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邏輯與思維》第二課
把握邏輯要義第二框邏輯思維的基本要求1、邏輯思維的基本要求2、形式邏輯的基本規律
(1)合乎邏輯的思維是具有確定性的思維
(2)合乎邏輯的思維是具有一致性的思維
(3)合乎邏輯的思維是具有明確性的思維(1)形式邏輯的基本規律: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2)這些基本規律是人們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對認識客觀事物的正確思維活動的總結。它們不是邏輯學家頭腦中固有的,也不是哪個權威規定的。而是通過無數次社會實踐,既認識了客觀事物的規律,也認識到了思維自身的規律。(3)形式邏輯的基本規律是形成科學思維的必要條件:只有遵循形式邏輯基本規律的思維,才有可能成為科學的思維,而違背形式邏輯基本規律的思維,不可能是科學的思維。同一律:思維的確定性要求
1、同一律:合乎邏輯的思維是具有確定性的思維。要正確地反映客觀事物的事實與規律,必須讓思維確定下來,該是什么就是什么,不能游移不定。這就要遵循同一律的要求。(1)公式:①公式表達:“A是A”。②公式意思:在同一時間、從同一方面、對同一對象所形成的論斷“A”,如果是真的,就是真的;如果是假的,就是假的。“三同一”的限制
1、同一律:(2)要求:同一律要求人們:在同一思維過程中,每一思想必須保持自身同一性。不能混淆概念,也不能轉移論題。故意違反同一律的要求,所犯的邏輯錯誤叫作“偷換概念”或“偷換論題”。(3)條件性:①在不同的時間或不同的條件下,對同一對象所形成的概念或判斷,同一律并不要求它們一定是同一的。②同一律并不否認認識對象的復雜多樣性及其變化和發展。它所反對的,只限于時間、條件不變的情況下,任意變更概念或判斷。【名詞解碼】:“偷換概念”與“偷換論題”(1)偷換概念:混淆概念就是把不同的概念當作同一概念來使用。因判斷是由概念組成的,改變了概念也就改變了判斷。例如:“我對法律上規定‘公開審判應當有律師為被告辯護’有意見。怎么罪犯還會有理?還要有人替他辯護?請問,這是站到什么立場上去了!”“被告”與“罪犯”是交叉關系的兩個不同的概念,二者不同一。這里恰恰把這兩個不同的概念當作同一個概念來使用,犯了混淆概念的邏輯錯誤。混淆概念在很多情況下是由一個語詞表達兩個不同的概念引起的。(2)偷換論題:偷換論題就是把不同的判斷當作同一判斷來使用,從而使議論離開了原來的論題。例如,馬克思主義有一個重要觀點:“人們的經濟地位決定人們的意識。”而有些人卻把它篡改成“吃飯決定思想體系”,這是對馬克思主義的歪曲。從邏輯上說,就是犯了“偷換論題”的錯誤。寫作當中的“走題”或“跑題”,其實也是偷換論題。例如,有人寫一篇題為“人貴有志”的文章,在開頭說“人必須有志向,有理想”之后,就筆鋒一轉,大談特談“有了志向必須奮斗才行。沒有奮斗,理想就成了空想”。那么請問,這篇文章究竟要寫“人貴有志”還是“人貴奮斗”?【示例評析】
右圖中買茶葉的人所說的“好茶”指的是品質優良的茶葉,賣茶葉的人說的“好茶”指的是沒有變質的茶葉。賣茶葉的人的回答違反了同一律的要求,把不同概念當作同一個概念來使用,犯了“偷換概念”的錯誤。提示:有邏輯問題。合乎邏輯的思維是具有確定性的思維。要正確地反映客觀事物的事實與規律,必須讓思維確定下來,該是什么就是什么,不能游移不定。這就要遵循同一律的要求。甲所指的“別人"是除乙之外的其他人,而乙所指的“別人”是除甲和乙之外的其他人,違反了同一律的要求。“你們這樣通宵達旦、吵吵鬧鬧地在宿舍打牌,影響別人休息”甲與乙的對話中有沒有邏輯問題?談談你的理由。“影響別人,又不影響你。別人都沒有怨言,你有什么不平的?”探究與分享1.老師:“談談你是怎樣認識孫中山的?”學生:“老師,我不認識孫中山。”
2.員工:“你那么有錢,居然在路邊吃麻辣燙!”經理:“不在路邊吃,難道在路中間吃”。3.顧客:“你們這兒是怎么搞的?啤酒里有蒼蠅!”服務員:“啊,不要緊,我們這兒的蒼蠅不會喝很多酒。”4.老師:“小張去年還是團員,現在已是黨員了”。偷換概念:評價和理解→日常生活的交往偷換論題:吃什么→在哪兒吃偷換論題:有沒有蒼蠅→蒼蠅喝不喝酒指出下列說法的邏輯錯誤未違反同一律,不同時間(去年→現在)1.原因2.公式3.內容4.要求5.邏輯錯誤6.注意合乎邏輯的思維是具有確定性的思維。要正確地反映客觀事物的事實與規律,必須讓思維確定下來,該是什么就是什么,不能游移不定,要遵循同一律要求在同一時間、從同一方面、對同一對象所形成的論斷(概念或判斷)“A”,如果是真的,就是真的;如果是假的,就是假的。同一律:思維的確定性要求(不能游移不定)常用公式“A是A”(A既可指代概念,也可指代判斷)在同一思維過程中,每一思想必須保持自身同一性。不能混淆概念,也不能轉移論題。(1)在使用概念的過程中沒有遵守同一律,將會出現“混淆概念”或“偷換概念”的邏輯錯誤。(2)在使用判斷的過程中沒有遵守同一律,將會出現“轉移論題”或“偷換論題”的邏輯錯誤。
(1)在不同的時間或不同的條件下,對同一對象所形成的概念或判斷,同一律并不要求它們一定是同一的。(2)同一律并不否認認識對象的復雜多樣性及其變化和發展。它所反對的,只限于在時間、條件不變的情況下,任意變更概念或判斷。矛盾律:思維的一致性要求
合乎邏輯的思維是具有一致性的思維。要避免思維出現不融貫一致的邏輯錯誤,就要遵循矛盾律的要求。
2、矛盾律:(1)公式:①公式表達:“A不是非A”。②公式意思:在同一時間、從同一方面、對同一對象所形成的論斷“A”和它的否定論斷“非A”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2)要求:矛盾律要求人們:在同一時間、從同一方面、對同一對象所形成的論斷“A”和“非A”,不能斷定它們都成立。違反矛盾律要求的邏輯錯誤叫作“自相矛盾”。《韓非子·難一》載:“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無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應也。夫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這位楚人為什么“弗能應”?提示:
合乎邏輯的思維是具有一致性的思維。要避免思維出現不融貫一致的邏輯錯誤,就要遵循矛盾律的要求。矛盾律要求人們:在同一時間、從同一方面、對同一對象所形成的論斷“A"和“非A”,不能斷定它們都成立。這位楚人自己賣的“最堅固的盾"和“最鋒利的矛"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探究與分享(3)邏輯矛盾與辯證矛盾:
思維中出現的自相矛盾不同于唯物辯證法所講的事物的客觀矛盾。矛盾律及其要求是就同一時間、同一方面對同一對象所作的論斷而言的,自相矛盾的論斷是對客觀實際的錯誤反映。客觀事物是變化發展的,此事物可以變成彼事物。從不同時間、不同方面對同一事物所作的相反論斷,并不是自相矛盾的。
2、矛盾律:邏輯矛盾辯證矛盾區別聯系思維中出現的自相矛盾,是思維混亂的一種表現。是主觀的,可以消除避免指事物同時具有對立統一、相反相成的屬性,是事物的客觀矛盾,是事物本身固有的。是客觀的。允許邏輯矛盾則是詭辯論的特征。承認辯證矛盾是唯物辯證法的根本要求在同一思維過程中,在同一時間、從同一方面、對同一對象所作的具有矛盾關系的論斷,不能斷定它們都成立事物固有的矛盾二重性的判斷,在不同時間、不同條件下,從不同方面對事物作出的判斷,并不違反矛盾律。知識拓展:比較邏輯矛盾與辯證矛盾(1)邏輯矛盾(自相矛盾)的論斷是對客觀實際矛盾的錯誤反映。遵守矛盾律的要求是正確把握客觀矛盾的必要條件。(2)任何科學都要求排除邏輯矛盾,而任何科學又都要求認識事物本身的辯證矛盾。請你作出判斷,并說明理由。提示:①和④論斷都犯了自相矛盾的錯誤。要么畫圓,要么畫方,不存在“一個方的圓”;既然“太緊張”,就不可能“不知不覺”。②和③論斷沒有自相矛盾。“噪”與“靜”“鳴"與“幽”是對立統一的;認識能力的“無限"與“有限”也是對立統一的。下列論斷有些是自相矛盾的,有些不是。①小明想畫一個方的圓②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③人類的認識能力既是無限的,又是有限的。④這幾周的軍訓太緊張了,但已經不知不覺地過去了。探究與分享1.原因2.公式3.內容4.要求5.邏輯錯誤6.注意合乎邏輯的思維是具有一致性的思維。要避免思維出現不融貫一致的邏輯錯誤,就要遵循矛盾律的要求。在同一時間、從同一方面、對同一對象所形成的論斷“A”和它的否定論斷“非A”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在同一時間、從同一方面、對同一對象所形成的論斷“A”和“非A”,不能斷定它們都成立。“自相矛盾”(兩可)(1)邏輯矛盾≠辯證矛盾。思維中出現的自相矛盾(A→非A)不同于唯物辯證法所講的事物的客觀矛盾(對立統一)。(2)矛盾律及其要求是就同一時間、同一方面對同一對象所作的論斷而言的,自相矛盾的論斷是對客觀實際的錯誤反映(主觀,可避免;A不是非A)(3)從不同時間、不同方面對同一事物所作的相反判斷,并不是自相矛盾的。矛盾律:思維的一致性要求(不能自相矛盾)常用公式“A不是非A”(非A是與A相否定的概念或判斷)。(不能同時肯定相反的兩個概念或判斷,即任一事物不能同時既具有某屬性又不具有某屬性。)“A”和“非A”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1.嚴禁觸碰高壓線,一觸即死,違者法辦。2.有同學說:“我堅信一位哲人的名言,不要相信任何人的話”3.人定勝天,蘇格拉底是人,所以蘇格拉底一定勝天。4.全場商品一律五折,僅限部分商品參與。5.人類的認識能力既是無限的,又是有限的。6.我不認為李想是勤奮的,我也不認為李想是不勤奮的。自相矛盾自相矛盾偷換概念自相矛盾辯證矛盾指出下列論斷存在的邏輯錯誤兩不可“我不認為李想是勤奮的,我也不認為李想是不勤奮”和前面講的自相矛盾有什么區別呢?排中律:思維的明確性要求合乎邏輯的思維是具有明確性的思維。邏輯思維既要排除自相矛盾的邏輯錯誤,也要反對在“是”與“非”之間騎墻居中,在矛盾關系的論斷之間持“兩不可”的態度。這就要遵循排中律的要求。
3、排中律:(1)公式:①公式表達:“A或者非A”。②公式意思:在同一時間、從同一方面、對同一對象所形成的論斷“A”和“非A”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2)要求:排中律要求人們:在同一時間、從同一方面、對同一對象形成的論斷“A”和“非A”,不能斷定它們都不成立。也就是說,不能同時否認“A”,又否認“非A”,對“是”與“非”各打五十大板。違反排中律要求的邏輯錯誤叫作“兩不可”。
在一次討論會上,關于某部古典作品是不是中國文學史上的優秀作品,出現了兩種截然相反的評價意見。有人認為它是一部優秀的文學作品,也有人認為它不是一部優秀的文學作品。討論結束時,會議主持人表態說:“我反對第一種意見,也反對第二種意見。”會議主持人的話是否合乎邏輯,為什么?提示:不符合。合乎邏輯的思維是具有明確性的思維。邏輯思維既要排除自相矛盾的邏輯錯誤,也要反對在“是"與“非"之間騎墻居中,在矛盾關系的論斷之間持“兩不可”的態度。這就要遵循排中律的要求。在同一時間,從同一方面,對同一對象所形成的論斷“A”和“非A”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探究與分享【示例評析】
甲:下周去香山看紅葉,你去嗎?乙:誰說我不去?甲:你去,請登記吧!乙:我要是去,早就登記了。甲:那么,你是不去呀?乙:我已經說得很清楚了。
乙的回答同時否定了“去”與“不去”,違背了排中律,犯了“兩不可”的錯誤1.原因2.公式3.內容4.要求5.邏輯錯誤合乎邏輯的思維是具有明確性的思維。邏輯思維既要排除自相矛盾的邏輯錯誤,也要反對“是”與“非”之間騎墻居中,在矛盾關系的論斷之間持“兩不可”的態度。這就要遵循排中律的要求。在同一時間、從同一方面、對同一對象所形成的論斷“A”和“非A”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在同一時間、從同一方面、對同一對象所形成的論斷“A”和“非A”,不能斷定它們都不成立。也就是說,不能同時否認“A”,又否認“非A”,對“是”與“非”各打五十大板。在矛盾關系中“兩不可”排中律:思維的明確性要求(不能騎墻居中)常用公式“A或者非A”。(要么A,要么非A,必須要肯定一個,不能同假,即不能同時否定)規律名稱基本內容公式適用范圍要求邏輯錯誤作用同一律思想自身同一(不能游移不定,即不能前后不一致)A是A概念和判斷確定性(自身同一)混淆或偷換概念、轉移或偷換論題可以正確反映客觀事物矛盾律一個思想及其否定不能同真(不能自相矛盾,即不能同時肯定)A不是非A矛盾關系和反對關系一致性/無矛盾性(不能同真,必有一假)自相矛盾(兩可)可以以真推假排中律互相矛盾的思想不能同假(不能騎墻居中,即不能同時否定)A或者非A矛盾關系明確性(不能同假,必有一真)兩不可(騎墻居中)可以以假推真聯系三者都是形式邏輯的基本規律,是人們在運用概念、作出判斷、進行推理時必須遵守的基本規律,它們從不同側面保證思維的科學性。比較形式邏輯的三大基本規律指出下列說法的邏輯錯誤1.張三考試作弊。甲教師:要處分;乙教師:不要處分;丙教師:這兩種意見我都不贊成,關鍵是做好張三的思想工作。2.甲:萬里長城是我國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也是我國的天然屏障。3.甲:這場足球賽,A隊既沒贏球,也沒有輸球。4.甲:“我想靜靜”;乙:“別找我,找靜靜”。5.甲警察:“不準動,把手舉起來”。6.甲:“物質是不滅的,那么作為房屋的物質都是不滅的”7.小紅說:“我要去看花燈”。媽媽說:“家中這么多燈,何必去看”8.甲對乙說:“這件事情我不會參與,我只會在必要的時候指導一下你們。”不違反形式邏輯的要求丙教師違反排中律,“兩不可”乙違反同一律,“偷換概念”甲違反同一律,“混淆概念”甲警察違反矛盾律,“自相矛盾”乙違反同一律,“偷換概念”甲違反矛盾律,“自相矛盾”甲違反矛盾律,“自相矛盾”
一起兇殺案,經過偵查得知,作案人可能是趙、錢、孫、李四人中的某一個。這四名犯罪嫌疑人都否認自己作案,大家說法不一。
趙:“人不是我殺的。”
錢:“李就是殺人犯。”
孫:“錢就是殺人犯。”
李:“人不是我殺的。”(1)如果假定這四人中只有一人說真話,請問兇手是誰?為什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安徽職業技術學院高職單招(數學)歷年真題考點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寧夏葡萄酒與防沙治沙職業技術學院高職單招高職單招英語2016-2024歷年頻考點試題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天津醫學高等專科學校高職單招語文2019-2024歷年真題考點試卷含答案解析
- 貨物運輸代理合同范本
- T-CESA 1150-2021 人工智能芯片應用 面向漢盲翻譯系統的技術要求
- 花兒音樂會課件
- 房地產企業戰略合作合同協議
- 畢業設計論文答辯框架
- 2022營養包培訓課件
- 甲狀腺術后護理教學查房
- 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天津財經大學)知到章節答案智慧樹2023年
- 教學防滅火新技術 公開課比賽一等獎
- 電磁學知到章節答案智慧樹2023年天津大學
- EIM Book 1 Unit 10 Don't give up單元知識要點
- 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先學后教當堂訓練)
- 改革開放與新時代智慧樹知到答案章節測試2023年同濟大學
- 《塑造打勝仗的團隊系列 8冊 》讀書筆記思維導圖
- 敦煌的藝術智慧樹知到答案章節測試2023年
- 淺談心理學在促進社會工作服務質量中的作用
- JJG 913-2015浮標式氧氣吸入器
- GB/Z 20308-2006產品幾何技術規范(GPS)總體規劃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