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學 疾病的分布第一講_第1頁
流行病學 疾病的分布第一講_第2頁
流行病學 疾病的分布第一講_第3頁
流行病學 疾病的分布第一講_第4頁
流行病學 疾病的分布第一講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疾病的分布

DistributionofDisease(第一講)復習什么是流行病學?流行病學是研究人群中疾病與健康狀況的分布及其影響因素,并研究防制疾病及促進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學。連志浩主編,流行病學,第三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2.Epidemiologyisthestudyofthedistributionanddeterminantsofhealth-relatedstatesoreventsinspecifiedpopulations,andtheapplicationofthisstudytocontrolofhealthproblems.Last,J.M.(ed.)(1995)Adictionaryofepidemiology.Thirdedition.OxfordUniversityPress,NewYork2教學內容重點掌握疾病分布的概念及意義疾病頻率測量指標的計算及用途疾病流行強度的分級出生隊列分析的優點疾病的“三間”分布一般了解移民流行病學DALYPYLL3最低要求:(1)什么情況下用何疾病頻率指標(2)如何從疾病分布找病因線索(3)出生隊列分析結果的正確解讀目錄概述疾病頻率的測量指標疾病流行的強度疾病分布的形式總結4目錄概述疾病頻率的測量指標疾病流行的強度疾病分布的形式總結5疾病分布的定義研究疾病分布的意義一、概述1、疾病分布的定義疾病分布是指疾病的人群現象,即疾病在不同人群、不同時間、不同地區的發生與流行的群體特征。簡稱“三間分布”Who,哪些人群發病多或少?When,什么時間發病多或少?Where,什么地區發病多或少?67Who?When?Where?一、概述疾病分布的理論基礎從公共衛生的角度來看,人群中疾病的表現可以分為以下兩個層次個體表現群體表現8一、概述1、疾病的個體表現一般是指疾病的臨床特征癥狀體征器質性改變功能性改變……應用:疾病的診斷與治療(個體水平)9疾病的群體表現2、疾病的群體表現(流行病學特征)“三間分布”Who,哪些人群發病多或少?When,什么時間發病多或少?Where,什么地區發病多或少?疾病的臨床特征(例)某女化學家,60歲,最近出現氣短、鼻衄。

體檢發現患者面色蒼白,脈搏:110次/分(升高)紅細胞壓積:20%(正常成年男性為40%~50%,女性37%~48%),提示貧血白細胞計數:20000/ml(升高),血小板數:15000/ml(低)外周血涂片檢查發現非典型的成髓細胞。入院診斷:疑似急性粒細胞白血?。ˋML)。確診:骨髓穿刺檢查和活檢。11疾病的流行病學特征(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也稱為急性非淋巴細胞性白血病,是一組異質性疾病,涉及的原始造血細胞的增殖失控。

AML占所有白血病的近三分之一,在美國每年新診斷的超過9000例。這種病往往發生在老年人群中,發病中位年齡65歲。男性比女性稍高的風險。雖然對于大多數患者AML的原因未知,也有一些危險因素被確定,包括暴露于電離輻射,苯,某些藥物,也可能是香煙煙霧。這種疾病也與某些先天性疾?。ㄈ缣剖暇C合征)有關。12疾病的群體表現2、疾病的群體表現(流行病學特征)(1)什么是“群體”(2)“表現”什么?個體與群體的區別個體與群體的辯證關系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只見森林不見樹木?個體與群體的辯證關系群體是由個體組成的,沒有個體群體就無從談起。但是群體并不是個體之間簡單的數量相加,個體組成群體的過程是一種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一、概述4、疾病分布的影響因素(1)致病因子(病因)例如:甲型H1N1流感(豬流感)15流感病毒的一般結構一、概述4、疾病分布的影響因素(2)自然環境因素環境污染

腫瘤地方病自然災害

傳染病16血吸蟲病一、概述4、疾病分布的影響因素(3)社會因素不利方面:戰爭、貧窮、流動人口……有利方面:社會公共衛生資源……例如:人類根除天花、血吸蟲病防治17春風楊柳萬千條,

六億神州盡舜堯。

紅雨隨心翻作浪,

青山著意化為橋。

天連五嶺銀鋤落,

地動山河鐵臂搖。

借問瘟君欲何往,

紙船明燭照天燒。1958年6月30日,《人民日報》刊登了“江西省余江縣宣布該縣消滅了血吸蟲病”的消息。毛澤東獲悉后賦詩兩首:綠水青山枉自多,

華佗無奈小蟲何。

千村薜荔人遺矢,

萬戶蕭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萬里,

巡天遙看一千河。

牛郎欲問瘟神事,

一樣悲歡逐逝波。蘇德隆(1906~1985)一、概述5、研究與掌握疾病分布的意義(1)它反映了引起疾病的原因及其作用。(2)是研究疾病流行規律和病因的重要組成部分。18疾病分布的應用:流行病學研究的起點提供病因線索流行病學研究的終點衛生資源配置衛生政策效果的評價目錄概述疾病頻率的測量指標疾病流行的強度疾病分布的形式總結191、發病頻率2、患病頻率3、死亡頻率4、殘疾失能二、疾病頻率的測量指標為什么需要這些指標?科學研究,始于測量什么是測量?測量按照規則給事物的某種屬性分派數字測量的三要素:事物的屬性規則數字20二、疾病頻率的測量指標1、率和比的概念率(rate):是表示在一定的條件下某現象實際發生的例數與可能發生該現象的總例數之比說明單位時間內某現象發生的頻率或強度一般用百分率、千分率、萬分率或10萬分率等表示上述公式計算的“率”其實是一種構成比(分子必須是分母的一部分,值在0與1之間)。在流行病學中真正具有“速率”性質的疾病頻率測量指標是以“人時”為單位計算出的“發病密度”或其它等價指標。21率=某現象實際發生的例數可能發生該現象的總人數×k二、疾病頻率的測量指標1、率和比的概念比(ratio):也稱相對比表示兩個對比數相除所得的值說明兩者的相對水平常用倍數(高于)或百分數(低于)表示提示:“比”與“率(構成比)”最主要的區別在于計算“比”的分子不一定是分母的一部分。22比=甲指標乙指標23率和比的概念撫養比:少兒人口(0~14歲)與老年人口(65歲及以上)

與勞動年齡人口(15歲~64歲)之比,就業比:指勞動年齡人口與總人口之比。/zgzx/60nian/2009-08/31/content_8636908.htm二、疾病頻率測量指標2、發病頻率測量指標(1)發病率(incidencerate)(2)罹患率(attackrate)(3)續發率(secondaryattackrate,SAR)24二、疾病頻率測量指標2、發病頻率測量指標(1)發病率(incidencerate)是指一定時期內特定人群中某病新發病例出現的頻率。k=100%,1000‰,100000/10萬25發病率=一定時期內的新發病例數同期暴露人口數×k26二、疾病頻率測量指標Time1計算發病率的示意圖Time2:(5/25=20%)5/30=16.7%二、疾病頻率測量指標發病率分子的確定若某個研究對象在觀察期內多次發病,可分別記為新發病例。例如:流感、腹瀉等。若發病時間難以確定,可以用診斷時間作為發病時間的估計值。例如:惡性腫瘤27二、疾病頻率測量指標發病率分母的確定暴露人口只能包括可能會得該病的人,應當排除不可能患這種疾病的人。例如:計算傳染病的二代發病率時,需要排除已經獲得疾病免疫的個體。當暴露人口不易確定時,實際應用中常用調查時間段內的平均人口數。以年為單位時(1)計算年初與年末人口平均數(2)以7月1日0時的人口數為準28實例課堂調查問題:了解過去一周我班“流感樣癥狀”的發病率定義:什么是“流感樣癥狀”?什么是“過去一周”?什么是“我班”?分子是否有漏報與錯報?分母納入與排除標準?29二、疾病頻率測量指標發病專率年齡性別職業民族種族婚姻狀況30不同資料間的比較:標化法二、疾病頻率測量指標發病率指標的應用描述疾病的發生頻率疾病監測資料發病率的變化預示了致病因素的改變為探尋病因提供重要線索評價防治措施的實際效果前瞻性研究的常用指標3132前列腺癌的發病與社會經濟情況的改變相關,發達地區往往呈現高發病的趨勢。主要的食物來源中糧食和蔬菜的消費量出現下降,而動物脂肪、肉類的消費量大幅上升。世界各地的華人也呈現明顯不同的發病率變化,美國夏威夷華人的前列腺癌發病率是新加坡華人的5.5倍,是中國香港地區的9倍。發病率指標的應用二、疾病頻率測量指標2、發病頻率測量指標

(2)罹患率(attackrate)

通常用于某一局限范圍內短時間的發病率。k=100%,1000‰觀察時間可以是:天、周、旬、月等適用于暴發調查優點:可以根據暴露程度精確地測定發病機率33罹患率=觀察期內的新發病例數同期暴露人口數×k實例(續)課堂調查問題:了解過去一周我班“流感樣癥狀”的發病率定義:什么是“流感樣癥狀”?什么是“過去一周”?什么是“我班”?分子(觀察期內的新發病例數)是否有漏報與錯報?分母(同期暴露人口數)納入與排除標準?34二、疾病頻率測量指標2、發病頻率測量指標

(3)續發率(secondaryattackrate,SAR)即,家庭二代發病率在一定觀察期內某種傳染病在家庭易感接觸者中二代病例的百分率。家庭中第一例病例稱為“原發病例”,不計算在續發率內,自原發病例出現后,在該病最短潛伏期至最長潛伏期之間發生的病例稱為續發病例。確定分子與分母的注意事項原發病例應當從分子、分母中剔除。同一家庭中來自家庭外感染、或在潛伏期以外發病的也應當從分子、分母中剔除。應用用于分析傳染病的流行因素評價衛生防疫效果35續發率=續發病例數暴露的易感人數×100%二、疾病頻率測量指標3、患病頻率測量指標(1)患病率(prevalencerate)(2)感染率(infectionrate)(3)傷殘率(prevalenceofdisability)36二、疾病頻率測量指標3、患病頻率測量指標(1)患病率(現患率、流行率)在特定時間內一定人群中某病新舊病例數所占的比例。分類(1)時點患病率(一般短于1個月)(2)期間患病率(特定時間段,一般超過一個月)3738二、疾病頻率測量指標Time1計算患病率的示意圖Time2:(5+5)/30=33.3%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圖2-1發病率和患病率的關系39蓄水池流入流入二、疾病頻率測量指標3、患病頻率測量指標患病率與發病率、病程的關系患病率如同一個蓄水池當流出量一定時,水源流入量(發病率)↑時,則蓄水池水量↑,即患病率↑

若流入量(發病率)↓時,則患病率↓當流入量一定,而流出量↑(如死亡增加或痊愈及康復增快)時,則蓄水量(患病率)↓40二、疾病頻率測量指標使患病率升高的因素使患病率降低的因素病程延長病程縮短發病率升高發病率下降病例遷入病例遷出健康者遷出健康者遷入診斷水平提高治愈率提高報告率提高病死率提高未治愈者壽命延長易感者遷入41二、疾病頻率測量指標二、疾病頻率測量指標患病率、發病率與病程的關系若在某地發病率與病程在長時間內保持穩定患病率=發病率×病程用于推算某些疾病的病程,例如:某地癲癇的患病率是376/10萬人,發病率為30.8/10萬人則病程約為12.2年42二、疾病頻率測量指標患病率的應用主要用于慢性疾病的發生和流行情況評價疾病對人群健康影響的程度為醫療設施規劃、估計醫院床位周轉、衛生設施及人力的需要量等提供科學的依據橫斷面研究的常用指標43患病率:疾病的規模,空間尺度(疾病負擔:現況)發病率:疾病的速度,時間尺度(疾病負擔:未來)例:北京市小學生近視患病率、發病率二、疾病頻率測量指標3、患病頻率測量指標(2)感染率

某個時間內能檢查的整個人口樣本中,某病現有感染者人數所占的比例。分類(1)現狀感染率->患病率(2)新發感染率->發病率

感染率=受檢者中陽性人數/受檢人數×100%44二、疾病頻率測量指標3、患病頻率測量指標(2)感染率應用評價人群的健康狀況研究傳染病或寄生蟲病的感染情況、流行勢態以及評價疾病防治工作的效果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據45二、疾病頻率測量指標3、患病頻率測量指標(3)傷殘率指某一人群中,在一定期間內每百人(或K)中實際存在的傷殘人數。通過調查調查或健康檢查,確診的病人數與調查人數之比,可以說明病殘在人群中的發生頻率。例如:某人群中盲與低視力人的比例46二、疾病頻率測量指標4、死亡指標(1)死亡率(mortalityrate)(2)病死率(fatalityrate)(3)生存率(survivalrate)47二、疾病頻率測量指標4、死亡指標(1)死亡率(mortalityrate):某人群在一定期間內死于所有原因的人數在該人群中所占的比例。死亡率是測量人群死亡危險最常用的指標。其分子為死亡人數,分母為該人群年平均人口數。常以年為單位。k=1000‰或100000/10萬48死亡率=一定時期內的死亡總數同期平均人口數×k二、疾病頻率測量指標4、死亡指標(1)死亡率應用衡量某一時期,一個地區人口死亡危險性大小反映一個地區不同時期人群的健康狀況和衛生保健工作的水平為該地區衛生保健工作的需求和規劃提供科學依據病因學研究評價防治措施49二、疾病頻率測量指標4、死亡指標(1)死亡率粗死亡率(crudedeathrate)死于所有原因死亡專率年齡性別職業種族(民族)婚姻狀況…50二、疾病頻率測量指標4、死亡指標(2)病死率(fatalityrate)表示一定時期內患某病的全部病人中因該病而死亡的比例。若某病處于穩定狀態病死率=某病死亡率/某病患病率×100%應用:用死亡概率表明疾病的嚴重程度間接反映醫療水平和診斷能力多于急性傳染病51病死率=一定時期內某病死亡數同期確診的某病病例數×100%二、疾病頻率測量指標4、死亡指標(3)生存率(survivalrate)

是指患某種病的人(或接受某種治療措施的病人)過若干年的隨訪,到隨訪結束時仍存活的病例數占觀察病例的比例。應用反應疾病對生命的危害程度用于對病程較長疾病的遠期療效的評價如:腫瘤治療的5年生存率美國腫瘤病人5年生存率達81%,中國:10%~20%?52生存率=隨訪滿n年尚存活的人數開始隨訪的病例數×100%來源:《法制晚報》,2010年02月04日

二、疾病頻率測量指標5、殘疾失能指標(1)預期壽命(2)潛在減壽年數 potentialyearsoflifelost,PYLL(3)傷殘調整壽命年 disabilityadjustedlifeyear,DALY53二、疾病頻率測量指標5、殘疾失能指標(1)預期壽命(平均預期壽命)

定義x歲時的平均預期壽命表示x歲尚存活者預期可能存活的(平均)年數。主要涵義:根據現有的各年齡死亡情況綜合計算,反映該地區這一年或幾年的情況針對某一地區全人群的平均水平而言零歲組預期壽命是指出生時預期未來壽命的長短。不受人口年齡構成的影響,不同地區的預期壽命可以直接比較54二、疾病頻率測量指標5、殘疾失能指標(1)預期壽命(平均預期壽命)應用反映人群健康狀況的一個重要指標衡量社會的經濟發展水平及醫療衛生服務水平的指標新指標(PYLL,DALY)的基礎55二、疾病頻率測量指標5、殘疾失能指標(2)潛在減壽年數(yearsofpotentiallifelost,YPLL)

某年齡組人口因某病死亡者的預期壽命與實際死亡年齡之差的總和,即死亡所造成的壽命損失。例如,某人群的期望壽命是65歲,如果一個人因心臟病在26歲時去世,則他相對“少活了”39歲:

即:65–26=39(YPLL)56北京市衛生局:2006年北京市人口平均期望壽命為80.07歲,男性為78.36歲,女性為81.32歲。北京論壇:衛生部官員透露,中國知識分子的平均壽命僅為53歲,比普通人平均壽命短10歲。而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院長翟振武教授卻表示:中關村死亡的知識分子的平均年齡是70.27歲,比中國普通人的壽命多出8歲。/s/blog_4a03788c010008kh.html?二、疾病頻率測量指標ComparisonofcrudemortalityandYPLLinDuvalCounty,Florida,199357RankCrudeMortalityYPLL1HeartdiseaseHomicide2LungcancerHeartdisease3StrokeHIV-AIDS4COPDPerinatalconditions5BreastcancerNon-motorvehicleinjury6Pneumonia-influenzaMotor-vehicleinjury7ColorectalcancerSuicide8DiabetesLungcancer9HIV-AIDSStroke10HomicideCirrhosisMcdonnellS,HopkinsKV,MittanB,UsingYPLLinHealthPlanning,PublicHealthReports,1998;(113):55-61.二、疾病頻率測量指標5、殘疾失能指標(2)潛在減壽年數應用計算并比較各種不同原因所致的壽命減少年數某一地區(縣)和另一標準地區(或?。╅g相比較篩選確定重點衛生問題或重點疾病防治措施效果的評價和衛生政策的分析58二、疾病頻率測量指標5、殘疾失能指標(3)傷殘調整壽命年(Thedisabilityadjustedlifeyear,DALY)

指從發病到死亡所損失的全部健康壽命年包括因早死所致的壽命損失年(YLL)疾病所致傷殘引起的健康壽命損失年(YLD)DALY=YLL+YLDYLL=N×LN死亡數,L期望壽命YLD=I×DW×LI=發病人數,DW=殘疾權重,L期望壽命59二、疾病頻率測量指標5、殘疾失能指標(3)傷殘調整壽命年應用DALY是一個定量計算因各種疾病造成的早死與殘疾(暫時失能和永久殘疾)對健康壽命年損失的綜合指標是測算疾病負擔的主要指標之一確定危害健康嚴重的疾病和主要衛生問題為合理配置公共衛生資源提供決策依據60目錄概述疾病頻率的測量指標疾病流行的強度疾病分布的形式總結61散發(sporadic)爆發(outbreak)流行(epidemic)大流行(pandemic)三、疾病的流行強度疾病流行的強度疾病流行的強度是指某病在某地某人群中一定時期內發病數量的變化及其特征。1、散發(sporadic)2、爆發(outbreak)3、流行(epidemic)大流行(pandemic)62三、疾病的流行強度1、散發(sporadic)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