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考古代詩歌閱讀講練之送別詩教考銜接教材里的送別詩1、王實甫《長亭送別》中運用擬人和設問手法寫出送別時離愁別緒乃至傷心落淚的兩句是: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2、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兩句寫詩人送別友人,友人已經遠去,但詩人依舊戀戀不舍。3、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兩句不說離別,只描畫出這兩個地方的形勢和風貌,而舉目千里,送別之情自在其中。古時交通不便,通訊落后,路途艱險,或為拜師游學,或為求取功名,或為生活所迫,或為仕途奔走,或為建功立業,或為戰爭充軍,或為遭遣貶謫,不得不與家人、情人或親朋好友離別,送別之際,人們往往設酒餞別,折柳相送,吟詩贈別,表達依依不舍之情。《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送元二使安西》(王維)《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李白)《長亭送別》(王實甫)《雨霖鈴》(柳永)《夢游天姥吟留別》(李白)標題中有“送”、“別”、“贈”、“酬”,如《渡荊門送別》、《送友人》、《夢游天姥吟留別》、《送友人入蜀》、《白雪歌送友人》等。送別詩的內容與情感1、表達對離人眷戀不舍、依依惜別之情以及朋友間的真摯情誼。2、詩作內容以叮嚀、稱頌、勸慰勉勵友人為主,兼抒別情。3、各向天涯的愁緒與思念4、在離別之意中滲透著作者的身世際遇和人生感慨,即寄無限人生感慨于依依惜別之中。送別詩常用手法
1、寓情于景,以景襯情,情景交融。2、烘托:不直接寫人的離情別緒,而是通過寫眼中物有傷離之意來烘托人的傷離之深。3、以樂景襯哀情(樂景寫哀或反襯)4、想象(虛擬或虛實結合)。送別詩常借助想象表達自己對朋友的留戀和關切。鑒賞送別詩步驟象:明確意象以及意象的含義;送別對象和送別原因。境:意象所塑造的意境特點;情:表達了什么感情。送別詩真題演練(2020?江蘇卷)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送沈康知常州王安石作客蘭陵跡已陳①,為傳謠俗記州民。溝塍半廢田疇薄,廚傳②相仍市井貧。常恐勞人輕白屋,忽逢佳士得朱輪。殷勤話此還惆悵,最憶荊溪兩岸春。【注】①蘭陵:古地名,詩中代指常州。嘉佑二年王安石知常州,嘉佑三年詔沈康知常州。②廚傳:古代供應過客食宿、車馬的處所。【參考答案】(1)如果你是沈康,通過這首送別詩,你會得到關于常州的哪些信息?請簡要分析。由“田疇薄”“市井貧”等可知農事荒廢,民生艱難;由“廚傳相仍”可知官場徒悅過客,不恤百姓;由“荊溪兩岸春”可知自然風景優美。(2)詩歌后兩聯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情感?對常州百姓得到一個優秀父母官的欣喜之情;對常州治理未能盡如人意的惆悵之情;對沈康此去政通人和的期許之情;對常州秀美山水的喜愛之情。(2020?山東卷)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贈別鄭煉赴襄陽杜甫戎馬交馳際,柴門老病身。把君詩過日①,念此別驚神。地闊峨眉晚,天高峴首春②。為于耆舊內③,試覓姓龐人④。【注】①把:握,執。②峴首山,在襄陽。③耆舊:年高望重的人。④姓龐人:指龐德公,漢末襄陽高士。(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B
)A.詩的首聯簡單交代了兵荒馬亂的時代背景和詩人年老多病的艱難境況。B.雖然日后仍有朋友的詩篇陪伴,但面對離別,詩人還是感到心驚神傷。C.詩人請鄭煉在襄陽尋訪龐德公那樣的高士,表達了對先賢的仰慕之意。D.全詩情感表達含蓄蘊藉,格律謹嚴,比較典型地體現了杜甫詩的風格。【答案解析】B項,很多同學在理解詩歌的第四句的時候,對“念此別驚神”中的“別”的理解上頗有爭議。有的認為是“分別”,有的認為是“格外”,還有的同學認為是“不要”,大家各執一詞。其實,只要我們抓住了這首詩的體裁,就可以輕松判別了。這首詩是五言律詩,“把君詩過日,念此別驚神”前后對仗,那么“詩”和“別”詞性相同,都是名詞,因此“別”就是“分別”的意思。當然這個題的陷阱在“過日”上,“過日”和“驚神”相對,“過”是動詞,是“度過”的意思。“把君詩過日”就是“讀著你的詩篇度過這艱難的歲月”,而不是選項中的“雖然日后仍有朋友的詩篇陪伴”。(2)詩的頸聯寫到峨眉、峴首兩座山,對表達離情有何作用?請簡要分析。①峨眉山位于蜀地,峴首山位于襄陽,二者相距遙遠;②以兩山相距之遠代指自己與朋友遠離,不舍之情見于言外。本題考查學生把握意象及分析抒情方式的能力。首先要分析意象的特點以及在詩歌中有無象征寓意;其次要結合詩歌表達技巧來分析其對于抒情的作用,并結合具體內容分析詩句運用了什么抒情技巧的,有什么表達效果,或者抒發了什么情感。“峨眉”是詩人的居住地,“峴首”是襄陽龐德公隱居的地方,也是鄭煉將要前往之地。上句“峨眉晚”,寫出離別之際因天色薄暮,而詩人不得不與友人離別的依依不舍之情;下句想象友人到達襄陽,正是春光明媚之時,表達對友人一帆風順抵達目的地的美好祝愿;體現了詩人對友人深厚的友情。用“地闊”“天高”刻畫出峨眉與峴首兩座山相距遙遠,借景抒情,抒發離別之后兩人分居兩地,相隔遙遠的孤獨寂寞之情。(2022·新高考全國Ⅱ卷)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送別唐·李白尋陽五溪水,沿洄直入巫山里。勝境由來人共傳,君到南中自稱美。送君別有八月秋,颯颯蘆花復益愁。云帆望遠不相見,日暮長江空自流。(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B)
A.根據本詩內容可知,詩人的友人即將乘船出發,沿水路駛往三峽方向。
B.詩人表示友人將去的地方景色優美,而友人的風采正與這美景相稱。
C.本詩最后兩句的表達方式,在《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中也曾使用。
D.詩中前后兩次使用“君”,都是指即將離別的友人,含義并無不同。【答案解析】(1)B.“而友人的風采正與這美景相稱”錯,結合“勝境由來人共傳,君到南中自稱美”分析,只是說即將去的那里的風景一直為世人所傳頌,友人到了一定會很喜歡,沒有選項中意思。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測試人員面試題目及答案
- 面對面試試題及答案
- 2024年高校輔導員考試信息交流與資源整合能力試題及答案
- 花藝師考試中的作品展示與評審標準試題及答案
- 思想政治教育目的
- 高校輔導員考試問題解決能力評價試題及答案
- 自我推銷的花藝師考試試題與答案
- 多媒體設計師競爭力提升及試題答案
- 賣炭翁題及答案中考試題
- 包鋼四中模擬試題及答案
- 植物生理學:008 04 第二節 赤霉素類課件
- 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證申請表
- 示范區標識及精神堡壘、文化墻施工方案
- 最新2022年蘭州一中高考錄取情況
- 內科醫生工作總結PPT課件
- 反滲透理論及要求
- 氣道異物梗阻的急救ppt課件
- T∕CNTAC 22-2018 絨毛織物掉毛性的試驗方法
- 能源計量網絡圖范例二
- 歷代皇帝年號表
- 超星爾雅學習通《時間管理》章節測試含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