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內部裝修工程消防設計常見錯誤征_第1頁
建筑內部裝修工程消防設計常見錯誤征_第2頁
建筑內部裝修工程消防設計常見錯誤征_第3頁
建筑內部裝修工程消防設計常見錯誤征_第4頁
建筑內部裝修工程消防設計常見錯誤征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附件2建設內部裝修工程消防設計常見錯誤(征求意見稿)1建筑1.0.1裝修設計新舊版防火規范各專業執行不統一。依據:《重慶市建筑內部裝修工程施工圖消防設計文件編制技術規定》:裝修消防設計應符合現行建設工程法律法規和國家工程建設消防技術標準的要求。條件確不具備的,在建工程(指正在建設尚未竣工驗收備案的工程)的裝修消防設計,不應低于主體工程施工圖消防設計標準的要求;既有建筑(指取得合法房屋產權證明或已竣工驗收備案的建筑)的裝修消防設計,不應低于主體建筑在竣工驗收合格時的消防設計標準的要求。裝修工程各專業消防設計執行標準應滿足上述要求。案例:某裝修工程未改變原建筑的功能,但改變了局部防火分區,建筑專業采用的是現行建筑設計防火規范,設備專業采用的是原項目設計時的建筑設計防火規范;滿足上述要求1.0.2裝修工程施工圖消防設計說明或消防專篇說明中“工程概況”內容缺失或不完善。依據:《重慶市建筑內部裝修工程施工圖消防設計文件編制技術規定》:說明工程概況,內容應包括建設單位、建筑名稱、建設地點、使用用途、規模(面積、建筑高度、層數)、主體工程施工圖審查合格備案時間(或主體建筑竣工驗收時間)、主體結構形式等;建筑防火分類;建筑物裝修范圍;消防設計及改動情況;《重慶市建筑內部裝修工程施工圖消防設計文件技術審查要點》:除上述外還要求明確餐飲場所熱源使用情況。案例1:某裝修工程裝修設計總說明有工程概況但無具體內容,不滿足上述規范要求案例2:某裝修工程防火專篇設計說明缺工程概況,不滿足上述規范要求1.0.3裝修工程施工圖消防設計說明或消防專篇說明中設計依

據規范列舉錯誤或不完整。依據:《重慶市建筑內部裝修工程施工圖消防設計文件編制技術規定》:在建工程裝修消防設計依據應包括以下內容:現行建設工程法律法規、建設管理規定和國家工程建設消防技術標準(名稱、編號、年號和版本號);主體工程的施工圖審查合格意見、有關部門消防設計審查意見;主體工程經審查合格的相關施工圖及技術資料;其他應當提供的資料。既有建筑裝修消防設計依據應包括以下內容:現行建設工程法律法規、建設管理規定和國家工程建設消防技術標準(名稱、編號、年號和版本號);主體建筑的有關部門消防驗收合格意見或合法房屋產權證明,租賃房屋應提供租賃合同或證明;主體建筑經竣工驗收備案的相關竣工圖及技術資料;其他應當提供的資料。案例:某裝修工程未列舉與本項目有關的現行通用規范等,不滿足上述規范要求1.0.4裝修工程施工圖消防設計說明或消防專篇說明中主要內容不完整。依據:《重慶市建筑內部裝修工程施工圖消防設計文件編制技術規定》主要設計內容:1應說明建筑內部裝修情況,原建筑及內部裝修后的消防設計改動情況;2應說明防火分區的劃分、防火分隔的設置情況;3應說明安全疏散情況,包括安全出口、疏散樓梯的數量、凈寬度、形式,疏散距離等;4應對防火門窗、防火卷簾的技術性能,常開常閉防火門的設置要求,孔洞、井道的封堵防火措施,鋼、木構配件的防火構造措施,防爆、泄壓的技術措施等內容做說明;5應列表說明各部位裝修材料的燃燒性能要求;6應說明各部位的地面、頂棚、墻面、隔斷、固定家具、裝飾織物及其他裝修裝飾的材料、施工工藝及做法、材料的燃燒性能等級。(可列表)案例:某項目消防專篇未表達裝修前后消防設計改動情況、裝修材料燃燒性能等級、各種裝修材料種類和工藝做法,消防專篇深度不足,不滿足上述規范要求1.0.5丙類廠房的裝修工程施工圖消防設計說明或消防專篇說明中未明確是否為勞動密集型廠房。依據:《建筑內部裝修設計防火規范》GB50222-2017第6.0.1條:廠房內部各部位裝修材料的燃燒性能等級,不應低于本規范表6.0.1的規定。丙類廠房是否為勞動密集型廠房,裝修材料燃燒性能等級要求不一致。在裝修工程施工圖消防設計說明或消防專篇說明中明確是否為勞動密集型廠房。案例:設計文件項目概況表達了建筑使用性質為丙類工業廠房,但未明確是否為人員密集場所,導致無法核查本次裝修設計選用材料燃燒性能等級是否滿足規范要求,不滿足上述規范要求1.0.6裝修設計將原高層商業建筑改成兒童活動場所,未設置獨立的安全出口和疏散樓梯。依據:《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16-2014(2018年版)第5.4.4-5條:托兒所、幼兒園的兒童用房和兒童游樂廳等兒童活動場所設置在高層建筑內時,應設置獨立的安全出口和疏散樓梯。《建筑防火通用規范》GB55037-2022第7.4.3條:位于高層建筑內的兒童活動場所,安全出口和疏散樓梯應獨立設置。案例:原建筑是高層商場,裝飾設計將裙房商業二層局部改成兒童活動場所,仍使用原商場的公共疏散樓梯,沒有設置兒童活動場所的獨立安全出口或疏散樓梯,不滿足上述規范要求1.0.7裝修設計改變原建筑功能后疏散距離不滿足規范要求。依據:《建筑防火通用規范》GB55037-2022第7.1.3條:建筑中的最大疏散距離應根據建筑的耐火等級、火災危險性、空間高度、疏散樓梯(間)的形式和使用人員的特點等因素確定。《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16-2014(2018年版)表5.5.17及注1~4建筑室內裝修工程設計改變原建筑功能后其疏散距離應按改變后建筑功能的相應標準執行。案例:原建筑是高層公共建筑,裝修設計將原建筑裙房的商場,部分改成了歌舞娛樂放映游藝場所,盡端疏散距離30米,不滿足規范對歌舞娛樂放映游藝場所的要求。1.0.8裝修設計項目中,有關裝修材料燃燒性能等級選用不滿足規范要求。依據:《建筑防火通用規范》GB55037-2022第6.5.3條:下列部位的頂棚、墻面和地面內部裝修材料的燃燒性能均應為A級:1避難走道、避難層、避難間;2疏散樓梯間及其前室;3消防電梯前室或合用前室。《建筑內部裝修設計防火規范》GB50222-2017第4.0.4~4.0.12、及第5.1.1、5.2.1、5.3.1附表等。案例1:某醫療建筑室內裝修設計文件中,頂棚采用乳膠漆不滿足規范要求。案例2:某辦公建筑疏散樓梯間及前室裝修材料,頂棚和墻面采用乳膠漆不滿足規范要求。1.0.9裝修工程中組合裝飾材料燃燒性能等級認定錯誤。依據:《建筑內部裝修設計防火規范》GB50222-2017第3.0.4條及條文說明:考慮到紙面石膏板、礦棉吸聲板用量極大這一客觀實際,以及建筑設計防火規范中,認定貼在金屬龍骨上的紙面石膏板為不燃材料這一事實,特規定如紙面石膏板、礦棉吸聲板安裝在金屬龍骨上,可將其作為A級材料使用。組合裝飾材料燃燒性能等級認定應有依據或提供有效的整體檢測報告。案例1:某建筑內部裝修設計將安裝在木龍骨上的紙面石膏板作為A級裝修材料使用,不滿足規范要求。案例2:某產業園配套辦公樓裝飾工程,墻面裝飾層會涉及多層裝飾材料的情況,但未明確復合材料的燃燒性能等級,不滿足上述規范要求1.0.10有固定座位的場所,疏散寬度計算時,疏散人數取值錯誤。依據:《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016-2014(2018年版)第5.5.21-5條:有固定座位的場所,其疏散人數可按實際座位數的1.1倍計算。案例:某食堂裝修設計中,疏散寬度計算人數時未按其固定座位的1.1取值,不滿足上述規范要求1.0.11連接樓梯間的疏散走道寬度小于疏散樓梯間的疏散計算寬度。依據:《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016-2014(2018年版)第5.5.21-1條:每層的房間疏散門、安全出口、疏散走道和疏散樓梯的各自總凈寬度,應根據疏散人數按每100人的最小疏散凈寬度不小于表5.5.21-1的規定計算確定。樓梯間前疏散走道凈寬不應小于該樓梯間計入疏散寬度的取值。案例:某多層公共建筑在裝修設計時增加房間或隔墻,在樓梯間處留出的疏散走道凈寬1.5米,小于該樓梯間疏散寬度計算取值1.8米,導致實際疏散寬度不滿足上述規范要求1.0.12裝修設計重新劃分房間分隔造成樓梯間之間無法聯通,不能形成雙向疏散。依據:《建筑防火通用規范》GB55037-2022第6.5.1條:建筑內部裝修不應擅自減少、改動、拆除、遮擋消防設施或器材及其標識、疏散指示標志、疏散出口、疏散走道或疏散橫通道,不應擅自改變防火分區或防火分隔、防煙分區及其分隔,不應影響消防設施或器材的使用功能和正常操作。裝飾設計應滿足原土建設計的雙向疏散。案例1:某裝修工程設計時在樓層增加隔墻并在疏散走道上設置門禁,導致本層兩部疏散樓梯之間無法聯通,不滿足雙向疏散要求。原始平面圖裝修平面圖案例2:某辦公裝修設計,將原建筑的疏散走道占用,設計為功能房間,導致本層兩部疏散樓梯之間無法聯通,不滿足雙向疏散要求。原始平面圖裝修平面圖1.0.13裝飾設計新建隔墻耐火極限不滿足規范要求。依據:根據《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16-2014(2018年版)表5.1.2規定:疏散走道兩側的隔墻應滿足1.00h耐火極限要求。案例:某裝修工程設計時將原建筑平面大空間辦公(大空間疏散模式)分隔為小房間(按照功能房間+疏散走道的疏散模式設計),但疏散走道兩側的隔墻設置為普通玻璃隔墻,達不到耐火極限1.00h的要求,不滿足上述規范要求原始平面圖裝修平面圖1.0.14消防電梯前室設計或裝修后,前室短邊凈寬小于2.4米。依據:《建筑防火通用規范》GB55037-2022第2.2.8條消防電梯的前室應符合下列規定:2前室的使用面積不應小于6.0m2,合用前室的使用面積應符合本規范第7.1.8條的規定;前室的短邊不應小于2.4m。案例:某辦公建筑原設計消防電梯前室預留了墻體抹灰厚度,前室的短邊尺寸剛好滿足規范要求;但裝飾設計采用干掛石材飾面,裝飾層厚度增大,完成后消防電梯前室的短邊凈尺寸小于2.4m,不滿足上述規范要求原始平面圖裝裝平面圖1.0.15裝飾裝修工程改變或新增的防火墻未設置在結構框架、梁等承重結構上。依據:《建筑防火通用規范》第6.1.1條防火墻應直接設置在建筑的基礎或具有相應耐火性能的框架、梁等承重結構上,并應從樓地面基層隔斷至結構梁、樓板或屋面板的底面。6.1.2條防火墻任一側的建筑結構或構件以及物體受火作用發生破壞或倒塌并作用到防火墻時,防火墻應仍能阻止火災蔓延至防火墻的另一側。裝修工程中改變或新增的防火墻應設置在建筑的基礎或框架、梁等承重結構上,應能阻止火災蔓延至防火墻的另一側。案例:某裝飾裝修工程新增耐火極限不低于3.00h或4.00h的輕質防火墻未設置結構框架、梁等承重結構上。剖面圖1.0.16裝飾裝修工程新增疏散出口凈高不滿足現行通用規范要求。依據:《建筑防火通用規范》GB55037-2022第7.1.5條及條文說明:疏散通道、疏散走道、疏散出口的凈高度均不應小于2.1m。本規范規定的疏散出口門為設置在建筑內各房間直接通向疏散走道的門或安全出口的門,包括疏散樓梯間、電梯間或防煙樓梯間的前室或合用前室的門等。疏散出口凈高不應小于2.1m。案例:某裝飾工程設計的平面布置圖中新增的多個房間疏散門高度設計高度為2.1m,其凈高度不滿足規范要求。1.0.17裝飾工程設計的消火栓門暗裝,飾面做法不滿足規范要求。依據:《建筑內部裝修設計防火規范》GB50222-2017第4.0.2條:建筑內部消火栓箱門不應被裝飾物遮掩,消火栓箱門四周的裝修材料顏色應與消火栓箱門的顏色有明顯區別或在消火栓箱門表面設置反光標志。案例:某裝飾工程消火栓暗藏,且消火栓箱門與周邊墻面用同一石材飾面,未在消火栓箱門表面設置反光標志,不滿足上述規范要求1.0.18裝修新增的疏散出口、疏散走道的凈寬度不滿足規范要求。依據:《建筑防火通用規范》GB55037-2022第7.1.4條:疏散出口門、室外疏散樓梯的凈寬度均不應小于0.80m;疏散走道、首層疏散外門、公共建筑中的室內疏散樓梯的凈寬度均不應小于1.1m。裝飾設計新增的疏散出口門、室外疏散樓梯、疏散走道、首層疏散外門的凈寬度均應滿足規范要求。案例:某裝修工程將原建筑大空間辦公,改為獨立的辦公室、會議室等功能房間,但其新增的疏散門門洞0.80m,凈寬不足0.80m,不滿足上述規范要求1.0.19裝修設計將首層疏散外門改為電動感應門。依據:《建筑防火通用規范》GB55037-2022第7.1.6條:疏散出口門應為平開門或在火災時具有平開功能的門,疏散出口門應向疏散方向開啟。《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16-2014(2018年版)第6.4.11條:民用建筑和廠房的疏散門,應采用向疏散方向開啟的平開門,不應采用推拉門、卷簾門、吊門、轉門和折疊門。案例:某裝飾裝修工程設計時為了追求美觀效果,將建筑疏散平開外門改為了玻璃感應門,不滿足上述規范要求原始平面圖裝修平面圖1.0.20裝修隨意取消合用前室疏散門。依據:《建筑防火通用規范》GB55037-2022第6.4.3條:防煙樓梯間及其前室的門、消防電梯前室或合用前室的門的耐火性能不應低于乙級防火門的要求。案例:某高層辦公建筑公區裝修時,設計為取得電梯廳開敞的效果,將電梯廳(合用前室)的防火門取消,使合用前室無法形成圍合空間,防火分隔失效,不滿足上述規范要求1.0.21裝修在合用前室內新增房間,且房間疏散門直接開向消防電梯前室或合用前室。依據:《建筑防火通用規范》GB55037-2022第7.1.8-5條:除疏散樓梯間及其前室的出入口、外窗和送風口,住宅建筑疏散樓梯間前室或合用前室內的管道井檢查門外,疏散樓梯間及其前室或合用前室內的墻上不應設置其他門、窗等開口。案例:某酒店裝修工程新增茶水間且門直接開向合用前室,不滿足上述規范要求1.0.22裝修擅自封堵原建筑安全出口,或改變原建筑對外安全出口的位置,導致樓梯間在首層無法直通室外。依據:《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16-2014(2018年版)第5.5.17條樓梯間應在首層直通室外,確有困難時,可在首層采用擴大的封閉樓梯間或防煙樓梯間前室。案例:某項目為達到裝飾后使用空間的最大化,裝修設計單位擅自封堵原建筑安全出口,導致原直通室外的疏散樓梯間不能直通室外,不滿足上述規范要求原建平面圖裝修平面圖1.0.23裝修造型或家具布置影響消防救援窗口,不滿足規范要求。依據:《建筑防火通用規范》GB55037-2022第6.5.1條:建筑內部裝修不應擅自減少、改動、拆除、遮擋消防設施或器材及其標識、疏散指示標志、疏散出口、疏散走道或疏散橫通道。《建筑防火通用規范》GB55037-2022第2.2.3條除有特殊要求的建筑和甲類廠房可不設置消防救援口外,在建筑的外墻上應設置便于消防救援人員出入的消防救援口,并應符合下列規定:3消防救援口的凈高度和凈寬度均不應小于1.0m;5消防救援口應設置可在室內和室外識別的永久性明顯標志。案例:某項目室內裝修增加了隔墻、欄桿、固定家具等阻擋原消防救窗口,不滿足上述規范要求1.0.24裝修在疏散走道上隨意設門或設置功能房間。依據:《建筑防火通用規范》GB55037-2022第6.5.1條:建筑內部裝修不應擅自減少、改動、拆除、遮擋消防設施或器材及其標識、疏散指示標志、疏散出口、疏散走道或疏散橫通道。案例1:某裝修設計在原建筑平面疏散通道上加設推拉門、感應門等不能作為疏散使用的門,不滿足上述規范要求案例2:某裝修設計在原建筑平面疏散走道上布置功能房間,不滿足上述規范要求1.0.25建筑工程裝修設計在需要進行防火分隔的場所未做防火分隔設計不滿足規范要求。依據:《建筑防火通用規范》GB55037-2022第4.1.3條:下列場所應采用防火門、防火窗、耐火極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墻和耐火極限不低于1.00h的樓板與其他區域分隔:1住宅建筑中的汽車庫和鍋爐房;2除居住建筑中的套內自用廚房可不分隔外,建筑內的廚房;3醫療建筑中的手術室或手術部、產房、重癥監護室、貴重精密醫療裝備用房、儲藏間、實驗室、膠片室等;4建筑中的兒童活動場所、老年人照料設施;5除消防水泵房的防火分隔應符合本規范第4.1.7條的規定,消防控制室的防火分隔應符合本規范第4.1.8條的規定外,其他消防設備或器材用房。案例1:某裝修工程,建筑內的廚房開向門廳的窗為普通窗,未采用乙級防火窗,不滿足上述規范要求案例2:某裝飾裝修工程增設了設備用房,未進行防火分隔,不滿足上述規范要求案例3:某裝飾裝修工程增設了儲藏室,但未進行防火分隔,不滿足上述規范要求2結構裝修改造時新設防火墻下部未設梁。依據:《建筑防火通用規范》GB55037-2022第6.1.1條,防火墻應直接設置在建筑的基礎或具有相應耐火性能的框架、梁等承重結構上,并應從樓地面基層隔斷至結構梁、樓板或屋面板的地面。裝修改造時,新設防火墻耐火極限高于結構主體梁、柱耐火極限。依據:《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16-2014(2018年版)第5.1.2條,耐火等級為一級時,新增的防火墻耐火極限不應低于3h,該防火墻下部框架梁耐火極限也不應低于3h。2.0.3裝飾裝修時,新增結構采用鋼結構,而鋼結構消防設計說明未明確各鋼構件的耐火極限、熱阻系數、涂層厚度等說明。依據:《鋼結構通用規范》GB55006-2021第6.3.3條,鋼結構應根據設計耐火極限采用相應的防火保護措施,或進行耐火驗算與防火設計。鋼結構構件的耐火極限經驗算低于設計耐火極限時,應采取防火保護措施。2.0.4裝飾裝修時,新增結構局部采用木結構,而木結構消防設計說明未明確各木構件的耐火極限、防火設計。依據:《木結構設計標準》GB50005-2017第10章,木結構建筑的防火設計和防火構造應進行專項設計。3給排水。依據:《重慶市建筑內部裝修工程施工圖消防設計文件編制技術規定》要求依據:依據:依據:依據:依據:3.0.7。依據:凈空高度超過8m的空間,噴頭間距大于3m,依據:凈空8<h≤18m的民用建筑和凈空8<h≤12m的廠房高大空間場所,噴頭流量系數應≥115或采用非倉庫型特殊應用噴頭。民用建筑3.0.9依據:依據:依據:采用下垂型噴頭依據:《自動噴水滅火系統設計規范》GB50084-2017第7.1.13條裝設網格、柵板類通透性吊頂的場所,當通透面積占吊頂總面積的比例大于70%時,噴頭應設置在吊頂上方依據:依據:《依據:依據:3.0.17依據:4電氣4.0.1電氣消防設計說明,不滿足《重慶市建筑內部裝修工程施工圖消防設計文件編制技術規定》編制深度要求。依據:《重慶市建筑內部裝修工程施工圖消防設計文件編制技術規定》要求工程概況應包括下列內容:1說明工程概況,內容應包括建設單位、建筑名稱、建設地點、使用用途、規模(面積、建筑高度、層數)、主體工程施工圖審查合格備案時間(或主體建筑竣工驗收時間)、主體結構形式等;2建筑防火分類;3建筑物裝修范圍;4說明原建筑電氣消防設計情況及內部裝修后在消防設備配電、消防應急照明與疏散指示系統、火災自動報警系統、電氣火災監控系統、消防設備電源監控系統、防火門監控系統等方面的設計及改動情況。案例:某公共建筑裝飾工程設計說明如下:該設計說明:未明確本工程所在主體建筑的使用用途、規模(面積、建筑高度、層數)、主體工程施工圖審查合格備案時間(或主體工程竣工驗收時間),裝修設計范圍交待不清,消防各系統改動情況及界面接口情況表述不清。4.0.2公共建筑中使用燃氣的廚房未設置可燃氣體探測報警裝置。依據:《建筑防火通用規范》GB55037-2022第8.3.3條除住宅建筑的燃氣用氣部位外,建筑內可能散發可燃氣體、可燃蒸氣的場所應設置可燃氣體探測報警裝置。《燃氣工程項目規范》GB55009-2021第6.2.1條,商業燃具或用氣設備應設置在通風良好、符合安全使用條件且便于維護操作的場所,并應設置燃氣泄漏報警和切斷等安全裝置。《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16-2014(2018年版)第8.4.3條,建筑物內可能散發可燃氣體、可燃蒸氣的場所應設置可燃氣體報警裝置。案例:某學校食堂的廚房,采用的能源為天燃氣,未設置可燃氣體報警裝置:4.0.3火災報警系統探測器的設置,未考慮墻壁、梁邊、遮擋物、風口影響。依據:《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設計規范》GB50116-2013第6.2.5條點型探測器至墻壁、梁邊的水平距離,不應小于O.5m。第6.2.6條點型探測器周圍O.5m內,不應有遮擋物。第6.2.8條點型探測器至空調送風口邊的水平距離不應小于1.5m,并宜接近回風口安裝。探測器至多孔送風頂棚孔口的水平距離不應小于O.5m。19DX101-1《建筑電氣常用數據》P12-5要求:案例:某辦公裝飾項目,火災探測器的設置未根據裝飾墻壁、送風口等調整探測器的布置:4.0.4對于未到房間頂板的裝飾隔斷,設計時忽略裝飾隔斷對火災自動報警探測器的影響;依據:《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設計規范》GB50116-2013第6.2.7條房間被書架、設備或隔斷等分隔,其頂部至頂棚或梁的距離小于房間凈高的5%時,每個被隔開的部分應至少安裝一只點型探測器。案例:某裝飾賣場設置多個分隔,部分隔間分隔至頂棚或梁的距離小于房間凈高的5%,設計考慮隔斷影響設置火災探測器:正確的做法如下:辦公室有隔斷,其頂部至頂棚或梁的距離小于房間凈高的5%時,火災報警探測器安裝方式如下:平面圖立面圖4.0.5采用格柵吊頂的場所,火災自動報警探測器的設置未根據柵格的具體形式采取適當的方式設置。依據:《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設計規范》GB50116-2013第6.2.18條感煙火災探測器在格柵吊頂場所的設置,應符合下列規定:1鏤空面積與總面積的比例不大于15%時,探測器應設置在吊頂下方。2鏤空面積與總面積的比例大于30%時,探測器應設置在吊頂上方。3鏤空面積與總面積的比例為15%~30%時,探測器的設置部位應根據實際試驗結果確定。4探測器設置在吊頂上方且火警確認燈無法觀察時,應在吊頂下方設置火警確認燈。5地鐵站臺等有活塞風影響的場所,鏤空面積與總面積的比例為30%~70%時,探測器宜同時設置在吊頂上方和下方。案例:某辦公樓公區裝飾,建筑采用格柵吊頂且格柵鏤空面積與總面積的比例大于30%時,設計將火災探測器設置在柵格下:4.0.6廚房等有經常有水霧、蒸汽滯留的場所,采用感煙探測器。依據:《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設計規范》GB50116-2013第5.2.5條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場所,宜選擇點型感溫火災探測器:4吸煙室等在正常情況下有煙或蒸氣滯留的場所。5廚房,鍋爐房、發電機房、烘干車間等不宜安裝感煙火災探測器的場所。案例:某學校食堂裝飾工程中,面食區、售餐區未根據具體設置場所選擇點式感溫火災報警探測器:4.0.7裝飾工程消防設計中,消防應急照明燈未考慮不同設置場所的環境特點的影響。依據:《消防應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統技術標準》GB51309-2018第3.2.1條燈具的選擇應符合下列規定:7燈具及其連接附件的防護等級應符合下列規定:1)在室外或地面上設置時,防護等級不應低于IP67;2)在隧道場所、潮濕場所內設置時,防護等級不應低于IP65;3)B型燈具的防護等級不應低于IP34。案例1:例如游泳館裝飾項目,游泳池設置了消防應急照明燈具,但是未要求該場所燈具防護等級不低于IP65。案例2:某公共建筑裝飾項目,設計在直通室外的出口外設置了疏散照明燈具,但未要求設置在室外或地面燈具防護等級不低于IP67。4.0.8裝飾區域內疏散照明的最低水平照度值不滿足現行設計階段執行規范的要求。依據:《重慶市建筑內部裝修工程施工圖消防設計文件編制技術規定》:裝修消防設計應符合現行建設工程法律法規和國家工程建設消防技術標準的要求。條件確不具備的,在建工程(指正在建設尚未竣工驗收備案的工程)的裝修消防設計,不應低于主體工程施工圖消防設計標準的要求;既有建筑(指取得合法房屋產權證明或已竣工驗收備案的建筑)的裝修消防設計,不應低于主體建筑在竣工驗收合格時的消防設計標準的要求。所選用的消防產品和具有防火性能要求的建筑材料、建筑構配件、設備及裝飾裝修材料,應當符合現行建設工程法律法規和國家工程建設消防技術標準。案例:某餐廳裝飾項目,主體建筑2016年竣工驗收合格,2024年進行局部業態裝飾調整。裝飾電氣設計說明如下:對于該裝飾場所的應急照度值要求,可通過調整末端應急燈具數量、燈具功率等來達到,不存在執行困難,因此應按現行規范的應急照明最低水平照度值要求執行:《建筑防火通用規范》GB55037-2022第10.1.10條建筑內疏散照明的地面最低水平照度應符合下列規定:1疏散樓梯間、疏散樓梯間的前室或合用前室、避難走道及其前室、避難層、避難間、消防專用通道,不應低于10.0lx;2疏散走道、人員密集的場所,不應低于3.0lx;3本條上述規定場所外的其他場所,不應低于1.0lx。4.0.9足浴、桑拿等場所未在疏散走道和主要疏散路徑的地面上增設能保持視覺連續的疏散指示標志。依據:《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16-2014(2018年版)第10.3.6條,下列建筑或場所應在疏散走道和主要疏散路徑的地面上增設能保持視覺連續的燈光疏散指示標志或蓄光疏散指示標志:4歌舞娛樂放映游藝場所。《建筑設計防火規范》國家標準管理組回復(建規字【2019】1號),足療店消防設計應按歌舞娛樂游藝放映場所處理。(注:當采用蓄光疏散指示標志時,在設計說明提出設置要求,可視作滿足規范)案例:某足浴場所裝飾項目,僅在通道頂棚/側壁上設置了燈光型疏散指示標志,未在地面設置保持視覺連續的疏散標志,不符合要求。足浴,桑拿等場所內應在疏散走道和主要疏散路徑的地面上增設能保持視覺連續的燈光疏散指示標志或蓄光疏散指示標志,間距不應大于3m。4.0.10總建筑面積大于5000m2的地上商店或總面積大于500m2的地下商店,疏散走道和主要疏散路徑的地面上未設置保持視覺連續的疏散指示標志。依據:《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16-2014(2018年版)第10.3.6條,下列建筑或場所應在疏散走道和主要疏散路徑的地面上增設能保持視覺連續的燈光疏散指示標志或蓄光疏散指示標志:2總建筑面積大于5000m2的地上商店;3總建筑面積大于500m2的地下或半地下商店。《商店建筑電氣設計規范》JGJ392-2016,5.3.6條,大(中)型商店建筑、總建筑面積大于500m2的地下和半地下商店應在通往安全出口的疏散走道地面上增設能保持視覺連續的燈光或蓄光疏散指示標志。(注:當采用蓄光疏散指示標志時,在設計說明提出設置要求,可視作滿足規范)案例1:某小型超市裝飾項目,主體建筑2018年竣工驗收合格,裝飾區域位于地下一層,裝飾面積4800m2,設計在主要疏散通道上吊裝或壁裝了燈光型疏散標志,但未在地面設置能保持視覺連續的疏散指示標志,不滿足規范相關要求。案例2:總建筑面積大于5000m2的大型商店裝飾消防設計,在主要疏散通道上吊裝設置了燈光型疏散標志,但未在地面設置能保持視覺連續的疏散指示標志。4.0.11地面上設置的標志燈的配電線路和通信線路,未采用耐腐蝕橡膠線纜。依據:《消防應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統技術標準》GB51309-2018第3.5.3條地面上設置的標志燈的配電線路和通信線路應選擇耐腐蝕橡膠線纜。案例:某公共建筑裝飾工程,從應急照明集中電源引至地面上設置的標志燈的配電線路和通信線路未采用耐腐蝕橡膠線纜。4.0.12設備材料表中的應急疏散照明燈具,設計未明確光源光通量。依據:《重慶市建筑內部裝修工程施工圖消防設計文件編制技術規定(2020年版)》4.10條主要設備材料表列出設備及主要材料的名稱、性能參數、計數單位、數量、圖例、備注使用運作說明。案例:某足浴中心裝修項目,設計未明確應急(疏散)照明燈具的光源光通量,缺乏疏散照明地面最低水平照度的判定依據。(注:應急照明燈具可標注光通量參數,標志燈具可標注發光亮度參數)。4.0.13已建工程的裝飾設計中,消防應急照明蓄電池連續工作時間的確定未考慮原大樓的建筑定性。依據:《重慶市建筑內部裝修工程施工圖消防設計文件編制技術規定(2020年版)》第2.1.3條建筑局部裝修消防設計應滿足在建工程或既有建筑的整體消防設計要求。案例:某局部裝飾項目位于超過100米的高層建筑內,設計文件中消防應急照明設計說明如下,設計未考慮既有建筑的整體消防設計要求。根據該建筑的性質,設計消防應急照明和燈光疏散指示標志的備用電源的連續供電時間不應低于1.5h。供電時間應按《建筑防火通用規范》GB55037-2022第10.1.4條建筑內消防應急照明和燈光疏散指示標志的備用電源的連續供電時間應滿足人員安全疏散的要求,且不應小于表10.1.4的規定值。4.0.14人員密集場所的疏散出口、安全出口附近,未設置多信息復合標志燈具。依據:《消防應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統技術標準》GB51309-2018第3.2.11條人員密集場所的疏散出口、安全出口附近應增設多信息復合標志燈具。案例:某大型商業裝修項目,多個疏散出口、安全出口附近未設置多信息復合標志燈。4.0.15設置在建筑室外的火災報警設備未明確防護等級要求。依據:《消防設施通用規范》GB55036-2022第12.0.18條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設備的防護等級應滿足在設置場所環境條件下正常工作的要求。“《消防設施通用規范》GB55036-2022實施指南”(規范編寫組編著)P233中明確:設置在室外或地面上,不應低于IP67;案例:某運營中心裝飾消防設計中,設置在建筑室外的火災報警設備未明確防護等級要求:4.0.16可燃氣體探測器直接接入火災報警控制器的報警總線。依據:《消防設施通用規范》GB55036-2022第12.0.13條可燃氣體探測報警系統應獨立組成,可燃氣體探測器不應直接接入火災報警控制器的報警總線。《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設計規范》GB50116-2013第8.1.2條可燃氣體探測報警系統應獨立組成,可燃氣體探測器不應接入火災報警控制器的探測器回路;當可燃氣體的報警信號需接入火災自動報警系統時,應由可燃氣體報警控制器接入。案例:某食堂裝飾改造工程中,使用天然氣的廚房設置了可燃氣體探測器,但設計將可燃氣體探測器直接接入火災報警控制器的報警總線,違反規范要求。4.0.17電線電纜防火耐火性能、燃燒性能,未考慮原大樓的建筑工程定性。依據:《民用建筑電線電纜防火設計標準》DBJ50/T-164-2021,第5.2.1條規定:電線電纜的阻燃等級不應低于表5.2.1的規定。表5.2.1電線電纜的阻燃類別選擇適用場所電纜阻燃類別電線阻燃類別特級ZAZB一級ZB二級、三級ZCZC第5.2.4條規定:建筑物內普通設備供配電線路的燃燒性能,應根據表4.0.1規定的電線電纜使用場所分級,選擇相應的燃燒性能等級,并不低于表5.2.4的規定。表5.2.4電線電纜的燃燒性能選擇適用場所電線電纜燃燒性能燃燒性能等級附加信息特級場所中的公共建筑;避難層(間)B1t0、d0學校、幼兒園、醫院、老年人照料設施;一級、二級場所中的地下或半地下公共建筑一級場所中的金融建筑,市級電力調度、廣播電視、電信建筑,其他人員密集場所t1、d1其他一級、二級場所中的公共建筑B2t2、d2室內交流充電樁t1、d1案例:某學校裝修工程中,配電線路燃燒性能選用不低于B2級、產煙毒性t2、燃燒滴落物/微粒等級d2的電線電纜,不滿足原建筑定性要求的燃燒性能B1級、產煙性能t0、燃燒滴落物/微粒等級d0的要求。4.0.18裝飾設計中新增的火警點位接入建筑物原有探測器線路,導致原總線隔離器所帶的火災報警設備數量超過32點。依據:GB55036-2022第12.0.4條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總線上應設置總線短路隔離器,每只總線短路隔離器保護的火災探測器、手動火災報警按鈕和模塊等設備的總數不應大于32點。總線在穿越防火分區處應設置總線短路隔離器。案例:某辦公樓裝修工程,更改了房間分隔,增加火災探測器、手動火災報警按鈕和模塊等消防設備的的情況下,未新增總線隔離器,酒精接入原建筑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線路,使原總線短路隔離器保護的消防設備的總數超過32點。4.0.19吊頂內明敷的塑料管未明確燒燃性能。依據:《建筑電氣與智能化通用規范》GB55024-2022第6.2.6條:明敷的導管、電纜橋架,應選擇燃燒性能不低于B1級的難燃材料制品或不燃材料制品。案例:某裝修工程設計,設計說明中未對設計采用的塑料管進行任何要求,系統圖中僅有電纜穿管說明但未對塑料管明確燃燒性能。4.0.20手動火災報警按鈕的設置不滿足規范要求。依據:《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設計規范》GB50116-2013第6.3.1條每個防火分區應至少設置一只手動火災報警按鈕。從一個防火分區內的任何位置到最鄰近的手動火災報警按鈕的步行距離不應大于30m;《消防設施通用規范》GB55036-2022第12.0.7條手動報警按鈕的設置應滿足人員快速報警的要求,每個防火分區或樓層應至少設置1個手動火災報警按鈕。案例:某商業裝修工程,設置的手動火災報警按鈕,不滿足從一個防火分區內的任何位置到最鄰近的手動火災報警按鈕的步行距離不應大于30m的要求。4.0.21設計說明中聲、光警報裝置的聲壓級要求,未按《消防設施通用規范》GB55036-2022的12.0.5第1條要求修改。依據:《消防設施通用規范》GB55036-2022第12.0.5條火災自動報警系統應設置火災聲、光警報器。火災聲、光警報器應符合下列規定:1火災聲、光警報器的設置應滿足人員及時接受火警信號的要求,每個報警區域內的火災警報器的聲壓級應高于背景噪聲15dB,且不應低于60dB;案例:某裝飾工程電氣消防設計說明中的聲、光警報裝置的聲壓級仍按《火災報警設計規范》GB50116-2013要求,未按GB55036-2022要求進行修改:4.0.22裝飾工程設計中,老年人照料設施、醫院等項目的避難間,未設置消防專線電話和應急廣播和燈光指示標識。依據:《建筑防火通用規范》GB55037-2022第7.1.16條,7避難間內應設置消防軟管卷盤、滅火器、消防專線電話和應急廣播;8在避難間入口處的明顯位置應設置標示避難間的燈光指示標識。《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16-2014(2018年版)第5.5.24條,4應設置消防專線電話和應急廣播。5避難間的入口處應設置明顯的指示標志。案例:某養老設施裝修工程,避難間內未設置消防專線電話和應急廣播;避難間入口處的未設置標示避難間的燈光指示標識。5暖通地下走道、地下房間以及地上大于500㎡的房間設置排煙設施時未設置補風措施,或補風未從室外直接引入。依據:《消防設施通用規范》GB55036-2022第11.3.6條:“除地上建筑的走道或地上建筑面積小于500㎡的房間外,設置排煙系統的場所應能直接從室外引入空氣補風,且補風量和補風口的風速應滿足排煙系統有效排煙的要求。”機械排煙補風可采用自然補風或機械補風的方式,自然排煙不應采用機械補風的方式。地下房間及地下走道采用機械排煙時,補風口應與排煙口設置在同一空間內,例如:走道內設有排煙口時需在走道設置補風口,房間內設有排煙口時應在房間內設置補風口。補風系統應設置相應的控制切換措施,滿足排煙區域的補風量不低于50%排煙量的要求。案例:某項目地下大于50㎡經常有人員停留的房間設置機械排煙設施時,房間內僅設有機械排煙口,未在房間內設置相應補風口。設計違規,如下圖:依據:《建筑防火通用規范》GB55037-2022第7.1.5條:“在疏散通道、疏散走道、疏散出口處,不應有任何影響人員疏散的物體,并應在疏散通道、疏散走道、疏散出口的明顯位置設置明顯的指示標志。疏散通道、疏散走道、疏散出口的凈高度均不應小于2.1m。”案例一:某項目在敞開樓梯間位置設置有固定擋煙垂壁,但擋煙垂壁距地高度低于2.1m。設計違規,如下圖:案例二:某項目在疏散走道頂部設置有活動擋煙垂壁,擋煙垂壁落下時底部距地高度低于2.1m。設計違規,如下圖:5.0.3設置排煙設施的建筑內,敞開樓梯間穿越樓板的開口部位未設置擋煙垂壁。依據:《建筑防煙排煙系統技術標準》GB51251-2017第4.2.3條:“設置排煙設施的建筑內,敞開樓梯和自動扶梯穿越樓板的開口部應設置擋煙垂壁等設施。”《建設工程消防設計常見錯誤(2024年3月版)》(渝建消防〔2024〕7號)第5.0.5條。按上述要求,敞開樓梯穿越樓板的開口部位應設置擋煙垂壁,敞開樓梯的最高層因為沒有穿越樓板的開口,故可不設置擋煙垂壁。案例:某工程采用的是敞開樓梯,開口處未設置擋煙垂壁。特殊情況:內部設置連通樓梯的住宅底層商業,其擋煙垂壁的設置參照《重慶市建設工程消防設計問題答復》(2024年5月版)編號:20240510-暖通-0015規定執行。5.0.4防煙分區采用自然排煙方式時,儲煙倉厚度小于空間凈高的20%。依據:《建筑防煙排煙系統技術標準》GB51251-2017第4.6.2條:“當采用自然排煙方式時,儲煙倉的厚度不應小于空間凈高的20%,且不應小于500mm;當采用機械排煙方式時,不應小于空間凈高的10%,且不應小于500mm。”案例:某項目房間凈高5m,采用自然排煙,儲煙倉的厚度取值為800mm,僅滿足了儲煙倉厚度不小于500mm的要求,未滿足儲煙倉厚度不應小于空間凈高的20%的要求。5.0.5設計中忽略了防火窗在發生火災時自動關閉防火的功能,將防火窗作為自然排煙窗使用。依據:《建筑防火通用規范》GB55037-2022第6.4.1條:“6.4.1防火門、防火窗應具有自動關閉的功能,在關閉后應具有煙密閉的性能。”《建設工程消防設計常見錯誤(2024年3月版)》(渝建消防〔2024〕7號)第5.0.24條。案例:某項目將甲級防火窗作為自然排煙窗使用,防火窗在發生火災時不可開啟,該房間無法滿足自然排煙要求。設計違規,如下圖:5.0.6通風及空氣調節系統風管在穿越防火墻、防火隔墻位置漏設防火閥。依據:《建筑防火通用規范》GB55037-2022第6.3.5條:“通風和空氣調節系統的管道、防煙與排煙系統的管道穿過防火墻、防火隔墻、樓板、建筑變形縫處,建筑內未按防火分區獨立設置的通風和空氣調節系統中的豎向風管與每層水平風管交接的水平管段處,均應采取防止火災通過管道蔓延至其他防火分隔區域的措施。”裝飾設計階段應提供主體工程經審查合格的相關施工圖及技術資料以及防火分區示意圖,且防排煙消防設計圖紙應保留門窗信息以便區分防火墻、防火隔墻位置,設計文件須按照《重慶市建筑內部裝修工程施工圖消防設計文件編制技術規定》進行編制。案例:某項目空調風管穿越隔墻位置未顯示門窗信息,但裝飾圖中此門為乙級防火門,該隔墻應為防火隔墻,空調風管穿越該防火隔墻處漏設70℃防火閥。設計違規,如下圖:5.0.7采用自然通風的消防電梯前室(獨立前室)或合用前室設置可開啟外窗面積不足,不能滿足規范要求的2㎡或3㎡開窗面積。依據:《建筑防煙排煙系統技術標準》GB51251-2017第3.2.2條:“前室采用自然通風方式時,獨立前室、消防電梯前室可開啟外窗或開口的面積不應小于2.0㎡,共用前室、合用前室不應小于3.0㎡。”案例:某項目原土建設計階段合用前室開窗面積為3.2㎡,滿足規范開窗面積要求。但裝飾改造設計時,增加了合用前室外窗固定扇面積,使得外窗可開啟面積不滿足3㎡,不滿足規范要求。5.0.8公共燃氣廚房或甲乙類火災危險性房間未設置事故通風系統,事故通風系統未明確在室內外便于操作的地點分別設置手動控制裝置,通風系統未設置防靜電措施;廚房未靠外墻或未設置外窗,不滿足泄爆及通風的要求。依據:《民用建筑供暖通風與空氣調節設計規范》GB50376-2012第6.3.9條:“事故通風應符合下列規定:1可能突然放散大量有害氣體或有爆炸危險氣體的場所應設置事故通風。事故通風量宜根據放散物的種類、安全及衛生濃度要求,按全面排風計算確定,且換氣次數不應小于12次/h;2事故通風應根據放散物的種類,設置相應的檢測報警及控制系統。事故通風的手動控制裝置應在室內外便于操作的地點分別設置;3放散有爆炸危險氣體的場所應設置防爆通風設備;”等。《建筑防火通用規范》GB55037-2022第4.3.12條:“建筑內使用天然氣的部位應便于通風和防爆泄壓。”排除或輸送有燃燒或爆炸危險物質的通風設備和風管均應采取防靜電接地措施,當風管法蘭密封墊料或螺栓墊圈采用非金屬材料時,還應采取法蘭跨接的措施。案例:某項目公共廚房既未明確為電廚房,也未設置燃氣事故通風系統。設計存在安全隱患,如下圖:5.0.9防煙分區長邊超過規范允許值要求。依據:《建筑防煙排煙系統技術標準》GB51251-2017第4.2.4條:“公共建筑、工業建筑防煙分區的最大允許面積及其長邊最大允許長度應符合表4.2.4的規定,當工業建筑采用自然排煙系統時,其防煙分區的長邊長度尚不應大于建筑內空間凈高的8倍。”《重慶市建設工程消防設計問題答復》(2024年5月版)編號:20240510-暖通-0001關于走道主體寬度或有局部區域寬度大于2.5m時防煙分區的劃分。案例:某丙類工業廠房凈高3.3m,采用自然排煙劃分防煙分區時,該房間防煙分區長邊為33m,該防煙分區長邊雖然滿足《建筑防煙排煙系統技術標準》GB51251-2017表4.2.4中36m要求,但是大于空間凈高8倍(3.3mx8=26.4m)的限值要求。5.0.10裝飾設計范圍與非裝飾設計范圍在原土建設計中劃為同一防煙分區,新設計未明確非裝飾設計范圍的排煙是否由本次裝飾范圍的排煙設施負擔,無法判斷本次裝飾設計對非裝飾設計范圍的防排煙設施是否產生影響。依據:《建筑防煙排煙系統技術標準》GB51251-2017第4.2.1條:“設置排煙系統的場所或部位應采用擋煙垂壁、結構梁及隔墻等劃分防煙分區。防煙分區不應跨越防火分區。”同一防火分區內,當其中一部分為本次裝飾設計范圍,另一部分非本次設計范圍時,應核實并明確非本次設計范圍的排煙設施是否與本次裝飾范圍內排煙設施有關。案例:某項目裝飾設計范圍與相鄰非本次設計范圍的走道直接連通,但防煙分區面積未計入非裝飾設計范圍的走道面積,造成防煙分區排煙量不足,排煙口距離屬于同一防煙分區的非裝飾設計范圍的最遠點處水平距離大于30米;設計違規,如下圖。應調整防煙分區劃分以及排煙口位置、復核排煙量,以滿足規范要求。5.0.11裝飾排煙設計未復核并標示出原土建防火分區的劃分,出現一個機械排煙系統負擔水平方向2個防火分區的排煙方式。依據:《消防設施通用規范》GB55036-2022第11.3.3條第1款:“機械排煙系統應符合下列規定:1沿水平方向布置時,應按不同防火分區獨立設置;”案例:某項目排煙系統設計時,忽略了本裝飾設計范圍跨越了水平方向不同防火分區,導致水平方向不同防火分區合用了同一套排煙系統。設計違規,如下圖:5.0.12加壓送風、排煙及補風風機未設置在風機房內。依據:《建筑防煙排煙系統技術標準》GB51251-2017第3.3.5條第5款:“送風機應設置在專用機房內,送風機房并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16的規定。”;第4.4.5條:“排煙風機應設置在專用機房內,并應符合本標準第3.3.5條第5款的規定,且風機兩側應有600mm以上的空間”;第4.5.3條:“補風系統可采用疏散外門、手動或自動可開啟外窗等自然進風方式以及機械送風方式。防火門、窗不得用作補風設施。風機應設置在專用機房內”。排煙風機不得與正壓送風機、消防補風風機合用機房;正壓送風風機、消防補風風機可與其他普通送風風機、空調機組合用機房。排煙風機與排風風機的合用機房應符合《建筑防煙排煙系統技術標準》GB51251-2017第4.4.5條的要求。案例:某項目新增設的消防排煙風機直接吊裝于功能房間頂部,未設置在專用風機房內。設計違規,如下圖:特殊情況:裝飾設計采用的消防風機為原土建設計時的風機,該風機原設計未設置在專用機房內。裝飾設計時如未改變原有風機的設備參數,則原有風機可不要求設置在專用風機房內。裝飾設計中應注明風機為原有消防風機。5.0.13裝飾設計時改變了原排煙系統負擔的防煙分區范圍或防煙分區面積,導致原排煙系統風量不足。依據:《建筑防煙排煙系統技術標準》GB51251-2017第4.6.4條:“當一個排煙系統擔負多個防煙分區排煙時,其系統排煙量的計算應符合下列規定:1當系統負擔具有相同凈高場所時,對于建筑空間凈高大于6m的場所,應按排煙量最大的一個防煙分區的排煙量計算;對于建筑空間凈高為6m及以下的場所,應按同一防火分區中任意兩個相鄰防煙分區的排煙量之和的最大值計算。2當系統負擔真有不同凈高場所時,應采用上述方法對系統中每個場所所需的排煙量進行計算,并取其中的最大值作為系統排煙量。”《消防設施通用規范》GB55036-2022第11.1.4條:“加壓送風機和排煙風機的公稱風量,在計算風壓條件下不應小于計算所需風量的1.2倍。”裝飾設計利用原土建設計加壓送風、補風或排煙風機時,應在圖中注明注明原風機的參數。案例:原土建設計時,靠外墻房間均為面積小于100㎡且有可開啟外窗的房間,豎向機械排煙系統僅負擔內走道排煙,原排煙風機風量:21000m3/h。裝飾設計時將面積小于100㎡的房間合并為面積大于100㎡的房間,房間采用機械排煙并接入原走道排煙系統,由原走道排煙風機負擔,而新的排煙系統風機風量應為(15000+13000)*1.2=33600m3/h。排煙系統負擔的防煙分區范圍的變化造成原排煙系統風量不能滿足更改后的要求。設計違規,如下圖:5.0.14建筑面積大于50㎡,經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較多且無可開啟外窗的房間未設排煙設施。依據:《建筑防火通用規范》GB55037-2022第8.2.5條:“建筑中下列經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較多且無可開啟外窗的房間或區域應設置排煙設施:1建筑面積大于50㎡的房間;2房間的建筑面積不大于50㎡,總建筑面積大于200㎡的區域。”《建筑防煙排煙系統技術標準》GB51251-2017第4.4.12條第3款:“對于需要設置機械排煙系統的房間,當其建筑面積小于50㎡時,可通過走道排煙,排煙口可設置在疏散走道;排煙量應按本標準第4.6.3條第3款計算。”案例:某項目的丙類儲藏室房間,面積大于50㎡且無可開啟外窗,未設置機械排煙措施。設計違規,如下圖:5.0.15機械排煙口與附近安全出口相鄰邊緣之間的水平距離小于1.5m。依據:《建筑防煙排煙系統技術標準》GB51251-2017第4.4.12條第5款:“排煙口的設置宜使煙流方向與人員疏散方向相反,排煙口與附近安全出口相鄰邊緣之間的水平距離不應小于1.5m。”案例:某廠房疏散走道采用機械排煙,排煙口距離封閉樓梯間安全出口水平距離小于1.5m。設計違規,如下圖:5.0.16因裝飾吊頂遮擋、外立面調整,導致外窗有效的可開啟面積減少,或現場實際開窗面積與圖紙不符,儲煙倉內有效排煙窗口面積不足地面積的2%。依據:《建筑防煙排煙系統技術標準》GB51251-2017第4.6.3條第1款:“除中庭外下列場所一個防煙分區的排煙量計算應符合下列規定:

1建筑空間凈高小于或等于6m的場所,其排煙量應按不小于60m3/(h·㎡)計算,且取值不小于15000m3/h,或設置有效面積不小于該房間建筑面積2%的自然排煙窗(口)。”自然排煙窗位于儲煙倉高度內的開窗面積才能計算為自然排煙有效面積。有效面積按《建筑防煙排煙系統技術標準》GB51251-2017第4.3.5條進行計算。建議裝飾設計采用自然排煙時補充自然排煙外窗大樣圖。案例:某辦公室采用自然排煙,防煙分區信息中注明每個外窗儲煙倉內有效開啟面積為0.5m2,經復核原始資料中提供的外窗大樣圖,儲煙倉內實際開啟有效面積與防排煙圖中標注的有效面積不符,該房間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