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歷史-考研歷史押題密卷3單選題(共20題,共20分)(1.)蘇聯第一個五年計劃是從哪一年開始實行的?()A.1928年10月B.1927年10月C.1929年10月D.(江南博哥)1933年10月正確答案:A參考解析:1928年10月蘇聯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實行,1932年提前完成一五計劃。因此,正確答案是A。(2.)歐洲協調的最后一次會議是()A.亞琛會議B.特洛波會議C.維也納會議D.維羅納會議正確答案:D參考解析:1822年英、法、俄、普、奧五國在維羅納討論西班牙革命問題,會上英國放棄歐洲協調,這也是歐洲協調的最后一次會議。因此,正確答案是D。(3.)“盧溝橋,盧溝橋,男兒墳墓在此橋!最后關頭已臨到,犧牲到底不屈撓……盧溝橋,盧溝橋,國家存亡在此橋!”70年前抗日將士那悲壯的歌聲仿佛仍在永定河上回蕩。當年這里發生了()A.“七七”事變B.“八一三”事變C.“九一八”事變D.“雙十二事變”正確答案:A參考解析:1937年7月7日晚日本借口一名士兵失蹤,要求進入宛平城搜查,遭到中國駐軍拒絕,日軍炮轟宛平和盧溝橋,中國軍隊奮起抗擊。這標志著日本帝國主義全面侵華戰爭的開始,從此中國人民進入了八年的全面抗戰時期.因此,正確答案是A。(4.)戊戌變法運動的實質是()A.光緒帝與慈禧太后的斗爭B.開明地主與頑固官僚的斗爭C.資產階級與封建勢力的斗爭D.西方文化與傳統儒學的斗爭正確答案:C參考解析:戊戌變法是一場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改良運動,它的實質是資產階級與封建勢力的斗爭。因此,正確答案是C。(5.)1949年到1953年,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A.全體會議代表是在選舉基礎上產生的B.代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職權C.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D.通過了中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正確答案:B參考解析:1949年到1953年,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參加政協會議的代表不是由選舉產生;在1954年一屆人大召開之前,由政協代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職權。因此,正確答案是B。(6.)開始把漢字字體由隸書轉化為楷書的是()A.東晉王羲之B.東晉王獻之C.曹魏鐘繇D.東漢劉德升正確答案:C參考解析:曹魏時期的鐘繇創立了直書即楷書;東晉的王羲之集漢魏書法大成,有書圣之稱;東漢的劉德升、蔡邕首創行書體。因此,正確答案是C。(7.)1977年,我國恢復高考制度。這()A.標志著十年動亂的結束B.宣告了改革開放的開始C.體現了社會公正的重建D.意味著撥亂反正的完成正確答案:C參考解析:十年“文化大革命”中,我國的知識分子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被斥為“牛鬼蛇神”、“臭老九”等。“文化大革命”結束后,鄧小平恢復工作,號召尊重知識,尊重人才,恢復高考就是重建公正公平的最好證明。因此,正確答案是C。(8.)朱元璋在廢除了行中書省之后在全國地方設置的是()A.左右布政使司B.承宣布政使司C.都指揮使司D.提刑按察使司正確答案:B參考解析:明太祖在1376年廢除行中書省,在地方設置了13個承宣布政使司,置左右布政使主管一省民政和財政,又設提刑按察使司和都指揮使司,主管刑法和軍隊,三者合稱“三司”。因此,正確答案是B。(9.)暫時解決歐洲安全問題的條約是()A.《凡爾賽和約》B.《洛桑條約》C.《洛迦諾公約》D.《非戰公約》正確答案:C參考解析:1925年歐洲國家簽訂《洛迦諾公約》,它暫時解決了歐洲安全問題.歐洲進入了一個相對和緩的時期。因此,正確答案是C。(10.)促使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的歷史事件是()A.“九一八”事變B.西安事變C.“八一三”事變D.盧溝橋事變正確答案:D參考解析:西安事變和平解決,促使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盧溝橋事變促使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因此,正確答案是D。(11.)劉秀即皇帝位是在()A.洛陽B.長安C.鄗縣D.昆陽正確答案:C參考解析:更始三年,劉秀在部縣之南即皇帝位,沿用漢的國號,當年為建武元年。之后,定都洛陽,史稱東漢。因此,正確答案是C。(12.)中共第一次代表大會確定黨成立后的中心任務是()A.推翻資產階級政權B.打倒封建軍閥C.宣傳馬克思主義D.組織和領導工人運動正確答案:D參考解析:中共第一次代表大會確定黨成立后的中心任務是組織工人階級、從事工人運動,強調在工人運動中加強黨的領導。因此,正確答案是D。(13.)明朝援朝抗日的戰爭中并肩作戰的明朝老將和朝鮮民族英雄分別是()A.鄧子龍,李舜臣B.李舜臣,鄧子龍C.鄧子龍,李啟泰D.李啟泰,鄧子龍正確答案:A參考解析:1598年中朝軍隊在朝鮮南海海面與日軍開戰,日軍幾乎全軍覆滅。戰役中,明朝將領鄧子龍和朝鮮民族英雄李舜臣極力配合,并肩作戰,壯烈犧牲。這是兩國友好關系史上的光輝篇章。因此,正確答案是A。(14.)下列不是晉楚之間的戰爭的是()A.城濮之戰B.馬陵之戰C.邶之戰D.鄢陵之戰正確答案:B參考解析:晉楚城濮之戰后,晉文公通過踐土之盟確立了自己的霸主地位。之后晉楚之間又有邶之戰,晉軍將領意見不合,結果大敗,楚莊王當上霸主。公元前575年,晉楚又交戰于鄢陵,晉軍取勝,重新確立了霸主地位。因此,正確答案是B。(15.)東林黨的主要領導人是()A.顧憲成、高攀龍B.沈一貫、方從哲C.姚宗文D.顧天峻正確答案:A參考解析:東林黨是明后期以江南士大夫為主的政治集團,以顧憲成、高攀龍為首領。他們在東林書院聚會講學,“講習之余,往往諷議朝政,裁量人物”,其言論被稱為清議。因此,正確答案是A。(16.)《禮記》說:周公“制禮作樂”。關于“禮”和“樂”說法錯誤的是()A.“禮”的建設,形成了西周文化的主框架B.“禮”有尊崇上天和先祖的內容C.“樂”以其藝術美使得講究等級規范、形式森嚴的“禮”具有了征服人心的感染力D.“禮”和“樂”的使用,適用于當時的整個社會階層正確答案:D參考解析:禮和樂是西周時期重要的統治方法。是為了維護周王的統治,穩定貴族政治,使社會上的人都牢牢束縛在某種固定的階級、階層位置上。但是,當時“禮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因此,正確選項是D。(17.)今天的福建馬尾造船股份有限公司只是行業中普通的一家企業,但在140多年前,馬尾造船廠的建立,卻是一件備受關注的大事。左宗棠在奏折中說,修建造船廠的目的是“欲防海之害”。該廠當時屬于()A.洋務軍事企業B.民族資本主義企業C.洋務民用企業D.外國資本主義企業正確答案:A參考解析:140多年前,馬尾造船廠的建立,是一件備受關注的大事。“140多年前”,中國人在福建建造的造船廠指福州船政局。1866年8月19日,左宗棠在福建設立福州船政局。設有鐵廠、船廠和福州船政學堂,是中國近代第一個新式造船廠,也是清朝政府經營的最大的造船廠,是洋務運動中具有代表性的近代軍事工業。因此,正確答案是A。(18.)早期道教思想的形成是在()A.西漢時期B.東漢后期C.兩漢之際D.秦末正確答案:B參考解析:東漢后期,民間流行的巫術與黃老學說的某些部分結合起來,開始逐漸形成了早期道教思想。因此,正確答案是B。(19.)日本成為僅次于美國的資本主義經濟大國是在()A.1970年B.1969年C.1968年D.1966年正確答案:C參考解析:1968年,日本國民生產總值躍居資本主義國家第二位,成為僅次于美國的資本主義經濟大國。因此,正確答案是C。(20.)下列民國初期的重要歷史事件,按時間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①護國運動②“二次革命”③袁世凱稱帝④宋教仁遇刺()A.①②③④B.④②③①C.③①④②D.②④①③正確答案:B參考解析:辛亥革命后,革命黨人與袁世凱圍繞民主共和與獨裁專制展開了一系列斗爭,護國運動發生在1915年底,“二次革命”發生在1913年7月,袁世凱稱帝發生在1915年底,宋教仁遇刺發生在1913年春。宋教仁遇刺,是“二次革命”的直接原因;在鎮壓了“二次革命”后,袁世凱加快了稱帝的步伐;袁世凱稱帝,激發了護國運動。因此,正確答案是B。問答題(共14題,共14分)(21.)長平之戰正確答案:參考解析:長平之戰是戰國時期具有戰略意義的一場戰爭,不論是規模還是戰爭的謀劃、計策的運用都是中國古代軍事史上最著名的戰爭之一,考生需要重點記憶的是長平之戰奠定了秦統一全國的基礎。(22.)耆那教正確答案:參考解析:耆那教:公元前6世紀興起于印度的宗教。創始人筏馱摩那。該教認為,世界是永恒的,無始無終,只有形式的變化。主張“業力輪回”和“因果報應說”,奉持“三寶”,即正信、正知、正行。不殺生和苦行主義為其基本特征。(23.)閱讀材料并回答問題。周亞夫,漢文、景之世名將。周勃次子,因兄勝之殺人被處死,故得嗣爵,封為條侯。文帝后元六年(前158年),匈奴大舉侵擾上郡、云中,京城長安告警。周亞夫以河內太守被任為將軍,駐屯細柳。因治軍謹嚴有方,不久遷中尉,負責京城治安。漢景帝劉啟即位后,任亞夫為車騎將軍。三年(前154年)吳楚七國發動叛亂(見吳楚七國之亂),周亞夫以太尉率軍平叛。他會兵滎陽,固守昌邑,待機以輕騎斷絕吳軍糧道。最后以精兵出擊,不到三個月,就平定了叛亂。五年后,周亞夫遷為丞相,很受景帝器重。不久,因不同意廢立太子,又在王皇后兄王信和匈奴降王徐盧五人封侯等政事上與景帝旨意相左,加以梁孝王的挑撥和誣陷,受到景帝猜忌,中元三年(前147年)被免除丞相職務。景帝后元元年(前143年),周亞夫子私買工官尚方甲盾五百具,備作其父葬器,被人告發,事連周亞夫。廷尉召亞夫對質,并逼其供認謀反。周亞夫不服,絕食五日,嘔血而死。請回答:(1)依照秦朝官制,丞相一職的主要職責是什么?(2)依據材料,周亞夫被免于丞相職務的原因是什么?其根本原因又是什么?(3)周亞夫曾經做過太尉,后來被廷尉逼供而死,太尉是什么官職?廷尉又是什么官職?(4)周亞夫被封為條侯和后來被封為車騎將軍,被封的原因有何不同?正確答案:參考解析:(1)秦在中央機構中設有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稱為三公。各有分工,丞相是“百官之長”,輔佐皇帝處理全國的事物。是三公中權力最大的一個職位。可以說“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陰陽,順四時,下遂萬物之宜,外鎮撫四夷諸侯,內親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職也。”西漢陳平語(2)材料中,周亞夫被免職的原因是,他與景帝的意愿相左,以及梁孝王的挑撥誣陷。根本原因是丞相權力過大威脅到皇權。到漢武帝時設置中朝,限制了丞相的權力。(3)太尉是主管軍事;廷尉主要掌刑獄,是秦漢至北齊主管司法的最高官吏。二者都是秦朝設置的官職。(4)封為條侯是嗣爵,而封為車騎將軍是因軍功。(24.)《德意日三國同盟條約》正確答案:參考解析:為了加快對外擴張侵略的戰爭步伐,1940年9月27日,德、意、日三國在柏林簽署《德意日三國同盟條約》,正式結成軍事同盟。條約規定:日本承認德、意在建立歐洲“新秩序”中的領導權,德、意則承認日本在建立東亞“新秩序”中的領導權。(25.)豐島海戰正確答案:參考解析:1894,年日本海軍在朝鮮牙山灣口豐島西南海域襲擊中國海軍艦船的一次海戰。兩艘中國軍艦“濟遠”和“廣乙”在完成護送清軍在朝鮮牙山登陸后,返航途中,在朝鮮豐島海面,遇上日本聯合艦隊的突然襲擊,日本不宣而戰,正式挑起了侵華戰爭。同一天.日陸軍進攻牙山清軍。1894年8月1日,中目兩國同時正式宣A。(26.)薩爾貢二世正確答案:參考解析:亞述帝國時期著名的國王。在他統治時期,他在西方打敗了埃及支持下的敘利亞城市哈馬特和蓋澤,進一步鞏固了亞述在敘利亞的地位;在東方戰勝了烏拉爾圖聯合的23個“國家”;在小亞,占領了卡爾赫美什,鞏固了亞述在安那托利亞和敘利亞沿海地區的統治。在南方,他終于恢復了亞述對巴比倫尼亞的統治,鞏固了同埃蘭的邊境。他是一名對外征服欲望極強的君王,以野蠻殘忍著稱于世。(27.)“利別爾曼建議”正確答案:參考解析:1962年9月9日,哈爾科夫經濟學院教授利別爾曼在《真理報》上發表了《計劃、利潤、獎金》一文。文章建議利用利潤、獎金等經濟手段推動企業的生產發展;國家下達企業的生產計劃只限于產品數量和交貨期限兩個指標,其余完全由企業自定。他還主張把盈利作為衡量企業好壞和規定獎金多少的標準。(28.)巖窟墓正確答案:參考解析:巖窟墓是繼金字塔之后古埃及人采用的一種墓葬形式。新王國時期的統治者在巖石上鑿洞,建造墓室:巖窟墓規模較大,結構復雜,制作精巧,它的出現表明埃及人民創造過杰出的雕刻藝術。(29.)寧漢合流正確答案:參考解析:1927年“七一五”政變后,武漢國民黨政府遷往南京,與南京國民黨政府合并,史稱“寧漢合流”。1927年4月18日,蔣介石建立南京國民政府,造成“寧漢分裂”的局面。7月15日,汪精衛集團在武漢叛變革命,消除了寧漢雙方在反共問題上的分歧,使寧漢合流成為可能。馮玉祥幾次致電寧漢雙方,調解黨內爭執。7月24日,汪精衛表示同意遷都南京。南京國民政府和軍事委員會進行改組,發表寧漢合作宣言,宣布國民黨“統一”完成。(30.)試結合民主革命時期和新中國成立后至三大改造完成時期的有關史實,說明中國共產黨是怎樣加強民主政治建設的?正確答案:參考解析:國共十年對峙時期:1931年在江西瑞金召開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制定了憲法大綱。抗日戰爭時期:在根據地推行“三三制”政權。新中國成立前期:1949年9月的新政治協商會議上通過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在1954年召開的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確立了民族區域自治制度。(31.)簡述德意志統一的意義。正確答案:參考解析:國家的統一結束了長期的分裂狀態,形成了統一的國內市場。此后,德國資本主義迅速發展,跨入了世界先進國家之林。統一后的德國成為歐洲和世界上舉足輕重的強國,這導致了國際政治格局的重大變化。由于德國的統一是由普魯士通過“自上而下”的王朝戰爭完成的,統一后的德國繼承了普魯士的君主制度、官僚警察制度和軍國主義傳統,容克階級的社會政治經濟勢力原封不動地保存下來,這些封建殘余使德國成為歐洲最富于侵略性的國家。(32.)簡要說明1911至1921年中國革命發展的特點、教訓和趨勢。正確答案:參考解析:特點:(1)中國人民具有不折不撓的斗爭精神:辛亥革命、“二次革命”、護國運動、護法運動、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建立。(2)民主共和成為不可抗拒的時代潮流:清王朝統治被推翻,袁世凱復辟帝制破產,張勛復辟失敗。教訓:資產階級不能完成民主革命任務。資產階級共和國道路行不通。趨勢:中國革命實現由舊民主主義革命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變。五四運動實現了新舊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中國革命選擇了新的領導階級——無產階級,新的精神武器——馬克思主義,新的發展前途——社會主義,誕生了新的舵手——中國共產黨。(33.)英法蘇三國談判失敗的原因。正確答案:參考解析:首先,英法方面,特別是張伯倫政府,在德國吞并捷克斯洛伐克以后仍然沒有清醒地認識到希特勒已決心發動世界大戰。它們雖然參加了軍事談判,但只想利用軍事談判來“威懾”德國,以達到避免戰爭的目的,而不是真想用英法蘇軍事同盟來打擊德國。它們還企圖用軍事談判來牽制蘇聯,蘇聯看到英法方面缺乏誠意,又對慕尼黑會議排斥蘇聯參加記憶猶新,深恐出現一次新的慕尼黑勾結,遂決意中斷與英法的談判,轉而與德國簽訂互不侵犯條約。其次,就蘇方是否有權通過波蘭和羅馬尼亞的領土給德國以打擊這一問題.蘇聯與英法存在分歧。蘇方認為,由于蘇德沒有共同邊界.“過境權”的問題如不解決,蘇聯就無法給波、羅、法、英以援助,軍事談判也就必然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