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29頁(共29頁)2024-2025學年下學期高一政治單元測試卷第三單元A卷一.選擇題(共16小題)1.(2025?陜西模擬)關于端午節的來歷,時至今日說法甚多,諸如:紀念屈原說,吳越民族圖騰祭說,起于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作為我國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節承載著厚重的傳統文化。從包粽子,到佩香囊,從插艾草,到掛菖蒲,端午習俗形式多樣(如圖所示);龍舟節、天中節、端陽節、浴蘭節、詩人節……端午節別名眾多。從材料可以看出()①經過歲月沉淀,端午節被賦予了多重意義②端午活動多種多樣,端午文化因交流交融而璀璨③我們要重視近年來中華傳統節日日漸淡化的問題④端午習俗賦予生活儀式感,端午文化根植人心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2025?長安區模擬)最近,中國國家博物館推出的一款以明孝端皇后鳳冠為靈感設計的原創鳳冠冰箱貼,不僅引發排隊搶購熱潮,還帶動了相關系列文創的銷售,被網友稱為“當下北京最想擁有的文創產品之一”。除了兩款鳳冠冰箱貼,團隊還圍繞鳳冠推出了多種文創產品:包括筆記本、徽章、化妝鏡、書簽、鑰匙扣等。上述現象發生的原因是()①恪守傳統風格,再現了傳統文化的清雅意蘊②實現了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③傳統文化具有超越時空的藝術價值,是文化創新的源泉④創新優秀傳統文化的表達形式,拉近了人們與文物的距離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3.(2024秋?河北區期末)穿上馬面裙到各景點、博物館、潮流地打卡,成為龍年一道新的風景線。設計者通過將傳統文化與現代時尚相結合,使得馬面裙跨越歷史,融入當代。馬面裙成功出圈的意義在于()①融通不同資源,進行文化綜合創新②順應時代要求,實現文化對外交流③展示中華文化魅力,增強文化自信④繼承優秀傳統文化,厚植文化底蘊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4.(2024秋?武漢期末)一個城市的歷史遺跡、文化古跡、人文底蘊,是城市生命的一部分。淄博的“燒烤淄味”、哈爾濱的“冰雪奇緣”、天水的“熱辣滾燙”……去年以來,一批城市以各種方式出圈走紅,掀起一波接一波城市文旅熱。這表明()①文化是社會實踐的產物,又推動實踐的發展②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經濟③一定的文化是由一定的經濟所決定④文化有服務社會、推動發展的功能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5.(2024秋?武漢期末)《典籍里的中國》是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打造的大型原創文化節目。節目憑借科技創新與思維創新的融合,將傳統文化經典注入時代潮流,聚焦《尚書》《論語》《史記》等享譽申外、流傳千古的典籍,展現其中蘊含的中國智慧、中國力量。這說明()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永遠不過時②不忘本來才能開辟未來,善于繼承才能更好創新③面向世界、博采眾長有利于推動傳統文化的發展④“思想+藝術+技術”的創新,助力古籍“活起來”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6.(2025?青羊區校級模擬)2024年8月20日我國首款高品質3A游戲《黑神話:悟空》上線,該作品一經上線便迅速火爆全球。它以中國古典名著《西游記》為藍本,實景掃描了全國多處名勝古跡,巧妙融入了儒家、道家、法家等思想,沉浸式展現了古典與現代交響的背景音樂,充分運用了“空間計算”、AI等技術,外加精雕細琢的故事情節與角色塑造,將玩家帶入一個既古老又新穎的世界,讓全球玩家嘆為觀止。該游戲火爆出圈()①啟示我們要發展文化事業,展示中華文化獨特魅力②有利于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擴大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③啟示我們要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④有利于彰顯中華文化優越性,以文明交流超越隔閡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7.(2024秋?武漢期末)第33屆夏季奧運會在巴黎召開,在這場舉世矚目的體育盛宴中,從官方吉祥物、賽事裝備,到高科技產品和傳統文化展示,中國元素之印記無處不在,形成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這些中國元素不僅展示了中華文化的魅力,也促進了中西文化的交流與互鑒。這表明()①交流互鑒推動了各民族文化走向趨同②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共同的精神標識③文化交流構成了文化發展的重要動力④奧運會是展示中華文化獨特魅力的重要窗口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8.(2024秋?溫州期末)2024年12月4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決定將“春節——中國人慶祝傳統新年的社會實踐”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春節,正從“中國時間”邁入世界性的共享佳節。由此可見()①中華文化引領風尚,服務社會②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③要堅持面向世界,博采眾長④要堅定文化自信,展示文化魅力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9.(2024秋?薊州區期末)部分年輕人對于過春節、端午節等傳統節日不感興趣,而熱衷于過“圣誕節”“情人節”等洋節,認為這樣才夠“時代”,才顯“新潮”。對于這一現象,下列認識正確的是()A.尊重文化多樣性首先應該認同本民族的文化 B.拒絕過洋節,徹底拒斥外來文化 C.時代變化了,祖先留下的東西也應該隨時代變化而變化 D.隨著時代的變化,中外文化已經融為一體10.(2024秋?薊州區期末)“著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表述,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把握中國人民與各國人民的情感共鳴點,展示燦爛多姿的中華文化,使之成為增進友誼的橋梁。”這告訴我們()①文化交流是文化發展的唯一源泉②文化交流應以我為主、為我所用③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化因交融而豐富④文化交流能增強我國文化影響力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1.(2024秋?杭州月考)每個民族都有其特定的文化。發生在不同民族文化之間的以一種文化去否定另一種文化,或者認為一種文化優越而另一種文化低劣,從而鄙視、恥笑另一種文化的情況都屬于文化歧視現象。這啟示我們()①要在堅持各民族平等的基礎上,尊重差異②必須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樣性③要將其他民族文化與本民族文化同等對待④必須承認各國文化有優劣之分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2.(2022秋?喀什市校級期中)新春到,年來到,貼春聯,放鞭炮……中國人有過年的習俗,但各地過年的習俗也不盡相同。如廣西壯族新年要進行挑新水、喝伶俐水等活動;甘肅有新年舞社火的習俗,社火是一種載歌載舞、體裁多樣、種類繁多的綜合表演藝術;遼寧大年三十要點長壽燈……可見()①年文化是各地歷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標志②年文化的多樣性反映了社會生產生活的豐富多彩③年文化來源于社會實踐又超越了社會實踐④各地年文化既有共性也有自己的個性特征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3.(2025?宜賓模擬)2024年是中央紅軍長征出發90周年。90年來,長征精神激勵著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披荊斬棘、勇往直前,長征精神是永恒的。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長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長征路,新時代再出發,長征永遠在路上。這說明()①民族精神是長征精神的集中體現,具有鮮明的時代性②長征精神與時俱進,豐富和發展了中華文化的包容性③我們要增進中華文化認同,傳承革命文化和革命精神④我們應堅定理想信念,勇于戰勝新征程上的風險挑戰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4.(2024秋?辛集市期末)2024年巴黎奧運會、中國國家藝術體操隊以《共生共舞》和《鳳鳴凌霄》兩個表演節目,將漢唐盛世演繹得淋漓盡致,中華古韻與現代美學完美融合、在奧運賽場上綻放出璀璨“中國風”、以傲人成績斬獲中國藝術體操史上集體全能首枚奧運金牌。國家藝術體操隊在巴黎奧運會的表演()A.表明了傳統文化能超越歷史條件,具有永恒的普世價值 B.有利于增強中華文明的影響力,展示中華文化的優越性 C.增強了中華文化自信,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在世界的傳播 D.融合了現代與傳統元素、促使各國人民與中華文化共情15.(2024秋?河南期末)江蘇作家高曉聲筆下的農民“陳奐生”,之所以能在書本、熒屏和舞臺上熠熠生輝,是因為“陳奐生”代表的是人民的形象,表達的是人民的情感;電視劇《人世間》之所以能引起廣大觀眾共鳴,是因為作品講述了人民的生活史、情感史、奮斗史。一切轟動當時、傳之后世的文藝作品,反映的都是時代要求和人民心聲。這體現了文藝創作要()①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②立足時代之基、回答時代問題③追求文化多元化,推動文化發展④涵養家國情懷,促進中華文化傳承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6.(2024秋?遼寧期末)中共中央政治局于2024年10月28日就建設文化強國進行第十七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學習時強調,要始終堅持文化建設著眼于人、落腳于人。著眼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文化服務和文化產品供給能力,增強人民群眾文化獲得感、幸福感。這表明()①文化發展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導向②堅定文化自信,事關國運興衰、事關文化安全③建設文化強國,要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④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必須堅持自信自立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二.材料題(共5小題)17.(2024秋?武漢期末)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4年8月20日我國首款高品質3A游戲《黑神話:悟空》上線,該作品一經上線便迅速火爆全球。《黑神話:悟空》以其獨特的魅力和精湛的技藝,迅速成為游戲界的熱門話題,吸引了無數玩家的目光。它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對中華傳統文化深厚底蘊的深入挖掘和創新演繹的結果。它不僅展現了中國游戲行業的創新實力,更是將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傳播到了世界各地。同時,游戲中的戰斗系統、探索機制以及謎題設計,采用了國際化的游戲設計語言,幫助不同文化背景的玩家理解和欣賞游戲中的中華文化元素。據國外數據分析公司VGInsights10月16日晚的最新數據則顯示:該游戲僅在Steam平臺上的銷量已經增至2130萬份,總收入超過10億美元。結合材料,運用文化發展的基本路徑的知識,說明《黑神話:悟空》火爆全球的原因。18.(2024秋?武漢期末)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西漢時期,四川閬中籍天文學家落下閎創制《太初歷》,首次在歷法上確定正月初一為歲首,此后,春節逐漸成為“最中國”的傳統節日。作為中國最隆重、最歡樂的傳統節日的春節,它凝結著中華民族賡續相傳的文化基因,寄寓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期冀和團圓共享的追求。貼春聯、掛年畫、吃年夜飯、紅包守歲、舞龍舞獅、逛廟會等,每一項傳統習俗都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兩千多年后,春節被確定為聯合國假日并成功申遺。2023年12月,春節(農歷新年)被確定為聯合國假日,2024年12月,“春節——中國人慶祝傳統新年的社會實踐”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自此,“中國年”正式升級為“世界年”。春節走出國門、融入世界,這是世界對中國春節文化的高度認同;也說明了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不斷提升,中華文化越來越深入人心,同時也開啟了世界了解中國的窗口。據不完全統計,全球已有近20個國家將春節作為法定節假日,全球約1/5的人口以不同形式慶祝春節。從東方到西方,從北半球到南半球,中國春節的“朋友圈”越來越大。我們有理由相信,它所蘊含的價值觀和生活實踐,將為全球文化的多樣性和人類文明的交流互鑒貢獻更多中國智慧。(1)結合材料,運用文化傳承與創新的知識,談談你對“中國年”升級為“世界年”的認識。(2)春節申遺成功,不僅是一種榮耀,更是一種鞭策。結合材料,運用所學的文化知識,就“如何讓世界共享‘中國年’”提兩條建議。19.(2024秋?沙依巴克區校級期末)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月12日晚,2024抖音美好奇妙夜在北京落幕。今年的美好奇妙夜以“每個人都有奇妙能力”為主題,邀請89組抖音創作者參與共創,完成29個節目的表演,帶來一場傳統與流行、民族與世界多元融合的視聽盛宴。《血脈覺醒》節目融合“武俠國風”概念,將民俗戰舞與流行街舞相融合,共同展現地域傳統文化的生命力;非遺“手藝人”配合節目制作非遺魚燈、繪制千年古畫,處處顯露著國潮文化痕跡;舞臺劇《Dou宇宙漫游記》促成古典與流行的音樂大融合,讓觀眾感受全新的“大眾交響樂”形式……創作人員從抖音熱梗、熱歌的改編,到傳統文化的跨界演繹,很多快要失傳斷流的傳統文化被重新挖掘傳揚,在古今聯動、中西合璧的創意表達中,讓觀眾感受到國潮藝術代代傳承的生命力。結合材料,運用文化傳承與文化創新的知識,說明美好奇妙夜的成功舉辦對建設文化強國的借鑒意義。20.(2022秋?平江縣期末)閱讀材料,回答問題。一百年前,中國共產黨的先驅們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歷經千難萬險,書寫了中華民族幾千年歷史上最恢宏的史詩,形成了“堅持真理、堅守理想,踐行初心、擔當使命,不怕犧牲、英勇斗爭,對黨忠誠、不負人民”的偉大建黨精神。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在長期奮斗中構建起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錘煉出鮮明的政治品格,革命先驅、志愿軍將士、“兩彈一星”科技工作者、新時代反貧困、建小康、戰疫情、化危機、應變局的志士……匯聚起砥礪奮進的磅礴力量,把我們的事業推向更高點、讓我們的事業走向更成功。“弘揚偉大建黨精神,能讓我們事業更成功”,結合材料運用“文化的功能”的知識對此觀點分析說明。21.(2022秋?桂林期末)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一百年前,中國共產黨的先驅們創建了中國共產黨,形成了堅持真理、堅守理想,踐行初心、擔當使命,不怕犧牲、英勇斗爭,對黨忠誠、不負人民的偉大建黨精神,這是中國共產黨的精神之源。正是在偉大建黨精神的引領下,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攻克了一個又一個看似不可攻克的難關,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跡,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今天,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已經開啟,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號角已經吹響。只要我們繼續弘揚黨的光榮傳統,始終弘揚偉大建黨精神,我們就一定能在新的趕考之路上交出更加優異的答卷,創造新的更大輝煌!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增強了中國人民的文化自信。結合材料,運用文化生活知識對此觀點加以說明。
2024-2025學年下學期高一政治單元測試卷第三單元A卷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題號1234567891011答案BCDCCCDCADA題號1213141516答案DDCAA一.選擇題(共16小題)1.(2025?陜西模擬)關于端午節的來歷,時至今日說法甚多,諸如:紀念屈原說,吳越民族圖騰祭說,起于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作為我國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節承載著厚重的傳統文化。從包粽子,到佩香囊,從插艾草,到掛菖蒲,端午習俗形式多樣(如圖所示);龍舟節、天中節、端陽節、浴蘭節、詩人節……端午節別名眾多。從材料可以看出()①經過歲月沉淀,端午節被賦予了多重意義②端午活動多種多樣,端午文化因交流交融而璀璨③我們要重視近年來中華傳統節日日漸淡化的問題④端午習俗賦予生活儀式感,端午文化根植人心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分析】本題考查:傳統文化的表現特點和影響1.傳統文化的表現:(1)傳統習俗:它是傳統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2)傳統建筑:建筑被稱為凝固的藝術,中國古代建筑是展現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標志。(3)傳統文藝:它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4)傳統思想:已成為中華文化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對今天中國人的價值觀念、生活方式和中國的社會發展具有深刻影響。2.傳統文化的特點:(1)繼承性。傳統文化是在長期歷史發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現實生活中的文化。(2)相對穩定性。傳統文化在世代相傳中保留著基本特征,同時,它的具體內涵又能夠因時而變。(3)鮮明的民族性。傳統文化是維系民族生存和發展的精神紐帶。3.傳統文化的影響:(1)積極作用:傳統文化如果能順應社會生活的變遷,不斷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需求,就能對社會與人的發展起積極作用。(2)消極作用:傳統文化如果一成不變,則會起阻礙社會進步、妨害人的發展的消極作用。【解答】①④符合題意,端午傳統習俗賦予生活儀式感,端午文化根植人心;從文字材料和圖可以看出,經過歲月沉淀,端午節被賦予了多重意義;②③不符合題意,材料沒有涉及端午文化交融,也不涉及中華傳統節日淡化的問題。故選:B。【點評】本題考查學生對教材知識點的掌握和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對于此類型題目,學生需要首先明確題干的中心思想,將題干主旨與教材的知識點相結合,圍繞題干主旨進行選擇即可。2.(2025?長安區模擬)最近,中國國家博物館推出的一款以明孝端皇后鳳冠為靈感設計的原創鳳冠冰箱貼,不僅引發排隊搶購熱潮,還帶動了相關系列文創的銷售,被網友稱為“當下北京最想擁有的文創產品之一”。除了兩款鳳冠冰箱貼,團隊還圍繞鳳冠推出了多種文創產品:包括筆記本、徽章、化妝鏡、書簽、鑰匙扣等。上述現象發生的原因是()①恪守傳統風格,再現了傳統文化的清雅意蘊②實現了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③傳統文化具有超越時空的藝術價值,是文化創新的源泉④創新優秀傳統文化的表達形式,拉近了人們與文物的距離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分析】本題考查:文化傳承與創新;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1、文化傳承與創新(1)繼承傳統,推陳出新①文化創新既是一個“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改造傳統文化的過程,又是一個“推陳出新、革故鼎新”,創造新文化、發展先進文化的過程。②一方面,我們不能離開傳統文化,空談文化創新。另一方面,體現時代精神是文化創新的重要追求。(2)面向世界,博采眾長①文化的交流、借鑒與融合,是學習和吸收各民族優秀文化成果,以發展本民族文化的過程;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間相互借鑒,以“取長補短”的過程;是在文化交流、借鑒的基礎上,推出融匯多種文化特質的新文化的過程。②文化多樣性是世界文化的基本特征,也是文化創新的重要基礎。③在文化交流、借鑒與融合的過程中,必須以世界優秀文化為營養,充分吸收外國文化的有益成果,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2、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1)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必須按照當今時代的特點和要求,對傳統文化中有借鑒意義的內涵和陳舊的表達形式予以改造,轉化為符合時代特點和要求的新內涵和新的呈現形式,使之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2)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新性發展:必須按照當今時代社會生活和社會實踐的進步和發展,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容進行補充、拓展和完善,使之成為適合當今時代實踐和社會發展要求的文化形式。【解答】①錯誤,材料中做法是對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展,不是對傳統風格和傳統文化的恪守和再現;②④正確,以明孝端皇后鳳冠為靈感設計的原創鳳冠冰箱貼及其他文創作品,受廣大群眾喜愛,其原因是實現了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創新了優秀傳統文化的表達形式,拉近了人們與文物的距離;③錯誤,優秀傳統文化具有超越時空的藝術價值,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源泉。故選:C。【點評】本題考查學生對教材知識點的掌握和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對于此類型題目,學生需要首先明確題干的中心思想,將題干主旨與教材的知識點相結合,圍繞題干主旨進行選擇即可。3.(2024秋?河北區期末)穿上馬面裙到各景點、博物館、潮流地打卡,成為龍年一道新的風景線。設計者通過將傳統文化與現代時尚相結合,使得馬面裙跨越歷史,融入當代。馬面裙成功出圈的意義在于()①融通不同資源,進行文化綜合創新②順應時代要求,實現文化對外交流③展示中華文化魅力,增強文化自信④繼承優秀傳統文化,厚植文化底蘊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分析】本題考查:文化傳承與創新;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覺1.文化傳承與創新(1)繼承傳統,推陳出新①文化創新既是一個“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改造傳統文化的過程,又是一個“推陳出新、革故鼎新”,創造新文化、發展先進文化的過程。②一方面,我們不能離開傳統文化,空談文化創新。另一方面,體現時代精神是文化創新的重要追求。(2)面向世界,博采眾長①文化的交流、借鑒與融合,是學習和吸收各民族優秀文化成果,以發展本民族文化的過程;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間相互借鑒,以“取長補短”的過程;是在文化交流、借鑒的基礎上,推出融匯多種文化特質的新文化的過程。②文化多樣性是世界文化的基本特征,也是文化創新的重要基礎。③在文化交流、借鑒與融合的過程中,必須以世界優秀文化為營養,充分吸收外國文化的有益成果,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2.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覺(1)含義:文化自覺,是對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認識、對文化發展規律的正確把握、對發展文化歷史責任的主動擔當。文化自信,來自于對時代發展潮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的深刻把握,來自于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對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堅定信念。(2)表現: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表現為對中華文化發展前途充滿信心、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充滿信心、對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目標充滿信心。(3)要求:以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發展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社會主義文化,最重要的是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解答】①錯誤,題干設問的是馬面裙成功出圈的意義,而“融通不同資源,進行文化綜合創新”是做法;②不符合題意,材料強調的是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未體現文化對外交流;③④正確,馬面裙成功出圈的意義在于繼承優秀傳統文化,厚植文化底蘊,展示中華文化魅力,增強文化自信。材料中指出設計者通過將傳統文化與現代時尚相結合,使得馬面裙跨越歷史,融入當代,獲得大眾的喜愛。故選:D。【點評】本題考查學生對教材知識點的掌握和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對于此類型題目,學生需要首先明確題干的中心思想,將題干主旨與教材的知識點相結合,圍繞題干主旨進行選擇即可。4.(2024秋?武漢期末)一個城市的歷史遺跡、文化古跡、人文底蘊,是城市生命的一部分。淄博的“燒烤淄味”、哈爾濱的“冰雪奇緣”、天水的“熱辣滾燙”……去年以來,一批城市以各種方式出圈走紅,掀起一波接一波城市文旅熱。這表明()①文化是社會實踐的產物,又推動實踐的發展②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經濟③一定的文化是由一定的經濟所決定④文化有服務社會、推動發展的功能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分析】本題考查:文化的內涵與特點;文化與經濟政治的關系1、文化的內涵與特點(1)文化的內涵:文化是相對于經濟、政治而言的人類全部精神活動及其產品。(2)文化的內容:既包括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具有意識形態性質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學和技術、語言和文字等非意識形態的部分。(3)文化的特點①文化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現象,是人類社會實踐的產物。②每個人的文化素養不是天生的,而是通過對社會生活的體驗,特別是通過參與文化活動、接受文化知識教育而逐步培養出來的。③人們的精神活動離不開物質活動,精神產品離不開物質載體。2、文化與經濟政治的關系(1)經濟是基礎,政治是經濟的集中表現,文化是經濟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經濟、政治所決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經濟,給予政治、經濟以重大影響。(2)不同的文化,對政治、經濟的影響不同,對社會發展的作用也不同。先進的、健康的文化會促進社會的發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則會阻礙社會的發展。(3)文化與經濟相互交融。文化生產力在現代經濟的總體格局中的作用越來越突出。(4)文化與政治相互交融。從國內看:隨著民主和法制建設的發展,人們為了參與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養。從國際看:世界范圍內反對文化霸權主義的斗爭,成為當代國際政治斗爭的重要內容。【解答】①錯誤,文化有先進與落后之分,先進的文化才能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②④符合題意,材料強調利用文化元素賦能經濟發展,城市的歷史遺跡、文化古跡、人文底蘊掀起城市文旅熱,體現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經濟,文化有服務社會、推動發展的功能;③不符合題意,材料強調利用文化元素賦能經濟發展,城市的歷史遺跡、文化古跡、人文底蘊掀起城市文旅熱,體現文化對經濟的反作用,并未體現一定的文化是由一定的經濟所決定。故選:C。【點評】本題考查學生對教材知識點的掌握和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對于此類型題目,學生需要首先明確題干的中心思想,將題干主旨與教材的知識點相結合,圍繞題干主旨進行選擇即可。5.(2024秋?武漢期末)《典籍里的中國》是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打造的大型原創文化節目。節目憑借科技創新與思維創新的融合,將傳統文化經典注入時代潮流,聚焦《尚書》《論語》《史記》等享譽申外、流傳千古的典籍,展現其中蘊含的中國智慧、中國力量。這說明()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永遠不過時②不忘本來才能開辟未來,善于繼承才能更好創新③面向世界、博采眾長有利于推動傳統文化的發展④“思想+藝術+技術”的創新,助力古籍“活起來”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分析】本題考查:文化傳承與創新1.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立足于社會實踐,是文化創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2.文化創新的基本途徑(1)繼承傳統,推陳出新①文化創新既是一個“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改造傳統文化的過程,又是一個“推陳出新、革故鼎新”,創造新文化、發展先進文化的過程。②一方面,我們不能離開傳統文化,空談文化創新。另一方面,體現時代精神是文化創新的重要追求。(2)面向世界,博采眾長①文化的交流、借鑒與融合,是學習和吸收各民族優秀文化成果,以發展本民族文化的過程;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間相互借鑒,以“取長補短”的過程;是在文化交流、借鑒的基礎上,推出融匯多種文化特質的新文化的過程。②文化多樣性是世界文化的基本特征,也是文化創新的重要基礎。③在文化交流、借鑒與融合的過程中,必須以世界優秀文化為營養,充分吸收外國文化的有益成果,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3.堅持文化創新的正確方向(1)必須克服一味固守本民族的傳統文化,拒絕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來文化的“守舊主義”和“封閉主義”傾向。(2)必須克服一味推崇外來文化,根本否定傳統文化的“歷史虛無主義”和“民族虛無主義”傾向。(3)在時代的高起點上增強全民族的文化創造活力,推動文化內容形式、體制機制、傳播手段創新,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不斷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解答】①不符合題意,材料強調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不是強調其核心思想理念在當代仍不過時;②④符合題意,節目憑借科技創新與思維創新的融合,將傳統文化經典注入時代潮流,聚焦《尚書》《論語》《史記》等享譽申外、流傳千古的典籍,展現其中蘊含的中國智慧、中國力量。這說明忘本來才能開辟未來,善于繼承才能更好創新,也說明“思想+藝術+技術”的創新,助力古籍“活起來”;③不符合題意,材料未強調面向世界、博采眾長。故選:C。【點評】本題考查學生對教材知識點的掌握和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對于此類型題目,學生需要首先明確題干的中心思想,將題干主旨與教材的知識點相結合,圍繞題干主旨進行選擇即可。6.(2025?青羊區校級模擬)2024年8月20日我國首款高品質3A游戲《黑神話:悟空》上線,該作品一經上線便迅速火爆全球。它以中國古典名著《西游記》為藍本,實景掃描了全國多處名勝古跡,巧妙融入了儒家、道家、法家等思想,沉浸式展現了古典與現代交響的背景音樂,充分運用了“空間計算”、AI等技術,外加精雕細琢的故事情節與角色塑造,將玩家帶入一個既古老又新穎的世界,讓全球玩家嘆為觀止。該游戲火爆出圈()①啟示我們要發展文化事業,展示中華文化獨特魅力②有利于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擴大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③啟示我們要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④有利于彰顯中華文化優越性,以文明交流超越隔閡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分析】本題考查: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1)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必須按照當今時代的特點和要求,對傳統文化中有借鑒意義的內涵和陳舊的表達形式予以改造,轉化為符合時代特點和要求的新內涵和新的呈現形式,使之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2)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新性發展:必須按照當今時代社會生活和社會實踐的進步和發展,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容進行補充、拓展和完善,使之成為適合當今時代實踐和社會發展要求的文化形式。【解答】①不合題意,《黑神話:悟空》的發售屬于發展文化產業,不體現發展文化事業;②符合題意,依據題意,黑神話:悟空》火爆出圈,讓全球玩家嘆為觀止有利于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有利于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擴大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③符合題意,依據題意,《黑神話:悟空》將游戲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在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上進行創新,啟示我們要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④錯誤,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彰顯中華文化優越性的說法錯誤。故選:C。【點評】本題考查學生提取信息、調動所學知識理解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答題要把握材料主旨,找出與主旨一致的表述。選項與材料主旨的一致性是選擇題的根本原則。7.(2024秋?武漢期末)第33屆夏季奧運會在巴黎召開,在這場舉世矚目的體育盛宴中,從官方吉祥物、賽事裝備,到高科技產品和傳統文化展示,中國元素之印記無處不在,形成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這些中國元素不僅展示了中華文化的魅力,也促進了中西文化的交流與互鑒。這表明()①交流互鑒推動了各民族文化走向趨同②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共同的精神標識③文化交流構成了文化發展的重要動力④奧運會是展示中華文化獨特魅力的重要窗口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分析】本題考查:文化交流的意義與途徑(1)意義:中華文化不斷地向外輻射和傳播,為中華文化的傳播和世界文化的發展作出了貢獻;外域文化不斷傳入中國,促進了中華文化的發展和進步。(2)要求:既要更加熱情地歡迎世界各國優秀文化在中國傳播,吸收各國優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動地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做傳播中華文化的使者,增強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解答】①錯誤,文化具有多樣性,各民族文化走向趨同的說法錯誤;②不符合題意,材料強調文化交流構成了文化發展的重要動力,沒有體現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共同的精神標識;③④正確,巴黎奧運會上,中國元素之印記無處不在,形成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這些中國元素不僅展示了中華文化的魅力,也促進了中西文化的交流與互答,說明奧運會是展示中華文化獨特魅力的重要窗口,同時文化交流構成了文化發展的重要動力。故選:D。【點評】本題考查學生對教材知識點的掌握和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對于此類型題目,學生需要首先明確題干的中心思想,將題干主旨與教材的知識點相結合,圍繞題干主旨進行選擇即可。8.(2024秋?溫州期末)2024年12月4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決定將“春節——中國人慶祝傳統新年的社會實踐”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春節,正從“中國時間”邁入世界性的共享佳節。由此可見()①中華文化引領風尚,服務社會②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③要堅持面向世界,博采眾長④要堅定文化自信,展示文化魅力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分析】本題考查:民族文化與世界文化的關系;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覺1.民族文化與世界文化的關系(1)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間經濟的和政治的、歷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種因素的不同,決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間存在著差異。因此,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個性和特征。(2)文化是世界的: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會實踐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規律,在實踐中產生和發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規律。因此,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2.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覺(1)含義:文化自覺,是對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認識、對文化發展規律的正確把握、對發展文化歷史責任的主動擔當。文化自信,來自于對時代發展潮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的深刻把握,來自于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對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堅定信念。(2)表現: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表現為對中華文化發展前途充滿信心、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充滿信心、對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目標充滿信心。(3)要求:以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發展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社會主義文化,最重要的是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解答】①錯誤,中華文化有優秀和落后之分,要發揮優秀中華文化的作用;②正確,春節,正從“中國時間”邁入世界性的共享佳節,這說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③錯誤,材料強調中華文化走向世界,沒有涉及面向世界,博采眾長;④正確,春節,正從“中國時間”邁入世界性的共享佳節,這說明要堅定文化自信,展示文化魅力。故選:C。【點評】本題考查學生對教材知識點的掌握和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對于此類型題目,學生需要首先明確題干的中心思想,將題干主旨與教材的知識點相結合,圍繞題干主旨進行選擇即可。9.(2024秋?薊州區期末)部分年輕人對于過春節、端午節等傳統節日不感興趣,而熱衷于過“圣誕節”“情人節”等洋節,認為這樣才夠“時代”,才顯“新潮”。對于這一現象,下列認識正確的是()A.尊重文化多樣性首先應該認同本民族的文化 B.拒絕過洋節,徹底拒斥外來文化 C.時代變化了,祖先留下的東西也應該隨時代變化而變化 D.隨著時代的變化,中外文化已經融為一體【分析】本題考查:尊重文化多樣性①態度:既要認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鑒,求同存異,尊重世界文化多樣性,共同促進人類文明繁榮進步。②意義:尊重文化多樣性是發展本民族文化的內在要求;尊重文化多樣性是實現世界文化繁榮的必然要求。③原則: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解答】A正確,“過洋節”而不過自己民族節日的現象是不珍惜自己的文化傳統,所以尊重文化多樣性首先應該認同自己本民族的文化;B錯誤,洋節也包含積極的文化因素,一味“拒絕過洋節”的做法錯誤,且應反對“徹底拒斥外來文化”的文化復古主義;C不合題意,材料體現的是對不珍惜本民族文化傳統現象的認識,沒有涉及傳統文化變化發展的問題;D錯誤,中外文化在文化交流中保持各自的特色,而不是融為一體,該選項說法與實際不符。故選:A。【點評】本題考查尊重文化多樣性的知識,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難度不大。10.(2024秋?薊州區期末)“著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表述,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把握中國人民與各國人民的情感共鳴點,展示燦爛多姿的中華文化,使之成為增進友誼的橋梁。”這告訴我們()①文化交流是文化發展的唯一源泉②文化交流應以我為主、為我所用③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化因交融而豐富④文化交流能增強我國文化影響力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分析】本題考查:文化交流的意義與途徑(1)意義:中華文化不斷地向外輻射和傳播,為中華文化的傳播和世界文化的發展作出了貢獻;外域文化不斷傳入中國,促進了中華文化的發展和進步。(2)要求:既要更加熱情地歡迎世界各國優秀文化在中國傳播,吸收各國優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動地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做傳播中華文化的使者,增強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注意:文化多樣性與文化交流的關系:文化多樣性是文化交流的前提,開展文化交流有利于維護世界文化多樣性。【解答】①錯誤,文化發展的源泉是社會實踐,而不是文化交流;②不合題意,材料強調文化交流的作用,而不是文化交流應以我為主、為我所用;③④正確,“著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表述,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把握中國人民與各國人民的情感共鳴點,展示燦爛多姿的中華文化,使之成為增進友誼的橋梁。”這告訴我們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化因交融而豐富,文化交流能增強我國文化影響力。故選:D。【點評】本題考查文化交流的知識,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難度不大。11.(2024秋?杭州月考)每個民族都有其特定的文化。發生在不同民族文化之間的以一種文化去否定另一種文化,或者認為一種文化優越而另一種文化低劣,從而鄙視、恥笑另一種文化的情況都屬于文化歧視現象。這啟示我們()①要在堅持各民族平等的基礎上,尊重差異②必須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樣性③要將其他民族文化與本民族文化同等對待④必須承認各國文化有優劣之分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分析】本題考查:尊重文化多樣性(1)文化多樣性的地位文化多樣性是人類社會的基本特征,也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動力。(2)尊重文化多樣性①態度:既要認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鑒,求同存異,尊重世界文化多樣性,共同促進人類文明繁榮進步。②意義:尊重文化多樣性是發展本民族文化的內在要求;尊重文化多樣性是實現世界文化繁榮的必然要求。③原則: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尊重文化多樣性,堅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則,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發展好本民族文化。在文化交流中,要堅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解答】①②符合題意,文化歧視現象啟示我們必須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樣性,要堅持在各民族平等的基礎上,尊重差異;③錯誤,不能把其他民族文化與本民族文化同等對待,首先要認同本民族文化;④錯誤,各國文化沒有優劣之分。故選:A。【點評】本題考查學生提取信息、調動所學知識理解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解題時需注意: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闡明的主旨,并和所學知識對應起來,另一方面運用排除法去除觀點本身錯誤的選項。12.(2022秋?喀什市校級期中)新春到,年來到,貼春聯,放鞭炮……中國人有過年的習俗,但各地過年的習俗也不盡相同。如廣西壯族新年要進行挑新水、喝伶俐水等活動;甘肅有新年舞社火的習俗,社火是一種載歌載舞、體裁多樣、種類繁多的綜合表演藝術;遼寧大年三十要點長壽燈……可見()①年文化是各地歷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標志②年文化的多樣性反映了社會生產生活的豐富多彩③年文化來源于社會實踐又超越了社會實踐④各地年文化既有共性也有自己的個性特征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分析】本題考查:文化的多樣性;民族文化與世界文化的關系1.文化的多樣性(1)含義: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國家的文化共同構成的。不同民族和國家文化的內容和形式各具特色。文化多樣性是人類社會的基本特征,也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動力。(2)民族節日①地位:蘊含著民族生活中的風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倫理等文化因素,是一個民族歷史文化的長期積淀。②意義:慶祝民族節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達。透過各民族的傳統節日及習俗,我們可以領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韻味。(3)文化遺產①地位:文化遺產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歷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標志。②意義:不僅對于研究人類文明的演進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對于展現世界文化的多樣性具有獨特作用,是人類共同的文化財富。2.民族文化與世界文化的關系(1)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間經濟的和政治的、歷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種因素的不同,決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間存在著差異。因此,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個性和特征。(2)文化是世界的: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會實踐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規律,在實踐中產生和發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規律。因此,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解答】①錯誤,文化遺產是歷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標志;②符合題意,各地的年文化與當地的生產生活實踐緊密相關,反映了社會生產生活的豐富多彩;③錯誤,社會實踐是文化的來源,文化不能超越社會實踐;④符合題意,從材料可以看出,中國人有過年的習俗,如貼春聯、放鞭炮等,但各地的過年習俗也有各自的特色,這說明各地年文化既有共性也有自己的個性特征。故選:D。【點評】本題考查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能力。解答本題,一方面要準確把握題干主旨,并和所學知識對應起來;另一方面要運用排除法,排除錯誤的選項。13.(2025?宜賓模擬)2024年是中央紅軍長征出發90周年。90年來,長征精神激勵著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披荊斬棘、勇往直前,長征精神是永恒的。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長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長征路,新時代再出發,長征永遠在路上。這說明()①民族精神是長征精神的集中體現,具有鮮明的時代性②長征精神與時俱進,豐富和發展了中華文化的包容性③我們要增進中華文化認同,傳承革命文化和革命精神④我們應堅定理想信念,勇于戰勝新征程上的風險挑戰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分析】本題考查:堅定理想信念堅持以人民為發展中心;革命文化與社會主義先進文化1.堅定理想信念堅持以人民為發展中心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定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人民是文化發展的主體,文化發展要依靠人民。人民是文化成果的最終享有者和受益者。2.革命文化與社會主義先進文化(1)革命文化是近代以來特別是五四新文化運動以來,在黨和人民的偉大斗爭中培育和創造的思想理論、價值追求、精神品格,如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沂蒙精神、西柏坡精神等,集中體現了馬克思主義指導下的中國近現代文化的發展及其成果,展現了中國人民頑強不屈、堅韌不拔的民族氣節和英雄氣概。革命文化既是中華民族革命斗爭歷史的高度文化凝聚,也是中國精神在革命年代的主要表現形式,寄托著各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2)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在黨領導人民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中,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形成的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代表著時代進步潮流和發展要求。【解答】①錯誤,長征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在新民主主義義革命時期的突出表現,長征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集中體現;②錯誤,長征精神與時俱進,豐富和發展了民族精神,而不是中華文化的包容性;③④正確,我們要增進中華文化認同,傳承革命文化和革命精神,我們應堅定理想信念,勇于戰勝新征程上的風險挑戰。長征精神激勵著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披荊斬棘、勇往直前,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長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長征路,新時代再出發,長征永遠在路上。故選:D。【點評】本題考查學生對教材知識點的掌握和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對于此類型題目,學生需要首先明確題干的中心思想,將題干主旨與教材的知識點相結合,圍繞題干主旨進行選擇即可。14.(2024秋?辛集市期末)2024年巴黎奧運會、中國國家藝術體操隊以《共生共舞》和《鳳鳴凌霄》兩個表演節目,將漢唐盛世演繹得淋漓盡致,中華古韻與現代美學完美融合、在奧運賽場上綻放出璀璨“中國風”、以傲人成績斬獲中國藝術體操史上集體全能首枚奧運金牌。國家藝術體操隊在巴黎奧運會的表演()A.表明了傳統文化能超越歷史條件,具有永恒的普世價值 B.有利于增強中華文明的影響力,展示中華文化的優越性 C.增強了中華文化自信,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在世界的傳播 D.融合了現代與傳統元素、促使各國人民與中華文化共情【分析】本題考查: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覺(1)含義:文化自覺,是對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認識、對文化發展規律的正確把握、對發展文化歷史責任的主動擔當。文化自信,來自于對時代發展潮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的深刻把握,來自于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對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堅定信念。(2)表現: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表現為對中華文化發展前途充滿信心、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充滿信心、對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目標充滿信心。(3)要求:以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發展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社會主義文化,最重要的是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解答】A錯誤,傳統文化不能超越歷史條件,要受歷史條件的制約;B錯誤,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中華文化優越性”說法錯誤;C正確,將漢唐盛世演繹得淋漓盡致,中華古韻與現代美學完美融合、在奧運賽場上綻放出璀璨“中國風”。國家藝術體操隊在巴黎奧運會的表演,是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創新性表達,有利于賡續中華文脈;增強了中華文化自信,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在世界的傳播;D錯誤,“促使各國人民與中華文化共情”表述絕對化,不符合現實。故選:C。【點評】本題考查學生提取信息、調動所學知識理解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答題要把握材料主旨,找出與主旨一致的表述。選項與材料主旨的一致性是選擇題的根本原則。15.(2024秋?河南期末)江蘇作家高曉聲筆下的農民“陳奐生”,之所以能在書本、熒屏和舞臺上熠熠生輝,是因為“陳奐生”代表的是人民的形象,表達的是人民的情感;電視劇《人世間》之所以能引起廣大觀眾共鳴,是因為作品講述了人民的生活史、情感史、奮斗史。一切轟動當時、傳之后世的文藝作品,反映的都是時代要求和人民心聲。這體現了文藝創作要()①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②立足時代之基、回答時代問題③追求文化多元化,推動文化發展④涵養家國情懷,促進中華文化傳承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分析】本題考查:堅定理想信念堅持以人民為發展中心;立足時代之基回答時代問題1.堅定理想信念堅持以人民為發展中心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定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人民是文化發展的主體,文化發展要依靠人民。人民是文化成果的最終享有者和受益者。2.立足時代之基回答時代問題(1)關系:每一種文化都是特定時代的產物,打上了深刻的時代烙印,是時代精神的展現。(2)關鍵:文化創新和發展的關鍵是回答時代問題,完成時代任務。(3)資源: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要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要融通古今中外各種資源,特別是要把握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國外優秀文化等資源。(4)要求:我們要堅持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通過綜合創新,形成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解答】①②正確,文藝創作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導向,立足時代之基、回答時代問題;一切轟動當時、傳之后世的文藝作品,反映的都是時代要求和人民心聲;③錯誤,要追求文化多樣性,不是多元化;④不符合題意,材料中未體現促進中華文化傳承。故選:A。【點評】本題考查學生對教材知識點的掌握和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對于此類型題目,學生需要首先明確題干的中心思想,將題干主旨與教材的知識點相結合,圍繞題干主旨進行選擇即可。16.(2024秋?遼寧期末)中共中央政治局于2024年10月28日就建設文化強國進行第十七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學習時強調,要始終堅持文化建設著眼于人、落腳于人。著眼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文化服務和文化產品供給能力,增強人民群眾文化獲得感、幸福感。這表明()①文化發展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導向②堅定文化自信,事關國運興衰、事關文化安全③建設文化強國,要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④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必須堅持自信自立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分析】本題考查: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發展文化產業和文化事業;堅定理想信念堅持以人民為發展中心1.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是黨和國家一項重大而緊迫的任務,關涉民族尊嚴,國家安全、文化自信和人民幸福。2.發展文化產業和文化事業(1)一般來說,文化事業是為社會公益目的、由國家機關或其他組織利用國有資產舉辦的、在文化領域從事研究創作精神產品生產和公共文化服務的公益性組織機構。(2)所謂文化產業是指從事文化產品生產和提供文化服務的經營性行業。從性質看,文化事業具有公益性,文化產業具有經營性;從管理體制看,文化事業通常實行公益性管理體制,文化產業實行經營性企業管理體制。3.堅定理想信念堅持以人民為發展中心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定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人民是文化發展的主體,文化發展要依靠人民。人民是文化成果的最終享有者和受益者。【解答】①③符合題意,文化發展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導向,建設文化強國,要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始終堅持文化建設著眼于人、落腳于人。著眼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文化服務和文化產品供給能力,增強人民群眾文化獲得感、幸福感;②④不符合題意,材料強調要服務于人民,發展文化產業和文化事業,不是強調堅持文化自信,也沒有涉及堅定文化自信與國運興衰和文化安全的關系。故選:A。【點評】本題考查學生對教材知識點的掌握和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對于此類型題目,學生需要首先明確題干的中心思想,將題干主旨與教材的知識點相結合,圍繞題干主旨進行選擇即可。二.材料題(共5小題)17.(2024秋?武漢期末)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4年8月20日我國首款高品質3A游戲《黑神話:悟空》上線,該作品一經上線便迅速火爆全球。《黑神話:悟空》以其獨特的魅力和精湛的技藝,迅速成為游戲界的熱門話題,吸引了無數玩家的目光。它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對中華傳統文化深厚底蘊的深入挖掘和創新演繹的結果。它不僅展現了中國游戲行業的創新實力,更是將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傳播到了世界各地。同時,游戲中的戰斗系統、探索機制以及謎題設計,采用了國際化的游戲設計語言,幫助不同文化背景的玩家理解和欣賞游戲中的中華文化元素。據國外數據分析公司VGInsights10月16日晚的最新數據則顯示:該游戲僅在Steam平臺上的銷量已經增至2130萬份,總收入超過10億美元。結合材料,運用文化發展的基本路徑的知識,說明《黑神話:悟空》火爆全球的原因。【分析】本題要求結合材料,運用文化發展的基本路徑的知識,說明《黑神話:悟空》火爆全球的原因。關鍵詞:《黑神話:悟空》以其獨特的魅力和精湛的設計,吸引了無數玩家的目光,可聯系教材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關鍵詞:《黑神話:悟空》游戲中的戰斗系統、探索機制以及謎題設計,采用了國際化的游戲設計語言,可聯系教材立足時代之基,回答時代問題。關鍵詞:《黑神話:悟空》的成功是對中華傳統文化深厚底蘊的深入挖掘和創新演繹的結果,可聯系教材融通不同資源,實現綜合創新。【解答】①《黑神話:悟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為全球玩家提供了更豐富、更高質量的文化產品,滿足了國內外玩家多樣化的需求。②《黑神話:悟空》堅持立足時代之基,回答時代問題,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體現時代特征、反映時代風貌,展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的重大成就。③《黑神話:悟空》融通各種資源,堅持守正創新。深入挖掘中華傳統文化深厚底蘊,將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游戲技術完美融合,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點評】本題為原因類試題,解答原因類試題一般做到“兩審讀,一發散,一結合”。所謂“兩審讀”,第一是審讀主干材料,依據主干材料抽取主體信息和主旨信息;第二是審讀設問,通過設問明確指示的指向范圍,或者主體指向。“一發散”就是依據設問或者主干信息,明確問題核心,以問題核心為中心,發散相關有效知識點。“一結合”,結合發散指向與設問核心,正確作答。18.(2024秋?武漢期末)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西漢時期,四川閬中籍天文學家落下閎創制《太初歷》,首次在歷法上確定正月初一為歲首,此后,春節逐漸成為“最中國”的傳統節日。作為中國最隆重、最歡樂的傳統節日的春節,它凝結著中華民族賡續相傳的文化基因,寄寓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期冀和團圓共享的追求。貼春聯、掛年畫、吃年夜飯、紅包守歲、舞龍舞獅、逛廟會等,每一項傳統習俗都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兩千多年后,春節被確定為聯合國假日并成功申遺。2023年12月,春節(農歷新年)被確定為聯合國假日,2024年12月,“春節——中國人慶祝傳統新年的社會實踐”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自此,“中國年”正式升級為“世界年”。春節走出國門、融入世界,這是世界對中國春節文化的高度認同;也說明了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不斷提升,中華文化越來越深入人心,同時也開啟了世界了解中國的窗口。據不完全統計,全球已有近20個國家將春節作為法定節假日,全球約1/5的人口以不同形式慶祝春節。從東方到西方,從北半球到南半球,中國春節的“朋友圈”越來越大。我們有理由相信,它所蘊含的價值觀和生活實踐,將為全球文化的多樣性和人類文明的交流互鑒貢獻更多中國智慧。(1)結合材料,運用文化傳承與創新的知識,談談你對“中國年”升級為“世界年”的認識。(2)春節申遺成功,不僅是一種榮耀,更是一種鞭策。結合材料,運用所學的文化知識,就“如何讓世界共享‘中國年’”提兩條建議。【分析】(1)本題要求結合材料,運用文化傳承與創新的知識,談談你對“中國年”升級為“世界年”的認識。有效信息:春節從西漢時期延續至今已有兩千多年,是中國最隆重、最歡樂的傳統節日,它凝結著中華民族賡續相傳的文化基因,寄寓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期冀和團圓共享的追求,可聯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特點知識。有效信息:據不完全統計,全球已有近20個國家將春節作為法定節假日,全球約1/5的人口以不同形式慶祝春節,中國春節的“朋友圈”越來越大,其所蘊含的價值觀和生活實踐,將為全球文化的多樣性和人類文明的交流互鑒貢獻更多中國智慧,可聯系文化的多樣性的知識,從尊重文化多樣性的原因的角度進行分析說明。有效信息:春節包含貼春聯、掛年畫、吃年夜飯、紅包守歲、舞龍舞獅、逛廟會等傳統習俗,其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底蘊。春節走出國門、融入世界,這是世界對中國春節文化的高度認同;也說明了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不斷提升,中華文化越來越深入人心,同時也開啟了世界了解中國的窗口,可聯系如何對待中華傳統文化及其當代價值、文化交流與文化交融的知識。(2)本題要求結合材料,運用所學的文化知識,就“如何讓世界共享‘中國年’”提兩條建議。本題屬于開放性試題,答案不固定,言之有理即可。【解答】(1)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春節凝結著中華民族賡續相傳的文化基因,蘊含著深厚的文化積淀和獨特習俗。②文化多樣性是發展本民族文化的內在要求,也是實現世界文化繁榮的必然要求。春節申遺成功,有利于保護和傳承春節文化,推動中華文化的創新與發展,促進不同國家和民族人民之間的友誼和互相了解。③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化因交融而豐富。春節走出國門、融入世界,有利于增強海內外華人的民族文化認同感和文化自信;擴大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提升文化軟實力;推動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鑒與融合,促進世界文化的繁榮與發展。(2)①完善相關政策法規,加大對傳統習俗、民間藝術等文化遺產的保護力度。②挖掘春節文化內涵,加強對其歷史淵源、文化內涵、社會功能等方面的挖掘。③結合現代社會的特點和需求,不斷創新節慶方式和活動內容,使其更加符合現代人審美和生活方式。④加強春節文化的國際傳播,讓世界人民更多地了解中國文化魅力。【點評】(1)回答分析說明類問題,主要按以下思路進行:第一步,精析材料,把握主題。這是解題的基礎,可有效避免“文不對題”、“答非所問”的現象。第二步,圍繞主題,回歸教材。以試題反映出的問題為中心與教材聯系,找出材料與教材的“結合點”。第三步,緊扣題意,合理作答。通常,我們只要將教材中的基本原理與材料一一對應,用理論分析材料即可。(2)本題為開放性試題,真正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精神,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了探究性,而且對于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創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19.(2024秋?沙依巴克區校級期末)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月12日晚,2024抖音美好奇妙夜在北京落幕。今年的美好奇妙夜以“每個人都有奇妙能力”為主題,邀請89組抖音創作者參與共創,完成29個節目的表演,帶來一場傳統與流行、民族與世界多元融合的視聽盛宴。《血脈覺醒》節目融合“武俠國風”概念,將民俗戰舞與流行街舞相融合,共同展現地域傳統文化的生命力;非遺“手藝人”配合節目制作非遺魚燈、繪制千年古畫,處處顯露著國潮文化痕跡;舞臺劇《Dou宇宙漫游記》促成古典與流行的音樂大融合,讓觀眾感受全新的“大眾交響樂”形式……創作人員從抖音熱梗、熱歌的改編,到傳統文化的跨界演繹,很多快要失傳斷流的傳統文化被重新挖掘傳揚,在古今聯動、中西合璧的創意表達中,讓觀眾感受到國潮藝術代代傳承的生命力。結合材料,運用文化傳承與文化創新的知識,說明美好奇妙夜的成功舉辦對建設文化強國的借鑒意義。【分析】本題屬于分析說明類主觀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年花藝師考試的脈絡分析試題及答案
- 這些2024年稅務師考試試題及答案您不能錯過
- 太平方言考試題及答案
- 園藝行業的職業發展路徑試題及答案
- 福建事業單位考試分析技巧試題及答案
- 2024年花藝師考試的前期準備試題與答案
- 提高院校認可度的花藝師考試試題與答案
- 個人成長規劃培訓
- GRC屋面網架板行業直播電商戰略研究報告
- 老小區物業管理方案
- 2025年山東省東營市廣饒縣一中中考一模英語試題(原卷版+解析版)
- 浙江省寧波市鎮海中學2024-2025學年高考二模英語試題試卷含解析
- 高校班干部培訓
- 房 產 稅教學課件
- 2025年晉中職業技術學院單招職業適應性測試題庫參考答案
- 【語言文字運用】考點45 邏輯推斷(新增考點)(解析版)
- 2025年江蘇蘇北四市高三一模高考地理試卷試題(含答案詳解)
- 《石油化工金屬管道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2023版》
- 2024年度餐廳與旅行社旅游服務定制化合同3篇
- 腸梗阻業務學習
- 電梯故障代碼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