾層、3個夾

層。巖性描述詳見地質剖面圖。勘察深度和范圍內的巖土組成、地層

時代、厚度及標高見表2-4。

表2-4地基土層劃分表

層號土層名地層時層厚(m)層頂埋深層頂高程分布情

稱代最小?最(m)最(m)最小?況

大小?最大最大

0.50~全場分

0

1雜填土0~03.16-5.48

5.50布

mlQ4

淤泥質0.50~0.50~少量分

①31.34-3.99

填土2.203.60布

0.30-0.90~部分分

3

②2黏土alQ40.34-3.08

2.904.50布

淤泥質0.50~2.20-大部分

@12

mQ4-0.2~1.88

黏土10.704.60分布

粉質黏0.70~3.50~-10.04~大部分

⑤?

土5.6014.600.97分布

粉質黏al-IQ;

1.20-7.00~-9.83—零星分

⑤2土夾粉

8.5014.40-2.26布

4.90~11.60~-12.63?全場分

⑦1黏土

11.7017.00-7.62布

2

al-|Q3

粉質黏0.70~19.80~-18.62~部分分

⑦2

土5.7023.00-14.72布

淤泥質僅1孔分

⑧12

mQ37.128.7-24.32

粉質黏布

2

al-plQ31.50?21.00~-31.42~全場分

黏土

?1

-110.1035.80-16.19布

0.90~23.60—-35.62?部分分

?1黏土

9.8040.00-19.06布

a1mQ3

含砂粉3.90?36.40~0-32.14~僅2孔分

?2

質粘土7.8036.60-31.81布

粉質黏

0.30~25.40~-43.11~大部分

(11)土夾粉

11.8047.90-20.86分布

含砂粉0.70~37.00~-43.61?少量分

(ID夬

質粘土7.7048.20-32.5布

0.50~32.00—-44.3~部分分

(12)1粉砂

8.4048.90-27.54布

粉質粘0.80?37.00—-43.5?少量分

*

土7.5048.10-33.84布

含砂中aIQ;2.00~38.80~-36.67?僅2孔分

(12)2

砂3.2041.00-35.64布

0.70~40.40~-47.73~部分分

(12)4圓礫

16.5052.40-35.84布

(12)4失粉質粘1.50~42.20~-44.11?零星分

土3.0048.90-37.62布

粉質粘

2.10~39.00—-40.21?零星分

(⑶土夾粉mQ;

9.1044.70-34.54布

含礫粉dl-plQi+3.50~36.40~-32.69?僅2孔分

(16)1

土212.6037.10-31.84布

全風化0.70~29.00—-46.81~部分分

(21)1

凝灰巖5.7051.40-23.92布

強風化0.30~28.10~-51.81~部分分

(21)2

凝灰巖10.4056.20-24.14布

中風化

K1C0.40~31.50—-53.39—部分分

(21)3-1上段凝

6.1057.80-26.77布

灰巖

中風化

0.90~28.80~-55.59~部分分

(21)3-2下段凝

8.2060.00-24.52布

灰巖

2.5.2水文地質

1)地表水

擬建場區東側有寬45-55m的上塘河,詳勘期間實測河水位高程

約3.63~3.73m,水深約1.8?2.8m,河底淤積物約為30?50cm。河

水均由北向南緩慢流動,水位、流量主要受季節和大氣降水控制。

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