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節 明至清中葉的經濟與文化_第1頁
第2節 明至清中葉的經濟與文化_第2頁
第2節 明至清中葉的經濟與文化_第3頁
第2節 明至清中葉的經濟與文化_第4頁
第2節 明至清中葉的經濟與文化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知識點15明至清中葉的經濟與文化點擊此處可添加副標題知識點15明至清中葉的經濟與文化Part01教材知識萃取農業高產作物的引進明朝后期,高產糧食作物[1]______、甘薯的推廣種植,大幅度提高了糧食總產量。農業商品化江南等地區農業的多種經營日益興盛,經濟作物品種繁多,種植廣泛;很多農民兼營產品初級加工或相關副業。手工業新的經營方式出現明朝后期,南方一些地區出現了新的經營方式,即開設工場,使用[2]______________進行較大規模的生產。玉米自由雇傭勞動一社會經濟的發展與局限1.經濟的發展Part02商業白銀流入美洲等地的白銀通過海外貿易大量流入,促進了長途和大額貿易的發展,也有利于商業資本的集聚。商幫出現一些地方形成實力雄厚的商人群體,如安徽的徽商和山西的晉商。工商業市鎮興起以[3]______功能為主的工商業市鎮興起,商業活躍,人口密集,成為地區貿易網絡的核心。經濟續表Part03白銀流入對中國的影響(1)促進了白銀貨幣化,滿足了國內對貨幣的需求。(2)促進了商業發展、市場擴大和農業、手工業的專業化生產,促進了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3)推動了賦稅制度的改革。2.局限(1)經濟:男耕女織、自給自足的傳統[4]__________還占據壓倒優勢。(2)政治:專制統治壓制和阻礙著社會的進步和轉型。小農經濟二明至清中葉的文化1.思想領域的變化(1)明中期——陸王心學形成興起①程朱理學獲得官方尊崇后,逐漸失去活力。②明朝中期,王守仁在南宋陸九淵思想的基礎上,提出一套以“[5]________”為核心的理論,形成陸王心學。內容“良知”就是隱藏在每個人心中的“天理”,往往被私欲遮蔽,需要重新發現、擴充和踐行,這樣就可以達到圣賢境界。評價①強調主觀能動性,激勵人們奮發立志。②以自己的內心為準則,又隱含一定的[6]______和叛逆色彩。③帶有主觀唯心主義傾向。致良知平等(2)明后期——李贄的思想(3)明末清初——思想界的活躍2.小說與戲曲(1)背景:城市商品經濟繁榮,社會娛樂活動豐富,文化知識進一步普及。(2)小說時間作者作品評價元末明初施耐庵《水滸傳》我國最早的兩部長篇白話小說,開創了[9]________的寫作體裁。羅貫中《三國志通俗演義》明朝中期吳承恩《西游記》神話小說的杰作。清朝中期吳敬梓《儒林外史》諷刺小說的杰作。曹雪芹《紅樓夢》是我國古典[10]__________文學的高峰。章回體現實主義(1)物質和社會基礎:封建經濟發展,商品經濟活躍;市民階層壯大,自由觀念增強,對精神生活的需求增加。(2)歷史基礎:悠久的歷史文化,龐大的社會背景,豐富的趣聞軼事。(3)科技文藝:印刷技術的進步,書坊的發展,小說體例的進步。(4)作家個人:豐富的生活閱歷,淵博的知識水平,深邃的精神世界。明清小說的發展趨勢和新內容(1)發展趨勢:平民化、大眾化、通俗化。(2)新內容:注重對商人的描繪;反封建、反禮教,追求個性自由解放。明清時期小說創作繁盛的原因(3)戲曲傳奇創作趨向長篇化,情節更加曲折復雜。代表作家有明朝湯顯祖、清朝孔尚任等。昆曲發源于江蘇昆山一帶并長期流行。京劇道光年間,以徽班為基礎,融合徽、漢二調,吸取昆曲和其他地方戲的藝術成分,形成了京劇,逐漸成為全國最流行的劇種。3.科技傳統科技①明朝后期,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徐光啟的《[11]__________》和宋應星的《天工開物》,分別系統記載了中國古代醫藥學、農學、工藝學的相關知識,在各自領域對傳統科學技術進行了總結。②徐弘祖的《徐霞客游記》是一部地理和地質學名著。西學東漸明朝后期以意大利人[12]________為代表的傳教士前來中國傳教,在一定范圍內傳播了西方科技知識。清朝前期傳教士運用歐洲測繪技術,幫助清廷繪制了較為精確的全國地圖。農政全書利瑪竇明清科技的特點(1)從階段看:進入全面總結時期。(2)從影響看:傳統科技仍處于世界領先地位。(3)從內容看:吸收了西方的部分科技成果。教材素材變式1.[鏈接中外歷史綱要(上)P82-83]下表是清代乾隆年間河北地區的縣志中有關玉米種植的記載。據此可知,當時河北地區(

)記述出處玉蜀秫,土人不多種,惟園圃間有之乾隆《獻縣志》玉米,家園間有之乾隆《安肅縣志》土人稱呼為包米……園圃中多種之光緒《樂亭縣志》DA.土地資源得到充分開發

B.高產作物開始大量引進

C.農業生產注重精耕細作

D.玉米種植逐漸得到推廣【解析】材料中“惟園圃間有之”“家園間有之”“園圃中多種之”說明當時河北地區的玉米種植范圍擴大,這反映出當時玉米種植逐漸得到推廣,D項正確;材料未體現土地資源的利用情況,排除A項;材料只反映了玉米的種植情況,并沒有涉及其他高產作物,排除B項;精耕細作指的是傳統農業生產中的一個綜合技術體系,包括改善農業環境和提高農作物生產能力的一系列技術措施,與材料無關,排除C項。歸納總結高產作物引進的影響:一方面提高了糧食產量,促進經濟作物種植,有利于商品經濟發展;另一方面,高產作物的傳入刺激了人口膨脹,資源危機日益顯露。2.[中外歷史綱要(上)P84史料閱讀變式]徽州商人認為“義”與“利”并非截然對立的兩端,在經商過程中,商人完全可以做到“義利雙行”“義中取利”,所以將“以義為利,利緣義取”作為他們經商道德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此外,顧炎武也評價道:“新都勤儉甲天下,故富亦甲天下。”這表明徽商(

)CA.繼承傳統,勇于擔當

B.追求平等,為國聚財

C.義利兼顧,取財有道

D.勤于本業,賈儒合一【解析】由材料中“義利雙行”“義中取利”可知,徽商奉行義利兼顧的行商準則,故C項正確;材料強調的是“義利雙行”,而不是傳統的義利觀,排除A項;材料強調的是義利觀,與追求平等無關,排除B項;在中國古代重農抑商的環境下,本業指的是農業,故D項錯誤。3.[鏈接中外歷史綱要(上)P84—85]明代李贄肯定通俗文學如傳奇、雜劇等的價值,進而主張把《西廂記》《水滸傳》列為“古今至文”,把通俗文學提到了一個與正統詩文等量齊觀的高度。李贄的主張(

)AA.適應商品經濟發展訴求

B.開啟經世致用之先河

C.動搖儒家思想正統地位

D.體現民主的思想觀念&1&

材料內容與經世致用思想不符,“開啟”更是無從體現,排除B項。李贄的主張并沒有動搖儒家思想正統地位,排除C項。明代李贄肯定通俗文學如傳奇、雜劇等的價值,未涉及民主思想觀念,排除D項。【解析】4.[中外歷史綱要(上)P87—88問題探究變式]王守仁提出“是非之心,不待慮而知,不待學而能,是故謂之良知”,認為“雖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為是也”。這反映了陽明心學(

)DA.提倡知行合一的生命實踐

B.主張“絕假存真”,率性而為C.具有學以致用的價值取向

D.隱含一定的平等和叛逆色彩【解析】根據材料可知,陽明心學強調以自己的內心為準則,不以孔子的是非為唯一標準,這說明陽明心學隱含一定的平等和叛逆色彩,故D項正確;材料未提及知行合一的主張,排除A項;“絕假存真”是李贄的思想,排除B項;材料強調的是“良知”的含義與陽明心學隱含的思想解放傾向,與學以致用的價值取向無關,排除C項。歸納總結陸王心學與李贄思想的聯系陸王心學強調主觀能動性,激勵人們奮發立志,并以自己的內心為準則,隱含了一定的平等和叛逆色彩。在此基礎上,明朝后期以李贄為代表的一些思想家提倡個性自由,蔑視權威和教條,甚至否定傳統倫理道德標準,在社會上引起了很大的震動。5.[鏈接中外歷史綱要(上)P85]下表中的文學藝術形象可以用來說明明清時期(

C)明清小說中的“離經叛道”者人物形象出處孫悟空不服天庭的統治,無視神佛尊嚴,大鬧天宮《西游記》哪吒不聽父命,鬧海斗父《封神演義》花妖、狐魅等拋開一切清規戒律,大膽追求理想的愛情《聊齋志異》杜少卿反對八股科舉,拒絕入仕《儒林外史》賈寶玉和林黛玉反對封建禮教,追求真摯的愛情《紅樓夢》A.文學創作脫離現實

B.文學作品開始世俗化

C.封建社會暗含危機

D.文化政策趨于自由化【解析】明清時期的小說家通過對“離經叛道”人物形象的塑造,表達了對封建禮教的不滿,這些“離經叛道”人物的塑造也從側面反映出封建社會由盛轉衰、暗含危機,C項正確;小說作品植根于現實,直接或間接地反映了社會情況,文學創作不可能脫離現實,A項錯誤;“開始”說法不符合史實,B項錯誤;明清時期,封建統治者加強了文化專制統治,D項錯誤。6.[中外歷史綱要(上)P85思考點變式]明朝嘉靖以前唱的主要是北曲,嘉靖以后南曲流行,且多為愛情主題;戲曲行業出現了女戲(女性表演者)。元朝時戲曲作者幾乎都是社會下層的人,而明朝時大部分是舉人、進士,甚至有高級官員。以上變化可以佐證明朝后期(

)AA.社會逐漸接受市民審美情趣

B.經濟重心的進一步南移C.經濟發展沖擊社會等級秩序

D.程朱理學受到嚴重沖擊【解析】根據材料可知,明朝戲曲文化在內容、表演者、參與者上都發生了變化,結合所學可知,這些變化適應了社會的發展,體現了市民審美情趣,故A項正確。B項不符合史實,排除;材料沒有反映社會等級秩序受到沖擊,C項錯誤。戲曲作者的變化體現不出程朱理學受到沖擊,D項錯誤。7.[中外歷史綱要(上)P87圖片變式]1593年,傳教士利瑪竇把“四書”翻譯成拉丁文,此后,中國大部分文史經典被翻譯成各國文字。1602年,利瑪竇在中國刊印世界地圖《坤輿萬國全圖》,此后該圖在中國先后被十二次刻印。1607年,利瑪竇與徐光啟合作翻譯的《幾何原本》出版。據此可知,明朝時期(

)DA.向西方學習成為社會共識

B.東西方文化得到全面融合C.儒學的統治地位受到沖擊

D.東西方文化在交流中發展【解析】根據材料信息可知,西方傳教士通過翻譯中國著作,將中國文化介紹到西方,并且與一些開明的中國士大夫合作翻譯西方科學書籍,這說明東西方文化在交流中得到了發展,故D項正確;明朝時期向西方學習并未成為社會共識,A項錯誤;材料僅涉及東西方文化在某些領域的交流,并非全面融合,B項錯誤;儒學在明朝時期仍占主導,其統治地位并未受到沖擊,C項錯誤。8.[鏈接中外歷史綱要(上)P82—8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歷代商人,都明白一個基本的經營之道:要做一名成功的商人,就必須掌控整條產業鏈,而不僅是制造這一個環節。作為最早經營茶葉外貿生意的常家,直接把眼光投向了中國的產茶之地,他們最早開辟了南起福建武夷山等產茶之地,經江西景德鎮、南昌、九江,湖北漢口、襄陽,河南南陽、洛陽,山西平遙、大同至張家口,再運往恰克圖的綿延數千千米的“茶葉之路”。他們從南方販茶葉,把制造、包裝、加工、運輸、批發、零售這整條產業鏈完全掌控在自己的手中,正是這條高效整合的產業鏈,造就了以晉商為代表的一代茶商的輝煌的成就。——摘編自《晉商史料全覽》等根據材料及所學知識,概括明朝后期農業發展的主要表現,并指出明朝后期以來以茶葉貿易為代表的海外貿易的發展給中國社會帶來的重要影響。【答案】主要表現:農業的多種經營日益興盛;經濟作物種植廣泛;外來農作物傳入中國。影響:刺激了中國東南沿海地區的經濟發展;促使白銀大量流入中國;加強了中國與世界的聯系。【解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