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屆云南省昆明市高三上學期“三診一模”摸底診斷測試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1頁
2025屆云南省昆明市高三上學期“三診一模”摸底診斷測試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2頁
2025屆云南省昆明市高三上學期“三診一模”摸底診斷測試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3頁
2025屆云南省昆明市高三上學期“三診一模”摸底診斷測試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4頁
2025屆云南省昆明市高三上學期“三診一模”摸底診斷測試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級中學名校試卷PAGEPAGE12025屆云南省昆明市高三上學期“三診一模”摸底診斷測試歷史試題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用黑色碳素筆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考場號、座位號填寫在答題卡上,并認真核準條形碼上的準考證號、姓名、考場號、座位號及科目,在規定的位置貼好條形碼。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交回。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在西遼河流域,距今約8000年的興隆洼文化,陶器以體型大小不等的筒形罐為主,偶見陶碗類小型器物;距今約6500年的紅山文化,陶器除了筒形罐、斜口器、缽等,還增加罐、壺等形器,陶色、陶質也富于變化,出現相當數量的彩陶器。西遼河流域的文化發展體現了中華文明的()A.連續性與創新性 B.多樣性與統一性C.包容性與和平性 D.本土性與凝聚性【答案】A【解析】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根據材料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新石器時代的中國。從興隆洼文化到紅山文化,都有筒形罐這一典型陶器,體現了西遼河流域文化在陶器類型上具有傳承關系,反映出文化發展的連續性;紅山文化相較于興隆洼文化,陶器種類增加了罐、壺等形器,陶色、陶質也更加豐富,還出現了彩陶器。這些變化表明在文化發展過程中,人們不斷創新,在陶器制作技術和藝術表現等方面有了新的突破和發展,體現了文化的創新性,A項正確;材料主要強調的是同一地區西遼河流域不同時期文化的發展變化,沒有明顯體現出不同地區文化的多樣性以及在多樣性基礎上的統一性特點,排除B項;材料沒有涉及到文化之間相互包容以及和平交流等相關內容,無法從陶器的發展變化中體現出包容性與和平性,排除C項;本土性強調文化起源于本地,凝聚性側重于文化對群體的凝聚作用等,與材料信息不符,排除D項。故選A項。2.《韓非子·外儲說右下》記載:秦昭王有病,百姓里買牛而家為王禱。……王曰:“訾之人二甲。夫非令而擅禱,是愛寡人也。夫愛寡人,寡人亦且改法而心與之相循者,是法不立;法不立,亂亡之道也。不如人罰二甲而復與為治。”這反映了秦()A.法律嚴苛不通人情 B.延續緣法而治傳統C.埋下速亡政治隱患 D.愛惜耕牛重視生產【答案】B【解析】根據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戰國時期(秦國)。據材料可知,秦昭王認為百姓沒有得到命令而擅自祈禱,雖然是愛惜君王,但也要依法受到懲罰;如果君王因同情他們而改變法令,則法度不能確立,甚至會走上亂國亡身之道,這說明秦國延續緣法而治的傳統,B項正確;材料反映的是秦國緣法而治的原則,沒有體現法律嚴苛,排除A項;材料中戰國時期秦昭王主張以法治國,而秦朝速亡的原因在于暴政,排除C項;材料反映的是秦昭王對法律的觀點,而不是對耕牛和生產的態度,排除D項。故選B項。3.河泊所遺址位于昆明市晉寧區上蒜鎮,研究人員在這里發現大量考古遺存,包括漢朝中央政府在益州郡所轄“滇王”統治區域的“滇國相印”“滇王之印”“益州太守章”及下轄24縣中20個縣的官吏印章等封泥1000多枚。這些發現實證()A.漢代的王國問題已經得到解決B.中央對地方官員監察力度加強C.漢朝西南地區實行羈縻統治D.漢朝因地制宜地推行選官制度【答案】C【解析】根據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漢朝(中國)。據材料“滇國相印”“滇王之印”“益州太守章”等信息,結合所學可知,漢武帝征討云南,滇王降漢,中央政府在此設益州郡,同時又冊封滇王并賜滇王之印,讓其統領滇民,這可以印證漢朝在西南地區實行了羈縻統治,C項正確;西漢的王國問題是通過“推恩令”逐步解決的,排除A項;西漢刺史制度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監察力度,與題意無關,排除B項;漢朝選官制度主要是察舉和征辟,材料并未涉及,排除D項。故選C項。4.唐《田令》規定,土地較多地方是“寬鄉”,可以足額給授,土地較少的“狹鄉”,減半授田。狹鄉受不足者,可以寬鄉遙授。“樂遷寬鄉者”,永業、口分可以隨意出賣。同時,官府高度重視墾荒,還積極支持移民。此措施使()A.小農經濟得以維持 B.均田制度遭到破壞C.租佃矛盾得到緩和 D.社會控制極度松弛【答案】A【解析】據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唐朝(中國)。據題干“足額給授”“減半授田”等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唐朝政府授田給農民,并鼓勵墾荒種地,這有利于農業發展,使小農經濟得以維持,A項正確;材料反映的是均田制度的實行,而不是破壞,排除B項;租佃矛盾指的是地主與佃戶之間的矛盾,而材料反映的是政府授田、鼓勵墾荒和移民,排除C項;社會控制主要體現在戶籍和稅賦制度上,且“極度松弛”說法不符合唐朝史實,排除D項。故選A項。5.明朝后期福建地區經濟發展迅速,“閩中巨室,皆擅海泊之利,西至歐羅巴,東至呂宋,每一舶至,則錢貨充翔”。民間資本日益活躍,農副產品“航大海而去者尤不可計”。漳州府市鎮由11個增長為69個。這一現象的出現源于()A.朝貢貿易興盛 B.長途貿易繁榮C.白銀大量流入 D.地域商幫興起【答案】C【解析】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是原因題。根據材料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明朝中國。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新航路開辟后,中國通過海上貿易出口絲綢、瓷器等商品,從歐洲、日本及美洲(經呂宋)獲得大量白銀。白銀作為硬通貨的涌入推動了貨幣經濟深化,刺激了商品生產(農副產品出口)和市鎮商業化(漳州市鎮激增),民間資本因此活躍,C項正確;朝貢貿易為官方主導的有限貿易,主要服務于政治目的,規模較小且受嚴格管控,材料強調民間資本主導的遠洋貿易,與朝貢貿易性質不符,排除A項;長途貿易的繁榮是現象而非根源,其背后動力是白銀大量流入帶來的貨幣經濟擴張,排除B項;商幫的興起是貿易發展的結果而非原因,商幫組織依賴白銀流通和貿易機會,其本身是經濟活躍的產物,排除D項。故選C項。6.新疆收復之初,左宗棠刊發《千字文》《三字經》《百家姓》等書,作為各塾童蒙讀本,續又刊發《孝經》《小學》,“課之誦讀,兼印楷書仿本,令其摹寫。擬諸本讀畢,再頒行《六經》,俾與講求經義。”此舉旨在()A.傳播儒家思想 B.強化國家認同C.推行社會教化 D.恢復發展經濟【答案】B【解析】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是目的題。根據材料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晚清中國。新疆收復之初,面臨著鞏固邊疆、加強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的重要任務。左宗棠通過刊發這些傳統經典書籍,讓當地民眾學習,有助于將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和價值觀傳播開來,使新疆地區民眾在文化上與內地產生更深的共鳴,進而強化他們對國家的認同和歸屬感,維護國家的統一和穩定,B項正確;在新疆收復之初這一特定背景下,傳播儒家思想是手段,而非最終想要達成的核心目的,排除A項;從根本上來說,推行社會教化是為了讓當地民眾更好地接受和認同中華文化,最終落腳點還是在于強化國家認同,排除C項;左宗棠的這一舉措主要是在文化教育方面,與恢復發展經濟沒有直接的關聯,排除D項。故選B項。7.20世紀初,留日學生人數激增,面對日益加深的民族危機,他們認為:“合同種,異異種,以建一民族的國家,是曰民族主義。”“思想同,風俗同,語言文字同,患難同……然后其國可以立,可以固”。這體現了()A.維新思想深入發展B.留日學生是中國救亡的主體C.五族共和深入人心D.國家建構與民族認同相聯系【答案】D【解析】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根據材料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20世紀初中國。留日學生提出“合同種,異異種,以建一民族的國家”,體現了他們以民族認同為基礎來構建國家的思想,即認為具有相同思想、風俗、語言文字和共同經歷患難的同種人,應該建立一個屬于自己的民族國家,將民族認同作為國家建構的重要基礎和依據,清晰地展現了國家建構與民族認同之間的緊密聯系,D項正確;維新思想主要集中在19世紀末,倡導通過自上而下的改良,建立君主立憲制,發展資本主義等,與材料不符,排除A項;材料中并沒有比較,不能表明留日學生是中國救亡的主體,排除B項;留日學生的言論主要強調基于同種的民族主義來建立民族國家,沒有直接體現“五族共和”的思想,也無法表明其已深入人心,排除C項。故選D項。8.1920年,鄭次川翻譯的《科學的社會主義》在上海出版。該書采用獨立成冊的出版形式,更有利于傳播、收藏和保存,思想觀點的連貫表達為讀者理解系統性、整體性的著作降低了難度。該書9月5日發售,10月14日即將售罄。該書發行火爆的主要原因是()A.商業出版契合了社會思潮B.科學社會主義改造中國成為共識C.成立無產階級政黨的需要D.進步知識分子宣傳活動深入群眾【答案】A【解析】據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原因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20年(中國)。據題干“《科學的社會主義》”“采用獨立成冊的出版形式,更有利于傳播、收藏和保存”等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20年正處于新文化運動后期,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廣泛傳播,《科學的社會主義》一書獨立成冊、思想連貫、易于理解,這一商業出版正好契合了當時的社會思潮,所以發行火爆,A項正確;1920年只有少數先進知識分子主張利用科學社會主義改造中國,并未成為各階層共識,排除B項;的成立具有深刻的階級、思想、組織基礎,《科學的社會主義》一書的火爆與無產階級政黨的成立無必然聯系,排除C項;《科學的社會主義》火爆是因為其獨立成冊、思想連貫、易于理解,并契合了社會思潮,“深入群眾”的說法不準確,排除D項。故選A項。9.1940年初,毛澤東指出,無論“一般民主”,還是蘇維埃制,都分別只是資產階級或無產階級一個階級的民主。而抗日根據地及未來新中國的“國體”,完全不同于以上兩種民主制度,屬于“幾個革命階級聯合”的政權。為此,()A.促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建立B.對日實行全面抗戰的路線C.積極推進抗日民主政權建設D.發展了人民民主專政理論【答案】C【解析】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是推斷題。根據材料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40年初中國。毛澤東指出抗日根據地及未來新中國的“國體”是“幾個革命階級聯合”的政權,基于此認識,在抗日根據地積極推進抗日民主政權建設,建立了包括各抗日階級、階層在內的抗日民主政權,實行“三三制”原則等,以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共同抗日,C項正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建立于1937年,與題干中1940年初的時間不符,排除A項;全面抗戰路線主要強調依靠人民群眾進行抗戰,與題干中關于“國體”“幾個革命階級聯合”的政權等內容不符,排除B項;人民民主專政理論是在解放戰爭后期尤其是新中國成立前夕發展和完善的,與1940年初這一時間不符,排除D項。故選C項。10.1952年,中共中央發出《關于調整商業的指示》,要求城市國營貿易公司與合作社減少不必要的經營。在農村,合作社應主要收購糧食、經濟作物與若干種重要出口物資,其他的次要土產則應當出讓給私商經營。此舉意在()A.發展新民主主義經濟 B.建立計劃經濟運行體制C.活躍城鄉間經濟交流 D.促進國民經濟恢復發展【答案】D【解析】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是目的題。根據材料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52年的中國。1952年正處于國民經濟恢復時期,中共中央發出《關于調整商業的指示》,對城市國營貿易公司、合作社和私商的經營進行調整,目的是合理配置資源,發揮各種經濟成分的積極作用,促進商品流通和經濟發展,以實現國民經濟的恢復和發展,D項正確;發展新民主主義經濟最終也是為了促進國民經濟恢復發展,排除A項;1952年時,中國尚未開始大規模的計劃經濟體制建設,這一時期主要是在為大規模經濟建設和計劃經濟體制的建立做準備,排除B項;活躍城鄉經濟交流是促進國民經濟恢復發展的一個方面,是手段而非最終目的,排除C項。故選D項。11.如表是2007—2011年我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發展情況,如表反映了我國()發展情況20072008200920102011參合人數(億)7.38.158.338.368.32參合率(%)86.291.594.096.097.0人均籌資(元)—96.3113.4156.6200當年基金支出(億元)346.5662.3922.91187.8—當年補償支出受益人次(億人次)4.55.857.5910.8713.15A.人民共享社會改革發展成果B.農民生活負擔得到實質減輕C.醫療技術水平滿足農民需求D.農村醫療保障體制發展完備【答案】A【解析】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根據材料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2007—2011年的中國。從表格數據可以看出,2007—2011年我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穩定在較高水平且保持相對穩定,參合率不斷提高,人均籌資額不斷增加,當年補償支出受益人次也在不斷增多。這表明越來越多的農民參與到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中,并且從中受益,體現了我國在社會改革發展過程中,讓農民享受到了醫療保障等方面的成果,A項正確;表格中主要呈現的是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參與和受益等數據,沒有直接體現農民在醫療支出等方面負擔是否實質減輕,無法從這些數據確切得出農民生活負擔減輕的結論,排除B項;表格數據主要反映的是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發展情況,沒有涉及醫療技術水平以及是否能滿足農民需求的相關內容,排除C項;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們需求的變化,醫療保障體制還需要不斷完善和發展,從表格數據不能得出“完備”這一結論,排除D項。故選A項。12.據如表圖文可知,古代兩河流域()古代兩河流域文字的演化頭手腳魚鳥蘆葦古體,約公元前3500年烏爾第二王朝時期,約公元前2500年古巴比倫時期,約公元前1800年中亞述時期,約公元前1100年新亞述時期,約公元前750年新巴比倫時期,約公元前600年A.神靈信仰影響文字發展 B.文字與經濟活動相關C.政治環境較為和平穩定 D.文字發展具有繼承性【答案】D【解析】據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古代(兩河流域)。據材料“頭、手、腳、魚、鳥、蘆葦”等文字的演化圖片可知,這些字的形態、結構得到了保留和傳承,說明了兩河流域文字發展具有繼承性,D項正確;材料中這些文字和圖片沒有涉及神靈信仰、經濟活動的信息,無法直接得出它們對文字的影響,排除A、B項;圖片看不出政治環境情況,且公元前3500-前600年,兩河流域經歷了多次王朝更替和外族入侵,排除C項。故選D項。13.1540年,德意志地理學家明斯特爾將托勒密古希臘語版的《地理學》翻譯成德語并修訂出版。1544年起,他主編《宇宙志》,介紹托勒密所描述的已知世界的一般情況和地球的主要分區,書中附有許多地圖,曾被譯成六種文字,共發行了46個版本。這表明()A.近代科學誕生于地理學領域B.德意志成為文藝復興的中心C.歐洲興起對世界探索的潮流D.古典文化指導地理科學發展【答案】C【解析】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根據材料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6世紀的世界。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地理大發現(15—16世紀)推動歐洲對航海和地理知識的迫切需求。明斯特爾修訂古典地理著作并廣泛傳播,附有地圖的《宇宙志》被譯成多國文字并多次再版,正是這一探索潮流的體現,C項正確;近代科學革命的標志是哥白尼、伽利略等人對古典理論的突破,而非地理學領域,排除A項;文藝復興的中心最初是在意大利,后來擴展到歐洲其他地區,德意志并不是文藝復興的中心,排除B項;此時歐洲的地理科學發展是受到新航路開辟等現實因素的推動,以及人們對世界認知拓展的需求等影響,不能說古典文化指導地理科學發展,表述不準確,排除D項。故選C項。14.巴黎公社建設過程中,多數派視集中為民主的必要補充,主張精英專政與大眾民主的結合;少數派堅持公社主權不可讓渡,將國家定位為一種出于互助需要的有機聯合。這表明巴黎公社()A.內部各派別矛盾尖銳 B.制度建設具有探索性C.以馬克思主義指導 D.主張建立民主集中制【答案】B【解析】據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871年(法國)。據材料可知,在巴黎公社制度建設過程中,有人主張精英專政與大眾民主的結合,有人主張將國家定位為一種出于互助需要的有機聯合,提出了不同的建設方案,體現了制度建設具有探索性,B項正確;材料中不同派別的主張具有相似點,即都主張聯合,而不是矛盾尖銳,排除A項;巴黎公社具有偶發性,并沒有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排除C項;建立民主集中制是對多數派主張的片面解讀,忽略了少數派主張,與主旨不符,排除D項。故選B項。15.1917年,安妮·白山特在國大黨加爾各答年會的主席致辭中指出:“亞洲的覺醒和俄國民族運動深刻影響了印度”“十月革命所代表的真理要比帝國主義的真理更可取”,并預言“俄國革命將根本改變印度以往的全部狀況”。這說明印度()A.無產階級已經登上政治舞臺B.民族獨立運動的方向發生了變化C.反殖民斗爭得到他國的支持D.民族民主運動受國際形勢的影響【答案】D【解析】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根據材料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17年的世界。安妮?白山特指出“亞洲的覺醒和俄國民族運動深刻影響了印度”“俄國革命將根本改變印度以往的全部狀況”,這表明印度的民族民主運動受到了當時亞洲覺醒以及俄國十月革命等國際形勢的影響,D項正確;安妮?白山特的致辭主要強調的是外部國際形勢對印度的影響,而不是印度無產階級的政治活動,排除A項;材料中只是強調印度的民族獨立運動受到了影響,并沒有說明方向發生變化,排除B項;材料中沒有體現出俄國等對印度反殖民斗爭有實際的支持行動等內容,只是說俄國革命等對印度有影響,排除C項。故選D項。16.2024年1月,沙特、埃及、阿聯酋、伊朗和埃塞俄比亞五國正式加入金磚合作機制,金磚合作機制的內涵與外延、容量與空間均大為拓展。截至2024年11月,“大金磚”十國總人口已占全球人口的45%,GDP總量占全球GDP總量的30%。金磚國家的發展()A.加速區域集團化進程B.順應經濟全球化發展潮流C.推動多極化格局形成D.助推國際經濟新秩序優化【答案】B【解析】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是影響題、原因題。根據材料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2024年的世界。金磚國家通過合作,在經濟等多個領域加強交流與協作,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活動,促進了生產要素在全球范圍內的流動和配置,推動了國際貿易的發展,這與經濟全球化中各國經濟相互依存、相互融合的趨勢相契合,是順應經濟全球化發展潮流的體現,B項正確;金磚國家成員來自不同地域,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區域集團,其合作旨在加強全球范圍內新興經濟體之間的聯系與協作,并非聚焦于加速區域集團化進程,排除A項;多極化格局目前尚未形成,處于不斷發展的趨勢中,排除C項;國際經濟新秩序尚未形成,排除D項。故選B項。二、非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第17題12分,第18題14分,第19題14分,第20題12分,共52分。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朱元璋頒布的《大明律》在實行的過程中存在著法律與現實脫節的情況。為適應社會的需要,1500年明朝政府整理修訂了279條條例,即《問刑條例》。它儒法結合,律例合編,突出皇權至上與道德教化,并對《大明律》中的罪名進行了詳細的分類。后期又多次按皇帝旨意細化、補充《大明律》條文,以適應社會的發展和犯罪形態的變化。——摘編自曾代偉《中國法制史》材料二諾曼王朝為限制封建領主的司法權力,向各地派出巡回法庭審案。巡回法官根據羅馬法和英國當地的習慣法進行審判,他們在司法實踐中創造了許多新的規則,積累了大量審判案例。隨著時代的發展,倫敦法院從1289年開始,每年組織律師運用英語匯編庭審案例,其中尤以1535年的《庭審年鑒》最為有名。它以“相似的方法處理相似的案件,并遵循既定的法律規則與實踐”為原則,不斷增補案例。它不收錄羅馬法等成文法條文,突出無罪推論,為法官、律師、陪審員和普通民眾服務,注重保護個人權利。——摘編自(美)卡爾頓·海斯《現代歐洲史:1500—1815》(1)根據材料,概括明朝《問刑條例》與英國《庭審年鑒》的異同。(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明朝《問刑條例》在國家法律建設中的價值。【答案】(1)同:維護統治,強化君主權力;遵循先例,適時修訂;便于實踐,操作性強。異:前者律例合編,后者有例無法律條文;前者強調道德教化,維護封建倫理,后者突出無罪推論,保護個人權利。(2)價值:推動刑事法律體系的完善;開創了律例合編的新體例;對后世法律發展有借鑒意義。【解析】【小問1】本題時對比題。時空是明朝(中國)和諾曼王朝(英國)。同:據材料一“突出皇權至上”和材料二“諾曼王朝為限制封建領主的司法權力,向各地派出巡回法庭審案”可知,二者都維護統治,強化君主權力;據材料一“對《大明律》中的罪名進行了詳細的分類。后期又多次按皇帝旨意細化、補充《大明律》條文”和材料二“巡回法官根據羅馬法和英國當地的習慣法進行審判”“它以‘相似的方法處理相似的案件,并遵循既定的法律規則與實踐’為原則,不斷增補案例”可知,二者都遵循先例,適時修訂;據材料一“對《大明律》中的罪名進行了詳細的分類。后期又多次按皇帝旨意細化、補充《大明律》條文,以適應社會的發展和犯罪形態的變化”和材料二“遵循既定的法律規則與實踐”“突出無罪推論,為法官、律師、陪審員和普通民眾服務,注重保護個人權利”可知,二者都便于實踐,操作性強。異:據材料一“它儒法結合,律例合編,突出皇權至上與道德教化”可知,明朝《問刑條例》,律例合編,強調道德教化,維護封建倫理;據材料二“它以‘相似的方法處理相似的案件,并遵循既定的法律規則與實踐’為原則,不斷增補案例。它不收錄羅馬法等成文法條文,突出無罪推論,為法官、律師、陪審員和普通民眾服務,注重保護個人權利”可知,英國《庭審年鑒》,有例無法律條文;突出無罪推論,保護個人權利。【小問2】本題是影響題。時空是明朝(中國)。價值:據材料一“為適應社會的需要,1500年明朝政府整理修訂了279條條例”“細化、補充《大明律》條文,以適應社會的發展和犯罪形態的變化”等信息可知,推動刑事法律體系的完善;據材料一“它儒法結合,律例合編”及所學可知,開創了律例合編的新體例;結合所學明清以后中國法律發展相關知識可知,對后世法律發展有借鑒意義。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美國舊金山唐人街發展歷史階段概況形成初期(1840—1870)鴉片戰爭后,隨著加州“淘金熱”的影響,大量中國移民開始以勞工身份前往美國,參與“太平洋鐵路”的建設,在舊金山建立起第一處唐人街。發展與挑戰(1870—1940)1882年美國《排華法案》限制華人移民,唐人街面臨著種族歧視和法律限制的雙重壓力。1906年舊金山大地震摧毀了唐人街大部分建筑,在華人的努力下,重建后的唐人街融入了更多中國元素,以吸引游客。繁榮與轉型(1940—2000)隨著二戰的爆發,1943年《排華法案》被廢除,更多華人移民來到唐人街。唐人街逐漸發展成為中華文化的展示區和旅游目的地。現代化與多元化(2000年至今)隨著城市的發展,唐人街受到現代化和商業化的影響,一些傳統行業逐漸萎縮,但唐人街仍然保持著獨特的文化魅力。——摘編自周敏《唐人街——深具社會經濟潛力的都市族裔聚居區》等材料二舊金山唐人街見證著華人在美國的奮斗歷程,成為中美文化交流的重要橋梁。時間過去了100多年,美國唐人街誕生的緣由被人們遺忘,與之相應的是全球華人遷移,世界各地陸續誕生了新的唐人街。如今,唐人街的街巷似乎不那么像中國城鎮,也誕生了獨屬于自己的餐飲風格、文化特色。它見證了地理變遷、人世更迭,記錄了美國逐漸走向開放包容、同時經歷起伏的過程。在通向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路上,唐人街是永不消退的文化符號。——摘編自冀思宇《舊金山唐人街:永不消退的文化符號》等(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19世紀中期以來舊金山唐人街演變的時代背景。(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美國唐人街的文化意義。【答案】(1)背景:資本主義國家對外殖民擴張與工業革命的影響;美國對華人的法律政策及調整;中國國際地位的變化;二戰后美國經濟繁榮、社會多元化;當今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性的發展。(2)意義:傳播和發展中華文化;促進了美國文化的多元化;推動中美文化交流;豐富了世界文化。【解析】【小問1】本題是背景題。時空是19世紀中期以來的美國。據材料“(1840—1870)”“鴉片戰爭后,隨著加州‘淘金熱’的影響,大量中國移民開始以勞工身份前往美國,參與‘太平洋鐵路’的建設”并結合所學可知,資本主義國家對外殖民擴張與工業革命的影響;據材料“1882年美國《排華法案》限制華人移民,唐人街面臨著種族歧視和法律限制的雙重壓力”可知,美國對華人的法律政策及調整;據材料“隨著二戰的爆發,1943年《排華法案》被廢除,更多華人移民來到唐人街”并結合所學可知,中國國際地位的變化;二戰后美國經濟繁榮、社會多元化;據材料“唐人街受到現代化和商業化的影響,一些傳統行業逐漸萎縮,但唐人街仍然保持著獨特的文化魅力”并結合所學可知,當今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性的發展。【小問2】本題是影響題。時空是19世紀中期以來的美國。據材料“唐人街逐漸發展成為中華文化的展示區和旅游目的地”可知,傳播和發展中華文化;據材料“舊金山唐人街見證著華人在美國的奮斗歷程,成為中美文化交流的重要橋梁”可知,促進了美國文化的多元化;推動中美文化交流;據材料“與之相應的是全球華人遷移,世界各地陸續誕生了新的唐人街”可知,豐富了世界文化。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51年元旦,26個民族代表在普洱專區共同立下了新中國第一個“民族團結誓詞碑”,強調“在的領導下,誓為建設平等自由幸福的大家庭而奮斗!”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云南專心致力于民族地區的發展。2007年,云南審時度勢,提出了從“民族文化大省”轉向“民族文化強省”的戰略目標,在各項文化建設工程、發展規劃中,注重引導文化發展方向。十八大以來,云南決戰脫貧攻堅,在“全面實現小康,一個民族都不能少”中作出示范。新中國成立70年來,云南始終秉持“在云南,不謀民族工作就不足以謀全局”的理念,極力守護民族團結生命線,為其他省份在加強民族團結和凝心聚力共筑中國夢上提供了“云南經驗”。——摘編自李玟兵《新中國70年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云南實踐歷程及經驗啟示》材料二普洱民族團結誓詞碑盟誓代表后代:你們好!來信收到了。1951年,包括你們先輩在內的各族代表立碑盟誓,鄭重許下同心同德跟黨走的誓言。70多年來,各族群眾一心向黨、團結奮斗,推動邊疆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書寫了民族團結進步生動篇章。中華民族是一個大家庭,五十六個民族就是相親相愛的一家人。希望你們發揚先輩光榮傳統,更好續寫誓詞碑故事,讓民族團結的佳話代代相傳。各族人民都要把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牢記心間、融入血液,共守祖國疆土、共建美好家園,讓民族團結進步之花越開越絢爛。2024年9月24日(1)根據材料一、概括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云南經驗”。(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回信的重大意義。【答案】(1)經驗:高樹旗幟,鞏固黨在中華民族共同體中領導地位;努力實現共同富裕,增強各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建設“民族文化強省”,保護和傳承民族文化,引導文化發展方向,強化中華文化認同;重視民族工作,極力守護民族團結生命線。(2)意義:有利于維護民族團結、邊疆穩定和國家統一;有利于進一步促進民族地區經濟發展;有利于堅定各族人民“同心同德跟黨走”的信心和決心;有利于傳承與發展民族團結精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解析】【小問1】本題是特點題。時空是新中國成立后(中國)。經驗:據材料一“強調‘在的領導下,誓為建設平等自由幸福的大家庭而奮斗!’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云南專心致力于民族地區的發展。”可知,高樹旗幟,鞏固黨在中華民族共同體中的領導地位;據材料一“十八大以來,云南決戰脫貧攻堅,在‘全面實現小康,一個民族都不能少’中作出示范。”可知,努力實現共同富裕,增強各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據材料一“云南審時度勢,提出了從‘民族文化大省’轉向‘民族文化強省’的戰略目標,在各項文化建設工程、發展規劃中,注重引導文化發展方向。”可知,建設“民族文化強省”,保護和傳承民族文化,引導文化發展方向,強化中華文化認同;據材料一“云南始終秉持‘在云南,不謀民族工作就不足以謀全局’的理念,極力守護民族團結生命線”可知,重視民族工作,極力守護民族團結生命線。【小問2】本題是影響題。時空是2024年(中國)。意義:據材料二“中華民族是一個大家庭,五十六個民族就是相親相愛的一家人”“共守祖國疆土、共建美好家園,讓民族團結進步之花越開越絢爛。”可知,有利于維護民族團結、邊疆穩定和國家統一;據材料二“70多年來,各族群眾一心向黨、團結奮斗,推動邊疆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書寫了民族團結進步生動篇章”可知,有利于進一步促進民族地區經濟發展;據材料二“希望你們發揚先輩光榮傳統,更好續寫誓詞碑故事,讓民族團結的佳話代代相傳。”可知,有利于堅定各族人民“同心同德跟黨走”的信心和決心;據材料二“各族人民都要把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牢記心間、融入血液”可知,有利于傳承與發展民族團結精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20.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新質生產力是以新技術深化應用為驅動,以新產業、新業態和新模式快速涌現為重要特征,進而構建起新型社會生產關系和社會制度體系的生產力。歷史上,隨著生產力的不斷發展,新模式不斷涌現,如中國自耕農生產模式、英國機器工廠生產模式、蘇聯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發展模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模式等,不同的發展模式會對經濟增長、社會進步產生不同的影響。——摘編自林毅夫、王賢青《新質生產力:中國創新發展的著力點與內在邏輯》等根據材料,圍繞“新模式”擬定一個論題,結合所學知識予以闡釋。(要求:觀點正確,史論結合,論述充分,邏輯清晰)【答案】示例一:論題:中外歷史上的新模式在推動人類文明演進中發揮了巨大作用。闡釋:春秋戰國時期鐵器牛耕的使用與推廣,奴隸集體勞作制瓦解,以家庭為單位的自耕農生產模式逐步確立,推動了農耕文明的發展,奠定了大一統封建國家統治的經濟基礎。18世紀中期以后,隨著英國率先開展工業革命,機器大生產取代手工勞動,機器工廠生產模式確立,解放了生產力,確立了英國“世界工廠”的地位。從20世紀20年代開始,蘇聯先后實施“社會主義工業化”與“農業集體化”,逐步形成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發展模式,使蘇聯在較短時間內實現了工業化,奠定了強大國家的基礎。1992年以來,我國逐步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模式,推動經濟建設取得巨大成就,綜合國力不斷提升,國際影響力不斷增強。綜上所述,社會經濟新模式推動人類文明演進,我們要以新質生產力賦能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示例二:論題: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經濟發展模式對西方社會經濟產生重要影響。闡釋:1929年爆發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大危機,充分暴露了自由放任的資本主義的弊病。美國羅斯福實行新政,加強對經濟生活的干預和調節。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資本主義國家不同程度推行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經濟發展模式,以市場經濟為基礎、以強化國家干預為核心,取得了一定成效,經濟增長一度較快。20世紀70年代,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出現不同程度的“滯脹”現象,各國再次實行調整,適當減少政府對經濟的干預。但這些調整所觸及的主要是統治的手段和方法,并沒有克服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2008年爆發的國際金融危機,充分暴露了西方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經濟發展模式固有的弊端。總之,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經濟發展模式是資本主義制度的局部調整,西方國家經濟在高科技推動下迅速發展,社會矛盾有所緩和,但資本主義制度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并繼續發展。【解析】本題是評論解說題。時空是古今中外。據題意可知,首先確定論題,題目要求圍繞“新模式”擬定一個論題,據材料“如中國自耕農生產模式、英國機器工廠生產模式、蘇聯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發展模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模式等,不同的發展模式會對經濟增長、社會進步產生不同的影響”可知,新模式推動社會的發展,文明的演進,因此可以確定論題,如中外歷史上的新模式在推動人類文明演進中發揮了巨大作用。然后闡釋,闡釋可以結合材料中的中國自耕農生產模式、英國機器工廠生產模式、蘇聯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發展模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模式來分別論述,如春秋戰國時期鐵器牛耕的使用與推廣,奴隸集體勞作制瓦解,以家庭為單位的自耕農生產模式逐步確立,推動了農耕文明的發展,奠定了大一統封建國家統治的經濟基礎。18世紀中期以后,隨著英國率先開展工業革命,機器大生產取代手工勞動,機器工廠生產模式確立,解放了生產力,確立了英國“世界工廠”的地位。從20世紀20年代開始,蘇聯先后實施“社會主義工業化”與“農業集體化”,逐步形成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發展模式,使蘇聯在較短時間內實現了工業化,奠定了強大國家的基礎。1992年以來,我國逐步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模式,推動經濟建設取得巨大成就,綜合國力不斷提升,國際影響力不斷增強。最后總結升華,強調新模式的影響,如社會經濟新模式推動人類文明演進,我們要以新質生產力賦能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也可以從其他方面予以論述,如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經濟發展模式對西方社會經濟產生重要影響。論述該論題時,強調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經濟發展模式對西方社會經濟的影響,可以從二戰前、二戰后以及二十世紀70年代以后分別論述,最后總結,言之有理即可。2025屆云南省昆明市高三上學期“三診一模”摸底診斷測試歷史試題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用黑色碳素筆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考場號、座位號填寫在答題卡上,并認真核準條形碼上的準考證號、姓名、考場號、座位號及科目,在規定的位置貼好條形碼。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交回。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在西遼河流域,距今約8000年的興隆洼文化,陶器以體型大小不等的筒形罐為主,偶見陶碗類小型器物;距今約6500年的紅山文化,陶器除了筒形罐、斜口器、缽等,還增加罐、壺等形器,陶色、陶質也富于變化,出現相當數量的彩陶器。西遼河流域的文化發展體現了中華文明的()A.連續性與創新性 B.多樣性與統一性C.包容性與和平性 D.本土性與凝聚性【答案】A【解析】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根據材料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新石器時代的中國。從興隆洼文化到紅山文化,都有筒形罐這一典型陶器,體現了西遼河流域文化在陶器類型上具有傳承關系,反映出文化發展的連續性;紅山文化相較于興隆洼文化,陶器種類增加了罐、壺等形器,陶色、陶質也更加豐富,還出現了彩陶器。這些變化表明在文化發展過程中,人們不斷創新,在陶器制作技術和藝術表現等方面有了新的突破和發展,體現了文化的創新性,A項正確;材料主要強調的是同一地區西遼河流域不同時期文化的發展變化,沒有明顯體現出不同地區文化的多樣性以及在多樣性基礎上的統一性特點,排除B項;材料沒有涉及到文化之間相互包容以及和平交流等相關內容,無法從陶器的發展變化中體現出包容性與和平性,排除C項;本土性強調文化起源于本地,凝聚性側重于文化對群體的凝聚作用等,與材料信息不符,排除D項。故選A項。2.《韓非子·外儲說右下》記載:秦昭王有病,百姓里買牛而家為王禱。……王曰:“訾之人二甲。夫非令而擅禱,是愛寡人也。夫愛寡人,寡人亦且改法而心與之相循者,是法不立;法不立,亂亡之道也。不如人罰二甲而復與為治。”這反映了秦()A.法律嚴苛不通人情 B.延續緣法而治傳統C.埋下速亡政治隱患 D.愛惜耕牛重視生產【答案】B【解析】根據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戰國時期(秦國)。據材料可知,秦昭王認為百姓沒有得到命令而擅自祈禱,雖然是愛惜君王,但也要依法受到懲罰;如果君王因同情他們而改變法令,則法度不能確立,甚至會走上亂國亡身之道,這說明秦國延續緣法而治的傳統,B項正確;材料反映的是秦國緣法而治的原則,沒有體現法律嚴苛,排除A項;材料中戰國時期秦昭王主張以法治國,而秦朝速亡的原因在于暴政,排除C項;材料反映的是秦昭王對法律的觀點,而不是對耕牛和生產的態度,排除D項。故選B項。3.河泊所遺址位于昆明市晉寧區上蒜鎮,研究人員在這里發現大量考古遺存,包括漢朝中央政府在益州郡所轄“滇王”統治區域的“滇國相印”“滇王之印”“益州太守章”及下轄24縣中20個縣的官吏印章等封泥1000多枚。這些發現實證()A.漢代的王國問題已經得到解決B.中央對地方官員監察力度加強C.漢朝西南地區實行羈縻統治D.漢朝因地制宜地推行選官制度【答案】C【解析】根據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漢朝(中國)。據材料“滇國相印”“滇王之印”“益州太守章”等信息,結合所學可知,漢武帝征討云南,滇王降漢,中央政府在此設益州郡,同時又冊封滇王并賜滇王之印,讓其統領滇民,這可以印證漢朝在西南地區實行了羈縻統治,C項正確;西漢的王國問題是通過“推恩令”逐步解決的,排除A項;西漢刺史制度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監察力度,與題意無關,排除B項;漢朝選官制度主要是察舉和征辟,材料并未涉及,排除D項。故選C項。4.唐《田令》規定,土地較多地方是“寬鄉”,可以足額給授,土地較少的“狹鄉”,減半授田。狹鄉受不足者,可以寬鄉遙授。“樂遷寬鄉者”,永業、口分可以隨意出賣。同時,官府高度重視墾荒,還積極支持移民。此措施使()A.小農經濟得以維持 B.均田制度遭到破壞C.租佃矛盾得到緩和 D.社會控制極度松弛【答案】A【解析】據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唐朝(中國)。據題干“足額給授”“減半授田”等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唐朝政府授田給農民,并鼓勵墾荒種地,這有利于農業發展,使小農經濟得以維持,A項正確;材料反映的是均田制度的實行,而不是破壞,排除B項;租佃矛盾指的是地主與佃戶之間的矛盾,而材料反映的是政府授田、鼓勵墾荒和移民,排除C項;社會控制主要體現在戶籍和稅賦制度上,且“極度松弛”說法不符合唐朝史實,排除D項。故選A項。5.明朝后期福建地區經濟發展迅速,“閩中巨室,皆擅海泊之利,西至歐羅巴,東至呂宋,每一舶至,則錢貨充翔”。民間資本日益活躍,農副產品“航大海而去者尤不可計”。漳州府市鎮由11個增長為69個。這一現象的出現源于()A.朝貢貿易興盛 B.長途貿易繁榮C.白銀大量流入 D.地域商幫興起【答案】C【解析】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是原因題。根據材料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明朝中國。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新航路開辟后,中國通過海上貿易出口絲綢、瓷器等商品,從歐洲、日本及美洲(經呂宋)獲得大量白銀。白銀作為硬通貨的涌入推動了貨幣經濟深化,刺激了商品生產(農副產品出口)和市鎮商業化(漳州市鎮激增),民間資本因此活躍,C項正確;朝貢貿易為官方主導的有限貿易,主要服務于政治目的,規模較小且受嚴格管控,材料強調民間資本主導的遠洋貿易,與朝貢貿易性質不符,排除A項;長途貿易的繁榮是現象而非根源,其背后動力是白銀大量流入帶來的貨幣經濟擴張,排除B項;商幫的興起是貿易發展的結果而非原因,商幫組織依賴白銀流通和貿易機會,其本身是經濟活躍的產物,排除D項。故選C項。6.新疆收復之初,左宗棠刊發《千字文》《三字經》《百家姓》等書,作為各塾童蒙讀本,續又刊發《孝經》《小學》,“課之誦讀,兼印楷書仿本,令其摹寫。擬諸本讀畢,再頒行《六經》,俾與講求經義。”此舉旨在()A.傳播儒家思想 B.強化國家認同C.推行社會教化 D.恢復發展經濟【答案】B【解析】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是目的題。根據材料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晚清中國。新疆收復之初,面臨著鞏固邊疆、加強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的重要任務。左宗棠通過刊發這些傳統經典書籍,讓當地民眾學習,有助于將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和價值觀傳播開來,使新疆地區民眾在文化上與內地產生更深的共鳴,進而強化他們對國家的認同和歸屬感,維護國家的統一和穩定,B項正確;在新疆收復之初這一特定背景下,傳播儒家思想是手段,而非最終想要達成的核心目的,排除A項;從根本上來說,推行社會教化是為了讓當地民眾更好地接受和認同中華文化,最終落腳點還是在于強化國家認同,排除C項;左宗棠的這一舉措主要是在文化教育方面,與恢復發展經濟沒有直接的關聯,排除D項。故選B項。7.20世紀初,留日學生人數激增,面對日益加深的民族危機,他們認為:“合同種,異異種,以建一民族的國家,是曰民族主義。”“思想同,風俗同,語言文字同,患難同……然后其國可以立,可以固”。這體現了()A.維新思想深入發展B.留日學生是中國救亡的主體C.五族共和深入人心D.國家建構與民族認同相聯系【答案】D【解析】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根據材料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20世紀初中國。留日學生提出“合同種,異異種,以建一民族的國家”,體現了他們以民族認同為基礎來構建國家的思想,即認為具有相同思想、風俗、語言文字和共同經歷患難的同種人,應該建立一個屬于自己的民族國家,將民族認同作為國家建構的重要基礎和依據,清晰地展現了國家建構與民族認同之間的緊密聯系,D項正確;維新思想主要集中在19世紀末,倡導通過自上而下的改良,建立君主立憲制,發展資本主義等,與材料不符,排除A項;材料中并沒有比較,不能表明留日學生是中國救亡的主體,排除B項;留日學生的言論主要強調基于同種的民族主義來建立民族國家,沒有直接體現“五族共和”的思想,也無法表明其已深入人心,排除C項。故選D項。8.1920年,鄭次川翻譯的《科學的社會主義》在上海出版。該書采用獨立成冊的出版形式,更有利于傳播、收藏和保存,思想觀點的連貫表達為讀者理解系統性、整體性的著作降低了難度。該書9月5日發售,10月14日即將售罄。該書發行火爆的主要原因是()A.商業出版契合了社會思潮B.科學社會主義改造中國成為共識C.成立無產階級政黨的需要D.進步知識分子宣傳活動深入群眾【答案】A【解析】據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原因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20年(中國)。據題干“《科學的社會主義》”“采用獨立成冊的出版形式,更有利于傳播、收藏和保存”等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20年正處于新文化運動后期,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廣泛傳播,《科學的社會主義》一書獨立成冊、思想連貫、易于理解,這一商業出版正好契合了當時的社會思潮,所以發行火爆,A項正確;1920年只有少數先進知識分子主張利用科學社會主義改造中國,并未成為各階層共識,排除B項;的成立具有深刻的階級、思想、組織基礎,《科學的社會主義》一書的火爆與無產階級政黨的成立無必然聯系,排除C項;《科學的社會主義》火爆是因為其獨立成冊、思想連貫、易于理解,并契合了社會思潮,“深入群眾”的說法不準確,排除D項。故選A項。9.1940年初,毛澤東指出,無論“一般民主”,還是蘇維埃制,都分別只是資產階級或無產階級一個階級的民主。而抗日根據地及未來新中國的“國體”,完全不同于以上兩種民主制度,屬于“幾個革命階級聯合”的政權。為此,()A.促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建立B.對日實行全面抗戰的路線C.積極推進抗日民主政權建設D.發展了人民民主專政理論【答案】C【解析】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是推斷題。根據材料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40年初中國。毛澤東指出抗日根據地及未來新中國的“國體”是“幾個革命階級聯合”的政權,基于此認識,在抗日根據地積極推進抗日民主政權建設,建立了包括各抗日階級、階層在內的抗日民主政權,實行“三三制”原則等,以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共同抗日,C項正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建立于1937年,與題干中1940年初的時間不符,排除A項;全面抗戰路線主要強調依靠人民群眾進行抗戰,與題干中關于“國體”“幾個革命階級聯合”的政權等內容不符,排除B項;人民民主專政理論是在解放戰爭后期尤其是新中國成立前夕發展和完善的,與1940年初這一時間不符,排除D項。故選C項。10.1952年,中共中央發出《關于調整商業的指示》,要求城市國營貿易公司與合作社減少不必要的經營。在農村,合作社應主要收購糧食、經濟作物與若干種重要出口物資,其他的次要土產則應當出讓給私商經營。此舉意在()A.發展新民主主義經濟 B.建立計劃經濟運行體制C.活躍城鄉間經濟交流 D.促進國民經濟恢復發展【答案】D【解析】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是目的題。根據材料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52年的中國。1952年正處于國民經濟恢復時期,中共中央發出《關于調整商業的指示》,對城市國營貿易公司、合作社和私商的經營進行調整,目的是合理配置資源,發揮各種經濟成分的積極作用,促進商品流通和經濟發展,以實現國民經濟的恢復和發展,D項正確;發展新民主主義經濟最終也是為了促進國民經濟恢復發展,排除A項;1952年時,中國尚未開始大規模的計劃經濟體制建設,這一時期主要是在為大規模經濟建設和計劃經濟體制的建立做準備,排除B項;活躍城鄉經濟交流是促進國民經濟恢復發展的一個方面,是手段而非最終目的,排除C項。故選D項。11.如表是2007—2011年我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發展情況,如表反映了我國()發展情況20072008200920102011參合人數(億)7.38.158.338.368.32參合率(%)86.291.594.096.097.0人均籌資(元)—96.3113.4156.6200當年基金支出(億元)346.5662.3922.91187.8—當年補償支出受益人次(億人次)4.55.857.5910.8713.15A.人民共享社會改革發展成果B.農民生活負擔得到實質減輕C.醫療技術水平滿足農民需求D.農村醫療保障體制發展完備【答案】A【解析】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根據材料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2007—2011年的中國。從表格數據可以看出,2007—2011年我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穩定在較高水平且保持相對穩定,參合率不斷提高,人均籌資額不斷增加,當年補償支出受益人次也在不斷增多。這表明越來越多的農民參與到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中,并且從中受益,體現了我國在社會改革發展過程中,讓農民享受到了醫療保障等方面的成果,A項正確;表格中主要呈現的是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參與和受益等數據,沒有直接體現農民在醫療支出等方面負擔是否實質減輕,無法從這些數據確切得出農民生活負擔減輕的結論,排除B項;表格數據主要反映的是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發展情況,沒有涉及醫療技術水平以及是否能滿足農民需求的相關內容,排除C項;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們需求的變化,醫療保障體制還需要不斷完善和發展,從表格數據不能得出“完備”這一結論,排除D項。故選A項。12.據如表圖文可知,古代兩河流域()古代兩河流域文字的演化頭手腳魚鳥蘆葦古體,約公元前3500年烏爾第二王朝時期,約公元前2500年古巴比倫時期,約公元前1800年中亞述時期,約公元前1100年新亞述時期,約公元前750年新巴比倫時期,約公元前600年A.神靈信仰影響文字發展 B.文字與經濟活動相關C.政治環境較為和平穩定 D.文字發展具有繼承性【答案】D【解析】據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古代(兩河流域)。據材料“頭、手、腳、魚、鳥、蘆葦”等文字的演化圖片可知,這些字的形態、結構得到了保留和傳承,說明了兩河流域文字發展具有繼承性,D項正確;材料中這些文字和圖片沒有涉及神靈信仰、經濟活動的信息,無法直接得出它們對文字的影響,排除A、B項;圖片看不出政治環境情況,且公元前3500-前600年,兩河流域經歷了多次王朝更替和外族入侵,排除C項。故選D項。13.1540年,德意志地理學家明斯特爾將托勒密古希臘語版的《地理學》翻譯成德語并修訂出版。1544年起,他主編《宇宙志》,介紹托勒密所描述的已知世界的一般情況和地球的主要分區,書中附有許多地圖,曾被譯成六種文字,共發行了46個版本。這表明()A.近代科學誕生于地理學領域B.德意志成為文藝復興的中心C.歐洲興起對世界探索的潮流D.古典文化指導地理科學發展【答案】C【解析】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根據材料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6世紀的世界。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地理大發現(15—16世紀)推動歐洲對航海和地理知識的迫切需求。明斯特爾修訂古典地理著作并廣泛傳播,附有地圖的《宇宙志》被譯成多國文字并多次再版,正是這一探索潮流的體現,C項正確;近代科學革命的標志是哥白尼、伽利略等人對古典理論的突破,而非地理學領域,排除A項;文藝復興的中心最初是在意大利,后來擴展到歐洲其他地區,德意志并不是文藝復興的中心,排除B項;此時歐洲的地理科學發展是受到新航路開辟等現實因素的推動,以及人們對世界認知拓展的需求等影響,不能說古典文化指導地理科學發展,表述不準確,排除D項。故選C項。14.巴黎公社建設過程中,多數派視集中為民主的必要補充,主張精英專政與大眾民主的結合;少數派堅持公社主權不可讓渡,將國家定位為一種出于互助需要的有機聯合。這表明巴黎公社()A.內部各派別矛盾尖銳 B.制度建設具有探索性C.以馬克思主義指導 D.主張建立民主集中制【答案】B【解析】據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871年(法國)。據材料可知,在巴黎公社制度建設過程中,有人主張精英專政與大眾民主的結合,有人主張將國家定位為一種出于互助需要的有機聯合,提出了不同的建設方案,體現了制度建設具有探索性,B項正確;材料中不同派別的主張具有相似點,即都主張聯合,而不是矛盾尖銳,排除A項;巴黎公社具有偶發性,并沒有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排除C項;建立民主集中制是對多數派主張的片面解讀,忽略了少數派主張,與主旨不符,排除D項。故選B項。15.1917年,安妮·白山特在國大黨加爾各答年會的主席致辭中指出:“亞洲的覺醒和俄國民族運動深刻影響了印度”“十月革命所代表的真理要比帝國主義的真理更可取”,并預言“俄國革命將根本改變印度以往的全部狀況”。這說明印度()A.無產階級已經登上政治舞臺B.民族獨立運動的方向發生了變化C.反殖民斗爭得到他國的支持D.民族民主運動受國際形勢的影響【答案】D【解析】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根據材料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17年的世界。安妮?白山特指出“亞洲的覺醒和俄國民族運動深刻影響了印度”“俄國革命將根本改變印度以往的全部狀況”,這表明印度的民族民主運動受到了當時亞洲覺醒以及俄國十月革命等國際形勢的影響,D項正確;安妮?白山特的致辭主要強調的是外部國際形勢對印度的影響,而不是印度無產階級的政治活動,排除A項;材料中只是強調印度的民族獨立運動受到了影響,并沒有說明方向發生變化,排除B項;材料中沒有體現出俄國等對印度反殖民斗爭有實際的支持行動等內容,只是說俄國革命等對印度有影響,排除C項。故選D項。16.2024年1月,沙特、埃及、阿聯酋、伊朗和埃塞俄比亞五國正式加入金磚合作機制,金磚合作機制的內涵與外延、容量與空間均大為拓展。截至2024年11月,“大金磚”十國總人口已占全球人口的45%,GDP總量占全球GDP總量的30%。金磚國家的發展()A.加速區域集團化進程B.順應經濟全球化發展潮流C.推動多極化格局形成D.助推國際經濟新秩序優化【答案】B【解析】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是影響題、原因題。根據材料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2024年的世界。金磚國家通過合作,在經濟等多個領域加強交流與協作,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活動,促進了生產要素在全球范圍內的流動和配置,推動了國際貿易的發展,這與經濟全球化中各國經濟相互依存、相互融合的趨勢相契合,是順應經濟全球化發展潮流的體現,B項正確;金磚國家成員來自不同地域,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區域集團,其合作旨在加強全球范圍內新興經濟體之間的聯系與協作,并非聚焦于加速區域集團化進程,排除A項;多極化格局目前尚未形成,處于不斷發展的趨勢中,排除C項;國際經濟新秩序尚未形成,排除D項。故選B項。二、非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第17題12分,第18題14分,第19題14分,第20題12分,共52分。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朱元璋頒布的《大明律》在實行的過程中存在著法律與現實脫節的情況。為適應社會的需要,1500年明朝政府整理修訂了279條條例,即《問刑條例》。它儒法結合,律例合編,突出皇權至上與道德教化,并對《大明律》中的罪名進行了詳細的分類。后期又多次按皇帝旨意細化、補充《大明律》條文,以適應社會的發展和犯罪形態的變化。——摘編自曾代偉《中國法制史》材料二諾曼王朝為限制封建領主的司法權力,向各地派出巡回法庭審案。巡回法官根據羅馬法和英國當地的習慣法進行審判,他們在司法實踐中創造了許多新的規則,積累了大量審判案例。隨著時代的發展,倫敦法院從1289年開始,每年組織律師運用英語匯編庭審案例,其中尤以1535年的《庭審年鑒》最為有名。它以“相似的方法處理相似的案件,并遵循既定的法律規則與實踐”為原則,不斷增補案例。它不收錄羅馬法等成文法條文,突出無罪推論,為法官、律師、陪審員和普通民眾服務,注重保護個人權利。——摘編自(美)卡爾頓·海斯《現代歐洲史:1500—1815》(1)根據材料,概括明朝《問刑條例》與英國《庭審年鑒》的異同。(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明朝《問刑條例》在國家法律建設中的價值。【答案】(1)同:維護統治,強化君主權力;遵循先例,適時修訂;便于實踐,操作性強。異:前者律例合編,后者有例無法律條文;前者強調道德教化,維護封建倫理,后者突出無罪推論,保護個人權利。(2)價值:推動刑事法律體系的完善;開創了律例合編的新體例;對后世法律發展有借鑒意義。【解析】【小問1】本題時對比題。時空是明朝(中國)和諾曼王朝(英國)。同:據材料一“突出皇權至上”和材料二“諾曼王朝為限制封建領主的司法權力,向各地派出巡回法庭審案”可知,二者都維護統治,強化君主權力;據材料一“對《大明律》中的罪名進行了詳細的分類。后期又多次按皇帝旨意細化、補充《大明律》條文”和材料二“巡回法官根據羅馬法和英國當地的習慣法進行審判”“它以‘相似的方法處理相似的案件,并遵循既定的法律規則與實踐’為原則,不斷增補案例”可知,二者都遵循先例,適時修訂;據材料一“對《大明律》中的罪名進行了詳細的分類。后期又多次按皇帝旨意細化、補充《大明律》條文,以適應社會的發展和犯罪形態的變化”和材料二“遵循既定的法律規則與實踐”“突出無罪推論,為法官、律師、陪審員和普通民眾服務,注重保護個人權利”可知,二者都便于實踐,操作性強。異:據材料一“它儒法結合,律例合編,突出皇權至上與道德教化”可知,明朝《問刑條例》,律例合編,強調道德教化,維護封建倫理;據材料二“它以‘相似的方法處理相似的案件,并遵循既定的法律規則與實踐’為原則,不斷增補案例。它不收錄羅馬法等成文法條文,突出無罪推論,為法官、律師、陪審員和普通民眾服務,注重保護個人權利”可知,英國《庭審年鑒》,有例無法律條文;突出無罪推論,保護個人權利。【小問2】本題是影響題。時空是明朝(中國)。價值:據材料一“為適應社會的需要,1500年明朝政府整理修訂了279條條例”“細化、補充《大明律》條文,以適應社會的發展和犯罪形態的變化”等信息可知,推動刑事法律體系的完善;據材料一“它儒法結合,律例合編”及所學可知,開創了律例合編的新體例;結合所學明清以后中國法律發展相關知識可知,對后世法律發展有借鑒意義。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美國舊金山唐人街發展歷史階段概況形成初期(1840—1870)鴉片戰爭后,隨著加州“淘金熱”的影響,大量中國移民開始以勞工身份前往美國,參與“太平洋鐵路”的建設,在舊金山建立起第一處唐人街。發展與挑戰(1870—1940)1882年美國《排華法案》限制華人移民,唐人街面臨著種族歧視和法律限制的雙重壓力。1906年舊金山大地震摧毀了唐人街大部分建筑,在華人的努力下,重建后的唐人街融入了更多中國元素,以吸引游客。繁榮與轉型(1940—2000)隨著二戰的爆發,1943年《排華法案》被廢除,更多華人移民來到唐人街。唐人街逐漸發展成為中華文化的展示區和旅游目的地。現代化與多元化(2000年至今)隨著城市的發展,唐人街受到現代化和商業化的影響,一些傳統行業逐漸萎縮,但唐人街仍然保持著獨特的文化魅力。——摘編自周敏《唐人街——深具社會經濟潛力的都市族裔聚居區》等材料二舊金山唐人街見證著華人在美國的奮斗歷程,成為中美文化交流的重要橋梁。時間過去了100多年,美國唐人街誕生的緣由被人們遺忘,與之相應的是全球華人遷移,世界各地陸續誕生了新的唐人街。如今,唐人街的街巷似乎不那么像中國城鎮,也誕生了獨屬于自己的餐飲風格、文化特色。它見證了地理變遷、人世更迭,記錄了美國逐漸走向開放包容、同時經歷起伏的過程。在通向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路上,唐人街是永不消退的文化符號。——摘編自冀思宇《舊金山唐人街:永不消退的文化符號》等(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19世紀中期以來舊金山唐人街演變的時代背景。(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美國唐人街的文化意義。【答案】(1)背景:資本主義國家對外殖民擴張與工業革命的影響;美國對華人的法律政策及調整;中國國際地位的變化;二戰后美國經濟繁榮、社會多元化;當今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性的發展。(2)意義:傳播和發展中華文化;促進了美國文化的多元化;推動中美文化交流;豐富了世界文化。【解析】【小問1】本題是背景題。時空是19世紀中期以來的美國。據材料“(1840—1870)”“鴉片戰爭后,隨著加州‘淘金熱’的影響,大量中國移民開始以勞工身份前往美國,參與‘太平洋鐵路’的建設”并結合所學可知,資本主義國家對外殖民擴張與工業革命的影響;據材料“1882年美國《排華法案》限制華人移民,唐人街面臨著種族歧視和法律限制的雙重壓力”可知,美國對華人的法律政策及調整;據材料“隨著二戰的爆發,1943年《排華法案》被廢除,更多華人移民來到唐人街”并結合所學可知,中國國際地位的變化;二戰后美國經濟繁榮、社會多元化;據材料“唐人街受到現代化和商業化的影響,一些傳統行業逐漸萎縮,但唐人街仍然保持著獨特的文化魅力”并結合所學可知,當今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性的發展。【小問2】本題是影響題。時空是19世紀中期以來的美國。據材料“唐人街逐漸發展成為中華文化的展示區和旅游目的地”可知,傳播和發展中華文化;據材料“舊金山唐人街見證著華人在美國的奮斗歷程,成為中美文化交流的重要橋梁”可知,促進了美國文化的多元化;推動中美文化交流;據材料“與之相應的是全球華人遷移,世界各地陸續誕生了新的唐人街”可知,豐富了世界文化。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51年元旦,26個民族代表在普洱專區共同立下了新中國第一個“民族團結誓詞碑”,強調“在的領導下,誓為建設平等自由幸福的大家庭而奮斗!”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云南專心致力于民族地區的發展。2007年,云南審時度勢,提出了從“民族文化大省”轉向“民族文化強省”的戰略目標,在各項文化建設工程、發展規劃中,注重引導文化發展方向。十八大以來,云南決戰脫貧攻堅,在“全面實現小康,一個民族都不能少”中作出示范。新中國成立70年來,云南始終秉持“在云南,不謀民族工作就不足以謀全局”的理念,極力守護民族團結生命線,為其他省份在加強民族團結和凝心聚力共筑中國夢上提供了“云南經驗”。——摘編自李玟兵《新中國70年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云南實踐歷程及經驗啟示》材料二普洱民族團結誓詞碑盟誓代表后代:你們好!來信收到了。1951年,包括你們先輩在內的各族代表立碑盟誓,鄭重許下同心同德跟黨走的誓言。70多年來,各族群眾一心向黨、團結奮斗,推動邊疆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書寫了民族團結進步生動篇章。中華民族是一個大家庭,五十六個民族就是相親相愛的一家人。希望你們發揚先輩光榮傳統,更好續寫誓詞碑故事,讓民族團結的佳話代代相傳。各族人民都要把中華民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