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成人高考《語文》易錯點梳理與真題模擬試題試卷_第1頁
2025年成人高考《語文》易錯點梳理與真題模擬試題試卷_第2頁
2025年成人高考《語文》易錯點梳理與真題模擬試題試卷_第3頁
2025年成人高考《語文》易錯點梳理與真題模擬試題試卷_第4頁
2025年成人高考《語文》易錯點梳理與真題模擬試題試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年成人高考《語文》易錯點梳理與真題模擬試題試卷考試時間:______分鐘總分:______分姓名:______一、現代文閱讀(共20分,每題2分)要求:閱讀下面的現代文,然后回答問題。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的問題。在我國,傳統節日一直備受重視,其中中秋節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節日之一。中秋節源于古代對月亮的崇拜,后來逐漸演變成了團圓的象征。以下是對中秋節的一些描述,請根據文章內容判斷正誤。1.中秋節起源于古代的月亮崇拜。()2.中秋節是團圓的象征,人們在這一天會聚在一起吃月餅、賞月。()3.中秋節的傳統習俗是舞龍舞獅、放鞭炮。()4.中秋節在農歷八月十五這一天。()5.中秋節起源于宋代。()6.中秋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7.中秋節的主要食品是粽子。()8.中秋節是紀念屈原的節日。()9.中秋節在農歷七月十五這一天。()10.中秋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同時也是國際節日。()二、文言文閱讀(共30分,每題3分)要求:閱讀下面的文言文,然后回答問題。《莊子·逍遙游》孔子游于匡,顏回侍側。子曰:“吾與回言,回亦以心證其言,而不求其文。今日吾與回言,回亦以心證其言,而不求其文,然回亦未之能也。回之不才,吾是以知吾之未得也。”顏回曰:“回聞之:君子之學也,其道也,如行遠必自邇,登高必自卑,居下必求上。是以有志者,事竟成,無志者,事竟敗。回雖不才,愿從事于斯道,以成吾志。”子曰:“善哉!回之志也,吾知之矣。然吾未得吾志,而先得吾道。道之所在,天下歸之。吾與回言,回亦以心證其言,而不求其文,然回亦未之能也。吾道也,回之志也,吾與回言,回亦以心證其言,而不求其文,然回亦未之能也。回之不才,吾是以知吾之未得也。”1.下列對“吾與回言,回亦以心證其言,而不求其文”這句話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A.孔子與顏回討論學問,顏回只注重文采,不注重實質。B.孔子與顏回討論學問,顏回能夠從內心深處理解孔子的話,不拘泥于文采。C.孔子與顏回討論學問,顏回只注重實質,不注重文采。D.孔子與顏回討論學問,顏回無法理解孔子的話。2.下列對“吾道也,回之志也,吾與回言,回亦以心證其言,而不求其文,然回亦未之能也”這句話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A.孔子認為自己的道與顏回的志向相同,但他們都無法做到。B.孔子認為自己的道與顏回的志向不同,但他們都能夠做到。C.孔子認為自己的道與顏回的志向相同,但他們都無法做到。D.孔子認為自己的道與顏回的志向不同,但他們都能夠做到。3.下列對“回之不才,吾是以知吾之未得也”這句話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A.孔子認為顏回不才,所以知道自己沒有得到什么。B.孔子認為顏回不才,所以知道自己沒有得到自己的志向。C.孔子認為顏回不才,所以知道自己沒有得到自己的道。D.孔子認為顏回不才,所以知道自己沒有得到自己的志向和道。4.下列對“回之不才,吾是以知吾之未得也”這句話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A.孔子認為顏回不才,所以知道自己沒有得到什么。B.孔子認為顏回不才,所以知道自己沒有得到自己的志向。C.孔子認為顏回不才,所以知道自己沒有得到自己的道。D.孔子認為顏回不才,所以知道自己沒有得到自己的志向和道。5.下列對“回之不才,吾是以知吾之未得也”這句話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A.孔子認為顏回不才,所以知道自己沒有得到什么。B.孔子認為顏回不才,所以知道自己沒有得到自己的志向。C.孔子認為顏回不才,所以知道自己沒有得到自己的道。D.孔子認為顏回不才,所以知道自己沒有得到自己的志向和道。6.下列對“回之不才,吾是以知吾之未得也”這句話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A.孔子認為顏回不才,所以知道自己沒有得到什么。B.孔子認為顏回不才,所以知道自己沒有得到自己的志向。C.孔子認為顏回不才,所以知道自己沒有得到自己的道。D.孔子認為顏回不才,所以知道自己沒有得到自己的志向和道。7.下列對“回之不才,吾是以知吾之未得也”這句話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A.孔子認為顏回不才,所以知道自己沒有得到什么。B.孔子認為顏回不才,所以知道自己沒有得到自己的志向。C.孔子認為顏回不才,所以知道自己沒有得到自己的道。D.孔子認為顏回不才,所以知道自己沒有得到自己的志向和道。8.下列對“回之不才,吾是以知吾之未得也”這句話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A.孔子認為顏回不才,所以知道自己沒有得到什么。B.孔子認為顏回不才,所以知道自己沒有得到自己的志向。C.孔子認為顏回不才,所以知道自己沒有得到自己的道。D.孔子認為顏回不才,所以知道自己沒有得到自己的志向和道。9.下列對“回之不才,吾是以知吾之未得也”這句話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A.孔子認為顏回不才,所以知道自己沒有得到什么。B.孔子認為顏回不才,所以知道自己沒有得到自己的志向。C.孔子認為顏回不才,所以知道自己沒有得到自己的道。D.孔子認為顏回不才,所以知道自己沒有得到自己的志向和道。10.下列對“回之不才,吾是以知吾之未得也”這句話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A.孔子認為顏回不才,所以知道自己沒有得到什么。B.孔子認為顏回不才,所以知道自己沒有得到自己的志向。C.孔子認為顏回不才,所以知道自己沒有得到自己的道。D.孔子認為顏回不才,所以知道自己沒有得到自己的志向和道。四、古詩文默寫(共20分,每空1分)要求:根據提示默寫下列名句名篇。1.《論語·為政》中有言:“學而不思則罔,______。”2.《離騷》中寫道:“______,青青子衿。”3.《詩經·關雎》中有句:“______,悠哉悠哉,輾轉反側。”4.《莊子·逍遙游》中提到:“______,其翼若垂天之云。”5.《廬山謠》中描寫:“______,水落石出。”6.《滕王閣序》中有句:“______,氣吞萬里如虎。”7.《長恨歌》中描述:“______,淚雨零鈴斷續聲。”8.《詩經·小雅·鹿鳴》中有句:“______,食野之蘋。”9.《史記·孔子世家》中記載:“______,發憤忘食,樂以忘憂。”10.《詩經·國風·周南·關雎》中有句:“______,參差荇菜。”五、古詩文賞析(共20分,每題2分)要求:閱讀下面的古詩文,然后回答問題。《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1.請解釋“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這兩句詩的意思。2.“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這兩句詩描繪了一個怎樣的畫面?3.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4.請簡述這首詩的藝術特色。5.這首詩與哪位詩人的哪首詩有相似之處?六、文學常識(共20分,每題2分)要求:判斷下列說法的正誤。1.《紅樓夢》是我國古典小說的巔峰之作,被譽為“中國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2.《水滸傳》中的梁山好漢共有108位,其中宋江是梁山泊的首領。()3.《西游記》中的孫悟空是唐僧的大徒弟,他的武器是金箍棒。()4.《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是蜀漢的丞相,他的代表性作品是《出師表》。()5.《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分為風、雅、頌三部分。()6.《聊齋志異》是清代小說家蒲松齡所著的一部短篇小說集。()7.《吶喊》是魯迅先生的一部短篇小說集,其中收錄了《阿Q正傳》等作品。()8.《邊城》是沈從文先生的一部中篇小說,以湘西邊陲小鎮為背景。()9.《駱駝祥子》是老舍先生的一部現實主義小說,描寫了舊北京底層人民的悲慘生活。()10.《圍城》是錢鐘書先生的一部諷刺小說,通過對主人公方鴻漸的描寫,反映了當時社會的種種弊端。()本次試卷答案如下:一、現代文閱讀答案及解析:1.正確。中秋節起源于古代對月亮的崇拜。2.正確。中秋節是團圓的象征,人們在這一天會聚在一起吃月餅、賞月。3.錯誤。中秋節的傳統習俗是賞月、吃月餅,并非舞龍舞獅、放鞭炮。4.正確。中秋節在農歷八月十五這一天。5.錯誤。中秋節起源于漢代,而非宋代。6.正確。中秋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7.錯誤。中秋節的主要食品是月餅,而非粽子。8.錯誤。中秋節是紀念嫦娥的節日,而非屈原。9.錯誤。中秋節在農歷八月十五這一天,而非七月十五。10.正確。中秋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同時也是國際節日。二、文言文閱讀答案及解析:1.B.孔子與顏回討論學問,顏回能夠從內心深處理解孔子的話,不拘泥于文采。解析:根據原文“吾與回言,回亦以心證其言,而不求其文”,可知顏回能夠從內心深處理解孔子的話,不注重文采。2.A.孔子認為自己的道與顏回的志向相同,但他們都無法做到。解析:根據原文“吾道也,回之志也,吾與回言,回亦以心證其言,而不求其文,然回亦未之能也”,可知孔子認為自己的道與顏回的志向相同,但他們都無法做到。3.B.孔子認為顏回不才,所以知道自己沒有得到自己的志向。解析:根據原文“回之不才,吾是以知吾之未得也”,可知孔子認為顏回不才,所以知道自己沒有得到自己的志向。4.C.孔子認為顏回不才,所以知道自己沒有得到自己的道。解析:根據原文“回之不才,吾是以知吾之未得也”,可知孔子認為顏回不才,所以知道自己沒有得到自己的道。5.A.孔子認為顏回不才,所以知道自己沒有得到什么。解析:根據原文“回之不才,吾是以知吾之未得也”,可知孔子認為顏回不才,所以知道自己沒有得到什么。6.B.孔子認為顏回不才,所以知道自己沒有得到自己的志向。解析:根據原文“回之不才,吾是以知吾之未得也”,可知孔子認為顏回不才,所以知道自己沒有得到自己的志向。7.C.孔子認為顏回不才,所以知道自己沒有得到自己的道。解析:根據原文“回之不才,吾是以知吾之未得也”,可知孔子認為顏回不才,所以知道自己沒有得到自己的道。8.A.孔子認為顏回不才,所以知道自己沒有得到什么。解析:根據原文“回之不才,吾是以知吾之未得也”,可知孔子認為顏回不才,所以知道自己沒有得到什么。9.B.孔子認為顏回不才,所以知道自己沒有得到自己的志向。解析:根據原文“回之不才,吾是以知吾之未得也”,可知孔子認為顏回不才,所以知道自己沒有得到自己的志向。10.C.孔子認為顏回不才,所以知道自己沒有得到自己的道。解析:根據原文“回之不才,吾是以知吾之未得也”,可知孔子認為顏回不才,所以知道自己沒有得到自己的道。四、古詩文默寫答案及解析:1.思而不學則殆。解析:此句出自《論語·為政》,意為思考而不學習就會陷入危險。2.窈窕淑女。解析:此句出自《詩經·國風·周南·關雎》,意為美好的女子。3.執子之手,與子偕老。解析:此句出自《詩經·國風·邶風·擊鼓》,意為握住你的手,與你白頭偕老。4.背負青天而莫之夭閼者。解析:此句出自《莊子·逍遙游》,意為背負著青天,卻無人能夠阻止。5.潮平兩岸闊。解析:此句出自《廬山謠》,意為潮水平靜,兩岸寬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