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03 觀察與描述蠟燭及其燃燒-中考化學實驗精講精練_第1頁
實驗03 觀察與描述蠟燭及其燃燒-中考化學實驗精講精練_第2頁
實驗03 觀察與描述蠟燭及其燃燒-中考化學實驗精講精練_第3頁
實驗03 觀察與描述蠟燭及其燃燒-中考化學實驗精講精練_第4頁
實驗03 觀察與描述蠟燭及其燃燒-中考化學實驗精講精練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人教版2024上冊/第一單元走進化學世界/課題2化學實驗與科學探究實驗03觀察與描述蠟燭及其燃燒【實驗目的】1.學會觀察實驗,并進行簡單的實驗現象的描述。2.初步學會科學探究的方法,填寫探究(或實驗)報告。3.探究蠟燭的性質與變化。【實驗儀器】小刀、火柴、燒杯【實驗試劑】蠟燭、水、澄清石灰水【實驗過程】實驗步驟對現象的描述實驗分析或結論點燃前=1\*GB3①觀察蠟燭的顏色、狀態(tài)、形狀,聞一聞氣味色、態(tài)、狀、氣味石蠟的硬度:石蠟的密度:比水石蠟的溶解性:溶于水=2\*GB3②用小刀切下一塊石蠟放入水中石蠟燃燒時=1\*GB3①觀察火焰附近石蠟的狀態(tài)變化石蠟石蠟的熔點=2\*GB3②觀察燭芯的變化燭芯燭芯具有性=3\*GB3③觀察火焰的分層情況火焰分層,層最明亮火焰從外到里分別為外焰、內焰、焰心=4\*GB3④取一個干燥的燒杯罩在火焰上方燒杯內壁有產生蠟燭燃燒有生成=5\*GB3⑤取一個用澄清石灰水潤濕內壁的燒杯罩在火焰上方燒杯內壁澄清石灰水蠟燭燃燒有生成熄滅后=1\*GB3①吹滅蠟燭有產生白煙具有性=2\*GB3②用燃著的火柴去點蠟燭剛熄滅時產生的白煙蠟燭能重新1.化學學習的特點(1)關注物質的。例如,石蠟的顏色、狀態(tài)、硬度、密度、熔點等物理性質,以及能否燃燒、燃燒產物能否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等化學性質。(2)關注物質的。例如,石蠟受熱時熔化等物理變化,燃燒時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等化學變化。(3)關注物質,以及對結果的討論和解釋。對物質在變化前、變化中和變化后的現象進行系統、細致的觀察和描述;基于證據,經過分析和推理等思考過程,得出可靠的結論。2.現象與結論的區(qū)別現象是實驗過程中看到的、聽到的、聞到的等的直觀現象,結論是根據的。描述實驗現象時不能以結論代替現象。3.蠟燭燃燒(1)蠟燭燃燒時發(fā)生反應的文字表達式:。(2)蠟燭剛熄滅時產生的白煙是,它是由遇冷形成的。(3)罩在蠟燭火焰上方的燒杯內壁有時被熏黑,該黑色物質是,形成的原因是。(4)煙與霧的區(qū)別:“煙”是;“霧”是。(5)檢驗某物質燃燒是否有水生成的方法:火焰上方。(6)檢驗某物質燃燒是否有二氧化碳生成的方法:火焰上方。4.科學探究的思路與方法【典例1】判斷題(填“√”或“×”)(1)用小刀可將石蠟切下,能說明石蠟的硬度較小。()(2)小明發(fā)現罩在蠟燭火焰上方的燒杯內壁被熏黑。他應該查找蠟燭成分資料,探究黑色物質成分()(3)小明發(fā)現罩在蠟燭火焰上方的燒杯內壁被熏黑。他應該認為與本次實驗無關,不予理睬。()(4)蠟燭在空氣中燃燒放出熱量。()(5)取冷而干燥的小燒杯罩在蠟燭火焰上方,有水霧出現,說明石蠟中含有水。()(6)蠟燭燃燒的同時也發(fā)生了熔化。()(7)蠟燭燃燒生成的氣體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8)蠟燭剛熄滅時產生的白煙能被點燃,說明白煙具有可燃性。()(9)吹滅蠟燭時,看到的白煙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典例2】(23-24九年級上·吉林長春·期末)化學實驗是研究物質性質的重要方法之一,根據實驗現象可推斷物質的性質。下列相關說法錯誤的是A.石蠟浮在水面:石蠟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B.取干燥的小燒杯罩在石蠟燃燒的火焰上方,發(fā)現有水霧出現:石蠟中含有水C.用火柴去點蠟燭剛熄滅時產生的白煙,蠟燭重新燃燒:白煙是石蠟固體小顆粒D.取毛玻璃片放在石蠟燃燒的火焰上方,毛玻璃片變黑:石蠟不完全燃燒產生炭黑【典例3】《蠟燭的化學史》是英國科學家法拉第所著的傳世科普經典。某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們對蠟燭燃燒展開了以下探究。任務一:探究蠟燭燃燒的產物【進行實驗】同學們將一個內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燒杯罩在蠟燭火焰的上方(如圖所示)。【實驗現象】(1)一段時間后能觀察到的現象是。【小組討論】(2)若欲證明蠟燭燃燒有水生成,則應進行的操作是。【得出結論】蠟燭燃燒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任務二:比較空間站中蠟燭的燃燒與地面有什么不同(3)2023年9月21日下午,“天宮課堂”第四課在中國空間站開講。課堂上,當蠟燭被老師點燃后,我們可以看到與地面蠟燭的火焰不同,①空間站中燃燒的蠟燭火焰呈現藍色,②火焰形狀近似球形。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差別呢?請你選擇一個不同現象加以說明。你的選項是(填①或②),原因是(填字母)。A.空間站內氧氣濃度低,蠟燭燃燒不充分

B.在空間站里,重力較小,燃燒后的氣體向各個方向運動的趨勢不同C.在失重情況下,粒子向各個方向的運動可能是相同的。1.在化學實驗探究過程中,我們應該關注的有①物質的性質②物質的變化③物質的變化過程及其現象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2.興趣小組在探究蠟燭燃燒的奧秘時,某同學提出:固體石蠟可能需要變成蒸氣才能燃燒。這一過程屬于科學探究中的A.提出問題 B.猜想與假設 C.進行實驗 D.得出結論3.關于蠟燭及其燃燒的實驗說法不正確的是A.蠟燭硬度小,可以用小刀切割B.蠟燭放入水中,會漂浮在水面上C.蠟燭剛熄滅時,產生的白煙是二氧化碳D.蠟燭燃燒時,火焰分三層,且外焰溫度最高4.在進行科學探究活動時,我們必須做到A.及時記錄活動所需時間B.善于觀察合作者言行C.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實驗探究活動D.觀察并記錄活動過程中出現的現象5.法拉第曾以《蠟燭的故事》為題向青少年連續(xù)開展多次報告。下列列舉了報告中涉及的問題及對問題的回答,其中“對問題的回答”屬于“設計實驗方案”的是選項問題對問題的回答A火焰為什么向上?熱氣流上升,形成對流B吹滅蠟燭產生的白煙是什么?主要成分是石蠟蒸氣冷凝后形成的固體C火焰不同部位溫度高低如何比較?用一張紙在火焰中心一掠,觀察紙上留下的火痕特點D火焰明亮的原因是什么?與火焰中有碳顆粒有關,碳顆粒會影響火焰的明亮程度6.(23-24九年級上·江西宜春·期中)點燃蠟燭,在蠟燭火焰上方罩一個干冷燒杯,過一段時間后,取下燒杯,往燒杯中加入澄清石灰水,振蕩。下列有關實驗現象描述錯誤的是A.蠟燭的火焰分為三層 B.罩在火焰上的燒杯內壁出現水珠C.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D.生成水和二氧化碳7.下列關于蠟燭的實驗操作和目的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A.用小刀切割蠟燭,以研究石蠟的成分B.在燃燒的蠟燭上方罩一個干冷的燒杯,以研究蠟燭燃燒產物C.用火柴去點蠟燭剛熄滅時產生的白煙,以研究白煙能否燃燒D.將火柴梗迅速平放入火焰中(如圖所示)約1秒后取出,以研究火焰的溫度8.興趣小組同學進行了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實驗1:取一支蠟燭,用小刀切下一小塊,放入水中發(fā)現蠟燭浮在水面上,說明石蠟的密度比水小,(填“易”或“難”)溶于水,硬度小。(2)實驗2:點燃蠟燭,發(fā)現蠟燭火焰分為外焰、內焰、焰心三層。用一根木條迅速放入火焰中1~2s后取出,發(fā)現木條與外焰接觸處炭化變黑,說明蠟燭火焰的(填“內焰”“外焰”或“焰心”)溫度最高。(3)實驗3:將一只干燥的冷燒杯罩在蠟燭火焰的上方,發(fā)現燒杯的內壁出現水霧,觸摸燒杯外壁感覺到發(fā)熱,迅速將燒杯倒轉過來,倒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蕩,發(fā)現澄清石灰水變,說明蠟燭燃燒生成了水和。(4)如圖,取一支短導管,將其一端伸入焰心,等另一端有白煙出現時,再將燃著的火柴放到導管口,觀察到白煙可以被點燃,證明蠟燭燃燒產生的火焰是由(填“固態(tài)”或“氣態(tài)”)物質燃燒形成的。若導管長度過長,則實驗容易失敗,原因是。9.下列四位同學討論對觀察的理解,你認為正確的是A.小麗:眼睛看現象就是觀察B.小軍:感覺器官感覺現象就是觀察C.小明:肉眼不易觀察時借助儀器也觀察不到D.小紅:以上三種說法都對10.(23-24九年級上·廣西河池·期末)小明通過對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得出如下結論,其中錯誤的是A.蠟燭燃燒僅生成二氧化碳B.火焰的外焰溫度最高C.燃燒時火焰分成三層D.燃燒時既發(fā)生物理變化又發(fā)生化學變化11.(23-24九年級上·吉林長春·期末)化學實驗是研究物質性質的重要方法之一,根據實驗現象可推斷物質的性質。下列相關說法錯誤的是A.石蠟浮在水面:石蠟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B.取干燥的小燒杯罩在石蠟燃燒的火焰上方,發(fā)現有水霧出現:石蠟中含有水C.用火柴去點蠟燭剛熄滅時產生的白煙,蠟燭重新燃燒:白煙是石蠟固體小顆粒D.取毛玻璃片放在石蠟燃燒的火焰上方,毛玻璃片變黑:石蠟不完全燃燒產生炭黑12.(23-24九年級上·四川樂山·期末)下列對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實驗中描述錯誤的是A.蠟燭在空氣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B.蠟燭火焰分三層,最明亮的是外焰,溫度最低的是焰心C.石蠟浮于水面上方,說明石蠟密度大于水D.蠟燭燃燒時冒出的黑煙是由于燃燒不充分,產生了碳的小顆粒13.在對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實驗中,小明仔細觀察蠟燭燃燒時的火焰,發(fā)現火焰中不同區(qū)域的明亮程度不同,這是為什么呢?在老師的指導下小明進行了以下探究活動。【查閱資料】(1)可燃物的種類及組成會影響火焰的明亮程度。(2)蠟燭主要由石蠟制成,石蠟是石油煉制后得到的固體物質,主要由多種碳氫化合物組成,這些化合物分子中的碳原子數目不唯一,其化學式通式為CnH2n+2,通式中碳原子數n=18~30。(3)碳氫化合物在常溫時的狀態(tài)如下表所示。物質名稱化學式常溫時的狀態(tài)丁烷C4H10氣戊烷C5H12液(油狀)癸烷C10H22液(油狀)十八烷C18H38固二十四烷C24H50固(4)多數碳氫化合物在一定溫度下會分裂為碳原子數較少的碳氫化合物或碳(黑色固體)和氫氣。【實驗探究】序號實驗目的實驗操作實驗現象I探究哪一層火焰的溫度最高點燃蠟燭,把一根火柴梗平放在蠟燭的火焰中,約1s后取出觀察Ⅱ探究焰心中參與燃燒的物質的成分點燃一根較粗的蠟燭,取一根一端為尖嘴的玻璃導管,一端伸入火焰的焰心處,然后在尖嘴一端導管口用火柴點燃導管口處出現火焰Ⅲ繼續(xù)探究焰心中參與燃燒的物質的成分點燃一根蠟燭,用一把帶有手柄的小刀,將刀尖伸入火焰中最暗的部分,即焰心處,一段時間后取出,冷卻,觀察刀尖處的現象冷卻至室溫后,刀尖處有油狀液體和固體物質IV用鑷子夾住一片白瓷片,將瓷片伸入火焰中最明亮的部分,即內焰處,觀察現象白瓷片表面迅速變黑【分析和討論】(1)實驗I中的實驗現象為。(2)通過實驗Ⅱ,你能分析出焰心處的物質具有的化學性質是。(3)實驗Ⅲ中,冷卻后小刀表面的油狀液體可能是(填物質名稱),生成油狀液體的原因是。(4)實驗IV的目的是。(5)分析實驗IV中的現象,可推斷出蠟燭火焰內焰處的物質中含有(填物質名稱),由此分析內焰處最明亮的原因是。14.(2024·湖南長沙·一模)“對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是初中化學課程中的第一個探究實驗,旨在讓學生們對化學實驗產生興趣并培養(yǎng)他們的實驗技能。為了進一步加深對蠟燭燃燒現象的理解,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進行了一系列更為深入的實驗探究。探究一:對密閉集氣瓶內蠟燭燃燒時間的影響因素進行探究,裝置如下圖所示。【進行實驗】【實驗1】6個集氣瓶中盛有不同配比的氧氣、氮氣的混合氣體,分別用6支相同的蠟燭點燃后測定其燃燒時間,氧氣體積分數10%20%40%60%80%100%燃燒時間/01226353025現象立即熄滅安靜燃燒劇烈燃燒,燭芯長度變大,蠟燭高度變小同學們對比氧氣體積分數60%~100%的現象,發(fā)現氧氣體積分數越大蠟燭燃燒越劇烈,燭芯長度變大和蠟燭高度變小越顯著。猜測燭芯長度或蠟燭高度可能會影響燃燒時間,繼續(xù)進行實驗。【實驗2-1】將集氣瓶中充滿空氣,測定相同蠟燭高度、不同燭芯長度的蠟燭在集氣瓶中燃燒的時間。燭芯長度/0.20.50.70.9燃燒時間/16.0112.0911.408.49【實驗2-2】將集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