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詩經.大雅.桑柔》原文賞析《桑柔》,《·大雅·蕩之什》的一篇。為先秦時代的漢族。全詩十六章,前八章,每章八句,后八章。每章六句。相傳為周大夫芮伯責因周厲王用小人,行暴政,招外侮,禍人民的罪行,陳述救國之道所作。《詩經》是漢族史上第一部詩歌總集。對后代詩歌發展有深遠的影響,成為中國古典文學現實主義傳統的源頭。大雅·桑柔菀彼桑柔,其下侯旬,捋采其劉,此下民。不殄心憂,倉兄填兮。彼昊天,寧不我矜?四牡,有翩。亂生不夷,國不泯。民有黎,具禍以燼。于乎有哀,國步斯頻。國步滅資,天不我將。所止疑,云何往?君子實維,秉心無競。誰生厲階,至今為梗?憂心殷殷,念我土宇。我生不辰,逢天怒。自西東,所定處。多我,孔棘我。為謀為,亂況斯削。告爾憂恤,誨爾序。誰能執熱,逝不以?其何能淑,載胥及溺。如彼溯風,亦孔之。民有肅心,{艸幵}云不逮。好是稼穡,力民代食。稼穡維寶,代食維好?天降喪亂,滅我立王。降此賊,稼穡卒癢。哀中國,具贅卒荒。有旅力,以念穹蒼。維此惠君,民人所。秉心宣猶,考慎其相。維彼不順,自獨臧。自有肺腸,民卒狂。彼中林,其鹿。朋友已,不胥以。人亦有言:進退維谷。維此圣人,言百里。維彼愚人,覆狂以喜。匪言不能,胡斯畏忌?維此良人,弗求弗迪。維彼忍心,是顧是復。民之貪亂,寧為荼毒。大風有隧,有空大谷。維此良人,作為式。維彼不順,征以中垢。大風有隧,貪人敗類。聽言則對,誦言如醉。匪用其良,復我悖。嗟爾朋友,予豈不知而作。如彼飛蟲,時亦弋獲。既之陰女,反予來赫。民之罔極,職涼善背。為民不利,如云不克。民之回,職競用力。民之未戾,職盜為寇。涼曰不可,覆背善。雖曰匪予,既作爾歌!譯文茂密柔嫩青青桑,下有濃蔭好地方。桑葉采盡枝干禿,百姓受害難遮涼。愁思不絕心煩憂,失意凄涼久惆悵。老天光明高在上,怎不憐憫我驚惶。四馬駕車好強壯,旌旗迎風亂飄揚。社會動亂不太平,舉國不寧人心慌。百姓受難少壯丁,如受火災盡遭殃。長長聲聲心悲哀,國運艱難太動蕩。國運艱難無錢糧,老天不肯來扶將。沒有歸宿無處住,哪兒定居可前往?君子總是在思索,持心不爭意志強。如此禍根誰引出?至今為害把人傷。心中憂愁真惻,思念故居和家鄉。生不逢時我真慘,遇上老天怒氣旺。從那西邊到東邊,無處安身最凄涼。遭遇災禍受苦多,外患緊急在邊疆。謹慎謀劃覓良方,才能消除混亂狀。告訴你要體恤人,告訴你要用賢良。誰在解救炎熱時,不用冷水來沖涼?小人治國沒好事,大家受溺遭滅亡。好像就在逆風闖,呼吸困難口難張。百姓本有肅敬心,但卻無處獻力量。重視農業生產事,百姓辛苦代耕養。耕種收獲國之寶,代耕之民最善良。天降禍亂與死亡,要滅我們所立王。降下害蟲食根節,各種莊稼都遭殃。哀痛我們國中人,連綿土地受災荒。沒有人來獻力量,哪能虔誠感上蒼。順應人心好君王,百姓愛戴都仰。操心國政善謀畫,考察慎選那輔相。不順人心壞君王,獨讓自己把福享。壞蛋自有壞肺腸,讓那國民都發狂。看那叢林蒼莽莽,鹿群嬉戲多歡暢。同僚朋友卻相讒,沒有誠心不善良。人們也有這些話,進退兩難真悲涼。惟這圣人眼明亮,目光遠大百里望。那種愚人真可笑,獨自高興太狂妄。不是我們不能說,為何顧忌心惶惶?惟有這人心善良,無所求取沒欲望。但是那人太忍心,變化反覆總無常。百姓如今似好亂,實因惡政苦難當。大風疾吹呼呼響,長長山谷真空曠。想這好人多善良,所作所為都高尚。想那壞人不順理,行為污穢真骯臟。大風疾吹呼呼響,貪利敗類有一幫。好聽的話就回答,聽到諍言裝醉樣。賢良之士不肯用,反而視我為悖狂。朋友你啊可嗟傷,豈不知你裝模樣。好比那些高飛鳥,有時被射也落網。我已熟悉你底細,反來威嚇真愚妄。沒有準則民擾攘,因你背理善欺罔。盡做不利人民事,好像還嫌不理想。百姓要走邪僻路,因你施暴太橫強。百姓不安很恐慌,執政為盜掠奪忙。誠懇勸告不聽從,背后反罵我荒唐。雖然遭受你誹謗,終究我要作歌唱。鑒賞《桑柔》為西周之詩。《毛詩序》云:“芮伯刺厲王也。”今按,毛說可信。《史記·周本紀》載厲王事云:“厲王即位三十年,好利,近榮夷公,芮良夫諫,厲王不聽,卒用榮公為卿士用事。王行暴虐侈傲,三十四年益嚴,國人莫敢言,道路以目。三年,乃相與畔襲厲王,王出奔。”王符《潛夫論·遏利篇》引魯詩說云:“昔周厲王好專利,芮良夫諫而不入,退賦《桑柔》之詩以諷,言是大風也,必將有遂,是貪民也,必將敗其類。王又不悟,故遂流王于。”芮良夫即芮伯。芮是國名,伯,姬姓,良夫其名也。據此,則此詩之作,在榮公為卿士后,去流之年,當不甚遠。厲王奔在其三十七年,則《桑柔》詩,必不作于此年以后。此詩刺厲王,責執政之臣,執政為誰。即榮夷公也。芮伯與榮夷公為同時人,即詩中所指之同僚。全詩意旨明朗,實為西周時代史詩之一也。全詩十六章,前八章章八句,刺厲王失政,好利而暴虐,以致民不聊生。故激起民怨。后八章章六句責同僚,然亦道出厲王用人不當,用人不當亦厲王之過失。故毛傳總言為刺厲王。首章以桑為比,桑本茂密,蔭蔽甚廣,因摘采至盡而剝落稀疏。比喻百姓下民,受剝奪之深,不勝其苦,故詩人哀民困已深,呼天而訴曰:“彼昊天,寧不我矜。”意謂:高明在上的蒼天啊,怎么不給我百姓以憐憫呢!詩意嚴肅,為全詩之主旨。次章至第四章,述禍亂之本,乃是緣于征役不息,民無安居之所。“四牡,有翩”,謂下民已苦于征役,故見王室之車馬旌旗,而痛心疾首曰:“亂生不夷,國不泯。民有黎,具禍以燼。”意思是說:亂子不平息國家就要滅亡,現在民間黑發的丁壯已少,好比受了火災很多人都成為灰燼了。國以民為本,民深重,而國危矣。詩人對此情況,更大聲疾呼云:“於乎有哀,國步斯頻!”“國步”指國運,“頻”,危蹙也。感嘆國運危蹙,必無長久之理,必致蹈危亡之禍。三章感嘆民窮財盡,而天不助我,人民無處可以安身,不知往何處為好,因而引起君子的深思。君子本無欲無求,捫心自問沒有爭權奪利之心,但念及國家前途,不免發出誰實為此禍根,至今仍為民之病害的浩嘆。四章感慨“我生不辰,逢天怒”。“我生不辰”,謂生不逢時,“怒”,謂震怒。詩人之言如此,可見內心殷憂之深。他從人民的角度出發,痛感人民想安居,而從西到東,沒有能安居的處所。人民懷念故土故居,而故土故居都因征役不息不能免于禍亂。人民既受多種災難的`侵襲,更擔心外患侵凌,御侮極為迫切。天怒民怨,而國王不恤民,不思改變國家的政治,因此詩人憂心如搗,為盼國王一悟而不可得深懷憂憤。僅此四章,已可見暴政害民,深重到何等程度。五章至八章,是詩人申述為國之道,再進忠言。五章首二句“為謀為,亂況斯削”,是說謀慮周到,做事慎重,禍亂的情況就可以削減。繼言“告爾憂恤,誨爾序”;是以老臣的口氣,誡教國王:必須憂恤國事,慎于授官拜,選用賢能。解救國家之急難,有如解救炎熱。解救炎熱,要用涼水,好比解救國家危難,必須任用賢良。詩人用“誰能執熱,逝不以”等語,諄諄告誡,陳述利害,可謂語重心長,譬喻也很確當。六章七章,從愛護人民的觀點出發,表明百姓都很善良,他們勤于稼穡,以耕種養活“力民代食”的人(“力民代食”指官府役使人民勞動,取其收獲養活自己)。因此官府要體恤民情,愛護人民,是為政的首要大事。六章“如彼風,亦孔之”,是說國王為政,不得人心,人民就如向著逆風,感到窒息喪氣。人民雖有進取之心,但征役過重,剝奪過多,他們必然會產生難于效力之感。七章敘天降災害,禍亂頻仍,執政者只知聚斂,沒有顧念人民認真救災。由于為政昏亂,所以人民倍感痛苦。在詩中,詩人用人民的口氣,警示國王,一則曰:人怨則天怒,天降喪亂,將滅我所立之王;再則曰:降此賊之蟲,莊稼都受到蟲害而失收,天災正是天之懲戒。下曰“哀中國,具贅卒荒”,則是感念人民受災痛苦,連綴的土地,都受災荒蕪,而執政者昏亂,沒有領導人民合力救災,因而也不能感念上天減輕災難。詩的第八章再從用人的角度出發,言人君有順理有不順理,用人有當有不當。賢明的國君明于治道,順情達理能認真考慮選用他的輔相。不順理的君王,則與之相反自以為是,把小人當作善良,因此使得人民迷惑而致發狂。以上八章是詩的前半,也是詩的主體,總說國家產生禍亂的原因,是由于厲王好貨暴政,不恤民,不能用賢,不知納諫,以致民怨沸騰,而詩人有“誰生厲階,至今為梗”之悲慨。后八章責同僚之執政者,不以善道規范自己,缺乏遠見,只知逢迎君王,加速了國家的危亡,更引起人民的怨恨。詩人感慨小人當權,也是厲王的過失,因而作成此詩,希望引起鑒戒。第九章以“彼中林,其鹿”兩句起興。鹿之為物,性喜群居,相親相善。“”,意同“莘莘”,眾多之貌,今同僚朋友,反而相,不能以善道相助,是不如中林之鹿。故詩人感慨“上無明君,下有惡俗”(朱熹《詩集傳》)而有“進退維谷”之嘆。(按:“進退維谷”,“谷”有兩種解說,毛傳:“谷,窮也。”今從之。《晏子春秋》中,叔向問晏子一節,引詩“進退維谷”,謂“處兩難善全之事而處之皆善也”,訓谷為“谷”;谷,善也,與毛說不同,錄以備考。)第十章、十一章,用對比手法,指責執政者缺乏遠見,他們阿諛取容,自鳴得意,他們存有畏忌之心,能進言而不進言,反覆顧,于是賢者避退,不肖者進,于是人民慘遭荼毒而造成變亂。詩人指出執政者倘為圣明之人,必能高遠矚,明見百里,倘若執政者是愚人,他們目光短淺,倒行逆施,做了壞事,反而狂妄欣喜。這是禍亂之由。詩人又說:“維此良人,弗求弗迪。維彼忍心,是顧是復。”表明賢者不求名不爭位,忍心之不肖者,則與之相反,多方鉆營,唯名利是圖;國事如斯而國王不察,親小人,遠賢人,于是百姓難忍荼毒,禍亂生矣。第十二章、十三章以“大風有隧”起興,先言大風之行,必有其隧;君子與小人之行也是各有其道。大風行于空谷之中,君子所行的是善道,小人不順于理,則行于污垢之中。次言大風之行,既有其隧;貪人之行,亦必敗其類。征之事實,無有或爽。蓋厲王此時,用貪人榮夷公為政,榮公好專利,厲王悅之。芮良夫諫不聽,反遭忌恨。故詩中有“聽言則對,誦言如醉,匪用其良,覆我悖”之語。可知厲王對于阿諛奉承他的話語,就聽得進,進行對答,而聽到忠諫之言就不予理睬。不用善良的人,反以進獻忠言的人為狂悖,國家不能不危亡。第十四章慨嘆同僚朋友,專利斂財,虐民為政,不思然悔改,反而對盡忠的詩人進行威嚇,所以詩人再作告誡。詩人說:“嗟爾朋友,予豈不知而作,如彼飛蟲,時亦弋獲。”意思是說:可嘆你們這些同僚,我難道不知你們的所作所為?你們對國家有極大的危害,好比那些飛鳥,有時候也會被人捕獲,國家動亂危亡,你們也不會有好的下場。詩人如此警誡,可渭聲情俱歷。可惜此輩小人,無動于衷,所以詩人在此章的結尾,以“既之陰女,反予來赫”作結,再次警告這些人說:我已熟悉你們的底細,你們對我也無所施其威嚇了。在第十五章中,詩人繼第九至十四章指責執政臣僚諸種劣跡之后,更縷陳人民之所以激成動亂的原因,實為執政者之咎,執政者貪利斂財,推行暴政,導致民怨沸騰,民無安居之所,痛苦無處訴說,在這種情況下,自然怨恨官府,走邪僻之路。此章詩云:“民之罔極,職涼善背。”指出人民之所以失去是非準則,是因為官府執政者推行苛政違背道理。“民之回,職競用力”。指出人民之所以走向邪僻,是由于官府執政者尚力而不尚德。不僅如此,詩中還指出,執政者做對人民不利的事,唯恐不得其勝(意謂極其殘酷)。譴責極為嚴正。詩人憂國之熱忱,同情人民之深切,于此可見。宜乎《詩集傳》解此章云:“言民之所以貪亂而不知止者,專由此人名為直諒而實善背,又為民所不利之事,如恐不勝而力為之也。又言民之所以邪僻者,亦由此輩專競用力而然也,(詩人)反覆言之所以深惡之也。”《集傳》所稱此人此輩,即指助厲王為虐之榮夷公等,小人當權,加速國家之危亡,誠足引為鑒誡。末章承前,言民之所以未得安定,是由于執政者以盜寇的手段,對他們進行掠奪,所以他們也不得不為盜為寇。上為盜寇之行,民心不能安定。詩人又以“涼曰不可,覆背善”兩句,表示:我雖忠告你們,卻又不被你們接受,反而在背后詛咒我。最后歸結到作詩的緣由:“雖曰匪予,既作爾歌。”盡管你們誹謗我我還是為你們作了這首歌,以促成你們的省悟。綜觀史實,評價此詩,很有典型意義。周厲王貪而好利,任用榮夷公等小人,不恤人民疾苦,拒絕忠諫,導致周室危亡,這一史實,后世多引為鑒誡。芮良夫就當時情況,作為詩篇,希冀厲王及其用事諸臣能有所省悟,可謂苦心孤詣,可惜厲王不察,終至激成民變,被流放于。所以這首詩對當時有重大意義,對后世更有深遠的影響,民猶水也,國猶舟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可見得民心的世代,必然昌盛;失卻民心,必然滅亡,千古一轍,讀《桑柔》之詩,足以引起深思。從詩的語言來看,全詩語言樸直而多變化,直陳己意,不事雕飾而寄意深長。其中許多用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裝修施工合同模板
- 商業大廈租用與物業管理合同協議
- 煤炭倉儲合同模板
- 租賃合同管理與執行指南
- 石材采購框架合同
- 植物練習題(含參考答案)
- 合作研發合同樣本
- 房地產企業勞動合同簽訂指南
- 羊水栓塞管道的護理措施
- 標準民間借款合同模板大全
- 智慧法院信息化系統平臺建設整體解決方案
- 高考寫作指導:順其自然和逆勢而為
- 基于仿人機器人視覺的智能交互和目標跟蹤系統設計的開題報告
- 【完整版】中壓燃氣管道工程施工組織設計
- 農村魚塘租賃合同簡單版(7篇)
- 老舍《茶館》課件
- 價值共創研究綜述與展望
- GB/T 3683-2023橡膠軟管及軟管組合件油基或水基流體適用的鋼絲編織增強液壓型規范
- 海航的波特五力分析模型
- 顱內靜脈竇血栓形成教學課件-顱內靜脈竇血栓形成
- 【公開課】Unit5+Poems單元整體教學設計說課課件人教版選擇性必修第三冊單元整體教學設計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