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考熱點三 中國古代的民族關系與對外交往_第1頁
必考熱點三 中國古代的民族關系與對外交往_第2頁
必考熱點三 中國古代的民族關系與對外交往_第3頁
必考熱點三 中國古代的民族關系與對外交往_第4頁
必考熱點三 中國古代的民族關系與對外交往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必考熱點三中國古代的民族關系與對外交往1.在歷史學家吳于廑看來,游牧世界與農耕世界的互動,構成世界范圍內農業時代歷史發展的動力之一。就中國歷史來說,唐以后草原與中原農耕地區的互動更為廣泛而深入。“游牧世界與農耕世界的互動”對唐以后中國歷史的影響最深遠的是(D)A.經濟文化的不斷交流B.民族交融更加廣泛深入C.少數民族政權封建化D.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2.下圖為中國古代農牧界線變遷圖。出現這一變遷的主導因素是(B)A.政治經濟重心轉移 B.政府重視經略邊疆C.漢匈經濟文化交流 D.少數民族的封建化3.漢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西漢政府在海南島首置珠崖、儋耳二郡,合十六縣,戶二萬三千余,約十二萬人,這些戶皆是編戶。這些人多數屬于中原人或漢族。據此可推知,漢武帝時期(B)A.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形成B.中原文化在海南得到傳播C.海南移民以民間移民為主D.完善了海南的基層管理4.北魏孝文帝廢止了平城西郊和東郊的游牧性祭天活動,在南部新建了太廟、明堂等建筑,明堂的布局與漢長安城一致。這一舉措旨在(A)A.塑造正統形象 B.摒棄鮮卑習俗C.提倡尊宗敬祖 D.發展農耕經濟5.在唐朝,中原政權向一些周邊政權賜書,唐太宗曾賜《吉兇禮要》等給新羅,唐玄宗曾賜《毛詩》《禮記》《左傳》等給吐蕃。新羅、吐蕃與唐朝往來頻繁,多次派遣貴族子弟到長安求學。這(D)A.實現了中央對邊疆的有效管轄B.維護了宗藩關系長期穩定C.體現了羈縻政策取得明顯成效D.反映了儒家文化的吸引力6.唐宋治理邊疆,實行羈縻政策,羈縻州只是名義上的府州區劃,一般不呈報戶籍,不承擔貢賦。元朝因俗設“土官”,通過宣慰司等機構,實行強制性的檢查戶籍,設立驛站,比較固定的繳稅和貢賦,強制征兵等。這反映了(D)A.羈縻府州不受中央政府管轄B.元朝基層治理能力得到提高C.土官制度促進民族交流交融D.時代變遷影響邊疆治理效能7.有學者認為,宋夏戰爭中,雖然西夏軍隊在戰爭中打敗宋軍,但由于北宋停止了歲賜,關閉了榷場,不準西夏的青白鹽進入宋境,導致西夏糧食、布帛、茶葉及日用品供給奇缺,物價飛漲,引起各族不滿,最終促成和談。該學者意在強調(D)A.宋朝控制著西夏的經濟命脈B.經濟實力決定戰爭勝負C.經濟的互補性制約戰和關系D.經貿往來影響政權關系8.下表是歷史上載有中國瓷器的部分沉船信息。據此可知唐朝至明朝期間(C)朝代沉船所在地瓷器唐朝黑石號印尼勿里洞島海域長沙窯、越窯、邢窯、鞏縣窯瓷器五代井里汶號爪哇海域越窯青瓷宋朝南海1號廣東陽江海域德化和景德鎮窯青白瓷、龍泉窯青瓷元朝新安沉船韓國全羅道新安郡海域福建龍泉青瓷、景德鎮白瓷和青白瓷明朝南澳1號南澳縣海域江西景德鎮青花瓷福建漳州窯青花瓷A.瓷器是中外貿易的大宗商品B.南方瓷器的生產越來越發達C.瓷器商品常見于中外間貿易D.中國經濟重心自北向南轉移9.南越是西漢首次以冊封形式約結的“外臣”。南越的冊封參照諸侯王體制進行,但當時南越與西漢關系介于敵國與諸侯之間。后這種“外臣”名號相繼應用于匈奴、西域等地,并形成一種特定模式。這一模式(A)A.有利于強化華夏認同觀念B.有力沖擊了郡國并行制度C.形成了體系化的朝貢外交D.具體實踐了家國同構思想10.日本僧人圓仁的《入唐求法巡禮行記》記載,開成六年(后改為會昌元年,公元841年)“春節,命賜胡餅、寺粥。時行胡餅,俗家亦然”。這一記載(C)A.寄托了中日世代友好的愿望B.贊頌了盛唐的經濟繁榮景象C.反映了唐代社會風氣的開放D.證明了佛教初步完成中國化11.元代對于驛站符牌的使用有嚴格規定,“若濫給者,從臺憲官糾察之”。下圖是1973年在我國西藏地區發現的一枚元代虎符圓牌,牌上文字的文意為“上天眷命,皇帝圣旨。如不欽奉虔敬,治罪”。由此可知,元代(D)A.君主專制空前強化B.行政區劃有重大創新C.監察體系嚴密高效D.西藏與中原聯系密切12.下表為明代山東、遼東、浙江沿海海防衛所數量對比統計。統計數據反映出(C)項目遼東沿海地區山東沿海地區浙江沿海地區衛城數量31013所城數量11323總數42336A.江南地區倭患較比北方嚴重B.政府實施重陸防輕海防的戰略C.經濟發展影響軍事戰略布局D.政府對西方殖民活動有所警覺13.明代在各要害地方皆設衛所,屯駐軍隊,其集中分布狀況如下圖所示。下列對明代衛所的分布解釋最為準確的是(C)A.有利于抵御北方匈奴的入侵B.消除了東南沿海的倭患C.構建起較為完整的防御體系D.確保了政權的長治久安14.明中期,明廷將西南地區的部分土司轄區改設州縣并編設里甲,同時將原土司職銜由武職改授為文職,令其在原地繼續世襲,但他們已失去了土地、人民的管轄權。時人稱其為虛銜土司,以區別那些仍擁有土地、人民的土司。虛銜土司的設立(A)A.體現了因俗而治的理念B.有效緩解了西南地區的社會危機C.拓展了明代的政治版圖D.實現了邊疆與內地管理的一體化15.康乾二帝常在木蘭圍場接見蒙古王公,狩獵后舉辦宴會和表演。趙翼曾描述乾隆時的摔跤表演:“由來角觝古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