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三單元
生命的詩意·文學閱讀與寫作篇目二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課前篇
自主學習課堂篇
研修學習課前篇
自主學習任務一
重積累——了解作者、背景等文學文化知識1.作者及背景
【作者簡介】辛棄疾(1140—1207年),南宋愛國詞人、豪放派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有“詞中之龍”之稱,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并稱“濟南二安”。辛棄疾生于金國,少年抗金歸宋,一生力主抗金。曾任江西安撫使、福建安撫使等職。著有《美芹十論》《九議》。去世后追贈少師,謚號“忠敏”。辛棄疾21歲時聚集了兩千人的隊伍,起義抗金。接著又率眾投奔南宋王朝。南歸后,他一再奏表進言,主張北伐抗敵。但朝廷只派他出任知府、轉運使等地方官員及管理治安、財政的職務,并不給他率兵出征的機會。他作為南宋臣民共生活了40年,有近20年的時間被閑置一旁。不論出仕或賦閑,他從不放棄自己伐金復國的主張。但由于政敵的排擠、陷害,他始終未能實現自己的報國理想,直到67歲赍志而歿。辛棄疾平生以氣節自負,以功業自許。其詞作以抗金復國為主題,也不乏英雄失路的悲嘆與壯士閑置的憤懣。其詞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作品集有《稼軒長短句》,今人輯有《辛稼軒詩文鈔存》。與辛棄疾以詞唱和的陳亮、劉過、劉克莊、劉辰翁等,與其創作傾向相近,形成了南宋中葉以后聲勢浩大的愛國詞派。
【背景介紹】《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寫于開禧元年(1205年),在這之前,辛棄疾在福建安撫使任上,因政敵的彈劾而被罷官。他先居上饒,后徙鉛山,先后被閑置達八年之久。直到嘉泰三年(1203年)又被朝廷召入京師,并派他出任鎮江知府,這首詞便是在鎮江任上所作。此時詞人已66歲高齡。他本以為此時能有所作為,可以積極備戰練兵,積蓄軍事實力,準備北伐。但很快他便發覺了宰相韓侂胄是為了邀功,只想草率出兵;而朝廷則毫無北伐復國之意。于是作者深感失望和氣憤,他登上北固亭,憑高望遠,撫今追昔,寫下了這篇傳唱千古之作。2.其他文學文化知識(1)詠史懷古詩
一般以古代歷史事件或古代人物為題材,或借古諷今,或寄寓個人懷才不遇的感傷,或表達昔盛今衰的興替之感。詩人以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陳跡為題材,借登高望遠、詠嘆史實、懷念古跡來達到感慨興衰、寄托哀思、托古諷今等目的。這類詩多寫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具體而言,有以下四種類型:①針對歷史人物和事件,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借古諷今);②緬懷前賢,表達敬仰或惋惜之情(懷人傷己);③描繪昔盛今衰之景,抒發昔盛今衰的感慨(憂國憂民);④抒發時光易逝、年華易老、懷才不遇、報國無門、功業無成、壯志難酬的悲憤。(2)辛派詞
南宋受辛棄疾的影響而產生的一個詞派。代表詞人有陳亮、劉過、劉克莊等。他們在辛棄疾的影響下,用詞來抒發愛國情感,豪放慷慨如辛棄疾,但題材不如辛詞廣,風格不如辛詞多樣。多以議論為詞,以文為詞,過于直率,不如辛詞蘊藉。任務二
夯基礎——積累、梳理字詞一、文意疏通二、語言積累古今異義(1)
<zzd>風流</zzd>總被,雨打風吹去古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義:指有才學而不拘禮法;跟男女情愛有關的。指繁華的景象,流風余韻(2)
<zzd>人道</zzd>寄奴曾住古義:__________今義:愛護人的生命、關懷人的幸福、尊重人的人格和權利的道德。后人說課堂篇
研修學習任務一
誦讀——重感悟
詞中運用了哪些典故?表達了詞人怎樣的情感?請填表歸納。典故詞人的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孫權英雄已不見,無人可御外侮之嘆劉裕景仰古代英雄,流露恢復中原之志劉義隆對朝廷倉促北伐的警告拓跋燾對朝廷偏安一隅、忘記收復失地的悲憤廉頗報國無門、壯志難酬之憤任務二
精讀——重賞析1.上闋寫到了孫權和劉裕,這兩個人的共同點是什么?詞人寫兩位英雄人物寄托了什么情懷?為什么詳寫劉裕?[答案]
(1)孫權和劉裕都是建功立業的英雄人物,而且他們的事業都是在京口起步的。(2)詞人通過寫兩位英雄人物,表達了自己力主抗金和決心恢復中原的宏大抱負,抒發了自己的愛國熱情。(3)詞人寫劉裕雖出身貧賤,卻能建功立業,闡明了“事在人為”的道理,也表達了詞人對英雄的仰慕之情。對比當年劉義隆草率北伐兵敗的慘痛事實,辛棄疾對劉裕的歌頌不僅是向往他的英雄業績,還有“如果碰到劉裕這樣的國君,他的正確戰略意圖就能被采用”的意思。2.在《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的下闋,作者先寫“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又寫“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把回憶中揚州一帶的戰火和眼前佛貍祠的紅火兩個場景放在一起的意圖是什么?[答案]
“四十三年”三句,是說辛棄疾在京口北固亭北望中原,記得四十三年前自己正在戰火彌漫的揚州以北地區參加抗金斗爭。后來渡淮南歸,原想憑借國力,恢復中原,沒有想到南宋朝廷昏聵無能,使他英雄無用武之地。如今自己已到老年,壯志依然難酬,追思往事,不勝今昔之感。“佛貍祠下”兩句,從緬懷往事中回到眼前現實。“佛貍祠”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燾追擊王玄謨的軍隊時在長江北岸瓜步山建造的行宮。當地老百姓年年在佛貍祠下迎神賽會,很是熱鬧。運用這個典故表明如不迅速謀求恢復,淪陷已久的江北各地就會安于異族統治,忘記了自己是宋朝臣民,表現了對南宋政府不圖恢復中原的不滿。這一組鮮明的對比,說明人們已忘了國恥,統治者茍且偷安,已無心收復中原,也強烈地抒發了作者對個人命運,特別是對國家前途的憂慮,以及對南宋王朝腐敗無能的不滿。任務三
研讀——重探究有人說《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的最后一句洋溢的是滿腔豪情,也有人說是悲情怨語,說說你的理解。[答案]
詞人以廉頗自比,表達了渴求受到重用的愿望,但卻無人問詢,空有滿腔愛國豪情,卻連遭貶斥。因此,最后一句既洋溢著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豪情,又有壯志難酬的悲憤。任務四
擴讀——重思維巧用對比
以古代英雄孫權的業績與可悲的現實相比,用以針砭南宋統治者的萎靡不振;用劉裕的“氣吞萬里如虎”與其子劉義隆的“贏得倉皇北顧”相比,這是以歷史上英主與庸才對比,用歷史的經驗教訓,指出今日應有的做法;用43年前的“烽火揚州路”與眼下的“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相比,這是抒發憂國憂民的感慨,感嘆由于統治者的長期“和戎”媚敵,把人們的民族感情都沖淡了;用廉頗遭讒尚有趙王派人聘問與自己的冷落處境相比,用以抒發報國無門的憤懣。通過這些交互重疊的對比,詞義更加豐富多元,感情更加委婉強烈,形象更加鮮明生動。
對比手法,是文學創作中常用的一種表現手法。是把對立的意思、事物,或把事物的兩個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較,讓讀者在比較中分清好壞,辨別是非。
運用這種手法,有利于充分顯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現事物的本質特征,加強文章的藝術效果和感染力。
具體的對比方法有:
①橫比法。橫比法就是把具有可比性的不同事物、不同態度、不同的人放在同一場合進行比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熱單位與供應商用車合同書
- 海安廠房購買合同范本
- 鐵路房交易合同范本
- 2025勞保用品采購合同模板
- 2025年標準版買賣合同樣本
- 語言學導論知到課后答案智慧樹章節測試答案2025年春濰坊學院
- 2025工程監理聘用合同范例
- 高一英語學案:預習導航AtasteofEnglishhumour-SectionⅣ
- 2024年棲霞市市屬事業單位考試真題
- 2024年呂梁市市屬事業單位考試真題
- 道路縱斷面設計
- 1.3.1 三角函數的周期性課件
- 智能感知系統布局
- 綜合能力測試真題及答案
- 幼兒園中班創意美術《我運動了》課件
- 自動焊錫機烙鐵頭更換記錄表
- 廣東省省級政務信息化服務預算編制標準(運維服務分冊)
- 汽車維修公務車輛定點維修車輛保養投標方案
- 歌曲Wonderful U:美妙的你.中英互譯
- 部編教材教讀課教學課例例說課件
- 冀教2011版四年級英語下冊《Lesson23MyFavouriteSchoolWork》評課稿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