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講中國近代史期末復習高中歷史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冊_第1頁
串講中國近代史期末復習高中歷史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冊_第2頁
串講中國近代史期末復習高中歷史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冊_第3頁
串講中國近代史期末復習高中歷史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冊_第4頁
串講中國近代史期末復習高中歷史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國近代史

整體結構復習中國近代史的四大考查角度1、民族危機下的救亡圖存;2、社會轉型中的變與不變;3、國家沉淪中的社會進步;4、核心素養中的家國情懷;

“立起來”“拽出來”壓抑和“亂”一、近代史分期:

革命角度:1840---1919---1949政權角度:1840---1911---1928---1949性質角度:1840開始形成---1860---1901---1919-----二、三個階段歷史匯總三、三條線索回顧清朝前期歷史清朝前期史:時間對外:閉關,殖民者的入侵特征:農耕文明的頂峰,封建制度危機在工業文明的大背景下,顯示出“衰落”的特征政治:專制制度強化:軍機處、奏折制度,文字獄、腐敗黑暗經濟:農耕文明的頂峰:農業手工業商業,政策;萌芽、受阻文化:理學,新思想,科技停滯,西學東漸邊疆:疆域遼闊,東南、東北、西北、西南、理藩院(一)晚清史:1840-19111、世界大勢:工業文明的浪潮①兩次工業革命改變世界;

②資本主義世界體系:代議制度、世界市場、殖民體系形成③文化外傳:宗教,“西學東漸”2、政治:危機與希望①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延續:至“新政”,辛亥②民族危機加深:列強多層次入侵,半殖民地化加深,③反抗和探索不斷深化:各階級各階層的抗爭和救國方案④“新政”:失敗的自救,加速了滅亡,推進了近代化⑤邊疆治理:丟失了大量領土,盡力維護權益。臺灣新疆建省,伊犁3、經濟:解體和卷入,近代化①自然經濟占主導:解體加速

②門戶大開:卷入世界市場③近代企業產生:外資、洋務、民族資本主義4、思想文化:①傳統封建倫理道德根深蒂固;

②西學東漸:學習西方成為主流5、社會生活:近代化衣食住行、交通通訊、風俗習慣

傳統社會走向解體,新因素萌發,新社會遠未到來(二)北洋軍閥的統治:1912-1928,更替(二)北洋軍閥的統治1、世界大勢:①帝國主義的矛盾;一戰;戰后秩序

②十月革命和蘇聯的社會主義建設2、政治:①北洋軍閥的統治:

專制(袁、段等);

割據(中央、地方);賣國;

鎮壓;

戰勝國②資產階級維護共和的斗爭:二次革命、護國運動、護法運動③人民的斗爭:五四、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國民革命的開展3、經濟:①列強經濟侵略的延續:

②民族資本主義“短暫的春天”(自然經濟的汪洋大海)4、文化:①民主共和觀念的普及

②尊孔復古逆流

③新文化運動

④社會生活新氣象:除舊布新(歷法、剪辮、禁纏足),文明開化的新時尚(三)蔣家王朝史:1927-19491、世界大勢:①戰后秩序“凡-華體系”②經濟危機和國際關系

③蘇聯的壯大

④二戰及戰后格局2、政治:①國民政府的建立和形式“統一”:反革命政變,寧漢合流,二次北伐、東北易幟②鎮壓活動:鎮壓共產黨(期間有合作)、鎮壓人民、鎮壓國民黨左派③獨裁活動:軍政-新軍閥混戰;訓政-一黨獨裁;憲政-獨裁的外衣1948④賣國活動:勾結日本,投靠英美⑤東方主戰場:國際合作3、經濟:①自然經濟為主,封建剝削嚴重:

②民族資本主義:“黃金時期”、絕境③“國民經濟建設運動”④官僚資本的形成和膨脹⑤抗戰前期,民族企業和文化的內遷3、外交:①整體上出賣國家權益②“改訂新約運動”:部分主權③二戰的戰勝國:國際合作,收復臺灣等4、文化:文化專制主義,左聯的斗爭5、社會生活:①腐朽奢靡

②新生活運動四、三條線:侵華史抗爭史探索史侵華史軍事:歷次侵華戰爭,邊疆危機,…,半殖民地化加深,文化:宗教,文化輸出生活:西方化經濟:納入世界市場,商品輸出,資本輸出,賠款,搶劫政治:攫取特權,扶植代理人,操縱發動政府總之,通過各種方式把中國納入資本主義殖民體系、

和世界市場,最大限度的剝削、壓榨。民族矛盾不斷激化抗爭史地主階級:民族英雄的事跡,洋務運動資產階級:戊戌變法:改良、君主立憲、挽救危機辛亥革命:革命、民主共和、挽救危機歷史選擇了中國共產黨,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使命。無產階級:農民階級:太平天國:反封建反侵略義和團:“扶清滅洋”、極力排外反帝五四運動:學生愛國反帝到工人階級政治舞臺新民主主義革命:共產黨浴血奮斗成立新中國探索史地主階級:資產階級:維新派:君主立憲政體革命派:民主共和政體實業派:實業救國激進派:新文化運動其他:科技救國、教育救國無產階級:農民階級:太平天國:人間天國

、

發展資本主義義和團:“扶清滅洋”、極力排外反帝傳播馬克思主義形成毛澤東思想抵抗派:師夷長技洋務派:中體西用器物層面制度層面思想層面學習西方學

方中國化--------走

自己

的路2.1876年,英國商人未經允許建造了一條從上海至吳淞的鐵路,招致清政府的強烈反應。經過交涉,清政府以28.5萬兩白銀贖回并拆毀。1898年,清政府在吳淞鐵路原路基的基礎上又重新筑成了鐵路(淞滬鐵路),此時距吳淞鐵路拆除已過了21年。這一轉變A.表明清政府積極順應近代化潮流

B.展現清政府維護國家主權的決心

C.折射出民族危機的不斷加深

D.體現了實業救國思潮的發展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吳淞鐵路的拆與建1876年6月,英國商人未經允許建造了一條從上海至吳淞的鐵路,招致清政府的強烈反應。經過交涉,清政府以28.5萬兩白銀贖回,在兩江總督沈葆禎的主張下拆毀。材料一:

材料二:1898年,在吳淞鐵路原路基的基礎上又重新筑成了鐵路(淞滬鐵路),此時距吳淞鐵路拆除已過了21年??紤]到清政府也正是這個時候才開始大規模地修筑鐵路,吳淞(淞滬)鐵路的拆和建,可以看作是中國近代化遲誤的一個縮影。讓國人痛心的是,1898年鐵路重建的時候,國家主權的喪失,不僅沒有比1877年減少,反而是大大地增加了。——摘編自蘇生文《中國早期的交通近代化研究》(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對“吳淞鐵路的拆與建”進行評述。(要求:表述成文,立論正確,論證充分,邏輯清晰。)

(1)對于吳淞鐵路的拆除,材料一中兩則史料的看法有何不同,分析其原因。(1)看法:根據材料一“其處置吳淞鐵路一事,人皆知之,中國阻止進益之黨不作他事,止以禁止改變為務。毀棄鐵路主議何人,不可得知。聞共有七人,史冊內載歷來開創有七個圣人,似此可編列‘七愚’姓名,傳之后世?!笨芍?,《泰晤士報》認為拆除鐵路是阻礙社會進步的愚蠢行為;根據材料一“電線、鐵路皆中國數年后不能自己之事,吳淞則非其地。洋人所以不患虧本者,冀中國許其起卸進出口貨物耳,不告而擅為之,于國體有損”可知,沈葆被認為拆除鐵路有利于阻止英國侵略,維護國家主權。原因:根據所學可知,《泰晤士報》站在英國角度,沈葆偵站在清政府角度,雙方的政治立場不同。

(2)評述:首先,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圍繞“吳淞鐵路的拆與建”,從當時中國民族危機不斷加深的時代背景角度,對英國擅自修筑吳松鐵路的侵略目的、清政府拆除吳松鐵路的積極作用等方面進行評述。其次,從近代化的時代潮流要求的角度,對英國擅自修筑吳淞鐵路的客觀作用、清政府拆除吳淞鐵路的消極影響進行評述。最后,強調中國積極順應時代潮流,尋求正確方式解決問題才是真正的自強之道。

故答案為:

(1)看法:《泰晤士報》認為拆除鐵路是阻礙社會進步的愚蠢行為;沈葆楨認為拆除鐵路有利于阻止英國侵略,維護國家主權。原因:雙方政治立場不同。

(2)評述:在西方侵略和民族危機加劇的背景下,英國擅自修筑吳松鐵路,以方便其對中國的侵略,沈葆楨從維護主權出發拆除鐵路的行為可以理解。從長遠看,盡管當時修鐵路可能會對主權利益帶來損害,但近代化是不可違背的歷史趨勢,積極順應時代潮流,尋求正確方式解決問題才是真正的自強之道。17.(16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

伴隨著科舉制的產生士紳階層逐漸發展起來,包括落榜的讀書人、在朝的以及告老還鄉的官員。他們在基層社會擁有道德優勢,知識優勢,地位官職優勢等。士紳階層是溝通政府和民眾的樞紐,是維護封建社會皇權統治、實現社會穩定的社會基礎。

到了甲午戰爭以后、20世紀初期,傳統士紳階層發生急劇分化,以新的形式繼續充當中國社會中不可或缺的社會力量。許多開明士紳開始流向傳統的農業社會所未有的行業,如公司、企業、商務、報館、學會、自治乃至新軍軍部等,這些近代商業社會所出現的職業往往都成為他們新的用武之地,以至社會中出現了一個新的社會力量—“紳商”。他們借助商會、自治會、咨議局等新式社團和自治機構參與各種社會事務,發揮愈益重要的作用,并給社會帶來了廣泛影響。為了保護自身權益,他們逐漸成為對中央和地方政府進行制衡的強有力的力量。甚至有可能同封建政權發生沖突,加深與封建政府之間的裂痕。

——摘編自姜棟《清末憲政改革——以清末地方自治為視角》等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對19世紀末以來傳統的士紳階層急劇分化這一現象進行探討。(16分)17.參考答案(16分)表現層面:19世紀末以來,中國傳統農村社會原有秩序遭到沖擊,士紳階層急劇分化:傳統士紳逐漸喪失生存基礎而日漸衰弱以至于消亡,以“紳商”為代表的新式士紳崛起為新的社會力量,在近代社會事務中發揮愈益重要的作用。(2分)背景層面:西方侵略,嚴重的民族危機的刺激和推動;戊戌變法和清末新政為分化提供相對寬松的政治環境;近代以來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逐漸解體,近代工商業不斷發展為分化提供經濟基礎;西學東漸,西學的逐漸傳入為分化提供思想前提;科舉制的廢除,新式教育體制的建立為分化提供新途徑;士紳階層本身較高的文化素養和優越的社會資源為分化提供強大的自身條件基礎。近代以來傳統社會體制的存在及其長期影響。(6分)影響層面:積極:利于推動中國的近代化進程;一定程度上動搖了清王朝的統治;進一步促進了社會階層的流動。局限:士紳階層的分化造成了農村精英人才的流失;推動社會進步的程度有限性;相當數量的傳統士紳的存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社會的發展。(6分)認識層面:近代以來原有相對穩定的農村基層秩序遭到沖擊,清末社會結構的急劇分化反映了近代化社會轉型時期的社會特點。(2分)17題評分細則:作答內容應包括以下四個層面。①表現層面:19世紀末以來,中國傳統農村社會原有秩序遭到沖擊,士紳階層急劇分化,傳統士紳逐漸喪失生存基礎而日漸衰弱以至于消亡,以“紳商”為代表的新式士紳崛起為新的社會力量,在近代社會事務中發揮愈益重要的作用(或者具體角度作答:在近代政治軍事改革、工商業和新式文化教育發展方面發揮重要作用)。(2分)②背景層面:西方侵略,嚴重的民族危機的刺激和推動;戊戌變法和清末新政為分化提供相對寬松的政治環境;近代以來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逐漸解體,近代工商業不斷發展為分化提供經濟基礎;西學東漸,西學的逐漸傳入為分化提供思想前提;科舉制的廢除,新式教育體制的建立為分化提供新途徑;士紳階層本身較高的文化素養和優越的社會資源為分化提供強大的自身條件基礎。近代以來傳統社會體制的存在及其長期影響。(6分,答出以上任意3個角度即可得6分)③影響層面:積極:利于推動中國的近代化進程(或者從具體角度作答:推動清末新政立憲運動等政治改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